《散步》文本解读资料

合集下载

《散步》文本解读

《散步》文本解读

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与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就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与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与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就是妈妈与儿子,后面也就是妈妈与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她还习惯听从她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就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她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就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就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您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与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与妻子都就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教材分析邓芳、梁霞一、整体把握(一)题解文章选取“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家庭生活。

“散步”既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就是凝聚亲情的纽带,更就是全文的线索,就是“散步”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了起来。

(二)重难点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提升主题的方法。

《散步》文本解读

《散步》文本解读

原文: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文本解读:一: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1.文章为什么不用“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散步。

”作为文章的开头?2.“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呢?解读:顿号仅仅是列举这四个人,而用逗号不仅仅表明了人数,更加突出我们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的这件事情。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散步》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温馨、亲切,并且能够引发人们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思考。

以下是对《散步》课文的解析和笔记: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明媚,天气宜人。

作者一家三代人一起出去散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这个简单的场景,却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

2. 人物形象:作者一家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母亲慈祥可亲,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可爱。

在散步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充满了关爱和互动,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3. 情节发展: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细节描写非常生动。

从一开始的出门散步,到中途的走丢和寻找,再到最后的回家,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感悟。

4. 主题思想:《散步》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是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散步这个简单的场景,作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家庭和亲情,关注生命的价值。

5. 写作特点:《散步》的写作特点包括生动的细节描写、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同时,文章的语言非常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文章的主题是深刻而有力的,让人在阅读之后会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散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精读课文,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让人感到温馨、亲切,并且能够引发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相信你会对家庭、亲情和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表明了本文选材的角度和范围。

“散步”还是全文的线索,以“散步”为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几个特写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一2014),重庆人,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二、主题概述本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散步的地点及人物。

第二部分(2~8):叙述一家人散步的整个过程。

四、鉴赏品读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

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母子之间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散步课文内容解析

散步课文内容解析

散步课文内容解析《散步》是一篇展现家庭温馨、亲情浓厚的散文。

作者通过描述一次全家三代人外出散步的经历,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家庭和谐的美好愿景。

下面我将从背景意义、地点路线、时间气候、人物活动、情感意义、描绘细节、象征暗示和结论启示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解析。

散步的背景和意义本文所描述的散步发生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样的背景环境为散步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贵。

通过这次散步,作者强调了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美好事物的意识。

散步的地点和路线文章中描述的散步地点是田野、小路和远处的油菜地。

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宁静、美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散步路线的设计则突出了自然和和谐的主题,同时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还带领我们领略了春天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散步的时间和气候本文所描述的散步发生在春天,天气晴朗,微风轻拂,田野里的鲜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散步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呼应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生命力和希望的气息。

散步的人物和活动在散步的过程中,文章中出现了“我”、母亲、妻子和儿子等主要人物。

他们在田野中漫步,欣赏着自然风光,互相扶持、关爱,展现出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力量。

此外,还描述了母亲走小路的原因和“我”背母亲过小溪的情景,这些细节描写都突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散步的情感和意义通过散步这一家庭活动,作者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在散步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爱也得到了加深。

同时,作者还通过散步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散步的描绘和细节在描述散步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田野里的新绿”、“波光粼粼的小溪”、“五彩斑斓的春天”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1.《散步》解析

1.《散步》解析

粼粼: 形容水的明净。
1、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3、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 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 并说明理由。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 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讲献给 谁?
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 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 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请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 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 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 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 “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 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 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 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 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孝敬老人
爱幼,更尊老
我 有家庭责任感
处理事情讲原则
表现在他的话语中 表现在他的行动中 表现在他的心理上
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听从儿子,
母亲:慈更爱祥孙子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的母亲







夫 情妻
我的妻子 母子情
祖 孙 情
父子情
我的儿子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嫩芽 nèn 拆散 chāi 分歧 qí
霎时 shà 熬过 áo 水波粼粼 lín
2、理解重点词语。
随意: 分歧:
人有自己的心愿。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 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散步》课文结构分析

《散步》课文结构分析

《散步》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2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缘由。

第二部分(3~8段),写散步的过程:第一层(3~5段),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二层(6~8段),写散步中的波澜和解决的办法。

2、中心意思:《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经过,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写作特点:《散步》细节描写深沉动人,感情基调欢愉、深沉。

《散步》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

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精美的画卷。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

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

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

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语言美:(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课文散步的笔记

课文散步的笔记

课文散步的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的笔记:
一、课文背景
《散步》是作者莫怀戚在1993年陪同母亲、妻子和儿子一起到田野散步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一次全家三辈四口外出散步的经过,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在生命的珍藏中所持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二、词语解释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符合他们的特点或要求。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波粼粼的样子。

嫩绿:指颜色浅而鲜亮。

拆散:指将合在一起的人或物分开。

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蹲下:指身体向下弯曲,坐在或躺在地上。

背起:指用背扛起重物。

分歧:指思想、意见、行动等不一致。

取决:指某种事物由某种原因决定其性质或发展方向。

拼凑:指将不同部分或元素组合在一起。

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往小路上走:指走小路,避开大道上的车辆和人群。

吹着口哨:指轻轻地吹着口哨,发出清脆的响声。

弯弯曲曲:指路线的方向不直,弯曲不平。

奇异:指奇特而不同寻常。

慢慢吞吞:形容缓慢而不流畅的动作或声音。

嘟囔:指因不满而小声抱怨或嘀咕。

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符合他们的特点或要求。

解释《散步》

解释《散步》

解释《散步》
《散步》是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个家庭在春天田野上散步的情景。

文章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家人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首先,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田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这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和谐。

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感受着自然的温暖和恩赐。

其次,文章通过家人的互动,展现了亲情的深厚和温暖。

作者和家人一起走在田野上,互相关心、互相扶持,这种亲情的温暖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感激和爱意,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最后,文章通过散步这个简单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散步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享受生活和自然的方式。

作者在散步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恩赐,也表达了要珍惜生活、享受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散步》是一篇富有情感和意境的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田野的美景和家人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同时,文章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生活、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散步》文本解读

《散步》文本解读

分段批注式课文《散步》解读
《散步》是“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的第四篇课文。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莫怀戚的作品贴近日常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情趣,叙写日常琐事娓娓动听。

作为一篇叙事散文,《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家人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传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课将通过朗读、圈划、点评,以人物形象的品味作为本文的突破口,从而更清晰的感受到文章的文质兼美,从而引发学生对亲情、尊老爱幼的深层思考。

《散步》课文讲解

《散步》课文讲解

《散步》课文讲解《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一、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散步的经历和感受,以此引出本文的主题和作者。

这可以激发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共鸣,为后续的课文讲解打下基础。

二、整体感知让学生听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通过散步这个话题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理解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思考其含义和作用。

同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和中心句,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可以选取“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进行深入分析,这句话体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家庭中与家人相处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如写一篇小短文或画一幅画等。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加深他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五、总结评价对本课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想法和心境。

六、重点词句分析可以选取一些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妻子的眼睛顺随我的目光看去,于是便看见了那东西”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例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中的“熬”字体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之情。

七、主题思想探讨可以选取文章中的一些主题思想进行探讨,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生命的可贵和珍惜、亲情的力量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散步的课文笔记

散步的课文笔记

《散步》的课文笔记1.课文概况:《散步》是一篇散文,作者莫怀戚。

文章描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亲情的温馨与美好。

1.中心思想:《散步》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通过描写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情景,展现了亲情的温馨与美好。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相照顾,尤其是对母亲的尊重和照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亲情,珍惜家庭,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2.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描写散步的起因和人物,包括“我”和母亲、妻子、儿子等家庭成员;第二部分是描写散步的过程,包括路上看到的美丽春景和发生的小矛盾;第三部分是描写散步后的感想和收获,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家庭和睦的向往。

3.文章语言: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但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例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风景好,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4.人物形象:文章主要描写了母亲、妻子、儿子等家庭成员的形象。

母亲年老体弱,但依然坚持要散步;妻子贤惠温柔,一直搀扶着母亲;儿子聪明活泼,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5.任务特点:父亲:乐观开朗、热情大方、关爱身边的人、有责任感、尊重他人的私隐、有原则。

母亲:温柔贤惠、善良、顺从、细心。

孩子:聪明活泼、懂事。

6.写作特点:文章的写作特点包括情景交融、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

作者通过描写散步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将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亲情的温馨与美好;同时通过对小事的描写,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相照顾;细节描写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7.母亲愿意出来散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她重视身体健康、关爱家庭成员,特别是孙子,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成员的照顾。

这些特点在文章中都有所体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母亲的形象和特点。

散步课文课堂讲解

散步课文课堂讲解

散步课文课堂讲解一、作者及背景。

1. 作者简介。

- 莫怀戚,重庆人。

当代作家,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2. 创作背景。

- 本文创作于1985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期,家庭伦理观念在时代变革中受到一定的冲击。

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表达对家庭关系、亲情以及生命传承等问题的思考。

二、课文内容解读。

1. 整体感知。

- 故事梗概。

- 文章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散步过程中面临着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

母亲老了,想走大路,儿子还小,想走小路,最后“我”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但是母亲为了孙子,又改变主意走小路。

- 主题思想。

- 文章表现了家庭关系中的尊老爱幼、生命的传承以及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感等主题。

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个平凡的小事,展现出家庭的和谐、亲情的美好。

2. 结构分析。

- 开头部分(第1 - 3段)- 第1段开门见山,“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直接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 第2段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些描写既交代了散步的环境,又为下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背景,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心情。

- 第3段主要写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暗示了家庭角色的转变,母亲老了,需要子女的照顾,同时也体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 中间部分(第4 - 7段)- 第4段出现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一情节是文章的关键,它引出了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需求和选择,考验着家庭关系的处理。

- 第5 - 6段描写了“我”在面对分歧时的心理活动,“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散步》详细笔记

《散步》详细笔记

《散步》详细笔记《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浓厚亲情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三代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散步》的详细笔记:一、主题思想1. 文章通过一家四口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情境,展现了一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相互理解和关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文章渗透着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

二、文章结构1. 主线:劝母多走走(爱老)——顺母走大路(尊老)——背母仔细走(孝老)。

通过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小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关心和孝敬。

2. 副线:“我”委屈儿子(爱幼)——母亲改变主意(疼幼)——妻子背起儿子(护幼)。

这一部分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理解。

三、人物分析1. “我”:文章的中心人物,肩负着家庭责任,对母亲孝顺,对妻子和儿子关爱有加。

在散步过程中,“我”始终在考虑家人的感受和需求。

2. 母亲:一位年迈的老人,身体不太好,但非常疼爱孙子。

在散步过程中,母亲表现出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

3. 妻子:温柔贤惠的女性,尊重丈夫,疼爱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妻子对儿子的关心和对丈夫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孩子。

在散步过程中,儿子展现出了懂事和善解人意的一面。

四、写作特点1. 语言优美: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2. 情景交融:文章通过描述散步的情景,将人物的情感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3. 细节描写:文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细节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交流。

4. 以小见大:文章通过散步这一小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五、课后思考1. 通过学习《散步》,你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有何变化?2. 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 你认为中年人在家庭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4.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

莫怀戚《散步》解读

莫怀戚《散步》解读

020I阅读鉴赏I莫怀戚《散步》解读◎余宏辉《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人教新版七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对于此篇散文主旨的解读,有人云:尊老爱幼;亦有人云:责任;还有人云:孝 道……凡此种种,都有说服人的理由,在这里,笔 者从“生命”的角度进行解读,以期获得更佳的效 果。

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而言,此文写于1985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刚去世,母亲由于去,去了生 ,,作者的 是生,他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症,这是一个 的生 ,度,的是的,文 的散 是一 ,而 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 :。

读文章,有这样的一:“这一 人 一 生命。

”这 是文章的 ,是作者 的主,是作者对生命的赞叹。

篇来看,处处 作者对生命的 :对于母亲而言,有这 的一 E的母亲熬过了一 ”对 一 ”中”是 的,”是 种,:的种种 ,服 的度来的,“一 ”的度,的,生命在 里 。

对于一位刚失去 ,的而 的老 的母亲说,一 ”易。

在生命的,作者为了多 母亲,母亲生命延长,倡 导母亲去散 母亲 愿 的。

她老了,好,走远一点觉得很累。

说,正因为如此,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套。

”这 种 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

另,在生命的延续 ,发生了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终“但是母 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还是走小路吧。

”正现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于作者自己及妻而言,二人正处于生命最旺盛的时期,上对生命的责任很大,既 老 人生命 ,孩子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健康),这对于强壮、大的作者 柔、贤惠的妻子 而言,肯定够做得到,在散的过程,作者和 妻 是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的。

“到了一处,蹲下来,背 母亲,妻子也蹲下,背 儿 子。

……但 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仔细,好像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是整个世界。

”是呀!这世界的一切生命是在作者和妻子的背上!对于生命的 ,还现在景物的描写上,文中有这两南方的景物描写“这南方 的田野,大小的新地 ,有的,有的淡;上的 也 j田野里的 也 地。

《散步》文本解读一

《散步》文本解读一

《散步》的多角度解读李清瑛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莫怀戚的《散步》辞文并茂,美不胜收,篇幅极其精巧。

全文仅683个字(人教版683,苏教版698个字),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寻常家事,却表现出亲情、生命、使命的深刻命题。

这样回味无穷,感动常在的作品选入新教材,为初中语文增添的不只是美丽。

一篇耐人寻味的精美之作,自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倘若众口一词,抑或用一两句话就能说出其全部的“美”,恐怕也算不得美文了。

真正的好是说不清好在哪里的好,真正的美是看不透美在何处的美。

《散步》就是这样一篇从不同侧面欣赏,从不同角度解读,都能折射出不同美的当之无愧的美文。

不必问《散步》一文在歌颂谁,不必求《散步》的主角到底是谁,也不必争《散步》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可以尝试从多角度解读美文,这样才能发掘出《散步》多重的美。

简约曲折的情节——故事美《散步》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却出奇、看似寻常无比实则感动无穷的故事。

故事极尽简约,简约到两个字就能概括无遗——“散步”一家四口,三代同行,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故事情节简单,然而故事的发展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平顺。

先是年迈身体又不好的“母亲”不愿意出来,在“我”的说服下“母亲”才答应和我们一起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而,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相携走在生命复苏的田野上不想行至半途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而在我己经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时,“母亲”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于是,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角塘走去”。

至此和谐的一家定格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极尽唯美的镜头里。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不足700字的故事,却有如此起伏跌宕的曲折之美,我们为莫怀戚先生尺水兴波的功力深深折服。

温暖多重的主题——亲情美、生命美、自然美、社会美《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散步》课文 解析

《散步》课文 解析

《散步》课文解析一、整体把握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受、联想和思考;作品内涵丰富,又很适合做多元解读。

对于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可以参考他的“创作谈”,但文学阅读的规律往往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品一旦问世,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应该允许读者从中读出多样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

比如,可以读出“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中年—责任”“生命—感慨”“选择—担当”等。

甚至,如有学生认为本文写得过于“矫情”,也应鼓励他自圆其说,这是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绝好契机,也是对课程标准中“阅读对话”原则的贯彻。

本文的写法,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在散文中运用了小说笔法。

作者的文学创作本以小说见长,他在这篇散文的写作中也引入了小说笔法。

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写的内容有真实生活的基础,却经过了截选、嫁接与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镜头感。

即使是叙述“散步”这样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也要制造一些波澜,带来一点曲折,这使得本文颇有几分小说的色彩。

另外,散文本是一种“向内转”——专注于自我心灵倾诉的文体,但本文作者却并未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叙事为载体,用故事本身来说话,这也是小说笔法的体现。

第二,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

例如第二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个回环句,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

散步课文赏析

散步课文赏析

散步课文赏析一、主题思想1. 家庭伦理之美- 这种家庭伦理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观念的反映,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提醒人们重视家庭关系,珍惜亲情。

2. 生命传承的意义- 散步这一行为本身就带有一种生命的律动。

从祖孙三代的同行中,可以看到生命的延续。

老人代表着生命的源头,孩子则是新生命的希望,而中年的“我”和“我的妻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文中的小路,也可以看作是生命之路,一家人在这条路上的选择和同行,象征着家庭在生命传承过程中的共同前行,面对分歧时的协商与包容。

二、人物形象1. “我”——家庭的核心与责任担当者- 在家庭中,“我”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

“我”既是儿子,又是丈夫和父亲。

“我”在处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时,表现出了成熟和理智。

例如,当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小路上有不同意见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的决定既考虑到了母亲的意愿,又兼顾了儿子的想法,这显示出“我”在家庭关系中的平衡能力和担当意识。

- “我”的形象体现了中年人的特点,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中起着稳定和协调的作用,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关键人物。

2. 母亲——慈爱与善解人意- 母亲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她在散步时依从孙子走小路的想法,表现出她对晚辈的疼爱。

她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愿意和家人一起享受散步的乐趣,体现出她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 母亲的形象是传统中国母亲形象的代表,她的慈爱、善良和对家庭的眷恋,是家庭温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儿子——天真与活泼- 儿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

他对走小路充满了好奇,想去探索新的世界。

他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例如,他在小路上发现了有趣的事物,他的这种天真无邪也感染着其他家庭成员。

- 儿子的形象象征着家庭中的新生力量和希望,他的成长也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所在。

三、艺术特色1. 以小见大的手法- 文章选取了散步这样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看似平凡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主题。

通过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对话、选择道路的分歧等细节,反映出家庭伦理、生命传承等大的主题。

莫怀戚的《散步》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散步》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隽永,玲珑剔透、蕴籍丰富的亲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却于小小的一次散步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或许是久居繁华的灯红酒绿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见全家老小外出时和谐相处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这篇散文,总觉得有些东西触动我的心灵,总会引起我们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厌倦,仍有常读常新的感觉……于是,面向七年级的学生教学《散步》,首先是朗读,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进入散文中描绘的优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节,欣赏人情美;难点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学会创造美.《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二、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欣赏精美隽永语言;三、体会亲情之美,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散步?开心么?)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表达.师:听了大家刚才说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散步去!二、诵读(一)自由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二)分角色读.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情感.(三)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明确:一家人散步很高兴,从“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兴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景物描写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细节描写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乐融融.三、解读(一)读分歧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2.分歧的解决由谁决定?为什么?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决定,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办法?明确:最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了,说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开心.4.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现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如:我——沉着果断妻子——贤惠母亲——慈爱,疼爱孙子,信赖儿子孩子——乖巧、聪明活泼(二)鲜花送给谁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因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归纳学生的理由: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四、美读(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利解决,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品析:看似重复、啰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因为春天来得太两个“太迟”,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个严冬”.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痛苦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难受,终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深沉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后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三)齐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像、思考: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明确: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问题分解:(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人的躯体么?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最好.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五、拓展延伸我们通过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亲情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责任?《散步》教学反思《散步》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促人奋进,促人深思,使人产生许多感慨.《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文章记叙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想通过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而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1.课时设想不太充分,各种情况考虑的不太足,以至于时间把握不太好,没能在设想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2.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但我会认真品味它,尽可能的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有过很多“错过”,不让它成为“过错”.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文本解读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教材分析
邓芳、梁霞
一、整体把握
(一)题解
文章选取“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家庭生活。

“散步”既是本
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凝聚亲情的纽带,更是全文的线索,是“散步”把祖
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了起来。

(二)重难点
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提升主题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
统美德。

(三)学法指导
1、从体裁上看,这是篇散文,重在记事抒情,借“散步”之事抒浓浓亲
情。

2、从主题上看,是是对生活中美的挖掘和展现。

文章写的是家庭生活中的
相亲相爱,表现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从表现手法上,是以小见大。

文章虽写的是一次散步、一个家庭,体现
的却是一段人生、整个社会的血肉亲情。

4、从人物刻画上,运用了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细节描写如: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5、从语言运用上看,颇具特色。

语言质朴、舒缓,似拉家常。

6、在诵读时,要着重领悟、品味生活之美。

(四)课文结构
家庭亲情——敬老爱幼
时间:春天
交代要素地点:田野
(1)人物:“我”、“我”的母亲、妻子、儿子
事件:散步
家庭的生活情趣
第一层(2):劝母亲散步
过程第二层(3~5):途中乐景
(2~8)
第三层(6~8):家庭温馨之情
(五)主题
《散步》这篇散文文字简朴可是字里行间却透出了浓浓的情。

“亲情”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莫怀戚的笔下似乎显得更加有力。

作者通过“散步”这件小事,给我们读者展现的却是一个广阔的天空。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
在散步产生分歧时,必须要出面处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在处理过程中,既要尊老孝顺,又要爱幼。

最后,我选择走大路,母亲却在这时适时出面阻止——决定走小路。

温馨的一家人似乎给初春的田野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劝母亲散步——关爱母亲
我委屈儿子走大路——孝顺母亲
母亲又决定走小路——疼爱孙儿
我和妻背起了母和子——中年责任
二、品味鉴赏
散文贵在通过语言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以及思想,“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重要的特点。

我们主要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字词句的分析来体会文章的美。

(一)字词鉴赏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
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分析:反复使用“太迟了”,强调了我们对“春天”的期待,也凸显了我害怕母亲熬不过这个寒冬的心情。

“熬”字,表现了寒冬中的母亲倍受折磨,随时可能撒手人寰,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以及因母亲躲过这个寒冬的庆幸之情。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一:“慢慢地”、“稳稳地”两个状语表现了我和妻子小心翼翼的形态,这是对母亲和儿子的爱护,也显示了作为中年一代的我们的踏实和稳健。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以小喻大,表现了母亲和儿子在我们心中的分量,他们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同时,我们背起的也是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出“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分析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母亲和儿子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他们才组成了一个和美温馨的家。

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正是由这样无数的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来的是整个世界。

(二)写景鉴赏,意在言外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分析:南方初春的田野,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新绿、嫩芽、咕咕地”等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样的春机,是母亲熬过了寒冬才看到的,母亲在这样的生机里也鲜活了,感受到了勃勃生命的气息。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
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

为我们诠释了小路那头的诱惑,点明了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也展现了母亲疼爱孙儿,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

炼句,揣摩作者情感
(三)对称句式
1、有的浓,有的淡。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
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5、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
小,自然也轻。

分析: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事物成双成对,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句式整齐,互相映衬。

使我们读起来很有趣味,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所充满的“爱”。

三、拓展阅读
龙应台《散步》、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四、考点剖析
1、解释重点词语;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文章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