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议论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寻·宽容古人云:“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意思是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好。
千百年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就被众人熟知。
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感化了廉颇,也感动了我们。
什么是宽容?蔺相如就是宽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蒋琬有一个属下叫杨戏,他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每每与他谈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指责杨戏的不是。
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所以才会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
什么是宽容?蒋琬就是宽容。
故明代思想家薛瑄有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品·诚信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是没有信誉,就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严。
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
早在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就已广为流传。
刘备临死前,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能好好辅佐他,将其辅佐成一代明君。
可惜阿斗不争气,可怜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还是履行了诺言。
正如《出师表》中所言:“深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
诚实守信,能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
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赞扬汉人季布信守承诺的高尚品格,因而汉代初年有传“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话。
什么是诚信?季布就是诚信。
故诗仙李白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悟·无欲古人云:“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宽。
”意思是说,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没有利欲熏心,心自然就会宽敞。
清代林则徐家中挂有一幅对联,上面写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故事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从古代故事中汲取力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也是许多人追求成功和成长的基石。
这两个概念源于《易经》,其中“自强不息”意为自我努力,不断进取;“厚德载物”则指人的品德应该像大地一样厚重,能够包容万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古代故事中汲取力量,将这两个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实现自我提升和成功。
我们可以从《左传》中的故事中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做申生的人,他是一个天生的聋哑人,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商人和政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还可以从《论语》中的故事中学习厚德载物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做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但却经常骄傲自满。
孔子告诉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谦虚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包容万物。
最后,我们可以从《列女传》中的故事中学习如何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结合起来。
其中,有一个叫做孟光的女人,她的丈夫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但她并没有放弃他,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让丈夫受到了感动,也开始努力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厚德载物的胸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起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每个人追求成功和成长的基石。
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的小故事【篇一:厚德载物的小故事】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北大演讲时,讲过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就是你人生成功的开始......【篇二:厚德载物的小故事】《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男孩玩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进去竟拔不出来。
父亲费劲力气也不行,决定打破花瓶。
在此之前,他决心再试一次: 孩子,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拉出来。
小男孩却说: 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放掉那...【篇三:厚德载物的小故事】拾孝朴已经好几夜没合眼了。
为了让父亲能够在弥留之际安然地睡上几觉,他竟然把瘫痪在床的父亲戗起在自己怀里坐着。
用上身顶着父亲,让老人家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然后问父亲,:“这样行吧,舒服点吗?”等父亲点点头说:“好点。
”这才接着说:“好点,你就睡一会吧。
” 父亲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他却不敢打盹。
怕的是稍微一动,惊醒了因浑身疼彻夜难眠的老父亲。
而坐在一旁似睡非睡的哥哥们却什么都干不了。
按理说弟兄仨要不着这么辛苦,分好工每人一天轮流守护老人就行了,何必非要摽在一起,大家都捞不到休息。
可老大老二都伺候不了老人家,一是兄弟俩没那耐心;二是他们在单位大小都是个头,坐办公室坐惯了,粗活脏活不会干也干不了了;三是让他们当值,老人不吃不喝也不拉,甚至嘴里还老骂骂嚼嚼的。
再说老三也不放心他们,唯恐父亲受委屈和不高兴。
既然孝朴答应把照顾老人的事全包下来,那么哥俩不正中下怀了么?不行,老三不放心他们,他们其实也不放心老三。
这哥俩前段时间听父亲话里隐隐约约露出家有两件宝贝和一点存款什么的。
如果他们不在跟前守候着,等老人家一蹬腿,一乜眼,东西和钱岂不都让老三落下了。
有了这些想法,二人才日夜陪守着。
还美其名曰:“临终守候,儿女有责!”可没撑两天,他们就受不了了。
于是二人在私下又商量着哥俩之间轮值,每人跟一天。
这下就把老三给凉起来了,唯独他连轴转,夜以继日。
老人叫拾忠义,是一名环卫工人。
厚德载物的人物故事
厚德载物的人物故事
“厚德载物”这个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在古代,有许多人物故事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其中,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他卧薪尝胆、刻苦自励的故事就是厚德载物的一个例子。
他在国家遭遇困难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复兴。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另外,司马光也是厚德载物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的故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完成了这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故事也体现了厚德载物的思想,比如孙康在雪地映光读书的故事、车胤捉萤火虫当灯读书的故事等。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坚韧不拔、努力不懈的品质,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厚德载物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人物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厚德载物的典故故事
厚德载物的典故故事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崇高的价值观念——厚德载物。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分裂和混乱的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的学生曾子。
曾子是孔子非常崇拜的学生之一,他一直以来都自认为是个聪明、有才华的人。
有一天,曾子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看上去非常虚弱,正好要走上一座高山。
曾子看到老人的样子,心生一计,他想利用老人的虚弱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于是他走上前去,说:“老人,请问您需要帮助吗?我可以替您背上山。
”老人看着曾子,微笑着说:“年轻人,你的善意我感激不尽。
但是我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的双脚走过山路的,虽然困难,但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曾子听了老人的话,感到非常气愤。
他认为自己的善意被老人轻视了,于是他冷笑道:“老人,你这是自找的。
既然你不需要我的帮助,那我就继续我的旅程。
”曾子恶意地迈开了步子,离开了老人。
但是他没走多远,就感到背后一阵刺痛,一块巨石砸在了他的背上。
曾子痛得无法忍受,他跌倒在地上,满脸惊愕地看着老人。
老人走过来,看着曾子,淡淡地说:“年轻人,你以为你的聪明才智就足够了吗?你忘记了,一个人只有真正拥有厚德,才能真正地去帮助他人。
”曾子愣住了,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他从地上爬起来,恳求老人给予他一次机会,他想要真正地去帮助他人。
老人看了看曾子,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曾子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他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任何有需要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学会了怀有感恩之心,尊重他人。
他在行善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厚德载物的崇高境界。
多年后,曾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许多人,使他们明白了真正的意义。
他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这个典故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衡量他的价值的唯一标准。
只有具备厚德的人,才能真正地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厚德载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它代表着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人生价值。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
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虞舜。
”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舜居住的历山一带。
看见一个青年,他身材魁伟、体阔神敏,正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
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这个人就是舜。
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
尧与舜在田间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
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
尧便决定试一试舜。
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
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
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
后母和弟弟象见舜得到房屋和粮食,又是美慕,又是妒忌,和舜的父亲普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但每次舜都会化险为夷。
有一回,普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普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
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
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
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伤也没受。
舜通过了尧的考验,尧又让舜主管人伦教化,舜使天下的人都知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理。
尧又让舜主管外交,使四方八面来的诸侯都乐于进贡,且有美德可称。
尧又让舜与百官相处,舜不仅事事都办得好好的,而且与大家都相处得很好。
所以,《尚书·舜典》说:“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内容概述
"李承远厚德载物"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典故,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李承远的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以及他对待人物的包容和善意。
以下是对这个故事内容的概述:
在春秋时期,李承远是一个被推崇为有德行的人物。
有一次,有人向他诬告一位名叫公羊高的人,说他有罪。
李承远没有轻信谣言,而是去调查此事。
他发现公羊高实际上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对村里的百姓也十分关心。
因此,李承远并没有责备公羊高,而是对诬告者说:“你这样的举报会害人,要以后慎重。
”并且对公羊高表示了感激之情。
李承远的行为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善意,他没有被诬告所蒙蔽,而是用宽容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了此事,体现了他的“厚德载物”的精神。
这个故事也被后人引为典范,以示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该持有宽容、公正和善意的态度。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管仲的贤臣。
管仲年轻时曾是一个贫穷的小商人,但他却有着一颗仁德之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常说,“厚德载物,以德服人。
”他认为一个人要有厚德之人,才能成就大事,而一个国家也需要有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家。
管仲在齐国的相国公孙鞅手下做官,他一心为国家谋福利,励精图治。
管仲不
但自己勤勉治国,还积极推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如“尊王攘夷”、“贵贱有序”、“上下同欲”等,使齐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管仲的政绩在当时是非常显著的,他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厚德载物的品质,这种品质包括仁爱、诚信、忠诚、勤奋等。
一个人如果没有厚德,就很难成就大事。
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有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厚德载物的故事,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故事,它也是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在
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有厚德载物的品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以诚信、勤奋、守法等品质来面对生活和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也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因此,我们应该铭记厚德载物的故事,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
感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厚德载物名人故事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
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
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有关厚德载物的故事:很多人都读过这样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晋代闻名遐迩的两大家族。
王家是以王羲之为代表,是名流千古的一代书圣。
“清风入袖,明月入怀”,人们用绝妙的比喻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他作品的笔法、墨气、行款、神韵,无不为后人赞叹景仰。
他是一个没有真迹存世的大书法家,然而后人对他的书法作品却是推崇备至,如痴如醉。
他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
王羲之小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提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到《兰亭序》,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
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饮酒作诗。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是古训。
也是君子奉行之道。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
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付出的努力就算现在没有看到直接的收益,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厚德载物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诚然:上天一定会让那些勤勉的人,有所收获。
因为,有梦的人,才有希望。
这就是天道酬勤。
是君子就能坦荡荡,自强不息,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胸怀像大地一样广阔,美德无边,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就是厚德载物。
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天道酬勤: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的一个贫困的小村(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功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发起之一。
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厚德载物家风家训故事
厚德载物家风家训故事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
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时刻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
但什么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表示:"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他心目中的家风;周总理在教育侄女周秉德女士时说,踏踏实实地本分做人是我们周家的家风。
我家的家风是;勤奋有恒,厚德载物。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家训中反复强调,最败人的两个字------傲、惰。
“惰”是惰性,就是知道应该做有意义的事,却总找理由,不是不做事,就是做无聊的事。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勤”字。
曾国藩在家训中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国藩一生成就建立在“勤”字上。
晚年身体不好,休息三四个月,自悔到什么地步?他在日记中说:“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余于三四月内,不治一事,于居家之道,大有所悖,愧悻无已。
”病一好,马上给自己写了工作时间表,上午会客,听工作汇报,写日记,写奏折……下午处理公文……晚上,温诗,写古文等。
由此可见,坚持勤奋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品质之一。
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勤奋、坚持的重要性。
所以在生活中特别严格要求。
一次孩子犯懒,不想去舞蹈班了。
她摆出各种理由,什么作业多呀;觉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
当时我想,孩子所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孩子也很辛苦。
但转念一想,如果我让孩子放纵一次,就会有下一次。
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孩子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
勤奋坚持的态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于是,我拒绝了孩子可怜巴巴央求,当了一次“狠心”的妈妈。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的鼓劲儿。
在孩子出现懒惰的苗头时,家长要及时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奋动力时,家长要加油鼓劲儿,甚至严厉督促。
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孔子的伟大思想家,他提出了“厚德载物”的思想。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同时肩负起承担社会责任的重任。
这个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厚德载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
相传孔子曾经在一次与弟子们的讨论中提出了这个观点。
他告诫弟子们,一个人如果只有高尚的品德而不肩负起社会责任,那么他就像一棵没有果实的树,虽然美丽,却缺乏实用价值;而一个人如果只有肩负起社会责任而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他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虽然枝繁叶茂,却缺乏稳固的基础。
只有将高尚的品德和肩负起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厚德载物”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还要关心社会大局,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这个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厚德载物”的理想。
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厚德载物”的典范。
比如,中国古代的孟子,他不仅在思想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还积极为社会谋福祉;还有现代的著名慈善家比尔·盖茨,他不仅创造了丰厚的财富,还将大部分财富用于慈善事业。
这些人的行为都充分展现了“厚德载物”的精神。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小故事可以展现“厚德载物”的精神。
比如,有一位老师在得知学生家庭困难的情况下,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学生度过难关;还有一位医生在看到灾区居民生病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前往救治。
这些小故事或许不为外人所知,但却是在默默地践行着“厚德载物”的理念。
总的来说,“厚德载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肩负起社会责任。
这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这个故事,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包容是厚德载物的例子
包容是厚德载物的例子包容的例子一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
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
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
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
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
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高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
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士兵的错误。
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包容的例子二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白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己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动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动你一颗糖。
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动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是一种崇高的品质,它代表着人们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厚德载物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当时激励着人们,也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子在齐国当官,他非常重视廉洁自律,一次,他在宴会上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偷了,他没有向王宫提出索赔,而是选择忍耐,这样的行为深受人们的尊敬。
曾子的这种行为展现了他的厚德之心,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这种品德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格外珍贵。
还有一则关于厚德载物的故事发生在宋朝,有一位名叫郑板桥的官员,他在政治上非常清廉,一次,他在家里发现了一袋黄金,他没有私吞,而是将黄金上交给了官府。
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郑板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厚德之心,就会有高尚的品德,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厚德载物的故事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比如,有一位叫做李克强的政治家,他在担任地方领导时,非常关注民生,他常常深
入基层调研,了解民生疾苦,积极为民解难题。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基层问题得到了解决,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李克强的这种行为展现了他的厚德之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厚德载物的品质,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厚德载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厚德之心,就会有高尚的品德,他会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勤勉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以谦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社会。
这些品质不仅可以使个人受益,也可以使整个社会受益。
因此,我们应该向厚德载物的人们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厚德之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厚德载物的成语典故
厚德载物的成语典故
厚德载物这个成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和责任的观念。
它意味着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承担重大的责任。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国王想要挑选一个忠诚且有能力的大臣来辅佐他管理国家。
他向全国发布了招募令,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来应聘。
应聘者纷纷前来,他们大多数都是富有才学和技能的人。
然而,国王却发现其中有一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却缺乏道德品质。
他并不想把这个重要职位交给一个不道德的人。
于是,国王决定对这个人性进行考验。
他故意把一个贵重的宝物放在宫殿的花园里,然后让所有应聘者到花园里寻找。
当所有人都进入花园后,国王宣布谁找到宝物就能成为他的大臣。
大多数应聘者一进入花园就开始四处寻找宝物,而那个缺乏道德品质的人则不择手段地抢夺其他人的财物。
当国王宣布找到宝物的标准时,那个没有道德的人立刻交出了自己的战利品。
然而,国王却告诉他:“你虽然找到了宝物,但你的行为却暴露了你缺乏道德的本质。
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是无法承担重大责任的。
”那个人听后感到非常羞愧,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这个故事中,厚德载物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品质对于承担重大责任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真正胜任重要的职责。
厚德载物家风故事
厚德载物家风故事家,是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心灵永远的港湾。
而家风,就如同那温暖的港湾里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说到家风,就不得不提“厚德载物”这四个字,这可不仅仅是几个字那么简单,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你看啊,一个家庭就像是一片土地,如果这片土地肥沃,那长出来的庄稼肯定茁壮;如果土地贫瘠,那庄稼可能就会枯黄。
厚德载物的家风,就是让这片土地变得肥沃的养分。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
爷爷年轻的时候,村里有一家人遇到了困难,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爷爷知道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粮食中拿出了一部分送给他们。
当时有人不理解,说爷爷傻,自己家也不富裕还去帮别人。
但爷爷只是笑笑说:“谁还没有个难处呢,能帮一把是一把。
”后来,那家人度过了难关,对爷爷那是千恩万谢。
从那以后,爷爷的名声在村里越发响亮,大家都知道爷爷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这不就是厚德载物的体现吗?爷爷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能包容他人,能帮助他人。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斤斤计较,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厚德载物的家风熏陶吗?厚德载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啊!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践行。
比如说,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能不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不能主动伸出援手?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其实都是在传承和弘扬厚德载物的家风。
一个拥有厚德载物家风的家庭,一定是充满温暖和爱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也一定会是善良、有担当的。
他们会懂得尊重他人,会懂得感恩,会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和温暖。
就像一颗小树苗,在肥沃的土壤里,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它就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我们就是那小树苗,家风就是那土壤、阳光和雨水。
所以啊,让我们都来重视家风的建设吧!让厚德载物的家风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厚德载物的历史典故是哪一个
厚德载物的历史典故是哪一个厚德载物是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你们知道厚德载物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厚德载物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厚德载物的典故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厚德载物的出处[成语出处] 《周易·坤》:“《象》曰: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的解析hòu dé zài wù[成语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厚德载物的造句(1)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挑战自我、勇创佳绩。
(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用她那宽广无垠的胸膛容纳万物:春风细雨,夏日骄阳,秋霜硕果,冬寒雪景。
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能看到秋野的金黄,我们能闻到碧草的芳香,我们能听到江河的澎湃。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5) 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故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
小明的家庭
非常贫困,但他的父母告诉他,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明非常聪明,上学的时候总是能取得好成绩。
他知道要想改变
自己的命运,就必须通过知识来实现。
于是他每天都拼命学习,晚上
也经常熬夜看书。
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小明并没有放弃。
他知道自己比其他孩子更
需要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省钱买书,小明开始在村子里帮
人家做苦力、打杂。
他的努力和勤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通过努力工作,小明积攒了一些钱,终于能买新书了。
他用零花
钱买来的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次投资,他知道这些知识将来会回报他。
小明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他用坚持和努力,考
上了一所重点高中,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在高中的三年里,他仍然保
持着自己的奋斗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高考结束后,小明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获得了奖学金。
他辛苦
攒下的知识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大门。
大学期间,他不断锻炼自己,
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和竞争。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小明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他获得了一家知名
公司的offer,成为了该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能够改
变自己的命运。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
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厚德载物的故事
厚德载物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孔子的伟大哲学家。
他提出了“厚德载物”的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才能够担当起重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对于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在他的《论语》中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做到“厚德载物”,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有孝顺、尊敬父母长辈的品质,要有对兄弟姐妹的关爱和尊重。
这样的修养才是仁德的根本。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管仲的政治家,他是齐国的宰相。
管仲年轻时曾经在齐国受过重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心存怨恨,而是在受罚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从而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了他能够担当重任的基石。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孟子。
他曾经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穷困的时候要能够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而在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要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去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这也正是“厚德载物”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厚德载物”的典范。
比如那些默默无闻的公益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还有那些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社会创造着价值。
这些人都是“厚德载物”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厚德载物”的思想,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我们要尊敬长辈,关爱弱势群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厚德载物”,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总而言之,厚德载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对于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才能够担当起重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篇一: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北大演讲时,讲过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厚德载物,就是你人生成功的开始......
【篇二: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男孩玩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进去
竟拔不出来。
父亲费劲力气也不行,决定打破花瓶。
在此之前,他
决心再试一次: 孩子,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
拉出来。
小男孩却说: 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放掉那...
【篇三:厚德载物的小故事】
拾孝朴已经好几夜没合眼了。
为了让父亲能够在弥留之际安然地睡
上几觉,他竟然把瘫痪在床的父亲戗起在自己怀里坐着。
用上身顶
着父亲,让老人家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然后问父亲,:“这样行吧,舒服点吗?”等父亲点点头说:“好点。
”这才接着说:“好点,你就
睡一会吧。
” 父亲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他却不敢打盹。
怕的是稍微一动,惊醒了因浑身疼彻夜难眠的老父亲。
而坐在一旁似睡非睡的哥
哥们却什么都干不了。
按理说弟兄仨要不着这么辛苦,分好工每人一天轮流守护老人就行了,何必非要摽在一起,大家都捞不到休息。
可老大老二都伺候不
了老人家,一是兄弟俩没那耐心;二是他们在单位大小都是个头,
坐办公室坐惯了,粗活脏活不会干也干不了了;三是让他们当值,
老人不吃不喝也不拉,甚至嘴里还老骂骂嚼嚼的。
再说老三也不放
心他们,唯恐父亲受委屈和不高兴。
既然孝朴答应把照顾老人的事全包下来,那么哥俩不正中下怀了么?不行,老三不放心他们,他们其实也不放心老三。
这哥俩前段时间
听父亲话里隐隐约约露出家有两件宝贝和一点存款什么的。
如果他
们不在跟前守候着,等老人家一蹬腿,一乜眼,东西和钱岂不都让
老三落下了。
有了这些想法,二人才日夜陪守着。
还美其名曰:“临终守候,儿女
有责!”可没撑两天,他们就受不了了。
于是二人在私下又商量着哥俩之间轮值,每人跟一天。
这下就把老
三给凉起来了,唯独他连轴转,夜以继日。
老人叫拾忠义,是一名环卫工人。
老伴早亡,带着三个孩子,又是
拾大粪的出身,妻亡后就未能再娶。
老人家不容易,六七十年代时,古城还没有水冲厕所,居民区和大街小巷的公共厕所都是旱厕。
老
人那时就背着粪箕子,手里拿着粪耙子,沿街遛巷在自己的包干区
域一天两遍地掏粪。
老谢头离世前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个物件连同自己积攒的五十斤全
国粮票都留给了拾忠义。
忠义原先说啥不愿要,老人说:“你就别推
辞了,这个物件是个老件。
好好保存,权当是俺给你留的个念想。
粮票留你补贴家用,你家还有三个狼猴子饿的嗷嗷叫呢。
我无儿无
女的,这么多年全靠你的照顾,就是亲儿子也不过至此。
忠义啊,
东西不多,可它是俺的心意。
这会你就别再别棱了。
再这样我可生
气了。
”忠义见老人家话说到这个份上,才将东西恭恭敬敬地收下了。
回家后细看,那物件是个容器,有嘴有把,似壶非壶。
像个老虎的头,张着大嘴。
一个识不上几个大字的掏粪工人,哪懂得那么多,
觉得既然是老人留下的就做个纪念吧。
然后顺手把它放在了大桌子上。
再后来他当上劳模后,单位过节时派人去他家探望。
听工会干
事说,那物件可能是个尿壶,弄不好还是个宝贝。
等人走后他才从
桌子上将其撤了下来。
闹了笑话,工友再与他一起喝酒的时候,用
这件事作比,训他的酒量有限,就说:“你是大桌子摆的夜壶,不是
盛酒的家伙。
” 再后来红卫兵反“四旧”反得厉害,拾忠义觉得无论如
何物件都是老人家留给他的。
不能在自己手里轻易给毁了。
就左思
右想,笨脑筋居然也让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放又不好放,
藏又不好藏,干脆拿来用。
做尿壶用了,上面沾满了尿骚味后,谁
还会再去动它。
一件北宋的耀州窑民谣精品虎子就这样幸存下来了。
拾忠义老人以后的岁月又当娘又当爹地把哥仨养活大。
政府照顾劳模,相继给老大老二安排了工作,老三参了军。
孝朴在部队上锻炼
了三年,复员后接了父亲的班,在环卫处开清洁车。
后来老人将单
位照顾劳模分的一套三居室房子换成两小套,给老大老二做了婚房。
自己和孝朴仍然住在单位宿舍的老房子里。
父亲快不行了,尽管孝朴伺候的条条是道,不断嘘寒问暖,擦洗按摩,递茶倒水,端屎端尿,床前床后的忙个不停。
有时还得从城东
跑到城西给老人家去买他好的那一口。
老人真的应该满意了,老三
的孝道足可以和八德故事里的任何一人相比肩。
但老人还想看看德
厚的老三是不是有那个福分。
一天,他让老大把他们弟几个的娘舅
和表弟找来。
然后当着大伙的面让老三从上了锁的箱子里拿出了两
件东西。
一件是老伴出嫁时娘家陪送的一个青花缠枝牡丹纹将军罐和一张有
一万元款子的存折;另外又从床底下拉出个尿迹斑斑的夜壶。
父亲
守着妻弟和表侄的面对他们弟兄仨说:“儿啊,我就要走了。
你们都
知道恁爹是拾大粪出身,一辈子没啥出息,废了好大的劲才把你们
抬侍大,眼下也都成家立业了。
恁娘临终交给我的事我已完成,看
来我也该走了。
爹一生清贫,也没啥东西留给你们,只有这三件,
好孬都是爹的心意。
今天让你们的舅舅和表弟做个见证。
谁也别争,谁也别抢,从大至小,长幼有序。
你们挨着拿,谁拿着什么是什么,不许反悔。
这样可能对老三不公平,可我觉得三子不会在意的,这
一点我心里还是清楚的。
”老大老二交换着眼色,老三却在那里泣不
成声地说:“爹,我啥都不要,我啥都不要啊!我只想要你好好地活着。
” 在两个老人和表弟的眼皮子底下,老大当仁不让地拿走了青花
罐(其实是民国仿前朝的物件);老二看看那尿迹斑斑的夜壶,连
啃都没打,就捏起了存折。
只有老三还跪在父亲的床前哭个不停。
当晚老人驾鹤西去。
后事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