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开发的顶层设计
零碳产业园建设顶层规划设计的研究
零碳产业园建设顶层规划设计的研究产业园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近零碳园区,是建立在数字化全面赋能的智慧产业园区基础之上,以数字化手段贯穿园区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项目。
我们一代书生工程咨询自2014年以来,通过对产业园区、绿色产业园区、数字产业园区的多方面研究与规划执行,我们总结出以下近零碳产业园区的特征与规划设计建议。
一、零碳产业园区的相关概念近零碳产业园,常称为零碳产业园,是指在一个产业园区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定周期内(通常为一年),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技术、能源存储交换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从而实现碳元素“零排放”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园区是产业和企业聚集的主要场所,由多样化的功能单元相互配合组成完整生态系统,存在工业、商业、建筑、物流交通等多种业态。
为维持园区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园区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之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因此,园区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空间载体。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园区的温室气体控制将是各国减排战略的关键靶点。
园区作为区域性平台,其减排路径对城市和国家等宏观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目前,国内外园区已对低碳、近零碳、碳中和等目标做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尝试和实践,对环境、社会和园区自身都产生了显著的效益,并吸引更多的园区探索零碳发展路径。
总体趋势上,园区零碳转型已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任务。
二、零碳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零碳园区的发展需要结合项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规划来设定,在能源的供给端与消费端控制用能是建设零碳园区的基础。
零碳园区发展经过低碳排放、近零排放、净零排放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
1.0版零碳园区。
在园区的能源供应方面,源头上以利用绿色能源为主,叠加储能设施,使能源供应实现100%绿色化。
同时在能源利用方面,通过使用被动式建筑、光伏建筑等绿色建筑,降低能源的使用。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精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尊敬的各位市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如何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从而加速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来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环境治理发达地区对于环境治理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形成广泛的环保意识。
另外,发达地区在环保技术和工业转型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交通管理发达地区在交通管理方面有很多创新的经验,如公交优先、单行道制度、机动车限行等。
这些措施既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又可以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度。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经验,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更好的理念和思路。
•社会治安发达地区在社会治安方面也有很多先进的经验。
例如,警方的反恐措施、社区警务以及对网上犯罪的打击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稳定,切实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按照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后,我们需要按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来加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环境治理我们计划采取下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1.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
2.推进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提高垃圾处理工艺水平。
3.引进环保技术,建立绿色生态产业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交通管理我们计划采取下列措施来优化城市交通:1.在城市主干道采用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方式。
2.设立更多的BRT和地铁线路,增加公共交通运输量。
3.推广共享单车、电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降低交通运输能耗。
•社会治安我们计划采取下列措施来维护城市社会治安:1.加强警力投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2.运用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预防和打击犯罪。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方案
汇报人:
2023-11-21
目录
智慧园区概述智慧园区的建设内容智慧园区的关键技术智慧园区的运营模式智慧园区的案例分析智慧园区的未来展望与挑战结语
01
CHAPTER
智慧园区概述
智慧园区是指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和运营的一种新型园区。
智慧园区的定义
构建一个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将园区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03
02
01
建立数据中心,为园区内各种数据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提供支持。
数据中心建设
构建云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便捷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
云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园区内信息安全和稳定。
智慧治理
技术难题
数据安全
投资回报
政策法规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园区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措施。
智慧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资金管理方案。
智慧园区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政策法规的制约。
数字化转型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智慧园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环保
智慧园区将强化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协同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提高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苏州工业园
张江高科技园区依托“数字张江”战略,重点建设智慧物流、智能监控、移动办公、智能感知等应用系统,打造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
顶层设计方案总结
项层设计总结1项层设计内容1.1基础设施建设1.1.1宽带网络(1)宽带网络接入能力(2)宽带网络普及率(3)宽带用户渗透率1.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
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
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 应达99%以上。
1.1.1.4广播电视网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的NGB 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县电子政务的外网服务平台、内网办公平台,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
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规范和机制,制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存储、共享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1.1.3政务数据中心1.1.3.1网络需求(1)由于政府行业的性质,在构建数据中心时需要搭建两张物理隔离的网络及其相关的服务器、存储及运行其上的应用,两张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必须通过单向导入设备或其它数据交换硬件设备来保证内网的安全性及数据交换的管理和控制。
政务内网和外网在数据中心的构建层面上是相似的,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安全、IT服务管理和应用等。
(2)政务内、外网需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政务内外网需划分二级、三级安全域,各安全域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划分业务功能域。
苏州工业园: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由虚务实
苏州工业园: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由虚务实9月9日电(记者黄浩)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与新加坡合作的国家级老牌开发区,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有效支持了园区的产业升级和软环境打造。
尤其是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引进,通过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池化,以及终端虚拟化,形成了一整套“电子政务外网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资源以及对外基础设备服务平台,为园区从分散到集中化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应用平台,形成了其独特的建设模式。
记者就云平台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苏州园区管委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获得了园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详实资料。
1、强化顶层设计,运维外包。
重视信息化顶层设计,园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计由中心完成,具体运维采用外包的方式。
对于这种建设方式,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我们参照ISO20000来制定一个标准规范,所有符合条件的运维服务提供商均可参与。
这种方式一方面极大地释放了中心的人力,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外部优势资源,能够快速保质地完成项目。
”2、数据中心双活热备。
工业园区有两个数据中心,一个位于亚洲唯一商用运行的T4级别数据中心-SISDC,另一个位于园区管委会的政务数据中心-SIPGDC。
两个数据中心间的物理距离是10公里。
对于这两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连接,中心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在二者之间做了一个二层互联结构,通过裸光纤实现互联,当前带宽达40Gb(4 x 10Gb)。
这样做得目的是,两个数据中心同时实时生产、互为容灾备份,其实是一种相当于双活的架构。
这种设计方式,为后面的虚拟化改造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硬件环境。
3、云计算与虚拟化改造。
从2011年开始,中心开始逐渐把两个数据中心进行云计算和虚拟化改造,对40多台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池化。
目前,园区内整个政务网的节点差不多有400个,就相当于400个单位和部门的业务系统运行在上面。
二者之间形成了托管服务与被托管的关系。
顶层设计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
顶层设计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一、概念及发展历程(一)顶层设计起源Top—Down Design,是西方国家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
引进中国后被翻译为“顶层设计”。
Top—Down Design的意思是,站在一个战略的制高点,从最高层开始,弄清楚要实现的目标后,从上到下地把一层一层设计好,使所有的层次和子系统都能围绕总目标,产生预期的整体效应。
显然,Top—Down Design不仅包含着对高层层次的设计,而且也包含着对中层层次和基层层次的设计,并不是如有些学者所理解的,“顶层设计”就是“对顶层的设计”,并据此提出,既要进行“顶层设计”,也要进行“基层设计”。
殊不知,Top—Down Design本身就包含着“基层设计”,强调要具体化到细节。
由此可知,把Top—Down Design翻译为“顶层设计”,只能体现这一设计的最主要的特征,即臵身于最高处这一点,它确实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华夏兴业表示“顶层设计”实际上是指“从高处着眼的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
还要注意到,不要把顶层设计理解为就是一种完全工程性质的技术活,只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
顶层设计首先是宏观战略设计,需要哲学理性思维,崇尚人文思想指引。
其次,尽管顶层设计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突出特点,但也不是只要有了工程蓝图、施工流程就可以了,还要进一步看有没有施工队伍和最终工程是否完工。
正因为这样,顶层设计十分强调执行力,在绘制蓝图后,注重执行,在执行间的互动与衔接,以便确保工程的完成和质量的提升。
顶层设计的定义: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
顶层设计的思想内涵: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顶提出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很显然,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顶层设计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走出园区发展同质化困境
走出园区发展同质化困境作者:刘鉴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04期园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2014年1-9月,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3.4%;2014年国家级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7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2%左右。
抛开已取得业绩不论,同质发展一直是影响园区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带来了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合作缺失等弊端。
同质发展困境亟待破解。
产业方向和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园区同质发展主要指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园区在功能定位、产业方向、政策设计等方面趋同的现象。
例如,以扩大出口贸易、引进外资为主要目的的经开区和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内研发成果转化为目的的高新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模式逐渐相同。
从地理范围看,园区同质主要包括同区域和跨区域同质。
陷入“产业-政策”趋同怪圈园区产业方向和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突出,主导产业集中于少数产业已是普遍现象。
以济南为例,全市各类省级以上园区10个,据报道,2012年,各园区主导产业集中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食品饮料三个产业,同质化率分别为60%、50%和40%。
园区同质发展以产业趋同为主,但政策设计趋同亦不可忽视。
在园区规划层面,各地规划发展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出现了相似现象。
据报道,全国200多个国家开发区规划,50%有医药园,40%有信息产业园,30%有化工产业园。
在具体政策上,各地园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政策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差异主要在优惠力度上,形成了政策的“价格竞争”。
实际上,产业趋同与政策趋同是相互叠加循环的,在政策鼓励下,园区集中发展少数产业;而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各地“拼优惠”,形成恶性循环。
同质化不利于持续发展加速产能过剩。
目前,产能过剩集中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传统行业。
这些行业往往是各地园区在过去10-20年中纷纷上马的产业,虽然曾经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简单重复和缺乏特色细分领域的选择,加速了产能过剩。
智慧园区顶层规划设计方案
06
环境保护:注重园 区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
07
智慧化建设: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提高 园区管理和服务水
平
08
投资与融资:制定 园区投资和融资计 划,保障园区建设
和发展资金需求
规划流程
需求分析:了解园区的需 求和痛点,明确规划目标
顶层设计:制定园区的总 体规划,包括功能分区、 资源配置等
实施与评估:按照详细设 计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效 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信息化建设
建设智慧园区的基础 设施,如网络、数据 中心等
建设智慧园区的物联 网系统,如设备监控、 能源管理等
搭建智慧园区的信息 管理系统,如园区管 理、安防监控等
建设智慧园区的大数 据平台,如数据分析、 决策支持等
运营管理
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 平台,实现园区资源 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 置。
制定园区运营管理制 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确保园区运营管理的 规范化和标准化。
2
实用性原则:结合实 际需求,注重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
4
规划内容
01
园区定位:明确园 区的功能定位和发
展方向
02
空间布局:合理规 划园区的空间布局
和功能分区
03
基础设施建设:包 括网络、能源、交 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04
产业规划:制定园 区产业发展规划和
产业政策
05
管理服务:建立完 善的园区管理和服
务体系
谢谢
智慧园区应用案例
4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科技园区,通过引入AI技术,实现园区内 企业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竞争力。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通过搭建物联网平台,实现园 区内设备远程监控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上海市工业园区土地二次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体 系 ,加 强政策 引导 。如在 国 内率 先推 出 产 业用地
指 南 、 工业 项 目用地导 则 ,为落 实开发 区招商
引资 、引导 土地 集约使 用提供 了量化 依据 。率全 国之
先 推 出 上 海工 业节 约集约 用地十八 法 ,对于 园 区
结 构 调 整 的 重 点 区域 之 一 。在 当 前 土地 资 源 日益成 为 全 市 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瓶 颈 制 约 的前 提 下 ,全市 工 业 园 区可供 增 长的空 间不大 ,要 完成上海 “ 十二五 ” 明确 的工业 区 “ 五个 万亿 ”的 发展 目标 和工业 节能减 排 目标 ,从上海 自身发展看 ,资 源 、环境 、商务 成本
摘
要 :上海工业园区土地面 临可供增长空间有限的瓶颈制约 ,必须盘活存量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实现集约增长。从
拓展 发展 空间与提升产 业结构 两方面 对二次开发进行重新认识 。在全面总结全市工业园区以往土地二次开发成效基
效地市场化运作机制 ;尚未形成整体 性政 策 安排与产业战略层面顶层设计 。从 规划统筹 、土 地储备 、供地方 式以及产业分类等方面对有关困境进行了分析 ,
万m ,占开 发 区可利用 土地 的 1% ,腾 出的土地 有效 5 保证 了开 发区的产业 结构升 级和企业集群 发展…。 ( )提升 开发区能级和 内涵 。如 金桥出 口加工 区 2 设立 市场化 门槛 ,转换 能级 ,引入 高附加值 、资 源利 用集 约化 、 自主创 新型 产业取 代低成 本 、低 附加 值 、 高 能耗 的出 口导 向型产 业 ,提升 园区 向多 功能 的工业 城 区转 变 。开 发建 设了 以 “ fc ak OfieP r ”为 品牌 的现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园区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作为我国工业和制造业主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呈现出去同质化、产城融合、平台强化、品牌发展等趋势,要求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尽快顺应发展潮流,采取提前规划调整战略路径,以期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主动权,成为新一轮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一、产业园区去同质化趋势及园区战略受到顶层设计、政策引进、发展理念、考核体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各地园区、地区间的各产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业同质化现象,导致园区加速产能过剩,严重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去同质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各园区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重新定位,实现园区间的产业互补,未来,随着顶层设计及政策定位的逐步调整,区域经济和产业园区也将逐步体现地域性特征,战略转型后的园区定位也将逐步清晰,园区间的竞争也将不断弱化。
园区产业结构重构。
产业结构重构,即对园区产业发展过程的反观、差错及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园区产业的重新定位,以此为依据进行产业战线的延伸及收缩。
所以,园区要充分考虑资源凛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进行重新定位。
传统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一方面可满足阶段或局部的需求,使当前阶段的发展需求逐渐向引导、引领等需求转型升级,增加园区产业发展的附加值,推动园区经济微笑曲线上移。
1、产业智能化改造。
从园区整体看,依据产能重组及互联网改造的理念,整合原有企业装备与社会化创客,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开放化的共享制造平台,并逐步为周边企业、创客团队提供技术改造、技术检测、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2、产业高端化发展。
即通过产业技术升级、品牌服务升级,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产业高端化是传统工业园区有限要考虑的路径,通过堆园区企业的筛查,发现园区中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或团队,大力度支持其升级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或促进其兼并重组,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分析现有产业链的高端方向或拓展方向,有选择地促进企业裂变、培育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定位向价值链的高端方向靠拢。
新产业“顶层设计”落定
的时候 , 多模 式 、 许 经验需 要 我们 的地
大 、污染 重 ;实 施项 目建设 的 时候 重
建 设 、轻 管理 、运 行效率 低 。”
发展 。 这个 角度 来说 , 从 是十分有 战略
方 政 府 、 业通 过 实践 摸 索 , 以 《 企 所 规 划》 的出台就成了必要 而及 时的
“ 因此 , 国家 把 新 一 代信 息 技 术 作为战略 性新 兴产业 , 标是 十分 明确 目 的 , 合产业 经济 的演 变和发 展 , 符 有利
于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向前推进。 我国电
子政 务方 面有 明确规 定一 一 信 息安 全
产品一定要 国产化 。 样一 个 《 这 规划 》
L D 品推广应 用 的政 策措施 。” E产
目 展 。各地 在 建和 新上 的项 目能耗 发
既需要政策 的重 点性扶 持, 又需要普 惠性扶 持。
21 0 0中 经 和 息 47 02 8 1 国 济 信 化
验 ,但 是 例 如 新 能 源 汽 车 、薄 膜 太 阳能 等 领 域 , 中 国 和 外 国其 实 处 于
同一 起 跑 线 。 ”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 贺
政
性
提 出了 “ 略性 新 兴 产业 规模 年 均 增 战 长率 保 持在 2 %以上”、“ 1 0 5 , 0  ̄2 1年 J
“ 十一五 ” 以来 , 国节 能环 保产 我 业得 到较 快发 展 , 前 已初具规 模 。 目
据 测 算 ,2 O ,我 国 节 能 环 01 年
赛 迪顾 问副总裁 赫建 营认 为 , “ 相对 于传 统 电子信 息 产业 ,战略 性
保 产 业 总 产 值 达 2 亿 元 ,从 业 人 数 万 2 0 万人 。产业 领域 不 断扩 大 ,技术 80 装备 迅 速 升级 ,产 品种类 日益丰 富 , 服务 水 平 显著 提 高 ,初 步形 成 了门类 较 为齐全 的产 业体 系 。 《 划 》 出了 “ 规 提 十二 五” 间 节 期
构建投融资生态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45构建投融资生态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刘□亮□吴□笙投融资生态圈是科技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属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细分领域,更加强调投融资要素间动态关系的优化。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拓展,在创业投资、科技信贷、企业上市、科技保险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园区对科技金融发展非常重视,在构建投融资生态圈上一直积极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
务实的政务服务环境。
园区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采用扁平化政府管理模式,坚持“亲商”、“亲才”的理念,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要,专门设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对域内中小企业提供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
该机构领导层由园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领导副职兼任,接手管委会科技、财政等局办授权业务共计173项,整合政府服务资源,推出苏科贷、科技贷、园科贷、扎根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并打造苏南股权路演中心、科技金融超市平台、科技服务超市、科技载体网等。
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园区围绕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税收优惠、产业扶持、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等领域出台详细政策,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围绕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各周期的需要,在初创期制定统贷、创投引导基金、领军人才等管理办法,通过政策科贷、天使投资等方式加以支持;在成长期制定风险补偿、债权融资相关补贴政策,依靠科技小贷、科技保险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在成熟期制定“新三板”、上市奖励政策,利用资本市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多层集聚的金融资源。
2014年,园区实施“金融繁荣计划”,金融类近千家机构持续在园区集聚,苏州市90%以上的银行、50%以上的保险机构和75%以上的融资租赁机构均在园区注册。
尤其是金融产业省级特色小镇——东沙湖基金小镇,已初步建成资本聚集高地。
截至2017年8月,小镇已聚集资金总规模达994亿元。
其中,入驻股权投资管理团队88家,累计设立基金132支,为1101个项目提供股权投资299.6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金额2721.2万元;入驻债权机构7家,为4244家企业提供了总额超过284.29亿元的贷款、担保及融资租赁支持;苏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62家,融资总额约65144.8万元。
培训心得体会:学习苏州园区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培训心得体会:学习苏州园区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发展3月26日至31日,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XX市园区产业发展专题(苏州)培训班学习。
这次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上,有新加坡专家指导;在资金上,有国开行的合作;在政策上,有国务院的授权;在区位上,有毗邻上海的优势。
这些是我区无可比拟的,但他们的发展理念确实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科学超前的规划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顶层设计,重视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
早在20年前,就突出“世界的眼光”,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提出1/3工业、1/3居住、1/3配套设施的方案,合理布局土地开发,扎实推进“四规合一”,在国内首创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上后地下、先周边后中间”的“三先三后”原则,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他们还因地制宜,依托古城,建设新城,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累计投入2亿元,编制完成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且一张蓝图执行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从而打造了今天这座园林化绿色城市。
二是亲商便商的服务理念。
苏州工业园当地流传一句话:“一百个您好,不如把一件实事办好;一千个微笑,不如办一件实事有效”。
他们注重把精力用在提供公共服务和优化发展环境上,借鉴新加坡一站式服务模式,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一窗受理,一起审查,一次领证,一口收费。
管委会各部门严格依法规范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形成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同时,他们做到亲商不唯商,亲商也亲民,不但为投资者做好服务工作,也为群众做好保障工作。
如在推进园区发展中,首先解决失地农民补偿安置(19万人),设立辐射半径0.5平方公里的邻里中心,让农民无后顾之忧,也凝聚了民心更好地支持园区建设。
三是市场运作的管理理念。
苏州园区的体制机制非常活,在管理上做到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严格实行政企分开,将行政主体实行大部制,开发主体实行公司化。
发力——产城一体的顶层设计
程呈现 出项 目数量多 、 覆盖领域广 、 资金投 入大的特点 , 充分体现了扩面和提标的工作 要求。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 今年的
川省第一家 “ 千亿工业园区”……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向城下要空间, 地面空间留给产业和 人 。 早在今年 2月 1 4日, 成都高新 区就公
这 些数 据的背 后 , 是高新 区坚 持 “ 建
区” “ 与 造城” 一起规划 、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 布 了一个造城计划 , 要造一个面积 1 平方公
设 一起推进 、 产业竞 争力与环境 竞争力一 里的 “ 地下城”—— 大源商务 商业 核心区。 的地下空间体系 。
起 提升 的理 念作支撑 , 倾力拓展 产城融合 地面修建高达 3 0 3 米的地标建筑 ; 地下 , 把
空 间。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说 , 成
都高新区探索向地下要空间模式 , 从源头上
- 一平方公里的实验,造绿色 “ 地 下城 ”
对于寸土寸金的高新区来说 , 用地矛盾 与经济发展如孪生姐妹。 而作为天府新 区建
设 的重要成员 , 如何集约 、 有效利用有限土
地区生产总值 7 65 0 .亿元 , 超过成都市的十 地资源 , 也是十分紧要的问题。 分之一 ; 实现工业总产值 15 亿元 , 46 成为四
公共空间 、 交通 、 市政和人 防设施等统一规
解读这个千亿产业集群 的 “ 发展密码” 划建设 , , 构建功能齐全、 安全方便 、 环境优美 将城市功能分流 , 把有 限的空间留给生活在
20
城市里的人 。一个城市 , “ 究竟是 ‘ 为车而建 ’ 还是 ‘ 而建 ’或 ‘ 为人 , 为产业而建 ’这是在 , 规划之初就必须明确的。 ‘ 为本 ’ 以人 是这 个核心区规划设计的理念 。 ” “ 我们这 1 平方公里 的城市 , 将更新中 国西 部城市设计 与规划建设 的理念 , 成为 宜人 、 环保的典型与样本 。 ”杜必强说 , 天府
工业上楼建筑指标及园区开发策略研究
工业上楼建筑指标及园区开发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上楼相关建设标准及园区开发策略进行总结分析,未来工业上楼园区发展以产业社区为核心,逐渐趋向公共服务性质的产业载体。
关键词:工业上楼园区;产业社区;优质产业空间一、背景自2018年以来,佛山、深圳、东莞、苏州、青岛等地相继出台工业上楼相关细则,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广工业上楼模式,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空间。
未来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不是单纯的将生产制造搬上高层工业大厦,而是需要有“低成本+定制化+高品质”的生产空间,有“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的产业聚集,有“绿色低碳+蓝绿共融+以人为本”的产业社区,既考虑生产又能兼顾生活配套和周边城区生态的工业上楼产业园区。
二、工业上楼建设要求深圳、东莞、佛山均针对可上楼的产业生产空间的需求,出台了相关的建筑设计指南,主要聚焦交通组织和建筑指标两方面。
2.1交通组织工业上楼园区的交通组织宜遵循各功能交通流线不分叉、减少交叉的原则,搭建立体高效有序的交通网络体系。
交通组织模式需合理划分货运与客运界面,实现客货分流。
可通过立体分层、多层串联等设计策略组织园区慢行系统。
很多产业对于振动接受度较低,可能不支持建设地下车库,可在临近地块设置地下车库,或修建停车楼、屋顶停车等方式解决集中停车需求。
2.2.建筑指标主要针对平面设计标准、厂房技术标准、生产配套标准、生产配置标准四个方面进行设置,工业上楼的厂房指标特征逐渐成熟化和规范化。
详见下表:三、工业上楼园区全局规划开发策略早在1950年后,香港随着以市场化资本运营主导的模式,轻工业快速发展,建成大量工业楼宇。
但人力成本迅速上升,产业用地被挤占,制造业空心化逐渐严重。
2009年,政府推行“工厦活化”政策,鼓励业主翻新、改扩建、重建工厦。
但市场滥用政策,将工业变更为收益更高的办公、零售和酒店设施,导致制造业空间进一步萎缩。
数字工厂顶层设计方案
能源消耗
……
九大核心价值之三
实现质量事件的过程追溯,为质量优化提升提供支撑
数据中心
能耗指标
设备指标
数据支撑
质量结果
原因分析
控制测定
质量分析
质量抽查
质量事件
质量事件
原因分析
设备原因
材料原因
人员因素
工艺情况
质量事件参数情况
质量事件工况
发生的时间
能耗优化 工艺优化 设备运行优化 管理改进
原因追溯
应收、应付、 网上报销
流程配置
核销
现金流管理平台动态会计平台
成本管理
总账
报表
工作流平台、审批流平台、预警平台、系统配置平台、数据交互平台、动态建模工具等
入库
数字化资产
生产优化
智能决策安全研判
能效提升
调度计划
调度指令
应急指挥
……
交接班管理
数据挖掘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物料建模数据 工艺建模数据
数据清洗
设计理念—数据集成与流转
高效产品制造模式
智慧企业模式
创新商业模式
物联网技术
数据挖掘
仿真技术
化 工 工 艺
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
能源管理
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
成本管理
生产有序
提升质量
降低能耗
设备可靠
本质安全
降低成本
生 产 工 艺
商业智能
供应链管理
3
传统的制造领域
扩展数据价值
Level 4
Level 3
Level 2
Level 1
业务应用
(PLM ERP SC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响应国家关于以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国内各地政府投资建设各类工业园区的热情逐步高涨,但由于在决策阶段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研究,使园区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面临种种难题,制约了园区的经济增长。
如果能在园区开发时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将会大大减少后期的问题。
怎么做?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园区开发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现存问题梳理
主体职责边界不清。
园区建设项目涉及园区管委会和管委会下属的政府部门、城投公司、产业投资商、各种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商等多个主体。
由于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如果各主体的角色定位或职责边界划分不清,就会造成部分主体越位或缺位的状况,出现权利、义务、责任及风险不匹配,导致项目建设难以顺利实施,甚至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的遗漏和缺失,从而增加项目的建设经营风险。
投入产出机制不明。
园区管委会在园区开发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来源、使用和回收方式等没有设定清晰的模式,造成财政、社会投资人、金融资本无法判断风险大小,从而会降低社会资本投入和参与园区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开发建设时序不完整。
园区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先期投入的启动资金应当起到种子基金的撬动作用,如果整个园区并未形成整体的开发和建设时序,那么往往会造成建设项目与园区发展的需求脱节,同时也不能满足园区整体发展的诉求,园区就很难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可供借鉴理念
管委会统筹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以投融资规划指导建设。
投融资规划是“以城市规划为基础,以城市开发所涉及的土地储备、供应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融资、建设工作为统筹对象,以政策、法规、资源、资金等为输入,以管理体制、分工机制、建设时序等为输出”的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法。
针对工业园区定位和发展的特殊性,从投融资规划角度,通过对园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可利用资源、开发建设时序、开发模式、盈利模式及融资模式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并对投入资金和未来收益动态模拟,进而理顺园区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而保证园区开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设立良性滚动开发目标。
首先要研究清晰的运作模式,支持不同属性资产顺利落地;其次要安排合理的开发策略,指导整体建设、引资时序;再其次,应探索适宜的招商策略,吸引龙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最后还要改善政策环境,实现竞争优势。
解决思路建议
有了理念如何落地?从成功完成的项目看,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
管理体制设计和项目谋划。
首先,管委会应统筹盘整未来3 5年各类可为园区建设资金所利用,并能够为园区发展提供造血机制的种子资源。
通过对这些种子资源的分析、研究和定位,将各类资源包装成具体可实施的项目。
其次,针对各类资源包装后的项目,理顺各类项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各类项目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运营和监管等环节上的相关责任方和工作协调流程。
最后,本着投资建设、风险承担、经营受益主体统一的原则,选择园区种子资源注入及规划建设项目的承接主体,明确其权利与责任。
项目梳理及盈利模式分析。
园区管委会从完善规划区域的主要功能和落实规划的角度,应梳理园区的建设任务,对项目类型进行划分。
此后,再结合园区的发展定位和自身特点,按照项目类型及所处阶段,对项目的盈利方式及盈利周期进行分析,同时从政府角度对园区的财政税收进行分析,最终在项目的开发周期、资金平衡的基本条件及收益水平等方面形成结论。
开发时序研究。
谋划和分析过后,应结合园区的发展定位和自身特点,提出项目开发分期原则、分期建设目标及注意事项,在整体开发时序及各期的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形成结论。
在整体开发时序的研究中,需要统筹考虑园区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节奏等因素,在评估各类因素的内在相互影响以及市场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开发时序,包括各类配套设施的分年度建设时序、产业年度引入时序等。
招商策略研究。
梳理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现行做法及主要政策,分析园区产业开发涉及的各类建设及运营主体类型,研究主要的合作方式及利益诉求,针对招商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融资模式研究。
根据园区开发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分析未来若干年的融资规模。
同时,根据各建设项目的特性进行项目包装,分析项目的边界条件,设计合理的融资模式。
在融资模式的设计中,应深刻分析当前的宏观金融政策,吸收国内外其他产业园、工业园等类似地区一些先进的融资手段和融资经验,提出可行的融资模式。
通过上述工作,工业园区的发展可实现以下目标:通过管理体制设计,可以理顺各类建设项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分离,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投资项目、分析项目盈利模式以及开发时序研究,在整体开发时序的基础上,将分年度的投入与产出相配比,可以模拟出未来若干年规划区域的现金流状况,包括资金投入情况、收入情况、资金缺口等,从而得知总体资金平衡情况以及年度开发资金缺口,以更好地指导园区的建设;通过招商策略和融资模式的研究,明确园区具体产业招商项目和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提出具体项目的运作模式,实现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并最终真正打造良好的现金流,建立造血机制,实现园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