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

合集下载

汉字能否被拼音文字所替代?

汉字能否被拼音文字所替代?

论题:汉字能否被拼音文字所替代?我认为汉字不能被拼音文字所替代。

原因如下:⒈汉字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汉字拼音化的不可行性。

对于汉字的性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意大利耶稣会士立马窦说“中国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索绪尔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美国学者布龙菲尔德把汉字称为“词文字”。

现在广泛被人接受的是索绪尔的观点,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

这个观点在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中也有所体现。

汉字几千年来所固有的这种表意性质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同时汉字的性质也决定了汉字所固有的一些特点。

其中之一就是同音字比较多,同音字可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障碍。

比如如果用拼音记录“wo chi le”,可以译为“我吃了”,也可以译为“我迟了”。

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不同。

因此如果汉字实现拼音化,这些靠字形来区别不同于语素的文字就不能识别,会给语言文字带来新的不便。

汉字语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拼音只是用来辅助阅读的工具而已。

⒉方言的存在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阻碍。

汉字如果实现拼音化,就必须要适合各个社会群体,包括任何地域,任何文化水平等等。

由于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广,方言现象明显。

一共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内又有多种语言。

比如说,南方方言大多n,l不分。

同样是表达“去”的意思,长沙话为“ke”,湘潭话为“qie”。

这些都可以说明如果用拼音来代替汉字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利于人们交际。

虽然近几年国家正在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力度,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方言现象比较严重的人不会讲普通话。

这样的话,拼音化的文字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

况且如果我们采取统一全国讲普通话,不再使用方言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更是有害处的。

因此对于在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来说就必须要依靠文字来区别意义了。

⒊汉字拼音化对阅读古籍来说有很大的困难。

古代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也给予我们智慧。

所以,如果采用汉字拼音化,那么当我们阅读《诗经》、《论语》、《史记》等等古籍是就会晦涩难懂,并且失去其韵味。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2004年07月20日12:25国际在线中国的汉字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描述性字汇体系,不是西方那种有毫无本义的字母所组成的单词,这样的单词只有经过定义并广为人知之后,才能完成其交流工具职能,相比较而言,西方仅仅具有表音功能的单词其内涵只能是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是一种典型的“契约文字”。

西方单词由没有本义的字母组成,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定义,方便地进行推理和演绎,相对容易满足形式逻辑的要求——因为内涵狭隘和理解的分歧少。

而汉字做这样的推演就明显具有问题,比如“心之官则思”其中的“官”字,既可以当作名词性的词汇去理解为“功能”,也可以作为动词去理解为“控制、主宰”,而且都不能说是错了,最好的理解是两者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比较全面和具有汉语特有的韵致和美感。

如果考虑到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真理”,对社会秩序的认同主要来自对自身利益受到关注的体认,那么形式逻辑和数学模型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和真理性实际上是转移了对内容和实质的重视,所以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过分注重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为了否认和掩盖事实的逻辑。

从来就没有一种所谓的科学的学术,能够得到人们长久的信赖,并最终帮助了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

革命者并非不知道“造反是杀头的罪名”,问题在于革命者总是被一个个逼上梁山,一种为特定制度进行论证或者辩护的言说,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完整与规范,看起来多么具有真理特征,也永远代替不了事实上的利益争夺和矛盾激化所带来的深刻不认同。

在这个方面,中国2000多年来的古圣先贤都重复了差不多的内容,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发现,孔子时代的人们看到的社会问题和设想的解决方法与路向,始终无法被突破。

假如文字真的决定思维,那么汉字就是这样方便地供人们迅速地接触到事情的本质和要害,孔夫子时代人们看到和描述的东西,今天仍然还在起作用。

如果要进行“伪装真理”的意识形态学术过程,汉语确实不是不如西方语言合适,但是要描写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的“伦常日用”,汉字则是非常合适的。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的优缺点简介:李大遂,北京密云人,文学硕士。

1967年从教,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

学术研究以汉语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为主。

曾任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选修课教研室主任数年。

曾受聘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考评组专家。

曾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文系、美国狄根森学院东亚系任教。

汉字的优点汉字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即使在现代科学面前,也没有显得陈旧过时。

甚至有人认为汉字是“最适合于电脑的文字”,是世界文字家族中最强健的老寿星,这实在是个奇迹。

对此,许多人大惑不解。

但随着汉字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愈加全面、深刻。

汉字长盛不衰,虽然有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它具有内在的合理性、科学性。

汉字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信息量大汉字信息量大与汉字的性质有关。

汉字是意音兼表的语素一音节文字,汉字的性质决定它必然是集成的信息块。

汉字是语素文字,绝大多数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一个语素。

一般来说,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形音义紧密结合的统一体。

汉字是意音文字,占汉字90%的转注字、形声字的字形结构中,有提示字义、字音的偏旁。

如“清”字,偏旁“氵”提示其字义与水有关,偏旁“青”提示其读音与“青”相同。

可以说,90%的汉字能通过字形同时提供字义、字音两方面的信息。

汉字信息量大,即使一篇文章用汉字写比用其他文字写简短得多,又为快速阅读理解汉语书面语提供了条件。

说汉字信息量大,还因为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反映着中国历史不同时代的风貌,凝聚着汉民族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比如:镜子的“镜”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监),像一个人站在水盆边看自己的容貌,可知商代是以水盆盛水做镜子;在秦汉时期这个字写作鑑,又写作鏡,可知铜器盛行之后,镜子是用铜制的。

又如:在汉字家族中大凡木本植物的名称用字都有一个“木”字旁,大凡草本植物的名称用字都有一个草字头(艹)。

这反映人们对植物门类的研究和认识,可以说,每一个汉字的后面都有一部小小的文化史,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化石,对于中国以及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汉语拼音文字之辨

汉语拼音文字之辨

汉语拼音文字之辨拼音文字是用字母或特定表音符号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汉字是以直接表意为取向的记录汉语的书写体系。

我们知道,语言产生于文字之前,文字不可能独立于语言之外。

世界上仅存的不是直接记录语音的文字体系就是汉字。

其它的文字也曾有过象形表意的发展阶段,但最后都采用了拼音文字。

这其实跟文明史有关,除中华文明外,其它的文明都在发展过程中中断过。

他们在之后的文明进程中都采用了音素制的拼音文字。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发展过程中又从未中断,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有其必然性。

那么,汉字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我们定义汉字为以直接表意为取向的记录汉语的书写体系,汉字之初,是象形符号,不成其为语言的书写体系,只是简单的表意符号而已。

要成为记录语言的书写体系,光有这些象形符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这些象形字(包括指事、会意)做基础,为了记录语言,假借字应运而生,但是假借字太多就会产生意义混乱,因为那些被借的字本身有意义。

这时,一个确立汉字命运存亡的造字法—形声字被广泛使用,它解决了汉字记录汉语字不够用的问题,又避免了同音混淆的重大问题,并且使汉字成为有规律的书写体系。

那么,适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拼音文字就不适合汉语吗?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云雾看真相。

从本质上说,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的表意功能是通过语音表达的,因而记录语音就能记录语言,对汉语也不能例外。

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不是大家的共识呢?因为有一个现象像云雾一样遮住了人们的眼睛,那就是“汉语文是单字表意”,拼音文字表达不了,一个同音的字甚至有多到上百个不同的字的写法。

这也是人们产生汉字能“跨时空”误解的同样原因。

我们在此先插说一下语言跟文字的关系,语言在先,文字在后;语言为主,文字为仆。

文字记录语言后形成比口头语更加优雅的(有足够时间修饰)、稳定的(通常兼顾一个语种的许多方言)书面语,从而反过来影响人们的口头语,我们现在口头常能听到不少的文言词就是这种情况。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及前途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及前途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及前途现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语言有12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占世界总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占10%,后边依次是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

以上12种语言,使用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 。

这12种语言中,有11种都处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度之中,唯有汉语在6千年前,就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成为领先世界的最高级的语言。

一、汉语的音素多,音型多型,就可以表示一个单音节词。

由于单音节词是有限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所以,要把世界上的无限的事物都用单词表示出来,在语音单载的情况下,就必须用增加音节的办法来扩大语音数量二、汉语的单词使用英语的单词使用灵活自由得多。

英语的语法很多,在发展到“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后,为了在文字上区别“同音异意”词,在文字上也添加了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使单词的词性固化,从而影响了单词使用的灵活性,所以,目前英语单词达到300万了,也还是不够用,还必须随着新事物的不断的出现而不断的创建新的单词。

而汉语的语法十分简单,基本的语法就是按说话时吐词的先后顺序,理解单词之间的含意关系就可以了。

所以,汉语单词的使用十分灵活自由。

因此,汉语单词,几千年以来才发展到5万个左右,却大大超过今天的实用数量了;汉语文章,既准确又精炼又富于表现力。

汉语的诗词歌赋,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在联合国法定五种语言文字中,叙述同样事情的文件,汉字文件是最短的。

三、汉语能构建“二级新词”。

由于单词本身不附带语法,汉语的基本语法就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这样,就能用已经约定的单音词的含意为基础,按照单音词的前后顺续,任何人都可以随机灵活地组建说出来别人就能理解的新语句四、汉语的日常用语最易学会。

汉语的日常用语大约需要2万个单词,但是,绝大多数的单词都是单音节的,有一些是双音节的,也是“二级单词”,所以,2万个单词,只要会了目前新华字典中的1300个单音的讲法,就可以了。

汉字劣于拼音文字

汉字劣于拼音文字

汉字劣于拼音文字一,第一代和第二代文字的词汇差距文字也叫书写系统writing system。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五千多年前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现代的文字是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

原始的文字是第一代文字,现代的文字是第二代文字。

汉语就属于第一代文字。

第一代和第二代文字的差距主要在词汇的数量上。

英语大约有100万个词,汉语只有一万个词。

能用的英语词汇在数量上是汉语的100倍。

所以,我们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很容易,但是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很难,因为汉语中常常没有相应的词。

比如,英语frospiration,解释如下:the act of exhaling water vapor that condenses into a small foggy cloud when it’s cold. 当天气很冷的时候,从嘴巴呼出的气能够变成可以看得见的“雾”。

这个现象,中文没有专门的词。

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用中文解释英文词的时候,常常说很多话,因为没有相对应的词。

西方拼音文字的出现,是对口语发出的声音的记录。

口语发明在先,文字发明在后。

为了把尽可能多的各种事物用各种不同的声音说出来,以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区别,就发明了很多不同的口语声音和后来记录他们的拼音文字。

对一个特定的事物发明出一种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声音应当是件容易的事,前提是两个事物一定不要同音,并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同,也就是口语统一的“约定俗成”。

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频繁地交流。

要达到这种频繁地交流,前提是城市化。

城市市民频繁的交流,达成了语言共识。

比如,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同意把“树”发出“tree”的声音,而不把“草”发出“tree”的声音。

西方很早就城市化了,发明口语的人们之间有交流,才产生了那么多读音不同、字母拼写不同的词;而极少有读音相同的情况,比如,blue “蓝”,blew“吹”;bear“熊”,bear“承担”。

英文的词汇是中文的100倍,原因有下面几个:1.因为西方人际间交流频繁,所以对每一个事物发出的声音容易得到全社会认同。

2016年7月自学考试现代汉语章节练习题(4)

2016年7月自学考试现代汉语章节练习题(4)

⼀、填空题 1. ⽂字是在( )的基础上产⽣,依附于( )⽽存在的,不记录( )的任何图形、符号都不是⽂字。

2.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 )系统。

3.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 )⽂字。

4. 从汉字所记录的对象看,汉字记录的语⾳单位是( )。

5. 汉字除了有形有⾳以外,还表⼀定的意义,它是形⾳义的结合体。

6. 世界上的⽂字种类很多,不过从⽂字体制来看有( )、⾳节⽂字、语素⽂字三种。

7. 1899年在河南安阳附近的⼩屯村发现了三⼲多年前殷商时代通⾏的⽂字——( ),这种⽂字也叫甲⾻⼘辞、龟甲⽂字、殷墟⽂字。

8.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字之⼀,它的历史可追溯到( )年前。

距今有三⼲多年的( ),已经是⼀种相当成熟的⽂字了。

9. 由于现⾏汉字⼀般是记录汉语的单⾳节语素的,所以⼜被称为是( )⽂字。

10. 汉字对邻国的⽂字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朝鲜、韩国、越南、⽇本等国过去都借⽤过汉字记录⾃⼰的( ),⾄今,( )等国家还在使⽤汉字。

11. 甲⾻⽂是指( )时代到写在( )上的⽂字。

⾦⽂主要指( )时代铸或刻在( )上的⽂字。

秦始皇统⼀六国后采⽤的标准字体是( )。

⼤篆指春秋战国时代( )国的⽂字。

12.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 )、( )、( )、( )、( )。

13.现⾏汉字的部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现在能否独⽴成字划分,可以分为( )和( )两类。

14.《说⽂解字》把9353个汉字分为( )部,《康熙字典》的部⾸基本上从( )着眼,并分为( )部,《新华字典》和新《辞海》的部⾸从( )着眼,定为( )部和( )部,《现代汉语常⽤字表》⼜将部⾸定为( )部。

15.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四定,即( )、( )、( )、( )。

16.1988年国家语⾔⽂字⼯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公布《现代汉语常⽤字表》,该表共收( )字,其中常⽤字( )个,次常⽤字 ( )个。

汉字缺点

汉字缺点

对于书写来说,从表意单字的数目上看,汉字也不如拼音文字。比如英文有近百万单词而汉字不超过五万,常用英文字有十几万,而常用汉字只有四五千,几乎都是二十倍的关系。所以即便是从表意的角度看,汉字也没有字母拼音文字更优秀,汉字其实不是一种好的表意文字。有人说汉字可以组词,说这话的人肯定认为拼音文字不能以字组词。由数十几万常用英文单字组成的词更多,现在甚至很多汉语词汇都是从英文词组中借鉴的,观点(ViewPoint),双赢(Win-Win),eyeglasses, fireplace, highway, cooking wine, airplane, firefighter, masterroom, cookingtop, sportycar, ballpen, digital camera, ... 如果有人以为字母拼音文字不能组词,他最好去再上一遍小学,回来再说话。
从记录语言的角度看,字母拼音文字比汉字要更容易使用,所以也能更忠实地记录语言本身。语言首先是语音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人类使用语音语言的历史有十几万到五十万年(各种说法不同)之久,在长期使用语言的漫长年代里,人类的大脑已经从内部结构上适应了语言的学习,现代语言学和认知学已经证明了,人类对语音语言的获取能力是天生的本能之一。既然语音语言的获取能力是人类的天生本能,一个正常人类从小学会说话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个我们都有体会,也都经历过。那么一种可以自然地把语言和语言的书写方式统一起来,使它们彼此在音素级别上一一对应起来的文字,必然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外来语的兼容,也是文字对语言演绎得最重要功能。语音是全世界所有语言的共同特征,而世界所有语言的语音从音素的角度看,都不多,比如英语只有46
个音素,而汉语有五十几个,使用记录因素的字母拼音文字可以十分容易地记录外语,特别是那些在本民族语言里没有的语义概念。用自己民族的记录语音的字母拼音文字记录下外来语的语音,就等于在本民族语言中添加了新词汇,这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丰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英语中,有超过70%的外来语词汇存在。而汉字汉语呢,又是没戏了。

【2016年】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

【2016年】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一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

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的科目设“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中“六书”是识字教育,汉代郑众说,“六书”即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1]。

它是周代小学教育科目中最早教授的[2]。

这说明,周代不但有了识字教学的科目,而且已经产生了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科学。

汉人称文字学为“小学”,在经今古文斗争中,一批古文经学家利用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把分析汉字形、音、义作为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使文字学取得了与儒家经学相应的地位。

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做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有名论断,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崇高地位已确定无疑。

汉代为汉字确立的这种崇高地位,经过历代科举制度的强化,借助诸多名人书法的传扬,又由于被汉字书写的典籍越来越多,汉字用于外交政务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而日趋巩固。

只要看历代纂集“小学”专书数量之多,就可以知道前人对汉字的重视。

自全面整理、确立汉字形义统一原则、描写汉字总体系统的《说文解字》之后,正字(规范)之书如《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广存异体之书如《碑别字》,搜集俗字之书如《龙龛手鉴》……一代一代,编纂无穷。

汉字变成每一时代首先需要关注的一种解读前代文化、书写当代文化、存于后世文化的工具,它自己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

封建时代宫廷和上层文化对汉字的崇尚,在变成一种统治文化的观念后,对群众的影响是无形的。

民间的“敬惜字纸”之风,便是这种崇尚汉字的观念对民众心理的浸透。

18—19世纪清代的干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汉、唐的经学和小学,通过对大量古文献的爬梳,对汉字学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使识字、写字、正字、解字、读字都回到了《说文解字》的标准,他们站在学术的高度,使传统的汉字观得到又一次的巩固。

二19—20世纪之交关于汉字争论的第一次高潮,就是在上述强大的传统势力笼罩下展开的。

中国文字的优缺点

中国文字的优缺点

中国文字的优、缺点铁厂小学:李红亮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同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数很多,也曾创造过让人羡慕的辉煌。

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文字是人类历史上除了语言之外的另一项最伟大的发明。

但是中国文字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缺点。

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字的同时要辩证的来分析。

一.文字的概念:文字:指一个个的字,也指文字符合的整个体系。

文字体系包括中所有的符合,形体以及书写规范(笔顺、行款)。

“文字”一名是后起的,它本叫“书”,“名”,“文”或“字”。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按“书”即指文字。

《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注:“古曰名今日字。

”起初文字并不连称,单称“文”或“字”。

顾炎武《日知录》:“春秋以上言文,如《左传》:夫文止戈为武”,“故文反正为乏”,“于文皿为蠱”,及《论语》:“史阙文”,《中庸》:“书同文”之类并不言字。

“文字”连称,№始见于秦始皇时《琅邪刻石》的“同书文字”一句中。

①中国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了,根据汉字的发展情况,我们把它划分为古文字和现代文字(或今文字)两大阶段。

其中隶书(包括草书)是一个分水岭。

隶书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古文,小篆等叫古文字。

专门研究文字的学科叫古文字学(或古汉字学,历史汉字学)。

隶书以后的楷书,今草,行书叫现代文字(或今文字),专门研究现代文字的学科叫现代文字学(或现代汉字学)。

②二、汉字的结构(一)、关于汉字结构的学说1、六书说:“六书”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周礼》。

“文书”即礼、乐、射、驭、书、数是周代贵族子弟学习的六种基本科目。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古文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文本也。

”稍后的许慎对六书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说。

关于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的看法

关于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的看法

汉字简化、拼音化,孰是孰非?已经上了3周《汉字五千年》这门课,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那么汉字到底要不要简化和拼音化?二者又各有什么利弊?我在查阅期刊资料后,反思、总结我的看法如下:汉字简化顺其自然,汉字拼音化暂不支持。

一、汉字简化的好处:1、五十年代,《汉字简化方案》出台,很快就得以推行,成为法定文字。

所以简化汉字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也可以说整理异体字和简化汉字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

2、汉字的简化是中国文字的进步,因其字数少、书写简便,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便利了大众,使文字更加贴近大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讨论:1、港、澳、台及海外同胞不接受简化字,不仅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因简化字本身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虽然简化原则中有这样一条:规范化:消除异体字、突出形声特性、尽量保留表意特性,但简化汉字仍然丧失了大量象形、会意和形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汉语白话文中词的多音节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但远远不能把他们完全抵消。

3、消减偏旁部首抹杀了汉字的优点。

汉字有“文”与“字”两类:“文”是偏旁、部首和单纯字,“字”是“文”组成的复合字。

“文”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提示字的意思;通过形声等方式,提示字的读音。

而简化汉字由于删掉或修改了原来汉字的偏旁、部首,也在很大程度上把偏旁、部首的这些重要功能消减了。

综上,我认为汉字的简化应顺其自然。

既然现今的形势决定了绝大部分人都只熟悉简化字,不会写甚至不认识繁体字,就应该承认简化字的优点大于缺憾。

但我们既不能强制学生学习某一类文字,也不能限制某一类文字的发展。

繁体字和古文字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必要性,但不能强求每个人都了解它们、掌握它们。

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时过分关注某一事物更容易揠苗助长。

二、反对汉字拼音化的理由:1、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

”很明显,汉语拼音方案不仅可以给汉字注音,而且可以拼写汉语。

上面说的“汉语”应该指“普通话”,准确地说是“ 现代的共同的汉语”。

普通话是用现代北京话系统做标准设计的。

因此,汉语拼音是用来书写现代共同汉语的专用的符号形式系统,具有音标兼有文字的性质。

传统汉字是表意体制的语素文字,与语音单位没有直接的联系。

汉语拼音的符号形式与语音单位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具有音标的性质。

汉语拼音经过音位的概括,可以通过25个字母,用最节省的方式书写汉语,因此,也具有表音体制的音素文字的性质,虽然还没有完全取得法定文字的地位。

由于语言中的音素的数量比语素的数量小得多,所以,汉语拼音不仅可以直接表示语音单位,而且可以比传统汉字更加经济地完成书写汉语的任务。

一、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1.汉语拼音能够准确反映普通话的实际语音用汉字写汉语一方面本来一个声音却写成了不同形体,另一方面本来不同的声音却写成了相同的形体。

前者造成人们经常写别字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刚刚从口语进行书面语转换的小学生。

后者造成人们经常读错词语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用于不常用意义的词的读音。

例如,山东“济南大学”与广东的“暨南大学”,在口语中经常发生混淆。

如果用拼音写出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普通话的轻声、儿化等语音现象,汉字不能或者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如果用拼音就好了。

用汉字没有形成,也难以形成以词为单位书写的习惯,用拼音就有现成的正词法实现词式书写。

词式书写对于正确使用普通话口语,对于普及普通话这种国家共同语非常有利。

2.汉语拼音可以促进人们自觉接受普通话系统的规范汉字容易把普通话系统以外的词素当做词夹杂进来。

汉字书写无法体现词和词素的距离,因此很容易让来自文言或者方言的词素,在普通话中当做词用。

例如,上海《语言文字周报》2001年9月26日陈一平文章的题目是“语淡味不薄”。

汉字优劣之见

汉字优劣之见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用几十个字母记录词语语音的表音文字;二是兼表音和表形的汉字。

这两类文字体系,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

优点:(一)汉字的一个优点,是他的超方言性。

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

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会出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碍人们思想交流,而且不利于中国的统一。

不同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能进行交谈,除非用双方共通的中介语(如普通话),否则就不能进行沟通。

可是书面上用汉字笔谈,就出现了非常奇妙的情况:无论你是上海人、广东人,还是湖南人、福建人,互相之间毫无障碍。

汉字的这种沟通方言的作用,根本之处在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特点(词的特点、句子的特点)是一致的,语素意义差别小。

(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比如英语的动词do(打)有doing、did、done等形态变化,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词形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一样的,其音素要发生变化,这样的语言用音素文字记录比较合适,而动词类似的含义,汉语是用一个个独立的语素(词)“正在、曾经、已经”等表示的,又如英语的复数要在名词后加词尾s表示,这个语素也是在词内部增加音素(即内部屈折)显示出来的,而汉语,复数是增加一个语素“们”表示,非表人名词主要在前面加数量词体现,(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所以汉语同音词虽然很多,但用汉字记录,在书面上就把同音词巧妙地区别开了,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例如“公式-公事-攻势-宫室-工事”、“形式-形势-行事”、“国是-国事-国势”、“期中-期终”等同音词,口头上说出来,语音完全一样,很容易混同,可是书面上用汉字记录下来,形体各异的汉字很自然就把它们区别开来,根本就没有混同的可能了。

汉字的优缺点及汉字拼音化简论

汉字的优缺点及汉字拼音化简论
2 0 1 5 年 第2 2 期
青年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 文化 艺术

汉字 的优缺 点及汉 字拼音 化简论
李丽娜
卫辉市教师进修学 校

河南
卫辉
4 5 3 0 0 0
要 :汉 字是 世 界 上 最 古 老 的 文 字 之 一 。 它 的 作 用 ,与 世 界 上 任 何 一 个 民族 的 文 字 一 样 ,是 记 录 语 言 和 传 达语 言 的 书
汉 字具 有表 意 的性质 。 因此 ,每一 个汉 字都是 自成 一个 音
节 ,又都是在书写上 为各 不相 同的独立符号 。也 正因为汉字 有 这些特征 ,在使用 中能明显 的加 以区别 ,再加 上汉字历史 悠 久 ,意义丰富 ,适 当运 用 ,对于消除汉语歧 义有很大的帮
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性 训练。 三 、汉 字拼音 化
汉 字 的作 用
度来看 ,线 性的拼音文字可以直接输入电脑 ,而汉字得通过
汉 字的作用主要可 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说 : 在历 编码把方块 组合拆散成线性排列 ,再 由线性排列还原成方块 史上 , 汉字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蕴含着中华 民族丰 组 合 ,程序 比较 复杂 ,所 以汉字 曾一度茫然 。
杂 ,在计算 机输入 ,转换存储 ,早 期在激光打 印方 面都相 当 面语 能有效解决此类 问题 。 1 9 世纪末期就有 人开始呼吁汉 字改革 ,要求实现汉字拼 麻烦 ,相信 这一点无人否认 ,未来 也许 还将遇到许多新 的困 8 9 2 年卢戆章提出他的 “ 中国切音新字 ( 夏腔 )”, 难 。过 于复杂晦涩 ,图形方块化 的象形文字无论是 中国人 还 音 化。 1 主张 “ 切音 字与汉字并列” ,从而揭开 了我 国汉字改革 的序 是外 国人学 习都要花很长 时间 ,而且 相当困难 ,不但 大幅提 凡字无师能 自读 ; 高 国人文盲 率 ,也使得 中国的对外 文化传播几乎不可能 ,而 幕 。他 还指 出 ,汉字实现拼音化之后 , “ 基 于字话一律 ,则读于 口,遂 即达于心 ;又基于字画简易 , 对 于文化来 说传播和交流是 十分重 要的 ,虽然不能全 由汉 字 则 易于习认 ,亦即易于捉笔 ,省费十余载之光 阴,将此光 阴 专攻 于算 学、格 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 ,何患 国不富强也 从世界趋势来说 ,象形文字相对于拉丁字母文字来说是 哉 ” 。这多少 都有 些夸 张 ,我们 国家 现在汉 字还 没有 拼音 没有竞争力 的 ,所 以汉字使得 中国文化 与世 界其他文化 的竞 化 ,但也逐渐 富强起来 。可见 国家富强跟汉字是否拼音化没 “ 电子计算机是汉字 的 争一开始就处 于相当不 利 的地位 。汉字是 意音文字 ,和拼音 有直接关 系。语 文学 界的宗师们说 : 文字相 比,它难 学、难写 、难认 、难记 。表 意字也好 ,表音 掘墓人 ” ,这种说法也不尽然 ,如今拼音输 入发 、五笔输入 字也好 ,记 录的都是 语言 中的语素或词 。一 种语 言 中的语素 承担 以上 责任 ,但象形文字使得普及 和传播都难上加难 , 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 已经造成 严重阻碍 。

学习汉字和汉语拼音的优点和缺点

学习汉字和汉语拼音的优点和缺点

学习汉字和汉语拼音的优点和缺点汉字和汉语拼音是中文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

虽然都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记忆中文单词和表达,但是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下面就分别讲述学习汉字和汉语拼音的优缺点。

学习汉字的优点汉字是中文的传统文字,它丰富了中文的文化内涵,是学习中文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学习汉字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提高记忆能力。

汉字的笔画和形状千变万化,学习者需要不断重复书写,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二、增强语感。

学习汉字可以帮助学习者浸润汉语的音、形、义、用等方面,进而加深对中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深文化理解。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汉字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四、方便文字输入。

学习汉字可以方便学习者输入中文,对于需要使用中文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人来说,学习汉字是必要的。

学习汉字的缺点尽管汉字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如下缺点:一、难度相对较高。

汉字的构成繁杂,笔画多,学习难度大,需要学习者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

二、容易混淆。

汉字的笔画和形状非常相似,学习者需要仔细辨别,以避免混淆。

三、不便于发音。

汉字是一种图形文字,没有音标,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拼音来掌握中文的发音。

学习汉语拼音的优点与学习汉字相比较,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相对较低,更加方便学习者进行阅读和书写。

以下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几个优点:一、易于学习。

汉语拼音是以音为基础的,而音是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因此相对来说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较低。

二、方便阅读和书写。

学习汉语拼音可以方便学习者查找和理解生词,并且能够快速对汉字进行拼音标注,方便学习者进行书写练习。

三、适合外籍人士。

汉语拼音适合外籍人士学习、掌握中文,可以帮助他们平稳、顺利地进入中文学习的状态。

学习汉语拼音的缺点尽管汉语拼音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以下几个缺点:一、不能很好地突出汉字与中文文化之间的联系,因此不利于理解和掌握中文文化。

二、汉语拼音的发音与实际中文的发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习者需要更加努力地练习来达到较好的发音效果。

拼音文字特别适合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拼音文字特别适合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拼音文字特别适合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篇一:拼音文字,作为中国汉字的音译方式,确实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能够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拼音文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它能够传递出一种柔美、细腻的情感。

拼音文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音韵美。

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不同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音韵。

拼音文字能够通过简单的音节重复、押韵等手法,将文字与声音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富有韵律感的诗意。

比如,'yī yī dìng dìng'、'lòu lòu lā lā'等反复出现的音节,给人一种回旋、律动的感觉,仿佛在耳边回荡着柔和的乐曲。

拼音文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能够表达出汉字中隐含的修辞和意象。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字背后都有着深层的意义和形象。

而拼音文字通过音节的组合,有时能够展现出汉字中的意象,却又不同于汉字的直观形态。

比如,'yǒu'(有)的发音仿佛是一种微风拂过的声音,它能够让人联想到一片绿草如茵的田野;'huā'(花)则像是花朵绽放时的轻盈、柔美的气息。

拼音文字以其独特的方式,将意象与声音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独特的诗意的情感。

拼音文字还能够通过音节的重复、变化等手法,表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

音节的重复可以增加诗意的韵律感,使文字更加抑扬顿挫。

而音节的变化则能够表达出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比如,'xiǎo'(笑)的发音柔和而愉悦,可以表达出一种欢乐的情感;而'kuāng'(狂)的发音则有一种激烈、狂放的感觉,能够表达出情感的急躁与冲动。

拼音文字通过音节的变化和重复,能够让文字充满情感,给人一种诗意的感受。

总的来说,拼音文字确实特别适合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它通过音韵美、隐喻意象、音节的变化和重复等手法,将文字与声音、意象与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汉字改革一夕谈吕叔湘[主]下雨天留客,今天晚上你是回不去的了。

只是寒斋无处不漏,累你在这里受罪,如何是好?[客]你我虽只半城之隔,彼此忙忙碌碌,也难得会面。

今天就着这巴山夜雨,烹茶剪烛,作竟夕之谈,倒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主]谈什么好呢?[客]你平常主张改革汉字,采用拼音字,我一向未敢苟同,今天就拿这个做题目讨论一番,你看怎么样?[主]你是客,我是主,就请你先发表你赞成汉字的理由。

[客]不然。

汉字好端端的用了几千年,你平白要把它废除,改用拼音字,自然应该由你先说明何以非如此不可的道理。

[主]那么我就不客气了。

我认为汉字不及拼音字有四点。

第一,从学习的的观点说,汉字难学,拼音字容易学。

中国文化之久,世界闻名,可是文盲之多,也是世界闻名。

这个一部分固然由于国民教育的设施还没有普及,一部分也由于学习汉字的困难,不是短期间补习或者自修就能收效。

中国小学毕业的儿童运用本国文字的能力远不及欧美各国同一阶段的儿童,这个一部分固然由于中国小学教育办理得未能尽如人意,一部分也还是由于学习汉字的困难。

[客]我所闻者异于是。

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说明认汉字和拼音字的快慢相同,也就是难易相同。

理由是无论汉字或者拼音字,认识的时候都是从整个的形体去认识,认识汉字的时候并不逐一辨认它的笔画,正如认识拼音字的时候不经过辨认字母的程序一样。

你承认不承认这个事实?[主]我承认这个实验的结果,也承认这个解释的正确,但是我不能不说,谁要是就此断定学习汉字和学习拼音文字的难易相等,可就犯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毛病了。

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两层意思。

第一,这种实验里边的所谓认字是指经过教学之后的复认。

教学的程序是先给字形,然后告知字音和字义,使它们和字形发生联系。

复认的程序是先看见字形,因已有的联系而忆起字音和字义。

大凡儿童初学认字,无论是汉字或者是拼音字,都是这样。

可是要是学习的是拼音字,经由这种方式认识了若干字之后,即使教师不去有意提示,儿童也会不知不觉的加以分析,逐渐悟出各个字母的音值和拼音的条例。

汉语与字母文字的比较(贝壳美国史的一段话,复制过来的)

汉语与字母文字的比较(贝壳美国史的一段话,复制过来的)

汉语与字母文字的比较(贝壳美国史的一段话,复制过来的)
汉语的优点,那就是表达的效率特别高,可以用更短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内容。

西方的拼音文字则是起源腓尼基人从埃及文字演化出的一种用于商业记账符号,然后演化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由于简单易学,它容易被落后的野蛮民族掌握,于是流行开来,形成现代欧洲语言的基础。

而另一种在中东地区流行的拼音文字,也是由商人从的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演化出来的记账符号,他们构成了中东地区的语言基础。

拼音文字是一种急功近利式“小聪明”,它的最大优点易于入门。

可能有人要问,易于入门还不好吗?但是问题是它是一种密码文字,依赖反复排列来互相区别,初学很简单,但是继续学习时,记忆单词会成为极为繁重的工作,而汉字即便不认识,靠猜想就可以八九不离十。

而且拼音文字就像是条形码,而汉字是二维码,拼音文字的表达效率远远低于汉字。

它不仅表达意识的能力差,人们阅读它的时候效率会更差,因为人类大脑已经进化出专门负责语言的功能结构,但是却没有专门负责阅读的功能结构,人类在阅读时需要综合调动语言、记忆、形象思维、逻辑、视觉、听觉等一些列功能,汉字通过更好的调动大脑可以更快更轻松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
2004年07月20日12:25来源:国际在线
中国的汉字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描述性字汇体系,不是西方那种有毫无本义的字母所组成的单词,这样的单词只有经过定义并广为人知之后,才能完成其交流工具职能,相比较而言,西方仅仅具有表音功能的单词其内涵只能是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是一种典型的“契约文字”。

西方单词由没有本义的字母组成,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定义,方便地进行推理和演绎,相对容易满足形式逻辑的要求——因为内涵狭隘和理解的分歧少。

而汉字做这样的推演就明显具有问题,比如“心之官则思”其中的“官”字,既可以当作名词性的词汇去理解为“功能”,也可以作为动词去理解为“控制、主宰”,而且都不能说是错了,最好的理解是两者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比较全面和具有汉语特有的韵致和美感。

如果考虑到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真理”,对社会秩序的认同主要来自对自身利益受到关注的体认,那么形式逻辑和数学模型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和真理性实际上是转移了对内容和实质的重视,所以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过分注重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为了否认和掩盖事实的逻辑。

从来就没有一种所谓的科学的学术,能够得到人们长久的信赖,并最终帮助了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

革命者并非不知道“造反是杀头的罪名”,问题在于革命者总是被一个个逼上梁山,一种为特定制度进行论证或者辩护的言说,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完整与规范,看起来多么具有真理特征,也永远代替不了事实上的利益争夺和矛盾激化所带来的深刻不认同。

在这个方面,中国2000多年来的古圣先贤都重复了差不多的内容,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发现,孔子时代的人们看到的社会问题和设想的解决方法与路向,始终无法被突破。

假如文字真的决定思维,那么汉字就是这样方便地供人们迅速地接触到事情的本质和要害,孔夫子时代人们看到和描述的东西,今天仍然还在起作用。

如果要进行“伪装真理”的意识形态学术过程,汉语确实不是不如西方语言合适,但是要描写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的“伦常日用”,汉字则是非常合适的。

按照孔子的说法他自己是“述而不作”,汉字显然也是适合用来“述而不作”的,汉语适合于描述与传递信息,而不适合进行人文领域的“真理”创造过程——论证与推理。

西方的意识形态呈工具性的分工发展,今天在美国其财政专家与金融专家都使用各自的专业术语,不能够完全顺利地进行沟通,因此这样文字其基本的功能作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至于说到文明成果的保留和传承,西方的符号文字更是难以望汉语之项背,100年前的英语,非专家根本就不能解读,而2000多年之前的《论语》,笔者今天还是能够比较通达地理解,而且还有所感悟,并且笔者的感悟绝对不受历代注释家的干扰,从这里可以看到汉语是一种民主的文字,而非西方那样经过严格定义的概念化的“专制文字”。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只要用很少的文字,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很完整的意境,传达非常完整的人们内心信息,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难以比拟的。

汉字容许人们去感悟,也能够方便地传达人们的心志,这是只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体系,才能做到的。

仓颉与发明文字
至于说到汉语的不精确,乃是一种肤浅的说辞。

汉语用来翻译西方近代的全部自然科学的先行著作,从来没有出现什么误解和不足,中国的科学家使用汉语进行思考和交流,也从来没有什么障碍和困难。

而且汉语的方便性还在于即使是不同的学科,人们也能够非常方便地相互交流,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老记者要完整记载一场心脏病手术,并传达有用的信息给医生的同行们,那绝对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医生自己动手写文章。

在汉语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汉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平民化的语言,也是交流与传承功能非常强大的语言。

对于那些五四之后的中国知识精英群体而言,怨言主要在于不利于少数人的职业利益,不方便他们垄断社会科学领域的真理或者叙述权利,中国人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网络辩论,而且许多东西从生活中来,明显比所谓的专家和智囊更加切合问题的要害,这使得他们感到一定的威胁——要是汉语有英语那样方便进行话语权垄断就好了!所以说汉语不精确,难以适应形式逻辑的应用是胡说九道,实际上是汉语不方便进行意识形态或者话语权垄断,明显地妨碍了所谓的“人文学者”们的职业利益最大化。

因为中国知识精英群体从五四以后,由于阶层对立的长期尖锐存在,确实感到说服大众不可能,因说服有困难就想要采取压服手段,通过工具措施来把多数人排斥到对话的圈子之外去。

对汉字长期进行贬低的主要根源就在这里,这个所谓的“不精确”或者理解上的分歧,实际上是因为知识精英群体无法方便地把不同的见解和对立的主张,从汉语学术圈子里完全排斥出去的结果。

其实就算是把汉语消灭以英语代之,在中国因为社会阶层分裂带来的意识形态分裂依然会存在,互不服气和买帐的情形一样不会消失。

从汉语在自然科学的表达上看,凡是不涉及社会阶层的利益划分与立场的歧异,汉字就不存在所谓的“不精确”问题了。

中国人只要学会6000个汉字,大概毕生就不会遇到多少生字了。

而西方的大学毕业生,在5-10年之后,其掌握的词汇量常常要翻两番,达到8-10万个,才能在专业领域跟上形势。

毛泽东选集四卷有66万多字,在分析了中国革命的背景与现实之后,再全面阐述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政策策略问题,使用的全部单字只有2981个!汉字虽然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共收单字56000个。

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

根据专家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

也是因为汉字传载信息的作用特别强大,所以厚厚的番邦原著翻译过来之后,就只剩下薄薄的一本了。

大概美国出版业要使用3000万吨纸张,
才能与中国使用1000万吨纸张发布的信息量相当(如果使用文言文的话,估计只需要300-400万吨纸张),所以汉字是一种节省资源的环保型文字。

至于汉字在入门阶段,在学习和书写方面相对要难度大一些,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完成了识字过程之后就可以受用终生,这样的努力和投入过程并非不值得。

而英语在字汇上都是非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可的。

想想看,小孩子不学习干什么,难学的书写,正好可以磨练和砥砺其意志和性情,这本来就应该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训练内容。

中国历代都有在书法上下死工夫,以修身养性为乐的人,看起来学习除了在困难之外还是有乐趣的,强调一个方面显然是不全面的。

在文字起源上看,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比较成熟了,后来又在上千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修正和完善,是经过了许多人的长时间的协商与磨合过程,是经过广泛的“民主”讨论并与多数人的生活过程相适应的结果,所以汉字具备特别强大的描述功能,其基础在于文字产生过程中很好地适应了多数人在生活与生产中进行表达与传递的需要。

而番邦文字基本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的成果,是一种独裁的文字,而且是使用过程中,有话语权的人又随时任意更改,完全没有多数人参与的机会,是一种封建专制和贵族式的文字。

而且因为职业利益和个人方便,不同的学术圈子又任意使用定义方式,更改文字的内涵与外延,更多地体现了为了少数人行文表述方便,因而妨碍了文字的表述与交流功能。

与汉字相比,番邦文字更多地照顾了少数人的职业利益需要,更少兼容对社会现实的适应与调整。

西方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为西方社会多数人所信奉所接受,实际上在于西方社会的物质财富相对富裕,缓和了社会矛盾,因此瓦解了工人的阶级意识,结果在表述上就没有了对立和不可调和的分歧,因此有了多数人接受同一种意识形态表述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繁荣。

而中国就因为社会财富短缺,精英阶层总是想要依托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走极端,而工人农民总是对他们的说法不买帐。

最大的分歧就体现在对毛泽东的态度上,知识精英拼命妖魔化毛泽东,而工人农民则更加深切地怀念他,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叙述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分裂,根源乃在于物质利益分配上的互不兼容和排斥。

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争论,也许体现在语汇使用和理解的歧异上,也许体现在文人相轻上,也许体现在适应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与框架尚未完成建设过程上,但是根本问题和起最后决定作用的是:社会认同不存在,阶层对立很深刻。

换句话说,就是在社会科学上的广泛而深刻的分歧,是来自人们的心中,而不是来自人们使用的语言工具上;是因为人们的立场和主张相互对立,而不是说法欠妥。

按照庄子的说法是“道术将为天下裂”。

比如在网上作者一向反对精英主义,推崇毛泽东,那些反驳作者的人就硬说作者是要反精英,还振振有辞地追问毛泽东是不是精英。

其实并非什么理解上的错误,也不是阅读与把握上的歧异,因为作者多次非常清楚阐述我是要反对精英主义的,并且把精英主义定义为“利用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从而破坏多数人的基本生产条件与生存条件,激化社会矛盾有引发革命的危险”,但是如此鲜明的说法怎么可能还有误解呢?所谓的误解实际上是观点与立场的差距带来的,这些反驳我的人,并非不理解我说的东西,而是他们更愿意说“只有把少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到底精英主义制度实际上给中国带来的是发展还是倒退,作者倒是愿意与这些人进行认真的讨论,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他们说精英主义带来了西方的富裕发达,作者也愿意和这些人认真讨论西方发达是不是精英主义制度带来,也没有人愿意来认真讨论;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们需要的精英主义制度,以及为精英主义制度辩护的所谓“普世价值”,至
于精英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成效到底如何,这显然不是他们有兴趣讨论的。

所以汉语不是不能用来讨论问题,而是问题太过于尖锐无法放到桌面上来公开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