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关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关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苏静文
【期刊名称】《新丝路》
【年(卷),期】2024()6
【摘要】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育人工作的扎实开展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资助政策的优化调整,高校资助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在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高校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开展发展型帮扶、提升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导、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入手,推动形成既规范完善又有温情温度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水平。

【总页数】3页(P0250-0252)
【作者】苏静文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
2.基于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资助工作为
例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多彩"资助育人路径探索——基于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案例4.资助中坚持育人育人中创新资助——陕西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5.脱贫攻坚后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的思考——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的人性化育人功能

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的人性化育人功能
教育管理
Education Management
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的人性化育人功能
葛雪恒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庭经济状况困难学生的基础性工作,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自党的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广泛应用,带动了高校扶贫工作的展开。高校资助工作的功能和意 义也产生了新的变化。随着“95 后”和“00 后”学生陆续进入高校学习,资助工作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创新工作 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任务。根据时代背景、“95 后”学生的特点,以及资助工作本身带有的助困和育人的功能, 今后高校资助工作需要更多地把“人性化”育人特点融入其中,坚持精准资助的原则,逐渐形成其独有的工作 特色。 关键词:人性化 资助育人 精准资助 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1 贫困生的认定过程更加人性化
贫困生认定环节是学院资助工作的 前提和基础,每一轮资助工作都要从贫 困生认定入手,认定过程的公平性和学 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此项 工作的重要程度,同时,它的时效性和 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资助育人、感恩教育、 勤工助学等后期工作的展开。 1.1 确保认定材料真实可靠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求证情况真实 性,往往需要学生本人参与陈述。此环 节的重点是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 私。看似普通的一个环节,其中蕴含着 “育人于无声”的工作原则。无论是家 庭经济情况了解阶段,还是贫困生经济 困难程度认定阶段,保护隐私都应是认 定人员优先考虑的因素。为充分保护受 助学生的尊严和个人隐私,可通过丰富 认定工作方法来实现。第一,广泛宣传, 可通过院级会议,宣讲国家、地区和学 校的资助政策,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国家 扶贫政策。然后结合班级会议,有针对 性地向同学解释学校资助政策和流程, 力保宣传环节无死角。第二,信息审核 环节,除了利用访谈法核实学生情况真 实性之外,还可将赋值量化后的问卷发 放给学生自觉填写,了解每一位贫困生 的家庭情况。杜绝认定过程中出现“比 穷”的情况,并坚持以个别谈话代替当 众叙述家庭情况。近日,教育部办公厅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密切关注和重视教育公平,并将其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出发,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资助体制逐步健全、完备,工作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有效保障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和就学。

新时期针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对高校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并通过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资助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

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由于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及解读不准确的情况,而且更侧重于经济和物质方面的资助,对于情感关怀和思政教育重视不足,资助的补助金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跟踪,这也导致资助对象的精准性欠缺,资助主体和形式过于单一,资助育人功能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基于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构建多方位的资助体系,强化对资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将资助育人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一、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一)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获得资助来完成学业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于高校而言,通过采取多样的资助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需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高校还要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在满足受助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受助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起到促进作用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围绕育人质量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公平和育人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使命感,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思想教育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资助育人是重要的阵地。

特别是针对受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加强教育标准。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探析

180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探析程 娟(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 402760)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的资助育人体系要如何切实发挥作用,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把“扶困”的输血式帮扶变为“扶智”“扶志”的发展型资助,是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资助;资助育人一、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一)重经济资助,轻育人取向近年来,应国家“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要求,高校基本已建成了“奖、助、贷、勤、补、免”为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加之近年来对于精准扶贫的资助力度,基本已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入学问题和生活问题。

但是,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体系,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及道德品质的规范和教育。

一些大学生对资助政策的认识存在偏差,把自己所获得的资助看成是理所当然。

学校在对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的教育引导也有所欠缺,导致高校资助育人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高校的资助工作,在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经济难题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体系不能达成一致。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困难学生如:建档立卡、低保、孤儿、烈士子女、残疾人子女等的界定非常直观简单,对认定结果也基本没有异议。

但是,对于那些一般困难生往往很难认定,也容易出现争议。

家庭经济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困难认定客观公正才能让资助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相反,现目前各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统一科学的认定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有限的资助资源没有真正用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

(三)资助体系弱化了育人功能目前,全国各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中,更多的是在落实无偿的资助政策,无偿资助体现的是“赠予”,如孤儿和残疾学生等,这确实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与此高校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问题也在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实施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实施路径与方法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获得资助。

本文将从实施路径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实施路径的创新在实施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实施路径,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

当前,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制定的助学金政策已经初步建立,并通过学院、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进行资助发放。

这些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助金的发放不够及时、覆盖面过窄、申请难度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实施路径的创新。

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来加强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精准地判断学生的资助需求,从而保证资助金发放的公平和合理性。

还可以建立学生家庭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可加强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

除了学校自身的助学金之外,还可以联合各类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为学生提供资助。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资助来源,还可以通过各方的力量推动助学金政策的完善和提升。

可以建立完善的资助评估机制。

不同于现行的简单家庭调查形式,可以通过建立资助评估专业团队,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从而更公平地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资助的精准度,还可以更好地避免资助金的浪费和滥用。

可以通过建立资助政策的长期跟踪机制,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可以建立学生资助金台账,定期对学生的资助情况进行跟踪和审核,确保资助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经济状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方法创新除了实施路径的创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探析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探析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针对现行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认定方式的科学性不够、资助评选呈现一定的被动性、资助工作信息化不足、资助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对贫困生的认定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必须进一步加强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拓展资助宣传方式提高资助政策知晓率,实施分层分类开展贫困生教育管理,从而提升资助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精准扶贫 精准资助 资助工作【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10-0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为紧跟国家扶贫工作的总体战略部署,很多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深入贯彻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落实。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资助政策,结合学校的特点,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孤残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然而,随着精准扶贫新形势的发展,已有体系并不完全符合新的要求。

因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引领下,重新审视现行资助工作,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以“精准资助”为核心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

一、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呈现的问题(一)贫困生认定方式的科学性有待商榷1.甄别认定材料的真伪有难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贫困生认定是要认定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建立贫困生数据库,贫困生认定工作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首要环节基础工作,认定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后续的评选、资助、发放及管理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要求,学生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才能参与认定,其中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简称家调表)是必需材料,依据多年来学生反馈的情况,各地民政或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对于该表的盖章核实的慎重度参差不齐,有些地方以上级没有文件要求开展此项工作为由,只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进行盖章,而其他原因困难的则以无法核实学生家庭情况为由,不予以盖章;有些地方要求学生在人均收入和家庭年收入栏一定要填到一定金额才予以盖章;甚至有些地方随便盖章,对于表中学生的家庭收入任由学生本人自行填写,而家庭收入又是贫困生认定标准和档次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分析及帮扶对策思考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分析及帮扶对策思考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高教研究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65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分析及帮扶对策思考文/沈一倩摘要:高校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培养工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精准帮扶的排头兵,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出新的扶贫理论与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本文以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本科期间成长学习经历为例,对如何更好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资助;大学生;育人1 案例简介小雨,男,家乡位于贵州的一个重点扶贫村,自扶贫攻坚开始以来,备受国家学校的关爱,享受书学费全免和助学补助政策。

小雨性格内向、敏感,在新生报到时显得非常警惕和胆怯,成绩挂科也较多,针对这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每年新生报到时都会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办理手续,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辍学。

其父亲与叔伯在附近的工地干活挣钱养家,母亲患有长期慢性病,脊椎和腿脚不好,常年在家务农,曾去熟人介绍的制衣厂做轻松的工作。

学院在以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经常与他谈心谈话,时事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其及时调整心态,为改变其内向性格、成绩挂科等情况,制定规划,督促其逐步改进,明确考研目标。

2 案例分析资助育人是高校思想政的重要内容,不仅要给予真正贫困同学生活学习上的资金资助,在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上更要注重育人效果。

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结合主体性理论,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帮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敏锐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小雨家乡位于贵州的一个重点扶贫村,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新生报到时,他的言谈举止小心胆怯,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雨的普通话不标准,加之生活比较贫困,且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导致交友困难等,刚入学就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和焦虑。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大学生资助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提供经济资助,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

资助工作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育人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自卑、自信心不足,因此在资助工作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思想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资助工作还可以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如劳动技能、创业技能等,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大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社会责任感。

资助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触到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资助工作还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资助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项目的支持和机会,如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等,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践自己的创新理念。

资助工作还应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注重协作和合作,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资助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如社团活动、竞赛等,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资助工作还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建设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些教育路径,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育人教育路径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培养需求,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效果调查研究报告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效果调查研究报告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效果调查研究报告卞 千(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 533000)[摘 要]在党的十九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脱贫攻坚战,决心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工作,笔者所在高校资助工作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生生活,为贫困学生雪中送炭,为实现脱贫计划助力。

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的认知程度以及满意程度,笔者通过已有的资助工作经验,积极走访学生,以大家的反馈意见改进资助工作,让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取得显著提升。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育人效果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笔者所在学院的在校学生,为了能够让每个班都参与问卷调查,由每个班班长牵头随机抽样填写问卷。

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13份,回收的问卷为113份,有效调查问卷为11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中有27.43%的人是没有获得过学校或是国家相关资助,有72.57%的人获得过学校或是国家相关资助,资助发放普及率较高。

其中男生占比22.12%,女生占比77.88%,与我校3:7的男女比例状况相似。

壮族占49.56%、汉族39.82%、其他民族占9.73%。

农村人数占70.8%,由于我区为边远穷少数民族地区,人员比例与实际情况相符,数据较为准确。

问卷得出的数据较有说服力及参考价值。

二、调查研究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医学影像学院的资助工作还是表示工作很好,认为资助工作越来越公平公正公开了,觉得很满意。

可见,我院民主评议学生贫困等级制度比较符合学生评选标准。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和走访学生发现,在资助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够细化,评议过程粗略建议最集中的就是关于评选时精准、深入原则。

有≧50%的学生认为评选资助对象希望能够更加地精准扶贫,切实私下调查,及时帮助困难的学生,并让他们得到关爱与帮助。

要及时了解贫困生的经济需要与心理需要,并深入为需要资助人学生获得更大的帮助。

资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像有些在市区有房还得助学金这种就不好。

“资助育人”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

“资助育人”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

“资助育人”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如何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受到资助并接受优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实现“资助育人”,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资助,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一、提高资助标准,确保资助覆盖面要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首先需要提高资助标准,确保资助的覆盖面。

通过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核实,合理确定资助标准,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受益。

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采取差异化的资助政策,更好地满足各地学生的需求。

二、设立多元化的资助项目,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在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中,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助项目,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外,还可以设立创业资助、科研资助、社会实践资助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三、加强学生资助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了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必须加强学生资助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确保资助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加强对资助对象的跟踪和管理,及时了解资助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要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

四、开展资助育人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在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中,还需要开展资助育人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举办资助分享会、资助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邀请获得资助的学生分享成长故事和心得体会,激励更多学生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拼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社会参与,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为了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鼓励各界人士和社会组织关注学生资助工作,加大对学生资助的捐赠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帮助。

“资助育人”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

“资助育人”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

“资助育人”引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持续推进精准扶贫政策,为一些生活困难的大学生解决了很多问题,让他们得以继续在高校深造。

此外,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不断完善,制度逐步优化,奖学金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行这一政策,融资范围越来越广,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中国大学和相关部门更好地配合政策实施。

为保证我国政策的顺利实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中,需提高辅导员自身能力、强化贫困大学生自身素质,通过新媒体平台健全资助育人体系,让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水平可稳步提升。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大学生;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急需高素质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注入活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其高校人才扶贫目标能够帮助我国走向美好未来,开展人才培养,全面提供资金支持,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安心学习,促进达成学生管理。

因此,推进精准扶贫十分重要。

既要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又要结合实际考虑相关因素,全方位优化,推动政策落实。

如果不能用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将给高校扶贫工作的顺利快速推进带来巨大阻力。

1扶贫政策下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贫困学生助学工作能够在某种极大的角度上看来解决贫困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确保贫困学生安心、无后顾之忧地在校学习。

尽管贫困学生资助的模式和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再次审视现行高校资助体系,探索资助理念,构建更加完善的资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问题2.1贫困生认定不准确鉴于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众多,相关资助人员可能无法进行现场考察,难以了解每个贫困生的真实情况,从而致使贫困生身份认定不准确。

高职院校生源,妨碍资金公平性。

有一些农村真正贫困的学生,鉴于自卑,她的经济状况不被同学明白,而失去了申请奖学金的机会。

试论精准脱贫下高校资助工作的“资”与“助”

试论精准脱贫下高校资助工作的“资”与“助”

试论精准脱贫下高校资助工作的“资”与“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也是促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精准资助理念下,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才能精准救助贫困学生。

标签:精准脱贫;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教育公平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我国非常重视教育和高校资助,通过建立高校资助体系的方式,可以帮助贫困生完成他们的学业。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精准扶贫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精准脱贫工作中,要完善精准资助方案,发挥资助的效果。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准确的识别。

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认定环节中尚存在一些不足,财政部门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也对高校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并且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地民政部门要出具证明,然后高校对贫困学生进行认定。

这种贫困生的认定方式可以呈现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的隐私不能得到保护,资助学生在申请后,他们会生活在贫困的阴影下,有些学生会被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歧视。

贫困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放弃贫困生的申请工作。

也有的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尽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尚可,但是还是向学校提供虚假材料。

在认证材料中,很多材料的权威性不足,有些民政部门不能认真的核实学生的家庭情况,就给他们开证明,这给高校的核实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高校在贫困生材料的认定中不够科学,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差异非常大,很多高校在对学生家庭收入情况核实环节中,不能结合地区经济的差异。

(二)学生资助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我国对大学生进行资助,可以满足那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资助措施一般都是以经济资助为主,但是忽视了贫困学生的心理贫困和学业贫困等情况。

学生资助措施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应该深入贫困学生,了解贫困学生的所思所想,分析受助学生贫困的原因,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帮助。

二、精准脱贫下高校资助工作的“资”与“助”(一)精准识別,确定资助对象。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工作探讨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工作探讨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资助现状,对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资源优势,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将资助育人工作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根据学生需求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形成全面促发展局面。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 贫困户 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精准帮扶【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004-02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这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拔“穷根”,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因此,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探索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策略,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资助现状“建档立卡”是国务院扶贫办为实现中国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而发布的政策工具。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以广西为例,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学生资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需全面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子女享受一等国家助学金或者同等额度的其他资助。

2016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的标准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

且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工作中,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需要经过班级评议程序,可以直接进入公示环节,享受最高等级资助。

二、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展调查。

调查发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在衣、食、住、行方面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差距很大;在思想方面,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家庭因素影响,思想上出现消极表现,如集体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欠缺等;在学业方面,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但也存在学习压力大、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心理方面,多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克服心理障碍,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进取,但部分学生也存在自卑怯懦、敏感焦虑、依赖等消极心理问题;在就业方面,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趋向于尽快分担家庭重担尽早就业,但也因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判断不够全面,导致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市场产生矛盾,出现盲目乐观、过于挑剔的就业心理,最终错失许多难得的就业机会。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内涵与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内涵与路径探析

2020年第11期总第536期一、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发展”是指事物从出现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以量变和质变形式体现,表现为具有上升性。

发展分为初级阶段、渐变发展阶段、质变或部分质变阶段三个阶段。

“资助”是指通过钱财、物资提供帮助。

发展和资助结合在一起具备了新的含义,是指通过物质帮扶使得事务连续发生质变或量变。

纵观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息息相关,经历了由单一资助向多元资助的转变,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的转变,由经济资助向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的转变,从最初的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转变为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1]发展型资助是相对于以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的保障型资助提出来的新概念,是指高校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因时而新,遵循教育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通过经济帮扶、物质帮扶、精神帮扶、能力提升等更符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型资助是资助工作渐变发展型阶段,是对保障型资助的完善和升华,是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二、发展型资助的功能1.育人功能发展型资助包含资助和育人两个方面,其中资助主要是以经济帮扶为主,保障困难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可以理解为目前的保障型资助。

育人是发展型资助的着力点,注重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帮扶,利用实践活动、技能培训等方式完成能力帮扶,实现资助和育人双管齐下。

发展型资助在育人模式构建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相结合。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树立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感恩回馈意识;强化学生树立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中使困难生练能力、长才干、强思想,不断增强获得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相统一。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文/揭紫漪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资助育人工作也进入了新阶段,在把立德树人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织密扎牢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保障网。

通过科学谋划,结合实际,健全资助体系,完善资助政策,规范工作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全方位帮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不断加码的经费保障和健全的组织保障的“四个保障”之下,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显著,即便面对大疫大考,工作依旧稳中有进。

但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呈现一种总体态势: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

1.1 资助工作的精准认定体系缺乏完善性1.1.1 无法精准识别资助育人对象由于大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的主要信息来源于学生自主申请和班级民主评议,缺少全国性的信用数据库作为参考依据。

高校难以核实学生材料真实性,存在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贫困却不主动申请资助,以及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却申请骗取资助的“两极化”情况。

1.1.2 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足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资助育人工作队伍需要加入专业性更强的人员作为基础和保障,但部分高校资助工作从事人员仍存在人数不足、工作实效低、政策把握不准确、对资助育人工作理念理解不深入等短板,面对大量的工作量,可能产生“应助未助”的情况。

1.2 高校资助育人模式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资助工作仍停留在机械执行已有的资助形式,忽视对受助学生品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育,尚未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家庭经济困难生难以获得除了经济资助以外更深层次地帮助,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无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由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缺少创新性,高校资助多以校内勤工助学为主,在学校的高包容度下,一些受助学生无法得到锻炼,一定程度上可能养成“钱来伸手”的坏习惯,甚至部分受助学生因习惯于接受资助,个人价值观、金钱观出现严重扭曲化现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院任佳妮(1989—),女,硕士,广州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更加关注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资助育人帮助众多的困难学生解决了学业问题,顺应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不断提升创新性与先进性,借助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工具,对现有的资助育人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与优化;同时,在物质资助的同时加强精神培育,才能切实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水平,培养具有优秀品格的当代大学生。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意义(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是培养未来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的摇篮,同时高等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1]。

在这个阶段,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通过资助和育人两手抓,既解决了困难学生的学业问题,为贫困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物质上的资助;同时,更从精神层面加强了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怀、引导和帮扶,让这些困难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国家的关爱与帮助,从而提升了困难学生的感恩之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立自强的意识,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充裕与满足。

过去,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而不断生产,而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并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就会越来越关注精神上的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

只有保障了物质与精神的稳定与富足,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对很多困难家庭而言,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这些家庭目前的首要任务,如果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在未来也就难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这些困难家庭也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面临更大的生活与就业压力。

而高校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给予了众多学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学生在接受国家的帮助后,毕业后再通过自我实现和贡献社会进行反哺,有利于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输血”与“造血”:精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

“输血”与“造血”:精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精准扶贫”已作为各项扶贫工作的重点,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目标不止于“助学”,更要“铸人”“筑梦”。

高校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旨在扶贫、扶志与扶智。

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以“输血”模式为主,存在资助对象不精准、资助效果不持续、育人成效不明显等弊端。

故高校资助育人需要以“精准资助”为抓手,精准“识”贫、“问”贫、“脱”贫、“帮”贫、“治”贫,继续完善“授人以鱼”的输血模式,构建“授人以渔”为主的造血模式,从而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助育人;“输血”资助;“造血”资助[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1-0170-02“输血”与“造血”:精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杜媛(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习近平总书记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

在全面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习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指导思想引领下,精准扶贫也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目标。

同时,高校扶贫工作不仅是为了帮助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要实现其“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所以,将“授人以鱼”的输血资助模式与“授人以渔”的造血资助模式相结合,有助于实现高校资助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一、精准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内涵及要求(一)精准视角下资助育人的内涵精准扶贫中“‘精准’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人群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资助育人中“资助”重在帮助受助者改变贫困状态,育人则强调要从思想上建立高校贫困生的信心和勇气,并在资助过程中帮助和指导他们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二)精准视角下资助育人的要求高校资助育人的核心就在于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大学生自我提升。

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途径研究唐东升;张慧荣【摘要】资助工作是一项关乎贫困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而加强资助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广西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不断充实,资助人员综合素质不断优化,资助工作体制不断健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试图从加强管理规范,强化培训教育,完善考核及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进程等方面加强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建设.【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5页(P136-139,157)【关键词】广西;学生资助队伍建设;途径【作者】唐东升;张慧荣【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全国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精准扶贫工作已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和重要的民生工程。

广西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对于高校而言,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做到精准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作为精准扶贫的实施者,其素质和效率决定了高校精准扶贫的效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是指在高校专门从事并负责大学生的奖、贷、助、减、补、勤等资助工作的专业化资助育人队伍。

当前,广西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不断健全,人员综合素质不断优化,体制不断完善,努力适应高校资助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发展。

(一)资助工作队伍不断充实建设适度规模的资助工作队伍是高校资助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有效开展贫困生管理、教育及服务的重要保障。

据调查,近年来,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不断发展充实。

广西 78所高校均配备有专职或专兼结合的资助工作人员,有的普通本科高校专职资助人员达到4—6人。

绝大多数高校设有专门的资助工作场所及办公设备。

62.3%的高校反映资助工作队伍建设能实现正常运转。

(二)资助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断优化资助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高校精准扶贫的深度和资助育人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视角下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广西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贫困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培养人才、促进地区发展的使命。

由于广西地处贫困地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在广西高校开展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经费不足、衔接不畅、评价标准不明确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

有必要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讨,分析其现状与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的内容即是对此背景的解释和分析。

1.2 研究目的2000字内容,请查看以下关于研究目的的内容:精准扶贫作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其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契合度,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探讨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和方法,深入研究如何结合当前扶贫政策,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分析广西高校在实施资助育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政策措施。

通过对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和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究精准扶贫视角下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广西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于改善地方教育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对于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可以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可行的操作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案,有利于推动广西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其他贫困地区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广西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覆盖面日益扩大,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资助和支持,确保了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增加,更多的专项资助项目和奖助学金设立,为贫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和运作也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资助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助标准和政策的不透明性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应有的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容易出现资金管理不当、分配不公等问题。

一些资助项目和政策可能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有必要加强监管和改善制度,确保资助工作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

还需要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项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

2.2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资助育人工作探讨在当前扶贫工作进入了精准扶贫阶段的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需要更加注重精准化和有效性。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资助育人工作应该突出贫困生的个体特征和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定针对性强、具体可行的资助计划。

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补贴和助学金制度,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资助育人工作还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

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扶贫工作和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形成合力。

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源,邀请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中,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资助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深化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量,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和有效性。

2.3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中,首先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高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模式。

高校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也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广西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对贫困学生的了解和关注度,实现更精准的资助和帮扶。

广西高校还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和自我发展。

高校还可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4 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模式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模式是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政府部门作为政策制定者和资金提供者,起着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的作用。

高校则是具体实施者,负责执行政策和管理资金,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评估工作。

社会力量包括各种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他们可以提供志愿服务、实习机会、奖学金等支持,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更多样化的资源和支持。

在合作模式中,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高校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政策讨论和制定,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社会力量则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推动项目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的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责任共担,共同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只有通过各方的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促进贫困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字数:243】2.5 提高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健全的资助体系。

广西高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资助政策和制度,确保资助对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要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透明化。

二、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广西高校可以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三、拓展资助方式和渠道。

广西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引入社会资金、设立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等方式,拓展资助的方式和渠道,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

四、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作。

广西高校应该积极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工作效益。

五、加强对资助对象的跟踪和服务。

广西高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跟踪和服务机制,定期跟踪资助对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结论3.1 总结结论部分: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助对象选择不够精准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改进资助政策和机制,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等。

这些建议有助于促进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加强资助工作,可以帮助更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社会流动和个人发展。

这也有助于打破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和机制,加强合作,创新工作模式,共同努力提升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字数:313】3.2 展望展望部分主要是对未来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将更加注重精准度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贫困地区学生。

随着高校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和社会力量加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形成更为完善的合作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将在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效果,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实现更好的社会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将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行,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3.3 启示启示:精准扶贫视角下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借鉴。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资助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力量要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共同推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

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政策措施,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不断优化提高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对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和建议。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益。

【字数达到要求,已完成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