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小专题线段的计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线段的计算热点归纳【含答案】
线段的计算热点题型归纳一、直接计算例 如图,AB=40,点C 为AB 的中点,点D 为CB 上的一点,点E 是BD 的中点,且EB=5,求CD 的长。
解:因为AB=10.点C 为AB 的中点,所以CB=AB=×40=20.1212因为点E 为BD 的中点,EB=5,所以BD=2EB=10,所以CD=CB-BD=20-10=10巩固练习:1.如图,P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分别为AB 、AP 的中点,若AB=16,BP=6,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已知线段AD=6cm,线段AC=BD=4cm,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线段EF 的长。
二、方程思想例.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M 、将AB 分成2:3两部分,点N 将AB分成4:1两部分,且线段MN=8cm,则AM 、NB 的长各为多少?解:依题意,设AM=2X,那么BM=3X,AB=5X.由AN:NB=4:1,得AN=AB=4X,BN=AB=x,4515即有4x-2x=8,解得x=4,所以AM=2x=2×4=8(cm),则AM 、BN 的长分别为8cm 、4cm.变式练习: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M,N,AM:MB=5:11,AN:NB=5:7,MN=1.5,求AB 的长。
巩固练习:1.如图,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C 的中点M 和DB 的中点N 之间的距离是40cm,求AB 的长。
2.如图,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AD=35,BC=44,AC=,求23BD 线段AB 的长。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例 已知线段AB=14cm,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且BC=4cm,,M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
解:(1)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AC,又因为C=AB-12BC,AB=14cm,BC=4cm,所以AM=(AB-AC)= (14-4)=5cm.1212(2)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AC,又因为12AC=AB+C,AB=14cm,BC=4cm,所以AM=(AB+C)= (14+4)=9cm.1212变式练习已知线段AB 、BC 在同一直线上,AB=5,BC=2,求AC 的长。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的长短比较与计算》精品课件
【变式3】(教材P128T3)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4 cm,求线段CD的长度.
解:因为D是线段AB的中点,AB=4 cm,
所以AD=DB= AB= ×4=2(cm).
因为C是线段AD的中点,
所以AC=CD= AD=1
cm.
1.(2022·新丰县期末)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理由是
【变式2】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AB=3,BD=9,CD=4,求
AD,BC的长.
解:AD=AB+BD=3+9=12.
BC=BD-CD=9-4=5.
知识点3 线段的中点及几等分点
【例3】如图,点D是AC的中点,BD=7,BC=3,求AD的长.
解:因为点D是AC的中点,
所以AD=DC=BD-CB=7-3=4.
因为两点之间,
两点的距离.
线段
③
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
条路最近,这是
长度
,叫做这
(4)
名称
概念
图形
线 段 把一条线段分成 相
的 中 等 的两条线段的点
点
线段
的三
等分
点
叫做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
等
相
的三条线段的点
叫做线段的三等分点
几何语言
点M为AB的中点,
所以 AM=MB=AB
=2AM=2MB .
或 AB
因为点M,N是AB的三等分点,
所以
或
AM=MN=NB=A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3AM=3MN=3NB
.
知识点1 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和差
七年级数学线段中点专题
七年级数学线段中点专题的知识点总结
1.线段的中点定义:如果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即AM=MB,那么点M 叫做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中点的性质:如果点M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有AM=MB。
3.线段中点定理:如果线段AB的中点是M,那么有AM=MB=21AB。
4.线段中点的计算:如果知道线段AB的长度和点M的位置,可以使用中点定理计算出AM=MB=21AB。
5.线段中点的作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作出线段的中点:
(1)在已知线段上取一个点,使得该点到线段的一个端点的距离等于线段长度的一半;(2)连接该点到线段的另一个端点;
(3)作该直线的垂线,交线段于一点,该点即为所求的中点。
6.线段中点的应用:线段中点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对称性、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
以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如需更详细、系统的总结,建议查阅七年级数学教材或相关教辅资料。
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知识点在数学中,线段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类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使用到。
我们需要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它进行计算。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的知识点。
一、线段的定义与表示线段是一条封闭的直线,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两个点来表示线段。
如图所示,AB就是一条线段,它由点A和点B所确定。
二、线段的长度计算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线段的长度来表达长短,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只需要用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
线段AB的长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B = √[(XB - XA)² + (YB - YA)²]其中,XA、XB、YA、YB分别为点A和点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三、线段的中点与坐标在线段中,有一点特殊的位置,它恰好处于线段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就叫做线段的中点。
我们可以通过求出线段两个端点坐标的平均值来求线段的中点坐标。
具体的公式如下:中点的横坐标:(XA + XB)/2中点的纵坐标:(YA + YB)/2例如,点A(2,4)和点B(6,8)所构成的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2+6)/2 = 4,(4+8)/2 = 6,所以中点为(4,6)。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指在线段中垂直于线的一条直线,并且它将线段一分为二。
垂直平分线的长度等于线段长度的一半。
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线段的斜率,b为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斜率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k = -1/k1其中,k1为线段的斜率。
五、线段的夹角计算在线段的计算中,角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相交,它们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osα = (AB·CD)/(|AB|·|CD|)其中,cosα为AB和CD夹角的余弦值,|AB|和|CD|为AB和CD的长度,AB·CD为AB向量和CD向量的点积。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1线段的计算专题复习(课堂学案及配套作业)(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1 线段的计算专题复习(解析版)第一部分教学案类型一单中点1.(2020秋•开福区校级月考)已知线段AB=13cm,C为线段AB上一点,BC=5cm,点D 为AC的中点.求DB的长度.思路引领:根据线段图,先求出AC的长,再求出DC的长,就可以求出DB的长.解:∵AB=13cm,BC=5cm,∴AC=AB﹣BC=8cm.∵D是AC中点.∴CD=12AC=4cm,∴DB=DC+CB=9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计算,分别考查了线段的做差、中点、求和等问题.属于简单题.主要锻炼学生书写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能力.2.已知线段AB=10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直线AB上有一点C,并且BC=2cm,点E是D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 .思路引领:分C在线段AB延长线上,C在线段AB上两种情况作图.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解:∵AB=10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DB=12AB=12×10=5(cm),①C在线段AB上,∵BC=2cm,∴DC=AB﹣BC=5﹣2=3(cm),∵点E是DC的中点,∴DE=12DC=12×3=32(cm),②C在线段AB延长线上,∵BC=2cm,∴DC=DB+BC=5+2=7(cm),∵点E是DC的中点,∴DE=12DC=12×7=72(cm),故答案为:32或7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以防遗漏.3.(2019秋•潮阳区期末)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13 AD,CD=4,求线段AB的长.思路引领:根据AC=13AD,CD=4,求出CD与AD,再根据D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得出答案.解:∵AC=13AD,CD=4,∴CD=AD﹣AC=AD―13AD=23AD,∴AD=32CD=6,∵D是线段AB的中点,∴AB=2AD=1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双中点4.(2019秋•秦淮区期末)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4,BC=6,则线段MN= ;(2)若AB=m,求线段MN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求得CM,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可得AB的长是NM的2倍,已知AB的长则不难求得MN的长度.解:(1)∵N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AC=4,BC=6,∴MC=2,CN=3,∴MN=MC+CN=2+3=5;(2)∵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AB=m,∴NM=MC+CN=12AB=12m.故答案为: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5.(2022春•垦利区期末)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MB=10cm,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线段BC,MN的长;(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用a的式子表示MN的长度.思路引领:(1)根据“点M是AC的中点”,先求出MC的长度,再利用BC=MB﹣MC,CN=12BC,MN=CM+CN即可求出线段BC,MN的长度.(2)先画图,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MC=12AC,NC=12BC,然后利用MN=MC﹣NC得到MN=12 acm.解:(1)∵M是AC的中点,∴MC=12AC=3cm,∴BC=MB﹣MC=7cm,又N为BC的中点,∴CN=12BC=3.5cm,∴MN=MC+NC=6.5cm;(2)如图1(或图2):∵M是AC的中点,∴CM=12 AC,∵N是BC的中点,∴CN=12 BC,∴MN=CM﹣CN=12AC―12BC=12(AC﹣BC)=12a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6.(2019秋•长兴县期末)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 =15cm ,CB =35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求线段AB 与DE 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即可求解.解:∵AC =15cm ,CB =35AC ,∴BC =9,∴AB =AC +BC =24,∵点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AD =12AC =152AE =12AB =12∴DE =AE ﹣AD =92.答:线段AB 与DE 的长为24、9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7.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8,BC =4,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思路引领:由题意将C 点位置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M 与C 点重合;②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MN =BM +BN .解: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由已知,M 与C 点重合,∵AB =8,BC =4,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MN =BN =2;②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MN =BM +BN =4+2=6;综上所述,MN 的长为2或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两点间距离;能够准确确定C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方程思想8.(2019秋•克东县期末)如图,N 为线段AC 中点,点M 、点B 分别为线段AN 、NC 上的点,且满足AM :MB :BC =1:4:3.(1)若AN =6,求AM 的长.(2)若NB=2,求AC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C=2AN=12,于是得到AM=1143×AC=1 8×12=32;(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N=12AC,得到AB=14143AC=58AC,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1)∵AN=6,N为线段AC中点,∴AC=2AN=12,∵AM:MB:BC=1:4:3.∴AM=1143×AC=18×12=32;(2)∵N为线段AC中点,∴AN=12 AC,∵AM:MB:BC=1:4:3,∴AB=14143AC=58AC,∴BN=AB﹣AN=58AC―12AC=18AC=2,∴AC=1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9.(2019秋•江夏区期末)如图,点B,D在线段AC上,BD=13AB,AB=34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距离是20,求线段AC的长.思路引领:设BD=x,求出AB=3x,CD=4x,求出BE=12AB=1.5x,DF=2x,根据EF=20得出方程1.5x+2x﹣x=5,求出x即可.解:设BD=x,则AB=3x,CD=4x,∵线段AB、CD的中点分别是E、F,∴BE=12AB=1.5x,DF=2x,∵EF=20,∴1.5x+2x﹣x=20,解得:x=8,∴AE+EF+CF=1.5x+20+2x=12+20+16=4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10.(鄂城区期末)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 在线段AB上.(1)若AB=6,BD=13BC,求线段CD的长度;(2)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C,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设AD=2x,用x表示出AB,根据题意用x表示出CD、CE,得到CD与CE的数量关系.解:(1)如图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BC=12AB=3,∵BD=1 3,∴BD=1,∴CD=BC﹣BD=2;(2)如图2,设AD=2x,则BD=3x,∴AB=AD+BD=5x,∵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12AB=52x,∴CD=AC﹣AD=12 x,∵AE=2BE,∴AE=23AB=103x,CE=AE﹣AC=56 x,∴CD:CE=12x:56x=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19秋•樊城区期末)如图,AB=97,AD=40,点E在线段DB上,DC:CE=1:2,CE:EB=3:5,求AC的长度.思路引领:根据AB=97,AD=40,可得BD=AB﹣AD=57,由DC:CE=1:2,CE:EB=3:5,可以设DC=x,可得CE=2x,EB=10x3,进而列出等式解得x的值,再求AC的长即可.解:因为AB=97,AD=40,所以BD=AB﹣AD=57因为DC:CE=1:2,CE:EB=3:5,所以设DC=x,则CE=2x,EB=10x 3,因为BD=DC+CE+EB所以x+2x+10x3=57解得x=9所以AC=AD+DC=40+9=49.答:AC的长度为4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类型四整体思想12.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C为线段AB的中点.试探究PA+PB与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引领:设AC=BC=x,PB=y,求出PA+PB的长,然后与PC的长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解:PA+PB与P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PA+PB=2PC.设AC=BC=x,PB=y,由图中所给信息可得:则PC=x+y,PA=2x+y,所以PA+PB=2x+y+y=2(x+y),所以PA+PB=2P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问题,关键是正确表示出线段的长.13.(2021秋•覃塘区期末)如图,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点E为线段AC的中点,若ED=12,则线段AB的长为 .思路引领:设EC=x,根据点E为线段AC的中点,得AC=2EC=2x,再根据点C,D 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得AB=3AC,结合ED=12,求出x,进而得出线段AB的长.解:设EC=x,∵点E为线段AC的中点,∴AC=2EC=2x,∵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AC=CD=BD=2x,∵ED=EC+CD,ED=12,∴x+2x=12,解得x=4,∴AB=3AC=24,故答案为:24.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三等分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数量转化是解题关键.14.如图,已知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1)若AB=24,CD=10,求MN的长.(2)若AB=a,CD=b,请用含,b的式子表示出MN的长.思路引领:(1)利用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可以得出MC=12AB,DN=12BD,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即可求出答案;(2)和方法(1)一样,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出关系式即可.解:(1)∵M,N分别是AC,BD的中点,∴MC=12AB,DN=12BD,∴MN=MC+CD+DN=12AC+12BD+CD=12(AC+BD)+CD=12(AB―CD)+CD=12AB+12CD=12(AB+CD)=12(24+10)=17,故MN的长是17.答:MN的长是17.(2)由(1)可知,MN =12(AB +CD ),∵AB =a ,CD =b ,∴MN =12(a +b ),答:MN 的长是12(a +b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 分类讨论思想15.(聊城期末)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B =60cm ,BC =40cm ,则AC 的长为 .思路引领: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1)C 在AB 内,则AC =AB ﹣BC ;(2)C 在AB 外,则AC =AB +BC .解:(1)C 在AB 内,则AC =AB ﹣BC =20cm ;(2)C 在AB 外,则AC =AB +BC =100cm .∴AC 的长为100cm 或20cm .总结提升: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16.( 永新县期末)已知线段AB =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 =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思路引领: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PQ =QB ,根据AP =2PB ,求出PB =13AB ,然后求出PQ 的长度,即可求出AQ 的长度.解:如图1所示,∵AP =2PB ,AB =6,∴PB =13AB =13×6=2,AP =23AB =23×6=4;∵点Q 为PB 的中点,∴PQ =QB =12PB =12×2=1;∴AQ =AP +PQ =4+1=5.如图2所示,∵AP =2PB ,AB =6,∴AB =BP =6,∵点Q为PB的中点,∴BQ=3,∴AQ=AB+BQ=6+3=9.故AQ的长度为5或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7.如图,已知点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AB=24,CD=10,求MN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可求出MC+ND的值,进而求出MN 的值.解:∵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MA=MC=12AC,NB=ND=12BD,∴MC+ND=12(AC+BD)=12(AB﹣CD)=12(24﹣10)=7(cm),∴MN=MC+ND+CD=7+10=17(cm),即MN的长为17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线段AB=10,C、D为直线AB上的两点,且AC=6,BD=8,求线段CD的长.思路引领:因为C、D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图形,即可求出线段CD的长.解:分四种情况:①图1中,CD=CB+BD=(AB﹣AC)+BD=4+8=12;②图2中,CD=AB﹣AD﹣BC=AB﹣(AB﹣BD)﹣(AB﹣AC)=10﹣2﹣4=4;③图3中,CD=CA+AB+BD=24;④图4中,CD=CA+AD=CA+(AB﹣BD)=6+2=8.综上可得:线段CD的长为12或4或24或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C、D的位置,容易漏解.类型六动点问题19.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C为数轴上一动点且对应的数为x.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不改变方向).设运动时间为t秒.(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2)若点P、Q在点C处相遇,求出C点对应的数x.(3)当PQ=5时,求t的值.(4)若点P、Q相向,同时一只宠物鼠每秒4个单位长度从B点出发,与点P相向而行,宠物鼠遇到P后立即返回,又遇到Q点后立即返回,又遇到P后立即返回…直到A、B 相遇为止,求宠物鼠整个过程中的行驶路程.思路引领:(1)根据OP=OQ,即路程和=AB,或P的路程﹣10=Q的路程﹣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2)求出P点运动的路程,进一步求解即可;(3)根据PQ=5,分三种情况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4)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1)依题意有(2+3)t=10﹣(﹣5),解得t=3;或3t﹣10=2t﹣5,解得t=5.答:t的值是3或5.(2)﹣5+3×2=﹣5+6=1,或10﹣[10﹣(﹣5)]÷(3﹣2)×3=10﹣15÷1×3=﹣35.故C点对应的数是1或﹣35.(3)依题意有①(2+3)t=10﹣(﹣5)﹣5,解得t=2;②(2+3)t=10﹣(﹣5)+5,解得t=4;答:t的值是2或4.(4)4×3=12个单位长度.答:宠物鼠整个过程中的行驶路程是12个单位长度.总结提升: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0.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2)若P、Q相向而行,且PQ=5,求t的值;(3)若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求t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OP=OQ,即路程和=AB,或P的路程−10=Q的路程−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2)由于运动的时间为t秒,根据P、Q相向而行,且PQ=5,列出方程求得t的值即可;(3)根据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解:(1)依题意有(2+3)t=10−(−5),解得t=3;或3t−10=2t−5,解得t=5.答:t的值是3或5.(2)依题意有|15﹣3t﹣2t|=5,即15﹣3t﹣2t=5或15﹣3t﹣2t=﹣5,解得t=2或4;(3)依题意有|3t﹣15﹣2t|=5,3t﹣15﹣2t=5或3t﹣15﹣2t=﹣5,解得t=20或10,答:t的值是20或10.总结提升: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1.(2020秋•西湖区期末)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A在B的左侧,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已知AB=12,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OA=5OB.(1)求a,b的值.(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2OP﹣OQ=3.(3)在(2)的条件下,若当点P开始运动时,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后点M就停止运动.求点M停止时,点M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思路引领:(1)由AO=5OB可知,将12平均分成6份,AO占5份为10,OB占一份为2,由图可知,A在原点的左边,B在原点的右边,从而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点P在原点的左侧和右侧时,OP表示的代数式不同,OQ=2+t,分别代入2OP﹣OQ=3列式即可求出t的值;(3)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分两种情况:点M追上点Q;点P与点M相遇时;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1)∵AB=12,AO=5OB,∴AO=10,OB=2,∴A点所表示的数为﹣10,B点所表示的数为2,∴a=﹣10,b=2.故答案为:﹣10;2;(2)当0<t<5时,如图1,AP =2t ,OP =10﹣2t ,BQ =t ,OQ =2+t ,∵2OP ﹣OQ =3,∴2(10﹣2t )﹣(2+t )=3,解得t =3,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如图2,2t =12+t ,解得t =12,当5<t <12时,如图3,OP =2t ﹣10,OQ =2+t ,则2(2t ﹣10)﹣(2+t )=3,解得t =813,综上所述,当t 为3或813时,2OP ﹣OQ =3;(3)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M 追上点Q ,3(t ―103)=2+t ,解得t =6,∴OP =2(t ﹣5)=2,此时OM =3(t ―103)=8;点P 与点M 相遇时,2t +3t =6,解得t =1.2,此时OM =8﹣3×1.2=4.4.故点M 停止时,点M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4.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复杂,要认真理清题意,并注意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任意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第二部分 配套作业一.填空题(共3小题)1.(2006•鄂州)已知AB=8cm,若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且B为AC的一个三等分点,则AC= cm.思路引领:已知AB的长度,根据B为AC的一个三等分点,因B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解:本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果,BC占线段AC的三分之一,则AC等于12cm;②如果AB占线段AC的三分之一,AC等于24cm.∴AC=12或24cm.总结提升:要分类讨论,以确定AC的长度.2.(2022•天河区校级模拟)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CB上,BC=4cm,BD =1.5cm,则线段AD= cm.思路引领:首先根据线段中点定义求出AC、BC长.再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AD的长.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4(cm),∵BD=1.5cm,∴CD=2.5(cm),∴AD=AC+CD=6.5(cm),故答案为:6.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中点定义的应用,线段之间的数量转化是解题关键.3.(2021秋•宣化区期末)已知点P是射线AB上一点,当PAPB=2或PAPB=12时,称点P是射线AB的强弱点,若AB=6,则PA= .思路引领: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结合P的位置得到PA与PB的具体的数量关系,结合AB=6,从而可得答案.解:①如图,AB=6,当PAPB =12时,∴PA=13AB=13×6=2;②如图,AB=6,当PAPB=2且P在线段AB上时,∴PA =23AB =23×6=4;③如图,AB =6,当PA PB=2且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PA =2AB =2×6=12;综上:PA =2或4或12.故答案为:2或4或1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分类思想的运用,掌握线段的和差倍分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15小题)4.已知点A ,B ,C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三点,如果AC =7,BC =3,求线段AC 和BC 的中点间距离.思路引领: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C 点在线段AB 上,此时AB =AC +BC ,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②当B 在线段AC 上时,那么AB =AC ﹣CB ,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C 点在线段AB 上,此时AB =AC +BC ,而AC =7,BC =3,∴AB =AC +BC =10,∴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2AC +12BC =12(AC +BC )=5;②当B 点在线段AC 上,此时AB =AC ﹣BC ,而AC =7,BC =3,∴AB =AC ﹣BC =4,∴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2AC ―12BC =12(AC ﹣BC )=2.故答案为:5或2.总结提升: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5.(2020秋•盱眙县期末)如图,直线l 上有A 、B 两点,线段AB =10cm .点C 在直线l 上,且满足BC =4cm ,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BP 的长.思路引领:作出图形后首先求得AC的长,然后求其一半的长,最后求线段BP的长即可.分点C在AB上和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当点C在AB上时,如图:∵AB=10cm,BC=4cm,∴AC=AB﹣BC=10﹣4=6(cm),∵P为线段AC的中点,∴PC=12AC=12×6=3(cm),∴BP=PC+BC=3+4=7(cm);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B=10cm,BC=4cm,∴AC=AB+BC=10+4=14(cm),∵P为线段AC的中点,∴PC=12AC=12×14=7(cm),∴BP=PC﹣BC=7﹣4=3(cm);∴BP的长为7cm或3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点,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6.(2021秋•钦北区期末)如图,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E 是AD的中点.(1)求线段BD的长;(2)求线段EC的长.思路引领:(1)由点C是AB的中点可得AC=BC=4cm,由点D是BC的中点可得BD=CD=2即可;(2)由(1)可知AE、AD的长,再根据EC=AC﹣AE,即可得出线段EC的长.解:(1)∵点C是AB的中点,AB=8,∴12AB=AC=BC=4,又∵点D是BC的中点,∴12BC=BD=CD=2.(2)由(1)得AC=4,AD=AC+CD=6,∵E是AD的中点,∴12AD=AE=ED=3,∴EC=AC﹣AE=4﹣3=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7.(2019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延长线段AB至点D,使点B为线段AD的中点,点C在线段BD上,CD=2BC,若BC=3,求AD的长.思路引领:先由CD=2BC,BC=3,求得CD=6,进而得BD,再由点B为线段AD的中点,得AD.解:∵CD=2BC,BC=3,∴CD=6,∴BD=BC+CD=3+6=9,∵点B为线段AD的中点,∴AD=2BD=18.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线段的中点定义,关键是弄清各线段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线段和差和线段中点,进行解答.8.(2022秋•江都区月考)在直线m上取点A、B,使AB=10cm,再在m上取一点P,使PA=2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思路引领: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此题要分情况讨论:(1)当点P在线段AB上;(2)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解:(1)如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B=AB﹣PA=8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PN=12PB,PM=12AP.∴MN=PM+PN=12AP+12BP=1+4=5(cm);(2)如图,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PB=AB+PA=12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PN=12PB,PM=12AP.∴MN=PN﹣PM=12BP―12AP=6﹣1=5(cm).∴线段MN的长是5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要分情况进行讨论,以防遗漏.9.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上一点,CD=2AD.(1)若线段AB=12,求CD的长;(2)若E是线段BC上一点,CE:BE=1:5,且CD比CE的3倍长1,求BE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6,再根据已知可得CD=23AC=4,即可解答;(2)根据题意可设CE=x,则CD=3x+1,再根据已知可得BC=6x,AC=9x32,然后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12,∴AC=12AB=6,∵CD=2AD,∴CD=23AC=4,∴CD的长为4;(2)如图:∵CD比CE的3倍长1,∴设CE=x,则CD=3x+1,∵CE:BE=1:5,∴BC=6CE=6x,∵CD=2AD,∴AC=32CD=9x3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9x32=6x,∴x=1,∴BE=5CE=5,∴BE的长为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0.(2022秋•高密市期中)如图所示,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的三部分,E是线段AD的中点,CD=14厘米.(1)求EC的长.(2)求AB:BE的值.思路引领:(1)由题意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三部分,则令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根据CD=14厘米,得出x=2.根据E是线段AD的中点,可得ED=12AD=16厘米,代入EC=ED﹣CD可求;(2)分别求出AB,BE的长后计算AB:BE的值.解:设线段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CD=7x=14,∴x=2.(1)∵AB=4x=8(厘米),BC=5x=10(厘米),∴AD=AB+BC+CD=8+10+14=32(厘米).∵E是线段AD的中点,∴ED=12AD=16厘米,∴EC=ED﹣CD=16﹣14=2(厘米);(2)∵BC=10厘米,EC=2厘米,∴BE=BC﹣EC=10﹣2=8厘米,又∵AB=8厘米,∴AB:BE=8:8=1.答:EC长是2厘米,AB:BE的值是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的间的距离,通过设适当的参数,由CD=7x=14求出参数x =2后,再求出各线段的值,同时利用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性质.11.(2020秋•巴南区期末)已知点B、D在线段AC上,(1)如图1,若AC=20,AB=8,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2)如图2,若BD=13AB=14CD,AE=BE,EC=13,求线段AC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求出线段DB的长度;(2)由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求出AC的长度.解:(1)∵D为线段AC的中点∴DC=12AC=12×20=10,∵AB=8,∴BD=AD﹣AB=10﹣8=2;(2)设BD=x,∵BD=13AB=14CD,∴AB=3x,CD=4x,∴AC=3x+x+4x=8x,∵AE=BE,∴AE=12AB=1.5x,∴EC=8x﹣1.5x=13,解得x=2,∴AC=8x=16.总结提升:本题综合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计算方法.12.(2022秋•南丹县期末)已知线段AB=20cm,M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AC:BC=3:1,点D是线段BA延长线上的点,AD=AB.求:(1)线段BC的长;(2)线段DC的长;(3)线段MD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1)设BC=xcm,则AC=3xcm.又∵AC=AB+BC=(20+x)cm,∴20+x=3x,解得x=10.即BC=10cm;(2)∵AD=AB=20cm,∴DC=AD+AB+BC=20cm+20cm+10cm=50cm;(3)∵M为AB的中点,∴AM=12AB=10cm,∴MD=AD+AM=20cm+10cm=30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3.(2020秋•喀喇沁旗期末)先画图,再解答:(1)画线段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B=12AC,再取AB得中点D;(注:非尺规作图)(2)在(1)中,若C、D两点间的距离为6cm,求线段AB的长.思路引领:(1)直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出CD=5AD,再根据CD=6cm,得出AD的长,再根据AD=12AB,即可得出答案.解:(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2)∵点D是AB的中点,∴AD=12 AB,∵AB=12 AC,∴CD=5AD,∵CD=6cm,∴AD=65 cm,∴AB=125cm.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比较简单.14.(2021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 =6,BC =4,则求线段AB 和线段MN 的长度;(2)若AB =a ,则线段MN = 12a ;(3)若将(1)小题中“点C 在线段AB 上”改为“点C 在直线AB 上”,(1)小题的结果会有变化吗?求出线段MN 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可知MC =3,CN =2,从而可求得MN 的长度;(2)由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N =MC +CN =12(AC +BC )=12AB ;(3)由于点C 在直线AB 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MN 的长度.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3,CN =12BC =2,∴MN =MC +CN =5;(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CN =12BC ,∴MN =MC +CN =12(AC +BC )=12AB =12a .故答案为:12a ;(3)当点C 在线段AB 内时,由(1)可知:MN =5,当点C 在线段AB 外时,此时点C 在点B 的右侧,∵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3,CN =12BC =2,∴MN =MC ﹣CN =1,综上所述,MN =5或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计算问题,涉及线段中点的性质,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基础题型.15.(2020秋•淮北月考)如图,已知B ,C 是线段AD 上的任意两点,M 是AB 的中点,N是CD 的中点.(1)若AB =4,BC =1,CD =6,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AD=11,BC=1,求线段MN的长度;(3)请你说明:2MN=BC+AD.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求得MB,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条件可知,MN=MB+CN+BC,AD=2(MB+CN)+BC,先求出MB+CN的值,则可求MN的长度;(3)由MN=MB+CN+BC,利用等式性质可得2MN=2MB+2BC+2CN=BC+(AB+BC+CD)=BC+AD.解:(1)∵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N=MB+BC+CN=12AB+BC+12CD,∵AB=4,BC=1,CD=6,∴MN=12×4+1+12×6=6;(2)∵AD=AB+BC+CD=2(MB+CN)+BC,∵AD=11,BC=1,∴MB+CN=5,∴MN=MB+BC+CN=6;(3)∵MN=MB+BC+CN,∴2MN=2MB+2BC+2CN=BC+(AB+BC+CD)=BC+AD.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16.(2006秋•中山区期末)如图,线段AB=30cm,点O在AB线段上,M、N两点分别从A、O同时出发,以2cm/s,1cm/s的速度沿AB方向向右运动.(1)如图1,若点M、点N同时到达B点,求点O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如图2,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O,使M、N运动到任意时刻,(点M始终在线段AO上,点N始终在线段OB上),总有MO=2BN?若存在,求出点O在线段AB上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设AO的长度为xcm,则OB=(30﹣x)cm,根据时间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设AO的长度为ycm,运动的时间为t,则MO=y﹣2t,BN=30﹣y﹣t,由MO=2BN 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1)设AO的长度为xcm,则OB=(30﹣x)cm,由图形,得30 2=30x1,解得:x=15,∴点O在AB的中点;(2)设AO的长度为ycm,运动的时间为t,则MO=y﹣2t,BN=30﹣y﹣t,由题意,得y﹣2t=2(30﹣y﹣t),解得:y=20,∴AO=20cm时,MO=2BN.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线段与行程问题的关系的运用,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解答时找到题意的等量关系是关键.17.(2016秋•和平区期末)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数轴上.(1)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且AC=13AB,则点C表示的数是 ﹣4或0 ;(2)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①点C在点A的右边,且AC=13AB,求点C表示的数(用含m,n的式子表示);②已知n﹣m=10,点P,Q分别是这条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左运动,当点Q追上点P后立即返回向点B运动,点P继续向左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点P的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BP=2BQ(P,Q两点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思路引领:(1)由已知条件得到AB=6,设点C表示的数是x,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①设点C表示的数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②Ⅰ、当点Q没追上点P时,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时,BP=2BQ,Ⅱ、设点P运动x秒时,点Q追上点P,列方程得到x=10,当点Q追上点P后,设点P再运动t秒时,BP=2BQ,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1)∵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AB=6,设点C表示的数是x,∴AC=|﹣2﹣x|,∵AC=13 AB,∴|﹣2﹣x|=13×6,解得:x=﹣4或x=0,∴点C表示的数是﹣4或0;故答案为:﹣4或0;。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小专题(十四)线段的计算
(3)若点 C 为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且 AB=n cm,其他条件不变, 你能猜想 MN 的长度吗?并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
1n 解:猜想:MN=2AB=2 cm. 结论:若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且点 M,N 分别是 AC,BC
1 的中点,则 MN=2AB.
【变式 1】 若 MN=k cm,求线段 AB 的长.
(1)若 AB=10 cm,2 cm<AM<4 cm,当点 C,D 运动了 2 s 时, 求 AC+MD 的值.
解:(1)当点 C,D 运动了 2 s 时,CM=2 cm,BD=6 cm, 因为 AB=10 cm, 所以 AC+MD=AB-CM-BD=10-2-6=2(cm).
1 (2)若点 C,D 运动时,总有 MD=3AC,则 AM= 4 AB.
n 解:MN=2 cm 成立.理由如下: 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因为点 M,N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
1
1
所以 MC=2AC,CN=2BC.
又因为 MN=MC-CN,
1
1n
所以 MN=2(AC-BC)=2AB=2 cm.
如图,如果点 C 在线段 AB 所在的直线上,点 M,N 分别是 AC, 1
(1)当 0<t<5 时,用含 t 的式子填空: BP= 5-t ,AQ= 10-2t .
(2)当 t=2 时,求 PQ 的值. 解:(2)当 t=2 时,AP=1×2=2<5,点 P 在线段 AB 上;OQ=2×2 =4<10,点 Q 在线段 OA 上,如图所示:
此时 PQ=OP-OQ=(OA+AP)-OQ=(10+2)-4=8.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小专题(十四) 线段的计算
七年级上册线段的计算
七年级上册线段的计算线段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过对线段的长度进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在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线段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一、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在开始线段的计算之前,首先要了解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线段是由两个不同的端点确定的有限长的直线,通常用字母表示,如AB。
线段AB的长度通常用|AB|表示。
二、线段的计算方法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计算线段长度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x₁, y₁),点B的坐标为(x₂, y₂),则线段AB的长度|AB|可用以下公式表示:|AB|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这个公式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而求得线段的长度。
2.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例题来练习线段的计算:例1:已知坐标A(2, 3)和B(5, 6),求线段AB的长度。
解: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代入A、B两点的坐标,得到|AB| = √((5-2)² + (6-3)²) = √(3² + 3²) = √(9 + 9) = √18。
所以线段AB的长度为√18。
例2:已知坐标A(-1, 2)和B(3, -4),求线段AB的长度。
解:同样地,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代入A、B两点的坐标,得到|AB| = √((3-(-1))² + (-4-2)²) = √(4² + (-6)²) = √(16 + 36) = √52。
所以线段AB的长度为√52。
通过这些例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线段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线段的比较和运算在学习线段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线段的比较和运算。
当我们需要比较两个线段的长度时,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
小专题(十二) 线段和角的计算中的数学思想
×12=6.所以AM= AC=1,DN= DB= .①
=MC+CD+DN=2-1+4+ = ;②
如图①,当点N在点D右侧时,MN
如图②,当点N
在点D左侧时,MN=MC+CD-DN=2-1+4- = .综
上所述,线段MN的长为 或
1
2
3
4
5
6
7
写出结果).
(3) 如图③④,∠MON=α+45°或135°-2α
第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类型三
整体思想
9. 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如果
EF=m,CD=n,那么线段AB的长度为
( C )
A. m+n
B. 2m+n
C. 2m-n
D. 3m-2n
1
或9
,AC=10,BC=4,则线段MN的长为
.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已知线段AB=12,在AB上有C,D,M,N四点,且AC∶CD∶DB=1∶2∶3,
1
1
AM= AC,DN= DB.求线段MN的长.
2
4
因为AB=12,AC∶CD∶DB=1∶2∶3,所以AC= ×12=2,CD= ×12=4,DB=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 线段或角的计算
专题训练 线段或角的计算一、线段的和或差的计算1.如图,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 =8 cm ,BC =2 cm ,则MC 的长度为( )A.2 cmB.3 cmC.4 cmD.6 cm 2.平坦的草地上有A ,B ,C 三个球,A 球距B 球3 m ,A 球距C 球1 m ,则B 球与C 球相距( )A.4 mB.3 mC.2 mD.无法确定3.如图已知线段AD =16 cm ,线段AC =BD =10 cm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则EF 长为 cm .4.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已知BC =14AB ,AD =13AB ,AB =12 cm ,则DC = cm.5.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PO ,垂足为O ,连接PA ,PB ;比较线段PO ,PA ,PB 的长短,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如图,已知线段AB =6 cm ,延长AB 至点C ,使BC =13AB ,若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7.已知线段AB =6 cm ,在直线AB 上画点C ,使BC =4 cm ,若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1)求点M ,N 之间的距离;(2)若AB =a cm ,BC =b cm ,其他条件不变,此时M ,N 间的距离是多少? (3)分析(1)(2)的解答过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二、角的和或差的计算8.已知∠α=75°,则∠α的补角的度数是( )A.15°B.25°C.105°D.125° 9.上午10:00时,钟表上分针与时针所夹角的度数为( )A.45°B.60°C.75°D.90° 10.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2少20°,则这个角为( )A.30°B.40°C.60°D.75°11.如图,已知∠AOC =90°,∠COB =50°,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AOB =160°,OC 平分∠AOB ,OD 为∠BOC 内任一射线,OE 平分∠BOD ,且∠BOE =30°,则∠COD = .13.如图,已知∠AOB =m 度,OA 1平分∠AOB ,OA 2平分∠AOA 1,OA 3平分∠AOA 2,OA 4平分∠AOA 3,…,OA n 平分∠AOA n -1,则∠AOA n 的度数为 度.14.如图,OC 为∠AOB 的内部任一条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若∠AOB =80°,求∠DOE 的度数.15.如图,选择适当的方向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反弹后将红球撞入袋中,此时∠1=∠2.如果红球与洞口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夹角∠3=3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红球能直接入袋?16.如图,已知小明家(A )在商场(O )的南偏东60°方向,小华家(B )在商场的东北方向.(1)若王亮家(C)在商场的北偏西19°20′的方向,试问:∠AOB和∠AOC的度数分别是多少?(2)若∠BOC=67°20′,试说明王亮家(C)在商场的什么方向上?17.把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重叠在一起.(1)如图1,当OB平分∠COD时,则∠AOD和∠BOC的和是多少度?(2)如图2,当OB不平分∠COD时,则∠AOD和∠BOC的和是多少度?18.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若∠AEM′=120°,则∠BCN′的度数为多少?。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线段的计算(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线段的计算(含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5cm,线段BC的长度为9cm,求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A) 4cmB) 6cmC) 10cmD) 14cm答案: B) 6cm2. 已知线段DE的长度为7cm,线段EF的长度为3cm,求线段DF的长度是多少?A) 4cmB) 7cmC) 10cmD) 14cm答案: A) 4cm3. 正方形ABCD的一条边长为10cm,求它的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A) 5cmB) 10cmC) 14cmD) 20cm答案: C) 14cm二、填空题1. 直线段AB的长度为15cm,点P在AB上,且AP与PB的比例为2:3,则AP的长度为__ cm。
答案: 6 cm2. 直线段CD的长度为12cm,点P在CD上,且CP与PD的比例为1:4,则PD的长度为__ cm。
答案: 9 cm三、解答题1. 三角形ABC中,线段AB的长度为8cm,线段AC的长度为10cm,求线段BC的长度。
答案: 使用勾股定理计算,BC = √(AB² + AC²) = √(8² + 10²) = √(64 + 100) = √(164) ≈ 12.81cm2. 线段EF的长度为15cm,点P在EF上,且PE与PF的比例为3:4,求PE和PF的长度。
答案: 根据比例关系,PE = (3/7) * EF = (3/7) * 15 = 6.43cm,PF = (4/7) * EF = (4/7) * 15 = 8.57cm以上为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中关于线段的计算的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专题(八) 线段的计算-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
解:(1)因为AB=24,CD=10, 所以AC+DB=AB-CD=14. 因为M,N分别是AC,BD的中点, 所以MC+DN=12(AC+DB)=7. 所以MN=MC+DN+CD=17.
(2)因为AB=a,CD=b, 所以AC+DB=AB-CD=a-b. 因为M,N分别是AC,BD的中点, 所以MC+DN=12(AC+DB)=12(a-b). 所以MN=MC+DN+CD=12(a-b)+b=12(a+b).
【变式1】 若MN=k cm,求线段AB的长. 解:因为点M是AC的中点,所以CM=12AC. 因为点N是BC的中点,所以CN=12BC. 所以MN=CM+CN=12AC+12BC=12AB. 所以AB=2MN=2k cm.
【变式2】 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B=p cm,M, 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 明理由.
②当点P在点Q左边时,如图3.
图3 此时,OQ=2t,AP=t,OA=10,AB=5. 所以PQ=OQ-OA-AP=2t-10-t=t-10. 当PQ=12AB时,即t-10=2.5,解得t=12.5. 综上所述,当PQ=12AB时,t=7.5或12.5.
;
(2)当t=2时,求PQ的值;
(3)当PQ=12AB时,求t的值.
解:(2)当t=2时,AP<5,点P在线段AB上,OQ<10,点Q在线 段OA上,如图1.
图1 此时PQ=OP-OQ=(OA+AP)-OQ=(10+t)-2t=10-t=8.
(3)①当点P在点Q右边时,如图2.
图2 此时,AP=t,OQ=2t,OA=10,AB=5. 所以PQ=OA+AP-OQ=10+t-2t=10-t. 当PQ=12AB时,即10-t=2.5,解得t=7.5.
七年级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七年级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线段动点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数学问题,它涉及到线段、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七年级数学线段动点问题的例子,以及如何解决它。
问题:小明和小强在一条直线上跑步,他们的起点在同一位置。
小明每秒跑3米,小强每秒跑5米。
如果小明先出发3秒,那么多少秒后小强会追上小明?
首先,我们来用数学模型理解这个问题。
假设 t 秒后小强追上小明。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程:
1. 小明先出发3秒,所以当他开始跑的时候,他已经跑了3 × 3 = 9 米(因为小明每秒跑3米)。
2. 当小强追上小明的时候,小明已经跑了 t + 3 秒(因为小明先出发3秒)。
3. 小明在这 t + 3 秒内跑的距离是3 × (t + 3) 米。
4. 小强在这 t 秒内跑的距离是5 × t 米。
5. 当小强追上小明的时候,他们跑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3 × (t + 3) = 5 × t。
现在我们要来解这个方程,找出 t 的值。
计算结果为:t = 秒
所以,小强会在秒后追上小明。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28和线段有关的计算(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28 和线段有关的计算1.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3/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11AB cm =,当点C 、D 运动了1s ,求AC 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3MD AC =,直接填空:AM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23MN AB的值.【解答】解:(1)当点C 、D 运动了1s 时,1CM cm =,3BD cm=11AB cm =Q ,1CM cm =,3BD cm=11137AC MD AB CM BD cm \+=--=--=;(2)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 t =,3BD t =,AC AM t =-Q ,3MD BM t =-,又3MD AC =,333BM t AM t \-=-,即3BM AM =,BM AB AM=-Q 3AB AM AM \-=,14AM AB \=,13AM BM \=,故答案为:13;(3)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4BN AM AB \==,12MN AB \=,即2133MN AB =.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Q ,AN BN AB-=MN AB \=,\1MN AB=,即2233MN AB =.综上所述2133MN AB =或23.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②当点C 是线段DE 的三等分点时,求AD 的长;(2)若2AB DE =,线段DE 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则CD AB【解答】解:(1)2AC BC =Q ,18AB =,6BC \=,12AC =,①E Q 为BC 中点,3CE \=,8DE =Q ,5CD \=,1257AD AC CD \=-=-=;②Q 点C 是线段DE 的三等分点,8DE =,18163CD \=,16201233AD AC CD \=-=-=;当点C 靠近点D 时,1833DC DE ==,8281233AD AC CD \=-=-=;(2)当点E 在线段BC 之间时,如图,设BC x =,则22AC BC x ==,3AB x \=,2AB DE =Q ,1.5DE x \=,设CE y =,2AE x y \=+,BE x y =-,2 1.50.5AD AE DE x y x x y \=-=+-=+,Q32AD EC BE +=,\0.532x y y x y ++=-,27y x \=,2171.5714CD x x x \=-=,\171714342x CD AB x ==;当点E 在点A 的左侧,如图,设BC x =,则 1.5DE x =,设CE y =,1.5DC EC DE y x \=+=+,1.520.5AD DC AC y x x y x \=-=+-=-,Q32AD EC BE +=,BE EC BC x y =+=+,\0.532y x y x y -+=+,4y x \=,1.54 1.5 5.5CD y x x x x \=+=+=, 1.5 6.5BD DC BC y x x x =+=++=,6.50.5 6.540.53AB BD AD x y x x x x x \=-=-+=-+=,\ 5.51136CD x AB x ==,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另一解法:可设6AB =,则4AC =,2CB =,3DE =,以A 为原点,以AB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则A 表示0,C 表示4,B 表示6,如图,设D 表示的数为x ,则E 表示3x +,可得||AD x =,|34||1|EC x x =+-=-,|36||3|BE x x =+-=-,|4|CD x =-,|||1|3|3|2AD EC x x BE x ++-==-,①当0x <或3x …时,上式可化为:1332x x x +-=-,解得7x =-,则|74|1166CD AB --==;②13x <…时,上式化为:1332x x x +-=-,解得:117x =,则11|4|177642CD AB -==;③01x <…时,上式化为:1332x x x +-=-,解得:73x =(舍去).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故答案为:1742或116.3.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15AB =,6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②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F =,求AD 的长;(2)若2AB DE =,线段DE 在直线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求CD BD的值.【解答】解:(1)2AC BC =Q ,15AB =,5BC \=,10AC =,①E Q 为BC 中点,2.5CE \=,6DE =Q ,3.5CD \=,10 3.5 6.5AD AC CD \=-=-=;②如图1,当点F 在点C 的右侧时,3CF =Q ,5BC =,13AF AC CF \=+=,11333AD AF \==;当点F 在点C 的左侧时,10AC =Q ,3CF =,7AF AC CF \=-=,37AF AD \==,73AD \=;综上所述,AD 的长为133或73;(2)当点E 在线段BC 之间时,如图3,设BC x =,则22AC BC x ==,2AB DE =Q ,1.5DE x \=,设CE y =,2AE x y \=+,BE x y =-,2 1.50.5AD AE DE x y x x y \=-=+-=+,Q32AD EC BE +=,\0.532x y y x y ++=-,27y x \=,2171.5714CD x x x \=-=,313(0.5)14BD x x y x =-+=,\171714313114x CD BD x ==;当点E 在点A 的左侧,如图4,设BC x =,则 1.5DE x =,设CE y =,1.5DC EC DE y x \=+=+,1.520.5AD DC AC y x x y x \=-=+-=-,Q32AD EC BE +=,BE EC BC x y =+=+,\0.532y x y x y -+=+,4y x \=,1.54 1.5 5.5CD y x x x x \=+=+=, 1.5 6.5BD DC BC y x x x =+=++=,\ 5.5116.513CD x BD x ==,点D 在C 点右侧,及点D 在B 点右侧,无解,不符合题意;当是D 在A 右侧,E 在C 左侧时,如图5,则22AC BC x ==,3AB x \=,2AB DE =Q ,1.5DE x \=,设CE y =,12AD x y \=-,Q 32AD EC BE +=,\1322x y y x y -+=+,33x x y \=+(不合题意),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当D 在B 的右侧,其他情况不存在,舍去.综上所述CD BD 的值为1731或1113.4.已知:如图1,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同时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4AM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 2cm ,DM = ;(直接填空)(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2MD AC =,则AM = (填空);(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意知,2CM cm =,4BD cm =,12AB cm =Q ,4AM cm =,8BM cm \=,2AC AM CM cm \=-=,4DM BM BD cm =-=,故答案为:2cm ,4cm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时,2CM cm =,4BD cm =,12246()AC MD AM CM BM BD AB CM BD cm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2BD MC =,2MD AC =Q ,2()BD MD MC AC \+=+,即2MB AM =,AM BM AB +=Q ,2AM AM AB \+=,143AM AB cm \==,故答案为:4cm ;(4)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AN BN MN -=Q ,又AN AM MN -=Q ,4BN AM \==,12444MN AB AM BN \=--=--=,\41123MN AB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N BN MN -=Q ,又AN BN AB -=Q ,12MN AB \==,\12112MN AB ==;综上所述13MN AB =或1.5.如图,已知P 是线段AB 上一点,23AP AB =,C ,D 两点从A ,P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2厘米,每秒1厘米的速度沿AB 方向运动,当点D 到达终点B 时,点C 也停止运动,设AB a =(厘(1)用含a 和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P 的长度;(2)当5t =时,12CD AB =,求线段AB 的长;(3)当CB AC PC -=时,求PD AB 的值.【解答】解:(1)AB a =Q ,23AP AB =,23AP a \=,2AC t =Q ,223CP AP AC a t \=-=-;(2)12CD AB =Q ,1()2PC PD AP PB \+=+,223AP PC AB \==,\222(2)33a a t =-,当5t =时,解得30a =,30AB cm \=;(3)CB AC PC -=Q ,AC PB \=,23AP AB =Q ,13PB AB \=,2AC PC PB t \===,6AB t \=,PD t =Q ,\16PD AB =.6.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3/cm s(1)若10AB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3MD AC =,直接填空:AM =AB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 的值.【解答】解:(1)当点C 、D 运动了2s 时,2CM cm =,6BD cm =10AB cm =Q ,2CM cm =,6BD cm=10262AC MD AB CM BD cm \+=--=--=.(2)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 t =,3BD t =,AC AM t =-Q ,3MD BM t =-,又3MD AC =,333BM t AM t \-=-,即3BM AM =,BM AB AM=-Q 3AB AM AM \-=,14AM AB \=,故答案为:14.(3)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N BN MN -=Q ,又AN AM MN -=Q 14BN AM AB \==,12MN AB \=,即12MN AB =.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Q ,又AN BN AB -=QMN AB \=,即1MN AB =.综上所述112MN AB =或7.如果一点在由两条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一条折线上且把这条折线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这点叫做这条折线的“折中点”.如果点D 是折线A C B --的“折中点”,请解答以下问题:(1)已知AC m =,BC n =.当m n >时,点D 在线段 AC 上;当m n =时,点D 与 重合;当m n <时,点D 在线段 上;(2)若E 为线段AC 中点,4EC =,3CD =,求CB 的长度.【解答】解:(1)已知AC m =,BC n =.当m n >时,点D 在线段AC 上;当m n =时,点D 与C 重合;当m n <时,点D 在线段BC 上.故答案为:AC ,C ,BC ;(2)点D 在线段AC 上,E Q 为线段AC 中点,4EC =,28AC CE \==,3CD =Q ,5AD AC CD \=-=,5BD AD ==Q ,532BC \=-=;点D 在线段BC 上,E Q 为线段AC 中点,4EC =,28AC CE \==,3CD =Q ,11AD AC CD \=+=,11BD AD ==Q ,11314BC \=+=.8.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 D A ®®以2/cm s 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AD 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010)t …….(1)当2t =时,①AB = 4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①点B 沿点A D ®运动时,AB = cm ;②点B 沿点D A ®运动时,AB = cm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AB 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 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当2t =时,①224AB cm =´=;②1046BD AD AB cm =-=-=,由C 是线段BD 的中点,得116322CD BD cm ==´=;(2))①点B 沿点A D ®运动时,2AB tcm =;②点B 沿点D A ®运动时,202AB tcm =-;(3)在运动过程中,若AB 中点为E ,则EC 的长不变,由AB 中点为E ,C 是线段BD 的中点,得12BE AB =,12BC BD =.11()10522EC BE BC AB BD cm =+=+=´=.9.如图,点B 、C 在线段AD 上,23CD AB =+.(1)若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求BC AB -的值;(2)若14BC AD =,求BC AB -的值;(3)若线段AC 上有一点P (不与点B 重合),AP AC DP +=,求BP 的长.【解答】解:设AB x =,BC y =,则23CD x =+.(1)C Q 是AD 中点,AC CD \=,23x y x \+=+3y x \-=,即3BC AB -=.(2)14BC AD =Q ,即3AB CD BC +=,233x x y \++=,1y x \-=,即1BC AB -=.(3)设AP m =,AP AC DP +=Q ,23m x y x x y m \++=+++-,32m x \-=,即32BP m x =-=.10.如图,点B 、C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点M 和点N 分别在线段AB 和线段CD 上.(1)当8AD =,6MN =,AM BM =,CN DN =时,BC = 4 ;(2)若AD a =,MN b=①当2AM BM =,2DN CN =时,求BC 的长度(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②当AM nBM =,(DN nCN n =是正整数)时,直接写出BC = .(用含a 、b 、n 的代数式表示)【解答】解:(1)8AD =Q ,6MN =,862AM DN AD MN \+=-=-=,AM BM =Q ,CN DN =,224AB CD AM DN \+=+=,()844BC AD AB CD \=-+=-=,故答案为4.(2)①AD a =Q ,MN b =,AM DN AD MN a b \+=-=-,2AM BM =Q ,2DN CN =,33()()22AB CD AM DN a b \+=+=-,331()()222BC AD AB CD a a b b a \=-+=--=-.②AD a =Q ,MN b =,AM DN AD MN a b \+=-=-,AM nBM =Q ,DN nCN =,11()()n n AB CD AM DN a b n n++\+=+=-,111()()n n BC AD AB CD a a b b a n n n ++\=-+=--=-.故答案为11n b a n n+-.11.如图,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D 为线段BC 上一点,2CD BD =,E 为线段AC 上一点,2CE AE=(1)若18AB =,21BC =,求DE 的长;(2)若AB a =,求DE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 长度的7倍,则AD AC 【解答】解:(1)2CD BD =Q ,21BC =,173BD BC \==,2CE AE =Q ,18AB =,111()(1821)13333AE AC AB BC \==+=´+=,18135BE AB AE \=-=-=,5712DE BE BD \=+=+=;(2)2CD BD =Q ,13BD BC \=,2CE AE =Q ,AB a =,13AE AC \=,13BE AB AE AB AC \=-=-,11112()33333DE BE BD AB AC BC AB AC BC AB AB AB \=+=-+=--=-=,AB a =Q ,23DE a \=;(3)设22CD BD x ==,22CE AE y ==,则BD x =,AE y =,所有线段和43(23)223(23)222227(23)AE AB AD AC EB ED EC BD BC DC y y x x x y x x x x x x y y x x +++++++++=+-+++-+++++=+-+,2y x =,则23324AD y y x x y x x =+-+=-=,36AC y x ==,\23AD AC =,故答案为:23.12.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16AB cm =,6BC cm =.(1)AC = 10 cm ;(2)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 、P 、Q 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答】解:(1)16610AC AB BC cm =-=-=,故答案为:10;(2)①当05t <…时,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1026t t -=-,解得4t =;②当1653t <…时,P 为线段CQ 的中点,210163t t -=-,解得265t =;③当1663t <…时,Q 为线段PC 的中点,6316t t -=-,解得112t =;④当68t <…时,C 为线段PQ 的中点,2106t t -=-,解得4t =(舍),综上所述:4t =或265或112.13.如图1,点A ,B 都在线段EF 上(点A 在点E 和点B 之间),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1)若::1:2:3EA AB BF =,且12EF cm =,求线段MN 的长;(2)若MN a =,AB b =,求线段EF 的长(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延长线段EF 至点1A ,使1FA EA =,请探究线段1BA 与EM NF +应满足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解答】解:(1)设EA xcm =,则2AB xcm =,3BF cm =,6EF xcm =.Q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12EM MA xcm \==,32BN NF xcm ==.2AB xcm =Q ,4MN MA AB BN xcm \=++=.12EF cm =Q ,612x \=,解得:2x =,48MN x cm \==.(2)Q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EM MA \=,BN NF =.MN a =Q ,AB b =,MA BN MN AB a b \+=-=-,EM NF a b \+=-,2EF EM MN NF a b a a b \=++=-+=-.(3)Q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2EA EM \=,2BF NF =.1FA EA =Q ,112()BA BF FA BF EA EM NF \=+=+=+.14.在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15OA cm =,30AB cm =,10BC cm =,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O 匀速向点O 运动(点Q 运动到点O 时停止运动).如果两点同时出发,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点P 和点Q 重合时23PA AB =,求OP 的长度;(2)在(1)题的条件下,求点Q 的运动速度.【解答】解:(1)23PA AB =Q ,30AB cm =,230203PA cm \=´=,15OA cm =Q ,35OP OA AP cm \=+=,(2)OC OA AB BC =++Q ,15OA cm =,30AB cm =,10BC cm =,15301055OC cm \=++=,553520CP OC OP cm =-=-=Q ,P Q 以1/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35s ,点Q 运动的时间为35s ,\点Q 的速度204/357cm s ==.15.如图,有两段线段2AB =(单位长度),1CD =(单位长度)在数轴上运动.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1)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10- ,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线段BC = (2)若线段A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若6BC =(单位长度),求t 的值(3)若线段A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024t <<时,设M 为AC 中点,N 为BD 中点,则线段MN 的长为 .【解答】解:(1)2AB =Q ,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1CD =Q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14(10)24BC \=--=.故答案为:10-;14;24.(2)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0t -,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 -,|10(142)||324|BC t t t \=---=-.6BC =Q ,|324|6t \-=,解得:16t =,210t =.答:当6BC =(单位长度)时,t 的值为6或10.(3)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2t --,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0t --,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52t -,024t <<Q ,\点C 一直在点B 的右侧.M Q 为AC 中点,N 为BD 中点,\点M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32t -,点N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532t -,53233222t t MN --\=-=.故答案为:32.16.(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6AC cm =,10BC cm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2)若线段AB acm =,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DE (直接写出答案).(3)对于(1),如果叙述为:“点C 在直线AB 上,线段6AC cm =,10BC cm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直接写出结果.【解答】解:(1)6AC cm =Q ,10BC cm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32DC AC cm \==,152CE CB cm ==,8DE DC EC cm \=+=;(2)Q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2DC AC \=,12CE CB =,11()22DE DC EC AC CB acm \=+=+=;故答案为:12acm ;(3)结果会有变化,如图,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32DC AC cm \==,152CE CB cm ==,2DE EC CD cm \=-=,\线段DE 的长为8cm 或2cm .17.(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6AC cm =,4BC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根据(1)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BC a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 的长度吗?用一句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对于(1),如果叙述为:“已知线段6AC cm =,4BC cm =,点C 在直线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解答】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6AC cm =,4BC cm =,2623MC AC cm =¸=¸=,2422NC CB cm =¸=¸=,由线段的和差,得325()MN MC NC cm =+=+=.答:线段MN 的长是5cm .(2)12MN a =,MN 的长度等于1()2AC BC +;(3)会有变化.当C 点在线段AB 上时,5MN cm =;当C 点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1MN cm =.18.如图,点B 在线段AC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若线段15AC =,25BC AC =,则线段MN (2)若B 为线段AC 上任一点,满足AC BC m -=,其它条件不变,求MN 的长;(3)若原题中改为点B 在直线AC 上,满足AC a =,BC b =,()a b ¹,其它条件不变,求MN 的长.【解答】解:(1)15AC =Q ,25BC AC =,6BC \=,又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1522CM AC \==,132CN BC ==,159322MN CM CN \=-=-=;故答案为:92;(2)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M CN AC BC AC BC m \=-=-=-=;(3)当点B 在线段AC 上时,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M CN AC BC AC BC a b \=-=-=-=-;当点B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M CN AC BC AC BC a b \=+=+=+=+;当点B 在CA 的延长线上时,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N CM BC AC BC AC b a \=-=-=-=-.19.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②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2)若2AB DE =,线段DE 在直线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则CD AB【解答】解:(1)2AC BC =,18AB =,8DE =,6BC \=,12AC =,①如图,E Q 为BC 中点,3CE \=,5CD \=,18117AD AB DB \=-=-=;②如图,Ⅰ、当点E 在点F 的左侧,3CE EF +=Q ,6BC =,\点F 是BC 的中点,3CF BF \==,18315AF AB BF \=-=-=,153AD AF \==;Ⅱ、当点E 在点F 的右侧,12AC =Q ,3CE EF CF +==,9AF AC CF \=-=,39AF AD \==,3AD \=.其他情况不存在,舍去.综上所述:AD 的长为3或5;(2)2AC BC =Q ,2AB DE =,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Ⅰ、当点E 在点C 右侧时,如图,设CE x =,DC y =,则DE x y =+,2()AB x y \=+24()33AC AB x y ==+4133AD AC DC x y \=-=+12()33BC AB x y ==+2133BE BC CE y x \=-=-7133AD EC x y \+=+2()3AD EC BE+=Q 71212()3()3333x y y x \+=-解得,174x y =,\1742()422()17CD y y AB x y y y ===++.Ⅱ、当点E 在点A 左侧时,如图,设CE x =,DC y =,则DE y x =-,2()AB y x \=-24()33AC AB y x ==-4133AD DC AC x y \=-=-12()33BC AB y x ==-2133BE BC CE y x \=+=+7133AD EC x y \+=-2()3AD EC BE+=Q 71212()3()3333x y y x \-=+解得,118x y =,\112()6CD y AB y x ==-.点D 在C 点右侧,及点D 在B 点右侧,无解,不符合题意;当DE 在线段AC 内部时,如图,设CE x =,DC y =,则DE y x =-,2()AB y x \=-,24()33AC AB y x ==-,1433AD AC DC y x \=-=-,12()33BC AB y x ==-,2133BE BC CE y x \=+=+,1133AD EC x y \+=-+,2()3AD EC BE+=Q 11212()3()3333x y y x \-+=+,解得,54x y -=(不符合题意,舍去),\512()182CD y AB y x ==<-,不符合题意,舍去.其他情况不存在,舍去.故答案为1742或116.20.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20AB cm =,8BC 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1)AC= 12 cm;(2)当x= s时,P、Q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20812()AC AB BC cm=-=-=.故答案为:12;(2)2020(21)()3s¸+=.故当203x s=时,P、Q重合.故答案为:203;(3)存在,①C是线段PQ的中点,得220212x x+-=´,解得4x=;②P为线段CQ的中点,得122022x x+-=´,解得325x=;③Q为线段PC的中点,得2122(20)x x+=´-,解得7x=;综上所述:4x=或325x=或7x=.。
【专题复习】2019年 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的计算 专题练习20题(含答案)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计算专题练习一、解答题:1、如图,己知线段AB=80,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1)求MB的长;(2)求PB的长;(3)求PM的长.2、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两点,点D是AC的中点,若BC=6cm,BD=10cm,求线段AB的长度.3、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1)若线段DE=9cm,求线段AB的长.(2)若线段CE=5cm,求线段DB的长.4、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8,AC:BC=3:1,求线段BC的长度.5、如图所示,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6、如图,已知线段AB=32,C为线段AB上一点,且3AC=BC,E为线段BC的中点,F为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7、如图,M是线段AC中点,点B在线段AC上,且AB=4cm,BC=2AB,求线段MC和线段BM的长.8、如图,线段AC=8 cm,线段BC=18 cm,点M是AC的中点,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MN的长.9、如图,已知BC=AB=CD,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60厘米,求AB,CD的长.10、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 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1、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CD=2AB+3.(1)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求BC-AB的值;(2)若4BC=AD,求BC-AB的值;(3)若线段AC上有一点P(不与点B重合),AP+AC=DP,求BP的长.12、A、B、C、D四个车站的位置如图所示,B、C两站之间的距离BC=2a+b,B、D两站之间的距离BD=4a +3b.求:⑴ C、D两站之间的距离CD;⑵若C站到A、D两站的距离相等,则A、B两站之间的距离AB是多少?13、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14、如图,线段AC=6cm,线段BC=15cm,点M是AC的中点,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MN 的长.15、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15,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5时,用含t的式子填空:BP= ,AQ= ;(2)当t=2时,求PQ的值;(3)当AB=2PQ时,求t的值.16、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6 ,CB=4 ,求线段MN的长;(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线段MN与AB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你的理由;(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你上述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17、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18、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点对应的数: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和点C的距离:PC=(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①点P、Q同时运动运动的过程中有处相遇,相遇时t= 秒.②在点Q开始运动后,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P、Q两点间的距离.19、如图,线段AB=1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长度不变;②MA+PN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0、探索性问题: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 ,b= ,c= ;(2)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①t秒钟过后,AC的长度为(用t的关系式表示);②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参考答案1、解:(1)∵M是AB的中点∴MB=40(2)∵N为PB的中点,且NB=14 ∴PB=2NB=2×14=28(3)∵MB=40,PB=28 ∴PM=MB﹣PB=40﹣28=122、解:已知BC=6cm,BD=10cm,∴DC=BD﹣BC=4cm,又点D是AC的中点,∴DA=DC=4cm,所以AB=BD+DA=10+4=14(cm).答:线段AB的长度为14cm.3、解:(1)∵DE=9cm,∴DC+CE=9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AC=2CD,BC=2CE.∵AB=AC+BC=2(CD+CE)=2DE=18cm;(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ACB.∵点E是线段BC的中点,∴BC=2CE=10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DC=AC=BC=5cm.∴DB=DC+CB=5+10=15cm.4、解:由于AC:BC=3:1,设BC=x,则AC=3x第一种情况: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BC=AB.因为 AB=8,所以3x+x=8解得 x=2所以 BC=2第二种情况: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BC=AB因为 AB=8,所以3x﹣x=8解得 x=4所以 BC=4综上,BC的长为2或4.5、解:∵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BE4cm,∴BC=BE﹣EC=4﹣3=1cm,∴AC=AB﹣BC=8﹣1=7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CD=3.5cm,∴DE=CD﹣EC=3.5﹣3=0.5cm.6、解:∵F为线段AB的中点,∴BF=AB=16,∵AC=BC,∴BC=AB=24,∵E为线段BC的中点,∴BE=12,∴EF=BF﹣BE=16﹣12=4.7、解:∵AB=4cm,BC=2AB,∴BC=8cm,∴AC=AB+BC=4+8=12cm,∵M是线段AC中点,∴MC=AM=AC=6cm,∴BM=AM﹣AB=6﹣4=2cm.8、解:BC=18cm所以CN=18×1÷(1+2)=6mM是AC中点所以MC=AC/2=4cm所以MN=MC+CN=4+6=10cm9、解:设BC=x厘米,由题意得:AB=3x,CD=4x∵E,F分别是AB,CD的中点∴BE=AB=x,CF=CD=2x∴EF=BE+CF﹣BC=x+2x﹣x即x+2x﹣x=60,解得x=24∴AB=3x=72(厘米),CD=4x=96(厘米).答:线段AB长为72厘米,线段CD长为96厘米.10、解:(1)①∵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当t=2时,AB=2×2=4cm.故答案为:4;②∵AD=10cm,AB=4cm,∴BD=10﹣4=6cm,∵C是线段BD的中点,∴CD=BD=×6=3cm;(2)∵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当0≤t≤5时,AB=2t;当5<t≤10时,AB=10﹣(2t﹣10)=20﹣2t;(3)不变.∵AB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EC=(AB+BD)=AD=×10=5cm.11、解:12、解:⑴ CD=(4a+3b)-(2a+b)=2a+2b 答:C、D两站之间的距离CD为(2a+2b)⑵ AB=AC-BC=CD-BC=(2a+2b)-(2a+b)=b 答:A、B两站之间的距离AB是b.13、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4cm,CN=BC=3cm,∴MN=CM+CN=4+3=7(cm);即线段MN的长是7cm.(2)能,理由如下:如图所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CN=BC,∴MN=CM+CN=(AC﹣BC)=cm.14、解:∵M是AC的中点,AC=6,∴MC=3,又因为CN∶NB=1∶2,BC=15,∴CN=5,∴MN=MC+CN=3+5=8,∴MN的长为8 cm15、解:16、解:17、解:18、解:(1)P点对应的数为﹣26+t;PC=36﹣t;故答案为:﹣26+t;36﹣t;(2)①有2处相遇;分两种情况:Q返回前相遇:3(t﹣16)﹣16=t﹣16,解得:t=24,Q返回后相遇:3(t﹣16)+t=36×2.解得:t=30.综上所述,相遇时t=24秒或30秒.故答案为:24或30;②当16≤t≤24时 PQ=t﹣3(t﹣16)=﹣2t+48,当24<t≤28时 PQ=3(t﹣16)﹣t=2t﹣48,当28<t≤30时 PQ=72﹣3(t﹣16)﹣t=120﹣4t,当30<t≤36时 PQ=t﹣[72﹣3(t﹣16)]=4t﹣120,当36<t≤40时 PQ=3(t﹣16)﹣36=3t﹣84.19、解:20、解:。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项突破10线段、角的计算的四种常见类型
所以 AE = AB =1.5 x , CF = CD =2 x .
所以 EF = AC - AE - CF =2.5 x .
因为 EF =20,所以2.5 x =20,解得 x =8.
所以 AB =24, CD =32.
1
2
3
4
5
6
7
8
类型4角平分线在计算中的应用
DE 的长;
1
2
3
4
5
6
7
8
解:(1)因为 AB =10 cm, AC =4 cm,
所以 BC = AB - AC =6(cm).
因为点 D , E 分别是线段 AC 和 BC 的中点,
所以 CE = CB =3
cm, DC = AC =2
所以 DE = DC + CE =2+3=5(cm).
1
2
3
4
5
6
7
8
(1)如图①,当∠ COD 的边 OD 在∠ AOB 内部时,若
∠ COE =40°,求∠ BOD 的度数;
1
2
3
4
5
6
7
8
解:(1)因为∠ COD =90°,∠ COE =40°,
所以∠ DOE =∠ COD -∠ COE =90°-40°=50°.
因为 OE 平分∠ AOD ,
如图②,当点 P 在点 B 右侧时,
②
根据题意可得,2 t +2=2(2 t -6),解得 t =7.
综上, t 的值为 或7.
1
2
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数学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七年级数学中,线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线段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几何图形,它由两个端点和连接它们的线段组成。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七年级数学线段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1. 给定线段AB,如果线段AB的长度是5cm,那么线段BA的长度是多少?解析: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所以线段BA的长度也是5cm。
2. 在一个长方形中,两个相邻的边的长度分别是7cm和5cm,求长方形的周长。
解析: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等于2× (7cm + 5cm) = 24cm。
3. 如果一个线段的长度是8cm,将它分成3等分,每一段的长度是多少?解析:将线段分成3等分,意味着将线段分成3个相等的部分。
所以每一段的长度等于8cm ÷ 3 ≈ 2.67cm。
4. 在一个正方形中,对角线的长度是10cm,求正方形的边长。
解析:正方形的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两个等边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对角线的长度等于边长的平方根乘以√2。
所以边长等于10cm ÷ √2 ≈ 7.07cm。
5. 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每条边的长度是6cm,求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所以三角形的周长等于3 × 6cm =18cm。
通过以上几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线段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两个端点的距离来确定,而在其他图形中,线段的长度也可以通过其他已知条件来计算。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提高我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除了以上的练习题,还有许多其他与线段相关的问题可以练习。
比如,给定两个点的坐标,求它们之间的距离;给定一个线段和一个点,判断这个点是否在线段上等等。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线段的性质和几何知识来解决,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