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入门教程Redhat使用指南

linux 入门教程Redhat 使用指南

3.1 登录和退出系统

1.启动系统

通常LILO 是安装在MBR 上的,计算机启动后,MBR 上的程序被执行,将消灭一个不是很秀丽的图形:左边是一个小红帽图像,右边列出了可以启动的操作系统,你可以使用键盘箭头切换。刚安装好后默认值是Linux,也就是你不选择,一会儿将自己启动Linux。

假设你想默认的选择是Windows 的话,那你可以在启动Linux 后,用vi 修改/etc 名目下的lilo.conf 文件,加上default=windows,然后再执行/sbin/lilo 重生成LILO。

2.用户登录

Linux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用户操作系统,用户要使用该系统,首先必需登录,使用完系统后,必需退出。用户登录系统时,为了使系统能够识别该用户,必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经系统验证无误后才可以登录系统使用。

Linux 下有两种用户:

1)root 用户:超级权限者,系统的拥有者,在Linux 系统中有且只有一个root 用户,它可以在系统中任何操作。在系统安装时所设定的密码就是root 用户的密码。

2)一般用户:Linux系统可以创立很多一般用户,并为其指定相应的权限,使其有限地使用Linux

系统。

关于用户的治理,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说明。

用户登录分两步进展:

1)输入用户的登录名,系统依据该登录名来识别用户;

2)输入用户的口令,该口令是用户自己选择的一个字符串,对其他用户完全保密,是登录系统时识别用户的唯一依据,因此每一个用户都应当保护好自己的口令!

系统在建立之初,仅有root 用户,其它的用户则是由root 用户创立的。由于root 用户的权限太大了,所以假设root 用户误操作将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建议系统治理员为自已建一个用户,只有需要做系统维护、治理任务时才以root 用户登录。

下面就是一个登录实例:〔其中黑体字为输入〕

Red Hat Linux release 7.1 (Seawolf)

Kernerl 2.4.2-2 on an i686

Home login:root

Password: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觉察在Password 后面是空的,其实并不是不输入密码,而是在输入时,Linux 系统不会把它显示出来,这样用来保护密码!

假设登录成功的话,我们将获得Shell〔Shell 是用来与用户交互的程序,它就象DOS 中的COMMAND ,不过在Linux 下可以有多种Shell 供选择,如bash、csh、ksh 等〕提示符,假设以root 用户登录的话,那么获得的提示符是“#”,否则将是“$”。

提示:假设当时在安装时设置为一启动就进入图形界面的话,那系统启动后,用户登录界面将是图形化的,有点象Windows,而且当你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就会直接进入X Window。这个设置是可以修改的:

在/etc 名目下有一个inittab 文件,其中有一行配置:

id:3:default

其中,数字3 就是代表一启动进入字符终端,假设改为 5 则代表一启动进入X Window。

3.修改口令

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帐号的安全,Linux 允许用户在登录之后随时使用passwd 命令修改自己的口令。修改口令需要经受:

1)输入原来的口令,假设口令输错,将中止程序,无法修改口令;

2)输入的口令;

3)提示重复一遍的口令,假设两次输入的口令相吻合,则口令修改成功。

需要留意的是,Red Hat Linux 7.1 为了更好地保护口令,假设你输入的口令过于简洁,它将会拒绝修改。下面就是一个修改口令的实例:〔其中黑体字为输入〕

$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1

(current) UNIX password: ß 在些输入原来的密码

New UNIX password: ß 输入的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ß 再输入一遍的密码

Passwd: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ß 修改成功!

留意,在这里输入的口令同样不会显示出来。

而假设是root 用户修改口令,则不需要输入老密码!也就是说,它可以修改任何用户的口令。

4.退出登录

不管你是root 用户还是一般用户,只需简洁地执行exit 命令就可以退出登录。

5.关闭机器

在Linux 系统中,一般用户是无权关闭系统的!只有root 用户才能够关闭它。固然假设你是按关机按钮则别当别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1)按下CTRL+ALT+DEL 组合键,这样系统将重启动!

2)执行reboot 命令,这样系统也将重启动!

3)执行shutdown -h now 命令,这样系统将关闭计算机!

4)执行halt 命令,可以关闭计算机。

留意千万不要任凭承受硬关机、重启动键等方式关闭系统,那样会导致Linux 文件系统患病破坏!

6.虚拟把握台

Linux 是真正的多用户操作系统,可以同时承受多个用户的远程和本地登录,也允许同一个用户屡次登录。Linux 为本地用户〔也就是做在计算机面前的用户〕供给了虚拟把握台访问方式,允许用户在同一时间从不同的把握台进展屡次登录。

虚拟把握台的选择可以通过按ALT 键加上F1-F6 六个功能键来实现。例如,用户登录后,按一下ALT+F2组合键,用户又可以看到“login提:”示符,这其实就是其次个虚拟把握台,而这时再按下ALT+F1 组合键,用户则又可以回到第一个虚拟把握台。

大家可以通过使用虚拟把握台来感受Linux 系统多用户的特性。例如用户可以在某一虚拟把握台上进展的工作尚未完毕时,就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虚拟把握台上开头另一项工作。例如在开发软件时,可以在一个把握台上编辑程序,在另一个把握台上进展编译,在第三个把握台上查阅信息。

3.2文件与名目操作

与其它操作系统一样,在Linux 系统下用户的数据和程序也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所以在使用Linux 的过程中,是常常要对文件与名目进展操作的。现在我们就以一个Window 用户的立场来学习

一下Linux 下的文件与名目操作方法。

1.文件名与文件类型

文件名是一个文件的标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件名的规章与Windows 9x 下的是根本上一样的。它

同样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圆点组成,最大的长度是255 个字符。

与Windows 9x 一样,Linux 系统中也有一般文件和名目文件,不过名目文件在Window 中被简

称为名目就是了。而在Linux 系统中有一种特别的文件,那就是设备文件。在Linux 系统中,把每一

个I/O 设置都映射成为一个文件,可以象一般文件一样处理,这就使得文件与设备的操作尽可能统一。从用

户的用户来说,对I/O 设备的使用和一般文件的使用几乎一样,这样就可以不必了解I/O 设备的细节。

2.名目构造

与Windows 下一样,在Linux 中也是通过名目来组织文件的。但不同的是,在Linux 下只有一

个根名目,而不象Windows 那样一个分区一个根名目。假设有多个分区的话,就需要将其它分区mount 到

根名目上来用。

大家回忆一下当时为Linux 分区时,有一个选项要填,那就是Mount Point,我们将其中一个写

成了“/”,也就是根名目〔这点与Windows 相反,一个是“\”,一个是“/”,真是天生冤家〕。其它脑蚩赡苁?home、/usr。

安装完系统后,你会觉察/home、/usr 就是根名目下面的home、usr 名目!对了,整个分区就用

于该名目了。

安装完Linux 后,有许很多多的名目,下面我们就说明一些重要的名目:

/bin:存放着一百多个Linux 下常用的命令、工具

/dev:存放着Linux 下全部的设备文件!

/home:用户主名目,每建一个用户,就会在这里建一个与用户同名的名目,给该用户一个自己

的空间

/lost+found:顾名思义,一些丧失的文件可能可以在这里找到

/mnt:外部设备的挂接点,通常用cdrom 与floppy 两个子名目!它的存在简化了光盘与软盘的使用。你只需在塞入光盘后,运行:mount /mnt/cdrom,就可以将光盘上的内容Mount 到/mnt/cdrom 上,你就可以访问了。不过你使用完成后,应当离开该名目,并执行umount /mnt/cdrom。同样的,软盘

就是mount /mnt/floppy 和umount /mnt/floppy 了。

/proc:这其实是一个假的名目,通过这里你可以访问到内存里的内容。

/sbin:这里存放着系统级的命令与工具

/usr:通常用来安装各种软件的地方

/usr/X11R6 X Window 名目

/usr/bin 与/usr/sbin 一些后安装的命令与工具

/usr/include、/usr/lib 及/usr/share 则是存放一些共享链接库

/usr/local 常用来安装软件

/usr/src Linux 源程序

/boot:Linux 就是从这里启动的

/etc:这里存放在Linux 大局部的配置文件

/lib:静态链接库

/root:root 用户的主名目,这就是特权之一!

/var:通常用来存放一些变化中的东西!

/var/log:存放系统日志

/var/spool:存放一些邮件、闻、打印队列等

另外,要说明的是,在Linux 下“当前名目”、“路径”等概念与Windows 下是一样的。

3.显示文件内容

使用过DOS 命令的人都应当知道,我们可以使用type 命令来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在Linux 下有五个相关的命令,功能各有千秋,不过它们都象type 命令一样,只能用来查看文本文件。

1)cat 命令

cat 命令是最象type 命令的,使用的方法很简洁:“cat文件名”。不过比type 命令更强大的是,它可以同时查看多个文件:“cat文件名一文件名二”。

2)more 命令

假设文本文件比较长,一屏无法显示完,那么使用cat 命令就可能无法看清。这里我们可以简洁地使用more 来代替cat 命令即可。其效果与type 文件名/p 类似。使用more 命令将一次显示一屏文本,显示满后,停下来,并提示出已显示全部内容的百分比,按空格键就可以看到下一屏。

3)less 命令

less 命令的功能几乎和more 命令一样,也是按页显示文件,不同之处在于less 命令在显示文件时允许用户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阅文件。

Ø向前翻:按b 键;

Ø向后翻:按p 键;

Ø指定位置:输入百分比

Ø退出:q

我常常使用more 和less,几乎不使用cat 查看文件。

4)head 命令

通过head 命令可以仅查看某文件的前几行,格式为:

head 行数文件名

假设未指定行数,则使用默认值10。

5〕tail 命令

与head 命令相对应的,我们可以使用tail 命令来查看文件尾部的内容。通常用来实时监测某个文件是否被修改,通常用来观看日志。如:

tail -f maillog

4.编辑文件

在Red Hat Linux 7 中有很多文字编辑工具,其中最常用的应当是vi,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全部UNIX 系统的编辑器。它的使用有些特别:

首先,可以使用命令“vi 文件名”翻开一个文件。

刚启动的时候,vi 处于命令状态,不能够输入任何字符。在这个状态下,可以使用方向键进展移动,而需要输入内容时,你需要输入“i”或“a”命令进入编辑状态。编辑完成后,你需要按下“ESC”键回到命令状态。

在命令状态下,你可以输入“:q!”不存盘退出,输入“:wq”存盘退出。

5.文件的复制、删除与移动

大家都早已熟知在DOS 下我们可以使用copy、del、move 命令来实现文件的复制、删除与移动。下面我们说说如何在Linux 系统中做以上操作。

1)cp 命令:文件/名目复制命令

它的语法格式为:cp [选项] 源文件或名目目标文件或名目

常用的选项有:

Ø a 该选项常在复制名目时使用,它保存链接、文件属性,并递归地复制名目,就象DOS 中的xcopy /s 一样

Øf 假设目标文件或名目已存在,就掩盖它,并且不做提示

Ø i 与f 选项正好相反,它在掩盖时,会让用户答复“Y”来确认

Øp 使用该选项,复制文件时将保存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

Ø r 假设给出的源是一个名目,那么cp 将递归复制该名目下全部的子名目和文件,不过这要求目标也是一个名目名

另外,大家要留意的是,假设源是文件名,目标是名目名的话,那么使用cp 命令可以指定多个源文件名。如:

$ cp a.txt b.txt /home/user1

该命令将把a.txt 和b.txt 文件复制到/home/usr1 名目中。

2)rm 命令:文件/名目删除命令

它的语法格式为:rm [选项] 文件…

常用的选项有:

Ø f 在删除过程中不给任何指示,直接删除

Ø r 指示rm 将参数中列出的全部名目和子名目都递归地删除

Ø i 交互式的删除,每个文件在删除时都给出提示

使用rm 命令时确定要留神,特别是以root 用户登录时,我就看到过一个朋友在使用rm 命令删除/home/tmp 名目时将命令“rm-rf /home/tmp”误输成了“rm-rf / home/tmp”,结果等他走回电脑面前,整个系统都被删除了!

3)mv 命令:文件/名目移动命令

它的语法格式为:mv [选项] 源文件或名目目标文件或名目

常用的选项有:

Ø f 假设操作要掩盖某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

Øi 交互式的操作,假设操作要掩盖某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会询问用户是否掩盖

mv 命令的执行效果与参数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参数〔源〕其次个参数〔目标〕结果

文件名文件名将源文件名改为目标文件名

文件名名目名将文件移动到目标名目

名目名名目名目标名目已存在:源名目移动到目标名目

目标名目不存在:改名

名目名文件名出错

6.名目相关操作

1)创立名目:mkdir,它的使用与DOS 下的md 一样:mkdir 名目名;

2)删除空名目:rmdir,它的使用与DOS 下的rd 一样:rmdir 名目名;

3)转变名目:cd,它的使用与DOS 下的cd 命令根本一样,唯一一个不同的是,不管名目名是什么,cd 与名目名之间必需有空格,也就是:“cd/”、“cd..”、“cd.”都是非法的,而应当输入:“cd/”、“cd..”、“cd.”,假设直接输入命令“cd”,而不加任何参数,将回到这个用户的主名目。

4)显示当前名目:pwd

5)列名目命令:ls,相当于DOS 下的dir

它的语法为:ls [选项] [名目或文件]

常用的选项有:

Øa 显示指定名目下全部的子名目与文件,包括隐蔽文件;

Ø c 按文件的修改时间排序

Ø l 承受长格式来显示文件的具体信息,每个文件一行信息,其内容为:文件类型与权限链接数文件属主文件属组文件大小最近修改时间文件名

7.文件与名目的权限操作

在Linux 系统中,每一个文件和名目都有相应的访问许可权限,我们可以用它来确定谁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对文件和名目进展访问和操作。文件或名目的访问权限分为可读、可写和可执行三种,分别以r,w,x 表示,其含义为:

r w x

文件可读可写可执行

名目可列知名目可在名目中做写操作可以访问该名目

在文件被创立时,文件全部者可以对该文件的权限进展设置。

对于一个文件来说,可以将用户分成三种,并对其分别赐予不同的权限:

1)文件全部者

2)与文件全部者同组用户

3)其它用户

每一个文件或名目的访问权限都有三组,每组用三位表示,如:

d rwx r-x r--

第一局部:这里的d 代表名目,其它的有:- 代表一般文件 c 代表字符设备文件;

其次局部:文件全部者的权限字,这里为r w x 表示可读、可写、可执行(名目的可执行指的可以进入名目);

第三局部:与文件全部者同组的用户的权限字,这里为r - x 表示可读、不行写、可执行。由于同组用户之间沟通较多,让他看看文件,别乱改就行了嘛。

第四局部:其它用户的权限字,这里为- - -,固然给我无关的人嘛,我的文件固然不但不给你写,也不让你读。

1)文件/名目权限设置命令:chmod

这是Linux 系统治理员最常用到的命令之一,它用于转变文件或名目的访问权限。该命令有两种用法:

Ø用包含字母和操作符表达式的文字设定法

其语法格式为:chmod [who] [opt] [mode] 文件/名目名

其中who 表示对象,是以下字母中的一个或组合:u:

表示文件全部者

g:表示同组用户

o:表示其它用户

a:表示全部用户

opt 则是代表操作,可以为:

+:添加某个权限

-:取消某个权限

=:赐予给定的权限,并取消原有的权限

而mode 则代表权限:

r:可读w:

可写x:可

执行

例如:为同组用户增加对文件 a.txt 的读写权限:

chmod g+rw a.txt

Ø用数字设定法

而数字设定法则更为简洁:chmod [mode] 文件名

关键是mode 的取值,一开头很多初学者会被搞糊涂,其实很简洁,我们将rwx 看成二进制数,

假设有则有1 表示,没有则有0 表示,那么rwx r-x r--则可以表示成为:

111 101 100

再将其每三位转换成为一个十进制数,就是754。

例如,我们想让a.txt 这个文件的权限为:

自己同组用户其他用户

可读是是是

可写是是

可执行

那么,我们先依据上表得到权限串为:rw-rw-r--,那么转换成二进制数就是110 110 100,再每

三位转换成为一个十进制数,就得到664,因此我们执行命令:

chmod 664 a.txt

2)转变文件的属主命令:chown

语法格式很简洁:chown [选项]用户名文件/名目名

其中最常用的选项是“R,”加上这个参数,可以将整个名目里的全部子名目和文件的属主都转变

成指定用户。

3)转变文件属组命令:chgrp

该命令也很简洁:chgrp 组名文件名

3.3用户治理

用户治理,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设置和治理用户的密码、修改用户帐户的

属性以及在必要时删除已经废弃的用户帐号。

1.增加一个用户

在Linux 系统中,只有root 用户才能够创立一个用户,如下的命令将建一个登录名user1 的用户。

# useradd user1

但是,这个用户还不能够登录,由于还没给它设置初始密码,而没有密码的用户是不能够登录系统的。在默认状况下,将会在/home 名目下建一个与用户名一样的用户主名目。假设需要另外指定用户主名目的话,那么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 useradd -d /home/xf user1

同时,该用户登录时将获得一个Shell 程序:/bin/bash,而假设你不想让这个用户登录,也就可以指定该用户的Shell 程序为:/bin/false,这样该用户即使登录,也不能够执行Linux 下的命令:# useradd -s /bin/false user1

在Linux 中,增一个用户的同时会创立一个组,这个组与该用户同名,而这个用户就是该组的成员。假设你想让的用户归属于一个已经存在的组,则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 useradd -g user user1

这样该用户就属于user 组的一员了。而假设只是想让其再属于一个组,那么应当使用:

# useradd -G user user1

完成了这一操作后,你还应当使用passwd 命令为其设置一个初始密码。

2.删除一个用户

删除用户,只需使用一个简洁的命令“userdel用户名”即可。不过最好将它留在系统上的文件也删除掉,你可以使用“userdel-r 用户名”来实现这一目的。

3.修改用户属性

在前面我们看到了在建一个用户的时候如何指定它的用户主名目,如何指定它的Shell,如何设置它所属的组…等等。在Linux 中供给了一个命令来实现:

usermod -g 组名-G 组名-d 用户主名目-s 用户Shell

还有一种直接的方法,那就是修改/etc/passwd 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每个用户占用一行,它的内容为:

用户名:密码:用户ID:组ID:用户全名:用户主名目:用户Shell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密码这一项通常是用一个*号代替的,你是看不到的。

4.增加一个组

还记得Linux 的文件可以为同组的人、非同组的人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吗?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创立用户组:

groupadd 组名

5.删除一个组

同样的,我们有时会需要删除一个组,它的命令就是groupdel 组名。

6.修改组成员

假设我们需要将一个用户参与一个组,只需编辑/etc/group 文件,将用户名写到组名的后面。例如将newuser 用户参与到softdevelop 组,只需找到softdevelop 这一行:

softdevelop:x:506:user1,user2

然后在后面加上newuser,形成:

softdevelop:x:506:user1,user2,newuser

另外,在Red Hat Linux 中还供给一个图形化的用户治理工具:userconf,通过它可以更直接地进展用户治理。

3.4进程治理

Linux 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多用户是指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计算机系统;多任务是指Linux 可以同时执行几个任务,它可以在还未执行完一个任务时又执行另一项任务。

在Linux 系统上全部运行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一个进程。每个用户任务、每个系统治理守护进程,都可以称之为进程。Linux 用分时治理方法使用全部的任务共同共享系统资源。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如何把握这些进程。

1.启动进程

在Linux 系统中有两种启动进程的方法:

1)直接输入命令,就将直接启动一个进程

Ø在一般状况下,进程将在前台执行,这时我们无法再执行的命令

Ø假设我们在命令之后加上一个“&”,那行进程将会放在后台执行,我们照旧可以执行的命令2)通过at、cron、crontab 命令可以像Windows 中的打算任务一样定时启动某个进程,具体的使用方法大家可以使用man 命令名来查询。

2.查看进程

在Linux 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ps 命令来查看正在运行的进程例如:

列出属于当前用户的进程:

# ps

PID TTY TIME CMD

16767 pts/1 0:00 ps

18029 pts/1 0:00 bash

其中PID 代表进程ID,TTY 是该进程是由哪个把握台启动的,CMD 则是命令。

假设你想列出更具体的信息,则可使用命令:“ps-auxw”。

3.终止进程

一个进程在任务完成之后,将会自动完成。假设要中途中止该进程的话,有两种方法:

1)对于在前台运行的程序,直接通过组合键CTRL+C 就可以中止进程;

2)而对于在后台运行的程序,则需要通过前面介绍的ps 命令找到它的进程号,然后使用“kill进程号”来终止该进程。

3.5磁盘治理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要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空间中,做为系统治理员应随时监视磁盘空间的使用状况。我们可以使用下面两个命令来实现:

1.df 命令

df,就是Disk Free,顾名思义就是检查磁盘上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下面是一个使用实例:#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a5 45% /

/dev/hda6 0 100% /home

共显示了6 列信息:

1)FileSystem:硬盘分区

2)1k-blocks:按K 计算的分区大小

3)Used:已经使用的分区大小〔按K 计算〕

4)Available:还要用的分区大小5〕

Use%:已使用的空间所占百分比6〕

Mounted on:挂接点

可以看到/home 是另一个分区,现在空间已经用完了!这都时当时没有规划好!

假设对与以K 为计算单位表示硬盘空间,那么你可以使用df -m,这样就会以M 为计算单位。

2.du 命令

du,就是disk usage,就是看一下磁盘使用了多少。下面就是一个使用实例:

# pwd

/var/log

# du

4 ./uucp

776 .

在这里,我们使用du 命令列出了/var/log 名目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它统计出了该名目有一个子名目:uucp,占用了4K,而/var/log 名目下的文件则共有776K。

该命令还有一些常用的选项,用来完成更多的功能:

Ø-a 将列出当前名目下全部的文件、子名目、子名目下的文件、子名目下的子名目…的磁盘占

用状况

Ø -b 以字节为单位表示占用的磁盘空间

Ø -c 在最终显示出一个统计值

3.6软件安装

在Red Hat Linux 下,应用软件的安装包通常有两种格式:

1)rpm 包,如software-1.2.3-1.i386.rpm。它是Redhat Linux 制造的一种包封装格式。

2)tar 包,如software-1.2.3-1.tar.gz。它是使用UNIX 系统的打包工具tar 打包的。

而且,大多数Linux 应用软件包的命名也有确定的规律,它遵循:

名称-版本-修正版-类型

例如:

sfotware-1.2.3-1.i386.rpm

软件名称:software

版本号:1.2.3

修正版本:1

可用平台:i386,适用于Intel 80x86 平台。

类型:rpm,说明是一个rpm 包。

依据Linux应用程序软件安装包中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1)是可执行文件,也就是解开包后就可以直接运行的。在Windows 中全部的软件包都是这种类型。安装完这个程序后,你就可以使用。不过下载时要留意这个软件是否是你所使用的平台,否则将无法正常安装。

2)另一种则是源程序,也就解开包后,你还需要使用编译器将其编译成为可执行文件。这在Windows 系统中是几乎没有的,由于Windows 的思想是不开放源程序的。

通常,用tar 打包的,都是源程序;而用rpm 打包的则常是可执行程序。

1.搞定使用rpm 打包的应用软件

rpm 可谓是Redhat 公司的一大奉献,它使Linux 的软件安装工作变得更加简洁简洁。

1)安装:

我只需简洁的一句话,就可以说完。执行:

rpm -ivh rpm 软件包名

更高级的,请见下表:

rpm 参数参数说明

-i 安装软件

-t 测试安装,不是真的安装

-p 显示安装进度

-f 不管任何错误

-U 升级安装

-v 检测套件是否正确安装

这些参数可以同时承受。更多的内容可以参考RPM 的命令帮助。

2)卸载:

我同样只需简洁的一句话,就可以说完。执行:

rpm -e 软件名

不过要留意的是,后面使用的是软件名,而不是软件包名。例如,要安装software-1.2.3-1.i386.rpm

这个包时,应执行:

rpm -ivh software-1.2.3-1.i386.rpm

而当卸载时,则应执行:

rpm -e software。

2.搞定使用tar 打包的应用软件

1)安装:

整个安装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Ø取得应用软件:通过下载、购置光盘的方法获得;

Ø解压缩文件:一般tar 包,都会再做一次压缩,如gzip、bz2 等,所以你需要先解压。假设是最常见的gz 格式,则可以执行:“tar-xvzf 软件包名”,就可以一步完成解压与解包工作。假设不是,则先用解压软件,再执行“tar-xvf 解压后的tar 包”进展解包;

Ø阅读附带的INSTALL 文件、README 文件;

Ø执行“./configure”命令为编译做好预备;

Ø执行“make”命令进展软件编译;

Ø执行“make install”完成安装;

Ø执行“make clean”删除安装时产生的临时文件。

好了,到此大功告成。我们就可以运行应用程序了。但这时,有的读者就会问,我怎么执行呢?这也是一个Linux特色的问题。其实,一般来说,Linux的应用软件的可执行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bin 名目下!不过这并不是“放四海皆准”的真理,最牢靠的还是看这个软件的INSTALL和README 文件,一般都会有说明。

2)卸载:

通常软件的开发者很少考虑到如何卸载自己的软件,而tar 又仅是完成打包的工作,所以并没有供给良好的卸载方法。一般都供给make uninstall 来卸载软件的。

redhat学习 使用局域网资源--在Linux下访问Windows共享文件夹

在Linux下查看共享文件夹 一般情况,我们用到smbclient,常用方法所如下: #smbclient -L //IP地址或计算机名 smbclient是samba的Linux客户端,在Linux机器上用来查看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也可以向ftp一样,用户可以等里samba服务器,也可以上传put和下载get文件,遗憾的是中文支持不够好。 方案一 在文件夹浏览器中输入:smb://IP地址或者smb://主机名 方案二 1.如何查看服务器上的资源 查看服务器上的资源的命令 smbclient -L //IP [-U 用户名] //如果samba服务器配置为user模式,就要加“-U 用户名”,如果是share模式,省略即可 2.以用户身份登录 以用户身份登录后,能像ftp用户一样,上传和下载文件,用put表示上传,get表示下载smbclient //IP地址/共享文件夹-U 用户 说明,IP地址大家都知道,若不知道自己IP地址,可以用/sbin/ifconfig来查看,共享文件夹是在smb.conf中定义的[共享文件夹],比如[sea01],-U用户名表示Samba的用户: #smbclient //192.168.1.3/sea01 -U sea01 3.smbclient命令说明 ?或help 提供帮助 ![shell command] 执行所用的shell命令 cd [目录] 切换服务器段指定目录 lcd [目录] 切换到客户端指定目录 dir 或ls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exit 或quit 退出smbclient get file1 file2 从服务器上下载文件file1,并以文件名file2保存在本地机上,如果不想改名可以把file2省略 mget file1 file2 file3 filen 从服务器上下载多个文件 md 或mkdir 在服务器上创建目录 rd 或rmdir 删除服务器目录 put file1 [file2] 想服务器上传一个文件file1,到服务器上改名为file2 mput file1 file2 filen 向服务器上传多个文件 在Linux下smbfs文件系统挂载 mount就是用于文件系统挂载的,SMB作为网络文件系统的一种,也能用mount挂载mount挂载smbfs的用法 mount -t smbfs -o codepage=cp936,username=用户名,password=密码,-l//ip地址/共享文件夹名挂载点 或 mount -t smbfs -o codepage=cp936,username=用户名,password=密码,-l//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挂载点 或 mount -t smbfs -o codepage=cp936 //ip地址或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挂载点 smbmount的用法如下

linux系统入门学习教程最新精华版教程_华清远见

Linux系统入门学习教程 之前分享过linux系统的历史,和linux系统的安装教程。本篇文章介绍的是linux系统入门学习教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linux系统,才能更好的学习。 Linux的启动其实和windows的启动过程很类似,不过windows我们是无法看到启动信息的,而linux 启动时我们会看到许多启动信息,例如某个服务是否启动。 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内核的引导;运行init;系统初始化;建立终端 ;用户登录系统。 A 内核引导 当计算机打开电源后,首先是BIOS开机自检,按照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来启动。紧接着由启动设备上的grub程序开始引导linux,当引导程序成功完成引导任务后,Linux从它们手中接管了CPU的控制权,然后CPU就开始执行Linux的核心映象代码,开始了Linux启动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内核引导开始了,在内核引导过程中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们就当它是一个黑匣子,反正是linux内核做了一些列工作,最后内核调用加载了init程序,至此内核引导的工作就完成了。交给了下一个主角init。 B 运行init init 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你可以把它比拟成系统所有进程的老祖宗,没有这个进程,系统中任何进程都不会启动。init 程序首先是需要读取配置文件 /etc/inittab。inittab是一个不可执行的文本文件,它有若干行指令所组成。具体内容如下:(你可以在你的linux上执行命令 cat /etc/inittab 这样获得) # inittab This file describes how the INIT process should set up # the system in a certain run-level. # # Author: Miquel van Smoorenburg, # Modified for RHS Linux by Marc Ewing and Donnie Barnes #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by RHS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linu入门教程Redhat使用指南

linux 入门教程Redhat 使用指南 3.1 登录和退出系统 1.启动系统 通常LILO 是安装在MBR 上的,计算机启动后,MBR 上的程序被执行,将消灭一个不是很秀丽的图形:左边是一个小红帽图像,右边列出了可以启动的操作系统,你可以使用键盘箭头切换。刚安装好后默认值是Linux,也就是你不选择,一会儿将自己启动Linux。 假设你想默认的选择是Windows 的话,那你可以在启动Linux 后,用vi 修改/etc 名目下的lilo.conf 文件,加上default=windows,然后再执行/sbin/lilo 重生成LILO。 2.用户登录 Linux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用户操作系统,用户要使用该系统,首先必需登录,使用完系统后,必需退出。用户登录系统时,为了使系统能够识别该用户,必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经系统验证无误后才可以登录系统使用。 Linux 下有两种用户: 1)root 用户:超级权限者,系统的拥有者,在Linux 系统中有且只有一个root 用户,它可以在系统中任何操作。在系统安装时所设定的密码就是root 用户的密码。 2)一般用户:Linux系统可以创立很多一般用户,并为其指定相应的权限,使其有限地使用Linux 系统。 关于用户的治理,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说明。 用户登录分两步进展: 1)输入用户的登录名,系统依据该登录名来识别用户; 2)输入用户的口令,该口令是用户自己选择的一个字符串,对其他用户完全保密,是登录系统时识别用户的唯一依据,因此每一个用户都应当保护好自己的口令! 系统在建立之初,仅有root 用户,其它的用户则是由root 用户创立的。由于root 用户的权限太大了,所以假设root 用户误操作将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建议系统治理员为自已建一个用户,只有需要做系统维护、治理任务时才以root 用户登录。 下面就是一个登录实例:〔其中黑体字为输入〕 Red Hat Linux release 7.1 (Seawolf) Kernerl 2.4.2-2 on an i686 Home login:root Password: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觉察在Password 后面是空的,其实并不是不输入密码,而是在输入时,Linux 系统不会把它显示出来,这样用来保护密码! 假设登录成功的话,我们将获得Shell〔Shell 是用来与用户交互的程序,它就象DOS 中的COMMAND ,不过在Linux 下可以有多种Shell 供选择,如bash、csh、ksh 等〕提示符,假设以root 用户登录的话,那么获得的提示符是“#”,否则将是“$”。 提示:假设当时在安装时设置为一启动就进入图形界面的话,那系统启动后,用户登录界面将是图形化的,有点象Windows,而且当你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就会直接进入X Window。这个设置是可以修改的: 在/etc 名目下有一个inittab 文件,其中有一行配置:

RedHat Linux安装图解(新手安装必看)

RedHat Linux安装图解(新手安装必看) RedHat Linux安装图解 1.把RedHat linux第一张安装光盘插入光驱(BIOS里面设置从光盘引导)。 引导成功之后,你按回车键吧,就会看到(图1)了 3.进入图一的界面之后,按Tab键,选中SKIP,再按回车键 4.系统开始检查你的硬件配置。 .配置你的显卡、显示器等,有些版本的系统已经帮你检测出来了就不需要你配置啦! 6.选择安装说明语言(当然是选择简体中文),配置鼠标和键盘(美国英语式),o 7.选择安装类型(图2),有:个人桌面、工作站、服务器、定制,四

个选项,推荐大家选择定制吧! 8.为linux分区,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了,要是你不会分区的话,就选择自动分区吧,见(图3)。说明一下,)(图3)你可要看仔细了,这里有三个选项:删除系统内所有linux分区、删除系统内所有分区、保留所有分区使用现有的空闲空间。千万别选择删除系统内所有分区,到时候你的重要文件没了,你可别找我哦!其实这个只要大家留意一下就可以啦!

.手动分区,“/boot”分区,系统的内核就保存在这里,一些引导系统的 文件也在这里啦,一般都是划分100MB。

分区,即交换分区,用来支持虚拟内存的,最小值划分计算机内存的两倍。即使你的内存很大,也要划分swap分区哦,因为操作系统总是会认为你的内存不够的。 根分区,linux安装的所有文件都在根分区哦,最少应该要大于2GB吧。

. 见(图7)有时候你明明分了那么多空间,系统却“不听话”,要是出现 了这样的情况,大家请放心咯,随它去吧,不要管那么多。 导装载程序的配置(图8),这里可以设置GRUB的安装位置。大家应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Linux基础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如何使用Linux、Linux的用户界面、Linux基础命令。此章属于入门知识部分,读者熟练掌握本章各知识点,对后章能熟练操作Linux系统至关重要。 2.1 使用Linux 2.1.1 开机 用户接通Linux主机电源以后,首先会进入一个引导界面,如图2-1所示。下面以RedHat 9的grub为例。 图2-1 在上图的框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光标,可以选择你想进入的操作系统或者模式,然后按Enter键进入系统。 2.1.2 注册 用户接通Linux主机电源,主机显示启动有关信息,稍待片刻显示RUTU界面,如图2-2所示,表示处于注册状态。 图2-2 此处显示了所用Linux的发布版名称,代号以及核心版本、机器类型等信息。不同的发布版都有类似的界面。

2.1.3 控制台操作 出现系统提示符后,表示系统处于待命状态,此时用户可以输入Linux能够接受的命令,Linux下命令的格式一般是: <命令> -<可选项1> -<可选项2>…<可选项n> <参数1> <参数2>…<参数n> 其中,可选项决定命令执行的形式,一条Linux命令能附带的可选项多达数十种,它们之间的组合数目就更加庞大了。而参数则是命令执行所需提供的一些相关信息。有一些命令可以完全不用参数,而有一些则可能需要许多参数。注意:Linux的命令、可选项、参数均区分大小写。 在输入命令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输入出错,可按键盘上的退格键往回删除刚输入的出错字符,再重新输入。如果出错的字符位于离光标当前位置较远的地方,也可以用左光标键将光标移至出错字符处右端,再按退格键删除,若是漏打字符则可在该处重打插入。按上、下光标键可以使用以前打过的命令,当经常需要运行某条形式相似的命令时,此功能特别有用,甚至还可以返回以前注册时使用过的命令。 输入的命令以回车结束,系统将分析用户输入的命令,如果该命令不正确,系统将给出错信息,如果命令正确,系统将执行该命令所对应的功能,如图2-3所示。 图2-3 命令运行过程中,会在用户所在终端的屏幕(标准输出)输出该命令运行的一些信息和结果。若输出的内容较多,一个屏幕容纳不下,屏幕将会把原有内容上翻,新的内容继续在后面显示,如果屏幕翻滚速度太快,用户为了看清输出的结果,可以用+s组合键暂停输出,然后,按+q又可重新恢复输出。 命令执行完毕后,将返回系统提示符下。此时,用户又可以继续输入下一条命令,如此往复,直到用户退出为止。若一条命令运行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停止,用户可以用组合键+c中断该命令的执行,重新返回提示符。 2.1.4 进入图形界面 (1)用超级用户登录Linux,再运行startx,如图2-4所示。 图2-4

Redhat_Enterprise_Linux7.2系统环境搭建手册

RedHatLINUX系统环境搭建手册 版本历史

目次 1引言 (1) 2操作系统安装 (1) 2.1准备工作 (1) 2.2安装R EDHAT7.2系统 (1) 3操作系统设置 (16) 3.1网络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防火墙 (16) 3.3S ELINUX (17) 3.4FTP (17) 3.5GDM (17) 3.6附件安装SVN、服务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仓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svn create 创建仓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修改配置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增加用户passwd.................................................................................................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修改svn启动项参数svnserve.conf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用户权限authz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启动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linux入门教程

linux入门教程 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领域。对于 初学者来说,入门Linux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 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就能轻松进入Linux的世界。 首先,了解Linux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Linux是Unix-like操 作系统的一种变体,它具有多用户、多任务和多线程的特点。Linux的核心是内核,它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各 种服务和功能。 接下来,学习Linux的常用命令也是入门的关键。Linux使用 命令行界面,通过输入命令来与系统进行交互。一些常见的命令包括:cd,用于切换目录;ls,用于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 子目录;mkdir,用于创建新目录;rm,用于删除文件和目录。 此外,掌握Linux的文件系统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Linux使 用层次式的文件系统,根目录为/,下面分布着各种目录和子 目录,例如/bin存放可执行命令,/usr存放用户的程序和文件,/etc存放系统配置文件等等。 当然,学习Linux还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编辑器和工具。Vim、Emacs和Nano是常见的编辑器,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另外,GDB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调试器,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 在程序中查找和修复错误。 最后,参与开源社区以及阅读Linux相关的书籍和文档也是学 习Linux的重要途径。开源社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可

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Linux的技术。同时,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档,可以深入了解Linux的原理和技术细节。 总之,入门Linux可能会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但只要保持耐心和学习的热情,通过理解基本概念、熟悉常用命令、掌握文件系统结构、使用编辑器和工具以及参与开源社区等途径,就能够顺利进入Linux的世界,享受开源软件的乐趣。

redhat linux9.0 安装软件命令

redhat linux9.0 安装软件命令 Linux软件的源代码分发是指提供了该软件所有程序源代码的发布形式,需要用户自己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码并进行安装。其优点是配置灵活,可以随意去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块,适应多种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编译环境;缺点是难度较大,一般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各个软件的源代码包一般都在各个软件项目的主页中提供下载,例如:https://www.360docs.net/doc/2819392482.html,等。 1.*.src.rpm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 安装: rpm -rebuild *.src.rpm cd /usr/src/dist/RPMS rpm -ivh *.rpm 卸载: rpm -e packgename 说明:rpm --rebuild *.src.rpm命令将源代码编译并在/usr/src/dist/RPMS下生成二进制的RPM软件包,然后再安装该二进制包即可。Packgename如前所述。 2.*.tar.gz/*.tgz/*.bz2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 以tar.gz或tgz或tar.bz2等格式结尾的软件包一般都是以源代码方式发布的软件,安装这类软件首先需要对软件进行解压: # tar zxvf filename.tar.gz # tar xvfz filename.tgz # tar xvf j filename.tar.bz2 解压以后,就可以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 cd filename/ 对于这类文档,常见的安装步骤是:配置、编译和安装3步,其中最麻烦的就是配置,因为所有和软件安装相关的配置都是在这一步指定的:比如软件安装位置等。

配置:./configure 编译:make 安装:make install 卸载:make uninstall 或手动删除 说明:建议解压后先阅读说明文件(ReadMe和Install),了解安装的需求,有必要时还需改动编译配置。有些软件包的源代码在编译安装后可以用make uninstall命令来进行卸载,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则软件的卸载必须手动进行。由于软件可能将文件分散地安装在系统的多个目录中,往往很难把它删除干净,那你应该在编译前进行配置,指定软件将要安装到目标路径:./configure --prefix=目录名,这样可以使用“rm -rf 软件目录名”命令来进行干净彻底的卸载。与其他安装方式相比,需要用户自己编译安装是最难的,它适合于使用Linux已有一定经验的人,一般不推荐初学者使用。 RPM格式软件包的安装 RPM是RedHat公司开发的软件包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对RPM形式的软件包进行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等操作,安装简单,而卸载时也可以将软件安装在多处目录中的文件删除干净,因此推荐初学者尽可能使用RPM形式的软件包。软件包往往有特定的命令规范,名字是由“文件名+版本号+. rpm”组成的字串,例如apache-3.1.12-i386.rpm和 apache-devel-3.1.12-i386.rpm,它们的软件包名称分别是apache和 apache-devel。各个支持RPM格式的Linux常见软件的RPM包可以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819392482.html,中找到。 1.安装 命令格式: rpm-i(or--install)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指将要安装的RPM包的文件名。 详细选项:

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门

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 门 Linux开发新手入门指南:从零开始的快速入门 Linux作为一种开源操作系统,越来越受到开发者的青睐。然而对于新手来说,刚接触Linux开发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本指南旨在帮助新手从零开始快速入门Linux开发。 一、Linu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开始Linux开发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Linux 是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其核心是Linux内核。它采用了分层结构和多任务处理机制,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和权限控制等,对于理解Linux开发非常重要。 二、搭建开发环境 1.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并按照官方提供的指引进行安装。常见的Linux发行版包括Ubuntu、Fedora和Debian等。安装完成后,重启电脑并进入Linux系统。 2. 配置开发工具

Linux下有众多开发工具可供选择,如GCC编译器、GDB调试器和Vim编辑器等。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和安装,并按照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三、学习Linux命令行基础 Linux开发与Windows开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命令行的使用。掌握Linux命令行基础是进行Linux开发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Linux 命令: 1. 文件和目录操作 - ls: 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目录 - cd: 切换目录 - pwd: 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 mkdir: 创建目录 - rm: 删除文件或目录 -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 - mv: 移动文件或目录 2. 权限管理 - chmod: 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 chown: 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RedHat Linux Ent 5.6安装手册 RHCS安装与配置手册

RedHat Linux Ent 5.6安装手册/RHCS安装与配置手册 目录 一、RHEL5.6系统安装 (2) 二、RHEL5.6系统配置 (17) 2.1 设置时间同步 (17) 2.2 建立useradmin、sysoper、sysadmin用户管理用户与系统监控 (17) 2.3 部署sysoper与useradmin维护脚本 (17) 2.4配置sudo (17) 三、RHEL5.6系统安全加固与系统优化 (18) 四、RHEL5.6 YUM配置 (18) 五、RHCS 5.6 安装与配置 (19) 5.1 服务器设置 (19) 5.2 安装Cluster软件(linux1、linux2) (20) 5.3 在所有节点上配置CLUSTER(linux1、linux2) (20) 5.4 在所有节点上执行如下命令,启动CLUSTER服务 (24) 5.5 查看集群状态 (24) 5.6 手动切换集群服务 (24)

一、RHEL5.6系统安装 1.1将RHEL 5.6光盘放入光驱,设置从光驱启动,如下图按回车。 1.2选择‘Skip’回车

1.3点‘Next’ 1.4点‘Next’ 1.5点‘Next’

1.6选择‘Skip entering Installation Number’,点‘OK’ 1.7选择‘Skip’

1.8选择‘Y es’,再选择‘Create custom layout’,点‘Next’ 按同样的方法建立swap、/ 分驱,大小分别为:物理内存2位、10G

1.10分驱完成之后选择‘Next’ 1.11选择‘Next’

RedHat Linux防火墙配置入门必学

RedHat Linux防火墙配置入门必学 【简介】 RedHatLinux为增加系统安全性提供了防火墙保护。防火墙存在于你的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用来判定网络中的远程用户有权访问你的计算机上的哪些资源。一个正确配置的防火墙可以极大地增加你的系统安全性。 RedHatLinux为增加系统安全性提供了防火墙保护。防火墙存在于你的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用来判定网络中的远程用户有权访问你的计算机上的哪些资源。一个正确配置的防火墙可以极大地增加你的系统安全性。 为你的系统选择恰当的安全级别。 高级 如果你选择了“高级”,你的系统就不会接受那些没有被你具体指定的连接(除了默认设置外)。只有以下连接是默认允许的: DNS回应 DHCP—任何使用DHCP的网络接口都可以被相应地配置。如果你选择“高级”,你的防火墙将不允许下列连接: 1.活跃状态FTP(在多数客户机中默认使用的被动状态FTP应该能够正常运行。) 2.IRCDCC文件传输。 3.RealAudio。 4.远程X窗口系统客户机。 如果你要把系统连接到互联网上,但是并不打算运行服务器,这是最安全的选择。如果需要额外的服务,你可以选择“定制”来具体指定允许通过防火墙的服务。 注记:如果你在安装中选择设置了中级或高级防火墙,网络验证方法(NIS和LDAP)将行不通。 中级 如果你选择了“中级”,你的防火墙将不准你的系统访问某些资源。访问下列资源是默认不允许的: 1.低于1023的端口—这些是标准要保留的端口,主要被一些系统服务所使用,例如:FTP、SSH、telnet、HTTP、和NIS。

2.NFS服务器端口(2049)—在远程服务器和本地客户机上,NFS都已被禁用。 3.为远程X客户机设立的本地X窗口系统显示。 4.X字体服务器端口(xfs不在网络中监听;它在字体服务器中被默认禁用)。 如果你想准许到RealAudio之类资源的访问,但仍要堵塞到普通系统服务的访问,选择“中级”。你可以选择“定制”来允许具体指定的服务穿过防火墙。注记:如果你在安装中选择设置了中级或高级防火墙,网络验证方法(NIS和LDAP)将行不通。 无防火墙 无防火墙给予完全访问权并不做任何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对某些服务的禁用。建议你只有在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非互联网)中运行时,或者你想稍后再进行详细的防火墙配置时才选此项。 选择“定制”来添加信任的设备或允许其它的进入接口。 信任的设备 选择“信任的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将会允许你的系统接受来自这一设备的全部交通;它不受防火墙规则的限制。例如,如果你在运行一个局域网,但是通过PPP拨号连接到了互联网上,你可以选择“eth0”,而后所有来自你的局域网的交通将会被允许。把“eth0”选为“信任的”意味着所有这个以太网内的交通都是被允许的,但是ppp0接口仍旧有防火墙限制。如果你想限制某一接口上的交通,不要选择它。 建议你不要将连接到互联网之类的公共网络上的设备定为“信任的设备”。 允许进入 启用这些选项将允许具体指定的服务穿过防火墙。注意:在工作站类型安装中,大多数这类服务在系统内没有被安装。 DHCP 如果你允许进入的DHCP查询和回应,你将会允许任何使用DHCP来判定其IP地址的网络接口。DHCP通常是启用的。如果DHCP没有被启用,你的计算机就不能够获取IP地址。 SSH Secure(安全)SHell(SSH)是用来在远程机器上登录及执行命令的一组工具。如果你打算使用SSH工具通过防火墙来访问你的机器,启用该选项。你需要安装openssh-server软件包

linux实用教程

linux实用教程 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 统和个人电脑等领域。在学习和使用Linux时,有一些实用的 技巧和教程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操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Linux实用教程,从命令行操作到系统 管理,希望对Linux的初学者和使用者有所帮助。 首先,命令行是Linux中最基本的操作方式,也是最为强大和 灵活的方式之一。在命令行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命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比如,ls命令用于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mkdir命令用于创建新的目录 等等。熟练使用命令行命令可以极大地提高操作效率。通过学习常用命令并掌握其选项的用法,可以更快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 其次,Linux中的文件权限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文件和目录都 有权限设置,用于控制对其的访问权限。使用chmod命令可 以修改文件的权限,使用chown命令可以修改文件的所有者。同时,还可以使用sudo命令提升当前用户的权限,以执行一 些需要超级用户权限才能完成的操作。对文件权限的正确设置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保护重要数据的机密性。 此外,在Linux中,有一些实用的编辑器可以用于编辑文本文件。Vim和Emacs是两个非常流行的编辑器,可用于编辑代 码和文本文件。学习并熟练使用这些编辑器可以提高我们的编辑效率,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文本文件。

另外,Linux还有很多实用的软件包可用于各种用途。比如,Apache软件包用于搭建Web服务器;MySQL软件包用于搭 建数据库服务器;OpenSSH软件包用于远程登录和管理等。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软件包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将Linux打 造成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操作系统。 此外,在Linux中,还有许多系统管理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比如,备份和恢复文件和目录;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查看和管理系统日志等。学习如何进行系统管理,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可以使我们的系统更加健壮和稳定。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Linux发行 版开始学习。常见的Linux发行版有Ubuntu、Fedora、CentOS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一个合适的发 行版,并熟悉其安装和配置过程,将为我们的学习和使用 Linux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Linux是一种非常强大和实用的操作系统,熟练使 用Linux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通过学习命令行操作、文件权限设置、编辑器的使用、软件包的安装和系统管理等实用教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Linux,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希望本文能够对对Linux的初学 者和使用者有所帮助。

Linux操作系统入门教程

Linux操作系统入门教程 Linux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服务器管理到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名初学者,了解并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提供一个简单且详细的Linux操作系统入门教程,帮助你快速上手。 1. 什么是Linux操作系统? Linux是一种开源的、自由的操作系统。它由Linus Torvalds于1991年首次提出,如今已发展为一个庞大、活跃的社区。与其他操作系统不同,Linux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稳定性。 2. 下载和安装Linux 你可以从Linux官方网站上下载适合你计算机硬件的Linux版本。在下载前,你需要了解自己电脑的配置信息,以确保下载的是适合你的版本。一旦下载完成,你可以将Linux系统刻录到光盘或制作成USB启动盘,随后按照指示进行安装。 3. 掌握基础命令行操作 Linux操作系统以命令行为主要操作界面,因此掌握基础命令行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用命令的介绍: - ls命令:列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 cd命令:切换当前所在的目录。 - mkdir命令: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 rm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 - cp命令:复制文件或目录。

-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 - cat命令:查看文件内容。 -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字符串。 通过使用这些基础命令,你可以管理文件和目录,执行各种任务。 4. 学习Linux文件系统 Linux文件系统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了解和学习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 和层次非常重要。在Linux中,所有文件和目录都位于一个根目录下,根目录用“/”表示。以下是一些常见文件和目录的介绍: - /bin目录:包含一些基本的系统命令和工具。 - /etc目录:存储系统配置文件。 - /home目录:存储用户的个人文件和配置。 - /var目录:存储一些变化和经常更新的文件。 - /usr目录:存储用户安装的应用程序和文件。 掌握Linux文件系统结构和层次将使你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你的文件和目录。 5. 学习软件包管理 Linux操作系统以其软件包管理系统而闻名。软件包管理系统允许你安装、更 新和卸载软件包。其中最常用的软件包管理器是apt(Debian和Ubuntu发行版) 和yum(Red Hat和CentOS发行版)。学习使用软件包管理器将使你能够轻松地 安装和更新你需要的软件。 6. 学习使用文本编辑器

Linux操作系统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掌握Linux技术

Linux操作系统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掌握Linux 技术 自古以来,在人类的进程中,无数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当今世界,科技的迅猛进步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作为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Linux操作系统正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本文就将为大家呈现一份全方位的入门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零开始掌握Linux技术。 一、Linux操作系统简介 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款自由、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其诞生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它的特点之一在于高度的可定制性,用户可以自由地定制操作系统来满足不同需求。此外,Linux操作系统还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好评,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首选的操作系统。 二、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要掌握Linux技术,首先要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安装介质,例如U盘或者光盘,并按照指引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虽然安装过程可能会相对复杂,但只要有耐心和细心,相信大家都能够完成。 三、Linux常用命令的学习 作为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掌握一些常用命令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文件的创建与删除、目录的操作、文件权限的设置等等。熟练使

用这些命令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命令。 四、Linux软件管理与应用 作为一款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Linux拥有庞大的软件库,其中 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学习如何管理和运用这些软件将为你的 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掌握Linux软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后,你可以轻松地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满足个人需求。 五、Linux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 在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在这些时候,学习如何进行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将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如何正确备份和恢复文件、解决网络连接中断、修复损坏的文件 系统等,都是维护和优化Linux系统的关键步骤。 六、Linux进阶技术的学习 掌握Linux的基本用法后,进一步学习Linux的进阶技术将为你带 来更多的惊喜。例如,学习Linux服务器管理、网络安全与防护、 Shell脚本编写等将使你的技术更加全面。不断学习和实践,追求技术 的深度发展,将为你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Linux操作系统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掌握Linux技术的篇幅有限,只 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引和方法。要想更好地掌握Linux技术,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深入的实践。希望大家能够勇于挑战自己,积极探索和学习,相信你们一定会在Linux的世界中收获满满的成

Linux认证基础知识:RedHat之vi命令详解

Linux认证基础知识:RedHat之vi命令详解 Linux认证基础知识:RedHat之vi命令详解 本文介绍了vi(vim)的基本使用方法,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基本上够了!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对Unix及Linux系统的任何版本,vi编辑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绍vi的地方进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学会它后,您将在Linux的世界里畅行无阻。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mode)、插入模式(Insertmode)和底行模式(lastlinemode), 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命令行模式command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mode下,或者到lastlinemode。 2)插入模式(Insertmode) 只有在Insert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底行模式(lastline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line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vi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 模式(command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mode)」才能 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 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mode)」再说吧! b)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Insert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 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mode)」再删除文字。 d)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linemode」,例如: :wfilename(输入「w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 filename保存) :wq(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q!(输入q!,不存盘强制退出vi)

Linux操作系统-第2版-RHEL8-CentOS8---教学大纲

《Linux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inux 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 教材:张同光.Linux操作系统(第2版)(RHEL 8/CentOS 8).[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一、课程的性质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Linux简介与安装、Linux的用户接口与文本编辑器、系统管理、磁盘与文件管理、软件包管理、Linux中的Shell编程、网络服务与管理以及系统管理高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Linux,如何安装、使用和管理Linux,如何编写Linux中的Shell脚本程序,如何使用Linux组建网络等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从系统的基本命令开始讲解,让学生脱离Windows的思维方式,也能使学生逐步领悟Linux操作系统的精髓(命令行)所在,这样会给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在第1章,主要介绍了RHEL 8的详细安装过程、引导工具GRUB的使用、RHEL 8的启动流程;在第2章,介绍了Linux中的用户接口,特别是命令行,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真正成为Linux命令行的入门者,然后详细的介绍了Vim编辑器的使用,当远程维护Linux服务器时,Vim是常用的。RHEL 8在系统和文件管理方面,与标准的UNIX操作系统水平相当,这些功能在第3、4章中介绍。在第5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rpm和yum命令进行软件包的管理。在第6章,介绍了如何在Shell环境中进行编程,编写的Shell脚本程序可以被Shell(如bash)解释执行。一直以来,Linux的长处在于网络服务方面,在第7章,对RHEL 8中的常用网络服务进行介绍,这些网络服务有:DHCP、Samba服务器、WWW以及防火墙管理。第8章大概介绍了Linux系统管理的若干高级方面的内容:逻辑卷管理、磁盘阵列、磁盘配额、虚拟技术、虚拟化技术、cgroups与systemd、namespace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最新redhat linux手册

r e d h a t l i n u x手册 ------------------------------------------作者xxxx ------------------------------------------日期xxxx

RedHat Linux9 安装图文教程(完整版) Redhat Linux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Linux操作系统。因为它具备最好的图形界面,无论是安装、配置还是使用都十分方便,而且运行稳定,因此不论是新手还是老玩家都对它有很高的评价。现在,RedHat Linux又出了9.0新版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完善了图形界面,增强了硬件的兼容性,安装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尤其增强了多媒体方面的能力——新版本的XFree使你能够在Linux下播放多媒体文件。它还采用了OpenSSL 128位加密技术,使你的网络通信更加安全;最新的内核;提供了USB接口的鼠标和键盘的支持;提供了更加容易配置和管理的图形桌面以及图形界面的内核调整和防火墙配置工具。总之,不论你是一个新手还是一个Linux的老玩家,不论你是个人使用还是企业用服务器,RedHat Linux 9.0都是你最好的选择。 红帽Red Hat Linux 9光盘启动安装过程图解 一,准备工作 1,购买或下载RedHat9的安装光盘(3张盘)或镜像文件 2,在硬盘中至少留2个分区给安装系统用,挂载点所用分区推荐4G以上,交换分区不用太大在250M左右比较适合,文件系统格式不论,反正安装过程会重新格式化。 3,记录下你电脑中下列设备型号∶鼠标、键盘、显卡、网卡、显示器。及网络设置用到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名称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