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药效学 总述

合集下载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研究与发展(2)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研究与发展(2)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研究与发展在我国,甲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

作为一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在治疗甲癣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研究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研究1. 临床试验近年来,众多临床试验证实了伊曲康唑在治疗甲癣方面的显著疗效。

一项涉及1800多名甲癣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其甲癣治愈率高达7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2. 药理学特点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其药理学特点表现在对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真菌细胞失去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这为伊曲康唑治疗甲癣提供了坚实的药理学基础。

3. 用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伊曲康唑的用药方案多样。

一般而言,患者每日服用一次伊曲康唑,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可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伊曲康唑还可与其他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发展1. 研发历程伊曲康唑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成功上市。

在我国,伊曲康唑的研发和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成为治疗甲癣的重要药物。

2. 市场应用随着伊曲康唑疗效的不断验证,其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伊曲康唑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治疗甲癣、念珠菌病等真菌感染性疾病,为数百万患者带来了福音。

3.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伊曲康唑在治疗甲癣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部分患者仍存在治疗抵抗和复发问题。

因此,未来伊曲康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优化用药方案、探讨联合用药、研究新型剂型以及深入探讨甲癣的发病机制等。

在我国,甲癣,又称为灰指甲,是一种普遍的皮肤真菌感染疾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

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在治疗甲癣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深入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研究及其发展。

伊曲康唑胶囊有什么功效

伊曲康唑胶囊有什么功效

伊曲康唑胶囊有什么功效生病吃药是最正常不过了,但是有些药物一定要提前了解功效或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用药。

伊曲康唑胶囊是一款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适合念珠菌感染的阴道炎,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念珠菌感染的脑膜炎等的治疗。

那么,到底伊曲康唑胶囊哪个牌子的好呢?伊曲康唑胶囊,适应症为伊曲康唑胶囊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①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②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

③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④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到目前为止,获批生产伊曲康唑胶囊的厂家只有五家,分别是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虽说成分和主治一样,伊曲康唑胶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其中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国药准字H20020367,即斯皮仁诺伊曲康唑胶囊是其中更为突出的牌子,值得推荐购买和使用。

那么,伊曲康唑胶囊怎么吃呢?伊曲康唑胶囊用法用量规定:★1.念珠菌性阴道炎:每次200mg,每天二次,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3天;★2.花斑癣: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7天;★3.皮肤真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每次100mg,每天一次,程序为15天;★4.口腔念珠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5.真菌性角膜炎: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6.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人,如白血病、爱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等,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时,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剂量可加倍。

7.甲真菌病:冲击治疗:每次200mg,每天二次,连用一周为一个冲击疗程。

中药伊曲康唑的功能主治

中药伊曲康唑的功能主治

中药伊曲康唑的功能主治1. 背景信息中药伊曲康唑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其药名为伊曲康唑,常被用于中医药领域。

伊曲康唑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功能主治伊曲康唑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抗真菌作用伊曲康唑是一种强效的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可以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如皮肤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等。

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可迅速控制感染病状。

2.2 抗白色念珠菌作用伊曲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阴道炎、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伊曲康唑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内酶,阻断菌体细胞膜的合成和发育,从而杀死白色念珠菌。

2.3 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伊曲康唑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使用伊曲康唑能够迅速缓解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口腔溃疡、口腔疼痛等。

2.4 防治真菌性皮肤感染伊曲康唑对真菌性皮肤感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真菌性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脱屑等症状。

应用伊曲康唑可以快速杀灭皮肤上的真菌,有效预防和治疗真菌性皮肤感染。

2.5 对皮肤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皮肤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潮红、瘙痒、糜烂等。

伊曲康唑可以通过抑制念珠菌的增殖和生长,缓解感染引起的症状。

3. 使用方法伊曲康唑一般以口服药物形式出现,使用方法如下:1.将伊曲康唑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进行服用,每日按时服用。

2.口服时可以饭前或饭后服用,以免胃部不适。

3.在用药期间,遵守医生的指导,不可擅自停止使用或更改剂量。

4. 注意事项在使用伊曲康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等,若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2.伊曲康唑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伊曲康唑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伊曲康唑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伊曲康唑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其有良好抗真菌活性及自身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在临床治疗中多有应用。

本文针对伊曲康唑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做出了总结分析,希望对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或建议。

标签:伊曲康唑;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属三唑类抗真菌药,研发公司为美国强生公司,分子式为C35H38Cl2N8O4,无法溶于水,药物按照1:1:1:1四种异构体组成的消旋体混合物[1]。

在目前的伊曲康唑用药类型来看,有胶囊剂、注射液和口服液三类,其作用机制和酮康唑类相仿,都是通过对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合成进行干扰,从而起到抗真菌效果,对曲霉菌、组织胞浆菌、念珠菌、皮肤癣菌等有很好的疗效作用,且具有低毒性,在临床治疗上广有应用。

1 抗菌活性相关体外试验报道[2],将氟康唑作为对照组,研究伊曲康唑对酵母菌、曲霉菌体外抗菌活性,经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对黄曲霉、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对照药物,伊曲康唑对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与氟康唑差异不显著。

由此可见,伊曲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中,其对黄曲霉、烟曲霉、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都有很好抗菌作用。

就近年研究来看[3],伊曲康唑对大部分念珠菌属、曲霉菌属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且对荧膜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等真菌有广泛抗菌活性,而在新型隐球菌的作用方面上,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穿透较差,故在临床使用上,不将伊曲康唑用于治疗新型隐球菌引发的脑膜炎。

其次,氟康唑耐药的近平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等,伊曲康唑显示有较高敏感性,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较好,MIC范围达到<(0.01~8)mg/L。

2 药代动力学在咪唑类药物中,伊曲康唑的半衰期较长、分布容积较高,拥有稳定组织浓度。

据大量人体药代动力学报道证实[4],以单剂量服用伊曲康唑胶囊,其口服后吸收迅速,4h左右达血浆药物峰值,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可达55%,若患者进餐后服用,可以提高吸收速度;而单剂量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将比胶囊要高出32%左右,以空腹服用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更高。

伊曲康唑雾化吸入预防侵袭性肺曲霉病药效学研究

伊曲康唑雾化吸入预防侵袭性肺曲霉病药效学研究
t
i
on YKK13215
j
g
DOI10 3760 cmaji
s
sn 1673
436X 2019 07 009
伊曲康唑是 临 床 应 用 广 泛 的 三 唑 类 抗 真 菌 药
较高药物浓度,发挥抗真菌活性,抑制曲霉菌丝的
物,传统用药方式为静脉及口服给药,主要针对真
侵袭性生长。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伊曲康唑
i
ng Genr
t
a
lHo
spi
t
a
lof Nanj
i
ng Mi
l
i
t
aryCommand PLA Nanj
i
ng210002 Ch
i
na
Co
r
r
e
spondi
ngau
t
ho
r Zhang Xi
uwe
i Ema
i
lzhangxi
uwe
i
om
ywy@126 c

Ab
s
t
r
a
c
t】
Ob
e
c
t
i
v
e
j
To e
及两种联合用药,烟曲霉感染 前 2 天 或 感 染 后 开 始 给 药, 持 续 至 感 染 后 第 7 天。 比 较 各 组 小 鼠
生存率及肺组织真菌负荷。结 果
与 伊 曲 康 唑 腹 腔 注 射 相 比, 雾 化 吸 入 伊 曲 康 唑 作 为 预 防、 两
种联合用药均能有效提高小 鼠 生 存 率, 降 低 小 鼠 肺 组 织 真 菌 负 荷。 结论
用药剂量为 30 mg/kg, 每 天 用 药 一 次, 雾 化 时 间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两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综述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两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综述

综述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用药两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综述摘要伊曲康唑是一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三唑类抗真菌剂。

它易被吸收,抗菌效果好,这是因为它主要的代谢产物——羟基-伊曲康唑——也具有抗菌活性。

最近开发了两种新的剂型:口服液和静脉用剂型,这两种新剂型是把亲脂性伊曲康唑和环式糊精结合在一起。

这些剂型在不影响伊曲康唑耐受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药物可溶性,与以前的胶囊剂相比,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都有所提高。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用药剂型可以获得稳定的血浆浓度,对于大范围患者群,是治疗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的理想用药。

另外,伊曲康唑可以提供不同的给药途径,这就意味着伊曲康唑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所有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改变,包括儿童和重症监护病人。

关键词:伊曲康唑,真菌感染,新剂型,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前言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是许多潜在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癌,白血病),艾滋病和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1,2)。

易患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同时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3)。

在某些地区,真菌感染已经成为地方病,甚至可以感染健康的年轻人(4,5)。

因此,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给许多卫生保健部门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真菌感染的大部分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属,但是近期,几种非-白色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增加(6,7)。

虽然我们了解了很多真菌生物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但是导致个体病例真菌感染的决定性因素却常常不清楚。

临床和实验室用于诊断主要真菌菌属的方法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并且这个方法应用于真菌感染早期发现时,也受到限制(8)。

因此,在许多病例中,患者接受抗真菌剂的预防性治疗。

另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在诊断明确前已经怀疑真菌感染时,可以先凭经验进行治疗。

现在用于治疗和预防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9)。

两性霉素B具有广谱抗菌性,但是很难解决副作用带来的问题。

伊曲康唑说明书

伊曲康唑说明书

伊曲康唑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伊曲康唑胶囊英文名:Itraconazole Capsules【成份】伊曲康唑。

【性状】本品为粉、蓝色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小丸。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糠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午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

体外研究已证实本品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份之一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

非临床毒理研究用小鼠、大鼠、豚鼠和狗对伊曲康唑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曲康唑的耐受性良好。

在妊娠的大鼠和小鼠中使用大剂量的伊曲康唑(分别为40mg/kg/日和80mg/kg/日,或更高)时,发现伊曲康唑会增加动物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并对动物胚胎产生不良影响。

在九项致突变试验中,伊曲康唑未显示有致突变性。

在致癌性研究中,对小鼠给药剂量升至最高80mg/kg时,未显示致癌性。

对雄性大鼠剂量升至20mg/kg和对雌性大鼠剂量升至40mg/kg时,未显示致癌性。

对雌性大鼠剂量达40mg/kg时,软组织肉瘤的发生率轻微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结缔组织的非肿瘤性、慢性炎症反应增加而致。

这些纤维黄瘤样变化被认为与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系统性紊乱有关。

此紊乱在大鼠长期毒性研究中的高毒性剂量中也有出现,这也可能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药代动力学】餐后立即服用本品,生物利用度最高,口服后3-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半衰期为1-1.5天。

长期给药时1-2周达稳定状态。

在服药后3-4小时,伊曲康唑稳态血药浓度分别是:0.4μg/ml(0.1g每日1次),1.1μg/ml(0.2g每日1次)和2.0μg/ml(0.2g每日2次)。

伊曲康唑胶囊

伊曲康唑胶囊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67【中文名称】伊曲康唑胶囊【产品英文名称】Itraconazole Capsules【生产企业】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功效主治】深部真菌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

浅表真菌感染如花斑糠疹,阴道念珠菌病、足癣、手癣、体癣等,亦用于AIDS患者隐球菌病的长程治疗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

【化学成分】化学名称为(±). 顺式.4.[4.[4.[4.[[2.(2,4. 二氯苯基).2.(1H.1,2,4. 三唑.1.甲基).1,3. 二氧戊环.4. 基] 甲氧基] 苯基].1. 哌嗪] 苯基].2,4. 二氢.2.(1. 甲基丙基).3H.1,2,4. 三唑.3. 酮。

分子式为C35H38CL2N8O4,分子量为705.64。

【药理作用】伊曲康唑胶囊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糠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

体外研究已证实本品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份之一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1 诱酶药物: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因此,当与诱酶药物共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

2 体外研究表明,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本品与丙咪嗪、心得安、安定、西咪替丁、消炎痛、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

3 已报道当使用伊曲康唑胶囊超过推荐剂量时,与环孢菌素A、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

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4 已报道本品与华法令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

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5 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齐多夫定)间的相互作用。

6 尚未观察到本品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伊曲康唑是一种通用的抗真菌药物。

它可以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皮肤真菌和特定的深部组织感染。

本文将探讨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并讨论相关注意事项。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伊曲康唑属于抗真菌酰胺类药物。

此药的抗真菌作用基于其能力干扰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酸合成,这是生物合成胆固醇、麦角甾醇、其他甾体化合物和转运载体所必需的。

伊曲康唑作用于细胞膜,由于其振幅高,因此对真菌特异性选择性。

在感染治疗方面,伊曲康唑广泛用于念珠菌病和内源性真菌感染,如曲霉病、新型曲霉菌感染和铜绿微生物感染。

伊曲康唑也被认为是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选择。

它们可以在局部使用时将沙癣感染控制在局部区域,也可以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

临床应用由于伊曲康唑具有广谱、低毒和纯化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伊曲康唑经口服给药后能在体内吸收得快且效果快,常规剂量为200mg/天。

但也就是由他的高度通透性,也会导致副作用更高。

临床使用伊曲康唑时应注意患者的身体条件和治疗目标。

它不能和某些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比如咪康唑和异康唑。

在长期使用之前,应先评估基础血液指标和肝功能。

传染病科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因为伊曲康唑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伊曲康唑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可以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疾病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法适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结论伊曲康唑是一种通用的抗真菌药物,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

当正确和适当地使用时,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伊曲康唑具有一些潜在的不适用情况,因此在临床使用中需要特别小心谨慎。

只有在经过仔细评估患者身体条件之后,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使用。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分析与思考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分析与思考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分析与思考作为一名长期受到甲癣困扰的患者,我深知这种疾病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与尴尬。

在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药物——伊曲康唑。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治疗经历,并对其疗效进行简要分析。

我的甲癣症状较为严重,发病区域主要在手指和脚趾甲。

刚开始,我尝试了外用药物和口服抗真菌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2. 药效持久:伊曲康唑的药效较长,一般来说,一个疗程结束后,疗效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这使得我在治疗过程中不必过于担心病情反复。

3. 副作用较小:相较于其他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的副作用较小。

在治疗过程中,我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4. 治疗方便:伊曲康唑通常采用口服给药,便于患者接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可以轻松完成治疗过程。

尽管伊曲康唑在治疗甲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 治疗周期较长:甲癣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需要患者耐心坚持。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疗效缓慢而失去信心。

2. 费用问题:相较于普通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的价格较高。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长期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3. 药物抵抗:在长期使用伊曲康唑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抵抗现象,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4. 注意事项:在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甲癣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劳累,以提高治疗效果。

伊曲康唑作为一种治疗甲癣的有效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遵循医生建议,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同时,甲癣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的帮助,还需要患者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在我被甲癣困扰的那些年里,我尝试了无数的治疗方法,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直到我遇到了伊曲康唑,这种药物改变了我的生活。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真菌感染包括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

浅部感染包括皮肤表面感染、皮肤癣和皮下组织感染,主要由秕糠马拉癣菌、皮肤丝状菌、卡氏枝孢霉等引起;深部感染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内脏及全身的感染,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

近年来,由于AIDS、肿瘤、器官移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引起菌群失调,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人数剧增,常见有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卡氏肺孢子菌等感染。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1、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如制霉菌素A1、匹马霉素、两性霉素B、哈霉素和曲古霉素等;2、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唑类抗真菌药物;3、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烯丙胺类的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4、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如:非多烯类抗生素灰黄霉素、癣可宁。

其中1、3、4类的抗真菌药由于品种少,原剂型毒副作用大,新剂型价格又比较贵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而唑类抗真菌药发展迅猛,尤其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优势较大,主要体现在(1)抗真菌谱拓宽。

(2)血将半衰期长,药动学性质良好,在体液中分布和代谢快。

(3)可有效蓄积。

(4)适应症广泛,即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在2005年唑类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占抗真菌药总销售金额的87.99%,可见一斑。

唑类抗真菌药为人工合成药物,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

其抗菌谱较广,抗菌机制与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从而抑制羊毛甾醇转化成麦角甾醇,导致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缺失。

麦角甾醇是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

麦角甾醇的缺失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而这类药物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选择性要高于各种哺乳动物。

唑类抗真菌药发展较快,有些多年来应用的药物已逐渐被新药替代。

现应用较多的抗真菌药物是三唑类抗真菌药。

灰指甲治疗药物-伊曲康唑胶囊Itraconazole Capsules-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灰指甲治疗药物-伊曲康唑胶囊Itraconazole Capsules-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伊曲康唑胶囊Itraconazole Capsules汉语拼音:Yi Qu Kang Zuo Jiao Nang【成份】活性成份:伊曲康唑化学名称:(±)-顺式-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1,3-二氧戊环-4-基]甲氧基]苯基]-1-哌嗪]苯基]-2,4-二氢-2-(1-甲基丙基)-3H-1,2,4-三唑-3-酮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35H38Cl2N8O4分子量:705.64辅料:羟丙甲基纤维素、蔗糖丸芯、聚乙二醇20000、明胶空心胶囊【性状】本品为粉、蓝色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丸状颗粒。

【适应症】1.适用于敏感菌属引起的侵及皮肤、毛发、甲板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例如包括:皮肤真菌病(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甲真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真菌病角膜炎。

2. 适用于敏感菌属引起的侵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真菌感染,包括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曲霉菌病。

3. 适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病,包括系统性曲霉菌病、念珠菌病、双相型真菌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其他各种少见的系统性真菌病。

特别强调,伊曲康唑胶囊和伊曲康唑口服液不应互换使用。

因为给予相同剂量药物时,口服液比胶囊的药物暴露更大。

此外,两种制剂之间的粘膜暴露的局部影响可能不同。

只证实口服液对于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有效。

【规格】0.1g【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为达到最佳吸收,应餐后立即给药。

应将胶囊整个吞服。

用量: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速率比血浆慢。

因此,对皮肤感染来说,停药后2-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本品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有限,因此只有在潜在收益大于风险时,方可用于老年患者。

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剂量选择应谨慎,需考虑其肝、肾脏或心脏功能降低的发生率较高以及伴随疾病或合并其他药物的发生率较高的特点。

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

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
2.教学难点: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18
第二节 抗病毒药
•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抗流感病毒 • 奥司他韦
• 阿昔洛韦 抗疱疹病毒药 • 阿糖腺苷 、曲氟尿苷
• 齐多夫定 抗HIV病毒药 • 扎西他滨、拉米夫定
19 • 拉米夫定、阿德福伟、干扰素
抗肝炎病毒药
19



药物



20


20
一、第抗二流节感抗病病毒毒药药 一、抗流感病毒药
第三十八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一节抗真菌药
【教学目标】
1. 掌握常用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 熟悉常用抗真菌药物酮康唑、特比萘芬、伊曲 康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本节主要内容
一 抗浅部真菌感染药 (一)唑类抗真菌药
1 咪唑类 :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 2 三唑类:氟康唑 (二)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代表药品:特比萘芬 二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一)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 (二)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

16

16
第三十八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二节抗病毒药
17
17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抗病毒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2.熟悉常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奥司他韦、阿 昔洛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 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抗病毒药分类、抗病毒药代表 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1机8 制。
12
第一节抗真菌药
一、抗深部真菌感染药—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体内过程】 口服、肌注均难吸收,临床采用缓慢静脉滴注给药 【药理作用】 抗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的真菌均有13抗菌作用;可与真菌细胞膜 上的麦角固醇结合而形成膜孔,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而发挥 抗菌作用。

伊曲康唑药效学总述

伊曲康唑药效学总述

题目伊曲康唑酯质体的药效学研究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

前者主要由表皮癣菌、发癣菌和小孢霉菌等引起的头癣、足癣、指(趾)癣及体癣等;后者主要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和脏器官感染,如肺、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心膜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深部真菌感染可分为两大类: ①由致病性真菌所致的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足分支菌病、着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等,多呈地区性流行。

②条件致病性真菌所致的念珠菌病、曲菌病、隐球菌病、毛霉菌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

两类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应用的药物基本相同。

深部真菌感染多为念珠菌(70% ~80% )和隐球菌所传播,侵犯脏器官和血液系统。

其发病率虽较浅表感染低,但危害性大、死亡率高。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导管插管、镜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心脏、器官移植等深部大手术的广泛开展,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但传统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灰黄霉素等因疗效差或毒性大,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迫使人们不得不加强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故抗真菌药现已成为国外研制的热点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唑类成为抗真菌药开发研究的热点。

唑类( azole)抗真菌药分为:(1)咪唑类:包括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塞他康唑、奈替康唑、拉诺康唑、氟咪唑;(2)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拉夫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低,对肝药物代酶影响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咪唑类少、半衰期长、药动学特性好、抗真菌作用强、毒性低,已逐渐取代咪唑类,是目前国外开发研究的热点。

近20 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和器官移植术的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

一项研究表明,1988~1989 年,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较1976~1979 年增加20 倍[3],血癌病人真菌感染率达20 %~40 % ,死亡率大于70 %[4]。

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

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

氟康唑【临床应用】1.念珠菌病:(1)全身性念珠菌病:如念珠菌败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非浅表性念珠菌感染等,包括腹膜、心内膜、肺部、尿路的感染。

(2)黏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部及食管感染、非侵入性肺及支气管感染、念珠菌尿症等。

(3)阴道念珠菌病。

2.隐球菌病:用于治疗脑膜以外的新型隐球菌病;也用于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用初治后的维持治疗。

3.皮肤真菌病:如体癣、手癣、足癣、头癣、指(趾)甲癣、花斑癣等,还可用于皮肤着色真菌病。

4.用于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等。

5.用于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常见于恶性肿瘤、免疫抑制、骨髓移植、接受细胞毒类药化疗或放疗等患者。

6.还可用于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药效学】本药为吡咯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

本药的体外抗菌活性低于酮康唑,但其体内抗真菌活性则明显高于其体外作用。

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作用机制】(1)通过降低细胞色素P450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和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漏失。

(2)也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

(3)尚可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导致过氧化氢在细胞内过度聚积,引起真菌亚细胞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

(4)对白色念珠菌则可抑制其从芽孢转变为具侵袭性的菌丝的过程。

【抗菌谱】动物实验证明,本药对念珠菌属感染(包括全身性念珠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包括颅内感染)、小孢子菌属感染、毛癣菌属感染、糠秕马拉色菌有效。

此外,对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也有效。

【药动学】本药口服吸收完全,空腹服用后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

单次口服或静脉给药100mg后,平均血药浓度峰值为4.5-8mg/L。

在体内广泛分布于皮肤、水疱液、腹腔液、痰液等组织体液中。

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4%-85%。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少量在肝脏代谢。

药物主要经肾排泄,80%以上以原形随尿液排泄。

伊曲康唑药理与临床应用

伊曲康唑药理与临床应用

伊曲康唑药理与临床应用
罗宇芬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8
【摘要】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是一种合成的口服广谱抗真菌药。

为三氮唑衍生物,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亲角质性,停药后有持续作用。

对皮真菌、酵母菌、曲霉菌
属和其他各种酵母菌与真菌感染有效。

研究实验证明伊曲康唑具有抗真菌谱广、毒性小、疗效好的特点。

现将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一、药理作用: 体外试验及动物模型证明伊曲康唑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念珠
【总页数】2页(P773-774)
【作者】罗宇芬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
【相关文献】
1.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治疗方案 [J], 戴子贞;仇苏闽
2.伊曲康唑注射液的药理与临床 [J], 赵丹;王小虹;修锐;戴亦晖
3.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王荣梅
4.伊曲康唑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应用 [J], 傅得兴
5.伊曲康唑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J], 莫智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伊曲康唑酯质体得药效学研究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与深部感染。

前者主要由表皮癣菌、发癣菌与小孢霉菌等引起得头癣、足癣、指(趾)癣及体癣等;后者主要由真菌引起得深部组织与内脏器官感染,如肺、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与败血症等。

深部真菌感染可分为两大类: ①由致病性真菌所致得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足分支菌病、着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等,多呈地区性流行。

②条件致病性真菌所致得念珠菌病、曲菌病、隐球菌病、毛霉菌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等。

两类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应用得药物基本相同。

深部真菌感染多为念珠菌(70% ~80% )与隐球菌所传播,侵犯内脏器官与血液系统。

其发病率虽较浅表感染低,但危害性大、死亡率高。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导管插管、内镜检查得广泛应用以及心脏、器官移植等深部大手术得广泛开展,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感染得发生率日益增多。

但传统得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与灰黄霉素等因疗效差或毒性大,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迫使人们不得不加强对抗真菌药物得研究与开发。

故抗真菌药现已成为国内外研制得热点并有了长足得发展,尤其唑类成为抗真菌药开发研究得热点。

唑类( azole)抗真菌药分为:(1)咪唑类:包括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塞她康唑、奈替康唑、拉诺康唑、氟咪唑;(2)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拉夫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得亲与力低,对肝药物代谢酶影响小,与其她药物相互作用较咪唑类少、半衰期长、药动学特性好、抗真菌作用强、毒性低,已逐渐取代咪唑类,就是目前国内外开发研究得热点。

近20 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得大量应用,艾滋病得流行与器官移植术得开展,深部真菌感染得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

一项研究表明,1988~1989 年,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较1976~1979 年增加20 倍[3],血癌病人真菌感染率达20 %~40 % ,死亡率大于70 %[4]。

艾滋病病人,真菌感染发生率30 %。

[5]如何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得抗真菌药物就是临床急需解决得问题。

目前,国际上新型抗真菌药物得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甾醇14-α-2去甲基化酶抑制剂(三唑类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壁抑制剂(环肽类抗真菌药)两大领域。

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得研制中,主要就是对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进行大量得结构修饰研究,合成了数万计得三唑类新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多个广谱、高效、低毒得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其中,伏立康唑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其她进入临床与临床前研究得三唑类抗真菌药还有普沙康唑与拉夫康唑等。

[1]以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为代表得第三代抗真菌药物就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得首选药物。

[2]遇到耐氟康唑得耐药假丝酵母菌时,可选用伊曲康唑。

该药对假丝酵母菌属及酵母菌、霉菌、皮肤癣菌与曲霉菌、隐球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等致病性真菌具有活性,抗菌谱比氟康唑更广,除毛霉菌外,目前对其她真菌感染得有效率在80%以上,不良反应低于氟康唑。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并对肝脏有损害。

常用剂型有胶囊剂、口服溶液与注射液。

胶囊剂主要用于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

口服溶液剂具有较高得生物利用度,可有效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得预防。

静脉注射液对于不能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并需持续高血药浓度得重症患者就是惟一可选得方式。

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时主要就是针对曲霉菌或酵母菌感染,也可用于对氟康唑耐药或两性霉素B 难治性患者得预防与治疗。

通常采用先静脉连续给药10 天左右,达到稳态目标血药浓度后改用口服溶液维持血药浓度,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得治疗效果。

此治疗方案除胃肠不良反应外,很少发生与伊曲康唑注射液相关得不良事件。

伊曲康唑耐受性良好,最常见得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头痛、头晕、皮肤瘙痒与过敏性皮炎少见。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得患者多数于14 天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综合疗效半数以上达到有效,但真菌清除率较低。

国内外推荐得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剂量:初始剂量为200mg,bid,连续使用2 天;维持剂量为200 mg,qd,共5 天,以后可改为口服溶液剂200 mg, qd, 疗程为1 ~3 个月,个别情况下疗程可延长到6 个月。

图1 伊曲康唑结构图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就是1988年投放市场得新一代口服三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就是芳基乙基三氮唑环戊缩酮类化合物, 属于长侧链三唑类, 其环戊缩酮氧次甲基侧链上一般为4个芳环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

既可抗真菌,又可抗细菌与某些原虫,对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有高效。

口服吸收快,并有较高得组织亲与力,特别就是肝与皮肤得浓度超过血药浓度,半衰期较长,17~24 h 。

常规口服剂量200~400 mg/ d。

其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高5~100 倍[6]。

易在脑膜聚积,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来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球孢子菌脑膜炎,但并不作为隐球菌脑膜炎首选药。

经临床使用证明, 伊曲康唑100 mg/ d 对皮肤真菌病为最适剂量,在治疗皮肤癣病中可达> 80 %得临床与真菌学治愈或明显好转。

Ganer 等用伊曲康唑治疗24 例深部真菌病,包括肺型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曲霉菌病、孢子丝菌病等,2/ 3 病例其她药物治疗失败或复发,而用伊曲康唑治疗后获显著疗效[7]。

副作用有轻度头痛,胃肠道症状,脱发等,总得发生率为2、8 %。

伊曲康唑作为亲脂类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同氟康唑。

主要就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 得活性, 干扰真菌细胞中麦角固醇得生物合成, 使真菌细胞膜缺损, 增加膜通透性, 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使真菌死亡。

而三唑类伊曲康唑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 亲与力较低, 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 保持高亲与力[11],因此毒性较小, 抗菌活性高[12]。

伊曲康唑具有较酮康唑与氟康唑更广得抗菌谱, 就是第一个对曲霉有良好作用得唑类药, 它对念珠菌、隐球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等引起得感染均有良好疗效, 有效率可达80% 以上, 就是近数十年来抗真菌感染治疗得一个很大进展。

伊曲康唑与蛋白高度结合(9918% ) ; 能在大多数组织与体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水性体液中药物浓度很低; 几乎不能渗透到脑脊液中; 在肝脏中被较广泛地代谢; 排泄到粪便与尿液中; 片剂稳态半衰期大约为64h, 口服液与注射剂得半衰期分别为37~ 40h 与35h[13];与两性霉素B 对照研究证实, 两药得有效率相等。

但当曲霉病急性发作时, 还需先用两性霉素B, 然后改用伊曲康唑维持治疗, 非急性曲霉病可开始即用伊曲康唑。

它为不危及生命得组织胞浆菌病与芽生菌病等得首选药, 对轻、中度得组织胞浆菌病可作为长期支持疗法得辅助治疗。

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曲霉病得预防与治疗有效, 可用于艾滋病患者隐球菌病得初治与长期维持治疗。

由于它不易通过血2脑脊屏障, 因此治疗脑曲霉引起得感染必须使用大剂量才能取得良好得效果。

伊曲康唑不良反应明显较酮康唑低, 患者易耐受, 不良反应为厌食、恶心、腹痛、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与头痛、头晕、瘙痒等。

长期治疗得患者中有70% 发生血清转酶升高, 但停药后多能恢复。

[14]近20 多年来, 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得应用、骨髓与脏器得移植、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得应用、艾滋病发病率得增加、各种导管得介入与真菌检测技术得提高, 念珠菌血症与系统性曲霉感染逐渐增多。

北京协与医院报道在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血培养得结果显示, 1994~ 1995 年真菌发生率为811%; 2000 年为617%。

20 年149 例真菌感染得分析显示, 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得趋势。

临床上已有耐氟康唑得念珠菌与耐两性霉素B 得曲霉存在。

因此需要新得抗真菌药物。

目前即将推出与已上市得新药有: 多烯类得制霉菌素脂质体、两性霉素B 脂质体剂型AmB isome、两性霉素B 脂质体复合物A belect、两性霉素B 胶样分散体Ampho tec、伊曲康唑口服液与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与口服片剂以及卡泊芬净注射剂。

[14]伊曲康唑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及皮肤真菌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它在角化得组织如毛发及指甲中蓄积,广泛用于浅表真菌感染治疗。

伊曲康唑经口服吸收并在全身真菌感染常见部位得器官(如脾与肺) 中积蓄,因此可用于各种全身真菌感染得治疗与预防,需要较高得稳定血药浓度[9]。

国外开发了口服溶液剂与静脉注射剂,提高了吸收度与生物利用度,使其能更广泛地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

[10]而关于伊曲康唑脂质体得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脂质体(Liposome) 就是1965 年由Bangham 首次发现得[18]。

它就是一种人工制备得类脂质小球体, 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得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

构成双分子层得类脂其亲水性得首基部分形成膜得内外表面, 而亲脂性得尾端部分处于膜得中间, 膜壁厚度约为5~ 7 nm , 而囊得直径一般在25~500 nm 之间, 如图2所示。

脂质体得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携带各种亲水得、疏水得与两亲得物质: 它们被包入脂质体内部水相、插入类脂双分子层或吸附连结在脂质体得表面。

[19]图2 脂质体得结构脂质体得组成成分主要就是天然形成得磷酸类脂,如磷脂酰胆碱(PC) 与磷脂酰乙醇胺(PE) 或者包括硬脂胺、磷脂酸(PA )、二酰基磷酸(DCP) 等得胆固醇及其它两亲性分子得混合物[20]。

根据形状与结构得不同, 脂质体一般可分为多层脂质体(MLV )、小单层脂质体(SUV ) 与大单层脂质体(LUV ) , 各种类型脂质体得性能因结构不同而异[21]。

脂质体形成原理如图3所示,加入到磷脂与胆固醇得有机溶剂得水溶液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为小水滴、磷脂、胆固醇吸附在水滴表面形成一层单分子膜,从而生成油包水(W/O) 微乳液、将微乳液转移到缓冲水溶液上后,有机溶剂中多余得磷脂、胆固醇在与缓冲液得油水界面迅速生成一层单分子膜,在离心作用下,油相中得小水滴穿过油水界面得单分子膜并被其包围,在水相中形成脂质体。

[24]图3 脂质体形成得原理脂质体载体得功能与特点脂质体作为单层或多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得封闭环状囊结构, 由磷脂或磷脂与胆固醇组成。

脂质体类似于细胞结构, 具有生物膜得特性与功能, 具有器官或组织得网状内皮系统得趋向性。

它可以包裹水溶性与脂溶性两种类型得药物, 就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得定向药物载体。

脂质体进入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 具有靶向性与淋巴定向性, 并具有缓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