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端午日》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1课《端午日》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11课《端午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让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端午日》选自《边城》,写的是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端午日风俗。

端午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同一个节日,各地的过法却颇有地方特色,让我们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一起来感受湘西端午的活动气氛。

<二>整体把握1.(1)文中用什么顺序介绍了哪些风俗习惯?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了什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

详略得当,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2.全文仅仅三个自然段,但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描写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风俗。

细读课文,想想如何划分段落?(1)描写茶峒人端午日到长谭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面。

(2)记述赛龙船后人们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的场景。

(3)简述划船竞赛和捉鸭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节全民同乐之久。

<三>合作探究1.赛龙舟的描写是一个场面描写,非常精彩。

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1)描写人物的时候用了什么描写方式?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外貌与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

(2)除了这些描写以外,作者还从什么角度描写了这个场面?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听觉上有锣鼓声;呐喊助威声、鞭炮声、加油声……视觉上描绘了红色的旗帜、龙身有的黄色的、有的红色的、江水浑黄色,桨手的服饰统一色彩。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端午日》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端午日》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实施以下反思与评价策略: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十一端午日》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组织课堂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思维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课文内涵。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十一端午日》的生字词、成语、典故等,如“屈原”、“粽子”、“龙舟”等,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传统节日,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让他们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体会到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
4.通过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十一端午日》的学习氛围中,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讲述屈原投江、粽子起源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2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案2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端午日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

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3、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如何?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3个“莫不”、“任何”、2个“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下文写龙舟比赛营造热闹气氛并设置悬念)四、研读“龙舟竞渡”1、朗读(目标定位并初步感受)2、研究几个问题:龙舟竞渡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充分)文中哪些文字告诉了读者,比赛的准备是充分的?(“数天以前”、“早”、“进退”……所谓充分,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早”,一个是“实”。

“进退”一词,语言直达心灵,不必分析,直接感悟,能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受,眼前似乎呈现出选手认真训练的情景来。

用词很逼真,有现场感。

然而这种情景也许是模糊的,让人对龙舟到底是怎样的船,竞渡究竟是怎样的场面隐隐的产生期待。

)说明:像“进退”这样的词语,我们应避免强加分析,而是采用感悟的方法,让文字直抵心灵,表达也是直接说出心中的感受。

2、船只的“形式”是怎样的?平时搁置的方式是怎样的?为何介绍这些内容?(形体狭长、两头翘起,绘红线——红色是能激发人兴奋情绪的颜色;搁置在干燥的洞中。

介绍这些内容与前面准备工作的情况都在暗示竞争的激烈。

)3、每条船的船员是怎样分工的?文章是按怎样的次序介绍这些船员?文中用哪些词语表现他们的动作和外貌?(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次序如前;此题为课后练习)4、潭中共有几条船在竞渡?但你读了文章以后,感觉是几条船的争渡,节日的比赛场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再从文章中找找看,你的感觉到底来自哪儿。

(2条;感觉有无数条,千万条,反正是很多;非常的热闹、欢腾。

感觉的来源:如雷鸣的鼓声,岸上人的呐喊——侧面烘托,水战擂鼓的情形——联想。

调动并借助读者自身的想象力来感受端午日比赛场面的热闹、喧腾。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写出龙舟争渡时的那种热闹、欢腾的场面的?(如雷鸣的鼓声,岸上人的呐喊——侧面烘托,水战擂鼓的情形——联想,都是从听觉的角度入手,来写竞渡激烈而热闹非凡的场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端午日》教案2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端午日》教案2苏教版

端午日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1、学习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体会用词的精妙,语言的简明,详略的安排。

2、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获得对端午民俗的真切感受,让文化内涵从语言中品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相关的词语)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三、精彩赏析1. 采用老师介绍的方式来阅读:出示要求:大声朗读这段文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你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出示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

你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

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

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2. 你也选择一个角色,按照要求来准备一段话。

3. 请几位代表上来讲讲,讲完之后会请同学根据要求来点评。

4. 大家的解说使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同学们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了知识上的收获――场面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刻画(3)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5. 你们认为你们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合作努力,有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这就是这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中体现出的精神)6. 让你来朗读这段文字,语速等方面你会怎么处理?朗读时为了读出那欢腾热烈的气氛我们应该声音上――洪亮,有气势,语速――缓急交错(学生齐读)三、文化拓展:韩国申遗引发的思考去年,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如从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课文朗读等活动中,体验课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整理一份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寓意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不少于500字。通过此项作业,学生能够加深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并锻炼自己的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2.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练习。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表达出自己对端午节情感的理解。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十一端午日》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及修辞手法;难点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对于生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反复的认读、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应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学以致用。
-通过提问、学生总结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5.课后作业:
-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如生字词练习、课文段落赏析、端午节短文创作等,巩固课堂所学。
-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此外,我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提问,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端午日》 优秀教案

《端午日》 优秀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端午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文章,单元教学要求是了解民俗风情。

全文仅700余字,把湘西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湘西民风的淳朴、端午节的热闹、茶峒人的快乐。

【学情分析】学生对场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了解不深,因此,针对本文我采取讲授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通过字句品析让学生体会出端午节龙舟竞渡场面的热闹和湘西民风的淳朴。

由于最近几年对国外节日的渲染,学生们的传统节日观念日益淡化。

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并过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1、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赛龙舟、赶鸭子的精彩场面。

2、能领会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多角度细节描写场面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古有诗云:“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大家猜猜这写的是哪一个节日?你们知道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在湘西这个地方啊,正在进行着激烈的龙舟竞赛,就让我们跟着沈从文先生到这里来看看他们的端午日吧。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02页。

(板书:课题、作者)二、基础检测1、作者介绍师:走进这片湘西大地之前,我们还得先来认识一位文学大家沈从文,课本有没有对作者进行介绍?明确:沈从文生于湘西凤凰县,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我们这篇课文也就节选自《边城》,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描写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那里的民俗美和人情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什么收获呢?来读一读我们的学习目标。

(展示PPT)2、字词过关师:好,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一边感受湘西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一边把一些易错难懂的字词在文中勾划出来。

师:现在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易错字词?明确:从音、形、义角度进行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端午日》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

《端午日》一.(3分钟)导入1.学生给出传统节日的古诗歌请其他学生猜一猜,老师给出苏轼的《六幺令》或者是儿歌:(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吟诵)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还没背完,众生纷纷举手)2.说说端午节的由来,以及月城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我们随着沈从文先生出门游一游湘西,看一看别样的端午节二.(10分钟)读一读——整体感知文章详略1. 学生跟读(5分钟),找一找湘西的端午有哪些民俗活动?(请学生概括)明:正字音(擂léi鼓)穿新衣、画王字、有鱼有肉、赛龙舟、赶鸭子2. 围绕“端午日”我们的沈导游主要带我们看了哪些活动?为什么要重点看这两项节目呢?这两项节目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呢?明:赛龙舟、赶鸭子,最能体现独特性,赛详细鸭子简略。

节日气氛小结点拨:作文要详略有度(板书)过渡语:三.(重点、难点20分钟)品一品——如何写好一个场景?(主问题)1. 学生自读第1段(3分钟),找一找这一段写了哪些关于赛龙舟的细节?明:观众竞看、赛前准备、龙舟争霸、赛后领奖、军人放鞭炮2. 分两组讨论,话题一:不写观众行吗?不写三个“莫不”行吗?明:写观众是侧面表现龙舟赛的热闹,引得大家都去观看(侧面描写)。

写观众的呐喊是为了营造比赛现场激烈热闹的气氛。

第一个“莫不”,写出湘西这一带传统习俗浓郁,有着浓厚的过节气氛。

(板书:习俗浓)第二、三个“莫不”,写出“万人空巷”的场面,形象地表现了人们争相看龙舟的急切心情,让读者对下文的龙舟赛事充满好奇心。

穿插介绍:吊脚楼。

讨论话题二:不写赛前准备行吗?明:不行。

尽管插入记叙赛前准备带断了文章原本的行文思路,可是赛前准备写出了选手们的精心准备,对这次赛事的高度重视。

虽是横插一脚,但也让我们对正式比赛更加充满期待。

从记叙顺序上讲是“插叙”。

点拨:文似看山不喜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端午日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端午日学案苏教版

11. 端午日【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4.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2.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自主导学】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8分)(1)zhàn()酒(2)划jiǎng()(3)缠guǒ()(4)nà()喊2、《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4、作者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

5、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自主合作探究】6、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叙述赛龙舟的场面?②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赛龙舟的场面有什么作用?7、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这在描写角度上应该是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8、你认为龙舟赛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9、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节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反馈检测】(40分)10.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4分)(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强壮粗壮 B.结实伶俐 C.健康伶俐 D.结实粗大(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立即纯粹B.即刻单纯 C.即刻单调 D.顿时纯粹11、填空: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十一端午日【学习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真切体会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重点)3.品味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

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掌握重点字音。

额.角(é)蘸.酒(zhàn)茶峒.(dòng)短桨.(jiǎng) 缠裹.(guǒ) 伶俐..(líng lì)呐.喊(nà) 老鹳.河(guàn) 颈.脖(jǐn g)泅.水(qiú) 束缚.(fù) 洞穴.(xué)擂.(léi)鼓打锣.(luó)嘭.(pēng)嘭铛.(dāng)铛3.解释词语。

嘭嘭铛铛: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吊脚楼:也称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泅水:游水渡河。

调理:调弄整理。

4.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详细地描写百姓到河边看比赛的场面与龙舟竞渡有什么关系?明确:首先,这种万人空巷、争看比赛的场景,为下文的龙舟大赛设置了悬念。

其次,说明了赛龙舟不仅仅是赛手的事情,而且是全茶峒人的一件盛事,为下文中“两岸人呐喊助威”的景象做了铺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端午日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端午日学案 苏教版

11. 端午日【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4.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2.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自主导学】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8分)(1)zhàn()酒(2)划jiǎng()(3)缠guǒ()(4)nà()喊2、《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4、作者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

5、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自主合作探究】6、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叙述赛龙舟的场面?②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赛龙舟的场面有什么作用?7、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这在描写角度上应该是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8、你认为龙舟赛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9、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节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反馈检测】(40分)10.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4分)(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强壮粗壮 B.结实伶俐 C.健康伶俐 D.结实粗大(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立即纯粹B.即刻单纯 C.即刻单调 D.顿时纯粹11、填空: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公布课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公布课教案苏教版

《端午日》教材简析《端午日》见苏教课标版七上语文第十一课。

这是一篇着重描述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那个文题,按争看划船——赛龙船——竞追鸭子的思路展开,按时刻顺序来安排材料。

教学目标:(1)了解风俗文化的丰硕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育学生阅读明白得和联想、想像的能力;(3)培育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龙舟赛的出色场面描述,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述、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式。

教具预备:龙舟赛的相关图片和朗诵磁带。

教时安排:一教时一、课前导入一、同窗们:能不能告知我,一年当中你最喜爱过的是哪个节日?能说说喜爱的理由吗?(教师鼓舞各抒己见,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之外,还有哪些节日?)二、有同窗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3、咱们那个地址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明白的请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并高声说出来。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4、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吗?明白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交流、明确: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衰亡后,他满怀悲忿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身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逐蛟龙。

通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风俗被流传下来了。

五、适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伙儿看到过吗?咱们那个地址有那个风俗吗?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窗请举手,包括在现场看过的,也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过的。

六、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归纳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烈火、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7、今天,咱们一路来看看沈从文笔下龙舟赛的出色画面,展现图片。

教师从旁说明: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

船手一样有8-20个,持桨坐在双侧,船头有鼓手。

竞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拍,合力划桨,冲向终点。

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那么指挥假设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难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虚、实)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场面。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导入新课:
师: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


2、我们家乡有哪些相关习俗?
(吃粽子、挂香袋、系五色绳、抹雄黄酒、插艾
叶)
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请大家把课文翻到102页。

(板题)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通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了解作者: 沈从文
3.熟读课文,画出湘西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说一说作者以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4.读文后,你认为文中哪个场面描绘最精彩?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检测
1、识记生字词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蘸()酒峒()族泅()水数()天前擂()鼓鹳()河呐()喊
一律() shù( )军 jiǎng( )手
泥jiāng()
2、了解作者: 你对沈从文了解多少?(时代、作品及影响)
3、熟读课文,画出湘西地区过端午习俗,说一说作者以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请从文中找出表示根据的词语。

这些习俗哪些写得详细?
习俗:(1)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2)穿新衣;(3)吃鱼吃肉;
(4)划龙船竞赛;——详写;(5)追赶放下水的鸭子〕——较详
顺序:时间顺序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

标志性词语:(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
4、读文后,你认为文中哪个场面描绘的最精彩?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

三、合作探究(小组互探、师生互探)
(一)同学们在学习中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提出来。

(二)深入探究
1.请一位同学把文中最精彩的场面读给大家听。

听后同学们加以评价。

2.听的同时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赛龙舟场面激烈的句子(——画出)(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着鼓声缓促的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


3.所画的句子从哪两个角度来具体描写这一场面的?并结合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绘
(1)声音:锣鼓声,人声、歌声、鞭炮声、加油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特点:喧闹、有节奏、嘹亮、粗犷、
(2)视觉:色彩:红色的旗帜、龙身有的黄色的、有的红色的、江水浑黄色,桨手的服饰统一色彩。

水花四溅
4.(展示多媒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段影片,请同学们从听觉、视觉这两个角度来感受一下赛龙舟的激烈场面。

(展示多媒体)
5.课文中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齐读、用○标出)作用是什么?
桨手——————持(桨)、划(船)
带头的——————坐(船头)、缠裹(红布包头)、拿(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进退)
鸣擂鼓、打锣的————坐(中间)、敲打(锣鼓)、调理(划船节拍)
观众————————鼓声如雷、(烘托赛龙舟的精彩)
准确用词的作用:(突出鸣擂鼓、打锣的等人物特征 ; 表现赛船气氛的热烈,)
(三)精讲点拨
如何才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好:
①、围绕一个场面写②、要有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③、点面结合
④、要有场面的相关气氛⑤、联想与想象(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四、达标训练及堂清检测
1、填空
(1)《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等。

2、文中描写湘西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加以概括。

(不少于三点)
3、写两句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4.写一段话表现出拔河的激烈场面。

附:参考答案
1.沈从文;现;边城、长河(2)划龙舟、饮雄黄酒、追赶放鸭
2.(1)从前来参观活动的人来看,可谓是“全民参与”“官民同乐
(2)从对竞赛获胜者的奖励上来看,人们并非为了“红布”“银牌”“鸭子”,是为乐而竞赛;(3)从参赛的人来看,大家精诚合作真诚
3.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文秀)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宋、梅尧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了端午日的种种风俗。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还有赛马、秋千等活动,这些风俗都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及理想追求。

附:板书设计
(1)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
(2)穿新衣、
端午日 (3)吃鱼吃肉,
(4)划龙船竞赛,——详写
(5)追赶放下水的鸭子〕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