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北地区共31页文档共33页文档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域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地理地域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地理地域知识点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盛产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园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
其中,广东作为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我国的水电能源重要供给地区。
此外,西南地区还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锌、铅、锡等。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貌多为高原和山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西北地区还拥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青海湖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景点。
二、世界地理地域知识点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洲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亚洲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欧洲地区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陆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此外,欧洲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地区。
3. 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包括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
中国地理东北地区PPT精选文档

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
的木材供应基地,木材产
量长居全国第一,大、小
兴安岭、完达山和长白山
为四大林区。伊春、佳木
斯、牡丹江、哈尔滨、吉
林、图们、通化等地是制
材工业生产中心。有林都
29
之称的伊春是我国最大的
我国重要的大农业基地
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 一个大农业基地,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 基地、甜菜和水果基地、牧业基地和水产基地并且仍 是目前国土内土地潜力较大的开荒基地。
7
地。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辽河平原海拔在50 米以下,其成与渤海强烈 断陷有关,地面异常平坦, 辽河下游地势更低,两岸 滩地常被洪水淹没,大片 低湿荒地构成东北有名的 “南大荒”。辽河上游输 沙量很大,堆积作用旺盛,
8
致使河道流路不定,海岸
冷湿的自然景观
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 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冬 季寒冷而漫长,夏短而温 暖的特征,冬季,在强大 的蒙古高压下,风力强劲, 寒潮频繁,寒冷尤甚。一 月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 南北温度梯度很大,自南
3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本区地貌类型众多,但分布有规律。山地的岭脊 高度一般在1000~1500米左右,缺少巍峨险峻的高山, 主要山地有三列,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地, 北侧是小兴安岭。三列山地围绕成半圆状的马蹄形, 在其内部环绕着东北大平原,地势变化从中部向四周 高起中部是近期冲积物组成的平原海拔150米左右, 平原周围,为黄土状物质组成的台地平原,北东西三 面是300~400米的波状丘陵和600~1000以上的中、 4 低山地区
量约占全国的1/4,如今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共35张PPT)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黄海
3
、
范
围 :
内 蒙黑
行
古吉
政
辽
区
京津
的
晋冀
分 布
宁 甘
陕 豫
鲁 苏
皖
4、地形地势
主要的地形单元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5.气候植被
400mm
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候 气
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华北地
4、交通 ——稠密的铁路网
重要的铁路干线
满洲里
京哈线 绥芬河 京沪线
包兰线、京包线、大秦线 陇海线
滨洲线
滨绥线
沈大线
沈丹线
课堂练习:
1、上图示意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
水系分布。①、③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晚于②地,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2.上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 A )
本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山西是本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的 储量的产量均占全国的1/3多,另外陕西和河北省也是煤炭大省。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铁矿主要在辽宁省和河北省。
1、自然资源
煤炭 铁矿 石油 森林
著名的树种:小兴安林的红松,大兴安岭的落叶松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等
环渤海 经济区
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想一想
辽中南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 么?
• 资源丰富; • 交通便利,本区铁路密
集,有利于原料的运入 和工业产品的运出;
地理各省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省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理地形。
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南高北低、东低西高等。
下面将对中国各省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多的地区之一。
东北地区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东北地区的地势为东高西低,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影响,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主要特点为:黑龙江省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大豆、玉米、水稻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大省,汽车、化工、冶金等行业发展迅速;辽宁省是中国东北的经济中心,其西北地区盛产煤炭、铁矿石,已形成以煤、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山西两个省份。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镇,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华北地区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华北地区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平坦,盆地广泛。
华北地区的主要特点为: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天津市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渤海湾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河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主要产地,其工业和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山西省是中国煤炭大省,盛产煤炭和铁矿石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三、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个省份以及上海市。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国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
华东地区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充沛。
华东地区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为平原和丘陵相间。
华东地区的主要特点为: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贸易中心;江苏省是中国的工业大省,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工业部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汽车、化工等行业发达;浙江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之一,私营企业经济发达,电子、纺织等行业发展迅速;安徽省、福建省和江西省则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盛产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福建省还是中国南部重要的渔业省份。
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

284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邵奇 单玉娇 曾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东北历史者,首先要谙熟东北历史地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疆域情况和行政建置须了然于心,做学问、写文章才能下笔有神。
对于东北历史地理的记录和研究,自古有之,清末边疆危机后更是激发了爱国学者的研究热情,遗憾的是不够详实,舛误之处较多。
如今,笔者手捧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不禁感慨万千,该书可谓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前辈学者倾毕生之功力奉献给学术界的文化宝藏。
《东北历史地理》(四卷本)共上下两册,出版于2013年7月,全书160余万字,由孙进己和冯永谦担任总纂。
该书从发起到完成,经历了三十载光阴。
1983年9月,在抚顺召开“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东北历史地理》课题组,后申报为“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
《东北历史地理》一、二卷已于1989年出版发行,为繁体竖排本,内容涵盖先秦至隋唐时期东北民族的分布和建置,谭其骧曾评价道:“本书正是为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带了一个好头,也是为全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完成了一项基本建设工作。
”如今光阴荏苒,三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倏忽而过,四卷本《东北历史地理》全部出齐,几位参与撰写的学者已驾鹤西去,他们的学术思想将通过文字呈现在读者眼前,为后学所景仰。
全书共分四卷十二编,第一卷含一至四编。
第一编为“东北地区原始时代的人群分布”,包括两章内容,第一章关于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群分布,以东三省和呼伦贝尔盟的考古发现为主,兼及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地区;第二章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分布,此时东北各地古人类生活居住十分广泛,考古遗址较多,比较重要的是沈阳新乐遗址、喀左东山遗址等。
第二编为“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人群分布”,第一章论及人群分布范围,第二章是“文献中夏商周时期东北诸族的分布”,三至五章讲述东北早期建制以及相关遗址情况。
第三编为“前汉时期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与行政建置”,分为“民族分布”、“行政建制”与“民族建制”三部分论述,既突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也涵盖了地方民族政权的情况。
东北地区环境演化的基本特点

东北全新世环境演变特点任国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东北地区的气候与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多种时间尺度上,变化的驱动力有自然因子,也有人类活动的作用。
本文根据近20余年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对东北地区全新世的环境演变规律做个初步分析和评估,深入系统研究有待今后继续工作。
1. 全新世植被经历巨大变化桦树在全新世初期遍布从三江平原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东北东部地区, 在森林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
榆属和栎属等阔叶乔木在早中全新世的大部分时间内是东部森林中的主要种类。
在大约6 ka BP以后, 东北现在林区的松属包括长白山、小兴安岭的红松、辽西山地的油松和辽东半岛的赤松等经历了迅速的增加, 东部和北部的云、冷杉属也表现出较明显扩大, 森林的郁闭度比原来增大了(陈承惠等,1977;孔昭宸、杜乃秋,1984;孙建中等,1985;夏玉梅,1988;刘金陵,1989;孙湘君、袁绍敏,1990;孙湘君、翁成郁,1992;任国玉、张兰生,1997;Ren and Zhang, 1998)。
东北平原东部森林--草原生态过渡带在千年时间尺度上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摆动。
和全新世初比较, 4 ka BP时森林--草原边界向西迁移约130 km 。
但是, 这种幅度的迁移并不很多。
在次一级时间尺度(世纪至千年)上, 森林-草原边界曾有过更偏西的记录。
不考虑人为因素影响, 森林--草原生态过渡在中晚全新世是持续向西迁移的(任国玉,1998)。
因此, 东北松辽平原的中西部在全新世从未出现过森林, 松辽平原东部也未发育过郁闭森林。
2. 全新世气候干湿变化明显植物花粉、沙地埋藏土壤年代、沼泽泥炭形成与发展、沙丘活动历史、黄土状土堆积和黑土发育等多方面代用资料记录一致地指示, 东北地区的湿润程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在早中全新世较低, 5 ka BP以后不断增加(马学慧等,1987;任国玉,1999)。
早中全新世最干燥时段出现在C-14年代9-8 ka BP, 中晚全新世最湿润时期可能发生于距今1千年前后, 现代气候和整个全新世期间平均状况比较是足够湿润的。
中国地理东北地区共51页文档

谢谢!
5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国地理东北地区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地理八年级下册读图复习

新疆发展了绿洲灌溉农业。修建坎儿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高粱;棉花、甜菜和 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和枸杞;
新疆的资源:[45-46] 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在塔里
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西气东输中的“西气 ”来源于塔里木盆地。西气东输起点是新疆的轮南,终点是上海。
山)
北京属于北方地区;南京、珠江三角洲、港澳、台湾、西双版纳属于南方地区;拉萨、玉树在青 藏地区;乌鲁木齐在西北地区;武汉、成都、汶川在南方地区。[4]
4
C
界线:800mm/1月0℃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线
主导因素:气候
(气温和降水 )
3
B
界线:400mm
北方地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主导因素:降水
1
西北地区
③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热带气候,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台湾省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主 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37]
森林:“_亚_洲__天__然__植_物__园__” “森林之海”
主要树种为 _樟_树___,_樟__脑__产量居世界首位
第七页,共34页。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高原、平原 0℃以下 小于800毫米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半湿润区、湿润区(东北部分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有 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大豆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屋顶坡度校,墙体厚(四合院、窑洞) 陆路运输(车/马车)
面食
7
中国历史地理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由于中国地理形势和各民族的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因素,中国的农耕种植业与畜牧业一直在地域上呈分离的状态。
(一) 战国时期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形成《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区;龙门碣石以北是畜牧区。
可见当时的农牧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
) 秦汉时期农牧界线的北移和内缩1) 蒙恬取河南地,将农耕区北界推进至阴山以南一带。
2)汉武帝重夺河南地,取河西四郡,击羌置金城郡。
此时农耕区西面已达乌兰布和沙区、贺兰山、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
北抵河套以东面仍沿长城一线。
3)东汉农牧界线的内缩:南匈奴内迁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一带。
安帝以后,金城、陇西、安定、北地、渭河流域,大批少数民族入迁沿边八郡。
沿边八郡成为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区。
东汉末到十六国时期,农耕区北界大约内缩至渭河平原北缘、中部一线。
(三)北魏至隋唐时期北部农牧交错区的出现1)北魏对北方的屯垦,主要在河套和银川平原。
这一时期从事农耕者以汉化少数民族为主。
隋在河套屯田,在其南的则农牧兼营;唐北设置牧监,后内附突厥和党项也是以畜牧为主。
鄂尔多斯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变迁,不宜农耕。
当时农牧分界线大致在今窟野河和横山、。
以线以北至黄河河套、阴山一带,为当时农牧交错区。
(四)辽金元时期北部农牧交错区的北延《辽史·营卫志》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
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随时,车马为家。
这是当时一条基本的农牧分界线。
但由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密切交往,农牧交地带呈现了向北延伸的迹象。
西夏仍在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上农耕;契丹在辽本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农耕,后推至今克鲁伦河、海拉尔河和呼伦贝尔草原;了洮儿河、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域,并又北推进至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形成金代农耕垦殖的北界。
中国历史地理

(六)第六次重大改道
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
结束了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 回到渤海湾入海。
二 有关黄河改道、泛滥原 因的探讨
(一)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 长期安流的局面》的文章中指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 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而植被情 况如何又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里人 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第一节 分封制 ——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 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 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 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 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 →大夫 →诸侯 →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 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 西晋时期、明初。
武关道
二
蜀道难——川陕交通
(一)秦岭通道: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 →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 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 县→汉中
(二)巴山通道
金牛道(汉):勉县→宁强→广元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县三级制。 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 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 “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 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 2: 6。 并出现双头州郡。
四、 唐
唐前期,州、县两级制。 贞观元年分天下为10道,开元21年改为 15道。“道”为监察区。 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 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 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 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历史文化背景
北方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 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灿烂的文化遗产。
该地区曾是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 发源地,如契丹、女真、蒙古等 ,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族
风情。
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鲜明,包括 京剧、二人转、东北大鼓等独特 的艺术形式,以及满族、蒙古族
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02
北方地区地形地貌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北部,是我 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水资源及分布
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且 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问
题突出。
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流经 北方地区,但径流量较小,水
资源总量不足。
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开采 难度较大,且过度开采会导致 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水资源利用以农业灌溉为主,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占比较大 。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北方地区概述 • 北方地区地形地貌 • 北方地区自然资源 • 北方地区农业与畜牧业 • 北方地区工业与交通 • 北方地区旅游与文化遗产
01
北方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范围
北方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 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 及内蒙古东部。
该地区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 漫长,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 的重要门户。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小麦
01
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
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
02
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
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
棉花
03
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新疆等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品ppt课件1

气候
农事活动春 播夏管秋收
农作物生长 季节4-10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 农《业区发域 展农业—发— 展以— 我— 国 东以北我地国 区东为北例地 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 t共课30件张 PPT)
寒温带 中温带
垂直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地区 温度带 北部 寒温带
(2)纬度位置:
纬度高,跨度大,地处温带
(3)政治地理位置: 125E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 农《业区发域 展农业—发— 展以— 我— 国 东以北我地国 区东为北例地 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 t共课30件张 PPT)
50 45 40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农《业区发域展农业—发—展以— 我— 国东以北我地国区东为北例地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t共课30件张PPT) 自然条件:
东北 地区
一、东北地理位置(范围、位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农《业区发域展农业—发—展以— 我— 国东以北我地国区东为北例地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t共课30件张PPT) 1、范围:
包括黑、吉、辽三 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2、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 较小,气温较高。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 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 一章 节《第区一域节 农《业区发域 展农业—发— 展以— 我— 国 东以北我地国 区东为北例地 区》为课例件3》优课秀件pp( t共课30件张 PPT)
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

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作者:邵奇单玉娇曾锦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研究东北历史者,首先要谙熟东北历史地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疆域情况和行政建置须了然于心,做学问、写文章才能下笔有神。
对于东北历史地理的记录和研究,自古有之,清末边疆危机后更是激发了爱国学者的研究热情,遗憾的是不够详实,舛误之处较多。
如今,笔者手捧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不禁感慨万千,该书可谓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前辈学者倾毕生之功力奉献给学术界的文化宝藏。
《东北历史地理》(四卷本)共上下两册,出版于2013年7月,全书160余万字,由孙进己和冯永谦担任总纂。
该书从发起到完成,经历了三十载光阴。
1983年9月,在抚顺召开“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东北历史地理》课题组,后申报为“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
《东北历史地理》一、二卷已于1989年出版发行,为繁体竖排本,内容涵盖先秦至隋唐时期东北民族的分布和建置,谭其骧曾评价道:“本书正是为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带了一个好头,也是为全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完成了一項基本建设工作。
”如今光阴荏苒,三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倏忽而过,四卷本《东北历史地理》全部出齐,几位参与撰写的学者已驾鹤西去,他们的学术思想将通过文字呈现在读者眼前,为后学所景仰。
全书共分四卷十二编,第一卷含一至四编。
第一编为“东北地区原始时代的人群分布”,包括两章内容,第一章关于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群分布,以东三省和呼伦贝尔盟的考古发现为主,兼及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地区;第二章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分布,此时东北各地古人类生活居住十分广泛,考古遗址较多,比较重要的是沈阳新乐遗址、喀左东山遗址等。
第二编为“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人群分布”,第一章论及人群分布范围,第二章是“文献中夏商周时期东北诸族的分布”,三至五章讲述东北早期建制以及相关遗址情况。
第三编为“前汉时期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与行政建置”,分为“民族分布”、“行政建制”与“民族建制”三部分论述,既突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也涵盖了地方民族政权的情况。
地理 文本文档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中国地理学(经济地理):第十五章 东北地区

五大连池地区 火山景观土地类型
五大连池火山群剖面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历史基础
一、清代以前的游牧、渔猎阶段
清代以前的东北北部地区,基本上是满族和蒙古族从 事游牧或渔猎的活动场所,农垦较少,人口稀疏,大片的 土地是原始森林和草原,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很好。而东北 南部地区则早有汉族开垦,以农业经济为主。清初自康熙、 雍正以后,对东北曾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族移入垦 荒或进山采参等活动,这对东北地区的开发虽有一定的阻 碍作用,但在客观上也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土壤肥沃,东北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沃黑土区之一。
三江平原沼泽
二、自然资源
1、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1)耕地资源丰富
2013年,辽、吉、黑三省耕地面积为2786.02万公 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6%,人均占有耕地为0.25 hm2,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5倍。土壤比较肥沃,东北 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 表土层,富含有机质,土壤自然肥力高。
锌矿
菱镁矿
硫铁矿
高岭土
(铜,万吨) (铅,万吨) (锌,万吨) (矿石,万吨) (矿石,万吨) (矿石,万吨)
全国
2836.36 1720.82 4034.06 108366.98 133859.93 57521.17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东北合计
东北占全国 比重(%)
29.26 20.65 111.45 161.36
东北地区
绝对数
占全国比重 (%)
1406
6.4
15669
14.0
373935
8.4
10604
9.5
176017
8.1
330662
7.7
19604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北地区

第四节. 古代东北的三大族系
东北地区的众多古代民族大致可以分为地域相对集中的三个族系: A.东胡蒙古系民族: A.东胡蒙古系民族: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语支,主要分布在西部 东胡蒙古系民族 的大兴安岭地区,其文化来自以游牧经济为主导,这类民族包括东胡、 鲜卑、乌桓、奚(库莫奚)、乌洛侯、契丹、室韦、蒙古。 B.肃慎靺鞨系民族: B.肃慎靺鞨系民族: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语支,分布在东北中部地区, 肃慎靺鞨系民族 最初生活在辽西地区,后被迫向东北内地迁徙,成为半农耕、半渔猎 的民族,这类民族包括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及满洲。 C.秽貊夫余系民族: C.秽貊夫余系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他们是东 秽貊夫余系民族 北三大族系中的农耕民族,农业经济发展最成熟,也是受中原汉文化 影响最深的民族。这类民族包括秽貊、夫余、高句丽、新罗、百济及 以后的高丽民族(朝鲜族)。
中东铁路的通状况得以显著地改变,东北城市的经济地位发 生差异性的变化,靠近铁路交叉点或重要车站的城镇因经济区位优势的增强 而取得优先发展的机会,崛起成为新的宏观区域中心城市,从而改变着东北 区域开发的时序、水平、组织和结构,另一方面,铁路干线促进沿线地区旧 有城镇的新生,刺激新城镇的成长,导致传统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A.新崛起的城市:大连与哈尔滨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由于沿海没有大河流 出,故大连港无淤塞之患。1880年清朝北洋海军建旅顺口军港,使大连湾地 区迅即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由于南满铁路的修成,黑龙江南部和吉林、 辽宁腹地出产的大豆、木材、药材和土特产均可运到大连港出口,从而使得 这里很快变得商贾云集、货物如流,取代营口成为东北第一大港。大连的崛 起是铁路与良港紧密结合的结果。 哈尔滨:是一座极具俄罗斯特色的城市,它的崛起完全得益于中东铁路。19c 末它不过是依偎在松花江南岸的一个渔村,由于跨越松花江的铁路桥和铁路 管理总局的修建与设立,哈尔滨迅速发展兴起。作为东北地区最早出现的铁 路枢纽、内河航运转港地、北满土特产和商品集散地,哈尔滨的崛起是一种 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