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成因分析与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乐都区干旱灾害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 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预防和减轻该地区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旱灾成因危害预防措施乐都区是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区(县),全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属半干旱区。

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地形、地貌等复杂原因的影响,全区已成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较为明显的地区。

这些基本区(县)情决定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基本情况: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2009′~102047′,北纬36016′~36046′之间.大部分地区分布在海拔1825~3000m之间的河谷山丘地区,总面积3053km2。

据有关统计资料,区内干旱以春旱最为频繁,出现频率为35%~60%,其次是夏旱,出现频率为8%~45%。

区内有“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大旱,十年有九寒”之说。

大旱之年农作物颗粒无收,一般年份减产也很普遍。

2旱灾产生的原因:(1)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乐都境内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沿海台风输送的暖湿气候,因水汽历经山脉、高山阻挡,进入境内含量甚微。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全区年平均降水量408mm. 平均水面蒸发量800~1200mm。

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悬殊,水分供应不足,干旱灾害频繁。

(2)水资源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年降总水量114849万m3,多年平均天然地表水资源量38361.13万m3,相当于年平均径流深136.2mm。

全区实有天然水资源总量40326.64m3,全区自产水资源相对贫乏。

乐都区内人均占有水量仅1000m3左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为600 m3左右,分别为青海省平均数的5%和6%。

试述宁夏地区干旱成因及防治对策

试述宁夏地区干旱成因及防治对策

试述宁夏地区干旱成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通过对宁夏地区持续干旱成因(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干旱暴露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干旱成因;问题;防治对策近几年来,宁夏地区的持续性干旱加剧了本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退化,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造成本次长时间干旱的原因主要有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

1气象因素1.1自2004年秋季以来,热带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海洋状况已基本接近正常。

但该事件可能是造成宁夏地区降水偏少的原因之一。

1.22005年上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但其脊线位置偏南,使热带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偏南,宁夏地区难以出现大范围的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1.3区域气候变化受季风进退及强度异常的年际变化影响显著。

2005年5月第6候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常年同期相比偏晚,强度偏弱,是造成宁夏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4青藏高原积雪与宁夏地区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反相关系。

2005年以来,各月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积雪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是造成宁夏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自2004年秋季以来宁夏各地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特别是2005年春季以来气温持续偏高,4月份以后偏高尤为明显。

其中4月份平均气温为11.80 ℃,较常年同期偏高2.70 ℃;5月份平均气温为17 ℃,偏高1.80 ℃;6月平均气温为21.30~24.40 ℃,较常年同期偏高2.90~3.50 ℃。

由于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持续偏少,加剧了旱情的发展。

2人为因素宁夏地区近几年出现特大干旱,除特殊的地理环境及自然降水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等客观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一些主观的人为因素:2.1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设备损毁严重,导致整体抗旱能力降低。

宁夏地区各类蓄水工程大部分修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工程先天存在不足,病险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运行年久失修,设施日趋老化,不能充分发挥蓄水保水作用,在旱灾发生时,其抗灾能力顿显脆弱,2004年秋季干旱发生时,宁夏地区水库和塘坝蓄水明显减少。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干旱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干旱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探讨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以及适应对策的研究,以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1. 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气候变暖又是干旱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加剧水资源的消耗和蒸发,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导致土壤变得干燥,容易出现干旱。

2. 降水量减少随着气候变暖,大气水分含量增加,但相对湿度下降。

这会导致降水不均衡,许多地区面临着降雨量和雨季减少的问题,从而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3.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随着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越来越多,这也加剧了干旱的影响。

例如,在南非和巴西等地的长时间干旱后,出现了大面积的火灾。

4.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也对干旱产生了影响,例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深度开垦等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变化。

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加剧干旱现象的发生。

三、全球干旱适应对策研究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准确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预测和应对干旱至关重要。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全球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开发出更加高效准确的预测模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 推广水资源管理技术各国应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和规划,通过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效率、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方式,有效地应对水资源短缺和干旱。

3. 发展节水农业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活动领域,对水资源的消耗较为严重。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改进耕作方式、推广节水技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4. 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土地的保护和恢复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和持水能力,减少干旱的影响。

政府和公民应当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并采用植树造林等方式恢复生态系统。

也谈湖北干旱的成因及主要对策

也谈湖北干旱的成因及主要对策
年以来的倒数第 1 或第 2 , 加上入伏后晴热高 温 , 位 于干 旱 核 的
鄂北 岗地严 重旱情 。 向周边 和以荆 门的钟祥 、 京 山 一 带 蔓 延 扩 展. 形成新 的干 旱带 , 加大 了抗 旱难度 , 增 加了抗 旱工作任 务 。
在省委 、 省 政 府 的正 确 领 导 下 , 在 省 防汛 办 公 室 的具 体 安 排 下 ,
各级 党委 、 政府 和 水利 部 门实行 科学 防控 、 依 法防控 、 群 防群
控. 实 现 了抗 旱 保 城 乡 生 活 生 产 生 态 用 水 安 全 和 粮 食 九 连 增 的 目标 。解 决 好 湖 北 干旱 问题 是 摆在 湖 北水 利 人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要
课题 。 必须认 真对待 。
1 . 4 污染分布不均 . 形成 水 质 性缺 水
均 。 湖 北 省 降 雨 主要 集 中 在 夏 季 , 而 春 秋 两 季 降 雨 又 呈 现 由 东
南、 西 南 向西 北 递 减 的态 势 。受 降雨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影 响 , 湖 北 省
极 易 出现 南 涝 北 旱 。 历来有 鄂北 岗地旱包 子 、 江 汉 平 原 水 袋 子 的称谓 , 此外 , 湖北省 还极 易发生伏秋 连旱 , 甚 至洪涝 、 干 旱 交 替 的 严 重 局 面 。受 持 续 多 年 气 候 变 暖 的 恶 劣 影 响 , 极 端 少 雨 天 气经 常 发 生 , 极 易 造 成 跨 季跨 年 持续 干 旱 。 比如 2 0 1 2年 湖北 省 入梅晚( 梅 雨) 、 出梅早 、 梅量少 , 主 要 降 雨 时段 不 给 力 , 直 接 影 响 库塘蓄水增 水 , 成为2 0 1 2年 局 部 地 区 长 时 间 、 严 重 干 旱 的原 因

近年来旱灾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基于“治理性干旱”视角的分析

近年来旱灾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基于“治理性干旱”视角的分析

发 生 较 大 的 旱 灾 ,国 家 主 要 负 责 大 江 大 河 等 大 型 水 利 设 施 的 建 设 , 国 家 x- 村 社 会 介 入 能 力 不 足 , 小 -乡 J ,
受 影 响 的 地 域 在 扩 大 ,全 国 大 范 围跨 省 区 的 干旱 就 爆 发 了 数 起 ,从 几 年 前 的 重 庆 、 成 都 大 旱 到 2 0 09 年 的 河 南 、 山 东 等 华 北 地 区 大 旱 , 再 到 2 1 年 的 00 西 南 五 省 区 大 旱 ,其 频 率 似 乎 越 来 越 快 。 面 对 这 种

1 近 年 来 旱 灾 频 繁 发 生 的 原 因
中 国 古 代 旱 灾 就 频 繁 发 生 , 每 隔 2 —3 年 就 会
临 的 问 题 与 解 决 对 策 ” 2 1B 7 ) (0 1 8 8
作者简介 刘
涛 ( 9 2 ) ,山 东 临沂 人 ,助 理 研 究 员 。 18 一 男
利 设 施 因 常 年 失 修 而 失 去 作 用 ;另 一 方 面 ,基 层 组 织 治 理 能 力 弱 化 ,无 法 组 织 农 民 对 农 田水 利 进 行 建
设 和 维 护 , 形 成 了 “ 理 性 干 旱 ”。 治
收稿 日期 :2 1 - 7 2 0 10 -3
基 金项 目 : 河 南 省 政 府 决 策研 究 招 标 课 题 “ 南 省 农 田水 利 建 设 面 河
来 看 ,这 是 个 利 好 消 息 。 但 是 水 利 事 业 发 展 显 然 不
只 是 投 入 的 问 题 , 更 是 水 利 使 用 与 治 理 的 系 统 性 问 题 。 笔 者 通 过 对 湖 北 、河 南 、 山 东 等 地 区 的 调 研 , 认 为 近 年 来 全 国 性 旱 灾 从 根 本 上 说 是 基 层 组 织 治 理

水资源丰富地区旱灾成因及对策分析

水资源丰富地区旱灾成因及对策分析

发 达 , 湖 密 布 , 量 充 沛 , 资 源 丰 富 , 年 平 均 降 河 雨 水 多
雨量 12 3mm , 年 平 均 水 资 源 量 为 15 2 4 多 1 .7亿 1 , T 可 i
长 、 村 生 活 用 水 , 展 到 直 接 影 响林 业 、 牧 业 、 农 发 畜 养 殖 业 、 业 及 教 育 等 多 个 领 域 和 城 镇 地 区 ; 单 一 农 工 从 业 干旱 向全 面干旱 转化 。 旱 已成为 制约 全市 经济 、 干 社 会 可 持 续 发展 的 重 要 灾 害 之 一 。 阳市 近 年 旱 灾 情 岳
况如表 1 示 。 所
利 用 总 量 为 9 .9亿 m 岳 阳 市 旱 灾 频 繁 , 中 国 成 55 新
立 以 来 , 部 地 区 旱 情 几 乎 年 年 发 生 , 中 中等 以 上 局 其 旱 灾 约 5年 一 次 , 旱 8~ 1 大 O年 一 次 , 大 旱 1 2 特 5~ 0
立 抗 旱 长 效 机析 ; 策 ; 阳 市 旱 成 对 岳
1 灾 害 情 况
岳 阳 市 位 于 湖 南 东 北 部 , 势 东 高 西 低 , 土 总 地 国
面 积 1 8 m 属 北 亚 热 带 季 风 湿 润 气 候 , 市 水 系 50 7k , 全
均 , 东 部 多 、 部 少 的格 局 。 各 地 20 ~20 呈 西 在 0 3 0 8年 降 雨平 均 值 中可 以看 出 , 容 县 降 雨 明 显 偏 少 , 湘 市 、 华 临 泪罗 市 降 雨相 对 较 多 ( 图 1 示 )三 是 降 雨 时段 分 布 如 所 。
§25 0
设的投入较少 , 山丘 区抗 旱 工 程 设 施 配 套 不 到 位 , 行 运

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

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

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干旱江苏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多地发生了极端天气事件,其中包括干旱。

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

本报告以江苏省的干旱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江苏省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原因是降雨量不足、水资源短缺以及地下水位下降。

这些因素导致江苏省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生活受到重大困扰。

案例中受灾地区主要包括扬州、南京等地,农田面积达到数百万亩。

三、案例分析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江苏省干旱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降雨量减少,同时也使得蒸发增加,增加了江苏省的干旱风险。

2.水资源短缺:江苏省作为沿海省份,淡水资源有限。

在干旱季节,江苏省的水资源供应紧张,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3.地下水位下降: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干旱问题。

江苏省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就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加速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

四、案例影响江苏省的干旱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农业受灾严重:农田灌溉困难导致农作物歉收,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生态环境受损:干旱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供应减少,破坏了江苏省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社会稳定受威胁:农民生活困难、农作物减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五、案例对策针对江苏省的干旱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储备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分配水资源。

2.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地下水管理,限制地下水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

3.推广水资源节约措施:鼓励农民使用节水设备,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水需求。

4.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预测干旱和旱情,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

六、结论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江苏省的干旱案例表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

曲沃县干旱灾害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曲沃县干旱灾害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 7万 h 的 5 _ . 0 mz 1 3%、. %。造成 39 81 .万人和 05 万头大畜 .5 饮水严重 困难 。 3 干旱年发生类型 )
新 中国成立 以来记 录的旱年有 2 年 ,其类 型和发生年 0
份可归纳为以下八种类型。
区现在干旱灾害发生频率之高。干旱灾害带来的直接影响就
年人库年径 流量分别为 17 4万 m 、 1 4 3 2万 1 .9 9 " 6 7万 m , i l 3 。为
个月 , 占全年降雨量 的一半 左右 。气候 、 土壤宜农宜林 , 盛产
小麦 、 玉米 、 棉花 、 豆类 、 苹果 、 瓜类 、 菜、 蔬 生地 等是 全省粮食
生产基地县之一 。 2 历史 干旱 灾害
1 总体 概 况
是 最为严 重 的年 份 。三年之 中的 17 97年 ,年 降雨量 仅有 3 63m 仅高 于 19 4 _ m, 9 7年 (6 2 6mm) 19 ,9 1年 (3 . mm) 30 5 和
曲沃县位于 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 ,总人 口 2 .万人 , 33 总 面积 4 73k 0 9年农作 物播种面积 3 3 - m 。2 0 . h 其 中粮 7万 m , 食作物面积 27 . 6万 h z m。 曲沃县属于暖温带大陆 l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 生 2 6℃, 1 月份最冷 , 平均气温一 . 7月份最热 , 33℃, 平均气 温 2 . 64℃。 年平均降雨量 5 88mn, 且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 7 8 9三 1 . l并 、、
18 年(3. r )年降雨量 排倒数第 四位 , 96 371 m , a 其频率 为 9. 1 7
%, 属于降水极少 的年份。小麦从 种到收没下一场好雨 , 致使
小麦严重减产 , 小麦平均亩产仅有 8 。 5 17 9 8年 , 以夏旱为主 , 夏秋连旱 。高温的 7和 8月 , 降水 明显 偏少 , 据统 计 ,— 7 8月 降水 量为 9 . mm, 当于同期 降 38 相 雨量 252m 0 . m的 4 . 5 7%。特别是 8 份 , 降雨 量仅有 2 月 月 3 mm, 仅为 历史 同期 降水 量 9 . mm的 2 1 9 5%, 8月上 旬 日 而 平均气温在 3 0℃以上就有 4天 , 加上 当时又刮 了三 天大风 , 造成伏旱 严重 , 墒情 下降 , 河道 断流 , 水库干涸 , 作物大 幅 农 度减产 , 甚至绝收。 17 — 9 9年三年 中由于降水偏少 , 9 7 17 汾河 、 浍河 、 滏河 、 黑 河河道径流下降 , 7座小水库 、O 座塘坝干涸 。主要河流浍 2余 河径流大幅度下降 , 浍河水库入库站统计 ,9 7 17 年三 据 17 — 9 9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

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面降水少于正常值,导致土地干旱、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自然现象。

干旱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农业、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损失,更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存。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干旱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干旱的成因1. 气候因素:高温干燥是导致地区干旱的主要气候因素。

当气压高、湿度低、降水少且不均匀分布时,容易形成干旱。

2. 地貌因素:地势高低不平、植被覆盖率低、土质贫瘠等地貌因素都会加剧一个地区的干旱程度。

3. 人为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工业排放、乱砍滥伐等行为也会对地球的气候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干旱的发生。

二、干旱的应对措施1. 降雨增雨:利用科技手段增加降雨量,比如云雾消融技术、人工增雨等,来减轻干旱给地区带来的影响。

2.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浪费,增加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3. 植被恢复: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

4. 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节水意识,采取减少用水、改进农业灌溉方式等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5. 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救灾体系和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救援措施,保障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干旱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还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干旱对地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只有深入了解干旱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共529字】第二篇示例:高中地理干旱成因及措施干旱是指一定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稀少或者没有降水的气候现象,这种气候现象会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干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了解干旱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减轻干旱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干旱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干旱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干旱的威胁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极端干旱是其引发的重要问题之一。

极端干旱威胁着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就全球极端干旱的威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一、极端干旱的定义与背景极端干旱是指地区长时间缺水,高温持续,降水量显著低于常年水平的气象现象。

它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条件。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进而引起地球温度上升。

高温加剧了水分的蒸发,导致环境中的水资源减少,从而使得干旱现象更为严重。

二、全球极端干旱的影响1.农业极端干旱对农业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降低的降水量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减少,造成农作物生长受限甚至歉收。

同时,干旱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增加,进一步损害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水资源短缺极端干旱导致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缺水会造成生活困难,影响健康和卫生条件。

此外,水资源短缺还影响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3.生态环境破坏极端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长时间缺水导致植被干枯、湿地退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同时,动物栖息地减少,大量动植物种群濒临灭绝。

4.社会影响极端干旱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农业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人口迁徙等问题都与干旱紧密相关。

此外,长期缺水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增加矛盾与冲突。

三、应对极端干旱的对策1.加强气象监测能力提高气象监测能力,准确预测干旱的发生和趋势,为灌溉、农业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促进全球干旱监测与预警的国际合作。

2.推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推进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灌溉水利效率,培养节水意识等措施来减缓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3.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强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浏阳市干旱原因及对策

浏阳市干旱原因及对策

浏阳市干旱原因及对策摘要通过分析1961—2010年浏阳市气象观测站资料,总结浏阳市干旱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实际,分析干旱的成因,探求抗旱减灾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干旱;原因;对策;湖南浏阳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山丘区向洞庭湖平原区过渡的边缘地带,市域面积5 007.75 km2,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土地面积的77%。

境内河川密布,有浏阳河、捞刀河和南川河三大水系。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55万hm2,其中水田占85.9%,旱地占14.1%。

耕地主要分布于浏阳河、捞刀河和南川河三大水系干支流小平原及丘陵台地地区。

虽然建国后水利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防旱抗旱取得明显效果,但受气候及地理等因素的制约,中等以上旱灾出现的频率仍然很高,旱灾已成为影响浏阳农业生产的第一大气候灾害。

1 浏阳市干旱特点1.1 发生频率高根据湖南省天气气候标准对1961—2010年浏阳气象观测站资料进行旱灾情况统计(轻旱因影响小不作统计),50年中共出现各类干旱24年,出现频率为48.0%,平均2年一遇。

其中,中等干旱13年,出现频率26.0%;大旱5年,出现频率10.0%;特大旱6年,出现频率12%,平均8~9年一遇;干热风灾害出现6次,平均8~9年1次。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大背景、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干旱发生越来越频繁,旱情也随之越来越重。

蒸发与干旱呈现正相关关系[1],从图1(1961—2010年浏阳市年蒸发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年蒸发量陡增,干旱加剧。

1.2 干旱年出现有周期性规律浏阳年降水量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多雨周期与少雨周期交替出现具体情况见图2。

可以看出,浏阳近50年共出现3个少雨周期,分别是1961—1968年、1978—1992年和2003年至今。

旱灾多发生在少雨周期内。

2003—2010年正处于少雨周期内,基本上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旱灾频率明显上升,2003、2007年还出现了大旱(表1)。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不仅担负着丰富的水资源供给任务,也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任。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连续出现了屡次干旱事件,给当地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严峻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流域干旱事件的特征与成因,本文将对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干旱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成因。

二、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干旱特征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事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降雨量偏少:相比往年同期,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偏少。

特殊是在6月和7月,降雨量仅为历年同期降雨量的40%左右。

这导致了长江流域多个流域内的水库和河流水位下降明显,严峻影响了浇灌、发电等行业的正常运行。

2. 水文干旱严峻:除了降雨量偏少外,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还出现了水文干旱的状况。

水文干旱是指地下水位、河流流量和土壤含水量等水文条件严峻不足的状态。

在夏季,长江流域许多重要河流的水位相继下降到历史低位,甚至发生了枯竭的状况。

这给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带来了严峻恐吓。

3. 生态环境恶化:长江流域干旱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湿地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必要的水分供应,导致湿地植被枯萎、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同时,干旱还引发了植被火险和沙尘暴等自然灾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破坏。

三、长江流域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长江流域夏季干旱的成因分外复杂,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表遮盖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造成长江流域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了长江流域蒸发量增加,降雨量缩减的趋势。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长江流域的季风活动也发生了变化,降雨分布不匀称,导致某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降雨缺口。

2. 大标准环流异常: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了大标准环流异常,如冬夏风强度的改变、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等。

这些异常环流使得长江流域处于一个较为干燥的大气环境之中,有利于干旱的形成和进步。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失等均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据统计,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6×l09 80~10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灾害l1l。

近40年来。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我国气候总体出现变暖变干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2030-2050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降低约10%。

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且对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圜。

因此,研究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极为重要,并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干旱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历史上.干旱造成的危害就十分严重。

如1876、1879年的华北大旱灾.在总面积100万km 的土地上。

田地龟裂,河流干涸,树木枯槁,青草绝迹,更没有任何庄稼,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旱灾共饿死了l 00 0多万人f31。

20世纪的前50年中.曾发生过11次死亡逾万人的特大旱灾。

近年来,旱灾更是频繁发生,如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范围的特大旱灾,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加上其他地区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773.33万hm ,其中作物受旱604.53万hm 。

重旱190.10万hm 、干枯101.O0万hm ,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68.40万hm ;有2 425万人、1 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问;而2010年秋至20 11年初华北多省也遭遇严重干旱,部分达到特大干旱,比西南干旱更为严重.甚至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也承受了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

据报道,2010年的冬春连旱使长江水量受影响。

四川特大干旱灾害成因与减灾对策

四川特大干旱灾害成因与减灾对策
达 1万 多 亩 , 惊 全 国 。 震 22 0 .0 7年 , 四川 3 8万人 饮 水 困 9
均 水 平 的 5倍 ,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1 。 世 4倍 素 有 “ 河 之 省 ” 誉 的 四 川 为 何 连 续 千 美
两 年被 旱 魔 控 制 ? 来 “ 旱 从 人 、 知 从 水 不 饥 馑 ” “ 府 之 国 ” 续 高 温 的 成 因 是 的 天 持 什么 ?为什 么少 下 了 几场 雨就 造 成 了 这 么 大 的损 失 , 致 粮 食 减 产 、 收 ? 业 导 绝 农
利的成都平原 , 余基本是 “ 年 九旱 , 其 十
年年有灾” 笔者认为 , 。 四川 特 大 干 旱 既
超过 全 省 总 人 口 8 0 7 0万 人 的 5 % 。 全 0
省 7 %的 溪 河 、 堰 断 流 干 涸 , 千 万 0 塘 近
是 天 灾 , 是 人 祸 ; 是 偶 然 因 素 集 成 又 既 的突变 , 又是 多 种 因 子 长 期 积 累 的 必 然 结 果 ; 有 现 实 的 原 因 , 有 历 史 遗 留 既 也 问题 的集 中爆 发 。 1自然 因素 .
位 。 四川 全 省 受 灾 人 口 4 1 .5 8 6 4万 人 . 9
难 ,旱 情 为 7 O年 来 最 为严 重
继 20 06
年 出 现 特 大 高 温 伏 旱 之 后 , 川 盆 地 尚 四 未 恢 复 元 气 ,气 势 汹 汹 的 干 旱 乘 隙 而
和 农 村 抗 灾 能 力 为 何 如 此 脆 弱 ? 事 实
人 、0 6 0万 头 牲 畜 出 现 临 时 饮 水 困 难 。
万 亩 良 田 无法 正 常 栽 秧 。 般 森 林 火 灾 一

例析干旱灾害及其成因

例析干旱灾害及其成因

例析干旱灾害及其成因洛阳市的干旱灾害严重,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干旱灾害的损失又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左右。

干旱使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河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旱涝)的发生情况,总结灾害发生规律和成因以及我省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力求为洛阳防旱抗旱提供一些决策依据,达到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1 旱灾及干旱发生情况干旱是指因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水分短缺现象,气象上通常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

旱灾,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常是30天以上的时段,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的平均状况偏少,并导致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可见,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只是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降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1.1干旱情况用降水变率分析干旱情况根据洛阳地区1961~2014年降水资料统计,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49mm,但年际间的变化较大。

最多年降水量为1055mm(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为368mm(1997年),前者几乎为后者的3倍。

为了表明降水量年际间的变化特征,常用降水变率作为衡量某一地区降水变化的一个指标,用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来表示。

变率大反映逐年降水量变差大不稳定,反之则差异小稳定。

表1是洛阳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平均降水量的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从气候角度看,年降水相对变率>25%,则该地区旱涝频繁。

从表1可以看出,洛阳年降水相对变率为16.8%,四季降水相对变率分别为:冬季最大96.2%,夏季最小24.5%,春、秋季居中,其中春季37.2%,秋季48%。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相对变率小于秋季,但春季降水变幅却大于秋季,最多年降水量为最少年降水量的6.6倍(秋季为4.2倍)。

2 旱灾及干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2.1 以2014年为例分析干旱的天气原因2014年入汛到8月中旬,河南省长期处于“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下,导致汛期出现严重干旱。

西亚干旱的原因

西亚干旱的原因

一、干旱灾害及其分类干旱灾害是指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份亏损,河川流量减小,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是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蓄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二、干旱产生的原因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

除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戈壁、沙漠地区)造成当地缺水少雨之外,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会导致降雨偏少,蒸发加剧,这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

干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

一般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

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

三、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区域、季节和年际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干旱灾害季节性强从季节分布上看,我国的旱灾主要类型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其中春旱灾害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也时有发生。

2、干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干旱地区具有面积广,分布不均,且地域差异大等特点。

严重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浙、赣南部与两广北部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和滇中地区。

近50年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有五个明显的干旱中心:东北干旱区,主要集中在4~8月的春夏季节;黄、淮海干旱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流域地区,以7~9月出现干旱几率最多;华南地区,干旱主要出现在秋末、冬季及前春;西南地区干旱的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

白城市干旱成因及减灾对策

白城市干旱成因及减灾对策
2 抗旱减 灾对 策
1 . 1 气候 影 响

是 白城 市属温 带 大陆性 季风 气候 。 大 陆性 季风 气候 类
型加 上特 殊 的 地理 位 置 , 致 使降 雨 呈现 雨 量 少 、 年 内分 配 不 均、 年 际变 化 悬殊 等 特 点 。 由于 白城 市属 于 远离 海 岸线 的 内 陆地 区 , 常 年 盛行 西 风气 流 , 西或 西 北方 向 来 的降 水 系统 越
旱 灾 是 白城 市各 种 农业 灾 害 之 首 , 也 是 制约 白城 市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最 大 因 素 。 抗 御 干旱 灾 害 就 是要 解 决 水 的 问 题, 笔者认 为 需要 做 到“ 留住 空 中水 , 蓄好 江 河水 , 合理 开 发 地 下水 。 提 高 用水效 率 ” 四 措并 举 。
现 代农 业 科 技
2 0 1 3 年第 1 9 期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白城市干旱成 因及减灾对策
朱殊 荣 陈 剑
( 吉 林 省 白城 市 气 象 局 , 吉 林 白城 1 3 7 0 0 0)
摘 要 白城 市 地 处 大兴安 岭 山脉 东麓 平原 区, 气候 属 温 带大 陆性 季 风 气候 , 特定 的地 域和 气候条 件 , 造成 了十年 九 旱 的历 史顽 症 。 对 白城 市的 干旱 形成 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 了抗 旱减 灾 的对 策 。 关键 词 干 旱 ; 成 因; 减 灾对 策 ; 吉林 白城 中图分 类号 P 4 2 6 . 6 1 6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9 — 0 2 7 7 — 0 1
1 干 旱 成 因 分 析

为什么一些地区会经常发生干旱

为什么一些地区会经常发生干旱

为什么一些地区会经常发生干旱?
一些地区经常发生干旱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因素:气候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因素之一。

干旱地区通常位
于干旱气候带或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且不稳定。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高温、低湿度和少雨,导致水分蒸发快速,土壤干燥。

地形因素:地形对降水分布和水文循环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
脉会阻挡水汽运动,导致雨影区和雨阴区的形成,使得某些地区相对干燥。

此外,低洼地区可能会导致水分聚集不足,增加干旱风险。

水资源管理: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过度开采会加剧干旱问题。

例如,长期的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干旱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土地过度开垦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减少植被覆盖,加剧土壤侵蚀,进而导致土壤贫瘠和干旱加剧。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能导
致降水模式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暖而面临更频繁和更严重的干旱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地形、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一些地区经常发生干旱。

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措施,减少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齐齐哈尔市干旱成因与对策

齐齐哈尔市干旱成因与对策
2 % 左 右 。正 常年 景 水 资 源 的供 给 与需 求 基 本 处 于 平衡 状 2 态 ,但 是 在 干 旱 年 份 , 由于 地 表 水 供 给 严 重 不 足 ,这 种 平
粮食 3 斤 ,最 高年 份达 到 5 斤 以上 。因此 , 0亿 0亿
已 经 成 为 制 约 齐 齐 哈 尔 市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障 碍 性 因 认 真 分 析 干 旱 的 成 因 ,找 准 症 结 ,采 取 措 施 防 旱 、
据专家预测 ,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 ,该市未来 r 仍 是 高 温 少 雨 的 气 候 变 化 趋 势 ,发 生 干 旱 和 其 造 年

『 危害将会越来越重。二是降水量逐年减少。降水产生
: 就 是 冷 热 系统 交 织 阻 挡 的结 果 ,一 般 来 说 ,相对 湿 因 ; ,水气凝结 机率 高 ,产生降水 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大
l 20 一 0 5年 , 全 市 则 出 现 严 重 干 旱 9次 ,机 率 达 到
荒漠 化土地 面积 的迅速扩大 ,也都加重 了旱情 。
二 、抗 旱 潜 力 多 年 来 ,齐 齐 哈 尔 市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在 抗 旱 工 作 中 总 结 了 很 多 的 抗 旱 经 验 ,同 时 ,该 市 也 有 很 多 优 势 可 以 挖
九旱 的直接原 因。五是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旱情加重。 从 齐 齐 哈 尔 市 水 资 源 来 看 , 自然 禀 赋 并 不 丰 富 ,而 且 利 用 率很 低 。全市 每年客水 入境 量 2 3亿 立方 米 ,利用 只有 0 1 0亿 立方 米 ,不 足 5 ;平 均 每 年 空 中液 态 水 资 源 约 % 3 3 6 立方米 , 自然 降水 平均为 1 13亿立方米 ,只 占 1. 亿 9. 云 中液态 水 的 6 % ;每 年形 成 的地表 径 流量 2 1 0亿 立 方 米 ,利用仅 有 6亿 立方米 ,利用 率不 足 3 % ;地下水 总 0 量3 6亿 立方 米 ,每年 利 用 8—1 0亿 立方 米 ,利 用 率 为

天祝县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对策

天祝县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对策
天祝县干 旱灾害 的成 因及对 策
董建 国
( 天 祝藏 族 自治县 水务 局 武 威 7 3 3 2 0 0 )
【 摘 要】 天祝县长 期 以来各种 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 尤 以干旱灾害最为 突出。本 文通过对 天祝 县干旱灾害发 生的 成因 对策
成 因规律特 点等进行分析探讨 , 提 出了应对干旱灾害 的对策措施 , 对 当前乃 至今后抗 旱减 灾工作具有指 导意义。
分布其 内, 由于地形 破碎 , 土壤结构疏松 , 降水稀少 , 植
被稀疏 , 水 土流失严重 , 天然草场大范 围退化 、 沙化 、 荒 漠化 的进程在 不断加剧 , 难 以形成 可供 自然利 用 的地 表径流 , 是全县干旱灾害的重灾区。 3 . 4 工程 因素 天祝县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 田间配套差 , 水 资 源浪费严重 , 水有效利用率低 , 工程抵御 干旱灾害 的能 力十分脆 弱。据 统计 , 天祝 县现有耕 地 5 . 5 5 3万 h m , 其中水浇地 0 . 5 4万 h m 。 , 2 0 1 0年实 际耕 种 只有 2 . 0 7 3
【 关键词 】 干 旱灾害 规律
1 概

左右 , 且发生的频率较 高 , 俗称 “ 卡脖子 ” 旱, 此时 正是 作物需水临界期 , 农作物 因缺水大面积减产 , 对农 业生 产危害极大 。最为 严重 的是春 夏秋三 季连旱 , 一般 持
续七八个月之久 , 人畜饮水极度 困难 , 大面积天然 草场 干枯 , 牲畜大量死亡 , 旱作农业 区农作物难 以下种 或枯 死, 河川灌区来水急剧减少 , 农作物 因不能适 时灌 溉大
霜冻等 自然灾 害 , 在诸 多灾 害中尤 以旱灾发生频 率高 、 受灾范 围大 、 持 续 时间长 , 灾 害较 为严重 , 成 为制 约全 县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的主要 自然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安徽省省会,下辖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处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大多数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都在±25%以内,日照2100多个小时。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水源就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居民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供给。

由于合肥市拥有众多水库,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陶冲水库、梅冲水库、三十头水库、罗集水库等,加之合肥市通过淠河干渠从大别山引水,使合肥市占据充足的水资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但农业灌溉由于灌溉难度大,受灌溉技术的限制,使气候因素仍是使农田出现干旱,形成旱灾的主要因素。

下面主要分析合肥地区农田干旱、旱灾成因与对策。

1.旱灾成因分析
1.1 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之间的矛盾
降雨持续偏少,梅雨量失常,不雨时间长,且发生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是造成旱灾的最主要原因。

如2011年1至4月份合肥降雨量出现50年的同期最小值。

这便是2011年旱灾出现的主要原因。

1.2 水利工程现有供水能力相对下降与需水领域相对扩大之间的矛盾
以长丰县为例,尽管全县农田水利40多年的不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供水的领域相对扩大,不仅要保证农作物的需水,更要保证城乡供水、工业用水等其他发面供水,从而降低了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1. 3 作物种植结构与水利工程布局不适用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在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习惯于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一旦受旱容易成灾。

1.4农业效益低与较大抗旱成本之间的矛盾
越是干旱严重的地区,农民困难越大,抗旱成本高,缺少劳动力,农业效益比较低,严重影响群众抗旱积极性。

1.5抗旱社会化与现行农村生产体制不适应的矛盾
抗旱应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要统一组织,要靠集体完成。

然而现行农村生产体制下,如果干部部组织或组织不力,常常会贻误抗旱的最佳时机,导致作物大面积受灾。

2.防旱、抗旱,减灾对策
2.1 因地制宜在水利条件差的地区种植耐旱作物
缺水易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像长丰县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一地区受制于旱的局面仍未彻底解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条件却不优越。

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抗性农业比较突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单一的生产结构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建县43年来有25年发生旱灾,干旱缺水仍然是全县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

选择种植耐旱植物种植是防旱、减灾、增收的有效应对措施。

2.2 兴修水利应对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季风地区雨热同期,降雨集中在梅雨期和七八月份。

如果能够利用水库不仅可再防涝防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在缺水期的抗旱工作中取得巨大效益。

亦可以利用水资源发展养殖业等,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打破降水分布不均,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3.3 建立有效的防旱、抗旱应急指挥机制
把握抗旱的最佳时期对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建立建立用配水序列机制问题、建立水源地监管机制、健全抗旱指挥机制负责抗旱组织工作。

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民抗旱补贴,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优化灌溉技术达到节水目的。

干旱、旱灾的产生关系到众多的工程和非工程因素,其中值得注意也容易被忽略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必须看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全人类防灾减灾必须学习的一个重大课题。

防旱减灾也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个体、集体、社会有效的配合和共同努力。

水利11-1班
钱明明(20113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