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及意义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统计表的绘制4. 统计图的绘制5. 统计分析方法6.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票中奖概率、天气预报等,引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学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框架。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4. 方法讲解:讲解统计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及统计图的绘制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数据分析、学习成绩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统计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统计学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数”驱动的《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9), 2602-260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9383以“数”驱动的《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马小艳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3年7月24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9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8日摘要本文依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用“数”说中国之事,融入思政教育;结合“数字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生“数据行为”,动态化评价教学效果。
从而构建以“数”驱动、多层次分模块的《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德技并修”双主打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统计学基础,教学体系,课程思政,课程设计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Statistics Basics” Course Driven by “Data”Xiaoyan Ma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hongq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ChongqingReceived: Jul. 24th , 2023; accepted: Aug. 29th , 2023; published: Sep. 8th, 2023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era,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Use “data” to say China’s affairs, integrat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gital course”, design mixed teaching mode;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students “data behavior”, dynamic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Therefor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Statis-tics Basics” course driven by “data” and multi-level sub-modules is constructed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ombining moral and skills cultivation”.马小艳KeywordsStatistics Basics, Teaching Syste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esign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统计学基础》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数据的课程,强调用“数据”说话,也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基础。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班级的成绩等,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并进行实例演示。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统计复习数学教案
统计复习数学教案标题:统计复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术语,如数据、样本、总体、频率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理解统计结果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础知识回顾这部分主要是对已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回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
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这部分主要讲解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图表,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这部分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同时,也要讲解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法:通过实际的数据分析任务,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统计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新的统计知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表,或者进行数据分析。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进行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进行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学生学得好,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
(2024年)《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024)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简介《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统计学》(XXX主编,XXX出版社,2024年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教材特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案例丰富。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教学内容与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指标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数据整理与显示等内容。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的定义、作用、研究对象等基本概念。
时间数列分析阐述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编制原则,以及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和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等方法。
统计指数讲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重点与难点解析重点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时间数列分析中的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以及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难点:用图表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数据的表示:教师可以介绍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柱状图等,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图表。
3. 练习与反馈(约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小结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统计初中教案
统计初中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阶段统计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但对统计学的系统认识尚浅。
因此,在初中阶段,需要通过系统地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统计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统计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设计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标题:《统计》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普查、抽样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等。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等。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点估计、区间估计、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解释和应用统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解释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 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教案标题:《统计》教案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案例。
教具准备:1.教材;2.纸笔;3.计算器;4.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8分钟)1.与学生们交流一下平时统计学的运用,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们对统计学的认识;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统计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设计小调查问题,让学生们到班级或校园内进行数据收集。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讨(20分钟)1.在黑板上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科学实验等;2.分组让学生分享刚刚的小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3.帮助学生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搜集等;4.讲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Step 3:统计分析方法讲解(25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这些统计量,并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指标的意义,如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中位数代表数据的中间值等;4.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的偏差、数据的不确定性等。
Step 4:综合应用(17分钟)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个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案例,例如市场调研、运动会报名等;2.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1.帮助学生们总结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对统计学的疑问和思考。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统计》教学计划(精选10篇)
《统计》教学计划(精选10篇)《统计》教学计划篇1一、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
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
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
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七、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2. 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如: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样本、总体、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频率和平均值,并解释其意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讲解如何进行样本和总体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或娱乐方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表达(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中的图表和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的应用(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项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3.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1.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板书、笔、教具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课前导学)师生互动,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统计学”。
2.(课堂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统计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简单介绍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如制作数据表等。
3.简单的统计方法:–讲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数分布等。
–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练习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开展统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统计问题,并解决。
课堂作业1.简单的统计学习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阅读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相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也对简单的统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统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统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于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它系统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原则和方法。
统计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与其他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类、技能型的基础学科。
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各管理层的工作,都离不开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及应用方法的训练。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够应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性质、特点、调查的种类和方法;2.掌握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度量;4.掌握概率及概率分布的基本知识;5.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林德贝格—列维中心极限定理;6.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会进行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7.了解几种常见的价格指数、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思路和常用综合评价指数;8.掌握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会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技能目标1.具备较强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解释的能力;2.具有假设检验能力,能够进行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3.具有统计指数的计算能力,能进行常见的价格指数、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4.具有统计指标的计算能力,会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计算,会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度量;5.具备抽样与抽样估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1次-统计学 课程大纲(Grant)
七、考核要求与方式
考试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统计 评估内容(共100分)
考核形式与说明
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核学生运用本课程有关理论和方法。 课堂参与
考核形式:课堂上在认真倾听老师授课的同时, 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或是参与讨
(10分)
论其他同学的观点或问题。
说明:评估中包含课堂上的表现,例如睡觉、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说明:考试内容为理论考试。
八、课程教材与阅读资料
本课程为经济金融学、统计学以及其他与统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因 此,在开课之前,我希望大家已经选修过概率论课程,这样有助于大 家更好地汲取知识。以下是我建议的一些参考资料,大家也可以酌情 参考其它文献或书籍。
(一)推荐使用教材: 1、贾俊平,何晓群等,《Statistics: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 2、(美)戴维R. 安德森,丹尼斯 J. 斯威尼,托马斯 A.威廉斯,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 3、费宇、石磊,《统计学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二、课程介绍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 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 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 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本课程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并与 统计分析、金融计量学、风险管理技术 领域联系密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统 计分析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应 用更加重要。学好统计学是对经济、金 融学及其他社会学科专业学生的基本要 求。因此,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 统计学科的思维,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 识,并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建模,为后续课程提供定量分析的分析 方法。
新教材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9篇)
新教材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9篇)新教材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1一、教学内容这学期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教学任务比较重。
选修1-1,第三章《导数》,根据教研室的计划,应该安排在春节前。
鉴于期末考试临近,这一章没有学习,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选修1-1 《导数》,选修1-2,共四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二、教学策略根据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大纲的要求,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切实重视学生学习的'实施,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劳动。
精心备课,精心指导,针对目标学生不放松,努力使目标学生数学成绩有效,积极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认真学习《框图》,学习新课程,应用新课程。
三、具体措施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1、注重学习计划指导学习,善用好学案例。
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说话,就是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习。
2、尽量分层次做作业,尤其是加餐,提高尖子生的学习成绩。
3、特别注意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时查看学生的集锦和作业本。
4、组织单位通过,做好试卷讲评工作。
5、积极沟通目标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新教材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2一、指导思想1、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反复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3、树立学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学的内容是拓展模块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三角函数、二次曲线、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与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相比,知识变的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更系统化,教学中估计困难不少,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加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
我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
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
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
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统计学基础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分别从课程设计的思想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统计学基础课程现在已被许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成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量分析基础,实现学以致用。
一、高职教育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看,我国高职院校在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为:1.教学内容不适应差别性需求。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不能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知识的实际应用。
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多是在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引进一些案例、多做一些练习,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体现理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案例引进的实际性、统计方法的实用性。
3.忽略与相关学科联系,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力度小。
教学中,大多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统计与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造成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课程多有交叉重复现象。
4.教材建设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许多统计教材内容体系相对陈旧,统计数据、案例等没有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并且多沿用本科教材知识体系。
如基本没有体现实际统计工作中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操作方法。
5.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统计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更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统计学教师的工作计划
统计学教师的工作计划
1. 教授统计学基础课程,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 编写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和实践案例。
3. 设计并批改作业和考试,对学生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4. 指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研究项目,协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5. 参与学校统计学相关研究项目或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的指导。
6. 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会议,保持对统计学领域最新知识的了解并与同行交流。
7. 担任学生指导委员会成员,帮助学生解决学术和职业发展问题。
8. 参与学校统计学学科建设和改革,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统计基础知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主要了解统计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总体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抽样技术概述、统计对比与因素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其具体目标为:
(一)能力目标
(1)能树立统计基础知识的新观念。
(2)能使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目标
(1)具有统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统计知识的基础知识;
(3)具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事业心;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概述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了解统计基础知识的含义,了解统计基础知识的对象和职能,以及统计产生与发展。
2、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如: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与标志、变异与变量。
(二)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课程内容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任务、统计调查的种类、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统计调查方案、数据采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科学试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数据的审核、统计分组、统计分组过程与变量分布的形成——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统计汇总、统计整理结果的显示。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
2、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3、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
4、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三)统计综合指标
课程内容
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计量单位、计算;相对指标的概念、数值的计量形式、种类及计算方法;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变量值、平均值与标准差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3、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4、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四)抽样技术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抽样调查的概念、种类、特点、用途、几个基本概念;抽取样本单位的方式和抽样误差及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参数估计的理论基础、总体参数的估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教学要求
1、了解抽样技术的作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2、理解有关抽样技术的概念
3、掌握抽样调查的含义、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4、掌握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不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5、掌握点估计方法、区间估计方法
(五)时间序列分析
课程内容
时间序列的概念、作用、种类及编制原则;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和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时间序列变动的因素分析及季节变动的分析
教学要求
1、理解时间序列的作用、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掌握时间序列概念
2、掌握时期序列、时点序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指标,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3、掌握累积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4、理解动态趋势分析的目的,了解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掌握时间序列的修匀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季节变动的概念,掌握季节变动的测定与分析方法。
(六)统计指数
课程内容
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作用,综合法总指数的概念、编制,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及两因素分析,平均法总指数的编制
教学要求
1、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明确指数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并熟练掌握综合法指数、平均法指数、指数体系的编制方法和因素分析与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