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北京的春节》阅读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阅读训练
《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
教学主题分析: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衔接: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
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②
十五(农历1月15)、③端午节(农历5
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
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
9月9)、⑦腊八(农历12月8)、
⑧除夕(农历12月30)
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是宋代诗人写的《》。
2、“,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唐代诗人写的《天竺寺八
月十五日夜桂子》。
3、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以及描写这些节日的诗句?括号里写节日,后面写诗句。():
():
二、本次课内容讲解:《北京的春节》
词语解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
“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
《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
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4、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5、《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自然段风俗习惯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略写
除夕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详写
初一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详写
初六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详写
正月十九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略写
像这样对、、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6、重点句理解: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一词多义】
1.德高望.重()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名望④对着,朝着
2.饱.经风霜()①饱满②饭吃饱了③满足④充分
3.和.蔼可亲()①温和②和睦③结合战争或争执④不分胜负
4.张冠.李戴()①形状像帽子或顶在头上的东西②居第一位③冠军④帽子5.抑扬顿.挫()①稍停一下②处理,安置③表示次数④立刻,忽然
6.横.遭不幸()①粗暴②不吉利的,意外的③杂乱④汉字的一个笔画
7.临:A、近,对着;B、来到、到达;C、将要,快要。
(1)居高临下。( )(2)临危不惧。( )
(3)身临其境。( ) (4)临别。( )
8.风:A、风气,风俗;B、景象;C、态度;D、传说。
(1)风言风语( ) (2)移风易俗( )
(3)风景优美( ) (4)作风( )
9.张:A、看,望;B、姓;C、把合拢的东西分开;D、陈设,铺排;E、扩大、夸张。
(1)张灯结彩( ) (2)张牙舞
爪( )
(3)东张西望( ) (4)张冠李
戴( )
【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正月十五棒棒会》后回答问题。
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呀!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着……
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1、“逛”字音序是(),音节是(),部首是()。除了文中的“逛街”,我
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
2、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
3、请用“”划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4、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5、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6、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