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专题2-元素及化合物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元素和化合物
1、元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元素,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中心核和无定数量的绕核质子和中子组成。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个便于查看、比较、排序的工具,它把元素分类排序,形成元素周期表。

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当元素种类依次按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排列时,它们的一些性质表现出相似的波动变化规律。

5、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原子)组成的新物质,它的性质与原子的性质不同。

6、化学式:化学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前提,它是表示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它们的比例关系的符号组成。

7、分子式:分子式是指化合物由原子组成的精确比例构成的标志,以它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8、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物质结构变化的过程,并产生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受到物理或化学的影响时所发生的反应,它们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形态变化:物质的形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温度、压强、分子引力等因素的作用下,由液体到气体、乃至固体的变化过程。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天津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天津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天津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二. 复习要求熟练掌握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空气、水、O 2、H 2碳和碳的化合物(C 、CO 、CO 2等)Fe 等常见金属及有机化合物,要求掌握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组成,制法,用途等。

三. 知识要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比较零散,同学们在复习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来加强记忆。

1. 空气和水的比较空气 水 物质类别混合物纯净物物质组成 N 2占78%,O 2占21%,稀有气体0.94%,CO 20.03%,H 2O0.03%等 (体积分数) 宏观:氢、氧元素组成微观: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O 原子构成的组成 测 定 实 验实验过程:红磷在空气里燃烧方程式:4P+5O 2点燃2P 2O 5 现象:黄白色光、放热、白烟,水面约上升1/5 结论: (1)O 2占空气体积的1/5 (2)红磷燃烧产物是P 2O 5 (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过程:电解水方程式:2H 2O 通电2H 2↑+O 2↑ 现象:接正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接负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可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结论:(1)水由H 、O 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H 原子一个O 原子构成;(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污污染源 矿物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 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施加农药、化肥的水的排放染 与污染物 粉尘、气体(SO 2、CO 、NO 2)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防 治 防治保护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水和2是初中化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种物质,围绕这两种物质参加或有其生成的反应也有很多,现总结如下:(1)有水参加的反应:22)(OH Ca O H CaO =+3222CO H O H CO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通电===O H 22↑+↑222O H高温气===+)(2O H C 2H CO +有水生成的反应:点燃===+222O H O H 22 O H CO CO H 2232+↑= ∆===2)(OH Cu O H CuO 2+∆===⋅O H CuSO 245O H CuSO 245+∆===322)(CO OH Cu O H CO CuO 222+↑+∆===+CuO H 2O H Cu 2+ O H NaCl HCl NaOH 2+=+ O H CuCl HCl CuO 222+=+O H CO CaCl HCl CaCO 22232+↑+=+ O H CO O CH 222422+===+点燃O H CO Na NaOH CO 23222+=+(2)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反应:高温===+2CO C CO 2 3222CO H O H CO =+O H CaCO OH Ca CO 2322)(+↓=+O H CO Na NaOH CO 2322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点燃===+2O C 2CO 点燃===+22O CO 22CO 高温===3CaCO ↑+2CO CaOO H CO CO H 2232+↑=∆===322)(CO OH Cu O H CO CuO 222+↑+高温===+CuO C 2↑+22CO Cu (等)O H CO CaCl HCl CaCO 22232+↑+=+(等) 点燃===+242O CH O H CO 222+ 点燃===+2523O OH H C O H CO 2232+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三种气体,其对比列表如下:氧气(O 2)氢气(H 2)二氧化碳(CO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气体;比空 气重; 难溶于水;熔、沸点很 低。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元素: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等。

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重点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H)及其化合物11 氢气(H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还原性(H₂+CuO 加热 Cu + H₂O)。

111 水(H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凝固点0℃。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与二氧化碳反应(CO₂+ H₂O = H₂CO₃)。

112 过氧化氢(H₂O₂)化学性质:分解产生氧气(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

2、氧(O)及其化合物21 氧气(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氧化性(如 C + O₂点燃 CO₂,S + O₂点燃 SO₂)。

211 臭氧(O₃)物理性质:淡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12 氧化物一氧化碳(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 O₂点燃 2CO₂)、还原性(CO + CuO 加热 Cu +CO₂)。

二氧化碳(C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碱反应(CO₂+ 2NaOH = Na₂CO₃+ H₂O)。

31 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石墨:导电性良好,质软。

活性炭:吸附性强。

31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见 212 )312 碳酸(H₂CO₃)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及化合物(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及化合物(全)

3.请总结检验CO32-、NH4+的方法?
2HCl+Na2CO3 2NaCl+CO= NaCl + NH3↑+ H2O
一基本概念:
物质溶解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 1、电离: 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3、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CuSO4+5H2O
物质鉴别、除杂、推断方法 根据特性选试剂, 鉴别解题思路: 加入试剂看现象 , 根据现象得结论。 鉴别包括:取样,操作,现象,得结 论 通入澄清 N 2 H2 木条熄灭 石灰水 变浑浊:CO2 CO2 O2 不变浑浊:N2 木条燃烧更旺: O 燃着 2 N 气体 2 木条 木条燃烧不变:空气 鉴别 CO2 木条熄灭 CH4 干冷 水珠:CH4、H2 CO H2 气体燃烧 CH4 CO 烧杯 无水珠:CO 空气 变浑浊:CH4 燃烧气体
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酸:H2SO4-----98
HCl-----36.5
盐:CaCO3----100 KClO3----122.5 KCl----74.5 CaCl2-----111 AgCl----143.5 AgNO3----170 BaSO4----233 BaCl2-----208 Cu 2(OH)2CO3-----222 BaCO3---197 氧化物: MgO----40 CaO----56 CO2----44 SO2-----64 CO---28 碱:NaOH----40 KOH----56 Ca(OH)2----74 Ba(OH)2----171
高温
三.根据某一物质与其他物质混 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推断
四.根据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 进行推断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一、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组成。

元素符号:化学元素的缩写。

元素周期表:包含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化学结合而成。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不同类型原子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结构式:用方框代表原子,用化学键连接原子。

3. 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质量数不同。

4. 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韧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没有金属的上述性质。

5. 常见化合物- 水:H2O- 纯碱:Na2CO3- 纯硫:S8- 二氧化碳:CO2- 纯铜:Cu- 二氧化硫:SO2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 物质的消失和生成- 物质的性质改变-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

-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 平衡反应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4. 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要平衡- 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实验事实-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正确三、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技术1. 物质的性质- 颜色、气味、味道、溶解性、密度等- 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性质的稳定性、易燃性、挥发性等2. 物质的实验检验- 火焰颜色测试- 酸碱中和试验- 气体的检验- 盐的检验3. 实验技术-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安全操作规范四、常见物质1. 酸和碱- 酸: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常见酸有硫酸、盐酸、醋酸等。

- 碱:碱性氢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 盐: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常见盐类有氯化钠、硫酸钠等。

3. 氧化物:氧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常见氧化物有氧化铁、二氧化硫等。

4. 燃料:可以燃烧释放能量的物质,常见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点,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知识点。

一、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所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表示为H₂,氧气表示为O₂。

2.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表示为H₂O,二氧化碳表示为CO₂。

二、化学键1.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连接的力,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离子。

2.离子键: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3.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稳定。

4.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在整个金属晶体中相互连接。

三、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多种化学键。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结构,是生物体和地球上各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烃: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分为饱和烃(只有单键)和不饱和烃(含有双键或三键)。

3.醇:由羟基(–OH)取代烃链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4.醛:由羰基(C=O)取代烃链末端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5.酮:由羰基(C=O)取代烃链中间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6.羧酸:由羧基(–COOH)取代碳链中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7.酯:由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与平衡1.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的物质、消耗原有物质或释放出能量等。

2.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3.生成物:化学反应的产物。

4.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初三化学复习专题2-元素及化合物

初三化学复习专题2-元素及化合物

化学专题辅导二元素及化合物考点剖析:中考热点预测1、空气、氧、水和氢除本部分内容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外,空气的成分、主要污染物或污染源;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结合重大失火事件讨论失火的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氢气做燃料的优点等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中命题的热点问题。

2、碳及其化合物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根据化学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结构;对温室效应及生态平衡、煤气中毒、开发新能源及环保等问题进行评论。

3、铁及金属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有效途径;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铁及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从典型实验与概念分析之间的相应关系着手,考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问题研究的基本能力。

4、酸、碱、盐、氧化物常见几种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检验试剂的识记;酸、碱、盐的通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物质的溶解性;综合运用酸、碱、盐的有关知识,结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解决诸如环境污染、农药化肥、卫生保健等问题,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技巧点拨1、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制法和检验的思维方式。

复习应先从物质结构入手,再将物质性质与其存在、用途、制法和检验等知识连成片,形成知识网络。

2、紧扣教材,以二氧化碳为中心建立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体系,使知识脉络化,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H 2CO 3↓↑C ─→CO2CaCO 3↑ ↓↑ CH 4CO C 2H 5OH3、结合铁生锈的探究实验,归纳研究性学习的程序:针对已知的结论或反应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解释与结论。

4、理清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学会运用有关的反应规律,判断各类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

非金属 金属 金属O 2↓ O 2↓↑还原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H 2O ↓H 2O ↓↑加热 酸 碱5、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对相关知识和规律进行迁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资料

虹桥二中化学中考专题讲座(元素及其化合物)初三姓名:(一)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①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O2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

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明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时,则说明含有;再通过,当观察到,则含有,接着通过,当观察到,则说明含有。

(二)空气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酸雨-----来自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点燃2P 2 O 5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两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两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两章知识点第两章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而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化学元素之间的组合与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一、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在化学世界中,物质分为基本粒子和化合物两大类。

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们可以简单分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由一个或多个原子构成,每个元素可以用标志性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

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用元素符号加上相应的下标来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二、离子与化学式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类。

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带正电的离子,而阴离子则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带负电的离子。

在化学式的书写中,我们用方括号“[ ]”表示一个离子,且在括号的上方写明离子的电荷,例如:[Na+]、[Cl-]。

当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更多种离子时,我们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其化学组成,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表示它由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组成。

三、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原有物质被改变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具有质量守恒的特征,即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实际上,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原有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但是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并没有改变。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和是相等的。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一个反应物的质量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就可以通过质量的计算得到其他物质的质量。

结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组合规律,以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1.元素、混合物与化合物-元素:物质由一个类型的原子构成,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混合物: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类型的物质混合形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新的物化性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包括周期(水平行)和族(垂直列)。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周期性规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3.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征,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大多数非金属是电非导体,一般质地较脆,不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磺等。

4.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和碱:酸呈酸性溶液,能和碱中和;碱呈碱性溶液,能和酸中和。

-盐:由酸和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呈中性。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5.常见离子的识别-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铵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6.反应式、能量变化和速率-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式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7.酸碱与中性物质-酸:产生H+(氢离子)的物质,常见酸有硫酸、盐酸等。

-碱: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中性物质:酸和碱反应中和了彼此的物质。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还原:物质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9.需要背诵的化学方程式-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石膏水反应:CaSO4+2H2O→CaSO4·2H2O。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初三化学考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外轨道运动。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原子量表示元素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目。

3. 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 横向排列的周期数代表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

-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分隔。

2. 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

- 置换反应是一种物质取代另一种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原子的电子转移。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度。

- 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三、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指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固体。

九年级的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的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的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第二章的化学知识点。

这一章节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元素、化合物、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元素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每个元素都由一个固定的原子种类组成,并且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氢元素用H表示,氧元素用O表示。

此外,元素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二、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复杂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其他化学手段形成。

化合物的性质往往与其组成元素的性质不同,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

例如,水(H2O)是氢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具有液态、无色、无味等特点。

三、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来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化学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元素,而下标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

例如,H2O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

化学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化合物的组成。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以化学式为基础,用化学符号和反应条件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通常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右侧,通过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化学反应。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九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领域的基础概念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概念,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反应及其背后的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中。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社会和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生们应该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开拓他们在化学领域的视野和能力。

《初三上册化学学习资料》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初三上册化学学习资料》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初三上册化学学习资料》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大家好,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元素与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初三上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这门学科。

一、元素的概念与特征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一种特定的原子类型,无法用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纯物质。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

每个元素在周期表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比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等。

元素具有以下特征:1. 具有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子,如氧元素的原子只能是氧原子;2. 具有固定的原子序数,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表示其核中包含8个质子;3. 具有一定的原子量,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二、化合物的概念与特征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

例如,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结合而成,化学式为H2O。

化合物具有以下特征: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成,如水分子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2. 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比例,如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为2:1;3. 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三、化学符号与式子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字符。

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化学方程式则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由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化学符号和式子在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清晰地表达化学反应的参与物质和结果产物。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元素的特征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相邻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具有以下特点:1. 周期性规律: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同时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半径逐渐增加。

2. 周期性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内,元素的一些性质会周期性地变化。

中考化学第二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复习精品

中考化学第二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复习精品

第二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构成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学习活动和观察来分析生活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单质【考点说明】1、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出氮气、氢气、碳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识整理】请按下表整理,与同学们交流【经典例题】1、铁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一位同学应用上述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和铁丝球应如何放置?(2)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3)实验要进行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你知道时间较长的原因吗?〖分析〗试管中的铁丝与试管中的氧气、水作用形成红综色的铁锈,由于试管内氧气减少,压强降低,导致试管内水面上升。

答案:(1)把细铁丝放在倒立着的试管里,把烧杯移至试管下方使试管口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中的水液封试管中的空气。

(2)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同时能观察到铁丝生锈。

(3)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为了保证空气中的氧气能完全与铁丝反应,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以下是初三化学常见的知识点总结归纳: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O)、铁(Fe)等。

-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原子核),电子围绕在核外的电子壳层中。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横排(周期)和竖排(族)。

- 周期数表示元素电子壳层的数量,族数表示元素电子外层的电子数。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

- 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多个物质合并成一个物质,例如2H2 + O2 → 2H2O。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例如2H2O → 2H2 + O2。

- 置换反应是一个元素取代另一个元素的位置,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6. 酸碱及中和反应:- 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称为中和反应。

- 酸的酸度用pH值表示,pH值越低表示酸度越高,pH值越高表示酸度越低。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是能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能提供电子的物质。

初中化学总复习(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课件

初中化学总复习(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课件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外 观 硬 度 导电性 导热性 用途 物理性 质差异 的原因
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金刚石 石墨 无色透明的正八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 面体形状固体。 状固体。有金属泽。 最硬 较软 不导电 良好 不导热 良好 做钻头,刀具; 电极,铅笔芯,润滑 装饰品。 剂。 金刚石和石墨尽管都是由碳原子构的, 但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二者的 的物理性质明显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三.碳及碳的化合物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一. 碳的单质 碳有多种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及无定性碳等。 ①金刚石 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坚硬是它最重要的性质。 利用此性质,可以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 ②石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 固体。较软,能导电、导热。 利用其导电性,可用来做电极;利用其导热性及耐高 温,可用来做坩锅;利用其较软、硬度小,可用来做 铅笔芯;还可做高温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差异的是:在金刚石和 石墨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3. 氢气的检验方法: 将某气体点燃, 如果该气体可以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的火 焰, 且生成物只有水, 该气体就是氢气。 4. 氢气的用途 ①利用氢气的密度很小,可以填充气球,但要注意,盛大 节日集会时,最好不要用氢气填充气球,以免不安全。 ②利用氢气的可燃性,氢气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且 没有任何污染。氢能源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③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在冶炼金属时用氢气作还原剂。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三.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 较活泼金属(锌、铁、镁、铝)与 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注意:不能用浓硫酸或硝酸。 2. 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固– 液不加热型”。 收集氢气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气法。 3. 注意事项: ① 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下。 ② 发生装置中,导气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太长,更不能 伸入液面下。 ③ 制取氢气不要加热,因此不能有酒精灯。 ④ 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⑤ 收集好的氢气要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倒放在桌面上。

九年级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课件

九年级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课件
定) 7、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有关能力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难点
1、各类物质的推断、鉴别、转化、除杂等 2、通过学习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人对自
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此基础上能提出合 理的建议 3、能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分析解决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初步形成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三、知识概括
• (3)通过以上实验,可总结出氢气具有下列化学 性质:
• ①__可__燃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还__原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上述化学性质可知,氢气具有以下用途
• ①__做__燃_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
气的物__理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 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 法和有关现象: 用__氢_气__吹__肥_皂__泡_,__肥_皂__泡_上__升___________________ • (2)欲点燃氢气,试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 点燃氢气以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___,以防发 生爆_炸____。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 的氢气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_蓝___色火焰。如 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_在_火__焰_上__罩_一__个_干__而_冷__的__烧_杯_____。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代表物质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在 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及对现象的正确描述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重点知识点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重点知识点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重点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原理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考备考的重点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

在备考中,应掌握前20个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元素的化学组合物。

备考时,应了解常见的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成分比例、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写法。

2. 反应类型2.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备考时,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荷状态的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定方法等。

2.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过程,生成盐和水。

备考时,需要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3 钙的通用化学反应钙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元素。

备考时,需要熟悉钙的通用化学反应,包括与酸反应、与水反应、与氯气反应等。

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备考时,需要了解原子内部结构,以及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3.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备考时,需要了解分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分子式的写法以及一些常见分子的结构。

3.3 离子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带电粒子。

备考时,需要了解离子的命名规则、离子式的写法以及常见离子的组成和结构。

4.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浓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备考时,需要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备考时,需要学会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掌握以上的重点知识点,相信能够更好地备考初中化学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思路: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由性质决定其制法、用途、存整体知识1.五种气体:空气、O 2、H 2、CO 2、CO2.三种单质:金刚石、石墨、铁3.两种氧化物:水、氧化钙4.三种酸:HCl 、H 2SO 4、HNO 35.四种碱:NaOH 、Ca(OH)2、Cu(OH)2、Fe(OH)=6.五种盐:NaCl 、Na 2CO 3、CuSO 4、AgNO 3、BaCl 27.四种有机物:CH 4、CH 3OH 、C 2H 5OH 、CH 3COOH3.一个重要实验:测定空气体积分数:如果燃烧匙内装的是后三种药品会有什么后果?4.初中化学常用制取和收集装置5.氢气还原氧化铜 H 2+CuO ══Cu+H 2O第一部分空气.氧 1.空气污染:危害: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 污染物:粉尘,气体(CO 、SO 2、NO 2)防制:主要从加强对空气监测和杜绝污染源角 度考虑 2.氧化反应剧烈氧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呼吸、生锈、腐烂等热量聚集 共同点:放出热量 3.氧气的制法: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实验室制法:氯酸钾(MnO 2),高锰酸钾,双氧水 操作顺序:查、装、定、点、收、移、熄4.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液体小于体积的1/5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大于1/5呢?①红磷不足,使钟罩内的氧气未完全反应②燃烧匙未伸到钟罩下部,使下部的氧气未完全反应 ③装置漏气 ④钟罩未冷却5.为何有的物质燃烧有火焰,有的物质燃烧没火焰燃烧是气体燃烧时的特有现象, 气体或蒸汽燃烧有火焰, 固体直接燃烧没有火焰,因此,铁、碳、组成构成PC FeCO 2.H 2.NH 3 2镁燃烧时只发光没有火焰,而硫燃烧有火焰是因为硫受热先融化,接着气化成硫蒸汽,硫蒸汽燃烧有火焰6.空气成分的测定:①燃烧时燃烧匙内为何装入过量的红磷,②将红磷点燃后放入。

打开止水夹,可看到什么现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由此得到什么结论?③次实验还能得到氮气的那些性质④可否将红磷改为C、Mg、Fe作实验?⑤你如何改进实验,使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看到相同的现象(注意不能改动上述装置图)并说明理由一.练习:1.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用于证明Fe2O3对KClO3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单独加热KClO3使其熔化才有少量氧气放出,加热Fe2O3与KClO3混合物时,不需要很高温度就有大量氧气放出,根据以上实验认为Fe2O3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所以Fe2O3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1)他的结论为什么不严密?为使之严密该同学还必须做的实是. (2)检查是否有氧气放出常有的方法是,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生成氧气速率的慢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CuO在KClO3分解反应中是否有催化作用,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1)任取两份KClO3,分别放入相同的带有导管的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精确称量的n克CuO粉末.(2)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3)停止加热,冷却,将加有CuO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4)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5)将滤出物与碳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 1)以上实验有一个步骤不严密,请指出.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其步骤是3)若用另一个实验装置替换操作(5),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请将下图中的仪器连成一个符合实验3.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甲实验室进行了氧气与碳、硫、铁反应的实验后,为了了解该实验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成分造成的影响,接着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1)实验是在没有受到污染的乙实验室进行,取出适量甲实验室空气样品的方法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专题辅导二元素及化合物考点剖析:中考热点预测1、空气、氧、水和氢除本部分内容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外,空气的成分、主要污染物或污染源;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结合重大失火事件讨论失火的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氢气做燃料的优点等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中命题的热点问题。

2、碳及其化合物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根据化学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结构;对温室效应及生态平衡、煤气中毒、开发新能源及环保等问题进行评论。

3、铁及金属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有效途径;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铁及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从典型实验与概念分析之间的相应关系着手,考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问题研究的基本能力。

4、酸、碱、盐、氧化物常见几种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检验试剂的识记;酸、碱、盐的通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物质的溶解性;综合运用酸、碱、盐的有关知识,结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解决诸如环境污染、农药化肥、卫生保健等问题,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技巧点拨1、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制法和检验的思维方式。

复习应先从物质结构入手,再将物质性质与其存在、用途、制法和检验等知识连成片,形成知识网络。

2、紧扣教材,以二氧化碳为中心建立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体系,使知识脉络化,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H2CO3↓↑C─→CO2 CaCO3↑↓↑CH4CO C2H5OH3、结合铁生锈的探究实验,归纳研究性学习的程序:针对已知的结论或反应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解释与结论。

4、理清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学会运用有关的反应规律,判断各类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

非金属 金属 金属 O 2↓ O 2↓↑还原酸性氧化物 盐碱性氧化物 H 2O ↓H 2O ↓↑加热 酸 碱5、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对相关知识和规律进行迁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精析例1、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

现有以下几种制备氧气的方法:(1)加热高锰酸钾,(2)电解水(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 2O 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

分析:实验室制氧气和工业上,军事上制氧气因设备条件限制及氧气的需求不同,而采取的方法不同。

在潜水艇这一特定空间内,应选择反应条件最低的方法,同时不仅要考虑供气问题,还应考虑废气的净化或排出问题。

答案:(3);在常温下就能反应,并能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例2、煤、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从人类目前利用这些能源的消耗速度估算,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殆尽。

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能等),已显得十分迫切。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

下列(1)-(6)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开发的方案。

①水电解法: 2H 2O 2H 2↑+O 2↑②甲烷转化法:CH 4+H 2O CO +3H 2③水煤气法:C +H 2O CO +H 2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通电 催化剂 1000℃CH 4 C+2H 2⑤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 2H 2O 2H 2↑+O 2↑⑥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六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有哪几种?逐条说明理由。

分析:氢气是一种理想燃料,具有①原料易得;②燃烧时热值大,放热量高;③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前途十分广阔。

但用水作原料电解制备氢气成本太高,所以目前还不能普遍使用。

要想使它成为一种能源,必须找到成本低、效率高的制备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①⑤⑥方案将成为可能,而②③④方案的反应物需用三大燃料的燃烧,且方案②③生成物中有污染环境的CO ,故这三种方案可行性不大。

答案:有①⑤⑥方案①:有朝一日大力发展水电站,太阳能发电站和核电站等,电力供应十分充裕时是可行的。

方案⑤: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

方案⑥:催化剂能大大加快水的分解速率。

例3、为了确定三种可燃性气体:CH 4、H 2和CO(简称试验气),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A 、B 两个洗气瓶。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的液体是 ;装置B 中的液体是 。

(2)若装置A 的质量增加,B 的质量不变,则试验气是 ,燃烧的方程式为 。

(3)若装置A 的质量不变,B 的质量增加,则试验气是 ,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装置A 、B 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是 ;若B 的质量增加m 克,则A 的质量增加 克。

分析:这是一道利用几种可燃性气体跟氧气反应时生成物不同而推断原气体的题目。

其解答关键是审题。

三种可燃性气体,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每次只燃烧一种气体,可以排除是混合气体的可能。

由CH 4+2O 2点燃====2H 2O+CO 2;2H 2+O 2点燃====2H 2O ;2CO+O 2点燃====2CO 2可知: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各不相同,其种类只有二种:水和二氧化碳。

(1)结合题意不难看出:A 、B 两个洗气瓶中的液体应该能吸收水和二高温高温氧化碳。

在初中所学的知识中,吸收水分的液体是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液体是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为防止干扰实验结果,装置A应吸收水,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

因此,装置A、B中的液体应分别是浓硫酸和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2)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说明生成的气体中只有水,试验气是氢气。

(3)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没有水,只有二氧化碳,试验气是一氧化碳。

(4)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水和二氧化碳,试验气是甲烷。

B的质量增加m 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g,根据CH4+2O2点燃====2H2O+CO2可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即A增加的质量)。

答案:(1)浓硫酸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2)氢气2H2+O2点燃====2H2O(3)一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4)甲烷9m/11g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容器中不能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钢是铁单质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Fe2O3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析: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Fe3O4,钢是铁的合金,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A例5、(1)在潮湿的空气中,金属铜表面也会生“锈”,经检验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请你结合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

(2)化学上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一些较复杂的物质组成,如:镁橄榄石(Mg2SiO4)常以:2MgO·SiO2表示。

照此法,可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

(3)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在某森林大火后,人们发现部分绿色的孔雀石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红色固体,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1)铜生“锈”与铁生锈有相似之处,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但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分析会发现空气中的CO2也参与了反应。

(2)将Cu2(OH)2CO3写成氧化物形式时要注意二点:①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②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

(3)从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知:在森林大火中,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生CuO,CuO跟木炭反应生成铜。

答案:(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结果,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2)2CuO·CO2·H2O(3)Cu2(OH)2CO3∆====2CuO+CO2↑+H2O C+2CuO高温====2Cu+CO2↑例6、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启动,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大开发的始终。

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避免水污染,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剖析:解答本题要从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入手,结合实际分析解答。

答案: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防止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2)防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的任意倾倒;(3)防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

例7、在AgNO3、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金属是( )A.Cu和Ag B.Cu C.Ag D.K 剖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时,铁不能跟KNO3反应,只能跟AgNO3和Cu(NO3)2反应分别置换出Ag和Cu,但是,由题意可知,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存在着AgNO3(AgNO3+HCl====AgCl↓+HNO3),所以凡能跟AgNO3反应的金属单质,一定会完全反应不会析出(Cu、Fe都能跟AgNO3反应),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g。

答案:C例8、不用另加试剂就可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A.H2SO4、HCl、Na2CO3B.Na2SO4、NaOH、CaCl2C.K2CO3、BaCl2、H2SO4D.HNO3、NaNO3、KCl剖析: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全面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尤其是一些特性(如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及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如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然后紧扣题意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析解答。

不另加试剂进行物质鉴别,一般可按照以下二种方法解答:(1)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等),首先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以此为试剂,再分别鉴别出其他物质。

(2)根据各物质间相互混合时所发生反应的特有现象,首先鉴别出一种物质,然后再依次鉴别其他物质。

本题的具体思考方法如下:(1)很明显,A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是HCl,与HCl混合放出气泡者为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与HCl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H2SO4,所以,本组物质不另加试剂可以鉴别。

(2)B组中的三种物质,因无特殊的物理性质和现象特殊的反应,所以,不另加试剂无法鉴别。

(3)将C组中的三种物质两两混合后,其反应情况如下表(表中“↑”所以,本组物质不另加试剂也无法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