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图例

合集下载

规划设计图标准图例

规划设计图标准图例

村镇规划图例主编部门: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R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CM生产建筑及设施用地W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TS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UG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EH村镇用地范围及发展方向建筑物及质量评定BF墙篱及其他S0道路工程对外交通T0.U11供水工程排水工程U12U13电力工程U14电讯工程其它管线工程U15L边界线城乡居民点层次、人口及用地规模AZ产业分区及资源场地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1.《村镇规划讲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农村建筑研究所,1982年8月。

2.GB J103-87《总图制图标准》,GB J106-8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12月。

3.《城市规划参考图例》,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年2月。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测绘出版社,7929-871月。

年19881987,中国标准出版社,5791-86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0001500015.:、:《地形图图式》月。

8年.6.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91-86。

7.《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1-8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9月。

注:彩色图例中右下角标注的数码为“AutoCAD”软件中的颜色编号。

城镇规划中必知的地形图图例

城镇规划中必知的地形图图例

若干城镇规划设计中必知的地形图图例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 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 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准确判读地形图,是我们城镇规划中所需的必备能力。

下面就是金山在城镇规划设计中整理的一些常用地形图图例。

希望对刚步入城镇 规划这行业的各同行有所帮助。

地形图判读可从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设施、管线设施、水 系、地貌土质、植被园林、等高线、疆域边界这些方面着手。

做到见图知物,就必须了解各图符所代表的实物。

1、 控制点标注:2、 居民地:名称符号 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三角点土堆上的三角 点小三角 点土堆上 的小三 角点导线点土堆上的导线 点埋石图 根点不埋石图根点 水准点GPS 控 制点天文点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多点一 般房屋四点房 屋阳台依比例围墙多点简单房屋四点简单房屋多点建筑中房屋四点建筑中房屋多点破坏房屋四点破坏房屋多点棚房四点棚房多点砼房屋四点砼房多点砖房屋四点砖房屋多点混房屋四点混房屋多点铁房屋四点铁房屋多点钢房屋四点钢房屋多点木房屋四点木房屋小比例尺房屋架空房屋廊房无墙壁柱廊柱廊有墙壁边门廊檐廊悬空通廊建筑物下的通道台阶室外楼梯不规则楼梯地下室的天窗地下建筑物的通风口围墙门有门房的院门依比例门墩不依比例门墩注意各性质的居民地类中特有的图符识别标记。

如,木3代表木结构3层居民楼。

3、 独立地物:门顶虚线依比例支 柱方形依比 例支柱圆形依 比例支 柱方形不按比例 支柱圆形不依 比例支柱不依比 例围墙 栅栏栏 杆篱笆活树篱 笆铁丝网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路灯杆式照射灯厕所打谷场球场饲养场温室花房高于地面水池低于地面水池有盖的水池游泳池宣传橱窗钻孔塔形建筑物 塔形建筑物水塔水塔范围水塔烟囱水塔烟囱范围烟囱烟囱范围烟道架空烟道露天设备非圆露天设备圆形露天设备依比例粮仓不依比例粮仓粮仓群风车水磨房抽水机站依比例肥气池不依比例肥气池气象站雷达站环保监测站水文站学校卫生所有看台露天体育场露天体育场司令台露天体育场门洞无看台露天体育场露天舞台加油站桥式照射灯基塔桥式照射灯虚线塔式照射灯喷水池喷水池范围假石山假石山范围垃圾台岗亭岗楼无线电杆塔范围无线电杆塔电视发射塔避雷针纪念碑依比例纪念碑碑柱墩依比例碑柱墩塑像4、 交通设施:依比例塑像 旗杆亭依比例亭钟楼鼓楼城楼依比例钟楼旧碉堡依比例碉堡宝塔经塔依比例宝塔烽火台庙宇依比例庙宇土地庙依比例土地庙教堂依比例教堂清真寺依比例清真寺过街天桥过街地道过街地道入口依比例地下 建筑物出入口不依比例地 下建筑物出 入口窑台式窑独立坟独立坟范围坟群散坟堆式窑地磅有平台露天货栈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平行高速 公路粗平行等级 公路中平行等外 公路细(0.2mm)(0.15mm)(0.1mm)平行在建高速公路(0.2mm)平行在建等级公路(0.15mm)平行在建等外公路(0.1mm)依比例一般铁路不依比例一般铁路依比例电气化铁路不依比例电气化铁路依比例电线架不依比例电线架依比例窄轨铁路不依比例窄轨铁路依比例建筑铁路不依比例建筑铁路依比例轻便铁路不依比例轻便铁路电车轨道电车轨道电杆依比例缆车轨道不依比例缆车轨道依比例架空索道架空索道柱架不依比例架空索道有雨棚的站台站台雨棚露天的站台天桥天桥台阶地道高柱色灯信号机矮柱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水鹤车挡转车盘高速公路粗(0.2mm)收费站等级公路主线(0.2mm)等级公路边线(0.1mm)等外公路(0.1mm)建筑高速公路(0.2mm)建筑等级公路(0.15mm)建筑等外公路(0.1mm)大车路虚线边(0.1mm)大车路实线边(0.1mm)乡村路虚线边(0.1mm)乡村路实线边(0.1mm)不依比例乡村路(0.15mm)小路(0.15mm)内部道路(0.1mm)阶梯路(0.1mm)高架路(0.15mm)依比例涵洞不依比例涵洞遂道内铁路线依比例遂道入口不依比例遂道入口已加固路垫未加固路垫已加固路堤未加固路堤明峒明峒内铁路线里程碑坡度表路标汽车站挡土墙有栏木铁路平交口栏木无栏木铁路平交口铁路在上面的立体交叉路铁路在下面的立体交叉路铁路桥铁路桥桥墩公路桥桥墩一般公路桥有人行道公路桥公路桥人行道有输水槽公路桥双层桥双层桥引桥双层桥桥墩依比例人行桥不依比例人行桥依比例级面桥不依比例级面桥铁索桥亭桥渡口漫水路面虚线漫水路面实线徒涉场跳墩过河缆顺岸式固定码头堤坝式固定码头浮码头浮码头架空过道停泊场航行灯塔航行灯桩航行灯船左岸浮标右岸浮标立标岸标系盘浮筒过江管线标信号杆通航起迄点露出的沉盘淹没的沉船沉船范围线急流急流范围线注:道路图符中粗细代表道路等级。

村镇制图图例

村镇制图图例
W1
普通仓储用地
存放一般物品的物流仓储用地
W2
危险品仓储用地
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村庄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的单位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库地
S1
道路用地
村庄各种道路、交叉口等用地,不包括单位内部的道路用地
S2
村庄交通设施用地
村庄各类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公交首末站、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渡口、索道地面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村庄供应、环境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U1
供应设施用地
村庄给水、供电、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燃气、供热等设施用地
U2
环境设施用地
村庄雨水、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公厕、垃圾站、危险废物处理、粪便处理设施等用地
U9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除以上之外的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包括消防、防洪、应急避护等安全设施用地,以及施工、养护、维修等设施用地
H4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安保用地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H5
采矿用地
采矿、采石、采沙、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H9
其他建设用地
除以上之外的建设用地,包括边境口岸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及服务设施等用地
E
非建设用地
水域、农林用地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E1
水域
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沟渠、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用地
G1
公园绿地
面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小游园、沿河游憩绿地、街旁绿地和古树名木周边的游憩场地等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村镇与村镇规划1.村镇——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P1)2.居民点——是由居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人们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的场所。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建筑群(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与生产建筑等)道路网、绿地网及其他公用设施。

(P1)居民点可以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自然村)。

3.建制镇——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P2)集镇——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中心村——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规模在1000—2000人。

基层村——也就是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4.村庄的特点:(P2)⑴点多面广,结构比较松散;⑵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⑶人口密度低,且相对稳定;⑷依托土地现有资源,家庭血缘关系浓厚。

5.集镇的特点:(P3)⑴历史悠久,交通便利;⑵集镇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⑶星罗棋布,服务农村;⑷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节制人口盲目外流。

6.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

即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

(P7)7.村镇体系的构成层次:建制(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8.村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就具有的条件:各村镇内部在地域上应是相邻的,彼此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国土资源部目录前言1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5土地利用现状图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8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前言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

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村镇与村镇规划

村镇与村镇规划

村镇与村镇规划第⼀章村镇、村镇体系、村镇规划第⼀节村镇的形成及特点⼀、村镇的概念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村镇的形成1、居民点A、是由居住、⽣产、⽣活、交通运输、公⽤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类按照⽣产和⽣活的需要⽽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聚居场所。

B、是⼈类发展到⼀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第⼀次社会⼤分⼯(农业与畜牧业分离)之后。

C、是由⼈类、物质要素、⾮物质要素构成2、村镇的形成A、居民点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出现在第⼆次社会⼤分⼯(⼿⼯业商业与农业、牧业的分离)之后B、我国的居民点依据它的政治、经济地位、⼈⼝规模及其特征,可以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类型。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城市、⼤城市、中等城市、⼩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集镇、⼀般集镇)和村(中⼼村、⾃然村)。

截⾄2002年年底,我国共有乡镇39054个,其中建制制19811个;共有村庄694515个(不包括台湾地区,以下同)。

1)建制镇是农村⼀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化和⽣活服务的中⼼。

2)集镇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定程度的产物,是指乡⼈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成的作为农村⼀定区域经济、⽂化和⽣活服务中⼼的⾮建制镇。

3)中⼼村⼀般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农业、家庭副业和⼯业⽣产活动的较⼤居民点,设有基本的⽣活服务设施。

4)基层村也就是⾃然村,⼀般是村民⼩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般只有简单的⽣活福利设施,甚⾄没有。

三、村镇的特点1、规模少,布局分散是由我国农业⽣产⽔平低和便于耕作管理的要求造成的2、村镇类型多样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然声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化背景差异巨⼤,从⽽形成结构布局形态、社会经济职能、民俗民风、⽣产特点,乃⾄建筑风格等⽅⾯呈多样化格局。

新农村规划图纸要求

新农村规划图纸要求

新农村规划图纸内容及要求01、村域规划图图的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1、XX村在XX乡(镇)的区域位置将要规划的XX村的位置突出出来,在图中用亮的颜色和阴影突出来。

该张小图的底图有的要自己做,先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将各村的界线清楚划出来,用数码相机拍下或者扫描出来,调在CAD大概绘出来。

2、文字说明用简洁的文字说明XX村的区位分析,一般用三句:一、地理位置;二、2008年底人口、户数;三、交通区位。

四、三区划分的简单介绍。

3、三区划分(1).禁止建设区CAD颜色60号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在重要交通干道和市政设施走廊两侧划定的禁止建设的控制区等。

规划期内禁止建设区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设施外,严禁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开发活动。

(2). 限制建设区CAD颜色41号指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以外的地域,主要包括一般农田区、坑塘水面等。

限制建设区内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凡在限制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开发的,需取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规划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改变用地性质。

(3)、适宜建设区CAD颜色30号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用地。

注意:本图不要绘风玫瑰、比例尺,绘制指北针即可,规划年限为2010-20204、区位图较小,放在图纸角落,三区划分的那个村域图为主要图纸,占空间较大。

区位规划图上用建设用地规划图的路网,且将主要公共设施的位置用图例表达出来(给水点、污水点、垃圾填埋场、供热点,调压站、变压器、村委会、小学等)5 如该乡镇土地利用有分解到村的数据,在表中列出村庄的土地利用现状表,对于主要地类要注明清楚。

6 对于村庄村域范围内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表示出来;对于村庄周围的邻村要表示出来。

02、现状图1、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分类画出村庄现状各类用地的范围(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颜色和符号参考如下注意以下:R村民居住用地:CAD用51号色C1行政管理用地:CAD用231号色(应具体标注村公所的位置,图中标“村”加圈)C2教育机构用地:CAD用241号色幼儿园(图中标“幼”加圈),托儿所(图中标“托”加圈)小学(图中标“小”加圈)、中学(图中标“中”加圈)及各类成人学校等用地,CAD用31号色C3 文体科技用地:CAD用21号色文化图书、科技、展览、娱乐、体育(图中标体育场)、大型寺院、大型庙宇,CAD用10号色C4 医疗保健用地(图中标“╋”加圈)CAD用30号色C5 商业金融用地 CAD用240号色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CAD用10号色C6 集贸设施用地 CAD用240号色(图中标“集”加圈)M 生产建筑用地 M 1:一类工业用地(注:无污染工业)CAD用34号色M2 :二类工业用地(注:基本无污染工业)CAD用35号色M3 :三类工业用地(注:有污染工业)CAD用36号色W 仓储用地:CAD用181号色2、村庄主、次干道、支路,对外交通道路红线线条使用黑色加粗线条,如果填充,CAD用253号色注意:1、道路在现状和规划图中应用深一点颜色,加一点阴影;2、4米以上的路在图中均应表达;3、标明主、次干道的名称;4、对外交通道路应标明方向,并标注去向的具体地名。

村镇制图图例

村镇制图图例
W1
普通仓储用地
存放一般物品的物流仓储用地
W2
危险品仓储用地
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村庄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的单位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库地
S1
道路用地
村庄各种道路、交叉口等用地,不包括单位内部的道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公交首末站、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渡口、索道地面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H12
镇建设用地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
H13
乡建设用地
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
H14
村庄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
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等区域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H3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为区域服务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区域性能源设施、水工设施、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殡葬设施、环卫设施、排水设施等用地
M1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乡村各类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如打谷场、饲养场、晒场、农机站、育秧房、兽医站等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蔬菜大棚、养殖水域等农业设施用地
M2
工业生产设施用地
独立设置的工业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W
仓储用地
物资的中转仓库、专业收购和存储建筑、堆场及其附属设施、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社会保障
养老服务站


注:1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为不需配置的项目;
表6.3.3.2公益性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下限指标(平方米)
村庄规模分级
设施名称
特大型村
大型村
中型村
小型村

城市用地类型及指标及村镇规划图例

城市用地类型及指标及村镇规划图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建设部[ 1990-7-2]关于发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_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规划司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7月2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第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规划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百万庄,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3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第4.2.4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第Ⅰ级的城市,其规划人均绿地指标可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5.0m2/人。

第4.2.5条其它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指标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确定。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目录前言1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5 土地利用现状图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8 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前言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

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3.《城市规划参考图例》,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年2月。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929-87,测绘出版社,1988年1月。
5.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年8月。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图例
R 居住建筑用地
C公共建筑用地
M生产建筑及设施用地
W 仓储用地
ﻭT对外交通用地
S道路广场用地
ﻭ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G绿化用地
E水域和其它用地
ﻭH村镇用地范围及发展方向
ﻭB建筑物及质量评定
F墙篱及其他
S0道路工程
ﻭT0对外交通
U11供水工程
U12排水工程
U13电力工程
ﻭU14电讯工程
6.1:2.5Βιβλιοθήκη 、1:5万、1:10万《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91-86。
7.《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9月。
注:彩色图例中右下角标注的数码为“AutoCAD”软件中的颜色编号。
ﻭU15其它管线工程
L边界线
ﻭA城乡居民点层次、人口及用地规模
Z产业分区及资源场地
ﻭ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1.《村镇规划讲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农村建筑研究所,1982年8月。
2.GB J103-87《总图制图标准》,GB J106-8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12月。

乡镇规划图图例RGB

乡镇规划图图例RGB
机场用地
RGB(0,0,0)
RGB(250,150,50)
港口码头用地
RGB(0,0,0)
RGB(250,150,50)
管道运输用地
RGB(0,0,0)
RGB(235,215,150)
RGB(250,150,50)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235,215,150)
水库水面
RGB(115,225,255)
其他独立
建设用地
RGB(110,110,110)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RGB(110,110,110)
RGB(0,0,0)
公路用地
RGB(110,110,110)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250,150,50)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250,150,50)
RGB(255,255,255)
土地用途
现状用途表达图式
地区、州、地级市、盟界
RGB(0,0,0)
界线粗0.5毫米,线段长3毫米,线段间距无点1毫米、有点3毫米。
县、区、县级市、旗界
RGB(0,0,0)
界线粗0.4毫米,线段长3毫米,线段间距2毫米。
乡、镇、街道界
RGB(0,0,0)
界线粗0.3毫米,线段长4毫米,线段间距无点1毫米、有点4毫米。
村界
RGB(0,0,0)
特殊
用地
RGB(110,110,110)
盐田
RGB(110,110,110)




水域
河流水面及
湖泊水面
RGB(110,110,110)
滩涂
RGB(110,110,110)
自然保留地
RGB(110,110,110)

916105-城乡规划-小镇-01文本、图集目录

916105-城乡规划-小镇-01文本、图集目录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发展目标 (3)
第三章镇村体系及城乡统筹 (4)
第四章集镇总体规划 (6)
第五章分期建设规划 (18)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18)
第二节中期规划指引 (19)
第三节远景发展展望 (20)
第六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20)
第七章附则 (21)
图集目录
01.区位图(一)
02.区位图(二)
03.上位总体层面分析图
04.乡域场地高程分析图
05.乡域场地坡度分析图
06.乡域场地空间模拟图
07.乡域村庄分布现状图
08.乡域体系规划图
09.乡域空间管制图
10.乡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11.乡域城乡土地使用规划图
12.乡域交通规划图
13.乡域风景游览规划图
14.乡域公共设施规划图
15.集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16.集镇现状风貌图
17.集镇土地利用规划图
18.集镇功能结构图19.集镇公共设施规划图
20.集镇教育设施规划图
21.集镇道路交通规划图
22.集镇绿地系统规划图
23.集镇景观结构规划图
24.集镇给水工程规划图
25.集镇污水工程规划图
26.集镇雨水工程规划图
27.集镇电力工程规划图
28.集镇通信工程规划图
29.燃气工程规划图
30.集镇三区四线控制规划图
31.集镇综合防灾规划图
32.集镇环卫设施规划图
33.集镇近期土地利用规划图
34.集镇中期土地利用规划图
35.集镇远景土地利用规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规划图例 主编部门: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
R 居住建筑用地
C 公共建筑用地
M生产建筑及设施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G 绿化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H 村镇用地范围及发展方向
B 建筑物及质量评定
F 墙篱及其他
S0 道路工程
T0 对外交通
U12 排水工程
U14 电讯工程
U15 其它管线工程
L 边界线
A 城乡居民点层次、人口及用地规模
Z 产业分区及资源场地
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1.《村镇规划讲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农村建筑研究所,1982年8月。

2.GB J103-87《总图制图标准》,GB J106-8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12月。

3.《城市规划参考图例》,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年2月。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929-87,测绘出版社,1988年1月。

5.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年8月。

6.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91-86。

7.《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9月。

注:彩色图例中右下角标注的数码为“AutoCAD”软件中的颜色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