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莫锦江现代社会中大规模正式组织的空前发展,许多社会科学家已经或者正在变成社会技师,以及科层制所隐含的道德和政治含义,韦伯的理论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的广泛支持这四方面主要因素使得社会科学家,如布劳和梅耶,对科层制结构和动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共著的《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一本从现实社会中探求科层制的发展与运行规律的书籍。
他们一方面肯定了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但不同的是布劳和梅耶主要是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以此来批判韦伯的科层制或者说找出韦伯科层制的负功能——低效率刚性、保守主义和对革新的抵制、社会阶级差别的长期性。
本书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大量的报告调查,带领我们从实际生活中认识了解科层制。
布劳和梅耶重点引领我们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并分别从科层制的运作、科层制权威、组织结构、组织与环境、科层制的反功能、科层制的变迁以及科层制与民主制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科层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的特点之二在于对科层制负功能的论述。
如果把科层制看作是解决组织低效率的一剂良药,那么开出这剂良药的韦伯主要强调药的正向作用。
然而“是药三分毒”,布劳和梅耶正好找出了其毒性所在——低效率刚性、保守主义和对革新的抵制、社会阶级差别的长期性。
本书的特点之三在于对科层制负功能的克服方法的讨论。
布劳和梅耶虽然认为科层制具有负功能,和普通人(或许很多人就会因为某一事物被披露有什么缺点就会完全否定它)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否定科层制,而是进一步探讨解决办法,从经济角度寻找克服科层制负功能的机制——分散化组织、用财务控制代替直接监控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作为第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社会学的书籍,对学术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学术影响更是广泛而深刻的。
1。
科层制的弊端
Tarys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六点:一、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二、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三、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四、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六、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从以上六点特点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科层制的制约和弊端。
韦伯的科层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 都招来一系列非议。
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科层制组织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
科层制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病。
诸如科层制官员过于冷漠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权威程序结构干扰和妨害了组织信息的沟通和有效传递, 以及繁文缛节的仪式等等。
科层制的功能表现出两重性特征, 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 即负功能, 主要体现为官僚主义的特征。
官僚主义不是一种组织结构, 不等于科层制, 官僚主义是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 它是管理制度的一种弊病, 也是科层制中的管理人员一种普遍的毛病。
主要表现有:一,形式主义。
科层组织内部各级结构、各种人员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等都是由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章程来限定的, 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的一切行动均需严格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来进行。
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 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 久而久之, 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
当人们专心注意各种规章和程序时, 他们将忽视这些规章和程序当初建立起来的理由, 而将遵守规定变成其目的, 呆板地遵从已经建立的规定, 容易令人无法了解和应付新的情况和问题, 而变得毫无弹性, 组织的目标和效率反而可能因此丧失。
组织人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眼界狭窄,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体现形式。
形式主义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
二,本位主义。
分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科层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的弊端Tarys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六点:一、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二、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三、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四、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六、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从以上六点特点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科层制的制约和弊端。
韦伯的科层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 都招来一系列非议。
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科层制组织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
科层制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病。
诸如科层制官员过于冷漠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权威程序结构干扰和妨害了组织信息的沟通和有效传递, 以及繁文缛节的仪式等等。
科层制的功能表现出两重性特征, 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 即负功能, 主要体现为官僚主义的特征。
官僚主义不是一种组织结构, 不等于科层制, 官僚主义是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 它是管理制度的一种弊病, 也是科层制中的管理人员一种普遍的毛病。
主要表现有:一,形式主义。
科层组织内部各级结构、各种人员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等都是由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章程来限定的, 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的一切行动均需严格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来进行。
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 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 久而久之, 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
当人们专心注意各种规章和程序时, 他们将忽视这些规章和程序当初建立起来的理由, 而将遵守规定变成其目的, 呆板地遵从已经建立的规定, 容易令人无法了解和应付新的情况和问题, 而变得毫无弹性, 组织的目标和效率反而可能因此丧失。
组织人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眼界狭窄,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体现形式。
形式主义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
二,本位主义。
《科层现象》读后感
《科层现象》读后感第一篇:《科层现象》读后感《科层现象》——读后感《科层现象》是法国组织社会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产生于战后法国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之下。
它是组织理论的经典之作,作者克罗齐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科层组织的运作机制和继续存在的理由,为组织理论的普遍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科层现象》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两个案例——“巴黎会计事务所的案例”和“联合工业垄断企业的案例”。
第三部分题为“从组织理论的观点看科层现象”;第四部分题为“作为法国文化现象的科层现象”;最后为“结论”部分。
前两个部分克罗齐埃分别描述了在巴黎会计事务所和法国国有大工业组织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了诸如任务分配情况、人际关系、群体关系、群体规范、权威关系、行为方式、权力关系等方面的实证材料。
1.巴黎会计事务所案例巴黎会计事务所是隶属于法国财政部的一个庞大的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其劳动方式、劳动组织以及等级组织都遵循典型的科层制模式,该组织运行的最大困难在于业务不断增长与管理上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在此案例中,作者主要阐述了两个部分:一是组织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成员的类别和工作内容;二是人际关系和群体关系的互动规则。
通过案例分析,作者提出的理论要点是:可以通过组织所采用的社会控制体系来解释组织的管理与行为和科层现象紧密相连。
2.联合工业垄断企业案例在克罗齐埃看来,科层现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层组织形式如何为现代社会提供它所必需的控制,从而使科层现象即使有如此多的弊端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法国联合工业垄断企业(简称“联企”)也是典型的科层组织,它拥有生产一种简单日常消费品的垄断权,而且不需要负责销售,可以按照自身社会体系的要求发展。
从案例可以看出,联企的组织设计体现了科层组织体系的特点,即所有的参与者都与非人格的规则相联系,而不是与发号施令的个人权势相联系。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规则的普遍扩展、行为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通过不同等级层次干预的不可能性都大大削弱了形式指挥链的重要性。
对科层式学校管理体制的反思
对科层式学校管理体制的反思摘要:科层式管理的概念首先被西方古典主义管理学家韦伯集中研究阐述,后来被运用到学校的管理中。
本文针对科层式的学校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科层式;学校;管理体制;反思一、科层式管理体制概述科层式管理原先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范畴内容,之后渐渐被使用在普通的大型组织上。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首先对现代层面的科层式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他指出科层制是通过意识衍生而出的,是工业社会中综合性的组织开展行政管理最核心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产物。
围绕该点内容展开,其是人类展开必要管理的最有效手段,韦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对其特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该种管理体系已经能够满足于外界条件较为稳定的工业经济时代发展要求。
围绕理论层面来看,科层制的组织架构可以达到非常大的效能。
围绕实践层面来看,科层制逐渐发展成评估一个组织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参考。
二、科层式管理的特点(一)层次架构科层组织架构表现为金字塔形,自上到下依次是高层、中层与基层管理。
各层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决策与行为向上级负责,还需要对下级有着一定的明示。
(二)职能细化对组织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展开详细的划分,并且还要按照该种划分方式来确定管理职位,其中还要对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具体的说明。
(三)通过规章体系来管理成员所表决的行动,需要让各位成员都可以依据规章体系要求来开展职位活动,其中需要以规范化的体系来作为参考,从而来达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四)人情关系淡化组织内的成员应该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以此来维持组织内人和人之间的非人格化关系。
三、当前高校科层式管理的具体分析从纵向角度来看,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分工包括校、院与系;从横向角度来看,包括职能机构、教科单位等,学习进行良好的分工与协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其中分工主要指的是对学校系统中的全部展开细化。
各司其职,以此学校的所有人员都能够承担自身的职责,权利有所細化。
科层现象 读书笔记
浅谈科层组织中的权力关系——《科层现象》读书报告摘要:在米歇尔·克罗齐埃的《科层现象》一书中,针对联合工业垄断企业的案例分析,克罗齐埃提出了科层组织中的权力关系。
首先,他提出了权力关系对一个组织运转的意义,根据此意义提出权力关系的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再由此说到科层组织体系中的权力运作。
在此笔者就本文所写出的科层组织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科层组织中的“恶性循环”现象,写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权力关系组织结构科层组织在《科层现象》现象一书中,克罗齐埃首先具体分析了巴黎会计事务所与联合工业垄断企业两个案例;其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理论上提出了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权力如何运作,进而分析了科层组织体系运作的游戏规则及其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最后,从文化体系和社会体系分析了科层现象的实质,考察了科层现象与整个法国社会在工业社会变化中的内在联系。
一、联合工业垄断企业人员及其权威体系的构成1.下层主要生产人员在这个案例中,主要人员由生产工人、维修工、车间主任构成。
生产工人在这个工厂中,是唯一真正处于从属地位的人。
这种从属关系正是由于科层组织中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其维修工这种不确定因素根源的技术因素所决定的。
对于生产人员来说,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是对维修工的有限从属,或是像传统体系的有限回归。
他们作出的是完全理性的选择——接受了维修工的领导。
他们的工作依赖于维修工的工作,而车间主任并不能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干扰。
维修工因为自身所特有的对于组织体系存在来说的不确定因素——他们的技术保证了工厂的正常运作,他们依赖于此项技术,拒绝接受车间主任的领导地位。
车间主任应该是整个组织的实际领导人,他们拥有合法的领导权力,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无法拥有对工人的权力与权威。
这就形成了略显奇怪但又顺理成章的权威体系:维修工似乎成为了整个车间的实际领导人。
2.领导人员厂长、副厂长以及技术工程师似乎也存在着这种尴尬的情况,厂长本应是领导者,然而技术工程师因其特殊的职业能力,成为了组织中独特的存在体。
科层制的看法
科层制的看法11广告—1 刘潇潇110620111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
它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建立在其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
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优点:高效率。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严密性。
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合理性。
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稳定性。
在科层制组织中,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它的一个主要优势;普遍性。
工业组织、政府机构、工会、宗教机构等一切大型的组织都经历了官僚制化的历程。
科层制的弊端:科层制的优点是建立在理想条件下的,离开了理想条件这一关键因素,科层制的缺陷便暴露无遗。
总体上看,其弊端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就管理层而言,容易产生寡头政治;再者是就被管理层而言,忽视个人及个人的创造,不利于新鲜血液的发展;最后是对二者的配合上,产生了本位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冗杂的过程,于发展无益。
韦伯的科层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 都招来一系列非议。
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科层制组织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
科层制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病。
诸如科层制官员过于冷漠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权威程序结构干扰和妨害了组织信息的沟通和有效传递, 以及繁文缛节的仪式等等。
科层制的功能表现出两重性特征, 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 即负功能, 主要体现为官僚主义的特征。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作者简介:彼特·布劳(Peter M.Blau,1918—)生于奥地利,在20世纪40年代移居美国,1952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至今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十多本著作,其中有《科层的动力》(1955)、《社会生活中交换和权力》(1964)、《美国职业结构》(1967)、《不平等性和异质性》(1977)和《机会结构》(1994)。
布劳的学术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而且已经超出了社会学的范畴。
作为神会交换理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于正式组织的研究有开拓性的影响。
书本简介:布劳与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梅耶(Marshall W.Meyer)共同所著的《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Bureaucracy in Modern Society)一书是在之前各种文献中关于科层制的观点基础之上,从现实社会中探求科层制的发展与运行规律。
与韦伯的理想角度的科层制不同,作者主要是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本书分别从科层制的运作、科层制权威、组织结构、组织与环境、科层制的反功能、科层制的变迁以及科层制与民主制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科层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报告、调查,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与把握科层制,达到了还我们一个真实科层制的目的。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第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社会学的书籍。
读书体会:正如所有人评价的那样,《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的书籍。
它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现在社会中的科层制。
对于布劳的观点,有几个自己的想法:一、布劳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观点首先在关于科层制的定性方面,布劳认同了韦伯的观点——科层制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是指“在大型组织中对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的组织原则”。
1本书的的前六章都是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理论的一个肯定,而后几章节则是对于科层制的反功能的实践。
许多读过该书的人都认为这是对于韦伯的科层制的一种批判,而该书的译者也不例外。
科层制的看法
科层制的看法11广告—1 刘潇潇110620111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
它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建立在其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
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优点:高效率。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严密性。
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合理性。
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稳定性。
在科层制组织中,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它的一个主要优势;普遍性。
工业组织、政府机构、工会、宗教机构等一切大型的组织都经历了官僚制化的历程。
科层制的弊端:科层制的优点是建立在理想条件下的,离开了理想条件这一关键因素,科层制的缺陷便暴露无遗。
总体上看,其弊端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就管理层而言,容易产生寡头政治;再者是就被管理层而言,忽视个人及个人的创造,不利于新鲜血液的发展;最后是对二者的配合上,产生了本位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冗杂的过程,于发展无益。
韦伯的科层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 都招来一系列非议。
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科层制组织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
科层制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病。
诸如科层制官员过于冷漠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权威程序结构干扰和妨害了组织信息的沟通和有效传递, 以及繁文缛节的仪式等等。
科层制的功能表现出两重性特征, 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 即负功能, 主要体现为官僚主义的特征。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作者简介:彼特·布劳,生于奥地利,20世纪40年代移居美国,1952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至今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十多本著作,如:《科层的动力》、《社会生活中交换和权力》、《不平等性和异质性》等。
布劳的学术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而且已经超出了社会学的范畴。
作为神会交换理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于正式组织的研究有开拓性的影响。
书本简介:本书是第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社会学的书籍,由布劳与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梅耶共同完成。
与韦伯的理想角度的科层制不同,作者主要是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的——本书在之前各种文献中关于科层制的观点基础之上,运用了大量的报告、调查等现实资料,分别从科层制的运作、科层制权威、组织结构、组织与环境、科层制的反功能、科层制的变迁以及科层制与民主制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科层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我的看法:一、组织内部的非正式关系布劳在第三章里提出,在科层制组织内部并非仅仅存在韦伯的“理想型”中那种正式关系,同时也存在非正式关系,而且这种非正式关系对组织的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官员们在遇到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时,按照科层制组织的规章制度,他应该直接同上司进行讨论,而不应该向同一层次的同事咨询求助。
但是,大多数官员都害怕在上司面前暴露自己的无能为力,担心这样可能会让上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影响晋升,因此他们多会违背正式的规章制度,不向上司请示报告,而是彼此互相咨询。
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些工作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得到更有效的处理。
对于非正式组织的争论,书中提到了两个极端的观点。
一是“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控制非正式组织”,即组织必须抑制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另一种极端是“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培育非正式工作群体及其实践,使其最有效地接近组织的目标”,即组织应当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发展。
很明显,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合理的。
非正式组织是把双刃剑,是为组织带来利益还是损伤,这掌握在正式组织手里。
现代组织与科层制
学术简历上写着 “火炉工人”的头 衔。 “我一生的梦想 就是在社会主义国 家的钢铁工厂中工 作。我想我是世界 上唯一有这个梦想 的人”。
田野调查:芝加哥机器公司 产品生产的过程 ——“赶工的游戏”(game of making out): 薪酬公式=基本收入(由工人的等级决定)+基本收入* (%比率-100%)+超额产量奖金(也由等级决定)+不同 班次津贴+生活费用津贴。 正式定额100%与非正式定额140%。
个体反应:崩溃……
五、组织的物理环境
组织的特性也体现在了我们所生活的时空 之中 。 (一)米歇尔· 福柯(Focault)的组织理 论:对于时空的控制
福柯认为,一个组织的建筑风格,同它的社
会构造和权力体系直接相关。 从物理特征的角度来探讨科层制问题。
(1)大公司的建筑物实际上就是以空间上的等级秩序
有机型组织富于创新、应变,更适合电讯、计算机软件或生物技术 等创新性产业的要求。 机械组织更适于不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的更为传统、稳定的生产形式。
(三)米歇尔:科层制对抗民主
韦伯:底层的人无权过问自己的工作,
而权力则转移给处于高层的人。 罗伯特· 米歇尔(Michels,1967):在大型组织 中,或者更一般的说,在一个由组织主导的社会 中,存在一种“寡头统治铁律”,即权力向顶层 的流动,是日益科层化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有趣的悖论:
尽管这种“赶工的游戏”与正式的规则、规范、程序不同, 但是却最终促成了公司的利益。
三、科层制(bureaucracy)
1、科层制的定义:
科层制: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基
论科层组织在现代社会盛行的原因
杂论科层组织在现代社会盛行的原因科层制组织模式是以马克思·韦伯组织社会学为基础的。
科层制组织又被称为“官僚制”,在这种组织模式下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上下级等级森严,各成员根据等级制依次排列,下级必须接受上级的命令与监督,从而构成了一个协调的整体。
就是这样的一种组织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各个组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无论是企业,公司,乃至于政府部门和各行政单位,科层制都在组织结构模式中占据了主导的位置。
那么,为什么现代社会的组织在创立组织结构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科层制组织?科层组织相较于其他的组织模式有什么过人之处?在此,将就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科层制自诞生起就凭借着其专门化的特点,引领了世界的管理组织。
可曾制度内部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将接受组织分配的的活动任务,同时,拥有着同样平等的权力。
除此之外,科层制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科层内部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不得越权。
在科层制度中,规则化和非人格化是区别于其他管理制度的两大特点。
组织运行,包括成员间的活动与关系都受规则限制。
也就是说,每位成员都了解自己所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及组织运作的规范。
所以说,科层制组织所采取的手段能最有效率的进行管理组织。
每一个官员都不能滥用其职权,个人的情绪更不能影响组织的理性决策。
公事与私事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组织成员都按严格的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确保组织目标的。
也就是说,管理人员仅仅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不能忽略的是,科层组织的组织成员要想成为组织的一员,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的特长,或是特定的技能。
唯有创造价值才能有机会获得报酬。
在上述的等级制中,不同的等级的划定主要根据组织成员个人的能力和不同的资历来决定,从而促进个人为工作尽心尽职,保证组织效率的提高。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长期利益和效率的双重最大化,为了能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在组织结构的选择中通常会选择机械式结构而不是充满变动和不确定因素的有机结构。
科层制与中国社会
科层制与中国社会管理的组织模式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国云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剖析马克斯·韦伯所设计的科层制组织的优缺点特征,着重探讨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组织模式的二元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试图对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组织模式理论作一探索,以期新的组织管理方式能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并使组织发展为既能严格执法又能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科层制,组织管理模式,科学管理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要求构建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必须承认,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组织意识增强了,价值观念提高了,竞争意识也大大强化了,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同时发生的负面效应:信仰危机、理想淡薄、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感下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
这些现象的本质是:组织在变迁,人性在物化。
对于这种现象,可以把它理解为转型时期社会现象的特殊反映。
由此,关于中国社会管理组织模式的未来走向便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研究传统的组织结构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从中探讨社会转型过程中组织模式的二元性特征,努力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科层制,以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一、科层制组织的特征及其优缺点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
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①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马克斯·韦伯在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进行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任何有组织的团体,唯其实行“强制性的协调”方能成为一个整体。
基于此,他将官僚集权的行政组织体系看成是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并预言人类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普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
韦伯设计的这种理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的五大基本特征:1.专门化。
科层制反思与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建构
科层制反思与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建构【摘要】在政府转型的背景下,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受特定历史环境制约,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科层制管理模式,反思科层制管理的利弊,从学校管理需要合乎教育目的、对学校评价的综合性和学校管理的开放性等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特征出发,探索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校本管理、结构创新、公正价值观等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对于构建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层制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成功管理,决定于多重因素,其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尤为重要。
学校管理理念受到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超越社会环境而自成体系,需要随环境的改变与时俱进。
我国中小学校管理理念,带有显著的时代烙印,反思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是树立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的重要前提。
一、科层制对传统学校管理的影响现代学校管理是指学校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
从传统管理迈向现代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理论,对学校实施全面科学管理。
在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新历史时期,学校作为实现各方教育改革理想的交汇点,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要求学校组织不断变革和创新,以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这首先需要对传统学校管理体制的反思。
作为开放系统,变革学校管理体制是一项经常性活动,是学校的基本生存方式。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演变,虽然采取过多种管理形式,但总体上定格于校长负责制。
尽管其内涵一再变化,但多年来,人们公认我国教育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政府“统得过死”的弊端,对学校管理体制反思的焦点之一是对科层制的批判。
科层制最初由马克斯?韦伯提出,他认为科层制是有意识的创造,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产物。
彼得?布劳和马歇尔?梅耶根据韦伯理想类型的观点,将科层制结构的主要特征概括为:(1)把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2)所有岗位的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职员的控制和监督;(3)组织活动是由一些固定不变的抽象规则体系来控制的;(4)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处理公务;(5)在科层组织中就业的人员必须在技术素质上合乎要求,而且不能被随意解雇;(6)从纯粹技术的观点看,规范的科层化行政,可以使组织达到最高效率。
浅议现代科层制理论
浅议现代科层制理论邓东兴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马克思韦伯的现代科层制理论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管理学理论中的热点话题。
本研究从现代科层制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入手,探析它对现代政府和企业管理的重要价值关键词:马克思韦伯 现代科层制“科层制”一般泛指现代有规模的有组织的大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像以往单单只专属于政府体系行为模式。
官僚制组织理论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创立。
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
而本文所说的“科层制”是建立在完善的正当的非功利性行为体系下的职层制,并具有高度的“非人格”倾向的组织行为。
而不是人们认为的带有贬义性质的“官僚制”。
现实中许多人仍然把“科层制”与“官僚主义制度”混为一谈,但“官僚主义制度”并不是真正的“Bureaucracy ”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而是我国目前各种行政机构中封建主义等级制的残余,或是虽然与科层制的管理形式有关,但体现的是其消极方面的东西。
有些组织机构,表面上似乎采用了“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但在各级干部的选定、干部的行为规范等许多实质性的方面完全违背了“科层制”的基本原则。
因此,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困难和误区,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中性译法“科层制”一、现代科层制涵义1.现代科层制理论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后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组织结构日益庞大和复杂,只有科层制这种组织管理模式才能最大化的治理好组织系统。
于是“科层制”得到了广大的组织的一致认可。
大致国家,小致一般企业,都对它情有独钟。
而中国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科层制”萌芽,在唐朝时得到了兴盛,并在宋朝时达到了封建官僚制的顶峰。
一层对一层负责,所以宋朝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
它由“皇帝”“丞相”“枢密院”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使得组织分工合理,效率高,促成了当时军事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
虽然当时宋朝“重文轻武”,但是凭着这种管理模式使当时的军队实力异常强大。
《现代社会中科层制》读书报告
《现代社会中科层制》读书报告可编写可改正《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念书报告莫锦江现代社会中大规模正式组织的空前发展,很多社会科学家已经或许正在变为社会技师,以及科层制所隐含的道德和政治含义,韦伯的理论获取了美国社会学家的宽泛支持这四方面主要要素使得社会科学家,如布劳和梅耶,对科层制构造和动向研究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他们共著的《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一本从现实社会中探究科层制的发展与运转规律的书本。
他们一方面一定了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但不一样的是布劳和梅耶主假如从现实社会中的各样部门来认识科层制,以此来批评韦伯的科层制或许说找出韦伯科层制的负功能——低效率刚性、守旧主义和对改革的抵制、社会阶级差其他长久性。
本书的特色之一就是运用大批的报告检查,率领我们从实质生活中认识认识科层制。
布劳和梅耶要点引领我们从现实社会中的各样部门来认识科层制,并分别从科层制的运作、科层制威望、组织构造、组织与环境、科层制的反功能、科层制的变迁以及科层制与民主制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科层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本书的特色之二在于对科层制负功能的论述。
假如把科层制看作是解决组织低效率的一剂良药,那么开出这剂良药的韦伯主要重申药的正向作用。
但是“是药三分毒”,布劳和梅耶正好找出了其毒性所在——低效率刚性、守旧主义和对改革的抵制、社会阶级差其他长久性。
本书的特色之三在于对科层制负功能的战胜方法的议论。
布劳和梅耶固然以为科层制拥有负功能,和一般人(也许好多人就会由于某一事物被表露有什么弊端就会完整否认它)不一样的是他们并无所以而完整否认科层制,而是进一步商讨解决方法,从经济角度找寻战胜科层制负功能的体制——分别化组织、用财务控制取代直接监控能够获取更高的效率。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作为第一本系统的对于科层制社会学的书本,对学术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学术影响更是宽泛而深刻的。
11 / 11。
宋林飞《现代社会学》读书报告
宋林飞《现代社会学》读书报告在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印象当中,社会学就是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但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社会学研究的远不止这些。
由于任何人都必须在社会中生活,所以它还包括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社会学是人们使用现代思维方式与技术手段研究社会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力求对人类自身社会生活中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测。
社会学是有关社会的一种知识体系,但不能说它就是“关于社会的学问”。
原因有二:首先,以社会为研究客体的学问很多,社会学是其中一门具体的科学;其次,探究“全社会”与社会某个侧面的社会思想,在社会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社会学是社会思想发展到科学阶段的产物。
社会学对社会产生的巨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于个人认知与驾驭社会生活的规律,对于社会关系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都具有普遍的科学功能。
谈到社会学的产生于发展的时候,第一方面的兴趣促使人们利用抽象思维的力量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形式——社会,进行可各种各样的推测与猜想。
第二方面的兴趣促使人们进行理想社会的设计与构想。
尽管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各式各样,但总是受一定的社会意识所支配。
在神学、人学、科学三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理想社会。
从人类文明史的开端到19世纪初期,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积累了合理的观点。
但从总体来说,带有浓厚的思辨与臆测的抽象性质,并且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而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为一门具体科学,则是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事情。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四:一是实证科学浪潮的冲击;二是社会知识经历的“分化”过程;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四是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总的来说,丰富多彩的科学与理论的成果,迫不急待的社会需要推动着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社会学体系的过程中法国的奥古斯特.孔德把“社会物理学”改为“社会学”,他提出了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四种用来研究社会现象的实证方法。
科层制对人发展的影响
造性,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反之, 则是管 格的不良心理倾向性进一步成为成员之
理的非人格化, 具体地说, 就是把员工看 成无情无欲的机器或机器附属物, 只能
间交往的障碍。其次, 权力斗争水平化加 剧沟通困难。科层体系的专业分工是为
服从、埋头苦干, 受管理者的控制和支 发挥专才专用的效率结果, 但也可能使
科对 层人 制发
展韦 信 铭
的杨 玉 玲
影 响
人的发展应该是各个方面都得到发 展, 并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韦伯的科层 制, 作为一种管理模式, 在提高效率上确 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因其本身所固有 的“非人格化”和“集权化”等特点, 对人的 关 系 、主 体 性 、自 由 个 性 以 及 需 要 等 方 面 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人的关系、 主体性、自由个性和人的需要等几个方面 粗浅地探讨了科层制管理模式对人发展 的影响, 旨在倡导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考虑 人的发展问题, 在管理制度上为实现人的 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4.科层制 对 自 由 个 性 的 影 响 。 科 层 制在目标价值的追求上, 集中地反映了 形式合理性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和实 证主义的特点。为了追求效率, 不顾个人 的 兴 趣 、爱 好 、性 格 、心 理 等 方 面 的 个 性 要求, 在制度的探讨与架设上, 传统的伦 理价值的探讨已完全让位于缺乏人性的 冷 冰 冰 的 整 理 、归 纳 、演 绎 、推 理 、计 算 和 论证。在物的依赖性的社会中, 科层制作 为一种追逐效率的理性工具, 迎合了物 的依赖性的需求, 使管理走向了追逐效 率的极端, 从而忽略并压制了个性自由 的发展; 在管理过程中, 由于民主被抹 杀 , 那些富有个性、拥有能力、敢于创新、 人格成熟的人往往不为组织所容, 下属 个性自由遭到严重的遏制。默顿认为, 针 对组织参与行为而言, 官僚组织结构的 结果必使目标的成分分裂; 实施理想型 的 体 制(官 僚 制)会 使 其 成 员 的 个 性 与 活 力趋于僵化, 成员往往为了本身的利益 对规则依顺, 使服从成为首要目标, 导致 行为目的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读书报告
莫锦江
现代社会中大规模正式组织的空前发展,许多社会科学家已经或者正在变成社会技师,以及科层制所隐含的道德和政治含义,韦伯的理论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的广泛支持这四方面主要因素使得社会科学家,如布劳和梅耶,对科层制结构和动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共著的《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一本从现实社会中探求科层制的发展与运行规律的书籍。
他们一方面肯定了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但不同的是布劳和梅耶主要是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以此来批判韦伯的科层制或者说找出韦伯科层制的负功能——低效率刚性、保守主义和对革新的抵制、社会阶级差别的长期性。
本书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大量的报告调查,带领我们从实际生活中认识了解科层制。
布劳和梅耶重点引领我们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部门来认识科层制,并分别从科层制的运作、科层制权威、组织结构、组织与环境、科层制的反功能、科层制的变迁以及科层制与民主制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科层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的特点之二在于对科层制负功能的论述。
如果把科层制看作是解决组织低效率的一剂良药,那么开出这剂良药的韦伯主要强调药的正向作用。
然而“是药三分毒”,布劳和梅耶正好找出了其毒性所在——低效率刚性、保守主义和对革新的抵制、社会阶级差别的长期性。
本书的特点之三在于对科层制负功能的克服方法的讨论。
布劳和梅耶虽然认为科层制具有负功能,和普通人(或许很多人就会因为某一事物被披露有什么缺点就会完全否定它)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否定科层制,而是进一步探讨解决办法,从经济角度寻找克服科层制负功能的机制——分散化组织、用财务控制代替直接监控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作为第一本系统的关于科层制社会学的书籍,对学术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学术影响更是广泛而深刻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