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血栓性疾病共99页

合集下载

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精品ppt课件

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精品ppt课件

GMP-140 (ng/ml)
19.1±4.7 * 25.7±6.7* 29.6±8.1** 16.0±9.1* 13.2 ±8.0 10.0 ±4.5
GPIa-IIa (α2β 1); GPIIb-IIIa (αIIβ3);
GPIc-IIa (α5β1)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Ruan et al: Brit.J.Haematal,1981)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动脉血栓的流行病学: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
临床表现
年发病率, 美国+欧盟*
心肌梗死
2,100,000
缺血性中风
1,750,000
死亡率
• 缺血性心脏病 (包括心梗) 和 脑血管疾病 (包括出 血性中风) 在欧洲和北美每年的致死人数占全部死 亡人数的27-30%。
*17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and Stroke Facts: 1997 Statistical Supplement; WHO Yearbooks, Annual Statistics (last available years 1992-1994 ).

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三)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若肿瘤伴手术、激素、化/放疗、感染、制动等更易促成血栓形成。
(四)免疫因素
机体的免疫系统与凝血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
多种免疫,如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产生抗 原-抗体复合物(Ag-Ab)。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和凝血 系统,激活炎症因子,参与血栓形成。
血液形成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血管内或 心腔内的血凝块称为血栓(thrombus),血栓阻塞血管导致 相应脏器的病变称为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sm disease)。
血栓病的发病率
血栓病常见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脑血栓)、 周围血管血栓(如静脉血栓、动脉血栓) 微血管血栓【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TTP)】等。
高粘度 高粘度指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粘度愈高,流动 性愈慢,愈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临床实践证实,许多血栓病的 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 等指标升高,血液流动减慢或淤滞,易发生血栓形成。
(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腺体器官的恶性 肿瘤更易诱发血栓形成,例如,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胰腺、前 列腺、卵巢等的恶性肿瘤较非癌症者增加6倍。
维蛋白构成 。
多见于微小血 管内的血栓, 仅在显微镜下 见到,主要由 纤维蛋白构成。 也称为微血栓, 常见于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 (DIC)。
血栓发病机制
凝血酶激活与血栓形成
凝血纤溶过程
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
血栓栓塞血管可 致不同程度的临 床表现。

血栓性疾病内科ppt课件

血栓性疾病内科ppt课件
直径较前增加4.0 mm以上。 声阻抗体积测定:由正常转为异常;初次诊断DVT后1
年仍异常。
16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中低度发热; 呼吸困难或紫绀; 胸痛、咯血,严重者有晕厥; 心悸,HR > 90次/分;严重时右心衰竭 胸膜摩擦音; 血氧饱和度 < 92%。 ECG:电轴右偏,SIQIII/FTIII/F,TV1/V2倒置,肺型P 波。
UK, SK
Fibrin Polymer
tPA
Ca++
PAI- 1
Fibrin Clot
Plasmin
FDP -2 AntiplasFra bibliotekin4
Bleeding
Thrombosis
Balance
5
临床表现
易栓症(thrombophilia) --遗传性 遗传性PC缺陷症 --获得性 肝病、肾病、SLE、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髋部骨折手术
48(43-53)
神经外科手术
24(20-28)
复合外伤患者
53(49-57)
11
静脉血栓(VT)的自然特点 VT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pulmonary embolism)。 VT通常起始于腓肠(小腿)DVT。有DVT症状时, 约80%已累及腘窝或更近端静脉。 近端DVT常进一步引起PE;70%有症状PE患者有 DVT,但常无DVT症状。 症状性DVT和PE常有较大的栓子存在。
静脉血栓发病率
美国VT发生率20万/年(1/1000),其中25%在发病1周 内死亡。
国内无准确统计,但在DVT患者中,男:女=1.5:1, 平均年龄46岁,其中下肢DVT 94%
9

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 ppt课件

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  ppt课件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血栓与血栓病
ppt课件
5
血栓形成的部位、结构及分型
部位 动脉、静脉、心内和微循环等任何部位, 但以静脉系统为多。
ppt课件
6
结构
血小板血栓 白血栓 红血栓 混合血栓 微血栓 感染性血栓
分型
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心内血栓 微循环血栓
★对高危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中,忽视华法 林的应用,或使用固定的小剂量,未按 INR的要求调整剂量,常将INR设置在 1.5~2.0,或使用阿斯匹林50-75mg剂量治疗。
★在AMI溶栓和治疗VTE时使用UHF时常忽 略ACT或APTT的监测,只凭经验使用固定 剂量,从而使在溶栓后有出现并发症增多。
纤维血管镜、D-二聚体、 血液和其他生化检查)
ppt课件
13
抗栓药物的作用位点
ppt课件
14
血栓栓塞病的预防
若无血栓就不会发生事件 重在预防,防患于未然
ppt课件
15
关于血栓病的预防
对内科住院患者,应进行危险分层, 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的预防 措施。
ppt课件
16
建议预防性应用
低剂量UHF (证据级别IA)
LMWH
(证据级别IA)
ppt课件
17
பைடு நூலகம் ppt课件
18
减少或消除诱发危险因素
控制内科疾病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调节
肢体保暖
瘫痪者定时按摩肢体、患肢,排空大小便
高危及抗凝药物禁忌症者,可植入腔静脉 滤器
机械性预防 ,足底静脉泵、弹性袜
机体肌肉电刺激 ppt课件
19

血栓疾病课件

血栓疾病课件
降,常无缘无故地“出差错”; 上述表现都是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不知不觉发生的,而 且历时短暂,仅几秒甚至几分钟。
PPT学习交流
19
中风早期五种表现
1 .面部或(和 )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 侧肢体的麻木和无力
2.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 3.没有原因的突然严重头痛; 4.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的话; 5.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
PPT学习交流
4
医疗费用
身疾 病 缠
从1993年到2005年的十多年里, 我国慢性大病医疗费用增速极快,其 中糖尿病增加了24倍,脑卒中增加19 倍,恶性肿瘤增加15倍,心脏病增加 了11倍。
据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大病的 调查测算,预计到2015年仅心脑血管 疾病、中风和糖尿病就会给中国造成 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
五种慢性大病发病趋势
据中国疾控中心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五 类慢性大病分别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 病和精神类疾病,死亡比例已超过感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类疾病, 上升为我国居民第一死因。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 研所所长胡大一说,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占我国疾病总死亡率 的43.8%。30年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出血、心梗脑 梗等还被称为“富贵病”,但现在已成临床常见病,近十年在我 国呈直线上升趋势,发病时间大大提前,城市农村发病状况趋同。 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刻不容缓!!!
PPT学习交流
3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慢性 病与危险因素研究中心主任杨功焕说,我国心脑血管 发病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 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特征,患者越来越呈 年轻化趋势。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行动,心脑血 管病将在未来10年内出现更大规模的流行,因此预防 是关键!

血栓疾病PPT

血栓疾病PPT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疾病、 对健康都较于以前有很大的认知。如大家众所周知, 耳熟能详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症状:
头晕 头痛 手脚麻木 心慌气紧 心胶痛 高血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糖
冠心病 脑血栓 脑梗塞 脑出血 糖尿病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
五种慢性大病发病趋势
据中国疾控中心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五 类慢性大病分别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 病和精神类疾病,死亡比例已超过感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类疾病, 上升为我国居民第一死因。
8
9
10
高血脂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1
12
13
14
15
16
17
脑梗塞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 要疾病之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寒 冷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脑梗塞的致残率 达50%-70%,存活者中40%可复发,复发次 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
18
1、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 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
5
什么叫血栓
• 是血管里流动血液中形成的一个有特 殊结构的血块,是由于血小板的激活和 凝血因子的激活而发生的异常凝固.是 在血液流动的状下形成的.
6
什么是血栓性疾病
• 血栓性疾病: • 是血管局部形成的血凝块顺血流嵌顿到其他部位血管,导致相应组织、
器官缺血、坏死。 • 血栓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部位,甚至可以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9
1 .面部或(和 )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 侧肢体的麻木和无力
2.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 3.没有原因的突然严重头痛; 4.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的话; 5.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综合课件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综合课件

概述主要疾病:肢体静脉、腔静脉和肺动脉的血栓形成或急性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肺血栓栓塞症PTE与肺栓塞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VTEPTEDVT DVT与PTE在发病上的一致性—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表现观念发现DVT一定要警惕PTE出现PTE症状要找DVTDVT50要形成PTE确诊PTE可找到80-DVT50要形成PTE确诊PTE可找到80 90DVT 肺栓塞-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国内外共同面对的实际情况高发病率王深明,20/1一生中发生DVT,住院病人20-50,手术科室↑_ 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多发而少见(临床能确诊的近端DVT仅占1/3)—根源:高漏诊率、高误诊率后果严重VTE可导致术后病死率增加2倍—及时准确诊断、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疾病的性质: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

重预后差三大病因血液高凝血管损伤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 1物理因素:高血压、外科手术、机械性创伤(挤压伤、挫伤)等 2生物因素:细菌、内毒素、病毒、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3化学因素:CO、乳酸、儿茶酚胺、尼古丁、化学药物等4免疫因素:免疫复合物、补体、白介素、异种蛋白等血液高凝1红细胞: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 (刚性↑ )、红细胞聚集性↑等2白细胞、血小板:数量、聚集性↑。

3血脂: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与血浆粘稠度呈正相关。

4血浆大分子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老年人、恶性肿瘤);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见于肾病综合征骨髓瘤IgG、IgM ↑ 血流速度挤压、休克等导致血流速度减慢病史和危险因素创伤、手术、肿瘤、妊娠及产后、长期卧床、高粘滞综合征、易栓症、高龄、肥胖、静脉曲张性疾症高龄肥胖静脉曲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疾病、避孕药等。

疾病发生与患者的关系患者的种族患者的年龄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家庭(遗传基因)患者的原发疾病患者所受创伤的部位、严重程度疾病发生与医生的关系VTE的诊断和预后与医生的重视程度和风险意识 VTE与治疗原发病的术式选择、麻醉方式的选择 VTE与围手术期的预防措施 VTE相关医疗纠纷与医生的告知义务(知情同意)DVT发病率DVT发病率美国每年有25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尸检中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占72%。

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与治疗PPTPPT课件

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与治疗PPTPPT课件

血小板功能检查
检测血小板聚集、释放等 功能,以评估血小板在血 栓形成中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MRI血管成像
利用超声波对血管进行无创性检查, 可发现血管内的血栓、狭窄等病变。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血管进行无创性检 查,可发现血管内的血栓、狭窄等病 变,并可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
CT血管成像
通过注射造影剂,利用CT技术对血管 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 闭塞等病变。
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防止血 栓形成和扩大,降低血液凝固能
力。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 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的风险。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用于溶解 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介入性治疗技术
导管溶栓术
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提高溶栓效果。
机械取栓术
经功能障碍。
肺栓塞
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 致肺部循环障碍,引发呼吸困
难、胸痛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下 肢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导致
肢体残疾。
预防措施建议
1 2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 林等,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血栓栓塞性疾病概述
定义、分类、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等。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诊断。
治疗策略
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栓性疾病诊断PPT课件

血栓性疾病诊断PPT课件

临床应用:
D-Dimer 对于下属三类血栓 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2、动脉血栓形成
–心梗
–脑栓塞 3、静脉血栓形成(VTE) –深静脉栓塞 (DVT) –肺栓塞 (PE)
肺栓塞
(1)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常见疾病,在西方国 家是仅次于缺血综合征和中风的第三大心血管病。深静脉 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致病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年发 病率至少1/1000 。肺栓塞(PE)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少数为盆腔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循环
活化的蛋白C的功能
通过调节凝血酶的产量抑制血液凝固
在蛋白S存在的条件下抑制V和
VIII 因子
通过中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而
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3、临床意义

PC缺乏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 发病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与肺栓塞常见;浅表性
血栓性静脉炎、肠系膜静脉及脑静脉血栓也较
多见。
后,堵塞相应直径的血管,同时激发神经-体液机制,造
成相应梗塞区水肿、出血、坏死。
静脉血栓形成
• 高凝状态引起的静脉凝块形成
• 有一定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静脉血栓形成包括: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肺栓塞 (PE)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症
• 常见于膝以上的静脉 栓塞
深静脉血栓症
• 每年的发病率接近1/1000 •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平均住院治疗5-7天 • 50% 的深静脉血栓症病人没有临床症 状
• 2、结缔组织疾病 • 3、自身免疫性疾病
• 4、血栓性疾病
谁需要此类测试?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135,000 病例对照抗血小板与安慰剂治疗 77,000 病例对照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后果衡量:

‘严重的血管事件’: 非致死心肌梗死,
非致死中风, 或心血管死亡
32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Collaboration: 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事件的效果*1
类别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卒中 先前的心肌梗死 先前的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 其他高度危险

23
抗血小板药物




血栓素 A2 抑制剂 乙酰水杨酸 (ASA)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潘生丁 糖蛋白(GP) IIb/IIIa阻滞剂 胃肠外用药: 阿昔单抗、eptifibatide, tirofiban ADP-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波立维) 噻氯匹定(抵克力得)
24
血栓的分类及组成
获益和风险的证据水平
最弱的
• •
最强 的
尚未系统化的个人经历和轶事 文献对照 历史性对照 同期非随机对照 随机化 所有相关随机试验的系统回顾
31
强有力的临床证据: 抗血栓试验专家合作研究1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11

目的:
在闭塞性血管事件的高危病人确定抗血小板治 疗的效果 回顾287项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CI)
外周动脉疾病(PAD)
16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特征是突然(不可预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破损(破裂或者侵蚀),导致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构成引起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性死 亡事件的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危险性不可预料,持续终生

血栓性疾病简要概述(doc 15页)

血栓性疾病简要概述(doc 15页)

血栓性疾病简要概述(doc 15页)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一般而言,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形成是一种涉及许多彼此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因素变化的过程。

在临床上常见到血栓性疾病,如冠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

临床上常用的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三大类一、血管内的阴阳平衡(一)体内止血过程1.血管收缩:血管在遭受创伤后自动收缩,以缩小创伤面,减少血液的流失。

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水解为纤维蛋白单体,自动聚合为不稳定的可溶性多聚体,其后在因子XIII的作用下相互交联,最终形成交联形式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即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血栓,发挥止血作用,即内源性凝血过程。

(四)抗凝系统与凝血系统相反,体内亦存在抗凝系统,将凝血级联反应限制在局部,避免其他部位形成血栓。

抗凝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体内,天然存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能与活化的Ⅹ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灭活Ⅶ因子与组织因子复合物,因此主要对外源性凝血系统发挥作用。

(2)抗凝血酶:抗凝血酶能灭活凝血因子II、IX、X、XI、XII,激活过程主要依赖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类,因此主要对内源性系统发挥作用。

(3)蛋白C和蛋白S系统由于凝血酶可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因此在某种意义而言,也属于抗凝因子。

凝血酶可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调节蛋白或血栓调节蛋白结合,激活无活性的蛋白C,后者在蛋白S辅助下,灭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V和VIII,即体内抗凝系统。

(五)纤溶系统在生理情况下,血栓主要发挥止血作用,但在形成血栓以后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则将长期存留体内,对机体产生危害。

在人体内含有清除血栓的体系,即纤溶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纤溶系统没有活性,纤溶酶原以无活性形式存在。

在凝血系统启动后,纤溶系统随之启动。

例如,蛋白C和活化的因子XII 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纤溶酶。

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高粘度 高粘度指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粘度愈高,流动 性愈慢,愈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临床实践证实,许多血栓病的 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 等指标升高,血液流动减慢或淤滞,易发生血栓形成。
(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腺体器官的恶性 肿瘤更易诱发血栓形成,例如,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胰腺、前 列腺、卵巢等的恶性肿瘤较非癌症者增加6倍。
获得性血栓形成 血栓伴流产的妇女 恶性肿瘤伴广泛转移 红细胞、血小板增多症 TTP、PNH、肾病综合征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血栓病的辅助检查
(一)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技术,可以检查 心动图、肢体动/静脉,颈部动/静脉,腹腔内动/静 脉,肾动/静脉,肝动/静脉,等血栓。例如:
检查部位 下肢大腿DVT 下肢小腿DVT 上肢DVT 门静脉血栓
敏感性(%) 97
11~100 56~100 94~100
特异性(%) 97
90~100 94~100
96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 (CTA)/MR血管成像(MRA)检查
CTA和MRA是血管造影的新技术,现应用于颈动脉、肺动脉、胸主动 脉、腹主动 脉、肾动脉、周围动脉以及门静脉系统、 下腔静脉、髂 静脉、肢静脉等血管造影。 CTA和M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例如对肺动脉栓塞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7%和90~98%。
静脉血栓(VTE):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1‰。我国尚缺乏大规模 的VTE统计。 老年内科住院病人VTE发病率为 9.7%,其中PTE为 1.9%,呼吸衰竭占16.4%,急性感染14.3%,中心静脉置管18.1% 等。

血栓与血栓性疾病

血栓与血栓性疾病

compared with control, *P<0.05, **P<0.01, ***P<0.001.
Alterations of P-selectin in plasma and on platelet membrane
Group Control NIDDM With vascular disease n positive cell mols/plt (%) 36 3.57±1.83 451±172 (0.34±0.10)# plasma level (μg/L) 3.43±1.56
阿司匹林的剂量应是多少?小剂量阿司 匹林(60~100mg/日)就能最大限度地抑 制血小板血栓烷A2的生成。临床上用大剂 量(1500mg/日)与中等剂量(325mg/日) 对减少冠心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与死亡 率有同样的效果,但大剂量易引起各种不 良反应。小剂量的疗效末被确定。因此建 议每日采用300mg的中等剂量,不宜推广 小剂量疗法。
哪些冠心病适于阿司匹林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五个阶段:1 脂性条纹, 无临床症状;2 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可能出现心 绞痛;3斑块开始破损,部分伴血栓形成,表现为不 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4与5 斑块机化,除心绞 痛与心肌梗死外常伴有心力衰竭或室性心律紊乱。 抗血小板药物只对第1~3阶段才有治疗作用。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组的心肌 梗死发病率分别为5.0%与10.1%,死亡率分别为 1.6%与3.3%。 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无显著的治疗效果,或仅可 使心肌梗死的再发率减少15~21%。
血栓与血栓性疾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王兆钺
此外,在活化的血小板表面还有一种效应细胞 蛋 白 酶 受 体 ( eff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 分子 量 65 Kd, 为 特异的因子Ⅹa受体。抗EPR-1单抗呈剂量依 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原酶的形成,阻 碍了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如加入因 子Ⅴa-Ⅹa复合物可竞争性抑制抗EPR-1单抗 与活化血小板的结合。因此,EPR-1与膜PS 结合的因子Ⅴa两者共同促进因子Ⅹa结合于 活化的血小板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从面 加速了凝血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