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 总复习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学复习整理

工程水文学复习整理

工程水文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 绪论1、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周期性、随机性、地区性。

2、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1、海洋向内陆输送水汽,内陆向海洋注入径流。

水量平衡方程: S O I ∆=-式中O I 、——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 ∆——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量,可正可负。

2、若河床切割较深,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这样的流域成为闭合流域。

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3、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开始凋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4、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

5、当土壤孔隙被下渗水充满,下渗趋于稳定,此时的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6、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7、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1)流量Q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s m /3。

(2)径流总量W ,是指时段T 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3m ,万3m ,亿3m ,有时也用其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

其单位为M s m ·)/(3或d s m ·)/(3。

(3)径流深R ,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水层深度,单位为mm 。

FT Q F W R 10001000== (4)径流模数M ,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 的比值,单位为)·/(2km s L 。

FQ M 1000= (5)径流系数α,是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 与相应降雨深度P 的比值。

即P R /=α 因P R <,故1<α。

第三章 水文资料的观测、收集与处理1、日平均水位的计算将当日h 24~0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

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

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文学总复习

水文学总复习

降水量观测
(一)器测法 1. 雨量器 2. 自计式 (1)虹吸式 (2)翻斗式 (3)称重式 (二)雷达探测 (三)气象卫星云图
• 第二节 水位观测
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 由水面离开固定基面的高程。 目前全国统一基面:黄海基面
水位观测设备:水尺、自记水位计
水位观测内容:基本水尺、比降水尺 水位观测资料整理: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 位、年平均水位的计算。 (1)算术平均法 (2)面积包围法
PE
全球多年平均降 水量等于多年平 均蒸发量,为 1130mm
• 第二节
一、河流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的形成与分段 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 后汇集成河流。 河谷、河槽或河床。 上游、下游、左岸、右岸。 分段: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 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外流河、内流河或内陆河。
Pc R Ec Sc
若以海洋为研究对象,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Po R Eo So
△Sc——大陆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So——海洋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对多年平均情况, △Sc 、△So 趋于零。所以:
Pc R E c
合并得:
Po R E o
Pc Po E c E o 或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 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 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I O S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若以地球的整个大陆作为研究范围,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f (t ) f c ( f 0 f c )e t

水文学重点复习

水文学重点复习

绪论1.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循环的研究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

3.水文学发展:(1)萌芽阶段(公元14世纪以前)开始了原始观测,水文现象的定性描述及经验积累。

世界上最早的水文观测出现在中国和埃及。

(2)形成阶段(公元15世纪初-19世纪末)水文现象由概念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表达,水文理论逐渐形成。

(3)兴起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水文观测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应用水文学进一步发展。

(4)现代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引进遥感、电算等新技术、新方法,重点开展水资源及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分支学科不断派生,研究方法趋向综合。

4.水文现象的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各因子本身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而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流域、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似,由于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水文现象也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各流域的地质、地形等非地带性下垫面条件的差异,水文现象就会有巨大的差异。

第一章P9:闪动簇团模型1.海水的温度分布:①水平分布。

(三大洋表面平均水温均为17.4°C,太平洋(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总趋势: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较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水温水平梯度冬季大于夏季。

水文学原理 总复习

水文学原理 总复习
▪ 资料短缺:资料的展延(参证站的选用)与 移用(等值线图和水文比拟法)
▪ 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四个环节)、频率曲线、单 位线等
▪ 基本规律:蒸发规律、天然条件下渗 水分在土壤 再分配曲线等
▪ 应用:降雨累计曲线,下渗曲线、流量过程线(流 量分割、退水曲线)等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 争 ”: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 物而不争名利
《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 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 子成才
总复习
水位、流量的观测与整理
水文测验 水文计算
水文学
水文循环
产汇流计算
降水 蒸发 下渗
基本概念、应用
径流量/流量过程线
设计年径流量 设计洪水/洪量

▪ 水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流量测量、水位流 量资料的整理
▪ 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设计年径流量、设计 年径流过程线
▪ 具有长期实测资料:长期年法、代表年法 (配线法)

水文学复习 重点

水文学复习  重点

第一章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这种开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且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径流的特征值: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秒;径流总量:径流总量W是指T时间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径流深度:径流深度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之比;径流系数:径流系数a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a<1。

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当降雨强度超过下渗率时,未渗入土壤的水分便形成地表径流,即超渗产流。

河岸调节作用:当河网水位上升至高于其两岸地下水位,且河水与两岸地下水之间有水力联系时,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的地下蓄水量;当河网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一部分地下水补给河水,这种调节称为河岸调节。

二、简答题1、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2,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 利与害的两重性2、水循环的发生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3、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的区别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的重要标志。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区域总蒸发:是指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扩散现象不仅存在于大气之中,也存在于液体分子运动进程中。

水汽输送: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下渗率: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能力: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fc):通常在下渗初期,下渗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渗,其后,下渗作用不断进行,下渗率不断递减。

当下渗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常值,此时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径流深: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桥涵水文第十六讲(总复习)

桥涵水文第十六讲(总复习)
由洪水调查水位推算洪水流量步骤(掌握例题) 1 选择形态断面(计算流量的断面,要求顺直稳定无分汊)
2 计算形态断面的流速和流量
V
1
21
R3i2
n
水力半径R:对于宽浅河流,当水面宽度大于断面平均水 深的十倍时, 湿周可近似地用水面宽度h,此时R约等于断 面平均水深 h。则有:
V
1
h
2 3
i
1 2
n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第一节 河流和流域
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特点描述 断面形状 径流特点 河床稳定性
山区河流 V 汇流时间短。暴涨暴落。水位流 量变幅大。持续时间短。河床稳定。容易受 地震、山崩、滑坡、时间长。河床稳定性差。河床 演变剧烈。
第四节 水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 确定洪水比降 可以根据水文站观测资料确定,也可根据洪水调查资料 推算。
4 确定河床粗糙系数n 为河槽基本特性系数,可以由河床特征进行确定。一般 天然河道的粗糙系数由河床组成沙砾及床面平整度、河 床平面曲度及水流通畅度、两岸岸壁土质等有关。(表 1-1、1-2)
对于复式断面,河滩和河槽的n、i都不一样,流量要分别 计算。
预估未来某种出现机会的洪水的数值大小。 “水文计算中的数理统计法(第二章),、“(大中
河流)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水位的推求(第三章)”、 “小流域暴雨设计洪峰流量计算(第三章)”等内 容。
编辑课件
桥涵水文学基本内容(二)
洪峰流量的应用(第四章) 预估桥梁全寿命期可能的水流冲刷深度和河
床变形(第五章) 桥位勘测基本知识(第六章) 小桥涵水文水力计算(第七章)
沟到支流,由支流到干流,最后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编辑课件
第二节 径流形成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河川径流的形成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流域产流、汇流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 水文预报 第六章 水文模型简介 第七章 水文统计 第八章 设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的分析与计算 第九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十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水文调查包括洪、枯水及暴雨调查。
根据洪水痕迹高程确定洪峰流量的常用方法有:水位流量关系法、
比降法(曼宁公式)和水面曲线法。
14
6、水文资料处理
(1)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同一张图上绘制 Z~A、Z~V和Z~Q 关系曲线。
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临时曲线法和连时序法。
不同影响因素下水位流量关系:受洪水涨落影响、受河槽冲淤影响、 受变动回水影响及受综合因素影响。
22
3、产流面积的变化
蓄满产流情况:用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来表示。随着降雨量 的增加产流面积也增加;产流面积与降雨强度无关。
超渗产流情况:用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来表示,该曲线与初 始流域蓄水容量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产流面积时大时小;产流 面积与时段流域蓄水容量和降雨强度有关。
f F
A
大循环与小循环: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局部地区的 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小循环又分为海洋小循环和内陆小循环。当内陆 距海洋很远时(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内陆小循环成了内陆地区的主要 水汽来源。
水文循环的作用:联系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塑造地貌形态, 影响气候变迁,决定水资源分布和生物种群的分布,促进全球能量再分 配,侵蚀和搬运泥沙等。
2
第一章 绪论
1、水文学、水资源、应用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是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以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要素、水文观测和水文数据处理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过程、水文要素和水文数据分析等。

1.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径流、蓄水和土壤水分等环节。

1.2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流动、滞留和蓄积等过程。

常见的水文过程有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1.3 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是指构成水文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4 水文数据分析水文数据分析是指对水文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水文变化规律、预测洪水、干旱等水文事件,并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二、水文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为了研究水文过程和水文变化规律,需要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水文要素及其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降水观测与分析降水的观测和记录是了解气候和水文循环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降水观测方法有雨量计观测和雷达降水观测。

降水数据的分析包括降水量的统计特征和降水频率分析等。

2.2 蒸发蒸腾观测与分析蒸发蒸腾是指地表和植被蒸发的总和,反映了水分从地表进入大气的过程。

常见的蒸发蒸腾观测方法有蒸发皿观测和能量平衡法观测。

蒸发蒸腾数据的分析包括蒸发蒸腾量和蒸发潜热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等。

2.3 地表径流观测与分析地表径流是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的径流,是水文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地表径流观测方法有流量计观测和降水-径流关系观测。

地表径流数据的分析包括径流量的计算和径流系数的分析等。

2.4 地下径流观测与分析地下径流是指降水渗入土壤后形成的地下水流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习题十五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给水度2.含水层3.渗透系数4.层流5.流线6.脱硫酸作用7.下降泉8.入渗系数9.负均衡10.空隙水11.矿化度12.过水断面13.上层滞水14.地下水动态15.结合水16.水文地质比拟值17.非稳定流18.孔隙水的一般特征19.泉流量的不稳定系数20.钻孔中的稳定水位21.抽水井的填硕过滤器22.细菌族指数23.硬垢24.大循环25.重力水26.承压水27.水力坡度28.卤水29.地下水的补给30.泄流31.岩溶水32.硬度33.地下径流系数34.地热梯度35.含水岩组36.地下水资源37.蒸发量38.地热蒸温率39.侵蚀性二氧化碳40.地下水的均衡41.容水度42.大循环43.地下径流模型44.泄流45.渗透系数46.水文地质学47.矿水48.小循环49.绝对湿度50.相对湿度51.饱和差52、地热增温率53.露点54.蒸发55.降水56.径流57.水系58.水系的流域59.分水岭60.流量61.径流总量62.径流模数63.径流深度64.岩石空隙65.孔隙度66.裂隙67.裂隙率68.岩溶率69.溶穴70.毛细水71.支持毛细水72.悬挂毛细水73.重量含水量74.体积含水量75.饱和含水量76.饱和度77.孔角毛细水78.给水度79.持水度80.残留含水量81.岩石的透水性82.有效应力83.侵蚀性二氧化碳84.地下水补给模数85.地下水均衡86.饱气带87、泉88.地下水的动态89.溶滤、溶解90.导水系数91.越流系数92.原始地应力93.围岩应力和山岩应力94.长期强度95.蠕变和松弛96.残余强度97.附加应力98.回滞环99.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100.土的侧压力系数101.grounwater102.arteainwater103.aquifer104.poroity105.prin g二、填空1.岩石的给水度,通常与他的空隙度(不)等2.影响渗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的(大小)3.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4.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是()两个作用过程.补给与排泄的方式和强度决定含水层内部(),()与()的变化,这个变化在空间上的表现为(),时间的表现为(),从补给与排泄的数量关系研究含水层的()与()的()就是地下水的().5.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科学,它研究(),(),(),()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和()的时空变化规律.6.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或().7.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8.水文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9.水循环是在()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10.主要气象因素有(),(),(),(),().11.在水文学中常用(),(),(),()和()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13.重力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水的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地流动称作(),服从()定律,即V=()。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一、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的水量估计二、水分循环(the hydrological cycle) (一)水分循环及其成因 1.水分循环的概念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如图所示,称为水分循环。

水文循环贯穿整个水圈,上至10km,下至地表以下1km左右也正是水的循环运动,使得人类永续用水;生活,发电,工业。

农业等。

因此,研究水循环是水文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① 降水(Precipitation):大气中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如雨、雪、雾、雹、霰等。

② 蒸发(Evaporation):水分子从水面、冰雪面或其它含水物质表面以水汽形式逸出的现象。

包括截留蒸发、地面蒸发、叶面蒸发、水面蒸发等。

③ 径流(Runoff):陆地上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河流、湖库、沼泽、海洋、含水层或沙漠的水流。

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④ 渗流(Seepage flow):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及在地下流动的现象。

3.水分循环原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水的气态、液态、固态可以相互转化。

这使水分循环过程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的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流动,为水汽的移动创造了条件。

地心引力(重力)则促使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从而实现了水分循环。

(二)水分循环类型地球上的水分循环,根据其路径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1.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环。

它是由许多小循环组成的复杂的水分循环过程。

2.小循环小循环是指水仅在局部地区(海洋或陆地)内完成的循环过程。

水文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水文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水文循环:在太阳能,地心引力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下,在常温下就能实现固态,液态,气态三态转化的水,在地球系统中周而复始的转化和运动,有蒸发,大气输送,降水,径流四个过程组成水文循环的意义:1水文循环时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根本原因;2水文循环式地球上导致地球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根本原因3水文循环式自然界发生其他物质运移或循环的主要原因4水文循环使水能资源能够再生5储存在地球系统中的水因水文循环得以更新降雨要素: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面积;降雨的时间变化,降雨的空间分布;降雨特征综合曲线;雨强过程线,时段平均雨强过程线】,累积雨量过程线,时段降雨量柱状图,:监测降雨空间分布的基本方法时布设雨量站网,最常用来表达降雨空间分布的是等雨量线;降雨强度-历时曲线,降雨深-面积曲线,降雨深-面积-历时曲线降雨;分类依据:降雨的成因机理;降雨要素特征。

降雨条件:大气中含有水汽,水汽冷却条件,存在凝结核。

分类:按降雨成因机理分类,按降雨要素特征分类:暴雨,暴雨型淫雨,淫雨降雨类型:气旋雨;对流;台风;地形降雨的要素: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面积土壤结构:排列方式,排列方向,土壤的团聚状态,土壤空隙大小,几何形状土壤水的作用力:分子引力,毛管力,重力。

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土壤孔隙率,孔隙比之间的关系?土壤水文常数:最大稀释量;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水土势总势:饱和和非饱和用热量平衡法得出的水面蒸发公式与太阳净辐射和温度,空气速度;用空气动力发得出的水面蒸发公式与温度风速,比湿;下渗能力;与供水强度无关,是供水强度充分大时的下渗率,只与土壤质地,结构,初始土壤含水量有关下渗;阶段:渗润,渗漏,渗透,上包线,下包线:上是土壤干燥时的下渗曲线,下是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下渗曲线水系:成出现在山丘区流域,网状一般是人工开挖出现在平原区流域。

树状水系分为羽毛,扇形,混合状结构坡面:坡面基本形状,矩形坡面,收敛型坡面,散发型流域基本单元的概念及类型:?流域形态因子:流域面积越大,形态因子越小,流域的形状越往狭长的方面发展:反之。

【水文学原理】 复习汇总

【水文学原理】 复习汇总

H
Q
三、槽蓄方程
河段槽蓄量是流量沿程分布和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的函 数。
由于附加比降的影响河段槽蓄量与河段下断面 流量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流量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落洪时的流量, (1)下断面涨洪时的流量 > 落洪时的流量,以 ) W为横标,Q为纵标,W~Q为顺时针绳套关系; 为横标, 为纵标 为纵标, 为顺时针绳套关系; 为横标 为顺时针绳套关系 落洪时的流量; (2)下断面涨洪时的流量 > 落洪时的流量;以 ) W为横标,O为纵标, W~Q为单值关系; 为横标, 为纵标 为纵标, 为单值关系; 为横标 为单值关系 落洪时的流量; (3)下断面涨洪时的流量 < 落洪时的流量;以 ) W为横标,O为纵标, W~Q为逆时针绳套关系。 为横标, 为纵标 为纵标, 为逆时针绳套关系。 为横标 为逆时针绳套关系
证明:Q = AV ⇒
dQ dV =V + A = Ck dA dA
dV 对天然河道, 一般为正,因此Ck > V dA
二、扩散波(可忽略惯性项)
1、扩散波水位流量关系 、
Q = K i0 − ( ∂y V ∂V 1 ∂V + + ) ∂x g ∂x g ∂t
∂y 1 ∂y = K i0 − = Q0 1 − ∂x i0 ∂x ∂y 涨水时: < 0,Q涨 > Q0 ∂x ∂y 落水时: > 0,Q落 < Q0 ∂x 同一水位下:Q涨 > Q落 ∴ 水位 − 流量关系为逆时针绳套关系。 最大流量先出现,最高水位后出现。
l L 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 的减小量 附加比降引起的Q的增 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Q的减小量 < 附加比降引起的 的增 大量,使下断面流量大于稳定流时的流量。 大量,使下断面流量大于稳定流时的流量。 落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 的增大量 附加比降引起的Q的减 落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Q的增大量 < 附加比降引起的 的减 小量,使下断面流量小于稳定流时的流量。 小量,使下断面流量小于稳定流时的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设计暴雨过程 40
27. 其它条件相同时,流域包气带处于 C 毛管断裂含水量(C)凋萎含水量
28. 潜水可以来自于流域包气带的 B
。(A)薄膜水(B)重力水(C)毛管水(D)吸湿水
A 。 (A)气象要素(B)土壤特性(C)土壤含
29. 对于指定的流域,土壤蒸发能力决定于 水量(D)降雨特性 30. 形成降水的条件是空气具有 度(C)上升运动和较高温度 A
A
一般不具有自由水面。 (A)深层地下水(B)浅层地下水(C)河道水流
,区分河道左右岸。 (A)上游(B)中游(C)下游(D)河源
20. 面向 C 21. A
河道一般比降较大。(A)上游(B)中游(C)下游(D)河口
22. 一般用F表示
A
。 (A)流域面积(B)河道比降(C)流域高度(D)河道长度
23. B
55. 产流阶段相对于汇流阶段 C 56. 单位线法主要用于 A 57. 包气带是指 B
的汇流计算。(A)地表径流(B)浅层地下径流(C)深层地下径流
。(A)地面以下土层(B)潜水面以上土层(C)潜水面以下土层 B 相应的径流量。(A)大于(B)等于(C)小
58. 某闭合流域上一场暴雨,产生的净雨量 于
65. 雨量的保证率P(X>x)=0.95,则其重现期为 C
。(A)P( Q>25)
年 。(A)5(B)10(C)20
66. 已知均值m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p= A mm。(A)360.0(B)260.0(C)160.0 67. 如果流量频率分布曲线的均值和Cs不变,增大Cv值,则百年一遇流量设计值 B (A)减小(B)增大(C)不变 。
16. 局部地区受热引起辐合上升造成的降雨称为 C (D)地形雨 17. 水文部门一般以 C 00
作为日雨量观测的起点。(A)0:00 (B)6:00 (C)8:00 (D)20: 的地区。(A)雨量站分布不均匀(B)雨量
18. 计算平均雨量的等雨深线图法不适用于 B 站不多(C)地形起伏较大
19.
33. 在湿润地区,一次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 D 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34. 多年平均海洋输入陆地的水汽 B (D)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陆地输入海洋的径流。(A)小于(B)等于(C)大于
。(A)增加(B)不变(C)减
35. 一个流域,随地面高程的增加,多年平均蒸发量一般 C 小(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36. 一个流域,退田还湖(河)后,洪峰流量 加也可能减小 37. 下游河道易发生 B C
11. 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长。 ( × ) 12. 年径流系列的代表性,是指该样本对年径流总体的接近程度。( √ ) 13. 同倍比放大法不能同时满足设计洪峰、设计峰量具有相同的频率。 ( √ ) 14. 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大。( √ ) 15. 蓄满产流模型认为,在湿润地区,降雨使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 ( √ ) 16. 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 的径流量是相等的。 ( √ ) 17. 有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定是:暴雨与洪水同频率。 ( √ 18. 重现期与频率成倒数关系。 ( √ ) 19. 对资料进行了“三性”审查分析后,那么对设计成果无需再做合理性分析。( × ) 20. 对于P=1%的洪水径流量,重现期T=100年。 ( √ ) )
10.6 15.3 33.5 59.4 84.3 107.3 61.3 40.3 20.1 12.5
(2)缩放倍比:K=WP/WD =460/480=0.958 (3)设计代表年年逐月径流量过程:
WPi = K × WDi
i =1,2,…12
某流域百年一遇各种时段设计暴雨量如下表:
时段(日)
设计面雨量(mm)
61. 引起大范围、长历时洪涝灾害的降雨类型一般为 A 雨 62. 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 A 径流 63. 一次降雨的净雨历时 C
。(A)锋面雨(B)地形雨(C)对流
退水速度最慢。(A)地下径流(B)壤中流(C)地表
降雨历时。(A)≥ (B)=(C)≤
64. 如果设计洪峰流量为25 m3/s,则其发生的重现期为 C (B)1 / P( Q ≤25) (C)1 / P( Q>25)
是径流深的单位。 (A)m3(B)mm(C)m3/s(D)无因次 mm。
24. 已知闭合流域某时段R=100mm,P=200mm,E=150mm,则△S= A (A)-50 (B)50(C)150(D)250
25. 已知闭合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500mm,多年平均降雨深1000mm,则△S的多年平均 值为 C mm。 (A)-500 (B)500 (C)0 (D)1500 26. 其它条件相同时,流域包气带处于 毛管断裂含水量(C)凋萎含水量 A 状态时,土壤蒸发最大。(A)田间持水量(B) 状态时,下渗速度最大。(A)土壤持水量(B)
。 (A)湿润带(B)半湿润带(C)半干旱带(D)干旱带 。 (A)增加(B)减小(C)不变 增加。(A)洪峰流量(B)洪峰模数(C)径流深
1. 降水量较大的地区为 A
2. 河道糙率增加则水流速度 B
3. 同等条件下,流域面积增加则 A
12. 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空气温度 于(D)可能大于或小于
x1% =(Ф P Cv+1)x
=(3.02×0.5+1)1000 = 2510(mm)
[例]已知保证率80%的设计年径流总量为460 万m3,推求设计年径流过程。
(1)典型年逐月径流量过程:
月 WDi WPi 一 9 8.6 二 7 6.7 三 11 四 16 五 35 六 62 七 88 八 112 九 64 十 42 十一 十二 合计 21 13 480 460
90 -1.28 -1.22 -1.13 -1.02
95 -1.64 -1.49 -1.32 -1.13
99 -2.33 -1.96 -1.59 -1.26
0年平均雨量EX=1000mm、CV =
0.5、CS=1.0,求p=1%的设计年雨量。
由CS=1.0,p=1% 查得 Ф P=3.02
41. 在超渗产流地区,对于指定流域,一次降雨的产流量与 D 壤含水量 (C)降雨强度(D)河道特性 42. 等流时线法主要缺陷是未考虑 A 资料(D)流域特性 43. 单位线法适用于 C
无关。(A)降雨总量(B)土
。(A)流域调蓄作用(B)降雨的分布(C)流域流量
。(A)平原(B)城市(C)山区 A 。(A)小流域(B)中等流域 (C)大流域
一、单项选择
• • 潜水又称 径流深是 B A 。(A)浅层地下水(B)土壤水(C)深层地下水(D)地表水 值。(A)瞬时(B)时段(C)固定

• •
下渗率是
常采用 B
A
值。(A)瞬时(B)时段(C)固定
表示地表径流深。(A)Qs(B)Rs(C)Qg (D)Rg A 下渗强度时才有可能出现地表径流(A)大于(B)等于(C)小于
68. 五十年一遇暴雨表示在今后每50年 C 发生(C)平均发生
一次超其值的暴雨。 (A)可能发生(B)必然
69. 流域某一年最大日雨量 C 流域多年平均最大日雨量。(A)大于(B)小于(C)可能大于 也可能小于
二、判断题
1. 土壤中的吸湿水不能被植物利用。 ( √ ) 2. 水汽的含量一般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 × ) 3. 水汽压越高,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小。( × ) 4.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 ) 5. 降雨过程中,土壤实际下渗过程始终是按下渗能力进行的。 ( × ) 6. 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将以土壤蒸发能力进行,因此,这种情况 下的土壤蒸发将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 × ) 7.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 × ) 8.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在频率格纸上是一条规则的S型曲线。 ( × ) 9. 百年一遇的洪水,每100年必然出现一次。 ( × ) 10. 我国在水文频率分析中选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是因为已经从理论上证明皮尔逊Ⅲ型 曲线符合水文系列的概率分布规律。 ( × )
当降雨强度


在一次暴雨过程中, C 蒸散发量
不一定是降雨损失。(A)植物截留(B)洼地蓄水(C)下渗量(D)
C 。(A)地表径流(B)壤中流(C)地下径流
河道枯季径流的主要补充源是

最接近水面蒸发的是 D 发器(D)100m2蒸发池
观测值。(A)20cm蒸发器(B)80cm套盆蒸发器(C)E601蒸
53. 已知P(X>x1)=0.5,P(X≤x2)=0.6,则x1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A
C
x2。(A)大于(B)等于(C)小于
x2。(A)大于(B)等于(C)小于
54. 稳定入渗率的大小与 A 度
有关。(A)土壤性质(B)充分供水(C)土壤含水量 (D)降雨强
。(A)出现早得多(B)出现晚得多(C)几乎同时发生
。(A)增加(B)不变(C)减小(D)可能增
。(A)冲刷(B)淤积(C)泥石流
38.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具有自 A 向东南(D)西南向东北
39. 产流量大小与 D
递减趋势。(A)东南向西北(B)东北向西南(C)西北
无关。(A)降雨量(B)土壤含水量(C)流域特性(D)河道特性
40. 水文循环的四要素是 D 。(A)海洋、陆地、大气、河流 (B)水量、水质、水能、 水量 (C)蒸发、截留、填洼、下渗 (D)降雨、蒸发、下渗、径流
44. 相对而言,等流时线法比较适合于 45. P(X>50) A 能小于 46. P(X>50) D
P(X>100)。(A)大于等于(B)等于(C)小于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 P(X≤50)。(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