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项目拟由北京市提名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7年12月21日至2017年12月27日。
任何单位、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科技管理部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
逾期或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邓大伟联系电话:0电子邮件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国超深层油气资源占油气资源总量的1/3以上,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超深层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强等特点,采用直井开发综合成本高、效率低,迫切需要利用超深水平井增大有效泄油面积,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实现高效开发。
该项目创建了以提高储层钻遇率的近钻头地层成像探测技术、确保精准中靶的井眼轨迹随钻测量及控制技术、降低钻柱摩阻的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技术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解决了超深水平井钻井面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轨迹控制难、水平段摩阻大等世界级难题,实现了水平井钻井更聪明、更精准、更高效,使我国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项目技术原创性显著,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
项目成果在四川元坝和新疆塔河、顺北等油气田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强力支撑了超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创造了多项超深水平井世界工程纪录,显著提高了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于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
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
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
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
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
为实现国产高性能全谱型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制和产业化,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理工大学、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浙江工业大学,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为系统总体专家,探索了以企业为主体,从核心器件、关键部件、仪器整机到仪器应用为轴线的"全链条式"研发新模式,结合产学研用系统工程,采用创新的全息傅立叶合成曝光、分段离子束刻蚀等技术研制了光谱仪核心元器件,攻克了高刻线凹面光栅制作难、受环境影响大、成品率低等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高刻线光栅的产业化;采用创新的矩阵式多特征谱线建模方法、自动谱线分离技术、TDSA光谱时域离散式分析等多项技术研制了光谱仪核心部件和高分辨率、高稳定性的光谱仪系统,实现了宽光谱范围采集,解决了光谱漂移和干扰、深紫外光谱采集、仪器产业化技术等难题。推出了三大类商用化高性能全谱型光谱分析仪器,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火花直读光谱仪和电弧发射光谱仪,已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冶金铸造、土壤检测等诸多领域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项目基于上述原创技术研制的高性能全谱型光谱分析仪器,即火花直读光谱仪M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5000和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E5000,性能优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综合性液体散货港口工程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交通运输部提名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我国将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形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深入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指导下,我国沿海液体散货港口发展进入新阶段,逐步由数量型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效益型转型、由传统的装卸运输功能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提质增效升级。
本课题系统总结和回顾了10年来的港口建设发展历程,大连港现已成为我国沿海液体散货港口布置最集中、作业货种最多、吞吐量最大、仓储容量最大,装卸效率最高、集疏运体系最综合的大型综合性液体散货港口,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港之一。
通过多项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提炼形成大连港综合性液体散货港规划布局的创新理念,大型深水码头的设计和建设集成创新技术,多种集疏运体系、多货种工艺流程无缝衔接的运营理念和技术创新,大型液体散货码头和罐区的设备革新、一体化管理和控制、安全、消防、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的创新技术,促进液体散货枢纽港和物流港技术积累,推动我国液体散货港口工程技术进步,指导我国液体散货储运物流系统的科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经审核,项目申报材料真实有效,主要完成人员和单位的贡献和排序均得到确认。
同意申报,并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一)项目主要技术内容1. 综合性、集约化液体散货港口规划布局研究:包括港口规划布局形态、海域复杂自然条件的改善、大型开敞式原油码头和LNG 码头的轴线确定、泊位长度优化、多泊位之间的安全距离分析、成品油及液体化工泊位群多船型组合靠泊,陆域仓储罐区平面布置研究等。
2. 液体散货港口综合集疏运系统研究: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运输体系的建立,“水-水”中转、“水-铁”中转、“水-管道”中转换装和工艺流程创新等。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我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7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王志鹏 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性别 技术职称
男 讲师
完成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4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0 件)
知识产权 类别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方 法
国家 (地 区)
中国
授权号
ZL 2014102 87579.4
授权日 期
2016.04 .13
证书 编号
2022 111
权利人
武汉大 学
发明专
发明人
利有效
状态
施闯、楼益
栋、宋伟伟、 易文婷、辜声
沈兵,刘建, 李晶,冯涛, 有权 卢红洋
刘建,何惠
良,沈兵,李
晶,康小勇, 卢红洋,齐海
有权
勇,杨晓婧,
杨立,邵宁
5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施闯 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性别 技术职称
男 教授
完成单位
武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排 名1 国 籍 中国
总体负责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及项目实施协调,参与应用推广工 作,负责中国高精度位置网核心软件系统研制。设计了中国高精度位置网的总体架构,提出 基于北斗的精确坐标框架的建立方法,发展和完善了北斗厘米级实时定轨方法、非差非组合 单点定位方法等,提出了未模型化的北斗系统误差识别与精确修正模型、顾及广域大气延迟 改正约束模型等。对创新点 1、2、3、4 有贡献。
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我国公路、海事、铁路、航空、岛礁建设、大众出行等方面取得成 功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消耗,保障了国家位置信息安全,实现了北斗在 交通运输行业从“无”到“有”的体系化、规模化应用。形成了基于北斗的装备制造及导航、 监控、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条,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60 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对推动北斗 系统在我国关键行业和公众位置服务的规模化应用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营运车辆安全驾驶保障技术创新与应用(二)提名意见项目针对营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突出问题,不良驾驶行为及行车环境风险难以控制的技术难题,项目建立了一套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开发了出车前安全状态筛选、在途不良驾驶行为车载预警及远程监测、事故自动报警及应急救援保障技术及装备,解决了不良驾驶行为难识别、监测不及时、预警不迅速、风险不可控的难题,实现了营运车辆安全驾驶行为的可视、可测、可控。
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营运车辆安全驾驶保障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引领了我国交通安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项目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装备,获得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19篇,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成果丰硕。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营运车辆承担了我国近2/3的运输客货运转量,但80%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却与其密切相关,营运车辆交通运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社会稳定,构建营运车辆驾驶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是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优先主题。
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课题,历经近6年的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攻克了营运车辆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致因机理不明、在途驾驶行为难以监测、预警和控制手段不足、应急保障措施薄弱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实现了营运车辆驾驶员运输全过程安全状态的可视、可测和可控,形成如下创新成果:创新点1:创建了不良驾驶行为分类特征与识别方法。
在国际上率先从生理、心理及生物学角度阐述不良驾驶行为成因,揭示了高危人群不良驾驶行为易感性与基因组结构变异的关联性,建立了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理论模型,提出了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及控制策略,解决了不良驾驶行为动态识别、特征提取等难题,实现了我国不良驾驶行为基础研究的理论创新。
海洋平台升降锁紧关键技术
1、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项目产品设计经过中国船级社海工审图中心批准,制造过程经过中国船级社
CCS 检验并取得 CCS 的产品证书。另外锁紧系统产品经过美国船级社(ABS)审 图批准和检验并取得 ABS 的产品证书。升降系统产品还经过了广东省质量监督机 械检验站的检验,所检项目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同行专家鉴定评价
鉴于项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前景广泛,能全面提升了我国海洋 平台建造的整体水平,特此: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 等奖。
三、项目简介
海洋平台是列入《中国制造 2025》和《2015 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 域目录》等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之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强盛与衰弱的重大战略问题。海洋强 国战略同时将海洋装备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升降锁紧系统是海洋平台的 核心设备,长期以来,我国建造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所需的升降锁紧系统主要依赖 进口,核心装备技术被国外垄断。本项目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打破了全产业 链的国外技术垄断,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平台升 降锁紧系统,实现了海洋平台核心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项目所取得的技术突破有:
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 项目产品已经应用在中海油服的海洋石油 941、931、921、922、923、924 系
列石油钻井平台,中石油的 DSJ300 系列石油钻井平台,辽河石油装备的 CP300 系列石油钻井平台及 KOE 系列海上风电安装运维平台。经鉴定,项目的总体技术 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锁紧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突破了行业传统的检验试验方式,研发了全效能齿轮齿条升降系统、液 压插销式连续升降系统、桩腿锁紧系统等大型台架试验机,解决了升降锁紧系统 在各种工况和风暴载荷下的承载安全试验技术。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基于“人-车-路”综合状态的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公路学会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基于‘人-车-路’综合状态的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
该项目从我国汽车强国梦的战略目标和汽车智能化的战略部署出发,针对我国辅助驾驶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储备的现状,开展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
创新性的提出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和事故链阻断的理论方法,攻克了从环境感知、驾驶员状态识别、辅助预警到通信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前方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离预警、驾驶员失去行为能力时接管车辆的控制权、基于车路协同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交通信息共享和安全防控等驾驶辅助功能,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人-车-路”协同驾驶辅助的理论和核心技术体系。
项目技术成果打破了辅助驾驶相关产品的国际垄断和核心技术封锁,有力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出行便携性和舒适性等民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引领作用。
该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
关键技术在行业相关产品中得到应用,为相关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审查,该项目申报材料内容真实,材料完整,附件齐全,完成人员排序合理。
在道路交通安全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有重要创新,学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对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实践验证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以上所述,郑重提名“基于‘人-车-路’综合状态的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主要技术内容:发展智能汽车是解决交通安全危机和通行效率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交通运输部提名意见:我国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冻土唯一集中连片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受制于冻土融沉冻胀这一世界工程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首条冻土公路—青藏公路等4条进藏国道通车以来,交通行业再未上马重大道路工程建设项目。
面对国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青藏两省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强烈呼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均列入进藏高速公路通道。
为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能落地、建得成,近十年来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青藏两省区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5亿元,设立14项课题,由13家设计、科研、高校、建设等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高等级公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和冻融控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创建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提出冻土工程能量平衡设计方法,攻克大尺度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大断面桥隧构造物抗冻防融等关键技术,系统创立我国独有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支撑建成全球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有效控制冻土工程病害率<6%。
该项目系原始创新,研究环境艰苦,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领域广,经科技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成果评价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提出的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奠定了大尺度公路冻融灾害防控理论基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升级改造3500km,新建共玉、花大高速公路1100km,推广应用于中巴公路建设。
项目成果是近40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公路冻土工程技术的升级与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冻土工程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交通运输部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属交通运输领域。
提名申报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中国质量协会
附件:提名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项目名称高效节能家用空调器新技术及产业化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质量协会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开创了家用空调器新的技术研究方向,在行业内首次开发出了1-6HP全系列新型磁阻高效家用变频空调,摆脱了变频空调对战略储备稀土资源的依赖。
项目攻克了新型高效节能家用空调器的多项技术难题,提出了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控制系统的高效化技术、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抗退磁及可靠性保障技术以及空调器的噪声抑制技术,已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8项。
项目技术已全面推广应用,近三年应用该项目技术的空调产品销售4627.1万套,新增销售额1420.9亿元,新增利润192.4亿元,新增税收155.9亿元,项目近三年节省国家战略储备稀土资源1861.6吨。
该项目引领了我国空调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显著提高了我国空调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加速了我国变频空调的普及速度,为国家推进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目前中国家用空调年销量达到1.08亿台,空调的能耗巨大,中国空调年耗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2%,高效变频空调成为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高效变频空调采用稀土压缩机,而稀土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价格昂贵,同时稀土开采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国家出台了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政策。
如何摆脱变频空调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成为了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该项目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空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明了采用铁氧体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变频压缩机(简称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高效控制系统,开创了变频空调技术的新方向,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了不使用稀土永磁体的1-6HP全系列高效家用变频空调,核心技术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控制系统的高效化技术:发明高磁阻转矩的压缩机电机结构,提出永磁转矩和磁阻转矩最大化设计方法,构建空调最大效率控制体系,解决了铁氧体永磁材料性能低导致的空调能效下降的难题。
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
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
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
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
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表
2008年以来,我们对阿糖核苷及其类似物的设计、绿色合成及选择性结构修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修饰,包括对嘧啶4位、5位、2位的修饰,对嘌呤6-位、8-位、9-位等的选择性修饰等,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苷衍生物 (共计1428个新化合物),在国际有机化学SCI源顶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参见附件),论文广泛被国际同行专家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例如: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贰等奖。
项目简介
阿糖核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RNA和DNA中相应的天然核苷很相似,具有生物活性,很多阿糖核苷类化合物已经被开发为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并成为世界上Top200中的领先药物。但是阿糖核苷的合成反应步骤多、收率低,难度很大,且有机溶剂使用量大、重金属催化导致重金属超标,因此其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致使很多患者用不起阿糖核苷药物。为降低成本、扩大生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开发阿糖核苷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关键技术并产业化意义重大。
本项目通过以水为溶剂、以空气为氧化剂,分别采用小分子催化、生物催化或催化量的硫酸铜催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选择性保护与脱保护技术,精配反应试剂,做到一种试剂多种功能,采用温和易操作的反应条件(避开强酸、强碱、高温、高压反应)等关键合成技术,选择廉价易得的原料(以本公司的上游产品为原料,既延长了公司的产业链,又保证了原料及时供应),以绿色化学为理念,减少反应步骤、提高原子经济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完善了中试和规模化生产路线,建立了六种阿糖核苷产品的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质量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友好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技术发明专利2017年获得河南省发明专利一等奖。在完成的六种阿糖核苷生产新工艺的科技成果鉴定中,有两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四项为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科技进步奖序号12项目名称: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提名意见高强超薄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基础材料,其研发过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度复合集成,工艺技术复杂,生产难度极大,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
该项目成功开发高强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化学组成及配方、复合澄清剂、双热点熔化工艺及脉冲式水蒸汽浅层鼓泡技术、类等比拉薄成形技术、锡槽内玻璃带稳定控制技术、保护气体“透析技术”和锡污染控制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超薄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工业化制备核心技术及成套装备,在我国率先建成首条高强超薄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生产线,稳定量产厚度0.3mm~1.1mm全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高端触控屏保护玻璃的空白。
项目的实施,成功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对推动我国玻璃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品已实现批量出口,该技术成果所生产的产品还推广应用到光热发电用高强热反射板和高速交通用高强透明玻璃材料等领域,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涉及高强超薄铝硅酸盐玻璃制备成套技术及其在高端信息显示产品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电容式触控屏在轻薄电子显示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增大屏幕面积和信息内容,具有触控灵敏、操作便捷等优点。
电容式触控屏为屏幕保护玻璃(俗称盖板玻璃)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对屏幕保护玻璃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满足轻薄化和高外观质量要求外,还应具有耐冲击、抗划伤的特性。
我国生产的超薄钠钙玻璃不能满足高端触控屏产品要求,且国外对我国实施严密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项目组敏锐地意识到碱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前景。
结合我国显示产业链关键上游材料被国外长期垄断,企业利润被掠夺,严重地影响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项目组在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
四川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成都理工大学.doc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技术发明奖序号一、项目名称粘度时变灌浆材料创制与复杂岩土体加固关键技术二、提名意见灌浆是增加岩土体强度、降低渗透性与提高稳定性的主要技术手段。
灌浆施工中常遇有复杂地层如:陡倾宽缝、高压涌突水、大体积溶洞、多通道架空土体及松散砂土等地层,存在“顺缝跑、灌不住、不吃浆”等质量问题。
项目依托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大型水电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灌浆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及水电、交通、能源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历时13年,创制了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与复杂岩土加固关键技术,主要发明点有:(1)以水泥—聚合物化学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水泥基灌浆材料水化过程的溶剂化膜理论,研制了适用流动时间可控、早凝、后期强度高的粘度时变灌浆材料;(2)以渗析凝聚和吸附胶结为理论依据,创制了强渗透、快胶凝、可降解的灌浆材料,并利用其抗风蚀、防水冲、保水好的特点,结合草灌(木)生态恢复手段,构建了化学加固—植物生长—化学降解—草灌群落的生态友好模式;(3)研发了浆液扩散测试装置、粘度时变灌浆施工设备及质量控制体系,增强了复杂岩土体灌浆地层适应性,提高了灌浆工程质量。
相关技术成果已申报专利10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0项;发表论文220篇(SCI收录65篇、EI收录58篇)。
“注浆扩散测试装置”获2013年中国专利金奖、2014年四川省专利特等奖;“粘度时变灌浆材料扩散与固结研究”获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中国电建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二等奖;“天山公路地质病害评价与防治擮研究”获2012年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16年第九届全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该项技术于2015年被国家发改委遴选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实施指南》(全国仅29项);成果编入国土资源部《矿山帷幕注浆规范》(DZ/T0285-2015);编写技术指南《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和《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T 5255-2010);粘度时变材料注册国家商标2个(SJP、双聚),已规模化生产。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出炉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出炉3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第89号公告: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形式审查合格的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69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240项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763项予以受理,专用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45项不予受理,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8项(通用项目7项,专用项目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4项(通用项目30项,专用项目4项)。
从2017年开始,国家科技奖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将自然科学奖数量控制在45项左右,技术发明奖数量控制在65项左右,三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这也意味着受理项目最终仅有20%左右能够获奖。
根据往年国家科技奖的评奖流程,2018年国家科技奖的初评结果将在6月底揭晓,2019年初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材料领域的详细名单: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材料科学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基于纳米热力学的吸附材料表面能/吸附能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武晓雷、李元元、成会明2定向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与宏量制备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钱旭红、彭孝军、岳光溪3聚合物-无机杂化胶体复合微球的设计制备及其组装与性能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杨德仁、孙晋良、解孝林4聚变堆金属材料氢致起泡机制与控制方法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文晖、龚新高、郭林5应力腐蚀基础理论研究及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李贺军、贾金锋、温维佳6高效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及界面调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利祥、马於光、陈立东7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新颖的外场作用响应特性及机理研究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守善、高鸿钧、包信和8纤维状光伏及能量存储器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周其凤、石高全、胡文平9面心立方及相关材料弹塑性行为与原子层次机理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10新型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11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能调控及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12限域反应构建晶态氧化物能量转换材料及调控机制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13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上海大学吴明红14秉承自然生物精细构型的遗态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张荻15组分间强耦合作用的构建及其在石墨烯基能源杂化材料中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汪信16平面三角构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设计与生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叶宁17微孔有机聚合物构建新策略及其应用华中科技大学谭必恩18基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调控与器件设计中山大学童叶翔19生物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调控及其机理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20金属材料非平衡相变的热-动力学协同效应与调控西北工业大学刘峰21功能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多级构筑与性能定制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王戈22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跃23生物医用功能材料武汉大学张先正24稳定纳米结构金属及其优异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25功能纳米颗粒与微/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器件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蔡伟平26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27原位电镜纳米表征方法及其材料科学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28低维材料和器件的加工与新奇物理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顾长志29石墨烯结构及物性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30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31低导热陶瓷的材料设计与热物理性能清华大学潘伟32新型结构碳基复合材料形成机理及电化学行为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许并社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目录-材料与冶金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成套制备工艺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曦、张维岩、罗先刚2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及其制备技术苏州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李述汤、邱勇、黄乃正3聚合物搪塑成型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蹇锡高,张希,谢在库4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屠海令,徐红星,刘云圻5微波与光通信旋磁集成材料与元器件技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6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北京科技大学张深根7高精度宽带钢冷轧机板形智能测控系统燕山大学刘宏民8空间碎片与高能粒子探测和防护关键材料及应用燕山大学刘日平9新型亚稳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海峰10新型抗高温氧化耐热疲劳热作模具钢及强韧化关键技术吉林大学姜启川11新型高强、高韧稀土镁合金研发及关键工程技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孟健12金属熔体中夹杂物和气泡高效电磁净化技术与装备上海大学任忠鸣13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14浮法在线高效制备氧化物功能薄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浙江大学韩高荣15锂矿石提锂制备系列高纯锂盐新工艺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李良彬16超宽密度分布、复杂变化梯度材料的模块化制备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武汉理工大学沈强17大型复杂薄壁轻合金结构件真空增压精铸技术西北工业大学介万奇18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制备技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张平祥19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勤20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韩恩厚21基于M3组织调控的钢铁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性能钢技术钢铁研究总院董瀚22特种工程塑料PA10T聚合新技术-固相悬浮聚合技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23环保用多孔炭微结构调控及其织物立式炭化活化一体化生产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24大尺寸、高均匀、近净成型红外玻璃工程化制备成套技术与典型应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祖成奎25环境友好无钒稀土基脱硝催化剂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南京工业大学祝社民26生态环保微生物矿化胶凝材料和功能性混凝土及其应用东南大学钱春香27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中南大学赵中伟28氧化铝微扰动平推流晶种分解新技术及其应用贵州理工学院苏向东29X70HD大应变管线钢管及应用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吉玲康30低成本多晶硅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严大洲3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韩敏芳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目录—非金属材料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大型乙烯及煤制烯烃装置成套工艺关键助剂技术与应用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刘宽胜2聚丙烯高性能化技术及其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桂生3高效光学功能薄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戴宁4高性能聚乙烯醇产业化关键技术及产品功能化应用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吴福胜5高纯单晶硅生长炉用热场部件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南大学廖寄乔6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任书明7基于单芯片技术的全光谱白光照明材料和器件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肖志国8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高安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厦门大学赵金保9外墙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断热节能复合板块墙体成套技术西北民族大学曹万智10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同济大学肖建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目录—金属材料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工程化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2高热强性热轧无缝钢管精细组织控制技术与应用天津大学刘永长3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创新型制造体系及技术引领型应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王义栋4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及常规岛系列用钢的研制与开发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王勇5天然气开采用耐蚀合金管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张忠铧超高强度钢丝微结构调控机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南京林业大学蒋建清7稀土永磁材料防腐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向东8碳酸稀土结晶新方法及抛光材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南昌大学李永绣9超低硫冶炼关键技术及在特殊品种钢中的应用武汉科技大学陈奎生10大型高效环保捣固焦炉机械成套设备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文峰11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清华大学潘峰12炼铁全流程铁矿石评价体系构建及难处理矿高效利用重庆大学白晨光13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戴成武14超纯净高稳定性轴承钢关键技术创新与智能平台建设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钱刚15超大型水电站用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开发应用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周德光16金属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徐科17清洁兰炭-金属镁规模化联产技术与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新哲18锌清洁冶炼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蒋开喜19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史志荣20600kA级超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吕定雄21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南大学郭学益22大容量矿热炉生产低硼磷工业硅关键技术及应用昆明理工大学马文会23多形态钴资源高效绿色制造锂电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示范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陈雪华24高效节能强化平行流电解技术及产业化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周松林25三代7000系航空铝合金预拉伸厚板/超厚板工业化制造技术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熊柏青26具有桩钉效应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郑开宏27高性能稀土汽车催化剂/器制备及应用天津大学沈美庆28高性能特种金属线材制品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刘礼华各高校材料领域受理情况清华大学8北京科技大学5上海大学3西北工业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3天津大学3中南大学3大连理工大学2华东理工大学2浙江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2武汉大学2燕山大学2吉林大学2复旦大学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香港科技大学1北京大学1北京工业大学1南京理工大学1中山大学1西南交通大学1太原理工大学1苏州大学1香港中文大学1武汉理工大学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南京工业大学1东南大学1贵州理工学院1厦门大学1西北民族大学1同济大学1南京林业大学1南昌大学1武汉科技大学1重庆大学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昆明理工大学1从受理名单来看,材料领域总共受理101项,其中中科院系统最多,作为第一或共同参与项目达到了20项,而清华大学作为高校之首,仅材料一个方向就受理了8项之多,紧随其后的北京科技大学也以5项的受理项目遥遥领先,另外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也都受理了三项。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1. 背景介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是我国政府为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而设立的奖项。
这一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推动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 评价标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包括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实用价值、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获奖项目需经过多轮申报、评审和论证,才能最终获得奖项的肯定。
本次获奖的项目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的精品力作。
3.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根据官方公布的名单,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包括一等奖14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88项。
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和成果也极具创新和实用价值。
4. 一等奖项目我们来看一下今年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其中,信息技术领域的“某某技术在大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获得了一等奖,其创新之处在于能够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奖项目“某某新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也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治疗某些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一等奖项目的涉足多个领域,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名单,这些项目的涌现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对这些获奖项目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佩,期待这些科技成果能够更快地走向市场,造福人民群众。
我也希望这些获奖项目的背后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和技术团队,不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所体现的成就和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潜力,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科技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奖序号15项目名称:优质红肉猕猴桃品种创制与推广应用提名意见:猕猴桃因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因适宜丘陵山区种植而成为贫困农户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
项目组根据全球猕猴桃市场多元化需求,针对缺乏红肉猕猴桃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的实际,历时32年,系统开展了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绿色高产高效种植和溃疡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实现了优质红肉品种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红肉猕猴桃核心育种材料发掘和育种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丰富我国猕猴桃品种结构,突显我国猕猴桃产业特色,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项目简介我国是猕猴桃原产地,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种质资源,栽培面积和产量世界第一。
80年代,猕猴桃主栽品种90%为新西兰绿肉品种‘海沃德’,90年代,新西兰培育出黄肉品种并在全世界注册了品种权,品种和高端市场被新西兰垄断。
红肉猕猴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资源,红肉品种与绿肉和黄肉品种比较,突出的优势是果肉鲜红色,含糖量高,品质优良,市场接受度很高。
针对全球缺乏优质红肉品种和种植技术及溃疡病危害的实际,历时32年,以优质红肉猕猴桃品种创制为重点,集成创新配套产业化技术,培育出一批国内外授权的优质红肉猕猴桃新品种,彻底改变了新西兰猕猴桃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红肉猕猴桃的推广应用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建设健康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1、收集保存并建立了全球最大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
建立了猕猴桃种质资源评价农业行业标准,收集种质资源1449份,保存种质材料29490株,面积210亩,建立了全球最大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红肉种质资源132份、保存种质材料5280株,创建种质资源数据库,保存数据262万多条。
2、以具有红色基因猕猴桃父本选育为关键,创建了红肉猕猴桃育种技术体系。
揭示了红肉猕猴桃杂交后代雌雄株比例、果实大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色等经济性状遗传趋势。
创制红肉育种骨干亲本材料79个,具有红色基因的父本材料3个。
3、育成一批国内外授权的优质红肉猕猴桃品种。
选育出红阳、红实2号、红什1号、红华、红美、红贝、天源红、宝石红、宝贝星等红肉品种9个,获得中国植物新品种权、省级品种审定或林木良种证。
其中红阳为世界首个红肉猕猴桃品种,比绿肉品种‘海沃德’总糖含量高5.0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6.30%,干物质含量高2.61%,每100g果肉维生素C含量高29.77mg。
成熟期早,果肉色泽鲜艳,香气浓郁,口感细腻,品质优良。
红实2号等品种果实成熟期不同,实现了早、中、晚熟红肉品种配套和多样性选择,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4. 构建了红肉猕猴桃早结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以溃疡病防控为主的猕猴桃绿色栽培技术体系。
实现了大面积示范区提早2年结果,丰产期每亩平均增产239kg,商品果率提高13%,每亩纯收益增加3483元;溃疡病枝干发病率降低33.7%、叶发病率降低93.2%、植株存活率提高59.2%;平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3次,减少农药支出120元/亩以上,果品达到出口欧盟的农药限量标准,果实贮藏期延长2个月以上。
授权专利和主要知识产权获中国植物新品种授权9件,获得欧盟、阿根廷植物新品种权各1件,省级审定品种8个。
获授权专利40件。
发表学术论文62篇,出版著作8部。
制定国家标准1项、农业行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
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情况项目育成的红肉品种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湖南、河南、陕西等15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20年。
2017年,在全国推广面积118.15万亩,占中国猕猴桃总面积的37%,新增销售额362亿元,新增纯收益132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客观评价1、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中农(评价)字[2017]第号)(附件3)2017年11月26日,中国农学会组织由方智远院士为组长,宋宝安院士、邹学校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优质红肉猕猴桃品种创制与推广应用”成果评价,评价结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红肉猕猴桃核心育种材料发掘和育种技术国际领先。
成果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11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37%,新增纯收益132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成果鉴定证书《川科鉴字(2016)第65号》)(附件4)。
2016年4月17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由荣廷昭院士和宋宝安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猕猴桃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鉴定结论: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猕猴桃核心育种材料发掘和红肉猕猴桃育种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3、2012年9月12日,受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组对“猕猴桃优良种质资源的发掘与杂交育种研究”(2009DFA30870)项目验收。
其结果,建立了国内重要的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基地。
创建了红肉猕猴桃育种技术体系,红肉猕猴桃育种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掘79个核心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3个。
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附件5)。
4、2015年7月2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猕猴桃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11NZ000)进行了验收。
其结果,推广应用新品种7个,建成核心示范基地10000余亩,新增示范面积20万亩,辐射推广50余万亩,建成猕猴桃分选线3条,年商品化处理猕猴桃5万吨,生产加工产品15000余吨,实现总产值108亿元,年均32亿元,人均增收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附件6)。
5、新品种审定意见(附件7)(1)‘红阳’(川审果树1997003号)。
平均单果重54.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6%,总糖13.45%,.总酸0.49%,维生素C含量135mg/100g,肉质细腻,品质佳。
早结、丰产性好,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结果,第3-4年可进入丰产期,株产12-20kg,亩产1-1.5吨。
适宜种植土壤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Ph值5.5-6.5,年平均气温﹥16℃,我省800米以下地区种植。
(2)红实2号’(川审果树2013002号)。
果实子房深红色,红色面积大,果实平均单果重77.64g,最大单果重102g,维生素C含量184.3mg/100g,总糖7.26%,总酸1.84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干物质含量19.22%;定植后第二年有80%以上植株开花结果,第三年全部结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
株产20-30kg,平均亩产1.5吨。
适宜种植土壤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Ph值5.5-6.5,年平均气温﹥16℃,我省800米以下地区种植。
6、“红肉猕猴桃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现场验收意见:2015年8月10日,由四川省农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红肉猕猴桃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现场验收》成果现场验收,结果,植株生长快。
示范区提早2年结果,丰产期每亩平均增产239kg,商品果率提高13%,每亩纯收益增加3483元。
(附件8)7.“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田间评价,川农科技(评价)字(2017)第47号。
2017年8月9日,由四川省农村中心聘请省内外专家在苍溪县“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田间评价。
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强,防治效果显著,建议进一步加大推示范推广。
(附件9)。
8.《科技查新报告》(报告编号:GA2017106)(附件10)。
9.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SGS-CSTS)测试分析示范区生产的红阳、红实2号鲜果全部符合出口欧盟农药限量的标准。
(附件11)10、全球最强的猕猴桃公司-新西兰佳沛公司对新品种的市场前景评价(附件17)2014至2016年,项目组委托新西兰佳沛国际猕猴桃贸易公司对培育的新品种产品开展市场评价研究,根据果实外观、糖酸平衡度、果肉颜色、果汁、质地、口感、消费者喜好度、购买欲望、潜在的商业价值等综合指标,结果是,项目组培育的“红实2号、红阳”综合排名获得第一和第二,与其他国内外品种比较更具有市场前景。
11. 同行及国外重要猕猴桃专著对‘红阳’科学利用价值的评价(附件18).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Ferguson, A.R. 2015. Kiwifruit in the World-2014. p.33-46. Vii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iwifruit.认为,The selection of ‘Hongyang’has resulted in a new era of innovative breeding in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of red-fleshed kiwifruit cultivars. Most other such cultivarshave ‘Hongyang’as a maternal parent. Thus, ‘Hongyang’has become the basis for red-fleshed kiwifruit breeding throughout the world.Ferguson, A.R. 2016. Botanical description. p.1-13. In: R. T estolin, H.-W. Huang and A. R. Ferguson (eds.), The Kiwifruit Genome. Compendium of Plant Genome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Page 7-8 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hongyang’The cultivar ‘Hongyang’chosen for genome sequencing is the most widely cultivated diploid cultivar. It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cultivar and diploid genomes are obviously much easier to sequence than tetraploid genomes.Page 102-110 The ‘Genome Age in Actinidia.The first whole-genome sequence for ‘Hongyang’and it is to be expected than many more whole-genome sequences will appear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for other Actinidia taxa.Huang, S., Ding, J., Deng, D., Tang, Liu, Y..,Draft genome of the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4:2640 10.1038/ncomms3640.使用了本项目选育的红肉品种‘红阳’作为研究材料构建了世界上首张猕猴桃基因组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