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电控悬架

合集下载

电控悬架

电控悬架

2、进行自诊断的方法






在进行电控悬架故障自诊断测试时 ,根据汽车制造厂家 及车型的不同,可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 (1)专用诊断开关法 有些汽车装有按钮式诊断开关,按下或旋转专用开关, 即可进入故障自诊断测试状态,进行故障代码的读取。 (2)加速踏板法 有的汽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加速踏板连续踩下5次, 即可使电控悬架进入故障自诊断状态。 (3)点火开关法 有的汽车在将点火开关进行“ON-OFF-ON-OFF-ON” 一次,即可使电控悬架进入故障自诊断状态。如美国克 莱斯勒公司生产的电控悬架就采用这种方法。
4、 悬架控制执行器

悬架控制执行器的功 用是调节减振器的阻 尼力和弹簧的刚度。 采用空气弹簧的悬架, 空气弹簧与减振器为 并联形式,如图所示。
空气弹簧和减震器

悬架控制执行器安装在空气弹簧与减振器总 成的上部、由驱动电机、传动齿轮、小齿轮 和 两根输出轴组成,其外形如图所示。
电控悬架执行器


凌志LS400乘用车悬架控制开关由LRC开关和高 度控制开关组成。两开关都装在中央控制板的、靠 近驾驶座换档杆指示灯处。 LRC开关用于选择减振 器和空气弹簧的工作模式(NORMAL AUTO)或 (SPORT AUTO);高度控制开关用于选择所车 身高度(NORMAL或HIGH)。 LRC开关还可以 选择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力。
二 、电控空气悬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Electroni-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ECAS)

功用: 可以根据路面和车辆的运动情况,主动的调节悬架系 统的刚度、减震器阻尼系数、车身高度和姿态。 组成: 电控空气悬架主要有电控系统和空气悬架系统和执行 器三部分组成。 1电控系统 控制单元ECU、高度控制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节气 门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悬架控制开关等 2空气悬架系统 空气压缩机、空气弹簧、阻力力可调减振器等 3执行器 悬架控制执行器、高度控制阀等。

关于车辆电控悬架系统的研究

关于车辆电控悬架系统的研究
21半 主 动 悬 架 .
主动悬 架主要 由控制 系统 和一套 由油泵 、储油罐 、各轮 压 力控 制阀 、工作缸液压 控制系统 和安全 阀等构成 的液压系 统所组成 。全主 动悬架系 统的基本 工作原理 是 :传感器 将采 集的反 映悬架振 动的信号 传给控制器 ,控制器 控制主动 悬架 的力发 生器 ,产 生控制 力控制车 身的振动 ,从 而提 高车辆的
平 顺 性 等性 能 。
半 主动悬架可 以根据 路面 的激 励和车 身的响 应对悬架 的 阻尼系数 进行 自适应调 整 ,使 车身的振 动被控制 在某个范 围 内 ,半主动悬 架系统 无动力源 。因此 ,汽车在转 向、起步 、
半主动悬架 介于 主动悬架 和被动悬 架之 间 ,从 结构 上看 比主动悬架 简单 ,其 制造成本 也较低 。半主动悬 架系统基本 工作 原理是 :用可调 弹簧或可 调阻尼 元件 组成悬 架 ,并根据
图1电控悬 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电子控 制悬架 系统 能根据 不 同的路 面状 况、不 同的载重 量 、不 同的车速等 控制悬架 系统的 刚度和减 振器 的 阻尼 ,也 可 以调节 车身 高度以提高 车辆 的通过性 。根据 有无动 力源 , 可以将 电子控 制悬架分 为两大类 :半主动悬 架 (e - t e S mi i Ac v S se s n up ni )及主动悬架 ( cie upnin o A t se s )。 vS o
的功 能和 类型 ,分析 了它的基本 工作原理 ,着 重论述 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 电控悬架 系统的控制方法。
关键 词 : 车辆 悬 架 电子控 制 研 究
1 引 言
化 以及 在汽车起 步、制 动、转 向等工况 时 ,主动悬架都 可 以

汽车技术电子培训课件资料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简介

汽车技术电子培训课件资料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简介
当前,人们对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高, 所以开始研究及应用主动悬架。
悬架发展与分类
1981年开始车身高度控制,同年开发出可变减 震器阻尼力的新技术
1987年日本田公司率先推出空气弹簧主动悬架
90年代随电子技术发展,已具有在10-20秒内 做出反应的电控悬架系统
悬架发展与分类
悬架的分类: 1. 结构分: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 2. 作用原理分:被动悬架(传统悬架)、 主动悬架(按照其是否包含动力源分为:全 主动悬架-有源主动悬架;办主动悬架-无源 主动悬架) 现代轿车大都是采用独立式悬架,按其结构 形式的不同,独立悬架又可分为横臂式(双 叉式)、纵臂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悬架等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一般要求 悬架具有较大的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这显然与
改善车辆的舒适性的要求相矛盾。
被动悬架即传统悬架在设计时,不可能使乘坐舒适 性及操稳性都得到优化,只能是:在二者中间寻求 折中方案(在特定道路及速度下实现);或偏重于 某一种方案(牺牲一个方面,达到另一个目的)。
组成:弹簧、减振器、导向机构。
弹簧的功用:缓冲振动、摆动、提 高轮胎抓地力。
减振器的功用:衰减振动、方向稳 定。
导向机构:传递动力
典型独立悬架(前)
双横臂式 (双叉式) 独立悬架
典型独立悬架(后)
典型独立悬架
双横臂式 (双叉式) 独立悬架
典型独立悬架
麦弗逊悬挂
传统悬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发展与分类
悬架发展与分类
1.被动悬架:为固定的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只能保证在 特定道路状态下达到性能最优折衷。 2.全主动电控悬架:组成—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系 统、能源系统(液压缸及蓄能器)。其悬架刚度、减振器 的阻尼系数、车身高度都能随汽车载荷、行驶速度、路面 状况等行驶条件变化,而自动调节,使悬架性能总是处于 最佳状态。未解决问题:高频率下的行驶平顺性、能量消 耗、可靠性、价格、振动、噪声等。 3.全主动悬架分类:主动油气悬架(雪铁龙XM油气弹 簧)、主动空气悬架(日本三菱)、主动液力悬架(代表 车型为VOLVO740)。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PPT课件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PPT课件

2.按照控制方式分
按照控制方式分不同,汽车悬架系统通常分为传统被动式悬 架(Passive Suspension)、半主动式悬架(semi-active suspension)、主动式悬架(Active Suspension)三类。
其中半主动式又分为有级半主动式(阻尼力有级可调)
和无级半主动式(阻尼力连续可调)两种;主动式悬架根据
图5-13 空气弹簧的刚度为“软”
.
21
当空气阀转到如图5-14所示的位置时,主、副气室的气 体通道被关闭,主、副气室之间的气体不能相互流动,此时 的空气弹簧只有主气室的气体参加工作,空气弹簧的刚度为 “硬”。
图5-14 空气弹簧的刚度为“硬”
主气室是可变容积的,在它的下部有一个可伸展的隔膜,
压缩空气进入主气室可升高悬架高度,反之使悬架下降。车
雪铁龙C5液压式可调悬架结构示意图 1-纵向横梁;2-球体;
. 3-上三角叉臂;4-支杆;5-长纵臂 8
通过增减液压油的方式实现车身高度的升或降,也就是 根据车速和路况自动调整离地间隙,从而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和操纵稳定性。
雪铁龙C5液压式可调悬架在车上的布置
采用液压式可调悬架的代表车型有雪铁龙C5、雪铁龙
. 传统的汽车悬架(麦弗逊式前悬架) 5
5.2.1 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形式
电子控制汽车悬架系统主要由(车高、转向角、加速度、 路况预测)传感器、ECU、悬架控制执行器等组成。
1.空气式可调悬架
空气式可调悬架是指利用空气压缩机形成压缩空气,并 通过压缩空气来调节汽车底盘的离地间隙一种悬架。
一般装备空气式可调悬架的车型在前轮和后轮的附近都 设有离地距离传感器,按离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行车 电脑判断出车身高度的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 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起到减振的效果。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5-电控悬架系统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5-电控悬架系统
使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变成“硬”状态。该 项控制能抑制汽车加速时后仰,使汽车的姿 势变化减至最小
使弹簧刚度变成“硬”状态和使减振阻尼变 成“中”状态。该项控制能改善汽车高速行驶时 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控制
不平整道路 控制
颠动控制
使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视需要变成“中”或“ 软”状态,以抑制汽车车身在悬架上下跳动, 改善汽车在不平坦道路上行驶时的乘坐舒适 性
光电耦合元件的状态与车高的对照表
车高
1
光电耦合元件的状态
2
3
车高范围
计算结果
4
OFF
OFF
ON
OFF
15
过高

OFF
OFF
ON
ON
14
ON
OFF
ON
ON
13
ON
OFF
ON
OFF
12

ON
OFF
OFF
OFF
11
ON
OFF
OFF
ON
10
ON
ON
OFF
ON
9
普通
ON
ON
OFF
OFF
8
ON
ON
ON
OFF
一般原理:
利用传感器(包括开关)检测汽车行驶时路面的状况和车 身的状态,输入ECU后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 悬架系统的执行器动作,完成悬架特性参数的调整。
二、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传感器位置
加速度传感器
车身高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车身高度传感器
1、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作用】检测转向盘的中间位置、转动方向、转向角 度和转动角度。以判断转向时侧向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控制车身的侧倾。

汽车底盘电控概述

汽车底盘电控概述


公司在1886 年就 将V
形橡胶带
的DAF公司 研
制出 Variomatic
式CVT安装到 该
公司生产的汽 油
机汽车上
双V形橡胶带 式
CVT并装备于 其制造的
Daffodil轿 车上
橡胶带传动的 CVT
◆功率有限 ◆离合器工作不稳定 ◆液压泵、传动带和 夹紧机构的能量损失 较大
•后来汽车研究人员将液力变矩器集成到CVT系统中 主、从动轮的夹紧力由电子装置进行控制 •在CVT中采用节能泵 •传动带使用金属带代替传统的橡胶带
电子控制的其它特点
电子控制的出现使得自 动变速器可根据具体的行 驶工况进行补偿调节有些 变速器类型有一个由驾驶 员控制的模式开关不同的 驾驶模式包括正常模式、 经济模式、动力模式、冬 天模式和手动换档模式等
经济 模式
动力 模式
冬天 模式
手动 模式
使发动 机经常 处于经 济转速 下工作
使发动机 经常处于 大功率大 扭距范围 内运行
ESP是在 AB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ESP能够识别诸如驾驶 员慌乱反应这样的紧急驾驶工况并通过对单个车轮施加制动和干预 发动机控制系统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这个软件能够综合理想转向 角、横摆角度、侧向力和轮速差异等信号很快判别出汽车失去控 制的时刻然后不管驾驶员如何操作对车辆施加制动还是加速ESP开始
什么是制动 防抱死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是 英文Anti-lock Brake System的缩写ABS的作用就 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 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 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 以保证车轮与地而的附着力 在最大值.
ABS的发展概况
•ABS最初用于飞 机、但这种采用 真空管的ABS在 汽车上应用其性 能达不到要求, 加之其体积大、 成个高等.因此 未能在汽车普遍 使用。

A4-04-电控悬架系统

A4-04-电控悬架系统
5
自动水平控制悬架
系统组成(凯迪拉克SLS)
电控悬架控制模块 电控悬架控制模块(ESC)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悬架高度并检测系统
故障。 模块监测来自悬架高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入信息,确定何时调节车身后
部高度达到车辆整备高度。 控制空气压缩泵的工作时间(限制在255秒以内),防止空气温度过高。
控制模块向减振器电磁线圈发出1000次/秒的电子指令,用以改变油液的流动特 性,使减振器获得低阻力与高阻力之间的任何状态,实现悬架系统持续可变的 实时减振。
20
控制原理
ESC输入信息 • 车身高度 • 车辆速度 • 方向盘转向角度 • 制动压力 • 偏航率
ESC输出信息 • 阻尼控制 • 诊断故障代码
30
半主动式阻尼系统
控制原理
系统工作模式 驾驶员可以通过模式开关选择4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31
单元总结
32
谢谢
33
22
半主动式阻尼系统
系统组成
SADS系统主要由一个悬架控制模块、三个车身加速度感应传感器、两个前轮 加速度传感器和四个带阻尼调节执行器的减振器等部件组成。
1. 右前车身加速度传感器(FR) 2. 左前车身加速度传感器(FL) 3. 后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R ) 4. 右前车轮加速度传感器(FR) 5. 左前车轮加速度传感器(FL) 6. 悬架控制模块(ECU)
吸收压缩空气中的水分,防止减振 器内部积水
空气排出气囊时,水分也随之被排 到大气中
内部包含一个能维持48~97kPa的 限压阀,以限制系统压力,提高空 气软管的可靠性。
气压传感器 气压传感器一般位于空气压缩泵
输出管路上。ESC通过气压传感器的信 号电压来判断压缩泵是否发挥作用及 系统气压是否稳定。

汽车转向及悬架系统与整车操控性能探讨

汽车转向及悬架系统与整车操控性能探讨

摘要在汽车实际操控过程中,助力泵转向系统和悬架控制器系统对汽车平稳行驶有着巨大影响。

汽车助力泵为调整方向的零部件,能够有效完成方向纠偏及刹车助力。

主动悬架控制器则主要用于汽车转动角度、角速度与垂直加速度等的控制,来实现汽车平稳操控与安全运行。

针对主动悬架控制器和助力泵转向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相应减振、助力转向器或电动泵等数据分析,得出汽车转向及悬架系统对汽车操控性能的影响,从而对车辆行驶或转向进行优化调整,以提升车辆驾驶中的安全性与操控性。

当前主动悬架与汽车转向技术为汽车控制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汽车某一主动悬架控制器自由转动模型中,主要通过自适应控制算法及神经网络来完成汽车转动方向或振动幅度的控制。

因此对汽车转向或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能够针对车身、发动机等转向影响因素,进行车辆行驶或转向的优化调整,以提升车辆驾驶中的安全性与操控性。

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及主动悬架操控系统概述当前对于汽车操控系统中控制器的研究,着重于影响汽车多向运动的非线性因素剖析。

通过对干扰性更强的非线性控制因素的研究,从而得出汽车液压助力转向、主动悬架操控系统的控制效果。

当下汽车转向通常为机械液压助力系统,其主要包括液压助力、机械装置两部分内容,液压助力系统涵盖了管线电路、液压助力泵和转向油泵等内容;机械装置涵盖转向传动摇臂、转向节臂、拉杆和压力轴承等。

因此液压助力系统能在保证汽车安全情况下,提升车辆转向的灵活性。

而主动悬架操控系统是连接车轴与车身的主要部分,通过减轻车身与车轮之间的负载冲击,保证在复杂路面车身转向与行驶的安全。

因此主动悬架操控系统作为动力控制生发器,其能根据外部干扰因素的变化,对汽车的转向、平衡激励与行驶状态进行调整。

在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VOFB自适应控制算法,来对各个性能指标进行干扰因素的控制运算,最终得出主动悬架操控系统的响应曲线,并对其中的数据变量进行分析。

汽车垂直方向与横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2.1 汽车横向与纵向的非线性动力模型在汽车保持匀速行驶过程中,侧向风及其他路面干扰因素,始终与车辆纵向面保持垂直关系。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IBT BMW China TA 2008.1 Page 10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E90前桥
1 前桥托架 2 轮毂 3 摆动支撑杆 4 横摆臂 5 齿轮齿条转向系统 6拉杆 7 稳定杆 8 摆动支座 9 液压支座 10 弹簧支柱 11 加强型支撑杆 (E87 上不使用)
车轮是车辆与道路之间的连接纽带。动力和驱动力矩都通过车 轮传递到路面上。 转弯行驶时同样必须通过车轮吸收所有侧向力。 Fv车轮支承力 Fu驱动力 Fs侧向力 Fre合力 K最大合力
侧向力和驱动力构成一个合力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IBT BMW China TA 2008.1 Page 5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概述
转向系
制动系
悬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IBT BMW China TA 2008.1 Page 3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车桥负载分配
v
a
F1
FB1
FG
v a FG F1 F2 FB1 FB2
F2
FB2
行驶速度 减速度 车辆重量 前部车轮支承力 后部车轮支承力 前部制动力 后部制动力

《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课程标准课程代码:2102054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汽车专业部制定人:制定日期:2021年12月审核人:审核日期:2021年12月批准人:批准日期:2021年12月一、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二、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汽车服务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有《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汽车维护一(汽车认识)》等,后续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四、课程目标通过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检修的学习,能完成悬架与转向系统的维护、车轮的检修与换位、机械转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悬架的检查与维修、四轮定位、制动系统维护、制动器的维护与修理、制动主缸的检查与修理、真空助力装置的检查与修理、驻车制动系统的检查与调整、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制动跑偏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工作任务,并进一步使学生学握以下知识能力、专业技能和素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总体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汽车悬挂、转向及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诊断、排除,能规范的更换相关零部件。

1.知识目标:(1)学生能叙述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

(2)学生能描述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的故障对车辆的影响。

(3)学生能描述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4)学生能描述规范拆装、更换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相关零部件的方法。

(5)学生能描述汽车四轮定位的定义2.技能目标:(1)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2)能对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进行基本维护。

(3)能规范对车轮进行换位作业,并对车轮出现的故障进行检修。

第09章 电控悬架系统

第09章  电控悬架系统

第9章电控悬架系统9.1 概述车辆行驶在复杂的环境里,即路况(路面不平度等级)、车速以及工况(加速、制动、转向、直线行驶)经常要发生变化。

例如汽车在急速起步或急速加速时会产生“加速后仰”现象,汽车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时会产生“制动点头”现象;汽车在急转弯行驶时会产生“转向侧倾”现象。

上述情况会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被动悬架由于其结构特点,很难保证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同时达到最佳。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根据工况要求保证汽车的性能达到最佳的电控悬架。

电控悬架采用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和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对汽车的行驶工况进行监测。

由控制计算机根据一定的控制逻辑产生控制指令控制执行元件产生动作,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9.1.1 电控悬架的功能1 调节车身高度。

汽车载荷变化时,电控悬架系统能自动维持车身高度不变,汽车即使在凸凹不平道路上行驶也可保持车身平稳。

2 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抑制车辆姿态的变化(后仰、点头、侧倾) 。

当汽车急速起步或加速行驶时,由于惯性力及驱动力的作用,会使车尾下蹲产生"后仰"现象。

电控悬架能够及时地改变悬架的俯仰角刚度,抑制后仰的发生。

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时,由于惯性力和轮胎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会使车头下沉产生制动点头现象。

电控悬架能使汽车在这种工况下车头的下沉量得到抑制。

当汽车急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汽车车身向一侧倾斜,转弯结束后离心力消失。

汽车在这样的工况下会产生汽车车身的横向晃动.电控悬架在这种工况下能够减少车身倾斜的程度、抑制车身横向摇动的产生。

因此,电控悬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悬架适应负荷状况、路面不平度和操纵情况的变化.3 提高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改善汽车制动性能和提高汽车抵抗侧滑能力。

普通汽车在制动时车头向下俯冲,由于前、后轴载荷发生变化,使后轮与地面的附着条件恶化,延长了制动过程。

电控悬架系统可以在制动时使车尾下沉,充分利用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条件,加速制动过程,缩短制动距离。

电控悬架系统讲解

电控悬架系统讲解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变阻尼减振器的阻尼力调节特性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阻尼力较弱时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阻尼力中等时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阻尼力较强时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4.丰田电控悬架系统主要部件
(1) 空气压缩机
空气压缩机由活塞 和曲柄连杆机构组 成,直流永磁电动 机驱动,具有大扭 矩和快速起动等特 点,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 线性式高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如图线性式高度传感器利用因悬架位移 量的变化而造成电阻器阻值的变化,得到线性式的输出,这种传感器 具有检测精度高的特点。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线性式高度传感器结构和原理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9) 加速度传感器
•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身的垂直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共有3个, 两个前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装在前左、前右高度传感器内;一个后 加速度传感器装在行李箱右侧的下面。这3个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检 测车身的前左、前右和后右位置的垂直加速度。车身后左位置的 垂直加速度则由悬架ECU从这3个加速度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推导 出来。
LS400电控空气悬架元件位置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LS400空气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示意图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3.丰田LS400电控悬架工作原理
(1)车身(底盘)高度工作原理
车两使用中,悬架ECU通过悬 架高度位置传感器检测车身(底盘) 的高度,如高出规定,则ECU使空 气压缩机工作,同时打开高度电磁阀, 压缩空气经过干燥器干燥后,经高度 电磁阀,进入气压缸,使车身(底盘) 升高。如检测车身底盘,高度低于规 定,则打开高度电磁阀和排气阀,在 车身重力的作用下,使气体排出气压 缸,从而降低车身(底盘)高度。其 中,压缩机只在升高的过程中工作其 余时间,均不工作。

汽车电控悬架的现状及趋势

汽车电控悬架的现状及趋势

成。它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 根据车辆 的运动状态和 路面状况 , 由加速传感器 、 制动灯开关 、 转 向传感器等 检测信号 , 并把信号输送给电子控制单元 E C U , 由E — C U进行实时运算处理 ,而后对减振器控制器发出相 应指令 , 主动响应控制悬架 的刚度大小 、 阻尼系数大
小及车身高度高低信号 。E C U的控制信号准确地动
作, 及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 、 阻尼系数及车身高度 , 使
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减振状态 , 并能抑制和控制车
Hale Waihona Puke 仪传感 器 , 用来采集车身振动 、 车轮 跳动 、 倾斜状态 和加速度等信号 ,然后把这些信号输送 给电子控制 单元 E C U, E C U根据预先设定 的程序发出控制指令 , 控 制伺 服 电机 并 操 纵前 后 四个 执行 油 缸是 增 压 还 是 泄压 , 以保持 合适 的减振 器 阻尼和 足够 的支 撑力 f l 1 。 电控调节阻尼力及 弹簧 刚度 的控制过程 为 : 通 过 计算 机 ( 自动 ) 及 手 动 开关 可 改 变悬 架 弹 簧 的弹性 系数和减振器的缓冲力。电子控制单元 E C U根据行 车条件 自动调节车辆减振力和阻尼力 ,通过控制缓 冲力的强弱来消除车辆行驶 中的不平衡 ,可以使车 辆 在 颠簸 路 面 上保 持 平 稳状 态 ,并 自动 调整 车辆 在 紧急制动时前倾 和加速时的后仰 ,以保证乘 坐的舒 适性 。电控主动液压悬架提供舒适( C o m f o r t ) 和运动 ( S p o r t ) i  ̄种模式供选择 , 并且提高 了电子控制单元
中图分类号 : U 4 6 3 . 3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4 5 X 【 2 0 1 3 ) 0 4 — 0 2 0 4 — 0 3

电控悬架的检修电控悬架的检修

电控悬架的检修电控悬架的检修
在一种特定的道路状态和速度下达到性能最优,电控悬架系统通过对悬 架系统参数进行实时控制,使悬架性能总是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满足汽 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电 子 悬 架 的 控 制 功 能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分类
(1)根据控制目的不同,可分为:车高控制系统、刚度控制系统、阻尼 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形式。 (2)根据悬架系统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电控液压 悬架系统。 (3)根据控制系统有源或无源,可分为:半主动悬架和全主动悬架。
(4)脱开一只接触式空气管接头,再将它重新接上。在脱开和重新 接上一只接触式空气管接头时,以遵守以下秩序:1)拆开支座2)张开卡 簧,缓慢的将管子直接拔出(在拔出管子时会喷出压缩空气)
(5)前安全气囊传感器安装在空气悬架压缩机和1号车身高度控制 阀上面,除非必要时,不要触及这个传感器。应按照SRS安全气囊维修中 的说明,进行安全气囊传感器的所有操作。
3.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 电控悬架系统为空气弹簧主动悬架,其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行驶条件
自动控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力及车身高度,以抑制加速时后坐、制 动时点头、转向时侧倾等汽车行驶状态的变化,明显改善乘坐舒适性和 操纵稳定性。 1)系统控制功能
电控悬架系统主要对车速及路面感应、车身姿态、车身高度三个方 面进行控制。 2)控制系统操作
学习任务4 电控悬架的检修
1 任务描述 2 学习目标 3 理论知识 4 任务实施 5 学习拓展
任务描述
一辆丰田凌志轿车,该车行驶里程35684km,近段时间发现电控悬架系统 车身高度控制不起作用。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执行机构按照电子控制器的控制 信号,准确地动作,及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及车身高度,电子控制悬 架故障将会对汽车行驶舒适性产生很大影响,现在请根据故障现象对汽车电子 控制悬架系统进行检修。

4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车架和悬架

4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车架和悬架

钢板弹簧
钢板弹簧
螺旋弹簧
扭杆弹簧
油气弹簧
空气弹簧
橡胶气囊 压缩空气
橡胶膜片
橡胶弹簧
1.3 减振装置(减振器)
减振器的功能及要求
对减振器提出的要求
压缩行程— 阻尼力较小,充分利用弹性 元件缓和冲击。
伸张行程— 阻尼力较大,振动能够迅速 衰减。
相对运动速度过大时— 自动加大油液通 孔的截面积,减小阻尼力, 避免过大冲击。
车架-中梁式
中梁型:一根中央脊骨贯穿前后的纵梁.
车架-无梁式(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
悬架系统
1.1 悬架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悬架 是车架(或车身)和车桥(或车轮)
之间连接装置的总称。
作用:缓冲、减振、导向、传力。
悬架系统的组成
弹性元件 — 缓冲 减振器 — 减振 导向机构 — 导向 三者同时起的作用 — 传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5:04:4915:04: 4915:0410/19/2020 3:04:49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915:04:4915:04O ct-2019-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5: 04:4915:04:4915:04Monday, October 19, 2020
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双向作用式减振器— 在伸张和压缩行程 都能起到减振作用的减振器;
单向作用式减振器— 只在伸张行程起减 振作用的减振器。
减震器原理
减震器结构
1.4 横向稳定杆
作用: 防止车身在转弯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侧倾)
横向稳定杆原理
原理:U形的横向稳定 杆两端连接靠近车轮的 悬架,中间通过两点与 车身铰接。汽车侧倾时, 稳定杆中间随车身运动, 相当于稳定杆两端分别 上下运动使稳定杆扭转, 扭转的稳定杆有使两侧 车轮回到平衡位置的趋 势从而减少汽车侧倾。

转向、制动、悬架

转向、制动、悬架
转向系、 制动、 悬架 VS-12 08 / 2005 页次 1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
BMW China BMW Group 售后服务培训
转向系 功能和作用
功能:把汽车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车轮的变动 作用:
•衰减路面不平度引起的颠簸,减少
逆传动,又保持一定的路感 •满足阿克曼(Ackerman)条件— 转向时所有车轮轴线的延长线相交 于一点,即转向中心O •依靠适当的引导性,能快速修正微 小的转向 •松开转向盘,车轮可以自动回位并 保持直线行驶
转向减震器
抑制间隙和弹性元件引起的震动
转向器旋转 转向减震器
BMW Group
转向系 循环滚珠式转向机构
转向系、 制动、 悬架 VS-12 08 / 2005 页次 5
BMW技术导入培训
方向盘 转向轴 转向器 转向拉杆
5 转向轴
4转向螺母 3 滚珠循环
2 转向蜗杆
1齿扇
BMW Group
转向系 齿条齿轮式转向机构
转向系、 制动、 悬架 VS-12 08 / 2005 页次 18
BMW技术导入培训
470Ω
2 (4mm)
1 (6mm)
BMW Group
制动系 作为鼓式制动器的驻车制动器
转向系、 制动、 悬架 VS-12 08 / 2005 页次 19
BMW技术导入培训
万向节销 操纵杆拉线 压板BMW GoupBMW技术导入培训
BMW Group
制动系 制动回路
转向系、 制动、 悬架 VS-12 08 / 2005 页次 13
BMW技术导入培训
BMW Group
制动系 串联式制动主缸
密封圈 密封圈 活塞推杆
转向系、 制动、 悬架 VS-12 08 / 2005 页次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