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详解心脏病
中医的心脏知识点总结
中医的心脏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的功能1. 心脏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心脏是五脏之主,主管血脉,主要功能包括主持血脉循环、统摄气机、主宰精神活动等。
2. 心脏的病理功能:中医认为心脏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失调会引起心脏疾病,如心悸、气短等。
二、心脏疾病的症状与诊断1. 常见的心脏疾病:中医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心悸、心绞痛、心憋等。
2. 症状表现:心悸常见的表现有心前区或胸部有不适感、心跳快而有力、或者心悸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心绞痛的表现为胸痛或胸闷,可能伴随恶心、出冷汗等症状;心憋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气急等。
3.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心脏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通过患者的脉象、舌苔、面色等进行诊断。
三、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用药和针灸。
2. 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甘草、人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药物的配伍调配。
3. 针灸治疗: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心主火,因此针灸治疗心脏疾病常用的穴位包括心经的井、荥、维、府、陷穴等。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心脏疾病患者应该少食盐、少食油腻等,多食宣痹开窍的清淡食物。
四、心脏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 情志调摄:中医强调情志调摄对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激动、严重恐惧等情绪波动。
2. 饮食保健:中医认为饮食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少食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运动保健: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对心脏的健康有益,建议患者适度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 心理保健:中医认为心理压力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患者学会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心态。
综上所述,中医对心脏的认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且独到,应用中医治疗心脏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中医对心脏疾病的认识有所增加,对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对心脏的解释
中医对心脏的解释
中医对心脏的认识主宰着血液的循环和运行,其归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为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同时还可参与内分泌,也起到了调节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作用,不仅维持心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也有一定的温养作用,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
当心脏有病变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烦、心悸、胸痛等病症,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采用合理的方式治疗。
生活当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劳累,不能长时间熬夜,注意合理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
中医如何根据五行理论分析心脏疾病
中医如何根据五行理论分析心脏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中,对于心脏疾病的分析,五行理论也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反映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也体现在人体的脏腑功能和相互联系上。
心在五行中属火,与其他脏腑通过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相互影响。
从相生的角度来看,木生火,肝属木,心属火。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从而为心主血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如果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就可能影响到心血的运行,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情绪抑郁或暴怒,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心血的充盈和运行,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
而火生土,心属火,脾属土。
心阳温煦脾土,促进脾的运化功能。
若心阳不足,不能温养脾土,就可能导致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同时,脾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也会影响心血的生成,导致心脏气血不足,引发心脏疾病。
相克方面,水克火,肾属水,心属火。
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肾阴上济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肾阳温煦心阳,使心阳振奋。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就会导致心阴亏虚,出现心烦、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若肾阳亏虚,不能温煦心阳,就会导致心阳虚衰,出现畏寒肢冷、心悸怔忡、水肿等症状。
火克金,心属火,肺属金。
心主血,肺主气,心的血液循环与肺的呼吸功能相互协调。
如果心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就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反之,如果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也会影响心血的运行,导致心脏疾病。
在病理变化上,心脏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五行的失衡有关。
例如,心火亢盛,可能是由于情志过激,或外感热邪,或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
心火亢盛,灼伤津液,可出现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状。
若心火下移小肠,还会出现小便赤涩、灼痛等症状。
中医心脏病学
中医心脏病学
概述
中医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病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的学科。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辅助治疗和照护。
中医心脏病的分类
中医将心脏病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功能失调、心脏循环失调等。
每种类型的心脏病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中医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配方,调理心脏功能。
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流通和调和心脏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心脏病的预防和养生
中医注重心脏病的预防和养生,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来增强心脏的抵抗力。
中医还认为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也提倡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中医心脏病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增加,中医在心脏病治疗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
中医心脏病学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医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性。
结论
中医心脏病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心脏病。
通过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辅助治疗和养生建议。
中医心脏病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将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详解五脏六腑之心脏
中医详解五脏六腑之心脏《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它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
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
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它、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
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中医将五脏都对应比喻为一定身份的人,很有意思,了解了这些就知道各脏器的一些功能特点(见五脏功能对应官职表)。
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循行心脏的经脉有病会引发心脏疾患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作不是单纯心脏的问题,与很多走心脏的经脉有关。
肺经走心脏,走在心经的前面。
如果肺经有病,就会使人心烦胸满。
胃经也走心脏。
如果胃经得病,就会“心欲动”,就是总感觉心里慌慌的。
脾经走心脏。
脾经得病会引起心下急痛,就是会感觉心突突乱跳,而且心里面急痛。
脾经的病多为湿邪所致。
如果心经得病,嗓子会干,噫干心疼,属于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不够引起的。
肾经、心包经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病。
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是“心中儋儋大动”,就是明显感到心扑通扑通地跳。
此外,胆经的病也会造成心脏不适,比如说心胁痛,人躺在床上只要一转身,心脏就有刺痛感。
这是胆经的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病。
就心脏的问题来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心主血脉,二是心主神明。
因为心主血脉,所以血脉淤滞会造成心脏病;心又跟肺经、胃经这些经脉有关,所以哪个脏器的病都会造成心脏病。
现在很多人死于心梗,死者最后的表象都是心脏停止跳动,大家通常认为是心梗发作,大面积心衰所致,其实这种大面积心衰的背后跟肾、肺、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之神为神明。
假如某人神明错乱了,心神就会惑乱,处于迷惑之中。
例如,抑郁病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经和肾经的病,是由于胃肾大伤而造成的心气大伤。
胃气如果不足,心血也会不足,同时因为胃主血所生病,血的来源都是胃经,人体的营养物质也统统是从中焦脾胃来的,这叫“中焦取汁变化而赤”。
中医心脏病病机分析
04
气血津液与心脏病关系剖析
气血津液在心脏生理活动中作用
1 2
气血为心脏提供营养
心脏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血充足则心脏功能强健。
津液维持心脏阴阳平衡
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能够维持心脏的阴阳 平衡,防止心脏燥热或阴寒过盛。
3
气血津液共同维持心脏正常节律
气血津液在心脏的生理活动中相互协调,共同维 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跳动。
风湿性心脏病
多因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所致,常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 、咳嗽等症状。
肺源性心脏病
多因慢性肺脏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所致,常表现为呼吸困难 、乏力、心悸等症状。
心肌病
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临床表现各异,但多有心 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03
脏腑关系与心脏病发病机制探讨
脏腑间相互关系对心脏影响
对中医心脏病病机认识总结
心脏气血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生与心脏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包括心 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等。这些失调状态可导致 心脏功能减弱,引发各种心脏病症状。
痰浊瘀血阻滞
痰浊和瘀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内生,瘀 血阻滞,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情志失调
心脏与肾脏
肾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共同维持人体阴 阳平衡。肾精亏虚或肾水泛滥,均可影响心主血脉功能。
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心脏病发生机制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 畅,心脉瘀阻,可发为胸痹 (心绞痛)。
脏腑功能失调,心阳不振, 鼓动无力,可出现心悸(心 律失常)等症状。
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生, 痹阻心脉,可导致胸痹(冠 心病)。
等均可导致心脏病变。
中医对心脏病的解释
中医对心脏病的解释
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结构、功能或代谢等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管血脉,其功能异常往往与情志失调有关。
下面分别从中医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脏病进行解释。
一、病因
1. 情志失调: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内主宰人体五脏六腑的重要器官,与情志紧密相关。
长期的抑郁、悲伤、愁闷、忧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脏气血瘀滞。
2.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过量、偏食、暴饮暴食等,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热内蕴,影响心脏的正常代谢。
3. 长期劳累:长期过度劳累、缺乏休息等也容易导致心脏负担过重,使其功能失调。
4. 其他因素:如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二、症状
1. 心悸:心悸是指心脏跳动过于频繁或跳动不规律,严重时还会伴随胸痛。
2. 气短:气短是指呼吸不畅,气喘等症状。
3. 胸痛:胸痛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4. 失眠:心脏病患者常常伴有失眠等情况。
三、治疗
1. 调理情志:中医治疗心脏病首先要调理情志,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保持心情愉悦。
2. 饮食调理:要遵循饮食有节的原则,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有益心脏的食物,如鱼、海带、黑木耳等。
3. 中药调理:中医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丹参饮等。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一种有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心脏功能。
倪海厦论中医:心脏病
倪海厦论中医:心脏病开始讲汉唐方剂第32 号,心脏病,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
心脏病这种情况是目前社会多发病症,也是属于西医学所认为的一个死证,突发心脏病,属于一个死症。
但是在没有突发心脏病之前,各种症状都显示出来了,就要及时的治疗,就不会突发心脏病死亡,就是由于这样的一些症状出来之后,由于现代医学没有办法去治疗不会治,只是知道一味的去化血栓扩张血管,造成心气更虚更容易突发心脏病死亡,看到很多人口袋中装着速效救心丸,实际上心脏病并不是属于死证,死证只是这个突发心脏病,也就是说刚开始有这个症状时去治疗它,由于心力越来越衰,衰之极便不可治,然后就死掉了,立即就猝死。
讲这一个方剂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金匮里面治疗胸痹心痛短气病,大家学会后,对于轻微的心脏病,这种症状已经显示的,就可提前治疗,就可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讲《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摘录《金匮要略》原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心病辨证心的生理病理:主血脉:心痛,心悸,怔忡,脉结代主神明: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谵舌——口舌生疮出现以上主症,应首先考虑心的病变。
一、心气虚证【概念】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失于充养的证候。
【病因病机】1.素体久虚;2.久病失养,3.年高脏气衰弱。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 + 气虚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剧,舌淡,脉虚)本证以心悸胸闷及气虚证为审证要点。
治法:补益心气;处方:养心汤加减《证治准绳》二、心阳虚证【概念】心阳虚证是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1.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2.他脏波及心阳而成。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或痛 +阳虚(畏冷肢凉,面唇青紫,自汗,气短,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结、代)以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治法:温通心阳;处方:保元汤加减《博爱心鉴》肉桂,人参,黄芪,生姜,甘草三、心阳暴脱证【概念】心阳暴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病因病机】1.常是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2.因寒邪暴伤心阳,3.痰瘀阻塞心窍所致者,4.失血伤津,气无所依。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本证以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处方:参附汤或独参汤加减附: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不同点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面色淡白或㿠白,舌淡苔白,脉虚心阳虚畏寒肢冷,心痛,面色晄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心阳暴脱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
(舌质淡紫青滑,脉微细欲绝)四、心血虚证【概念】心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1.多因脾虚生血之源亏乏,2.失血过多,3.久病失养,4.劳心耗血所致。
中医详解心脏病一一原来心脏病都是“看”出来的
中医详解心脏病一一原来心脏病都是“看”出来的一、吃药才会导致心脏的疾病不吃药,是不会有西医标准下的心脏病的【中医的心脏病定义不一样】,也不会有所谓的'先天性'心脏病。
换句话说,吃药才会导致心脏的疾病。
二、心脏是经过层层保护,一般情况下不会生病心脏在中医的定位为君火,也就是皇帝,国之君皇,具备火热的性质。
一国之君,要伤害到他,要经过重重保护层:1、皮肤作为第一层,外邪入侵可以通过皮肤排走,表现为各种皮肤病;2、入肺表现为咳嗽等等症状;3、入脾胃表现为呕吐腹泻排出;4、入肝,肝主藏血,血液所到之处都是肝的领域,病邪入肝入血,就会通过肝的窍门眼睛,以流泪或者其它眼睛的疾病表现,妇女同胞则以月经排出污浊血块,或者白带等等形式;肝为将军,五脏六腑都是肝将军的防卫地盘,所有脏腑的排病反应,背后都是肝将军的力量在支撑,都是血液所到之处,所以,肝病还可以借用其它脏腑的途径排邪,体现为其它脏腑的疾病;5、入肾,表现为小便量质的变化。
6、病气垃圾暂时排不出来,或者病气进入量比排除还快,就会暂存起来,表现为各种肿瘤、包块、结石、增生所以,这些所谓的病灶,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
就像是在垃圾堆外面包裹了墙体,你不动他,没事,一用药物或者各种手段'治疗'它,围墙被推倒了,垃圾病气四散,反而会要了命所以,肿瘤不切割没事,一切割,反而扩散。
不治疗或许还可以长命,治疗了反而夺命。
7、就算以上保护途径都失效了,心脏本身还有禁卫军保护:厥阴心包。
心脏有病,都是心包代为受过。
有一些西医所谓的心脏病,其实是心包的病,不是心脏本身的病。
心包的病是禁卫军的病,不是皇帝的病,不影响国体。
疾病的最严重表现形式就是癌症,其它脏腑器官有癌症,可是大家见过心脏癌症没有?没有!就是因为心脏是全身最热的地方,热的蒸发软化作用下,有形的垃圾是难以凝聚成肿瘤的形态的。
所以,一般来说心脏是不会受病的。
但是,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治病的方法,绕过了所有的防卫系统输液。
中医如何从脉象分析心脏病症状
中医如何从脉象分析心脏病症状中医诊病,脉象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对于心脏病的诊断,脉象也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中医是如何通过脉象来分析心脏病症状的。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脏的功能状态会直接反映在脉象上。
正常的脉象应该是从容和缓、节律整齐、有力有神的。
而当心脏出现问题时,脉象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常见的心脏病脉象之一是结脉。
结脉的特点是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这种脉象通常提示心脏的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如早搏等情况。
如果结脉频繁出现,且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就更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心脏的具体问题。
还有代脉,其特征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代脉多表示心脏的气衰血少,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临床上,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
另外,促脉也是心脏病常见的脉象之一。
促脉的表现是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它往往反映了心脏有热邪内扰,或者是血瘀、痰饮等阻滞心脉,导致心跳加快且不规律。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脉象,脉象的强弱、粗细、流利度等方面的变化也能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
比如,脉象虚弱无力,可能提示心脏气血不足;脉象弦硬,则可能是心脏阳气过盛或者血压过高。
在实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通过“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对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进行细致的探查。
寸部主要反映心肺的状况,关部对应肝脾,尺部则与肾相关。
对于心脏病的诊断,重点会关注寸部的脉象变化。
同时,中医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症状,如心慌、气短、胸痛、乏力等,以及面色、舌苔、舌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比如说,一个患者脉象结代,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自汗等症状,中医可能会判断为心气不足、心血亏虚。
治疗上就会采用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的方法。
再比如,患者脉象促而有力,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可能是心有实热。
治疗则会以清热泻火、清心安神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通过脉象分析心脏病症状,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分析心脏病
中医分析心脏病
心脏病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功能的异常变化,导致血管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脏、血管、神经等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理论认为,心与神志密切相关,情志不舒导致五脏六腑失调,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病。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病可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内蕴型、冲任失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两虚型等五种类型。
气滞血瘀型心脏病:病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等。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是情志不畅,气滞瘀血,导致心肝失养,进而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心脏病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湿热内蕴型心脏病:该类型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口苦、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病人应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冲任失调型心脏病:病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怔忡、失眠等。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的发生与冲任失调有关,治疗该类型心脏病主要以滋阴补肾、养血安神为主。
心脾两虚型心脏病:该类型心脏病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与心脾两虚有关,治疗该类型心脏病应以健脾益气、补心养血为主。
心肾两虚型心脏病:病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与心肾两虚有关,治疗该类型心脏病应以补肾壮阳、健脾益气为主。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治疗该疾病也有多种方法,因此,治疗心脏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心脏病的效果。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1【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主要发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表现为: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感觉障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多余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时多见,暴怒兴奋,重体力劳动时主要原因.脑ct检查见高密度影.2【脑梗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脑梗塞青年人多见.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歇息时发病,有的病人睡醒后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等;有的病人仅有肢体麻木感,说话模糊,一过性黑蒙,头晕目眩,恶心,这些症状一般轻微,持续时间短;起病突然,常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低密度影.建议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一般按血栓治疗,可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也可以用激素治疗。
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
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3【脑血栓】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它与脑栓塞同属于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脑血管内因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发生改变,以致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阻塞,局部脑组织发后缺血、损伤及坏死,使人体发生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这就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4【脑溢血】也称为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薄、变脆,加上高血压等原因及某些诱发因素,使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脑部出血,产生颅压增高、神经损伤、受压等一系列脑血管急症的表现。
心脏病人中医描写
心脏病人中医描写
在中医中,心脏病通常被描述为心火亢盛、心脉不舒、心脏功能失调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描述:
心火亢盛:心脏病患者常常被描述为心火亢盛,即心脏内的阳气过旺,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心悸、心烦、口干、口渴等症状突出。
心脉不舒:中医认为,心脏是情志的主要器官,心脉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情志的平衡。
心脉不舒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烦等症状。
气滞血瘀:长期心脏病可能导致气滞血瘀,即心脏功能不顺畅,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胸闷、疼痛、心绞痛等症状。
肝郁脾虚:在中医看来,心脏与肝、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
心脏病患者往往伴有肝郁脾虚的表现,如情绪不稳、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
阴虚火旺:长期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口干、口渴、失眠等。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气功养生等。
同时,中医强调调整情绪、饮食调理、适度运动等也对心脏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1。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心脏病,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心慌慌的?说到心脏病,大家总是会想起医院、医生、药片什么的,感觉好像这事离自己特别远,但心脏病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这个小小的心脏担心了。
要知道,心脏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一旦出问题,后果可不堪设想。
可是说到心脏病的认识,尤其是从中医的角度看,哎呀,那就有点复杂又有点有趣了。
中医对心脏病的看法和西医差很多。
西医可能会告诉你,心脏病就是冠状动脉堵塞,血液流不通,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啥也别说了,动手术、吃药就是了。
而中医呢,哦,那可不光看你心脏有什么问题,更多的是看你整个人的身体,整个人的气血,甚至你的心态。
对,心态!没错,中医可是把“心”看成是身体的一个关键所在,不仅仅是那个打跳的器官。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意思?中医认为,心脏的健康,和我们体内的“气”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是“气”呢?你可以理解成是你身体里的“动力源”。
当身体的气血充足,心脏自然就能正常工作,心情也会愉快,整个人的状态都好。
但是,如果气血不畅,或者你心里有很多烦恼、焦虑、不安,那就很容易影响到心脏。
你是不是觉得,哎,这话说得也太对了。
你看有多少人,工作压力大,或者情感生活不顺,心情差得要命,最后就跑医院一查,心脏的指标也不好。
这不就是中医说的“心神不安”吗?再说了,心脏其实在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里,是“心藏神”的地方。
啥意思呢?就是中医认为,心脏不仅是一个血液泵送的器官,还是精神和情感的载体。
你经常生气、烦躁、焦虑,神就不安定,心脏自然也不健康。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不光是用药,还特别强调情绪的调节。
你别看这事儿有点玄,真的是有效!比如说,喝点中药调节气血,配合一些安神的食疗,心情舒畅了,心脏自然也能好。
你要是问我,中医治心脏病靠的是什么药?嘿嘿,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了,因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也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对症下药。
中医养生--心脏病
中医养生--心脏病心脏病:《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把人的五脏六腑都给命了名,如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脾为谏议之官等等。
说“心为君主之官”。
我们下棋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
你就车、马、炮再多刚下两三步。
老帅被干掉了,你就输定了。
人也是这样,只要心脏还在跳,怎么都好说。
心脏一停跳,什么都没得说。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心脏在人体里,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所以从养生的角度讲:能够把握心脏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君主宁,群臣则安。
君主没问题,其它的脏腑就没多大的问题。
如果君主出现了问题,群臣就乱。
大部分心脏病,例如:早搏、间歇这些多不属心脏病,该是脾病。
中医讲:“脾主肉。
脾气足,肉气才足”。
如果脾气不足了,肉气就不足了;肉气不足了,心脏这块肌肉它就没有劲了;它蠕动的劲不足,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它实在没劲了歇一会,就是间歇;实在不跳了,就是停跳。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还有一种病象,就是心里一阵一阵的发冷,这叫心寒。
心寒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悲观厌世。
甚至感觉到世上是一片凄凉,这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又加重了。
房颤、供血不足、间歇、停跳,这些是现代医学上的病名。
中医养生认为,这就是推动心脏肌肉运动的这股气减弱了。
中医叫做心气虚。
当人心气虚的时候,疲惫、胆小害怕、心里担不住事儿。
重则悲观厌世,不想活了。
所有自杀的人到了最后的那个环节是心气虚到极点了,如果能赶得上的话,及时的给他补心气,大概15分钟以后,你让他死他都不死了。
和心脏有关的第三种情况就是心阴虚。
心阴虚的特点恰恰相反,心气虚是推动心脏肌肉的这个阳气减弱了。
那么心阴不足是在肌肉里的这个润滑物质匮乏了。
心肌在运动的时候,它需要有一种润滑物质使它畅快的在运动,这种润滑物质没有了。
心肌在运动的时候就干磨,能磨出热来了。
叫心阴虚内热。
这种内热,在现代医学上往往比较多的就是血脂高、心血管堵塞。
中医心血管常见病及辨别
中医心血管常见病及辨别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及血管系统发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中医认为心脏主宰人体气血运行,而血管则是气血的运输通道,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病症:
1. 心绞痛:中医认为是心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表现为胸闷、心痛、气短等症状。
2. 高血压:中医认为是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所致,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3. 冠心病:中医认为是气血不足,心火亢盛所致,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4. 心肌梗死:中医认为是心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表现为胸闷、心痛等症状。
辨别方法:
1. 脉诊:心绞痛脉弦,高血压脉数,冠心病脉细数,心肌梗死脉沉弱。
2. 舌诊:心绞痛舌暗有瘀点,高血压舌红苔黄,冠心病舌红苔黄,心肌梗死舌青紫。
预防和治疗: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注重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药物治疗。
饮食上应少食辛辣、油腻、高脂肪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生活习惯上应注意适量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
方面,中药可选用降脂、降压、活血化瘀等方剂,辅助西药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注重辨证施治,以调整气血为核心,结合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科普一心脏
中医科普一心脏
1.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2.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5.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6. 心为阳脏、火脏。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中医-详解心脏病
中医-详解心脏病中医详解心脏病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
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
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之法,方可得心应手。
清.陈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
”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
末梢神经就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
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
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
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
而且,在心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是极不合理的。
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于人体的异物。
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
针刺穴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是调动或激发元气的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长期或过量服用破淤和疏通药物,会使人感到虚弱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 或“丹参滴丸”之类的疏通心血管的药物,只能使元气逐渐消损,使心脏病逐渐加重。
所以说,这些药物只能作应急使用,切不可长期服用,只有药品商家以及与之狼狈为奸者,才希望患者长期大量使用。
切记!现在社会流行每年到医疗机构疏通或稀释一下血液,或经常服用三七粉,以达到健康的目的,这简直就是高科技时代的愚昧!这就好比只知道疏通河道,却不知在河的上游植树一样,到时候河道还是要淤积的。
另外,美国还制造出了人造心脏,虽然人造心脏的体积不断缩小,已经与人的心脏的大小几乎相同,但植入人造心脏的患者的寿命都很短,还没有超过100 天的,而且,病人极容易患中风。
中医心脏病学
中医心脏病学
简介
中医心脏病学是中医学中研究心脏疾病的学科。
它探究心脏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并借鉴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经验,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理论与心脏病
中医心脏病学将中医理论与心脏疾病联系起来,认为心脏病主要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心脏病不仅仅是心脏本身的问题,还反映了全身的失衡。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心脏病学采用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诊、问诊、切诊和闻诊。
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脉情况和疾病发展过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心脏病
中医心脏病学中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方法,帮助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正常的气血运行,提升心脏的自愈能力。
中医心脏病学的优势
中医心脏病学与西医心脏病学相辅相成。
中医治疗能够综合考虑个人的体质、脏腑功能,注重调整整体平衡,减少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同时,中医药在心脏病防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结论
中医心脏病学是一门借鉴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心脏疾病的学科。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医心脏病学能够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恢复心脏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详解心脏病
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
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
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之法,方可得心应手。
清.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
”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
末梢神经就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
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
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
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
而且,在心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是极不合理的。
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于人体的异物。
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
针刺穴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
人体后,就会调动经气甚至真阳元气前来破除异物,金属针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指定的穴位中,从而达到调理虚实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在血管中植入金属支架也必然会造成激发元气的结果,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就是元气虚弱,所以,对元气极为虚弱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支架是非常不适宜的,非但不能治愈此类心脏病,反而会使心脏病患者的元气快速耗散,从而导致患者加速死亡。
另外,现在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扩或疏通血管,以达到使血管通畅的目的。
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就始终局限于此。
即使研究治疗心脏病的草药,也都是在如何使黏稠的血液稀释和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大做文章,却始终在恢复人体免疫力(真阳元气)方面不得要领。
比如∶西医往往使用心脏搭桥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技术也很成熟了,在美国,每年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多达 35-40 万人之多;另外,中国医学界近些年通过研究发现了银杏叶具有防止血管栓
塞的作用,于是研制“成功”了银杏叶片用来治疗心脏病。
在传统中医看来,这显然是治“标”的办法,根本达不到治“本”的目的。
因为任何活血破瘀、疏通血管的药物,都必须在真阳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效能,如果没有元气的作用,服用或注射药物都是没有意义的。
道理很简单,将一块淤血放入盛有活血化淤药物溶液的烧杯中,看看淤血是否被溶化,不就全都明白了吗?必须明白,任何破除淤血、扩充血管的
药物都是调动或激发元气的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长期或过量服用破淤和疏通药物,会使人感到虚弱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 或“丹参滴丸”之类的
疏通心血管的药物,只能使元气逐渐消损,使心脏病逐渐加重。
所以说,这些药物只能作应急使用,切不可长期服用,只有药品商家以及与之狼狈为奸者,才希望患者长期大量使用。
切记!现在社会流行每年到医疗机构疏通或稀释一下血液,或经常服用三七粉,以达到健康的目的,这简直就是
高科技时代的愚昧!这就好比只知道疏通河道,却不知在河的上游植树一样,到时候河道还是要淤积的。
另外,美国还制造出了人造心脏,虽然人造心脏的体积不断缩小,已经与人的心脏的大小几乎相同,但植入人造心脏的患者的寿命都很短,还没有超过 100 天的,而且,病人极容易患中风。
这是因为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换了心脏却没有增强肾气,而且,人造心脏属于人体异物,肾气是不可能向人造心脏供应动力的,肾气与人造心脏不能交通(心肾相交),患者
也就绝不可能活得长久,人造心脏的前途必然是渺茫的。
而接受心脏移植术的患者能够将寿命延长十几年甚至更长,是因为被移植的心脏是人类的心脏,能够与肾气相交通,而且,新移植的心脏一定是健康的,所以,肾就不用提供大量的肾气去补充虚弱的心气,从而使较虚弱的肾脏功能得以恢复。
虽然被移植的不是自己的心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
但总比金属、塑料之类的硬性异物要强得多,这就是移植心脏患者能够长期存活的原因。
假如在心脏移植手术以后,患者能够服用中医“袪邪扶正”的药物来恢复元气,排异反应必定会很快消除。
如果西医都能虚心地学习中医理论,能够用中医疗法治疗心脏病,全世界可能就用不着心脏移植手术了,心脏病是人类“头号杀手”的帽子就会被摘掉了,大多数治疗心脏病的“科学仪器”都将成为废物和垃圾。
而且,患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性交过度,使元阳亏损,如果能够节制房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有效地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头号杀手”也就无人可杀了。
但是也有少年儿童患有心脏病的,与性交无关,却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等元阳亏损的情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主要是由于孩子在一般感冒发烧时,经常被西医使用消炎退烧的药物,或被中医使用了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损伤了元气,从而导致了心脏病的发作。
而现在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不懂得为患者使用能够“回阳救逆”的“参附注射液” ,却一味地使用“助邪抑阳”的“参麦注射液” ,使得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使危重患者加速死亡。
这一点,只要观察患者昼夜的睡眠情况就可以作出判断,如果使用了“参附注射液” ,可能当时会出现目喘促、心跳加快等症状,但几小时后就可以平静下来,日后就会白天安祥,夜晚安静;而使用了“参麦注射液” ,虽然当时平静,过后必定会白日昏睡,夜间目喘促,烦躁不安,
而且,会汗出不止。
总之,治疗心脏病,只要从真阳元气入手,使用“袪邪扶正”的药物,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但对于危重患者,使用回阳药物,只能救十分之二三,倘若使用阴寒之品,死亡率必为 100%。
《灵枢经。
经脉》中说∶“脾足太阴之脉,……注心中。
……烦心,心下急痛。
”所以,服用附子理中汤、参附汤恢复脾胃的功能就可以治愈由于心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脏病。
又∶“肾足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中。
……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烦心,心痛。
”而“心手少阴之脉”列举的表现则没有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这就说明∶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脾和肾的经气虚弱。
所以,应使用恢复脾、肾经气的疗法、药物就可以将心脏病治愈。
又∶“心主手厥阴之脉,……心澹澹大动。
……烦心,心痛。
”这说明,心情郁闷也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似乎应该使用疏理气机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只能做为一时之权宜,决不可长期使用。
待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必须立即着手恢复脾肾的功能,否则,越疏通气机就会使元气越虚弱,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心脏病具体的传统中医治法∶若是寒邪过盛所导致的心脏病,脉沉弦细微无力的,用大剂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等汤剂回阳救逆,疗效如神。
若是慢性心脏病,不论早搏还是间歇,用大剂附子理中汤加阿胶 20g(以补心血,因为“心主血脉” ),屡用屡效。
若是由于气郁所引起的
冠心病,必然胸闷气短,脉象短涩,疼痛彻背,暗秏肾精,必须先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疏通气脉(瓜蒌疏通经络;薤白兴阳通窜,白酒疏通血脉),或针刺关、蠡沟、膻中等穴,可用于急救,然后再服用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或附子理中汤(加阿胶)等汤剂,以恢复元气。
若忽然心痛,诸药不效,必是淤血堵塞心脏或心包的血脉,服血府逐瘀汤,一剂即愈,不必手术。
(可参看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若重灸关元穴(或辅以中脘穴)。
各种后天的心脏病几乎都能治愈。
因为灸法具有兴阳的作用以外,同时也具有通窜的作用。
注意事项可参考《灸法直论》一文。
总之,治疗疾病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
一年之,绝对禁止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