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路的公式

合集下载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
电阻、电感串联
简图略
Z=(R2+XL2)1/2
XL—感抗(欧) XL=2π?L
L—电感(亨)
—频率(赫)
电阻、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c2)1/2
Xc—容抗(欧)
Xc=1/2π?C =1/ωC
C=电容(法)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2)1/2
={R2+(XL-XC)}1/2
X—电抗(欧) X=XL—Xc
I、I2—通过各导体的电流(安)
d—两平行导体中心线间的距离(米)
F—电动力(牛)
力的方向;如果两导体中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为吸力;反之,则为斥力
正弦波磁场在直导体和线圈中的感应电势
直导体中
e=BVLsinα
线圈中
E=4.44NФM
e—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伏)
E—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伏)
B—磁感应强度(特)
公 式
说 明
纯电容电路
简图略
Ucm=Im/ωC (伏)
Uc=I/ωC (伏)
I=Uc/Xc(安)
Xc=1/ωC (欧)
Qc= UcI=I2Xc=ωC Uc2=2π?C Uc2
Xc—容抗(欧)
Ucm—电容两端电压最大值(伏)
Uc—电容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伏)
I—流过电容的电路有效值(安)
Im—流过电容的电流最大值
C—1/2 (线圈外径—内径)(厘米)
空心多层线圈电感
L=10.5N2DKλ×10-3
式中 K=D/2(ι+c)
λ=3/4(当0.3<K≤1时)
λ=0.5(当1<K≤3时)
鼠龙式交流电动机确定能否直接起动的经验公式

电路计算公式

电路计算公式

有关电路的公式
标准式:R=U/I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⑴电阻 R
R=ρL/S注:其中ρ不是,而是导线材料在常温下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时的阻值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适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t
⑷电热 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IRt普适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

十大电路定理

十大电路定理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库仑定律(Coulomb's law)Electric work,electric power and Joule's law单位换算⑴1卡(Cal orie)=4.1858518焦耳(J)1焦耳(J)=0.23890000119卡(cal)⑵焦耳--卡路里:1千卡(KCAL)=4.184千焦耳(KJ)1千焦耳(KJ)=0.239千卡(KCAL)1卡=4.184焦耳1焦耳=0.2389卡⑶焦耳--瓦特:1焦耳(J)=1瓦特×秒(W·s)1度(1kw·h)=3.6×10^6焦耳(J)⑷焦耳--牛顿米:1焦耳(J)=1牛顿×米(N·m)名词解释: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The work done by current is called electric work)单位是焦耳(J)。

电量(Q):单位是库伦(C)。

1库伦=6.25x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x10-19C。

电量quantity of electricity。

电流(I):单位是安培(A)。

1安培(1A)=1秒(1S)通过给定截面的总电量是1库伦(1C)。

Q=W/t(W单位焦耳J,t单位秒s)电压(U):单位是伏特(V)。

移动单位电荷所需要的能量叫电压。

V=W/Q(W单位焦耳J,Q单位库伦C)。

电阻(R):单位是欧姆(Ω)。

某材料两端若加有1伏特(1V)的电压,如果材料中流过的电流是1安培(1A),则该材料的电阻值为1欧姆(1Ω)R=U/R。

电导G=1/R(S)。

重要定理(10个)⑴(电路)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基尔霍夫第一定律(KCL)又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所有进入某节点的电流的总和等于所有离开这节点的电流的总和。

假设进入某节点的电流为正值,离开这节点的电流为负值,则所有涉及这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电工基本公式

电工基本公式

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4.负载大小的意义: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电路的断路处:I=0,U≠0电路的短路处:U=0,I≠0二.基尔霍夫定律1.几个概念: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2)表达式:i进总和=0或:i进=i出(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

(2)表达式:1或:2或: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三.电位的概念(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称为接地。

(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1.理想电压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

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

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电流源起作用。

功率与电流电压的计算公式

功率与电流电压的计算公式

功率与电流电压的计算公式
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具体公式取决于电路的类型和连接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计算功率的公式:
1. 直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P = V * I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W),V表示电压,单位为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

2. 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电阻负载):
P = V * I * cos(θ)
其中,P表示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

3. 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电感负载或电容负载):
P = V * I * cos(θ) - Q * sin(θ)
其中,P表示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Q表示无功功率,单位为伏特安培乘乘秒(VAr)。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适用于理想电路,实际电路中可能存在功率损耗和因素,导致实际功率与理论计算值有所偏差。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
1.电阻电路的功率公式:
在一个电阻为R的电路中,电流为I,电压为V,功率P可以表示为:P=VI
或者
P=I²R
或者
P=V²/R
2.交流电路的功率公式:
交流电路的功率通常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来表示。

有功功率是电路
真实消耗的功率,无功功率是由于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而产生的能量来回
交换的功率。

有功功率的公式如下:
P = VrmsIrmscosθ
其中,Vrms是电压的均方根值,Irms是电流的均方根值,θ是电压
和电流相位差的角度。

无功功率的公式如下:
Q = VrmsIrmssinθ
其中,Q是无功功率。

3.直流电路的功率公式: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保持不变,因此功率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P=IV
4.平均功率的公式:
对于周期性的电路,可以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周期平均值来获得平
均功率。

平均功率可以表示为:
P = 1/T ∫[0,T] V(t)I(t)dt
其中,T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总结: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主要取决于电路的类型和特性。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使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直接计算功率;对于交流电路,需要考虑有
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于直流电路,功率就简化为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对
于周期性电路,可以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周期平均值得到平均功率。

电路公式大全

电路公式大全

电路公式大全电路公式大全如下:1.电阻定律:R=ρL/S电阻定律表明,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还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有关。

2.欧姆定律:I=U/R欧姆定律表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功率公式:P=I²R功率公式表明,电路的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

4.基尔霍夫定律:∑I=0基尔霍夫定律表明,在任何一个闭合电路中,流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总和。

5.叠加定理:I总=I1+I2++In叠加定理表明,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何一个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6.戴维南定理:U总=R总I总戴维南定理表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该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网络的开路电压,内阻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

7.诺顿定理:I总=G总U总诺顿定理表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流源来代替,该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网络的短路电流,内阻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

8.最大功率传输定理:Pmax=U²/R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表明,当一个线性电阻负载与一个电源相连时,如果外接电阻等于内阻,则负载可以获得最大功率。

9.交流电路的有效值:I=Iₘ/√2交流电路的有效值表明,对于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只有它们的最大值的一半才是有效的。

10.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R/X+j(ωL-1/ωC)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表明,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等于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越接近于1,电路的功率利用率就越高。

11.交流电路的欧姆定律:Z=R+j(ωL-1/ωC)交流电路的欧姆定律表明,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阻抗等于电阻加上电感与电容的复数阻抗之和。

12.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E=0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表明,在任何一个闭合电路中,流入节点的电动势总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动势总和。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hyfangm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初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ρ千克/米³kg/m³ρ=m/v力(重力)F(G)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Ω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热量Q 焦耳(焦)J Q=cm(t-t0)比热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公式
P=I^2*R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和R
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

这个公式表示了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功率与电流的平方和电阻成正比。

这意味着在给定电阻值下,电流越大,功率也越大。

同样地,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功率也会越大。

除了上述公式,还有其他用于计算功率的公式,具体取决于电路的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
1.对于直流电路,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V*I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V表示电压(单位为伏特)和I
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

这个公式表示了电压和电流的乘积等于功率。

2.对于交流电路,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 Vrms * Irms * cos(θ)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Vrms表示电压的有效值(单位为
伏特)、Irms表示电流的有效值(单位为安培)、cos(θ)表示功率因数。

这个公式表示了有效电压、有效电流和功率因数的乘积等于功率。

在实际电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功率公式非常重要。

根据电
路的特性和所需要的计算精度,合理选择适合的公式可以得到准确的功率
计算结果。

电路公式总结

电路公式总结

电路公式总结电路公式是用来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在电路分析中,使用电路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中各个元件之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基本电路公式1.欧姆定律:电压U等于电流I和电阻R的乘积,即U = I * R。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流通过电阻时导致电压降的关系。

2.功率公式:功率P等于电流I和电压U的乘积,即P = I * U。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路中产生的功率。

3.串联电阻公式:串联电阻的总值等于各个电阻值之和,即R_total = R1 + R2+ ... + Rn。

这个公式描述了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

4.并联电阻公式:并联电阻的总值等于各个电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1/R_total = 1/R1 + 1/R2 + ... + 1/Rn。

这个公式描述了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

二、电源电路公式1.电源电压公式:电源电压等于电流和电阻之间的乘积,即U = I * R。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源提供的电压。

2.等效电阻公式:若电源电压和总电流已知,则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等效电阻值,即R = U / I。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3.电源功率公式:电源功率等于电源电压和总电流之间的乘积,即P = U * I。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源所提供的功率。

三、能量和功率公式1.能量公式:能量E等于功率P乘以时间t,即E = P * t。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路中产生的能量。

2.功率损耗公式:电路中的功率损耗等于电流I平方乘以电阻R,即P_loss = I^2 * R。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路中产生的功率损耗。

3.效率公式:电路的效率等于输出功率P_output与输入功率P_input之间的比例,即Efficiency = P_output / P_input。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路的效率。

四、交流电路公式1.交流电压公式:交流电压可用正弦函数描述,即U(t) = U_m * sin(ωt + φ)。

这个公式描述了交流电压的波动特性。

串联电压公式

串联电压公式

串联电压公式
1、串联电路公式:ΣU=U1+U2
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2、并联电路公式:ΣU=U1=U2
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U1=U2
3、欧姆定律:U=IR(I为电流,R是电阻)但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

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

换句话说。

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

通常用字母V代表电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所有公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所有公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所有公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中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元件排列在同一电路路径上,而并联电路中元件排列在不同的电路路径上。

以下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公式: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 R1 + R2 + R3 + ... + Rn
2.串联电路的总电流:I = I1 = I2 = I3 = ... = In
3.串联电路中每个电阻的电压:V1 = IR1,V2 = IR2,V3 = IR3,...,Vn = IRn
4.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R = 1/R1 + 1/R2 + 1/R3 + ... + 1/Rn
5.并联电路的总电流:I = I1 + I2 + I3 + ... + In
6.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的电流:I1 = V/R1,I2 = V/R2,I3 = V/R3,...,In = V/Rn
7.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的电压:V1 = V,V2 = V,V3 = V,...,Vn = V
以上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公式,它们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设计和调试电路。

- 1 -。

电学基本公式总结

电学基本公式总结

电学基本公式总结电学基本公式总结一:电学公式总结一定注意:我们尽量的把公式的文字背下来,而不是只背字母!1.欧姆定律电流=U电压IR电阻2.电功率:电做功的快慢,电功率越大,则灯泡越亮。

Ⅰ.电功率=电压×电流P=UI推导公式:PIR2U2PRⅡ.电功率电功时间PWt注意:电学基本公式只有上面三个.其他的全部为导出公式,也就是说,你可以用这三个公式做所有题目,只是过程稍微复杂.3.由PW得W=Pt.所以tWUItU2WtRWI2Rt4.在纯电阻电路中(如电灯,电热器等)电功=电热W=Q即纯电阻电路,电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热能∴由基本公式QIRt可推出2QUItUQtR应用公式时注意:以上所有公式只适用与同一段电路中,不同电路中,不可生搬硬套!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首先,要学会区分串联,并联电路,判断方式有两种:1.看电流路径:如果,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则为串联,有两条或者多条电流路径,则为并联2.假设其中一个用电器断路,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则为串联.如果其他用电器可以工作,则为并联.(4)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电流关系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流之和I=I1=I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电压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关系U=U1+U2U=U1=U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I=I1+I2串联电路的总电阴等于各串电阻联电阻之和关系R=R1+R2111R总R1R2当只有两个电阻时,上式可化为:R总R1R2RR2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分配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规律上述特征的推广U1:U2=R1:R2阻值成反比I1:I2=R2:R1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计算公式的推广111R总R1R2⑴当只有两个电阻时,上式可化为:R总R1R2RR2(最常用,初中阶段,电阻基本不超过两个)⑵当电阻大小均一样时,上式可化为:R总R(n为并联的电阻个数)n㈡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的关系U11U2P2W2Q2R2即串联电路中,除了电流处处相等之外,电压,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均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的关系I12I2P2W2Q2R1即并联电路中,除了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之外,电流,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均成反比解题小技巧1.串联电路意味着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如果能求电流,就先把电流求出.电流是连接各用电器之间的纽带.2.并联电路意味着各支路电压相等,所以,能求电压,就先把电压求出.电压是连接各用电器之间的纽带3.从上述推广中,可以看出,与电有关的量和电阻之比关系密切.一个计算题,只要知道电阻或者电阻之比,那这个题目就基本可以做出了.练习题1.电阻R1=4欧和R2=8欧串联在24伏特的电路里,两个电阻在10秒内,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此时,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2.如图,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有“4.8V0.3A”的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入6V电路中,问:(1)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多大(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安?此时灯泡消耗的功率多大?3.一电水壶铭牌标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500W,电源频率为50HZ,容积5.5L,在标3准大气压下,把20℃的水装满后通电烧开,〖水的比热容是4.2×10J/(kg℃),不计热量损失〗求:(1)需要多少热量?(2)消耗多少电能?(3)在额定电压下通电多长时间?4.如图19所示,R1为20Ω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5A,通电时间3min,根据这些条件,求出与电阻R2有关的四个电学物理量。

数电逻辑16个公式

数电逻辑16个公式

数电逻辑16个公式摘要:一、引言二、布尔代数基本公式1.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2.异或、同或三、布尔函数表达式四、卡诺图五、逻辑门电路1.与门、或门、非门2.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3.半加器、全加器六、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七、中继器、寄存器、计数器八、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九、触发器十、总结正文:数电逻辑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其中包含许多重要的公式。

本文将介绍16 个关键的数电逻辑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布尔代数基本公式布尔代数是数电逻辑的基础,它只有三个基本运算符:与(∧)、或(∨)和非()。

这三个运算符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的逻辑表达式。

1.逻辑与:对于任意两个逻辑变量A 和B,逻辑与运算符表示为A∧B。

当A 和B 都为1 时,A∧B 为1;其他情况下,A∧B 为0。

2.逻辑或:对于任意两个逻辑变量A 和B,逻辑或运算符表示为A∨B。

当A 和B 都为0 时,A∨B 为0;其他情况下,A∨B 为1。

3.逻辑非:逻辑非运算符表示为A,它的作用是将A 的值取反。

当A 为1 时,A 为0;当A 为0 时,A 为1。

4.异或:对于任意两个逻辑变量A 和B,异或运算符表示为A⊕B。

当A 和B 相同时,A⊕B 为0;当A 和B 不同时,A⊕B 为1。

5.同或:对于任意两个逻辑变量A 和B,同或运算符表示为A⊕B。

当A 和B 相同时,A⊕B 为1;当A 和B 不同时,A⊕B 为0。

二、布尔函数表达式布尔函数是一种将逻辑变量映射到布尔值(0 或1)的函数。

布尔函数可以用真值表、卡诺图和逻辑表达式来表示。

三、卡诺图卡诺图是一种用于表示布尔函数的图形方法,它可以简化复杂逻辑表达式的计算过程。

四、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是一种基本的组合逻辑电路,它由逻辑门构成。

逻辑门根据输入信号的逻辑关系产生输出信号。

1.与门:与门电路接收两个或多个输入信号,当所有输入信号都为1 时,输出信号为1;其他情况下,输出信号为0。

2.或门:或门电路接收两个或多个输入信号,当任意一个输入信号为1 时,输出信号为1;只有当所有输入信号都为0 时,输出信号才为0。

电路中相关计算公式

电路中相关计算公式

电路中相关计算公式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和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和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即I=U/R 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

如果知道电压、电流、电阻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即I=U/R,R=U/I,U=IR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同样成立,但电阻R应该改成阻抗Z,即I =U/Z二、功率因数1、电源的总功率中应包括电阻的有功功率和电感的无功功率,这个总功率称为视在功率,符号为S,单位是V?A(伏安)。

视在功率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关系是:S=√P2+Q2L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中的比例称为功率因数,符号为cosΦ,cosΦ=P÷S=UR÷U=R÷Z。

cosΦ的值从0到1,值越大说明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的份额越大,也说明电能的利用率越高。

由于无功功率只是与电源交换能量,而不是将电能转换为其它可用能量,但交换能量的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会在电路的电阻上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一部分电能,因此,无功功率越小越好。

2、功率因数的提高,电感性电路中电流的相位落后于电压,角度在0°~90°之间。

其中电阻的成分越大,电流落后于电压的角度越小,cosΦ值越大;电阻的成分越小,电流落后于电压的角度越大,cosΦ值越小。

由于电感的无功功率占有电源的容量,并在线路上消耗一定的能量,在生产中,希望电感的无功功率越小越好。

电容在电路中,流过电容的电流比电压越前90°,恰好与电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相反,也就是说两者与电源交换能量的时间不同。

电感从电源吸取能量转变为磁能时,正好是电容将其储备的电能返还电源的时候,如果把这两个组件接在一起,电感所需能量可由电容提供一部分,而电容充电时所需电能也恰好能由电感提供,一部分无功电能将在电容与电感之间转换,而不再通过电源。

对电源来讲,负担电感的部分能量将减少,意味着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提高。

如果把电容与线圈串联,线圈两端的电压就不再是原来所加的电压。

电路公式大全

电路公式大全

RC滤波电路的计算及公式对于无源RC一阶低通滤波电路,其传递函数为G(s)=1/(RCs+1)。

转换为信号经过它的衰减的计算方法为:Uo=Ui/[(2*Pi*f*R*C)^2+1]^0.5式中:Uo为输出电压;Ui为输入电压;Pi为圆周率;f为信号频率。

对于无源RC二阶(以上)低通滤波电路,由于此处用文字行不大好表达,所以就不写出了。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U1:U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W1:W2=R1:R2=U1:U2P1:P2=R1:R2=U1:U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各处电压相等U1=U2=U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I1:I2=R2:R1W1:W2=I1:I2=R2:R1P1:P2=R2:R1=I1:I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⑴电阻R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ρ×(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2/P⑵电功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U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2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2T/R(同上)⑶电功率P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2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2/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⑷电热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2Rt(普式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电工电流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流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流计算公式大全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是衡量电流的重要物理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电工电流计算的公式:1.欧姆定律: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

公式为:I=U/R。

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对于串联电路,各个电阻之间电流相等。

所以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串联电路中有3个电阻R1、R2和R3,而总电压为U,则电流可以计算为:I=U/(R1+R2+R3)。

3.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对于并联电路,各个电阻之间电压相等。

所以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并联电路中有3个电阻R1、R2和R3,而总电压为U,则电流可以计算为:I=U/R1+U/R2+U/R3。

4.直流电流计算:在直流电路中,电流计算可以使用简单的欧姆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例如,若直流电路中电压为12伏特,电阻为3欧姆,则电流计算为:I=12/3=4安培。

5. 交流电流计算:在交流电路中,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需要使用复数形式来计算。

交流电流可以表达为I = Ima某某sin(ωt + φ),其中,Ima某表示电流的最大值,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φ表示相位差。

6.雅可比定理:雅可比定理是用来计算多支电流进出节点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雅可比定理基于电流守恒定律,它指出:多支电流流入节点的总和等于流出节点的总和。

可以使用雅可比定理来设置方程组来求解复杂的电流分布。

这些是关于电工电流计算的常用公式。

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选择适用的公式来计算电流。

还需要注意的是,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所以在计算中需要保持单位一致,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九年级全部电学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九年级全部电学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欧姆定律部分1. R UI =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 I=I 1=I 2=…=I 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 U=U 1+U 2++U 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 I=I 1+I 2+…+I 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 1=U 2=…=U 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 1+R 2+…+R 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 R 并=R/n (n 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 串=nR (n 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2121R R U U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 应的电阻之比)11. 1221R RI I =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电功、电功率部分12. 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 Q=I 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 P=P 1+P 2+…+P 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 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 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其中W 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 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 W=I 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电学公式串、并联电路特点对比:串联并联电路图基本特点21I I I == ; 21U U U +=21U U U == ; 21I I I +=总电阻21R R R +=2121R R R R R +=电流2121R R UI I I +===2121R R )R R (U I +=;11R U I =;22R UI =;1221R R I I =电压2111R R UR U +=;2122R R UR U +=;2121R R U U =21U U U ==电功21W W W +=;UQ UIt W == 21W W W +=;W= U I t电功率R I RU UI t W P 22====221121)R R (R U P +=;221222)R R (R U P += 2121R R P P =R I RU UI t W P 22====121R U P =;222R U P =;1221R R P P =;21212R R )R R (U P +=。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电功计算公式:W=U 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是电量;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电压=电流电阻即U=RI电阻=电压/电流即R=U/I功率=电流电压即P=IU电能=电功率时间即W=Pt符号的意义及其单位U:电压;V;R:电阻;;I:电流;A;P:功率;WW:电能;Jt:时间;S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 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 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 普适公式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 普适公式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所谓分压公式;就是计算串联的各个电阻如何去分总电压;以及分到多少电压的公式.. 分电压多少这样计算:占总电阻的百分比;就是分电压的百分比..公式是:U=R/R总×U源如5欧和10欧电阻串联在10V电路中间;5欧占了总电阻5+10=15欧的1/3;所以它分的电压也为1/3;也就是10/3伏特.. 分压电路当电流表和其相连电阻连接时起到分压效果;此时用外接电流表内阻一般不足一欧;但如果于其相连的电阻也只有几欧那就起分压效果了;如相连电阻有几十欧以上;就可以忽略电流表的分压效果;用内接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W=I的平方乘以RV=IRW=V的平方除以R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电压电流时间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W=I的平方乘以RV=IR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W=I的平方乘以RV=IRW=V的平方除以R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U=IR;I=U/R;R=U/I;P=UI;I=P/U;U=P/IP=U2/R;R=U2/P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符号名称: 安培安单位: A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U=IR;I=U/R;R=U/I;P=UI;I=P/U;U=P/IP=U2/R;R=U2/P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 I1=I2=I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U1:U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W1:W2=R1:R2=U1:U2P1:P2=R1:R2=U1:U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各处电压相等 U1=U1=U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I1:I2=R2:R1W1:W2=I1:I2=R2:R1P1:P2=R2:R1=I1:I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⑴电阻 R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密度×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U÷P⑵电功 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T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I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U÷R×T同上⑶电功率 P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I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U÷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⑷电热 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IRt普式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功率=1.732额定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功率=额定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P=1.732×380×I×COS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功率因数COS角形接法三相交流电路中星接和角接两个功率计算公式可互换使用;但相电压、线电压和相电流、线电流一定要分清..电功率计算公式:在纯直流电路中:P=UI P=I2R P=U2/R 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在单相交流电路中:P=UIcosφ式中:cos---功率因数; 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电阻性负载;其 cos φ=1 则 P=UIU、I---分别为相电压、电流..W=V的平方除以R电压:用U表示;单位伏特;电流:用I表示;单位安培;功率:用P表示;单位瓦特;电流=功率/电压——I=P/U..功率==电压乘以电流功率==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功率==电阻乘以电流的平方电压==电阻乘以电流电流==功率除以电压电流==电压除以电阻电阻==电压除以电流I=P/VP=IxV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式中 N——选定转数P——实际功率kW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注:如果计算出的数是正数;电度表决;负数;则是慢..例某用户有一块750转/kW·h上电度表;配有150/5电流互感器;接有1 0kW的负载;现场测试60s圆盘转了5圈..求电度表误差是多少〔解〕①先求电度表转5圈时的标准秒数由公式1;得T=72s②由公式2得出电度表误差ε=20%;快20%..三、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熔丝选择方法一先计算变压器高低压侧的额定电流式中 S——变压器容量kVAU——电压kV二高压熔丝=Ix1.5~2.5 2三低压保险丝=低压额定电流I 3例有一台50kVA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10kV;低压侧的额定电压 0.4k V..求高低压的额定电流各是多少 A 高压侧应选择多少A的熔丝低压侧应选择多少A的保险丝〔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高压电流I= 2.8 A②将数值代入公式l;得低压电流I=72A③高压侧熔丝=2.8x1.5~2.5=4.2~7A可选择5A的熔丝..④低压额定电流是72A;可选择80A的保险丝..四、架空线路铝绞线的截面选择简捷公式一首先计算负荷矩M=kW.km二选用铝导线时;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导线截面S=M·4mm2例某单位在离配电变压器800m处按一台10kW的电动机..应选择多大截面的错绞线〔解〕①先把m化成km;即800m=0.8km②计算负荷矩M= 10 x 0.8=8k W·km③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导线截面S= 8 x 4=32mm2;应选用35mm2的铝绞线..五、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和拉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一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计算公式L=h·ctgam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技术规程规定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可采用30或60注: Ctg45=1 ctg30=1.732 ctg60=0.577二使用楔型线夹扎上把;uT型线夹扎下把时拉线长度计算公式:L=h/sina十上下把绑扎长度——拉线棒露出地面的长度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m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注: Sin45=0.707; Sin30=0.5;Sin60=0.866..例有一根终端杆打一条拉线;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是8m;电杆与拉线的夹角是45;拉线上把使用楔型线夹;下把使用uT型线夹;上下把绑扎长度 lm;拉线棒露出地面lm.计算拉线坑与电杆间的距离和拉线长度各为多少m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拉线坑与电杆间的距离L=8m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拉线长度L=11.3m。

串并联电路的各种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的各种计算公式

串联电路特点:1. 电流处处相等: I总=I1 =I2 =I3 = (I)2. 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3. 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长度,增大电阻)4.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5.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6. 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7. 等效电容量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1/C总=1/C1+1/C2+1/C3+……+1/Cn8. 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正比:(t相同)U1/U2=R1/R2,W1/W2=R1/R2,P1/P2=R1/R2,Q1/Q2=R1/R2。

9.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使同一电压施加于所有相连接器件的联结方式并联电路特点: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电压:U总=U1=U2 =U3=……=Un2.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 +I2 +I3 +……In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1/R总=1/R1+1/R2+1/R3+……1/Rn或写为:R=1/(1/(R1+R2+R3+……Rn))(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横截面积,减少电阻)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5.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6. 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7.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C总=C1+C2+C3+……+Cn8.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反比:(t相同)I1/I2=R2/R1,W1/W2=R2/R1,P1/P2=R2/R1,Q1/Q2=R2/R19. 在一个电路中,若想单独控制一个电器,即可使用并联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⑷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功率=1.732*额定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额定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
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功率因数COSΦ(角形接法)
三相交流电路中星接和角接两个功率计算公式可互换使用,但相电压、线电压和相电流、线电流一定要分清。

电功率计算公式:
在纯直流电路中:P=UI P=I²R P=U²/R 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
I----电流(A),R---电阻(Ω).
在单相交流电路中:P=UIcosφ式中:cosφ---功率因数, 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
电阻性负载,其cos φ=1 则P=UI
U、I---分别为相电压、电流。

在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不论负载的连接是哪种形式,对称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都是:
P=√3UIcosφ式中:U、I---分别为线电压、线电流。

cosφ---功率因数,若为三相阻性负载,如三相电炉,cosφ=1
则P=√3UI。

W=V的平方除以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