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启东市和合初级中学龚海燕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今的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层次仍然不高,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注意状态更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故都的秋》,导入新课时,为了学生能够并且愿意去体会作者郁达夫当时的情感,仅仅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还是不够的。于是,我精选了二十多幅与课文相关的的极具震撼效果的图片,并配以《秋日私语》钢琴曲,然后让学生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使后面的课文讲解能收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2、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一般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能快速提供形象、丰富的信息,让学生迅速感知。
如沈从文的《边城》,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利用图片,就能引导学生较好把握文中的重点材料,了解湘西民风,丰富作品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赏景是欢娱的,是离开现实人生的,是审美的,所以我们更要让原本没有什么生活阅历的学生能联系具体的生活去感悟文章。也可以放一段录像,展示课文当时的背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放到那个年代中去看待,就会发现课文的写法带有时代的印记,从而引导他们在一次一次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学生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3、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评价,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一般说来,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凭借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除了可以加深印象外,可以说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途径。
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我先让学生看电影片段——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场面,让学生在脑中留下印象,然后着重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的过程中多次结合画面揣摩文中的精彩之处,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来着意渲染酷热,在高温下,人们感到“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在烈日下的白光里,似乎“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味”等等,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中,渲染出烈日之猛、酷热之甚。还有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和遭遇——他身上“已经全湿”雨“砸”“横扫”,使得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知道哪里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等等,一连串的动作、神情、和矛盾重重的心理描绘,烘托出狂风过后大雨倾盆的情景,更表现出祥子为了生计而在暴雨中“争命”的悲惨遭遇,使人仿佛亲历一般。这样,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念,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