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不用愁】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_)[1]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历史科目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下面对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古代中国历史重点知识点;2)近现代中国历史重点知识点;3)世界历史重点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历史重点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帝王:-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时期、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 每个朝代的重要皇帝、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

2.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等。

- 古代文学、诗词、戏剧、绘画和音乐等。

3. 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建立。

-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兴起。

-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南北朝的统一。

- 唐朝的繁荣和宋朝的经济发展。

二、近现代中国历史重点知识点1. 清朝末年的动乱与变革:-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

-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 中国的近现代思想与文化:- 百年思想变迁:维新思潮、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艺运动、社会主义文艺和现代文艺。

3. 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内战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

三、世界历史重点知识点1.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参战国家、战争结果和对世界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参战国家、战争结果和对世界的影响。

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的对立与合作。

- 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和冷战结束。

3. 世界经济与政治:-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组织(如欧盟、WTI等)的建立。

- 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

以上仅为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的一个概览,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还应注重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了解更多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文化遗产。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一、中国古代史11 先秦时期111 夏商周的更替与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与影响井田制的特点与瓦解1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12 秦汉时期12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122 汉朝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31 政治局势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的局面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132 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均田制的推行14 隋唐时期141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14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15 宋元时期1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二府三司制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理学的兴起152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16 明清时期161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变革内阁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62 清朝的政治统治与对外关系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21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对外扩张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21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2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开端22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内忧外患的局势创办近代工业、新式学堂、海军等222 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23 戊戌变法与思想启蒙23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的主张与变法措施232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失败原因2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4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武昌起义的经过24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2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25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中国现代史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1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内容3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进程与成果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21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秋收起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32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与经过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33 抗日战争331 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32 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34 解放战争341 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重庆谈判的背景与结果内战爆发的标志与初期形势342 战略决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战役的经过与意义渡江战役与新中国的成立3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35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与成就3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四、世界古代史41 古代希腊文明411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影响412 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古希腊文学、艺术、科学的成就42 古代罗马文明421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422 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影响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51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成就51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影响5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521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52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3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过程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革命的爆发、曲折发展与最终胜利53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权利法案》的内容与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54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541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北美人民的反抗《独立宣言》的发表54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55 工业革命551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主要发明与成果552 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的影响5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6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62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与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611 一战的背景与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612 一战的进程与结果三条战线的作战情况一战的影响62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621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俄国社会的矛盾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6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影响63 第二次世界大战631 二战的爆发与扩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珍珠港事件632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与二战的结束633 二战的影响64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641 美苏冷战冷战的背景与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64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65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65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繁荣、危机与调整、新经济时代652 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西欧的联合与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66 第三次科技革命6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领域与成就66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大纲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

⾼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朝代:夏:公元前2076年--公元前1600年,起于启,亡于桀。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7年,起于汤,亡于纣。

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西周:公元前1047年--公元前771年,起于武王,⽌于幽王。

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潼关)。

东周:起于平王,都城洛⾢(今河南洛阳)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西汉:公元前206年--25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其中年--25年为王莽篡汉建新时期东汉:25--220年,都城洛阳三国:魏:220--265年,都城先许昌,后洛阳;曹丕建⽴。

蜀:221--263年,都城成都;刘备建⽴,刘禅亡国。

吴:222--280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权建国。

西晋:265--316年,都城洛阳,武帝司马炎建国。

东晋:317--420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司马睿建国。

⼗六国:304--439年,各族在北⽅建⽴的15国包括西南的成汉,与东晋并⽴。

起于刘渊,⽌于北魏统⼀黄河流域。

南朝:420--589年,经历宋(刘裕)、齐(萧道成)、梁(萧衍)、陈(陈霸先)。

都城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386--581年,先北魏(拓跋珪建⽴),439统⼀黄河流域。

6世纪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为北齐和北周代替。

隋朝:581--618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建于隋⽂帝杨坚,亡于隋炀帝杨⼴。

唐朝:618--907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建⽴者李渊。

五代⼗国:907--979年,五代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城在河南开封,主要在北⽅黄河流域。

⼗国主要在北⽅的⼭西和南⽅各地。

北宋:960--1127年,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建⽴者赵匡胤。

南宋:1127--1276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建⽴者赵构。

高三历史全部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历史全部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历史全部知识点人教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宗法制度- 分封制与诸侯国的建立- 礼乐制度的作用与影响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 郡县制的推行与意义-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世族势力的兴起与影响-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实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4. 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制度创新-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度- 唐朝的盛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制度-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行省制度-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官僚体系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2.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 手工业的发展与技艺传承- 商业活动的繁荣与市场体系 - 货币经济的发展与影响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固化- 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4.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的趋势与特点-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传播- 儒家思想在历代的影响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实践- 道家哲学与自然观- 墨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3.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 古代科技发明与创新- 中医学的发展与理论体系- 天文学与历法的成就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的创作与流派- 绘画、雕塑的艺术成就- 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演变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与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作用-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2. 朝贡体系与外交关系- 朝贡体系的形成与运作-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互动- 外交政策对内政的影响3. 西学东渐与文化融合- 西方科技与思想的传入-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西学东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高三历史人教版所涵盖的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等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近年来,历史高考题目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点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对高考历史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官制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成文的封建王朝。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制:秦朝实行了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秦皇帝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实行了郡县制和官僚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封建帝国。

3.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制:隋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继承隋朝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官吏选拔制度。

4.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明朝改革科举制度,清朝维持了明朝的科举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

2. 商业经济:商业经济在中国古代发展得相对较慢,主要以货币流通和市场交易为主。

3. 都市经济:中国古代的都市经济以城市经济为主,大都市是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4. 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士大夫是统治阶级,农民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阶层,工匠和商人是其他的社会阶层。

三、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1. 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有独特的发展和成就,包括文学、音乐、绘画、戏曲等各个方面。

2.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某些领域有重要的发展和成就,比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丝绸、瓷器等。

四、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政权,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3.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实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1.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兴衰和重要事件。

2.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诸侯国:包括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农民起义和、七雄争霸等重要事件。

3.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丝绸之路、文人墨客、科举制度等。

4.中国古代的战争和征服: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三国鼎立时期的争霸战争、唐太宗的征战西域以及宋朝的北伐等等。

5.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等等。

6.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农业经济:包括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等重要内容。

7.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包括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等社会运动。

8.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流和对外关系: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蒙古、西域、朝鲜、日本等国的交往。

9.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包括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等。

10.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文艺复兴运动、宗教、大航海时代、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以及一些重要人物如列宁、斯大林、希特勒、罗斯福等。

以上仅是部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学生在备考历史科目时还需要具体结合考纲和教材进行细致的复习和总结。

2011高考历史 表3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

2011高考历史 表3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党的主要舆论工具,其他类型的报刊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改革开放后(1978——)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无偿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无偿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无偿高三历史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三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历史并提高成绩。

1. 汉朝的统一和开创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由刘邦建立。

他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推行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基石。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分裂为魏、晋、南北朝。

隋朝的杨坚统一了中国,开创了隋朝的短暂统一时期。

3. 唐朝的开创和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盛世开创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巅峰时期。

唐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和画家,如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较为完备的一个朝代,实行科举制度,考试成绩决定官员的选拔。

宋代文化也十分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苏轼、欧阳修等。

5. 元朝的统一和蒙古帝国元朝是蒙古帝国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帝国,并由其子孙建立了元朝。

6.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洋文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态。

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洋探险,发展了海洋文化,并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7. 清朝的建立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政权。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和交流。

8. 近代中国的变革和革命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革命,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些变革和革命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9.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建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政党,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努力,成功实现了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0.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高考历史冲刺)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

(高考历史冲刺)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

期,也 用近 并 是我国 臣担 行、 统一多 任尚 推恩 民族国 书 家的形 令、 成时 期。政 治上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制度 确立并 得到巩 固;经 济上推 行“重 农抑 商”, 以农业 为基础 的封建 经济初 步发 展,精 耕细作 技术日 侍中 令
先进 作。东 《二京 的天 汉张仲 赋》 文观 景《伤 测工 寒杂病 具) 论》提 出辩证 施治, 为中医 临床学 奠基, 被誉为 “万世 宝 典”。
破, 商业 繁 荣。 商鞅 变法 开始 推行 “重 农抑 商” 政 策。
800 多恒 星。
《人 物驭 龙 图》
贵君
轻、
善论
荀子
仁义
道、
舟民
水、
恶论
老子
道为
原、
静无
为、
国寡
民、
动转
化。
子:
物相
对、
弃差
别。
韩非
子: 法
术、 势
百家争 鸣的局 面,奠 定了中 国思想 文化发 展的基 础。
实行连 坐法, 推 行县制, “燔诗 书而明 法令”; 禁止父 子兄弟 同室居 住, 推行 一夫一 妻小家 庭政策。 作用: 废 除了旧 制度, 建 立了新 制度, 发 展了经 济, 壮大 了国力, 为统一 奠基。
夏, 料、治虫 尊、三 能生 世袭 灭害等, 星堆青 产斜 制代 粟稻黍稷 铜礼 纹提
替禅 麦桑麻。 器); 花织 让 井田制 西周晚 物。
制。 (内容: 期有铁 前 一切土地 器。
1046 属于国 年, 家;国王 武王 把土地层
善,以 宗法制 为核心 实行王 位世袭 制和分 封制, 国家政 权带有 浓厚的 部族色 彩;文 化上是 青铜文 化的繁 荣时 期,文 字逐渐 成熟。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的漫长岁月。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而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在民族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一)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宋元时期(一)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

【2012历史必看】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_)

【2012历史必看】表1: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_)
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出现“商帮”(徽商、晋商)。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萎缩。统治者(明太祖、清雍正)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压制民营商业。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珠算普及发展,明朝时传到朝、日、东南亚等地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青铜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朝能烧制原始瓷器。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夏小正》、殷历
甲骨文成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东汉《九章算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为中医临床学奠基,被誉为“万世宝典”。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
秦小篆;
汉:隶书盛行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科举制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后安装犁评;唐朝有灌溉工具筒车。

高考历史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复习点

高考历史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复习点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一、先秦时期: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勃兴时期。

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宋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专题三、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 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二、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题四、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四、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五、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专题五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
专题六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7
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峰、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

1945年至今。

是两种社。

高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全面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全面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历史标志性事件整理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宗法制:由血缘关系的亲疏,构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在每一等级中,都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权力。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结合(例如大规模祭祀活动);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例如宗法等级);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例如诸侯间相互兼并,周天子权威削弱)。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先后兼并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结束了数百年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确立皇帝制度。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③秦朝的“三公”制及其职责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办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查系统。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汉朝州刺史的设置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元代以行中书省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划分为10个行中书省和2个单列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区和宣政院辖地)。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解析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其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重点。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部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从秦朝建立起,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特点包括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通过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等机构的设置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行省制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汉武帝时期设立内朝,以削弱丞相权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2、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演变。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庶族地主和平民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逐渐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二、中国古代经济1、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的基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古代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保证了农业的灌溉。

土地制度方面,经历了井田制、均田制等的变化。

在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2、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精湛,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铸业等。

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3、商业商业的发展与农业和手工业密切相关。

从商朝的“商人”出现,到宋朝商业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3、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目的:拱卫周王室的统治分封制: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前代帝王的后代封国:齐鲁燕卫晋宋权利:周王将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王义务:①服从周王的政令②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③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作用: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②使西周成为当时的强国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王室通过分封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缺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宗法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宗、小宗相对而言。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御使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监察百官。

③地方:采纳李斯建议,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中央和地方在苏杭设织造局;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是缎;使用花楼机。
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明宣德年间:青花瓷。瓷都:江西景德镇。
明代烧制带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明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继续发展。
南北朝灌钢法
北朝白瓷
民间手工业遭摧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志怪小说,如《搜神记》。
楷书:钟繇、王羲之;草书:王羲之、王献之;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士大夫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的鼎盛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辉煌,兼容并蓄,领先世界。
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废行省、设三司
八股取士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出现三省
九品中正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统一北方,开始汉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内容: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新租调制、迁都洛阳、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影响:经济复苏繁荣,政权封建化加速,民族交流融合,为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方旱田耕耙耱、南方水田耕耙技术。曹魏翻车。
韩非子:法、术、势。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东汉《九章算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为中医临床学奠基,被誉为“万世宝典”。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
秦小篆;
汉:隶书盛行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科举制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后安装犁评;唐朝有灌溉工具筒车。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问世;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长安、洛阳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唐后期出现“扬一益二”
行书:明·文征明
文人画:明·徐渭《牡丹蕉石图》
明朝昆曲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破除对孔子的迷信、挑战正统思想。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事物通过考察研究可以认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丝绸远销欧亚,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得“丝国”美誉。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打击富商大贾。
西汉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汉:
用近臣担任尚书令、侍中
秦:郡县制。
汉承秦制、郡国并行、推恩令
汉:察举制
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
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赵过推广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
二十等爵制(秦国商鞅变法)
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新气象、大变革、十字路口。内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国力,为统一奠基。
宋代程朱理学:
二程:天理是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陆九渊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垄作法、都江堰
民间手工业得以发展。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繁荣。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司南
战国石申用赤道座标表示800多恒星。
《黄帝内经》在战国时期问世。
《诗经》、楚辞(屈原《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优伶
孔子:仁、礼、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老子:道为本原、清静无为、小国寡民、运动转化。庄子:万物相对、放弃差别。
青铜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朝能烧制原始瓷器。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夏小正》、殷历
甲骨文成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朝代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被封建化;北方经济被战乱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文学艺术繁荣,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并相互吸收借鉴。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行书:颜真卿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朝代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和经济文化的高峰时期。政治上,封建国家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度向边疆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文化上,科技文化艺术出现高峰,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辩化,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有重大突破。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技
艺术
思想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在传统科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
宋朝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有五大名窑。
宋代以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
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市界限和“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交易活动。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四大商业名镇。③交子。④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展子虔《游春图》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节度使、藩镇割据
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起瓷器出国外,远达欧非。
唐人揖成《石氏星表》
唐诗: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盛唐: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讽喻诗。唐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