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 (2)
《求减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求减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用加法求被减数问题和求剩余问题之后进行的,本质上和求剩余和求一个加数的问题一样,实质上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求另一个部分的实际问题,都用减法去解决。
学生学会解答这部分实际问题后,就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减法的含义,更好体会加减法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备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清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上,先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之后利用直观图让学生看出整体和部分分别是题目中的什么量,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把握比较好,但是课堂教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课伊始,我采用的是一上大括号问题导入,帮学生建立新旧知之间的联系,但是忽略了对最近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算式能够列对,但是计算出现问题,这反映出计算的训练是数学的一块不能缺失的重点,要长期进行训练,讲解。
并且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很好,每道题都让学生面面俱到讲解,但是有的题目学生已经可以自主完成,完全可以加快进度,适当放手节约时间提高练习效率,这样可以把时间用于节约到后面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拓展运用上去,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
另外,朱主任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反思了很久:课堂巡视的目的是什么?巡视的方式是什么?以往的教学中,为了把握学生的学
情,我会进行课堂巡视,以一个审视的角度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在小组合作时,指导合作方式和把握课堂秩序,但是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自己分析条件、问题时,我巡视的目的性不强,没有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并且把突出问题在全班进行提醒,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率和效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求减数的实际问题一、背景和目的在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中,一些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其中,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求减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求解减数的方法,理解减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解减数。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如何用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求解减数。
2.3 教学步骤•引入:老师介绍一些实际情境,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4个,请问他还剩几个苹果?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
•探讨: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减法解决这个问题,需分别求出被减数和减数,最终得出答案。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用2、3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巩固:接下来,老师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例如:现在有10支铅笔,小明借走了3支,请问还有几支铅笔?通过让学生多做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加深他们对减法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减法的概念和求解减数的方法,强调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应立足于实际应用,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问答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老师可以留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自己求解减数并给出答案,以检验学生对减法的掌握程度。
•考试评估:在考试中增加实际应用题目,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讨论了求减数的实际问题,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减法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加强练习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减法的求解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4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主要内容是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并掌握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他还剩下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
例如,例题:“小明有15个糖果,他吃掉了7个糖果,他还剩下几个糖果?”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巩固他们对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理解。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在黑板上写出关键的公式和概念,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例题:小明有8个篮球,他借给了同学2个篮球,他还剩下几个篮球?答案:小明还剩下6个篮球。
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你吃掉了4个苹果,妈妈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妈妈还剩下8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求解被减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步骤。
2. 利用减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与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求解被减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原理,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概念、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减法原理,掌握求解被减数的方法。
3. 演示:通过黑板演示求解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演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2. 板书内容:概念、解题步骤、注意事项、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课堂练习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减法实例,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练习,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减法求解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减数的概念和意义2. 减法的运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 理解减数的概念和意义2. 正确进行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减数是什么吗?减法又是怎么运算的呢?新课导入1. 利用PPT或黑板,展示减数的概念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数的含义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如何求减数呢?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每组学生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减法求解。
2. 分享交流: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减数的含义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板书设计1. 减数的概念和意义2. 减法的运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减法进行求解,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结果课后反思1. 学生对减数的概念和减法的运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正确地应用减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下册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理解数量关系,都比一年级上册的加法实际问题要难一些。
因此,在教学时,我复习了求总数的练习,进行教学铺垫,使学生理解求总数应该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在教学例题时,通过创设情境: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
让学生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从而得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这时,再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
因为有了前期铺垫,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什么?让学生理解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桃子的总数。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树上原来的桃子数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接着通过借花游戏进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要求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这一数量关系。
在练习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非常关注。
我重点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先是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教学中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让学习不再是负担。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最新文章在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
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信息;并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问题。
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
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
并提醒学生要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想想做做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几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算式,答,为什么这样做三个方面来交流,以真正达到吃透题意,理解题目数量关系的用意。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背景介绍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求出被减数的情况,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送给小红后还剩下6个,请问小明送给了小红几个苹果?这种类型的问题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通过画图、运用物品等方式,模拟实际情景解决问题;3.能够利用减法的运算特点求被减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被减数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实际情况转化为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先问学生平时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叫“求被减数”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归纳和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求被减数问题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是我们进行减法运算的必要条件。
核心教学教学内容•案例引入:小明有10个苹果,送给小红后还剩下6个,请问小明送给了小红几个苹果?•通过画图、运用物品等方式,模拟实际情景解决问题;•利用减法的运算特点求被减数。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上面的案例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学生通过画图、模拟实际情境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已经熟悉了具体问题的解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基本解法。
•教师演示如何利用减法的运算特点求被减数,并通过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思路。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和拓展教师编写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求解。
例如:1.厨房里放有20个鸡蛋,用了4个后还剩16个,请问原来有多少个鸡蛋?2.玩具柜里有15个球,其中有5个足球,问:它不是足球的球有多少个?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课中,我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解决求被减数问题,再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求被减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确定问题中的被减数;•通过借位来解决问题。
3.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程的教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另外,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知识通过讲解示例题目和操作步骤,来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方法。
3. 练习演练通过一些小练习和课堂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4.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巩固已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本堂数学课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了通过借位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解和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配合教师的教学,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但是,在进行教学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在小练习中,有些学生的思维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个性化强化训练;•在课堂练习中,有些学生存在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继续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结语通过本次数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我们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4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求被减数的实际意义。
2.能够应用求被减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求被减数的实际意义。
2.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理解求被减数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识1.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减法的两个要素:被减数和减数。
2.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展示一些减法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Step 2 教授新知识1.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知道一个减法算式的结果和减数,那么如何求被减数呢?2.老师可以提供求被减数的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出被减数。
3.老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求被减数的方法,让学生参照并模仿,加深印象。
4.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求被减数的实际意义。
Step 3 练习和巩固1.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被减数的方法。
2.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演练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被减数的概念和意义。
反思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相对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存在难点。
对于一些弱化或有些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后给予额外关注和辅导。
此外,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概念。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之上,需要老师提前设计好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几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算式,答,为什么这样做三个方面来交流,以真正达到吃透题意,理解题目数量关系的用意。
想想做做第4题是对比题,在教学时,我也主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一小题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小题用减法计算,让学生理解到: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进行解答。
在学生作业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即学生不会口答,单位名称找不到等。
等以后学生多接触题目,相信也能找得到。
苏教版一年级下《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知识点。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数学探索之旅。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的情况下,求出另一部分的数量。
比如说,小明有 10 颗糖果,吃了一些后还剩下 3 颗,那小明吃了几颗糖果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呢?这其实是在培养小朋友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们能够理解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小朋友们理解。
比如,老师可以拿出一篮子水果,里面有 8 个苹果,然后分给小朋友们 5 个,问篮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
或者,展示一幅图画,上面有 7 只小兔子在吃草,跑走了一些后,还剩下 2 只,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跑走了几只小兔子。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掌握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用圆圈代表苹果或者小兔子,画出总数和剩下的数量,然后数一数中间缺少的部分,就是减数。
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
在解决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时,小朋友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地方。
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目中的意思,弄清楚总数是多少,剩下的数量是多少。
然后,用总数减去剩下的数量,就能得到减数。
在计算的时候,要细心,不要出错。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练习一下。
例 1:小红有 12 朵花,送给同学 5 朵,还剩下几朵花?总数是 12 朵花,送出去 5 朵,求剩下的花的数量,就是用总数 12减去送出去的 5 朵,12 5 = 7(朵),所以还剩下 7 朵花。
例 2:妈妈买了 9 个苹果,吃了几个后还剩下 3 个,吃了几个苹果?总数是 9 个苹果,剩下 3 个,求吃了的苹果数量,用总数 9 减去剩下的 3 个,9 3 = 6(个),所以吃了 6 个苹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知减法,体会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对加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在减法运算上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减法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减法,理解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减法,掌握减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用于教学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猴摘桃子”的故事,让学生感知减法。
故事中,小猴摘了10个桃子,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桃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减法的例子,如10-3,8-4,5-2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同时,教师解释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减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实物道具进行减法操作,如拿走一些物品,让学生实际体验减法。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减法运算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减法运算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求减数的实际问题》2. 板书内容:减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寻找生活中的减法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4.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减法的概念、运算方法,以及分析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关键环节的具体体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2教学反思 苏教版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试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并理解数量关系,从而探求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紧扣数量关系来教学是我这节课的特点。
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加入了填被减数的口算题,如:()-50=40、()-35=60、()-48=30、()-26=30。
通过这组口算,使学生明确求被减数时,我们可以把减数和差加起来。
为学生理解用加法来求被减数打下一个基础。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
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有用信息;又通过树下一只小猴的内心活动,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老师提出,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
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
并提醒学生要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口答时,提醒学生不能漏字、不能添字。
巩固练习时,我改变了一下书上的练习次序,先安排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这题和例题类型是一样的,所以放在例题之后,让学生试练,进一步巩固了用加法来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接下来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已经基本都掌握了用加法来求被减数。
为了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在最后我增加了一组填表的练习。
分别是求差、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在练习中,真有学生上当了,求差的题目用了加法来计算。
这时,教师就相机进行区分和总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求什么,再来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减数、被减数和差的概念,并能运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减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难点:将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理解减数、被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减法教学卡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减法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减法运算的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练习与反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1.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2. 减法的概念:减法的定义、减数、被减数和差的概念。
3. 减法的运算过程:减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借位、退位等。
4. 减法的应用: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本上的减法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些减法运算的实践活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减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
在课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践效果中条件与效果的联络和处置效果的方法,感受实践效果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络实践情境剖析数量关系进程中,积聚用适宜的方式找实践效果里数量间联络的阅历,进一步开展推理、判别等思想才干,培营养析效果、处置效果的初步才干。
3、经过求效果处置的活动,体验自己思索、探求的效果,感受学习、探求的成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气。
教学重点、难点:使先生理清解题思绪:只需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效果1.教学例题1.教员拿来一堆本子,一共有40本,谁来说一说,谁再来说一说?拿掉了一些,还剩10本,谁又来说一说,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谁会列算式?每一个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谁会对着本子说一说。
结合标题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40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10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30表示什么?〔板书:拿掉的个数〕谁来说说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拿掉的个数〕2出示图,提问:请同窗们细心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通知我们什么,要我们处置什么效果。
引导先生说出:图上通知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3.自主探求,处置效果。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先生思索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引导先生说出:从28个桃外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说话:假设有的同窗还想不懂,我们来一同画图研讨。
标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出现图形〕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显露剩下的6个桃〕让我们处置什么效果?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局部的个数?〔写〝?〞,完成表示图〕如今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6=22〔个〕谁能回答标题中的效果?指名口答。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从本课教学内容看来,教材编得越来越细了,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分别列出来,作为两个新知识点进行教学。
也正证明了,这两个知识点是一年级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分球的情节,从实际效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能很快理解到总数以及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很快让都入境。
抽象的关系是学生最不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讲解算法时,光靠嘴说从一共里面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抽象且枯燥,学生学得不快乐,有的学生都不愿意学。
课前我就剪贴好与题目响应的桃子,借助于直观图形和我们去年所学的扩线来降低例题的难度,便于学生思考。
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很快就能理解。
这道例题的重点处理也为下面的讲解作好了良好的基础。
在处理几道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法,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这样可以帮助接受较慢的学生进行理解,给他们以思考的空间,利用差异共同提高,最后全班交流。
问题的出现按照了从扶到放的过程。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要比直接按顺序平铺直叙效果要好。
在以前的作业中,偶尔出现一些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觉得很困难,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知道答案却不知道算式怎么列,因为他们不知道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经过这课时的教学,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它们的数量关系,在练习时正确率大大提高,效果较为满意。
1第二篇:数学《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今天课上,孩子们看了主题图开始思考:(如题)思考后说想法时,于杰说,要求吃了多少个桃,就应该把剩下的和吃了的合起来。
我问其他孩子同意这样的想法吗?孩子们都说不同意,大家纷纷解释不同意的原因。
我发现于杰坐下去的时候,一改平时能说会道的模样,而是带着点懵懂和尴尬。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是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类课。
通过练习来看,学生的反应迅速,对每个算式的理解也很透彻,知识目标达成度高。
而且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找一找”“想一想”“算一算”这一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游戏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也许学生并不能够理解什么叫“求减数”。
所以在课前安排一个从易到难的“拿珠子”游戏来吸引学生。
首先已知还剩的珠子和拿走的珠子,求全部的珠子。
接着已知全部的珠子,拿走一些后,知道了还剩的珠子,求拿走多少。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感知到“部分”和“整体”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游戏的安排也体现了“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方法是不同的。
本节课,难就难在找条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勾画条件和问题,并且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以区分问题和条件。
并利用图示,这次最好用“括线”和“问号”来表示,一来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类型的题目,二来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弄清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做动作,以加深印象。
在列式之后,也要多说一说式子的含义,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写“单位”和口答的好习惯。
最后要把方法总结给学生,以后遇到这种问题仍然按三步走的步骤。
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掌握的计算方法还掌握了思考方法。
书本想想做做的最后一题可以留作学生家庭作业,然后集体在课堂上解析。
对比两小题的区别,如果有些学生表述的不清楚,可以教师引导之后,同桌交流,感受两种不同类型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节课是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类课。
通过练习来看,学生的反应迅速,对每个算式的理解也很透彻,知识目标达成度高。
而且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找一找”“想一想”“算一算”这一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游戏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也许学生并不能够理解什么叫“求减数”。
所以在课前安排一个从易到难的“拿珠子”游戏来吸引学生。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就是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为了突破重难点,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图的意思。
我首先让学生先读题,找到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既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学会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有顺序的描述图意。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求吃了多少,或求划走多少只、卖出多少个等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思考。
要明确题中告诉了一共有多少个,总数已知,然后告诉剩下多少或找回多少等,所以要从总数中去掉剩下的或去掉找回的钱数,就能求出吃了多少或者是划走了多少只等这样的问题,就是求的是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想想做做的四道练习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怎样求吃掉的个数?足球的价格。
通过同桌互相说,小组交流,集体反馈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此类题型的理解力,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从本课教学内容看来,教材编得越来越细了,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分别列出来,作为两个新知识点进行教学。
也正证明了,这两个知识点是一年级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分球的情节,从实际效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能很快理解到总数以及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很快让都入境。
抽象的关系是学生最不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讲解算法时,光靠嘴说从一共里面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抽象且枯燥,学生学得不快乐,有的学生都不愿意学。
课前我就剪贴好与题目响应的桃子,借助于直观图形和我们去年所学的扩线来降低例题的难度,便于学生思考。
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很快就能理解。
这道例题的重点处理也为下面的讲解作好了良好的基础。
在处理几道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法,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这样可以帮助接受较慢的学生进行理解,给他们以思考的空间,利用差异共同提高,最后全班交流。
问题的出现按照了从扶到放的过程。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要比直接按顺序平铺直叙效果要好。
在以前的作业中,偶尔出现一些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觉得很困难,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知道答案却不知道算式怎么列,因为他们不知道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经过这课时的教学,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它们的数量关系,在练习时正确率大大提高,效果较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