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课件5
建筑物理课件声学5
![建筑物理课件声学5](https://img.taocdn.com/s3/m/db5c93c7284ac850ac024204.png)
防止产生回声和其他声缺陷
回声的产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的设计工 作中,须对所设计的大厅是否有出现回声的可能性进 行检查,方法是:利用声线法检查反射声与直达声的 声程差是否超过17m(即延迟是够超过50ms).
舞台反射板的利用 有镜框式的礼堂或剧场,舞台上演员的声音有相当大的部分
进入了舞台内部,不能被观众接收。舞台反射板能使声能反射到 观众厅,提高观众席上的声能密度;还有加强演员的自我听闻和 演员与乐队、以及乐队各部分之间的互相听闻的作用。这是音乐 演出的一个重要条件。
a、端室式(反射式) b、分离式:在舞台口的附近设置若干分离的反射板,反射中、高频, 同时可使低频声绕射至板后部空间经过混响后到达听众区。
C、观众席上易得一次反射声,是 听闻理想的平面。如在两侧平行 的墙壁上作适当的起伏,一次反 射声更足。
(2)厅堂剖面形状:
剖面设计主要对象是顶棚,其次是侧墙、楼座、挑台。 在宽度较大的厅堂,采用落地式楼座在中央区域的
听众席上获得较多的一次测向反射声。 获得一次反射声均匀分布的顶棚设计形式:
从几种基本平面形状中演变出 来的几种复杂又具有代表性的 平面形状。
a、视线好,多用于表演需求的建 筑。措施:顶棚反射板的使用; 后墙与侧墙后部做扩散处理。
b、反射声易沿墙反射产生回声; 中部缺乏前次反射声。措施:靠 近舞台的两侧墙面做成折线形状; 后部做扩散处理;舞台口前部的 顶棚为中部供一次反射声。
另外,这些建筑中还有许多的附属房间,如门厅、休 息厅、走廊等,它们对创造整个建筑的声环境也起重 要作用。如沉寂的门厅、走廊、会使人感到观众厅的 音质更加丰满,而混响很长的门厅、走廊,不仅会使 整个建筑给人以嘈杂的印象,而且会影响人们对观众 厅音质丰满度的感受。因此应把整个建筑物作为一个 整体来进行声环境设计。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02ce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5.png)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或不同建筑类型 的比较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 筑环境的品质。
06
建筑物理环境与绿 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 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特点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建筑设计阶段的考虑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和结构,以减少室外噪声的干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布局,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声环 境。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效果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 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厚重的墙体、双层玻璃和隔音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 在室内设置吸音材料和反射板等措施来改善室内声环境。
空间大小与形状
采光与通风
建筑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人们在 其中的活动范围和舒适度。
采光和通风是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呼吸健康。
温度与湿度
噪声与振动
温度和湿度对于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 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
02
建筑热环境
热环境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定义
热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处 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因素。
分类
根据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 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类型 。
影响因素
热环境受到地理位置、气 候条件、海拔高度、大气 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理(课堂PPT)
![建筑物理(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aa9e5c195f312b3069a544.png)
而在多用途厅堂中,要兼顾语言和音乐 的要求,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只能提供 折衷的解决方案。 二、各类语言类用途的厅堂的声学设计 主要是满足听众对语言的可懂度
可懂度=语言声功率+清晰度 在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听众与声源的距离(考虑直达声)
5
6
2、声源的方向性 SA=15m,听闻不
费力; SA =15—20m 良好的可懂度; SA =20—25m 听闻满意; SA =30m, 不用扩声系统听闻 距离的极限。
33
4、早期反射设计 早期反射对明晰度、亲切感和响度
都有重要作用,来自侧墙的较强的早期 反射声,还能增加对声音的环绕感。侧 向早期反射声的设计要解决如下问题: (1)侧向反射声有足够的强度 (2)时延间隙要短,即一次反射与直达 声之间的时间间隙要小,一般要求小于 20ms。
34
35
(3)要求有较大的覆盖面。 措施:一次反射的强度取决于反射面的 反射系数和离声源的距离。要构成侧向 的强反射声,须选用刚度大、表面反射 系数大的材料和结构,并尽可能缩短声 源至反射面的距离。在靠近听众席部位 设置反射面。
类型
混响时间(s)
交响乐厅
1.7—2.0
室内乐厅
1.2—1.6
合唱、独唱(奏)厅 1.2—1.4
歌剧院观众厅
1.4左右
3、声扩散
声扩散是表示室内声场的均匀分布
和各构件的方向性扩散。是音乐建筑的 一项
20
重要的声学措施,以此可消除音质缺陷, 获得均匀的声场分布和良好的频度响应。 扩散值d可用下式计算:
ΔP≤6dB 有楼座听厅堂:在125——4000 Hz覆盖频率范围内,
ΔP≤8dB 5、频率响应:为在听众席上某一位置上接
建筑物理5ppt课件
![建筑物理5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59449b76eeaeaad1f330e9.png)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为: 1.求太阳高度角hs sin hs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式中 hs—太阳高度角,度; φ—地理纬度,度; δ一一赤纬,度; Ω时角.度。 2.求太阳方位角As。
12
第二节 棒影图 有其应用 棒影图是 一种比较原始 的计算日照阴 影的方法,现 在这一过程可 用计算机进行 计算并描绘出 建筑阴影。
动范围,用太阳赤纬角δ表示 ,即太阳光 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来表示。它 是表征不同季节的一个数值。赤纬角从赤 道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在南北 纬23°27′间变化。
2、、太阳时角Ω 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24小时。
因而每小时的时角为15°, Ω =15t,t 表示时数。
5
3、地理纬度 地球面上任一观察点所在的位置,通
常以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φ表示, 称为该地的地理纬度,赤道的纬度为零, 由赤道向两极各分90°,北半球称北纬,南 半球称南纬。 4、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hs。称为太 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 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As称为方位角。
6
7
8
9
10
一 年 中 太 阳 运 轨 迹 的 变 化
13
14Leabharlann 15计算机利用棒影图原理可作出建筑的阴影轮 廓线,直观得到对其它建筑的遮档.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采 光 限 制 区 域
26
27
28
另一方面,在炎热地区,夏季要防止室内过 热;对展览室、绘图室、阅览室、精密仪器车间, 以及某些化工厂、实验室、药品车间等要避免眩 光和防止起化学作用的建筑,都需要限制阳光直 射在工作面和物体上,以免发生危害。
第五讲建筑物理
![第五讲建筑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03154177232f60ddcca17e.png)
第五讲:第3章:建筑保温节能设计建筑的体型与围护结构的设计围护结构的作用建筑保温问题●在我国大约有占全国总面积70%的地区冬季室内需要采暖。
这些地区的建筑在设计上既要考虑保证良好的室内热环境,还要注意节省采暖的能耗和建造费用,即需要注意建筑保温问题。
●建筑保温包括: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保温综合处理围护结构保温本讲主要内容●5.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5 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5.3:保温材料与构造●5.4: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5.5: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设计5.1 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为了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一方面加强建筑保温,另一方面有采暖设备提供热量。
●当建筑本身设计有良好的热工性能时,维持室内热环境需要的供热量较小;反之,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较差时,则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室内热环境标准,还将使供暖能耗大幅度增加,甚至在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内部产生结露、受潮等。
●在进行建筑保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处理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一般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太阳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将其作为采暖能源,可以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太阳辐射中的短波成份有强烈的杀菌防腐效果,室内有充足的日照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门窗口或其他孔隙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渗透,冷风渗透量愈大,室温下降愈多;一般砖混结构空气渗透所致热耗占采暖热耗的1/4~1/3;●二是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上,使对流换热系数变大,增强外表面的散热量,外表面散热愈多,房间的热损失就愈多。
●对寒冷地区的建筑,从体型上考虑节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尽量节省外围护结构面积;二是使建筑物能充分争取到冬季的日辐射得热。
如体型过于复杂,外表面面积较大,热损失越多。
《建筑物理》PPT课件
![《建筑物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9572fa7375a417876f8f7e.png)
第一篇
建筑热工
学
• 4·2
围护结构的防潮
• 防止和控制表面结露: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通风除湿。
•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设置隔气层;设置通风间层或泄 气沟道;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图4-12、图4-13 。
第一篇
第一篇
建筑热工 学
• 2·2 建筑保温与节能计算
• 建筑保温与节能主要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 性能权衡判断的依据,也是评价采暖建筑节能设计的一 个重要指标。
• 建筑物耗热量计算: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耗热量qH · T,总建筑面积、围护结构临空总面积或外 表面积;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qINF;单位建 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qI · H
t 。 • 太阳辐射等效温度或当量温度: s = ρS· I /αe
• 隔热设计标准: θ t i,max ≤ e,max
•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θi + Aif,例25、例2-6
第一篇
建筑热工 学
第三章 建筑保温与节能
基本内容: 1、建筑保温设计要求、依据和构造 2、采暖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分析 3、保温构造类型和特点 4、保温材料的分类 5、被动式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
• 热惰性指标D 计算: D=D1+D2+D3+…= R1 · S1 + R2 · S2 + R3 · S3 +…
• 围护结构性质:薄层结构D<1.0、厚层结构D≥1.0 ,例2-4
第一篇
建筑热工 学
• 2·4 建筑隔热设计控制指标计算
建筑物理学课件
![建筑物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3c034fe45c3b3567ec8b5c.png)
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测量点规定应选在距离被 干扰建筑物外不小于1m的位置,是靠近被干扰 建筑物外处的噪声限值,不是指室内所受到干扰 的噪声限值,在室内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
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
被噪声干扰的房间是否达到允许标准,通过测量定,
测量值为A声级或等效连续A声级。按有关测量方法
规定,测量应于白天或夜间两个不同时间段内,各选
与经济及技术上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考虑。 允许噪声标准主要的两种类型: 1、按照一定使用场合确定允许噪声值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2、针对某些产生噪声的场合或某类产品而确定其
允许排放标准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活性道路。 2、生活性道路只允许通行公共交通车辆、轻型车辆 和少量为生活服务的货运车辆,必要时可对货运车 辆的通行时间进行限制。
3、居住区内道路的布局与设计应有助于保持低的车 流量和车速
4、对锅炉房、变压器站等应采取消声减噪措施,
或者将它们连同商店卸货场布置在小区边缘角落 处,与住宅有适当的防护距离。中小学的运动、 游戏场应当相对集中布置,最好与住宅隔开 一定 的距离,或者周围设绿化带,或者围墙隔离。 5、有噪声干扰的工业区须有防护地带与居住区分 开,布置时还要考虑主导风向。高噪声的工厂迁 出居住区,或者改变生产性质,采用低噪声工艺或 经过消声减噪处理来保证临近住户的安静,等效声 级低于60分贝及无其他污染的工厂,允许布置在居 住区内,靠近道路处。
第八章计算采光计算公式要记忆知道每个字母的含义 第九章利用系数法照明计算公式记忆知道每个字母的含义
第十章声压级的叠加计算(用表)倍频程的计算中心频率上下限截止频率
建筑物理ppt课件
![建筑物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55a2cff78a6529657d5376.png)
1.1 室内热湿环境
• 室内温度与湿度——室内物理环境
• 室内物理环境是指室内那些通过人体感觉器官对人的生理发
生作用和影响的物理因素,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光环境、 室内声环境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环境等组成。其中,室内热湿 环境是建筑热工学必须研究的内容。
• 舒适的热湿环境是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得以
•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各室内气候参数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
互换的。一个参数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常可以由另一个因素 的变化所补偿。例如,室内温度升高了,人感觉到热了,但 增加空气流动,如开电风扇,人的感觉就没有那么热了。
1.1.1 室内热湿环境构成要素及其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 欲保持人体稳定的体温,体内的产热量应与环境的失热量相
第1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第2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 第3章 建筑保温与节能 第4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第5章 建筑防热与节能 第6章 建筑日照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 1.1 室内热湿环境 • 1.2 室外热湿环境 • 1.3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是建筑物理的组成部分。
• 建筑热工学的任务是阐述建筑热工原理,论述如何通过建筑
、规划设计的相应措施,有效地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热湿作用 ,合理地解决房屋的保温、隔热、防潮、节能等问题,以创 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建筑 在使用过程中的采暖或空调能耗。
•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内容是建筑围护结构传热、传湿的基本原
理和计算方法。
• 建筑热工学着重介绍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包括
建筑保温设计、防潮设计、防热设计、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 能设计等。
《建筑物理》课件
![《建筑物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887d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2.png)
声波的频率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音高,频率越 高,音调越高。
声环境与音质设计
室内声环境
室内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听觉感受,室内声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声 音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等因素。
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是指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声音环境进行设 计和优化,以达到良好的听觉效果。
噪声控制与消声
光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有 重要影响,如舒适度、安全感等
。
视觉适应性
人的眼睛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有 不同的适应性,如明适应和暗适
应。
眩光与视觉疲劳
眩光和视觉疲劳是光环境不良的 表现,对人的视觉健康有不良影
响。
照明设计
照明标准与规范
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 ,需要制定相应的照明
标准和规范。
照明布局与灯具选择
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节能建筑设计
优化建筑设计,减少能源消耗
可再生能源利用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绿色建筑材料
如生态砖、再生混凝土等
04 建筑声学
声波的基本性质
声波的传播速度
声波的波长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 秒,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声波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音色,波长越 长,音色越低沉。
室内声学应用
室内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音乐厅、剧院、电影院、会 议室等场所的音质设计和优化,以及家庭装修中的隔音、吸 音处理等。
05
建筑物理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建筑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对建筑物理实验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
02 建筑光学
光的性质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的性质,如反射、 折射和干涉等。
建筑物理-热学课件-第五章
![建筑物理-热学课件-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c0071e704431b90d6c85c77a.png)
L H cot hs
As ' As 180 o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断变化,棒影的端点也随 之变化。若绘制不同高度的棒影的端点。连成轨迹线,就 构成该地这一天不同棒高的棒影日照图。
棒影日照图连续地反映了某地不同高度的棒端影的变化。 1)它说明了某地某日某各时刻棒高H的影长及其方位; 2)通过棒高与影长的关系及棒影的方位,可以得到相应时 刻的太阳高度角及方位角。
时角——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南
点的时圈所构成的夹角。
自天球北极看,顺时针方向为正, 逆时针方向为负。(上午为负,下 午为正) 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因为一天旋 转360度,因此一小时旋转15度。
15t, deg
t 为经过正南点至观察位置所经过的时间
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确定太阳在天球中的位置。
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
当地方经度在中心经度以西时,每经过1度减去4分钟, 当地方经度在中心经度以东时,每经过1度增加4分钟。
例:求广州地区当地平均太阳时为12h时,相当于北京标准 时间几点几分?
解:北京标准时间的子午圈经度为东经120度,广州经度为 113度19分。
To Tm 4(Lo Lm ) E p 12 4(120o 113o19') 12h27min
建筑物理(I)
— 建筑热工、建筑光学
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系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
授课教师:葛 坚
第5章 建筑日照与遮阳
第1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1. 日照的作用与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
日照——阳光直射到物体表面的现象 建筑日照——阳光直射到建筑地段、建筑外围护结构表面、 房间内部的现象。
建筑日照主要研究太阳直射辐射对建筑物的作用和建筑物对 日照的要求。
建筑物理PPT课件
![建筑物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81b38f9ec3d5bbfd0a74c8.png)
精品课件
10
第一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精品课件
11
太阳高度角 太阳方位角
精品课件
12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精品课件
13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精品课件
14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精品课件
15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精品课件
16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精品课件
17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精品课件
6
第一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经度和纬度
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
180°
90°
西经
东经 0°
北纬 0°
南纬
经线或子午线
纬线
精品课件
7
第一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公转:地球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的运动 .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由于地轴是倾斜的, 它与黄道面约成66o 33'的交角.
精品课件
首先将绘于透明纸上的平屋顶房屋的平面图覆盖于棒 影图上,使平面上欲求之A点与棒图上的O点重合, 并使两图的指北针方向一致。 平面图的比例最好与 棒影比例一致,较为简单。但亦可以随意,当比例不 同时,要注意在棒影图上影长的折算。例如选用 1:100时,棒高1cm代表1m;选用1:500时,棒高1cm代 表5m,余类推。如平面图上A为房屋右翼北向屋檐的 一端,高度为20m。则它在这一时刻之影就应该落在 10点这根射线的4cm点A'处 (建筑图比例为1:500,故 棒高4cm代表2Om),连接AA'线即为建筑物过A处外 墙角的影。
精品课件
23
第二节 棒影图的原理及 应用
建筑物理5
![建筑物理5](https://img.taocdn.com/s3/m/74b1950ecc7931b765ce15e2.png)
解: (1) 求该地区秋分日16:00时太阳位置
sinhs=sinφ .sinδ +cosφ .cosδ .cosΩ
.sinφ -sinδ sinh s cosAs= coshs.cosφ
求出 hs = 26.7°
As = 75.5°
(2) 合理选择水平板挑出长度,根据当地地形,日照等 因素,取 L =0.8m
遮阳设施构造设计要点
遮阳的板面组合与构造
遮阳板的安装位置
材料与颜色
材料
轻质材料
外表面 颜色 内表面
浅色 稍暗
特种窗玻璃
室外遮阳篷
例1.5-10 设北纬26°地区某建筑物西向窗口宽1.50m, 高 1.80m,要求在秋分日16:00有满窗遮阳,求挡板尺寸.
(2) 水平板端翼挑出长度的计算 D = H· ctg hs·sinγs,w
例1.5-9 广州地( 23°8′)南向窗口宽1.80m,高1.50m,要求在 秋分日14:00有满窗遮阳,求水平遮阳板的尺寸.
解: (1)求太阳位置
sinhs=sinφ .sinδ +cosφ .cosδ .cosΩ
.sinφ -sinδ sinh s cosAs= coshs.cosφ
sinhs.sinφ -sinδ cosAs= coshs.cosφ
正午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φ >δ φ <δ
hs= 90-(φ -δ ) hs=n tan
sin cos A cos
例1.5-1:求北纬35°地区在立夏午后3时的太阳高度 角和方位角
求建筑物室内日照面积
例1.5-6 求广州地区一正南朝向房 间冬至日14h的室内日照面 积.设窗台高1m,窗高为1.5m, 墙厚16cm.
《建筑物理课件PPT》
![《建筑物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fbc8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f.png)
排水设计
合理安排屋顶雨水的排放,防止 积水。
地震安全与地基设计
1 抗震设计
采用抗震结构和材料,提高 建筑抗震能力。
2 地基设计
确保建筑牢固地建立在地面 上。
3 建筑物震害评估
评估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害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建筑物理测量技术
1
湿度测量技术
2
测量空气湿度,评估室内舒适度。
3
测温技术
测量建筑内外温度,分析热量传递。
建筑外观设计
考虑空气流通和通风效果。
声学原理及建筑物理与建筑设计
声波传播原理
了解声波传播规律,减少建筑内 部的噪音。
隔音设计
采用吸音材料、隔音结构等方式 减少噪音传递。Fra bibliotek音效设计
优化演出空间的声学效果。
光学原理的应用
1 自然采光
2 建筑外观设计
3 能源管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 减少照明能耗。
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给建筑 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
建筑物理课件PPT
这个《建筑物理课件PPT》旨在介绍建筑物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本课件, 你将了解建筑物理的概述、参数、热学、空气质量、声学、光学、节能、隔 热、通风、防水、地震安全、测量技术、实验、模拟仿真、材料技术和可持 续建筑设计。
建筑物理概述
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在物理环境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热学、 声学、光学等方面,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筑物理参数
热传导系数
衡量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质量
建筑材料本身的重量。
热容量
材料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
导热系数
材料对热的传导能力。
热学原理及应用
原理
建筑物理课件5
![建筑物理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14a06d70561252d380eb6e61.png)
( 5- 1)
式中:tsa--室外综合温度,℃;
第五章建筑防热
表5-1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s值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在式(5-1)中的ρsI/αe 称为太阳辐射的“当量温 度”,或“等效温度”,以teq表示: 即,
2017/10/19
teq= ρsI/αe
2017/10/19
13
第五章 建筑防热
·综合温度振幅At sa: At eq/Ate=23.6/4.7=5.02℃ 以及 Imax与te max出现的时间差为15-12=3小时,查表 5-2 ,得时差修正系数β=0.95 At sa=(Ate+At eq) β =(4.7+23.6)0.95=26.89℃
第五章建筑防热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孙凤明
2017/10/19
1
第五章建筑防热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室外热作用的特点及室外综合温度 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评价方法 围护结构隔热能力的选择和隔热措施 建筑的自然通风 干热地区的建筑防热 窗口遮阳
2017/10/19
2
第五章建筑防热
第一节
夏季室外热作用的特点及室 外综合温度
2017/10/19
7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图 5-2 室外综合温度组成 1.室外综合温度; 2.太阳辐射等效温度; 3.室外空气温度
图 5-3 夏季各朝向室外 综合温度举例(在北纬30°)
2017/10/19
8
第五章 建筑防热
综合温度是以一日为周期波动的,式(5-1)仅给出 了一般表达式,为了进行隔热计算,还必须确定综合温 度的最大值、昼夜平均值和昼夜温度波动振幅。 1.综合温度平均值(tsa)按下式计算 tsa= te+ρsI/ αe (5-3) 式中te——室外日平均气温,℃; I—— 日平均太阳辐射照度, w /m2 。我国主要城市夏 季的日平均辐射照度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采用 2.综合温度最大值按下式计算 tsa max=tsa+At sa (5-4) 式中:tsa max——综合温度最大值,℃; tsa--综合温度平均值,℃; At sa--综合温度波动振幅,即综合温度最大值与 平均值之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5——单位换算,即将弧度换算成度数,一弧度 D 等于57.3度,则 57.3 2 40.5 D度;
arctg--以度计的反三角函数。
2015-6-17
20
第五章 建筑防热
【例5-2】北京某建筑西墙的构造如图5-6,试求其衰减 倍数νo、延迟时间ξ o 。
【解】(1)计算各层热阻R和热惰性指标D:
2015-6-17
7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图 5-2 室外综合温度组成 1.室外综合温度; 2.太阳辐射等效温度; 3.室外空气温度
图 5-3 夏季各朝向室外 综合温度举例(在北纬30°)
2015-6-17
8
第五章 建筑防热
综合温度是以一日为周期波动的,式(5-1)仅给出 了一般表达式,为了进行隔热计算,还必须确定综合温 度的最大值、昼夜平均值和昼夜温度波动振幅。 1.综合温度平均值(tsa)按下式计算 tsa= te+ρsI/ αe (5-3) 式中te——室外日平均气温,℃; I—— 日平均太阳辐射照度, w /m2 。我国主要城市夏 季的日平均辐射照度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采用 2.综合温度最大值按下式计算 tsa max=tsa+At sa (5-4) 式中:tsa max——综合温度最大值,℃; tsa--综合温度平均值,℃; At sa--综合温度波动振幅,即综合温度最大值与 平均值之差。℃ 。
③综合温度最高值tsa max及出现时间τtsa max按式(5-4)
tsa max=tsa+At sa=33.8+26.89=60.69℃ 按式(5-7)τtsa max=15+23.6*3/(4.7+23.6)=17.5时,即 在17时30分。 得:综合温度平均值为33.8℃,最高值为60.69℃,出 现在17时30分左右。
2015-6-17 17
第五章建筑防热
S1, S2, ……Sn------各层材料的蓄热系数,w/(m2 k); Y1,Y2,……Yn------各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其计算 方法参见本书第一章,w/(m2 k) 。
二、围护结构的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指温度波通过围护结构的相位延迟,即内表 面的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与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 之差,以小时表示(图5-5)。
2015-6-17 22
o
:
第五章 建筑防热
三、内表面最高温度
一般建筑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既受室外综合温度 及围护结构衰减倍数的影响,也受室内温度及其波动的影 响,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i max
Atsa Ai i i o
2015-6-17 14
第五章建筑防热
第二节
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评价方法
根据夏季热作用的特点,衡量围护结构的 隔热优劣,主要采用的指标是围护结构对 周期性热作用的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以 及由此而得出在具体气象情况下的内表明 最高温度。现分述如下。
2015-6-17
15
第五章建筑防热
一、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2015-6-17
13
第五章 建筑防热
·综合温度振幅At sa: At eq/Ate=23.6/4.7=5.02℃ 以及 Imax与te max出现的时间差为15-12=3小时,查表 5-2 ,得时差修正系数β=0.95 At sa=(Ate+At eq) β =(4.7+23.6)0.95=26.89℃
2015-6-17 18
第五章建筑防热
图5-5 温度波的衰减和延迟
对一般实体结构的延迟时间(ξ o)可按下式计算: ξ o=
2015-6-17
i Ye 1 40.5 D arctg arctg 15 Yi 2 Ye e 2
(5-10)
19
第五章 建筑防热
2015-6-17
10
第五章建筑防热
表 5-2 时差(相位差)修正系数β值
2015-6-17
11
第五章建筑防热
3.综合温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τtsa max, 可近似地按振幅大小及时间差,由下 式计算 A (5-7) A A 式中:τtsa max——综合温度最大值的出现 时间,h; τte max——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的出 现时间,h; Δτ——等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与室 外空气温度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差,h。
21
第五章 建筑防热
D3<1 Y3=9.18 Ye=Y3=9.18 (b) 围护结构内表面蓄热系数(温度波由内向外时)Y’:
因D2>1 Y2’=S2=0.93 故可以直接计算第一层的Yi’
D1<1 Y1’=9.18 Yi=Y1’=9.18 (3) 计算对室外综合温度波的衰减倍数νo:(αi取8.7, αe取 19) νo=27.58倍 (4)计算对室外综合温度波的延迟时间ξ ξ o=5.28小时
Y1 Y2 Y3=Ye
Yi=Y1’ 室内 1 Y2’ Y3’ 2 3 室外
得:
∑D=2.143
(2)计算各材料层外表面的蓄热 系数Y:
(a)围护结构各层的外表面蓄热 系数(温度波由外向内时):
D1<1 Y1=13.76 D2>1 Y2=S2=0.93
2015-6-17
50
80
50
图
5- 6
1. 钢筋混凝土; 2. 岩棉板; 3. 钢筋混凝土
2015-6-17 3
第五的屋顶温度实测结果
根据夏季热作用的特点,围护结构的传热效应按周 期性不稳定传热来计算,评价围护结构防热优劣的标准 也主要是其抵抗波动热作用的能力。
2015-6-17 4
第五章 建筑防热
二、室外综合温度
室外综合温度是将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 的热作用所产生的当量温度综合成的一个室外气象参 数,以tsa表示。其计算式为: tsa=te+ρsI/αe te--室外空气温度,℃ ρs--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 其值可查表5-1; I--太阳辐射照度,w/m2; αe--外表面换热系数,w/m2 · k 。(夏季的外 墙和屋顶取19.0w/m2 · k 。)
2015-6-17
23
第五章 建筑防热
tsa——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式(5-3)计算。 Atsa ——室外综合温度振幅(℃),按式(5-5)计算。 Ati—— 室内计算温度振幅(℃)按室外计算温度振幅减 1.5℃,即 Ati =Ate-1.5℃ νo——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式(5-9)计算。 ξ o——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按式(5-10)计算。 νi——室内空气温度波动影响到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 的衰减倍数,按下式计算:
2015-6-17
9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其中,综合温度波动振幅At sa受室外空气温度振幅和日辐 射等效温度振幅的共同影响,其表达式为:
At sa=(Ate+At eq)β (5-5) 式中:Ate——室外气温振幅,℃; At eq——太阳辐射等效温度振幅℃,其表达式为: At eq=(Imax-I) ρs/ αe Imax,I——分别为日辐射照度最大值及平均值,w/m2, 可查规范(GB50176-93); β ——时差修正系数。考虑到室外气温最大值te max与日 辐射等效温度最大值 teq max出现的时间不一致,故两者的 振幅不能取简单的代数和,应乘以修正系数β 。β 值可根 据At eq与Ate的比值,和Ie max与tmax出现的时间差,查表5- 2而近似求得。
式中; ξ o--围护结构的延迟时间(h); Ye一-围护结构外表面的蓄热系数,即图5-4中 最外层外表面的蓄热系数,在这里Ye=Yn按第1章中公式 计算; Yi --围护结构内表面的蓄热系数,即图 5 - 4 中 第一层(最内一层)内表面的蓄热系数; 小时;
1--单位换算值,以1小时为15度,将度换算为 15
( 5- 2)
6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图5-2为综合温度的组成,它是根据实 测的室外空气温度和一屋顶外表面的日辐射 照度按式(5-1)逐日计算得出的。综合温 度随围护结构的朝向及外表面对日辐射的吸 收率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图5-3表示不同朝 向对室外综合温度的影响。由于各朝向表面 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照度有很大差异,对同样 作法的外墙,东西向的室外综合温度最高值 可以比南向墙的综合温度最高值大很多。
2015-6-17 5
( 5- 1)
式中:tsa--室外综合温度,℃;
第五章建筑防热
表5-1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s值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在式(5-1)中的ρsI/αe 称为太阳辐射的“当量温 度”,或“等效温度”,以teq表示: 即,
2015-6-17
teq= ρsI/αe
° Ä Ö µ Ò Ñ Ö µ ¾ Ï î º Þ Ã î º ° ã ì Ä ¸ ý Í ¾ å ° ì Ä ¸ ý Í ¾ d 0.05 0.08 0.05 Ë ¦ 1.74 0.064 1.74 R 0.0287 1.25 0.0287 S 17.2 0.93 17.2 D=R S 0.49 1.163 0.49
2015-6-17
16
第五章建筑防热
o 0.9e
D
2
S1 i S1 Y1 S Yn 1 Yn e n S1 Y1 S 2 Y2 S n Yn e
(5-9)
图 5-4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计算
式中:e------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 …; ∑D------围护结构的总热惰性指标,等于各材料层 热惰性指标之和: ∑D=D1+D2+……+Dn=R1S1+R2S2+……+RnSn ;
teq tsa max te max te t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