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五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及策略 》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及策略 》](https://img.taocdn.com/s3/m/e28ca0be4028915f814dc237.png)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及策略一、元素化合物的考试大纲要求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新课程高考关于该部分知识的命题特点。
(1)考查份量减小。
以教材学习内容为依据,直接考查重要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试题所占比例明显减小。
以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为例。
2016年试卷考查了N2、H2合成NH3的反应和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金属Cu、Fe与硝酸的反应;C12、HC1的溶解性和H20、H202的存在状态,以及除去溶液中Mg2+、Ca2+等问题。
2017年试卷考了Zn与HC1的反应、NH+与0H_的反应、MgO与HC1的反应4等问题。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近年来,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的第1个小题,几乎都是联系实际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题目。
该类试题多以现行教材内容或学生熟悉的常识性知识为依据进行命题,而且一般可以采用排除法迅速找出正确的选项,多为送分性质的题目。
(3)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结合化学实验考查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题型。
该类题型信息量大、考查知识和能力全面,已经成为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的传统题型。
(4)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考查学生学科素养。
三、元素化合物的具体复习思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是按纵向元素族和横向周期律进行了系统地安排。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心,它串起了中学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可以说高考每道命题均离不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元素化合物复习时,重点是立足教材,以“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立体)”。
备战2020高考化学(全国卷)专题突破五 元素的综合推断(要点梳理+真题回访)含解析
![备战2020高考化学(全国卷)专题突破五 元素的综合推断(要点梳理+真题回访)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a9bdc9910ef12d2af9e766.png)
备战2020高考化学(全国卷)专题突破五元素的综合推断1.结构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核心(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2)熟练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规律:①“凹”型结构的“三短四长,七主七副八零完”;②各周期元素种类;③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④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
2.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包括:(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4)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置换H2的难易程度。
3.结构和性质的互推是解题的要素(1)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3)正确推断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小及结构特点;(4)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4.关系总结5.解题模板:“两步”快速突破元素推断题考点指导1依据原子结构特点推断元素【典例1】(2019·重庆适应性测试)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a、b最外层电子数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a、c的价电子数之和为6,d的核外电子数等于b的核外电子数加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和b可形成气态化合物B.c的原子半径小于d的原子半径C.b和c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D.a和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酸性[师生互动]第一步:挖掘题干信息,确定元素名称第二步:根据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判断结论答案 B[名师总结]1.“阴三、阳四”规律: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
2.“阴上、阳下”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解题指导——专题1 化学选择题解题策略和审题能力【习题篇】(共25张PPT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解题指导——专题1 化学选择题解题策略和审题能力【习题篇】(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dfab9d227916888486d78e.png)
2.《本草纲目》记载了“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 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
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
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13
8.(2018·北京理综,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图丙是室温下用 0.100 0 mol·L-1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L-1 某一元 酸 HX 的滴定曲线,说明 HX 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 Na2SO4 除去溶液中 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 c(Ba2+) 与 c(SO24-)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 c(SO24-)越大 c(Ba2+)越小
答案 C
9
6.(2018·课标全国Ⅰ,7)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5
解析 电池放电时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还可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A项 错误;该反应是熵减反应,但是能自发进行,故一定属于放热反应,B项错误; N2与H2合成NH3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 mol N2与3 mol H2反应的过程中,由于N2 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故转移电子数小于6×6.02×1023,C项正确;催化淀粉 水解的酶属于蛋白质,在高温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而失去催化活性,故在高温下, 淀粉水解速率反而变小,D项错误。 答案 C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九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九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9b1b7e580216fc700afd5a.png)
解析:(1)由于反应Ⅱ是二氧化硫的歧化反应,且由题意可知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 为 H2SO4 和 S,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3SO2(g)+ 2H2O(g)===2H2SO4(l)+S(s)。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与反应Ⅲ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 2H2SO4(l)+S(s)===3SO2(g)+2H2O(g) ΔH=+254 kJ·mol-1,所以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 3SO2(g)+2H2O(g)===2H2SO4(l)+S(s) ΔH=-254 kJ·mol-1。 (2) 将 已 知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依 次 编 号 为 ①② , 根 据 盖 斯 定 律 , 由 ①×3 + ② , 可 得 : 4SiHCl3(g)===SiH4(g)+3SiCl4(g) ΔH=3×48 kJ·mol-1-30 kJ·mol-1=+114kJ·mol-1。 (3)将已知的 3 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得该催 化重整反应的 ΔH=(-111×2+75+394) kJ·mol-1=+247 kJ·mol-1。
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能与热能
一、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 1.两种角度理解反应热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 成放出的能量的差值。 在图中,a 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 表示新化学键形成 放出的能量;c 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 在图中,a 表示活化能;b 表示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所释放的能量;c 表示反应热。
2020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卷5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卷5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f9dfa8c850ad02df80413e.png)
姓名,年级:时间: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卷(五)(分值:100分,建议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Fe 56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纵观古今,化学与环境、材料、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B.刚玉、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D [煤液化并没减少碳原子,因此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不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A错误;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错误;绿矾溶液中FeSO4电离出Fe2+和SO错误!,没有H+电离,“味酸”是因为Fe2+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错误。
]2.(2019·武汉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Z位于同一主族。
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
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B.原子半径:W>Z〉Y>XC.把ZY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D.向ZYW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 [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所以X是N, Y和Z位于同一主族, 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即有SO2产生,所以Y是O,Z是S,W是Cl, ZYW2是SOCl2,据此回答.]3.(2019·延边模拟)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5。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元素及其化合物大题突破课件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元素及其化合物大题突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afcd415a8102d277a22f3e.png)
123456789
2.软锰矿中含MnO2约70%,SiO2约20%,Al2O3约4%,其余为水分;闪锌矿中含ZnS 约80%,FeS、CuS、SiO2共约7%,其余为水分。科研人员开发了综合利用这两种资 源的同槽酸浸工艺,制取Zn、MnO2和Na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123456789
(2)Cr(OH)3和Al(OH)3类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写出Cr(OH)3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的 离子方程式:_C_r_(_O_H__)3__+___O_H_-__=_=_=__C_r_O_- 2_+__2_H__2O___。
解析 Cr(OH)3和Al(OH)3类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因此Cr(OH)3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是NaCrO2和水,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OH)3 +OH-=== CrO- 2 +2H2O。
123456789
4.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K2[Cu(C2O4)2]·2H2O}制备流程如下:
△ (已知:H2C2O4=====CO↑+CO2↑+H2O) 制备CuO: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双层滤纸过滤、洗涤。 (1)用双层滤纸过滤的原因是__防__止__C_u_O_颗__粒__穿__过__滤__纸__或__防__止__滤__纸__破__损____。 解析 过滤的目的是为了除尽不溶的固体,从过滤时滤纸易破损,用双层滤纸的可 能原因是防止滤纸破损、防止CuO颗粒穿过滤纸。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七化学实验基础课件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七化学实验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bca6b1f61fb7360b4c65c5.png)
3.熟记常考的十一个基本操作 (1)测定溶液 pH 的操作 将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 测液点到 pH 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 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 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 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 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 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内壁流下,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浓 H2SO4 稀释操作 将浓 H2SO4 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常见仪器的选择方法
题组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查漏并干燥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 C.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D.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解析:选 D。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 查漏,均不需要干燥,故 A 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处,故 B 错误;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盐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故 C 错误;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配得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 高,故 D 正确。
2.(2019·高考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专题强化训练: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专题强化训练: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ec0b48a32d7375a5178049.png)
①a =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仪器X 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根据图像分析可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F 、B 、C 、D 、E 。
(3)装置F 中盛装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 杂质气体。
(4)装置A 中浓盐酸与MnO 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
(5)装置B 中氯气与潮湿的碳酸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和氧化二氯,为证明残留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需先将B 中固体溶于蒸馏水,滴加过量的BaCl 2溶液,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然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B 中残留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
(6)①实验Ⅰ、Ⅱ、Ⅲ为对照实验,实验中溶液的总体积应相同,均为10.0 mL ,故a 为5.0。
②由表中数据分析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碱性越强,次氯酸钠溶液的漂白能力越弱。
[答案] (1)分液漏斗 (2)F 、B 、C 、D 、E(3)饱和食盐水(4)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5)取B 中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过量BaCl 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再滴加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A.焦化厂B.炼铁厂C.发电厂D.水泥厂[解析] 煤炭燃烧可以发电,为其他工厂提供电能,则A为发电厂;煤的干馏能够产生焦炭,而焦炭、赤铁矿、石灰石是炼铁的原料,故B为焦化厂,C为炼铁厂;石灰石和黏土是生产水泥的原料,则D为水泥厂。
本题选D。
[答案] D3.(20xx·贵阳监测考试)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直接实现的是( )[解析] S燃烧生成SO2,不能直接转化为SO3,A项错误;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只能转化为NO,B项错误;Fe与盐。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含答案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141cfa0116c175f0e48ab.png)
[解析]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20xx·北京卷)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Na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且图中构成水分子的O靠近Na+,H靠近Cl-,A项正确;B项装置为电解装置,阴极上生成Cu,阳极上生成Cl2,该选项中的方程式为电离方程式,而不是电解方程式,错误;乙酸为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C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故H2(g)+Cl2(g)===2HCl(g)ΔH=-431 kJ·mol-1×2+436 kJ·mol-1+243 kJ·mol-1=-183 kJ·mol-1,D项正确。
[答案] B3.(20xx·北京卷)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浓硫酸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185OH△C17H35COOC2H5+H182OB .常温时,0.1 mol·L -1氨水的pH =11.1:NH 3·H 2ONH +4+OH - C .由Na 和Cl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Na Cl ···· ··―→Na +[×·Cl ···· ··]-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2e -===Cu[解析] 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历程是酸脱羟基而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水,所以硬脂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为C 17H 35CO 18OC 2H 5,A 项错误;0.1 mol·L -1氨水的pH 为11.1而不是13,说明NH 3·H 2O 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即其电离方程式为NH 3·H 2ONH +4+OH -,B 项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为Na Cl ···· ··―→Na +[×·Cl ···· ··]-,C 项正确;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 ,D 项正确。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9专题九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含答案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9专题九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8119fab9d528ea80c7794c.png)
洞悉命题热点[解析] Fe 2+遇SCN -无红色出现,A 项错误;Al 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 3++3H 2O Al(OH)3(胶体)+3H +,B 项正确;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可产生NH 3: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C 项正确;Fe 3+可以氧化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D 项正确。
[答案] A考点一 “活泼”金属的代表——钠1.知识主线Na →Na 2O →Na 2O 2→NaOH →Na 2CO 3→NaHCO 32.网络构建3.易错易混归纳(1)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与熔融的盐反应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2)无论Na 与O 2反应生成Na 2O 还是Na 2O 2,只要参与反应的Na 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 2O 2的质量大于Na 2O 的质量。
(3)1 mol Na 2O 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 ,如Na 2O 2与SO 2反应生成Na 2SO 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为2 mol 。
(4)不能用Ca(OH)2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应选用CaCl 2或BaCl 2溶液。
(5)除去CO 2中的HCl 气体,应选用饱和的NaHCO 3溶液。
通电D.“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解析]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碱溶”时与NaOH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A项正确;由流程可知过滤3和OH-,加入NaHCO3溶液,HCO-3与OH-2、SiO2-Ⅰ后的滤液中含AlO-3,B项错误;图示“灼烧”后所得固体中含Al2O3,电解熔融反应生成CO2-Al2O3时,阴极上Al3+得电子被还原为Al,C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电解Ⅱ”为电解Na2CO3溶液,电解时阳极生成HCO-3和O2,电极反应式为3+2H2O-4e-===4HCO-3+O2↑,阴极上H+得电子被还原为H2,电4CO2-通电3+6H2O=====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总反应为4CO2-4HCO-3+2H2↑+O2↑+4OH-,D项错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4b8f9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a.png)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化合物为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纯净物。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六有机化合物(必考)课件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六有机化合物(必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0e7c81b52acfc788ebc94e.png)
烷对应的醇有 4 种,新戊烷对应的醇有 1 种,故共有 8 种。
4.(2019·湘潭二模)傅克反应是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机物 a(—R 为烃 基)和苯通过傅克反应合成 b 的过程如下(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之一环己烯与螺[2.3]己烷( B.b 的二氯代物超过三种 C.R 为 C5H11 时,a 的结构有 3 种 D.R 为 C4H9 时,1 mol b 加成生成 C10H20 至少需要 3 mol H2
定 Cl 的位置。正丁烷的碳骨架结构为
,Br 分别取代 1 号碳原子和 2 号碳原子
上的氢原子时,Cl 均有 4 种位置关系,异丁烷的碳骨架结构为
,Br 分别取代 1
号碳原子和 2 号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时,Cl 分别有 3 种和 1 种位置关系,综上可知 C4H8BrCl 共有 12 种结构,C 项正确。
物质
结构特点
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 只有 C—H 键,正四面体分子
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乙烯 平面分子,官能团是 烃
与 X2、H2、H2O、HX 加成;被酸性 KMnO4 溶液或酸性 K2Cr2O7 溶液氧化;发生加聚反 应
苯 平面分子,六个碳碳键完全相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 X2、HNO3 发生取代反
同
D.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 B。A 项,
属于饱和环烃,不能使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A 项正确;
B 项,该有机物分子中有 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因此可得到 5 种不同沸点的一氯 代物,B 项错误;C 项,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 4 个五元环、3 个六元环,C 项
正确;D 项,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课件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862acc2b160b4e777fcf5e.png)
氧化还原反应 1.理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2.明确常考物质元素的化合价 (1)CuFeS2:Cu(+2) Fe(+2) S(-2); FeS2:Fe(+2) S(-1) (2)K2FeO4:Fe(+6) (3)Li2NH、LiNH2、AlN:N(-3) (4)Na2S2O3:S(+2)
(5)C2O24-:C(+3) (6)HCN:C(+2) N(-3) (7)CuH:Cu(+1) H(-1) (8)FeOn4-:Fe[+(8-n)] (9)Si3N4:Si(+4) N(-3)
的物质的量为904.5 mol,1 g Cl2 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21 mol,根据“有效氯含量”的
定义可知,NaClO2 的有效氯含量为904.5
2 mol÷71
mol≈1.57。
(5)VO2+变为 VO+ 2 ,V 的化合价由+4 价升高到+5 价,转移 1e-,而氧化剂 KClO3 被还 原为 KCl,化合价由+5 价降低为-1 价,转移 6e-,故欲使 3 mol VO2+变为 VO2+,需 氧化剂 KClO3 的物质的量至少为 3 mol×1÷6=0.5 mol。 (6)发生的反应为 N2H4+O2===N2+2H2O,理论上 1 kg 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的 质量为 1 kg÷32 g·mol-1×32 g·mol-1=1 kg。
还原产物 OH-(碱性);H2O(酸性)
NaOH(或 Na2CO3) Cl-、Cl2 Cl2、ClO2 Pb2+
(2)常见的还原剂及产物预测 还原剂 Fe2+
SO2(或 H2SO3、SO23-) S2-(或 H2S) H2C2O4
氧化产物 Fe3+(酸性);Fe(OH)3(碱性)
SO24- S、SO2(SO23-)、SO24-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备基础知识点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备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3fcb984afe04a1b071deed.png)
2020届高考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目录一、元素化合物知识1.氧化还原反应(1)化合价、双线桥及电子转移同学你好,氯酸钾和盐酸反应属于归中反应,氯酸钾中的1个Cl 从+5价降到0价,得到5个电子,HCl 中的Cl 从-1价升高到0价,有5个HCl 价态变化,得5个电子。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价态只靠近不交叉。
所以双线桥如下:↑+3H 2O同学你好,Cl 2和水反应中,若参加反应的Cl 2为1mol ,则说明参加反应的Cl 为2mol ,其中1mol Cl 从0价变化到-1价,得1mol 电子;另1mol Cl 从0价升高到+1价,失去1mol 电子;在Cl 原子之间转移的电子就是1mol ,例如,A 有一个苹果,B 没有苹果,A 将苹果给了B ,我们可以描述为A 失去了1个苹果,B 得到了1个苹果,实际在A 和B 之间传递的苹果只有1个,不是两个。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也是一样的理解,失去1mol 电子,必定得到1mol 电子,那么转移的电子就为1mol ,不是得失电子之和。
本题的C 项错误原因是1molCl 2通入水中,并没有说Cl 2完全反应,因为Cl 2和水的反应是可逆的(Cl 2+H 2O HCl+HClO ),所以通入1molCl 2参加反应的Cl 2肯定小于1mol 。
那么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肯定小于1mol ,即小于N A 。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同学你好,Na 2O 2是强氧化剂,H 2S 和SO 2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第(1)问中的反应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为:Na 2O 2与水反应时,Na 2O 2自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当把Na 2O 2加入含有H 2S 或SO 2的溶液中后,由于H 2S 和SO 2的还原性比Na 2O 2强,所以H 2S 和SO 2会优先于Na 2O 2发生反应(优先体现还原性),不会出现Na 2O 2和水反应的情况;其二,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假设Na 2O 2先和水反应,那么会产生O 2,O 2具有强氧化性,会和H 2S 以及SO 2发生反应,所以综合来看,还是Na 2O 2和H 2S 或SO 2反应。
2020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元素及化合物必备知识解题技巧提升训练
![2020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元素及化合物必备知识解题技巧提升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84437fd852458fb760b5646.png)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元素及其化合物【必备知识】1.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①2Na+2HO===2NaOH+H↑22②2NaO+2HO===4NaOH+O↑2222③2NaO+2CO===2NaCO+O 222232④NaOH+CO===NaHCO 32△O ↑+COH+CONa=====⑤2NaHCO22332.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①2Al+2NaOH+2H O===2NaAlO+3H↑222②AlO+2NaOH===2NaAlO+HO2223③AlCl+3NH·HO===Al(OH)↓+3NH Cl 43332④Al(OH)+NaOH===NaAlO+2HO223⑤NaAlO+CO+2H O===Al(OH)↓+NaHCO322323.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点燃①2Fe+3Cl=====2FeCl32高温高温②FeO+2Al=====2Fe+AlO或FeO+3CO=====2Fe+3CO 2222333③Cu+2FeCl===CuCl+2FeCl232④2FeCl+Cl===2FeCl 322⑤4Fe(OH)+O+2H O===4Fe(OH) 32224.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①2Cu+O+CO+HO===Cu(OH)CO322222△SO↑O)=====CuSO+2H+(2H②Cu+SO浓24422△△O H+=====H CuO或+=====+③CuOCOCuCO+Cu222.碳、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5.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高温①2C+SiO=====Si+2CO↑2②SiO+2NaOH===Na SiO+HO 2232高温③NaCO+SiO=====Na SiO+CO↑233222④Na SiO+CO+HO===H SiO↓+NaCO32322223⑤SiO +4HF===SiF↑+2HO 2246.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①Cl+SO+2HO===HSO+2HCl 42222点燃②Cu+Cl=====CuCl 22③Cl+2NaOH===NaCl+NaClO+HO 22④2Cl +2Ca(OH)===Ca(ClO)+CaCl+2HO22222△O ↑+2HMnCl+Cl+⑤MnO4HCl(浓)=====2222电解↑Cl↑+H2NaCl+2H O=====2NaOH+⑥22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7 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催化剂①2SO+O=====2SO△322△O 2H+SO↑+(Cu+2HSO浓)=====CuSO②22244△O ↑+2SO2H↑+)SOC③+2H(浓=====CO22224 O2CaSO+===2CaSO④423.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8.写出图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O ↑+2H CaCl Cl=====+2NH①Ca(OH)+2NH23242催化剂O 6H=====4NO ++②4NH5O△223NOO===2HNO+H+③3NO322△O 2H4NO↑+=====(浓)CO↑+④C+4HNO2232典性质用途【解题技巧】(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常见“串珠”转化1.连续氧化型OOHO222A――→B――→C――→碱或酸OOHO222(1)Na――→Na O――→Na O――→NaOH 222OOHO222(2)C――→CO――→CO――→HCO 322OOHO222(3)S(或H S)――→SO――→SO――→HSO 43222OOHO222(4)N(或NH)――→NO――→NO――→HNO3223[说明] ①SiO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H SiO。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0专题十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含答案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0专题十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2476f7375a417876f8f32.png)
专题强化训练(十)
能力练(20分钟)
一、选择题
1.(20xx·福建质量检测)大气与生态圈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维持大气中氮元素含量稳定
B.①是野生植物生长所需氮元素的重要来源
C.⑤为硝化过程、④为反硝化过程.都是氮元素的还原反应过程
D.②是氮肥工业基础.科学家努力将固氮变化条件趋近生物固氮
[解析] 由题图知.大气中的氮最终可转化为硝酸盐.在过程④中硝酸盐被细菌分解又转化成氮气.氮气返回大气中.从而维持大气中氮元素含量稳定.A项正
确;N2与O2在雷电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
放电
2NO.并最终转变成硝酸盐.为野生植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故B项正确;过程⑤中氨或铵盐转化成亚硝酸盐.是氮元素的氧化反应过程.C项错误;人工固氮的反应为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是氮肥工业基础.由于该反应条件要求较高.故优化固氮条件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D项正确。
[答案] C
2.(20xx·鞍山模拟)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
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活性炭等。
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也可以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素能提升练专题8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素能提升练专题8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ad018c6c85ec3a86c2c51b.png)
A
B
C
D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 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分批
加入 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 pH 小于 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解析] (2)铁与硫酸反应,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由于温 度要控制在 80~95 ℃,应选择水浴加热。铁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物, 与酸反应后生成酸性气体 H2S,应该用碱溶液吸收 H2S 气体,为了 防止倒吸,应选用 C 装置。
2.(2018·全国卷Ⅰ)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 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 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第一部分 专题素能提Mg、Al、Fe、Cu 等):(1)了解常见金属 的活动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 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 素(如 H、C、N、O、Si、S、Cl 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 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 制法(试剂、原理、仪器、收集)。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2)水泥样品中的 SiO2、CaO 及铁、铝、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只 有 SiO2(或反应生成的 H2SiO3)不溶于盐酸,所以沉淀 A 的主要成分 是 SiO2(或 H2SiO3)。SiO2(或 H2SiO3)不与强酸反应,但可溶于氢氟酸 中。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五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五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19f5790b4c2e3f57276350.png)
专题五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和应用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理清知识主线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2.明确转化关系(1)钠的化合物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纯碱在物质的分类方面的考题中常出现,虽然其俗名为纯碱,但其不属于碱,而属于盐);小苏打——NaHCO3;芒硝——Na2SO4·10H2O;水玻璃——硅酸钠溶液。
(2)金属钠在空气中无论生成单一的Na2O或Na2O2,还是生成二者的混合物,1 mol Na 只能转移1 mol电子(此知识点在N A的判断考题中常有考查)。
考题中常考查过氧化钠电子式的书写或化学键的类型。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其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O2-2,故Na2O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有强氧化性、漂白性,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时,先使试纸变蓝,后使其褪色。
(3)Na 2CO 3与盐酸反应时,二者相对用量或滴加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和得到的产物不同。
(4)不能用Ca(OH)2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应选用CaCl 2或BaCl 2溶液。
(5)除去CO 2中的HCl 气体,应选用饱和NaHCO 3溶液。
(6)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有晶体析出,发生反应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 ) A.活性炭净水 B.用漂白粉漂白织物C.除去KNO3中的NaCl D.除去河水中泥沙解析:选A。
文中“去土而糖白”指固体土吸附糖中的色素,所以“盖泥法”的原理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相同,A项正确。
2.下列对于各种物质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用作袋装食品的吸氧剂B.二氧化硫用作纸浆的漂白剂C.Al(OH)3可添加到塑料中做阻燃剂D.ClO2是一种比Cl2更安全的自来水消毒剂解析:选A。
硅胶有吸水性,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A不正确。
3.A、B、C是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
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A.Fe、Cl2、Cu B.Fe、Cl2、H2C.Cu、Cl2、Fe D.Fe、Cl2、Mg解析:选A。
B单质水溶液呈酸性,且常温下为气态,则B为Cl2,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B、C、D、E、F分别为Fe、Cl2、Cu、FeCl3、CuCl2、FeCl2,A项正确。
4.下列关于C、N、S三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B.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C、N、S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加热条件下,碳、硫单质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解析:选C。
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A正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N、C、S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稳定性:CH4<H2S<NH3,C错误;加热条件下,碳、硫单质都能与强氧化性酸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D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目的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目的A 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呈红色红砖中含有氧化铁B 将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黑色固体中没有Fe3O4C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D向某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溶液变蓝色原溶液中含有Fe2+解析:选A。
B项中CO还原Fe2O3得到单质Fe,即使有Fe3O4,其溶于盐酸后产生的Fe3+与Fe发生反应:Fe+2Fe3+===3Fe2+,加入KSCN溶液也不显红色,错误;C项中NO(H+)具有强氧化性,而Fe2+具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Fe3+生成,遇-3KSCN溶液呈红色,无法证明该Fe(NO3)2试样是否变质,错误;D项中用K3[Fe(CN)6]检验Fe2+,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错误。
6.为测定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通过测量反应前后②和③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③中可以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碱石灰B.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C.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偏大D.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解析:选C。
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知,装置①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可以使用碱石灰;装置②吸收Na2CO3·10H2O和NaHCO3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可以使用无水CaCl2;装置③吸收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可以使用碱石灰,A项正确。
实验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CO2赶尽,避免影响测定结果,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B项正确。
若将A 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会增加水蒸气的质量,使测得的Na2CO3·10H2O和NaHCO3的含量偏高,NaCl的含量偏低,C项错误。
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使残留在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完全被吸收,D项正确。
7.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有Fe2+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解析:选B。
该实验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装置A 即为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产生SO2;装置B、C、D分别用来验证SO2的性质,装置E为-4尾气吸收装置。
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说明MnO被还原,即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正确;KSCN溶液是用来检验Fe3+的,故B错误;品红溶液用来检验SO2的漂白性,故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故C正确;实验时将导管a 插入浓硫酸中,可以使A中试管内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8.Cl2O为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实验室可利用氯气和空气(氯气与空气体积比为1∶3,空气不参与反应)的混合气与含水8%的碳酸钠反应制备,所用实验装置和Cl2O的性质如下:颜色棕黄色状态气体气味强刺激性熔点-116 ℃沸点 3.8 ℃水溶性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热稳定性42 ℃以上分解为Cl 2和O 2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所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
(2)写出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 、E 中都用到多孔球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装置D 中生成Cl 2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l 2O 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饮用水消毒剂,ClO 2和Cl 2O 在消毒时自身均被还原为Cl -,ClO 2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Cl 2O 的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倍。
(7)装置E 中所得溶液呈黄绿色,可能的原因是D 中的氯气过量而进入E 中,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制备Cl 2O 装置中存在缺陷,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 (2)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3)控制氯气和空气的体积比 (4)=====△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5)2Cl 2+2Na 2CO 3+H 2O===2NaCl +Cl 2O +2NaHCO 3 (6)1.61 (7)取少量E 中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是氯气过量所致 (8)将装置D 放在冰水浴中,以控制三颈烧瓶内的温度不超过42 ℃9.(2019·试题调研)无水三氯化铬(CrCl 3)为紫色晶体,熔点为83 ℃,易潮解,易升华,不易水解,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媒染剂和催化剂。
某小组同学用Cr 2O 3和CCl 4(沸点76.8 ℃)在高温下制备无水三氯化铬,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入N 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点)。
(2)装置A 和装置C 的烧杯中分别盛放______、______。
(3)装置B 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除产生CrCl 3外,还有副产物光气(COCl 2)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请指出并说明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
(5)样品中三氯化铬质量分数的测定i .称取样品0.300 0 g ,加水溶解并于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
ii.移取25.00 mL 样品溶液于带塞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腾后加入稍过量的Na 2O 2,稀释并加热煮沸,再加入过量H 2SO 4酸化,将Cr 3+氧化为Cr 2O ;再加入过量的KI 固体,2-7加塞摇匀,使铬完全以Cr 3+的形式存在。
iii.加入1 mL 指示剂,用0.025 0 mol·L -1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平均消耗标准Na 2S 2O 3溶液21.00 mL(已知: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
①ii 中加入Na 2O 2后要加热煮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KI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滴定实验可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滴定时振荡不充分,刚看到局部变色就停止滴定,则会使样品无水三氯化铬的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③样品中无水三氯化铬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反应前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免CrCl 3被氧气氧化;反应中通入氮气,是为了吹出CCl 4蒸气使其进入硬质玻璃管中参加反应;反应后通入氮气,是为了将硬质玻璃管中的产物吹出以提高产率,并将残留尾气吹出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