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1-4章

合集下载

项目一桩基础工程基本知识

项目一桩基础工程基本知识

单元五桩基础工程施工单元概述:一般情况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多采用浅基础,它造价低廉,施工简便。

当遇到天然浅土层软弱,可以采用各种地基处理的方法进行人工加固,从而形成人工处理地基浅基础。

如果是土层软弱,建筑物为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很大的工业建筑或者对变形和稳定有严格要求的一些特殊建筑,无法采用浅基础时,则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就要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是一种最常用的深基础形式之一,适用范围很广。

本单元将重点介绍桩基础的施工。

学习目标:1、了解桩基础的组成、作用和分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起吊和运输工作,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沉桩方法、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正确的选择接桩方法;掌握预制桩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

2、了解灌注桩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性。

掌握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熟悉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护筒的作用及要求,水下浇筑混凝土方法?。

3、熟悉桩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熟悉桩基础的检测和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4、了解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方法,熟悉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具有组织地基处理及桩基础施工的能力;能够编制桩基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学习重点:1、预制桩施工: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堆放等施工方法;打桩的质量控制。

2、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及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桩基础的检测内容、验收等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1、每周安排一次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ppt课件,穿插一些现场施工图片,播放一些桩基础施工工艺flash动画演示或现场施工工艺录像,使学生加强感性认识。

2、力求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每章安排一次施工现场参观,进行现场模拟教学。

3、实习课安排在建筑施工工地进行,结合工程实际,增强实习效果,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学习目标。

4、本单元学习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灌注桩cast-in-place pile预制钢筋混凝土桩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piles;施工工艺Construction Technology;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钻孔灌注桩 Bored piles;质量通病Common Quality Defect ;振动灌注桩vibro-pile;检测与验收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项目一桩基础工程基本知识【职业能力目标】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适用范围很广。

桩基础施工知识一

桩基础施工知识一

埋置护筒时注意事项:
back
(1) 护筒平面位置应埋设正确,偏差不宜大于 50mm; (2) 护筒顶标高应高出地下水位和施工最高水位 1.5~2.0m。在无水地层钻孔,因护壁顶部设有溢浆 口,因此筒顶也应高出地面0.2~0.3m; (3) 护筒底应低于施工最低水位(一般低于 0.1~0.3m即可)。深水下沉埋设的护筒应沿导向架借 自重、射水、震动或锤击等方法将护筒下沉至稳定 深度;入土深度:粘性土应达到0.5~lm,砂性土则 3~4m; (4)下埋式及上埋式护筒挖坑不宜太大(一般比护 筒直径大1.0~0.60m),护筒四周应夯填密实的粘土, 护筒底应埋置在稳定的粘土层中,否则也应换填粘 土并夯密实,其厚度一般为0.50m。
制备泥浆
泥浆作用:
(1)在孔内产生较大的悬浮液压力,可防止坍孔; (2)泥浆向孔外土层渗漏,在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头 的活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胶泥,具有护壁作用,同时 将孔内外水流切断,能稳定孔内水位; (3)泥浆比重大,具有浮渣作用,利于钻渣的排出。 因此在钻孔过程中,孔内应保持一定稠度的泥浆,一般 比重以1.1~1.3为宜,在冲击钻进大卵石层时可用1.4以上 ,粘度为10~25s,含砂率小于6%。在较好的粘土层中 钻孔,也可灌入清水,使钻孔时孔内自造泥浆,达到固 壁效果。调制泥浆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5。
back
back
挖孔灌注桩
施工方法:
依靠人工(用部分机械配合)或机械在地基中挖出桩孔 ,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所形成桩。
特点:
受设备限制,施工简单。挖孔桩桩径较大,一般大 于1.4m;为确保施工安全,挖孔深度不宜太深。能直接 检验孔壁和孔底土质以保证桩的质量。为增大桩底支承 力,可用开挖办法扩大桩底。
适用:

基础工程桩基变形(1)

基础工程桩基变形(1)
s p0 j
' j 1 i 1 m n
z ij ij z i 1 i 1 j E si
(5-59)
桩基变形验算
其中等效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以矩 形为例有: F G
P0 A B md
(5-58)
当计算矩形桩基础中心点的沉降时,(5-59)可 简化为:
03
桩基变形 验算
桩基变形验算
一般桩基础的沉降由三部分组成: 1.桩身材料的弹性压缩 2.桩端以下土层在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两者反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 3.桩周土在桩侧阻力的反力和承台底部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压缩变形 分析沉降的三个组成部分: 1.桩材的弹性压缩与桩长成正比、与桩材的弹性模量成反比,如桩不是 很长(小于40m)计算得桩材的弹性压缩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2.对嵌岩桩可忽略桩端以下土层的沉降、或端承型桩基的地质条件不复 杂、荷载均匀、桩端以下没有软弱土层,也可以不计桩端以下土层的沉 降。 3.桩周土的沉降在不计前两种沉降的条件下,只会引起承台底的脱空, 不产生桩基础的沉降。 综上:一般桩基可不进行沉降验算,只需按承载力计算,但是重要建 筑必须验算。
桩基变形验算
观察分析
1. 公式5-64与5-59区别
. . .
2. 5-59、5-63、5-64三个n值含义 5-59、5-65中m值含义
. . .
3.为什么群桩效应不用考虑桩身沉降,而单桩等沉降需要考虑?
桩基变形验算
2、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定义: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当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 求时,为减小沉降,可设置穿越软弱土层进入相对较好土层的疏布摩擦 型桩的复合桩基,其荷载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
桩基变形验算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m值法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m值法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1.本章的核心及分析方法本节将介绍考虑桩与桩侧土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时桩身的内力计算,从而解决桩的强度问题。

重点是桩受横轴向力时的内力计算问题。

桩在横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以文克尔假定为基础的弹性地基梁法从土力学观点看是不够严密的,但其基本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一般较安全,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公路、铁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常用的"m"法、就属此种方法,本节将主要介绍"m"法。

2.学习要求本章应掌握桩单桩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桩的承载力的方法," "法计算单桩内力的各种计算参数的使用方法,多排桩的主要计算参数及其各自的含义。

掌握承台计算方法,群桩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了解桩基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步骤。

本专科生均应能独立完成单排桩和多排桩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一、基本概念(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1.土抗力的概念及定义式(1)概念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

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2)定义式(4-1)式中:--横向土抗力,kN/m2;--地基系数,kN/m3;--深度Z处桩的横向位移,m。

2.影响土抗力的因素(1)土体性质(2)桩身刚度(3)桩的入土深度(4)桩的截面形状(5)桩距及荷载等因素3.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1)概念地基系数C表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单位为kN/m3或MN/m3。

(2)确定方法地基系数大小与地基土的类别、物理力学性质有关。

地基系数C值是通过对试桩在不同类别土质及不同深度进行实测及后反算得到。

桩基础1

桩基础1

原由
桩侧和桩端阻力的大 小以及它们分担荷载 的比例有很大差异
(二)按使用功能分类 • 当上部结构完工后,承台下部的桩不但要承受上部结 当上部结构完工后, 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 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还担负着由于风和震动作用 引起的水平和力矩,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引起的水平和力矩,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五)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d≤250mm; )小桩: ; (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 )中等直径桩: < < (3)大直径桩: d≥800mm )大直径桩:
三、桩的施工工艺简介
(一)预制桩 在工厂(或者现场)预制成桩以后再运至现场, 在工厂(或者现场)预制成桩以后再运至现场,在设计桩 位处以沉桩机械沉至地基土中设计深度的施工方法的桩 (1)钢筋混凝土桩 1、预制桩种类 (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 (3)钢桩 (1)锤击式 2、预制桩的施工工艺 (2)静压式 (3)振动式
第四章 桩基础
4.1 概述 4.2 桩基础的类型 4.3 桩的承载力 4.4 桩基础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桩基础 桩基) (桩基) 桩体 低桩承台 连接桩顶 的承台
当承台底面 低于地下地 面以下时 当承台底面 高于地面时
相应基础
低承台桩基础
高桩承台
相应基础
高承台桩基础
低承台桩基础
高承台桩基础
一、桩基设计原则
(2)粘性土中单桩竖向承载力:
对于超固结、非灵敏性土(CD)
' ' Qu = u p ∑ σ Vi K si tan φai li + σ Vb ( N q − 1) Ab
桩的竖向承载力——按抗剪强度指标
(3)无粘性土中单桩竖向承载力: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Ed d I4x4 Z z qzxb1mzZb1 x
上式中:E、I——桩的弹性模量及截面惯矩
zx——桩侧土抗力zx=Cxz=mZxz,C为地基系数; b1——桩的计算宽度; xz——桩在深度z处的横向位移(即桩的挠度)。
将上式整理可得:
d4xz dZ4
mEb1I Zxz
0
(1)

d4xz dZ4
a5Zxz
0
式中:——桩—土变形系数,
5
mb 1
EI
从上式中不难看出:桩的横向位移与截面所在深度、桩的刚度(包括桩身材料和截面尺寸)
以及桩周土的性质等有关,是与桩土变形相关的系数。
式(1)为四阶线性变系数齐次常微分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注意运用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 挠度xz与转角z、弯矩Mz和剪力Qz之间的关系即
将式(7)代入式(2)得
x z Q 3 E 0A x 0 IM 2 E 0B x 0 I A 1 B 1 (Q 2 E 0A 0 I M E 0 B 0 ) I M 2 E 0 C 1 I Q 3 E 0D 1
Q 3 E 0(A 1 I A x 0 B 1 A 0 D 1 ) M 2 E 0(A 1 I B x 0 B 1 B 0 C 1 )
2)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同土层时,将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hm深度内各土层的mi,根据换算前 后地基系数图形面积在深度hm内相等的原则,换算为一个当量m值,作为整个深度的m值。
3)桩底面地基土竖向地基系数Co为: C0=m0h
(二)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单桩、单排桩:指在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平面上,由单根或多根桩组成的单根(排) 桩的桩基础,如下图a)、b)所示,对于单桩来说,上部荷载全由它承担。
B 0 也都是Z的函数,根据Z值制

《基础工程》教案(四1——单桩承载力)

《基础工程》教案(四1——单桩承载力)

黏性土
1 软塑 0.75 I L 1 可塑、硬塑 0 I L 0.75 坚硬 I L 0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黑龙江工程学院
粉土 粉砂、细砂 中砂 粗砂、砾砂 圆砾、角砾 碎石、卵石 漂石、块石
本表采用。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表 4-2 修正系数 值
hd
桩端土情况 透水性土 不透水性土
4~20 0.70 0.65
20~25 0.70~0.85 0.65~0.72
>25 0.85 0.72
注: h 为桩的埋置深度,取值同式(4-4); d 为桩的设计直径。
表 4-3 清底系数 m0 值
黑龙江工程学院
23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S n 1 2 ,且24h未稳定 Sn
黑龙江工程学院
13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3、极限荷载和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直接计算法 曲线分析法
黑龙江工程学院
14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①直接计算法——P-S曲线明显转折
破坏荷载
极限荷载 P j 容许荷载
黑龙江工程学院
4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之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计算目的: 1、确定桩长 2、验算桩长
黑龙江工程学院
5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4.1.1 单桩工作机理
(一) 荷载传递与土对桩的支承力 1、桩顶轴向位移(沉降)=桩身弹性压缩+桩底土层压缩 桩身弹性压缩桩与侧土的相对位移

桩基础1-2

桩基础1-2
4
4
即:
即有: 即有:

d x bp ⋅ mz⋅ x + =0 4 dz EI bpm α =5 EI
4
于是方程变为
d x 5 +α zx = 0 4 dz
Hale Waihona Puke 4(二) m值的确定 值的确定
※ 较为恰当的途径是通过桩的现场水平荷载试 验来测定m值 验来测定 值。 ※ 当无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表5.4.5取值。 当无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表5.4.5取值。 5.4.5取值
桩头嵌固于承台底板中的刚性短桩
因不能转动而发生平移,由平移而获得土抗力。 因不能转动而发生平移,由平移而获得土抗力。当土抗力不 足以平衡水平荷载或嵌固处的弯矩超过抗截面极限抗矩 此类刚性短桩就发生破坏。 时,此类刚性短桩就发生破坏。
弹性长桩
桩头自由情况 由逐渐发展的桩截面抗矩和土抗力来承担逐渐增大的 水平荷载, 水平荷载,当桩中弯矩超过桩截面抗矩或土失去稳定 时,弹性长桩便趋于破坏。 弹性长桩便趋于破坏。 桩头嵌固 破坏也是弯曲破坏形态, 破坏也是弯曲破坏形态,但是其极限抗矩可能在嵌固 处和土中两处出现。 处和土中两处出现。
算例: 算例:
承台设计
(弯、剪、冲切计算)
1.中国交通部规范(1983) 1.中国交通部规范(1983) 中国交通部规范
bp = K0Kφb
bp = K0Kφb
2. 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994) 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bp = Kf ⋅ K0 ⋅ K ⋅ b
Kf形状换算系数K0受力换算系数 K桩间相互影响系数b0计算宽度
3.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83)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 )
(三) 桩的计算宽度. 桩的计算宽度. 在以上推导桩分析的过程中,是将单桩的轴对称 在以上推导桩分析的过程中, 问题化为平面深题处理。 问题化为平面深题处理。计算模式与实际情况有所不 同。此外,还有群桩中多根桩的相互影响等问题。苏 此外,还有群桩中多根桩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联在推导m法时引用了计算宽度的概念。 b p 联在推导m法时引用了计算宽度的概念。目前对 法时引用了计算宽度的概念 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前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新修订的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工程、基础工程、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地下水控制、土石方工程、边坡工程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调整了章节的编排;2.删除了原规范中对具体地基名称的术语说明,增加了与验收要求相关的术语内容;3.元善了验收的基本规定,增加了验收时应提交的资料、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规定;4.调整了振冲地基和砂桩地基,合并成砂石桩复合地基;5.增加了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锚杆基础等基础的验收规定;6.增加了咬合桩墙、土体加固及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的验收规定;8.增加了地下水控制和边坡工程的验收规定;9.增加了验槽检验要点的规定;10.删除了原规范中与具体验收内容不协调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1.0.1为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二章术语略第三章基本规定3.0.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2质量验收的程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3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4质量验收应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5质量验收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3.0.2地基基础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资料; 3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4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5施工记录及施工单位自查评定报告6监测资料;7隐蔽工程验收资料;8检测与检验报9竣工图。

建筑施工技术桩基础工程1--预制桩

建筑施工技术桩基础工程1--预制桩

②打入预制桩-电焊接桩
打入预制桩-电焊接桩见图2-11。
③打入预制桩-末节桩体 打入预制桩-末节桩体见图2-12。
4.打桩质量要求和测量记
(1)打桩质量要求
①端承桩最后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贯入度数值时,桩端设 计标高可作参考;摩擦桩端标高达到设计规定的标高范围 时,贯入度可作参考。
②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 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4的规定。
1.打桩设备及选择 2.打桩顺序的确定 3.打桩 4.打桩质量要求和测量记录 5.打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 6.打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桩头的处理
1.打桩设备及选择
打桩设备包括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 (1)桩锤 (2)桩架 (3)动力装置
(1)桩锤
①桩锤的选择 桩锤可选用落锤、汽锤、柴油打桩锤和振动锤。
10
用钢尺量
±20 用钢尺量
±10 用钢尺量
5 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 ±10 用钢尺量
4.预制桩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制作宜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浇筑混凝土过 程中应严格保证钢筋位置正确,桩尖应对准纵轴线,纵向 钢筋顶部保护层不宜过厚,钢筋网片的距离应正确,以防 锤击时桩顶破坏及桩身混凝土剥落破坏。采用叠层法生产 时,上层桩和邻桩浇筑,必须在下层和邻桩的混凝土强度 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才能进行。浇筑完毕后,立即加 强养护,防止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 7d。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制作-混凝土浇筑见图2-4。
目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 技术规范
砂、石、水泥、 1 钢筋等原材料
(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查出厂质保 文件或抽样
送检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1015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1015

3. 送桩
V桩=S·(h+0.5)·N V桩=S·H·N
式中:
S—预制桩截面面积。
V=F(h+0.5) =0.4*0.4*(3.8+0.5)=0.688M3
05年试题:共计50根现场浇筑独立桩承台
静力压预制桩,角钢接桩每个接头设计用 量9.4kg,要求计算预制钢筋混凝土静力压桩 以及接桩的综合单价
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单位:根 1、土壤类别:一类土; 2、单桩长度:12米; 3、桩截面:桩径500,壁厚125 4、桩倾斜度:垂直 5、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010201002接桩:是指设计打桩深度较大、设计 要求两根或两根以上桩连接后才能达到设计桩底 标高的情况。一般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都不超过30 米长,因为过长对桩的起吊和运输都不利。但如 果基础本身要求有很长的桩时,一般都是分段预 制,打桩时先把第一段打到地面附近,然后采用 特定的技术措施,把第一段和第二段连接牢固, 再继续向下打入土中的过程为接桩。接桩的方式 一般为焊接和硫磺胶泥。接桩一般多用于预制方 桩,当两根桩头事先埋入预制铁件,即用电焊连 接,如两根桩头未设预埋铁件或留有钢筋公母榫 者,即采用硫磺胶泥铺设。
工程量计算: 静力压预制桩体积=0.4*0.4*(10+9)*50根
=152M3 送桩体积=0.4*0.4*(2+0.5)*50根=20M3 综合单价计算
编码 名称
单 数量 综合单


010201 预制钢筋砼静 M 950 70.47 001001 力压桩
5-52 预制方桩制作 M3 152 254.80
应注明土壤类别,单桩的长度、桩截面和根数, 以便计算工程量和套用定额,12、15、30米,一 般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不能超过30米,否则要进 行接桩处理。

《地基基础规范1~4章)(2013)

《地基基础规范1~4章)(2013)

第二章
术语和符号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 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 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6. 增加当地基中下卧岩面为单向倾斜,岩面坡度大于10%,
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大于1.5m的土岩组合地基设计原则; 7. 增加岩石地基设计内容; 8. 增加岩溶地区场地根据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 原则;
主要修订
9. 增加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10. 增加扩展基础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的设计要求; 11. 增加当扩展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2倍基础 有效高度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要求; 12. 对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经统计分析,调整了沉降经验系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什么是标准、规范、规程?
2、区别标准、规范、规程中的不同情况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所做的统一规定,它 各部委授权主管机构 要严格遵守的条文 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 各部委授权主管机构 制定的针对勘察、规 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 制定的对具体技术要 划、设计、施工中的 应该遵守的条文 础,作为共同遵守的 求、实施程序和方法 技术要求和方法所做 准则和依据。 所做的系列规定 —— 允许这样做的条文 的系列规定 ——具有 涉及的范围较单一、 范围广、通用性强的 3、地基和基础设计的重要性特点。 较具体、专用性强。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 等级
表3.0.1
建筑和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30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 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甲级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大于15m 的基坑工程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两类极限状态 - 3.1.1 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或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 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 值。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调整为以综合安全系 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数K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以单桩 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 极限承载力为参数确定基桩抗力,以荷载效应 极限承载力为参数确定基桩抗力, 标准组合为作用力的设计表达式 Sk≤R(Quk,K) 或 Sk≤R(qSKi,qPk,ak,K)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修订概况
1 增加内容
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桩基的耐久性规定 ;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 ;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 ; 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 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 应力解计算单桩、单排桩 和疏桩基础沉降 ; 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2 调整内容 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 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 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力系数和端阻力系数; 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1 总 则 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 与施工。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 环境、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重视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 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 量控制和管理。 1.0.4 执行本规范时,对于特殊土地基、受机械振动和腐蚀介质 作用的桩基,以及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他内容,尚应符合现行 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桩基础施工方案(1)

桩基础施工方案(1)

桩基础施工方案(1)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础的类型、尺寸、布置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二、桩基础施工工艺1.桩基础种类选择: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承载要求,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类型,包括单桩、桩群、沉井桩等。

2.桩基础布置方案: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桩的布置位置和间距,并标明桩号。

3.桩基础施工顺序:按照桩基础布置方案确定桩基础的施工顺序,一般按照从外向内、从角部到正中心的顺序施工。

4.桩基础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包括桩孔开挖、孔内清理、钢筋安装、混凝土灌注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5.桩基础验收标准:在施工后需要进行桩基础的验收,包括桩孔质量、钢筋成品、混凝土浇筑质量等,确保桩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备。

2.设备安全:施工设备应经过检查和维护后方可使用,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并有相关证书。

3.应急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四、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对材料的供货商要有严格的管理。

2.工艺流程控制: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桩孔开挖尺寸、钢筋安装位置、混凝土浇筑质量等。

3.验收标准控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确保桩基础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后收尾工作1.施工记录: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验收结果,形成施工记录档案。

2.清理工作: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和废料,保持工地的清洁。

3.交底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质量要求等进行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并执行。

总结桩基础施工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基础工程第四章桩基础(1)

基础工程第四章桩基础(1)

方法1. 静载荷试验(实图) 静载荷试验是评价单桩
承载力诸法中可靠性较高的 一种方法。
缺点: 时间长;费用高。 广东最大可加载3000t。
主梁
次梁
加压
千斤顶 沉降 观测点
试验桩
(a)
锚桩 (4根)
重物
支墩
千斤顶 加压
沉降 观测点
试验桩
(b)
图4-11 单桩静载荷试验的加荷装置
(a)锚桩横梁反力装置;(b)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的一般建筑 。
功能重要、荷载大、重心高、风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大 荷载和刚场度地分、布环极境为条不件均特,殊对差异沉降适应能力差
第4章 桩基础
(三)桩基计算规定 1、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
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桩身(含桩身压曲、钢管桩局部压曲)和承台结构
二、桩基设计原则 (一)桩基的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应于桩基达到最大承载力导致整体 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 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 限值。
第 4章 桩 基 础
(二)建筑桩基设计等级划分
设计
建筑类型
等级
甲级 乙级
承载力计算; 3、软弱下卧层验算; 4、坡地、岸边桩基整体稳定性验算;
5、抗浮、抗拔桩基的抗拔承载力(基桩和群桩)验算;
6、抗震设防区抗震承载力验算。
第4章 桩基础
(四)应计算沉降的桩基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
的建筑桩基 ;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

第三章桩基础

第三章桩基础

s (mm)
s (mm)
单桩承载力确定
Osterberg法
p (kN)
0
千斤顶
单桩承载力确定
多动式
单桩承载力确定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承载力
承载力特征值: 1 比例界限 2 极限荷载之半 3 s/d=0.01~0.05对
应荷载


> 0.8 m

刚性板直径800mm
单桩承载力确定
二 确定单桩竖直向承载力的方法
饱和软粘土
预制单桩静载试验 前,砂土中7天, 粘性土的15天, 饱和软粘土25天
桩的侧摩阻力
(2) 桩的侧摩阻力影响因素
打入预制桩,挤土使qs增加 (1) 挤密 (2) 残余应力 钻孔预制桩,使qs减少 (1)泥皮 (2)应力松弛
(3) 水泥浆渗入土中使表面粗糙,增加侧摩阻力
其他施工因素
挤土桩
非挤土桩
桩的承载机理
桩的竖向承载力发挥的特点
• 随着荷载增加,桩身上部 侧阻力先于下部侧阻力的 发挥
• 一般摩擦桩,侧阻力先于 端阻力发挥,侧阻发挥的 比例明显高于端阻
上 部
侧 阻 力

• 对于长桩,即使桩端土很

好,工作荷载下端阻力也
很难发挥。
端阻力
2 桩侧摩阻力
(1) 单位侧摩阻力qs的分布
S0
Q
qs
3 桩的端承力
(1)常作为基础承载力问题(太沙基解)
很小
q pu
B
2
N
cNc
qNq
太沙基
q pu cNc qNq
(1)很难达到整体破坏 梅耶霍夫型 (2)端承力与深度有关
(3)存在临界深度

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c不区分内外区,
这对于独立桩基偏于安全,对于筏式承台差
别不大。
图5-5-2 粉土中多排群桩和单排群桩承分担荷载比
( 2) 承 台效应 系数模 型试验
( 3)
承台效应系数的工程实测与计算比较
5-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1 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计算单桩竖 向极限承载力,核心问题是经验参数的收集,统计分析,力求涵 盖不同桩型、地区、土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较大适用性。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收集的试桩资料经筛选得到完 整资料229根,本次修订又共收集试桩资料416根,前后合计总试
替d确定 p ;de d / n ;其中n为桩端隔板分割数。
4 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 验关系确定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单桩竖向极 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Quk Qsk Qpk uqsik li q pk ( Aj p Ap1 )
1 R a Qu k K
式中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安全系数, K =2。
2
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1)不考虑承台效应: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 的摩擦型桩基、土性特殊、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 考虑承台效应时: R R
a
(2)考虑承台效应:
不考虑地震作用: R Ra c f ak Ac
当hd/d≥5时 , p 0.8
A j —空心桩桩端净面积; A p1 —空心桩敞口面积
当hd/d<5时 ,
p 0.16hb / d
p —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h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桩基础规范

桩基础规范

桩基础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

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

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说明: 5.1.2 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5.1.3 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寰、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

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

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50m2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不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说明: 5.1.5 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本检验桩的垂直承载力。

工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3.0.1条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1.0.1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在进行桩基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桩基piled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

2.1.2复合桩基composite piled foundation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2.1.3基桩foundation 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复合基桩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2.1.5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ettlement-reducing piles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

2.1.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

2.1.7极限侧阻力标准值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8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ltimate tip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9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10变刚度调平设计optimized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stiffness to reduce differentialsettlement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调整桩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

2.1.11承台效应系数pile cap coefficient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

2.1.12负摩阻力negative skin friction ,negative shaft resistance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

2.1.13下拉荷载down drag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

2.1.14土塞效应plugging effect敞口空心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

2.1.15灌注桩后注浆post grouting for cast-in-situ pile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2.1.16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equivalent settlement coefficient for calculating settlement of piledfoundations弹性半无限体中群桩基础按Mindlin 解计算沉降量M w 与按等代墩基Boussinesq 解计算沉降量B w 之比,用以反映Mindlin 解应力分布对计算沉降的影响。

2.2 符 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 k ——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 k —— 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k H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ik H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 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水平力;xk M 、yk M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 、y 主轴的力矩;N i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 基桩或复合基桩的竖向力;n gQ ——作用于群桩中某一基桩的下拉荷载; f q ——基桩切向冻胀力。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s E ——土的压缩模量;t f 、c f ——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rk f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s f 、c q ——静力触探双桥探头平均侧阻力、平均端阻力;m ——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s p ——静力触探单桥探头比贯入阻力;sik q ——单桩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pk q ——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sk Q 、pk Q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 u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 h R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h R ——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gk T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T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γ、e γ——土的重度、有效重度。

2.2.3几何参数p A ——桩端面积;ps A ——桩身截面面积;c A ——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c B ——承台宽度;d ——桩身设计直径;s d ——钢管桩外直径;D ——桩端扩底设计直径;l ——桩身长度;c L ——承台长度;a s ——基桩中心距;u ——桩身周长;n z ——桩基沉降计算深度(从桩端平面算起)。

2.2.4计算系数E α——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c η——承台效应系数;f η——冻胀影响系数;s ζ、p ζ——桩嵌岩段侧阻力系数、端阻力系数;s ψ、p ψ——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p λ——桩端土塞效应系数;s λ——钢管桩侧阻挤土效应系数;ψ——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c ψ——成桩工艺系数;e ψ——桩基等效沉降系数;α、α——Boussinesq 解的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3 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1.1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

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

表3.1.2建筑桩基设计等级3.1.3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1 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2 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应按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对于钢管桩应进行局部压屈验算;3 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5 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6 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3.1.4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2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3 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3.1.5 对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建筑桩基,应计算其水平位移。

3.1.6 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验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

3.1.7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抗震设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4 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5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oγ应按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γ不应小于1.0。

oγ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6 当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RE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采用。

3.1.8以减小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为目标的变刚度调平设计,宜结合具体条件按下列规定实施:1 对于主裙楼连体建筑,当高层主体采用桩基时,裙房(含纯地下室)的地基或桩基刚度宜相对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疏桩或短桩基础。

2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桩基,应加强核心筒区域桩基刚度(如适当增加桩长、桩径、桩数、采用后注浆等措施),相对弱化核心筒外围桩基刚度。

3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宜于核心筒区域设置增强刚度、减小沉降的摩擦型桩。

4对于大体量筒仓、储罐的摩擦型桩基,宜按内强外弱原则布桩。

5对上述按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桩基,宜进行上部结构—承台—桩—土共同工作分析。

3.1.9软土地基上的多层建筑物,当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3.1.10对于本规范第3.1.4条规定应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桩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3.2 基本资料3.2.1 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1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1)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2)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3)地下水位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土、水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浮力计算的设计水位;4)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5)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