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土地勘测定界是指对土地进行测量和界定,用于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为土地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是土地勘测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技术标的角度,推荐一种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一、技术指标1.精度要求:根据国家土地勘察准则和规程的要求,确定勘测精度,将地块面积测量的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测量方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实时获得地块的坐标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测量设备: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GPS仪器和电子测距仪,并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

4.测点密度: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测点的密度,确保边界位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地块边界的绘制和面积的计算,同时记录测量数据和处理过程,确保可追溯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6.报告编制:根据国家土地勘察准则和规程的要求,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包括测绘成果、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二、技术方案设计1.前期准备:详细了解土地的性质和用途,获取土地相关的法律、规划和管理文件,进行现场踏勘和勘测前的准备工作。

2.测量方法选择:确定采用GPS和电子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勘测定界,根据地块的情况,确定采用静态GPS、动态GPS或RTKGPS等测量方法。

3.测量控制点设立: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形状,在地块的外部或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和测量基准。

4.测量任务划分:按照地块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测区,确定每个测区的测量任务和时间节点。

5.数据采集和处理:采用GPS和电子测距仪进行地块边界的测量,并实时导入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图和面积计算。

6.差错检核和改正:对测量数据进行差错检核和改正,包括数据的平差、闭合差计算和相对误差控制,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是指为了对土地进行勘测定界工作,确定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等的设计方案。

以下是一个针对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标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技术流程、设备选择和应用、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技术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调查相关资料,了解勘测定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勘测区域范围,进行现场勘测评估等。

2.实地勘测: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等测量设备在现场进行测量,记录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貌、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

3.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到计算机软件中,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4.证实复核:对测量结果进行证实复核,利用巡视勘查等手段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编制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报告,包括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勘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二、设备选择和应用: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具有快速测量、高度精确、高度自动的特点,适用于城市区域、农村用地等场所的勘测定界工作。

2.GPS测量仪:GPS测量仪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测量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的设备,适用于大范围、山区、林区等地形复杂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3. 数据处理软件:选择适用于土地勘测定界的专业测绘软件,如AutoCAD、Surfer等,用于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得出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三、数据处理:1.数据导入:将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软件中进行处理。

2.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校正、筛选、平差等操作。

3.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地貌、地形、周边环境等因素,进一步确定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4.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5.数据报告:根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报告,清晰明了地呈现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为后续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提供依据。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简介勘测定界技术是采用一定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和性质、地块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就是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等。

测量方法勘测定界工作需要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来获取地块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利用全站仪设备对地块进行三维坐标点的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地块的详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GPS/导航卫星测量法GPS/导航卫星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地块进行测量,通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处理,得出地块的三维坐标点和属性信息。

图像测量法图像测量法包括航空摄影或斜摄影测量以及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通过对地块的航拍或摄影,得出地块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属性信息。

技术要求为确保勘测定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要求: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勘测定界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根据工作的具体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精度要求。

现场控制现场控制是指在勘测定界工作中,对现场情况的实时控制和监测,包括对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勘测定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工作成果的质量和精度。

应根据测量方法和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

数据输出勘测定界工作的最终成果需要进行数据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界报告定界报告是勘测定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对定界工作过程、结果的详细说明和总结,包括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展示等内容。

定界图纸定界图纸是勘测定界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对工作结果的直观表现和展示,应包括地形图、平面图、剖面图等。

结论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是勘测定界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应根据工作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1:5000控制点间距500m)3.2.3勘测定界二级平面控制网应符合表2要求。

表2二级平面控制网等级要求控制区面积1km2)二级小三角二级控制等级:1:2000控制点间距200m)3.2.4勘测定界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控制点应采用三角点或者控制点,控制点应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要求设置。

4.界址线的测量4.1界址线的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界址点应采用三角点或者控制点,界址点应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要求设置。

4.2界址线的测量应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使用激光测距仪、激光测高仪等设备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符合国家测绘标准要求。

5.勘测定界成果的编制5.1根据勘测定界的测量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成果图,图幅比例应不小于1:2000,图幅应符合国家测绘标准要求。

5.2成果图应标注用地范围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界址点坐标、界址点标高、界址点编号等信息。

5.3勘测定界成果应经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为土地使用手续的依据。

并应向甲方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成果图及相关资料。

3.2.3 如果首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要求,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

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

3.2.4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

4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1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坐标法放样。

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

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和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第一部分:背景简介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使用者需要了解土地的情况,并实现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勘测定界技术因此而应运而生。

它是土地开发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负责确定土地的范围及性质、评估建设的可行性等。

本文主要深入探讨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第二部分:技术体系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现场勘查与调查技术首先,现场勘查与调查技术至关重要。

这项技术将利用测量仪器对该区域进行实地勘察,根据不同建设过程的要求进行采样、分析和研究,并记录下来。

这样做能够更好地支持后续勘测定界的技术实施。

2. 档案销售技术第二项技术则是通过综合利用现有资料,将勘测现场采集的数据整理、分类,同时辨别、分析并形成科学合理的边界定位方案,以评估这些土地的货值。

3. 工具和设备技术最后,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形、时间、要求等因素,确定使用何种测量工具、设备。

第三部分:技术流程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实施需要遵循严格的技术流程,以下是勘测定界技术的一般流程:1. 数据采集在现场勘查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包括林地、草地和其他地形特征等,既可以手工测量,也可以使用现代化测量仪器。

2. 数据分析和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录入。

这些数据需要与文件记录相对应,便于后续的比对取证。

3. 地图制作根据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需要制作地图来描述土地的特征和地形。

可以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进行制图。

4. 边界定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边界定位方案。

按照方法完成地界标志以及固定测量网,为后续的规划、开发提供保障。

第四部分:技术优势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技术优势:1. 精准度高通过传统的勘测技术,可以实现很高的测量精度,满足不同土地使用者、开发者或经营者的需求。

2. 数据丰富采集的数据十分丰富,可以为后续的使用和管理提供更加精确、详细的信息。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与对策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与对策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与对策一、问题背景土地勘测定界是指通过测量和绘制来确定土地边界、界址点以及土地面积的一项工作。

在土地政策的规范下,土地定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土地规划和土地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土地定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1.技术手段落后:传统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采用的是手工测绘的方式,存在测量不准确、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等问题;2.界址点存疑:由于界址点的标识不明确,容易造成土地界线模糊不清,引发纠纷和争议;3.数据共享不畅:土地勘测定界的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交流;4.管理监督不到位: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够细致和精细,存在监管漏洞和责任不清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先进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效率,保障土地交易的公平和合法。

二、技术方案设计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1.引入现代化测绘仪器:采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如全站仪、GPS测量仪等,提高土地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2.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将土地勘测定界的数据集中储存,方便数据的查阅和管理;3.引入遥感和卫星影像技术:通过遥感和卫星影像技术获取土地的实时变化和变动,保障土地勘测定界的及时更新;4.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方便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诚信和负责的意识,防止操作失误和数据造假。

三、对策措施制定为了进一步保障土地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培养公众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信任和理解,增加工作的合作性和高效性;2.完善土地勘测定界的流程和标准:制定并完善土地勘测定界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勘测过程的规范和准确;3.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减少操作失误和数据造假的发生;。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一、前言勘测定界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工程建设前期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勘测定界的技术方案作一定的介绍和分析。

二、勘测定界的概念及作用勘测定界是指在设计工期前对整个地区内的各项要素进行详细的勘测、营业,了解可用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等内容,并确定其界限。

勘测定界的主要作用在于确立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及规模,并为项目拟定详细规划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使开发建设既符合国家城乡规划发展战略,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确保建设项目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三、勘测定界的技术方案1. 勘测定界前期工作勘测定界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用地动态监测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域气象、社会环境调查等内容。

这些前期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区域的整体情况,为后续勘测定界工作做好准备。

2. 勘测定界的综合利用勘测定界的综合利用是指将各类地图、统计数据、文献资料、遥感影像等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出整体的地理信息图件。

综合利用要对研究区域进行归纳总结,清楚地显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年份数量、生长植物种类、社会经济情况等基础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3. 勘测定界的测量方法勘测定界的测量方法有三种:地面勘测、空中搭配、航空摄影。

其中以空中搭配的方法为优,其次为航空摄影,最后是地面勘测。

空中搭配是通过现代 GPS 技术、遥感技术及 CAD 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制作一幅高精度的三维地图,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土地测量,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

4. 勘测定界的测量资料测量资料是勘测定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勘测定界测量资料包括定界状况、地图和班图等资料。

其中的定界状况是指定界时留下的标志点、照片等定界资料,主要用于磁盘文件与工程文件之间的比对、定界档案的建设等;地图主要是根据勘测定界中获得的土地数据资料制成的地形地貌图、水文地质图、土壤类型图、生长植物种类图等等;班图是指将各类地图分别分区,根据调查时的实际调查结果制成的图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围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围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围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是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以确保土地界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 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管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数据,对土地进行精准的勘测定界。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中,需要运用全站仪和GPS定位技术。

全站仪可以实现对土地界址的精准测量和定位,保证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GPS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位置的全球定位和导航,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精准的空间参考。

另外,在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土地勘测定界所需的影像数据,实现对大范围土地的快速勘测定界,提高勘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此外,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还需要结合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和保护要求,确保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综上所述,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站仪和GPS定位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以确保土地界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和保护要求。

希望本文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1. 引言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是现代土地管理和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土地进行精确测量和定界,可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为农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目的、应用范围、步骤以及具体操作流程。

2. 技术方案目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目的是确定土地的边界和范围,包括土地的面积、边界线的位置和形状等关键要素。

通过精确测量和定界,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数据,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技术方案的目标是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为土地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技术方案应用范围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适用于农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具体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地块分割和划拨•土地使用规划和调整•土地承包和出租•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变更和更新等4. 技术方案步骤4.1 需求分析在开始进行土地勘测定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勘测范围、精度要求、勘测时间等关键要素。

4.2 勘测准备在进入现场进行勘测之前,需要进行勘测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准备勘测设备和工具,制定勘测计划和组织勘测队伍,了解现场情况和准确位置等。

4.3 实地勘测实地勘测是土地勘测定界的关键环节。

通过使用全站仪、GPS定位系统和测量工具等,对土地进行精确定位和测量。

勘测员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勘测计划,对土地的边界、角点、高程等进行测量和标注。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实地勘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校正、整理和修正,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4.5 报告编制与交付最后一步是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并交付给客户。

报告应包括勘测概况、勘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范围确定等内容。

报告需要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勘测结果,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1.项目概况土地勘测定界是一项技术服务型工作,旨在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

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以及气候情况。

已有资料包括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以及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主要技术依据本项目主要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017)、《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0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08等标准。

4.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的坐标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4、投影方式采用XXX-克吕格投影,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

5、数据精度要求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XXX勘测定界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日期:目录一、投标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投标文件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服务承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项目实施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图纸的要求对于建设用地项目,要按1/1000比例尺要求施测,图面所反映内容应当符合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详查有关规定。

现有图纸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前期准备2.1接受委托经审核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工作。

2.2查阅有关文件由用地单位提交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同时收集以下资料: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由用地单位到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及其有关资料。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1. 简介勘测定界技术是在地面勘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工程任务区域进行界定,并确定行政界限、地界限、建筑物位置和高度等技术方案。

该方案针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土地压实、填方、渣土填筑及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排铺等工程特征,以及土地开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等不同类别工程情况提供技术支持。

2. 技术方案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勘测勘测是勘验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过程。

在进行勘测工作时,需要使用工程测量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全站仪、沉降监测仪和GPS等。

勘测要求测量精度高、精细度高,确保勘测结果客观真实,符合现代工程建设的要求。

2.2 定界根据勘测结果,在保证工程任务区域内的主要要素的前提下,要求尽可能的缩小需要勘测的区域范围。

例如,针对道路建设工程,根据勘测结果确定路基、路堤、路面等所处的位置、高程和面积,最终确定行政区划和行政界限。

2.3 制图勘测定界技术的制图方案要求制图精度和制图要素的准确性。

制图要使用专业绘图软件,如CAD和GIS等。

制图所需数据包括互联网等平台上提供的地形、地势和地质等影像数据,以及实地测量数据和地形地貌勘测资料。

制图的结果要直观、精细、准确,便于工程管理和施工难度评估。

2.4 编写技术指导文件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和运作的顺利,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编写技术指导文件。

技术指导文件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和规范,主要是向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提供操作方法、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等,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应用范围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例如:•道路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区域开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此外,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和规划、城市国土空间管理等领域。

4. 总结与展望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作为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提高,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推广。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详细描述
传统测量技术包括平板仪、经纬仪、测距仪等,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在小范围测量中,传统测量技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勘测定界方法。虽然其效率相 对较低,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4 土地勘测定界应用案例
城市规划与建设用地勘界
总结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勘界中,土地勘测定 界技术方案通过精确测量和界定土地范围, 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目的
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确保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技术原理
基 于 GPS/ BDS/ GLONASS等 卫 星 定 位 技 术 , 结 合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GIS) 技 术,实现土地勘测定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
利用遥感技术(RS)进行大面积的影像解译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地形测量
对勘测区域内的地形进行 测量,获取地形图和相关 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 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地调查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进 行整理、编辑和加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 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依据。
成果制作
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制作 相应的图表和成果报告,以便更 好地展示勘测结果和规划要求。
结果输出与报告编写
报告编写
根据勘测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写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明确土地权属、 界址点和相关规划要求。
成果输出
将勘测结果和报告以纸质或电子形式 输出,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使用, 以便更好地进行土地规划和利用。
03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法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GPS) 技 术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一、引言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规划和国土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方案旨在明确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方法和要求,确保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技术方案概述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处理和外业检查与验收五个部分。

具体流程如下: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并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

2.制定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3.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进行布控和精确测量,获取其坐标数据。

4.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关资料,选取界址点,并进行现场标记和精确测量。

5.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精确的界址线图和其他相关图件。

6.对测量成果进行外业检查和验收,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技术方案详细步骤1.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收集目标区域的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基本情况。

(2)现场踏勘: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制定技术方案: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制定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4)人员培训: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5)设备准备:准备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且经过检定合格。

2.控制测量(1)选点布控: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进行布控。

控制点的选择应遵循均匀分布、易于观测和保存的原则。

(2)测量控制点坐标: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测量仪器,对控制点进行精确测量,获取其坐标数据。

测量时应遵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控制点的精确坐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方案1、项目概况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划拨、征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报告,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

报告的内容反映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

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按照自治区建设用地报批现行的规定,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取得建设用地手续。

本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范围有风电机组用地、生产区、生活区和永久性道路。

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面积,也不得超过预审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不得占用耕地。

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

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需要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内容有项目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

项目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和风雨季节等。

自接到甲方委托书后,查阅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

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主要技术依据(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4)《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4、主要技术指标(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

(3)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

(4)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

(5)数据精度: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

(6)分幅与编号:成果图件如果图幅较大则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50cm*50cm),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平面直角坐标公里数编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横线链接。

如果图幅较小尽量采用标准A4和A3图纸。

(7)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2)和公顷(hm2),平方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公顷小数点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5、作业计划与进度要求(1)投入的人员及设备项目下发后公司内部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把关协调以及沟通;抽调测绘技术负责1名,测绘成员2名,负责项目外业测量与调查工作;抽调质检员1名,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检查工作。

按照项目规模投入的设备主要有GPS测量系统2套,包括GPS接收机和手薄,以及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相机、对讲机、车辆等。

(2)实施技术路线图(3)工作内容及流程1、资料收集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

搜集设计单位拟定坐标(设计坐标)、用地范围图、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确定工程量,然后进行人员安排,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在上述收集到的额资料和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2、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CORS系统直接对甲方提供的在初期地形测绘阶段以及施工阶段所布设的控制点进行图根点测量,选取部分控制点点作为图根点。

直接使用宁夏CORS站测量2000国家大地坐标。

然后利用上面求得的转换参数,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RTK图根点测量。

因此次勘测定界测量对于高程无要求,所以不对图根点高程进行测量。

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

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

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成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其成果。

3、地籍地形要素测绘地籍地形要素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GPS 接收机。

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

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界址线依附的地形要素应表示,不可省略。

主要地形要素包括居民地、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也可根据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线、悬崖、斜坡等。

采用RTK地形测量方式进行测量,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测量过程中尽量使窗口状态处于良好。

利用已收集的图件、设计边桩坐标、控制点资料等制作工作底图。

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权属接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

将其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调查核实。

4、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测量采用解析法,解析法采用GPS接收机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的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下表: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

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

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

5、面积计算和汇总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界线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

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县、乡镇、村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

坐标法计算面积需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图解法量算面积需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

6、勘测作图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标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

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

勘测定界图图式按照《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以上两个规程未做规定的图式,应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

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结合表。

将用地范围展会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图用地范围图,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在进行面积量算的时候同时编制勘测定界图,为保证工作进度,安排可熟练进行内业做图的项目组成员。

7、勘测定界报告编制勘测定界报告应有以下内容:a)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包括项目立项批复、技术依据等。

b)施测单位及日期, 包括勘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内业完成时间。

c)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包括权属、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的依据、方法,基本农田界线的转绘等。

d)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坐标系统的选择、首级控制选择、控制网布设情况以及埋设界标个数等情况。

e)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面积量算的方法、实测用地总面积、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等。

f)相关情况说明,包括工作底图的选择、勘测定界图编绘(测量)方法、对成果资料的说明以及自检情况等。

g)勘测定界表(勘测定界表按照下表格式制作)勘测定界表h)土地分类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按照下表格式制作)土地分类面积表本表要求填写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面积。

i)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和界址点号表(表格样式按照下表制作)13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界址点号表图号:j)用地地理位置图绘制用地地理位置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用地地理位置图可以在小比例的地形图或城市旅游交通图等上进行绘制。

(2) 用地地理位置图要求点位间距、图形应大致近似,方向不能偏扭太大。

(3) 用地地理位置图须绘制出用地范围四周主要成系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房屋、公路、铁路、河流、围墙走向等。

(4) 用地地理位置图须注记四邻单位名称、村镇名称等。

8、工作进度计划项目开始前,按照合同的总工期要求,提出项目总进度计划,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能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并有所提前等方面。

在项目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逐周编制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

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对影响到总工期的工序和作业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