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成因分析与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安徽省省会,下辖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处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大多数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都在±25%以内,日照2100多个小时。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水源就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居民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供给。由于合肥市拥有众多水库,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陶冲水库、梅冲水库、三十头水库、罗集水库等,加之合肥市通过淠河干渠从大别山引水,使合肥市占据充足的水资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但农业灌溉由于灌溉难度大,受灌溉技术的限制,使气候因素仍是使农田出现干旱,形成旱灾的主要因素。下面主要分析合肥地区农田干旱、旱灾成因与对策。

1.旱灾成因分析

1.1 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之间的矛盾

降雨持续偏少,梅雨量失常,不雨时间长,且发生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是造成旱灾的最主要原因。如2011年1至4月份合肥降雨量出现50年的同期最小值。这便是2011年旱灾出现的主要原因。

1.2 水利工程现有供水能力相对下降与需水领域相对扩大之间的矛盾

以长丰县为例,尽管全县农田水利40多年的不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供水的领域相对扩大,不仅要保证农作物的需水,更要保证城乡供水、工业用水等其他发面供水,从而降低了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1. 3 作物种植结构与水利工程布局不适用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在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习惯于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一旦受旱容易成灾。

1.4农业效益低与较大抗旱成本之间的矛盾

越是干旱严重的地区,农民困难越大,抗旱成本高,缺少劳动力,农业效益比较低,严重影响群众抗旱积极性。

1.5抗旱社会化与现行农村生产体制不适应的矛盾

抗旱应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要统一组织,要靠集体完成。然而现行农村生产体制下,如果干部部组织或组织不力,常常会贻误抗旱的最佳时机,导致作物大面积受灾。

2.防旱、抗旱,减灾对策

2.1 因地制宜在水利条件差的地区种植耐旱作物

缺水易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像长丰县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一地区受制于旱的局面仍未彻底解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条件却不优越。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抗性农业比较突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单一的生产结构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建县43年来有25年发生旱灾,干旱缺水仍然是全县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选择种植耐旱植物种植是防旱、减灾、增收的有效应对措施。

2.2 兴修水利应对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季风地区雨热同期,降雨集中在梅雨期和七八月份。如果能够利用水库不仅可再防涝防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在缺水期的抗旱工作中取得巨大效益。亦可以利用水资源发展养殖业等,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打破降水分布不均,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3.3 建立有效的防旱、抗旱应急指挥机制

把握抗旱的最佳时期对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建立建立用配水序列机制问题、建立水源地监管机制、健全抗旱指挥机制负责抗旱组织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民抗旱补贴,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优化灌溉技术达到节水目的。

干旱、旱灾的产生关系到众多的工程和非工程因素,其中值得注意也容易被忽略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必须看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全人类防灾减灾必须学习的一个重大课题。防旱减灾也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个体、集体、社会有效的配合和共同努力。

水利11-1班

钱明明(20113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