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模型及定律习题

合集下载

《电路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及解析115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 V 可得:IA C 2.5 A:U DB 0 :U S 125. V。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 a i i 1 i 2 ; b u u1 u2 ; c u u S i i S R S ; d i iS1RSu u S 。

【题6】:3;-5;-8。

【题7】:D。

【题8】:PU S 1 50 W ;P U S 2 6 W ;P U S3 0 ;P I S 1 15 W ;P I S2 14 W ;P I S 3 15 W 。

【题9】:C。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1【题14】:3 I 1 2 3 ;IA 。

3【题15】:I 4 3 A;I 2 3 A;I 3 1A;I 5 4 A。

【题16】:I 7 A;U 35 V;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 V;流过 2 电阻的电流I E B 2 A;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U A C 2 3I ;又由节点 D 列KCL 得I C D 4 I ;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 ;代入上式,得U A C 7 V。

【题18】:P1 P2 2 II212222 ;故I I122;I 1 I 2 ;⑴KCL:43I I ;I 11 12858A;U I 1 I 1 V 或 1.6 V;或I 1 I2 。

S 2 15⑵KCL:43I I ;I1 121 8 A;U S 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 47 3ab 9 4 8.5 V;A =0 .5 A ;U II 1 U 6ab . A ;P 6 1.2 5 W = 7 .5 W ;吸1 252收功率7.5W。

【题2】:[解答]【题3】:[解答] C。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路1-9章习题答案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路1-9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定律)习题解答一、选择题1.KVL 和KCL 不适用于 D 。

A .集总参数线性电路;B .集总参数非线性电路;C .集总参数时变电路;D .分布参数电路2.图1—1所示电路中,外电路未知,则u 和i 分别为 D 。

A .0==i u u S ,; B .i u u S ,=未知;C .0=-=i u u S ,;D .i u u S ,-=未知/3.图1—2所示电路中,外电路未知,则u 和i 分别为 D 。

A .S i i u =∞=, ;B .S i i u -=∞=, ;C .S i i u =未知, ;D .S i i u -=未知,4.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按照“节点是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的定义,该电路的总节点个数为 A 。

A .5个;B .8个;C .6个;D .7个5.在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C 。

A .45W ; B .27W ; C .–27W ; D .–51W|二、填空题 1.答:在图1—5所示各段电路中,图A 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关联 参考方向;图B 中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非关联 参考方向;图C 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关联 参考方向;图D 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非关联 参考方向。

2.答:图1—6所示电路中的u 和i 对元件A 而言是 非关联 参考方向;对元件B 而言是 关联 参考方向。

…3.答:在图1—7所示的四段电路中,A 、B 中的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C 、D 中的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4.答:电路如图1—8所示。

如果10=R Ω,则10=U V ,9-=I A ;如果1=R Ω,则 10=U V ,0=I A 。

5.答:在图1—9 (a)所示的电路中,当10=R Ω时,=2u 50V ,=2i 5A ;当5=R Ω时,=2u 50V, =2i 10A 。

在图1—9 (b)所示的电路中,当R =10Ω时,2002=u V,202=i A ;当5=R Ω时,1002=u V, 202=i A 。

电路复习题1-2

电路复习题1-2

_ 4V +
Pis发 = ______ , Pus发 = ______ 发 发
U is = 2 × 1 − 4 = −2V
i = 2 + 4 / 2 = 4A
Pus发 = 4 × 4 = 16w
Pis发 = −2 × 2 = −4w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重点 电阻和电源的串、 1. 电阻和电源的串、并联 2. 电源的等效变换 3. 输入电阻的计算
∑ Rk ik
=
∑ u sk
(4)若某个支路含有无伴电流源时,该支路电压 )若某个支路含有无伴电流源时, 无法用支路电流来表示, 无法用支路电流来表示,可设该支路电压为 解变量,再用电流源表示该支路电流。 解变量,再用电流源表示该支路电流。
二、回路电流法 以假想的各独立回路的回路电流为求解变量。 以假想的各独立回路的回路电流为求解变量。 平面电路的网孔就是独立回路。 平面电路的网孔就是独立回路。 KVL方程数 方程数 ( b – n + 1)个 )
d Uab=3-1=2V Ueg=4-2-6 =-4V - - I1=2+1-1=2A I2=2-0.5=1.5A I3=-2A -
+
Ueg
-
g
+ 10V R=3Ω Ω R=5Ω Ω
e 1A 4V
2A 1Ω Ω 1A 3Ω I1
a
b
2Ω Ω 0.5A 2Ω
f I2 2V
I3 c d
I1, I2不变。 不变。 Ueg=4-2-10 =-8V - -
us1 = un1
与节点电压关系的方程。 此时需补充us1与节点电压关系的方程。
R3
方法2 方法 2 : 选电压源 us1 支路所接的节点之 一作为参考节点, 一作为参考节点, 则 un1= us1 , 此时 可不必再列节点1 可不必再列节点 的方程。 的方程。

电路原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练习

电路原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练习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

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联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

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无关。

(2)电路联接方式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

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1-1说明图(a),(b)中,(1)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图(b)中,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解:(1)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性的一端,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

所以(a)图中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b)图中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

(2)当取元件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定义为元件吸收的功率;当取元件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定义为元件发出的功率。

所以(a)图中的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b)图中的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带入数值,经计算,若,表示元件确实吸收了功率;若,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是发出功率。

(a)图中,若,则,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在参考方向非关联的条件下,带入数值,经计算,若,为正值,表示元件确实发出功率;若,为负值,表示元件发出负功率,实际是吸收功率。

所以(b)图中当,有,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 若某元件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而,,求:(1)该元件吸收功率的最大值;(2)该元件发出功率的最大值。

解:(1)当时,,元件吸收功率;当时,元件吸收最大功率:(2)当时,,元件实际发出功率;当时,元件发出最大功率:1-3 试校核图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满足功率平衡。

电路第一二章习题

电路第一二章习题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U=RI,也可表示成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解:负载增加就是功率增加,RU R I UI P 22===。

5. 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解:要理解线性电路与线性元件的不同。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

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 (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

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14.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 、40W 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流必越小。

电路课程习题及答案

电路课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图示元件当时间t <2s 时电流为2A ,从a 流向b ;当t >2s 时为3A ,从b 流向a 。

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写出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

1.2图示元件电压u =(5-9e -t /τ)V ,τ >0。

分别求出 t =0 和 t →∞ 时电压u 的代数值及其真实方向。

babu +-图 题1.21.3 图示电路。

设元件A 消耗功率为10W ,求A u ;设元件B 消耗功率为-10W,求B i ;设元件C 发出功率为-10W ,求C u 。

Au +-10V+-Cu +-(a)(b)(c)图 题1.31.4求图示电路电流4321i i i i 、、、。

若只求2i ,能否一步求得?图 题1.41i 4i 3i 图 题1.51.5 图示电路,已知部分电流值和部分电压值。

(1) 试求其余未知电流1234,,,i i i i 。

若少已知一个电流,能否求出全部未知电流?(2) 试求其余未知电压 u 14、u 15、u 52、u 53。

若少已知一个电压,能否求出全部未知电压?1.6 图示电路,已知A 21=i ,A 33-=i ,V 101=u ,V 54-=u 。

求各元件消耗的功率。

图 题1.61uSu (a)(b)图 题1.71.7 图示电路,已知10cos()V S u t ω=,8cos()A S i t ω=。

求(a)、(b)两电路各电源发出的功率和电阻吸收的功率。

1.8 求图示电路电压12,u u 。

1u +-2u +-图 题1.830u-+图 题1.91.9 求图示电路两个独立电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1.10 求网络N 吸收的功率和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10V0.5A8V1.11 求图示电路两个独立电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1.12 求图示电路两个受控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1.13 图示电路,已知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是12W ,求r 的值。

1V图 题1.13图 题1.141V2V1.14 求图示电路受控源和独立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电路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和经典例题

电路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和经典例题

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B =5V 可得:I AC .=-25A :U D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S26=- W ;P US3=0;P IS115=- W ;P IS2 W =-14;P IS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U I A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式,得U AC =-7V 。

【题18】:P PI I1 21 22222==;故I I1222=;I I12=;⑴ KCL:43211-=I I;I185=A;U I IS=-⨯=218511V或16.V;或I I12=-。

⑵ KCL:43211-=-I I;I18=-A;US=-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473A=0.5 A;U Iab.=+=9485V;IU162125=-=ab.A;P=⨯6125. W=7.5 W;吸收功率。

【题2】:[解答]【题3】:[解答] C。

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例题

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例题

U ab a b 2 0 2 V

a
(2)
c 0
a
bb
Wac 8 12 a 5V q 4 Wbc 12 b 3V q 4
c
U ab a b 5 3 2 V U bc b c 3 0 3 V
c
结论
注意
P6 U 6 I 3 (3) (1) 3W(吸收)
对一完整的电路,满足:发出的功率=吸收的功率
例4 计算图示电路各元件的功率 解
uR (10 5) 5V
uR 5 i 1A R 5
5V
发出 吸收 吸收
P 10V uS i 10 1 10 W P5V uS i 5 1 5W
满足:P(发)=P(吸)
+
_
i
2A
例6

求:电压u2
+ u1=6V i1 _
+
5 i1
i1 6 2 A 3
u2 5i1 6 10 6 4V
3
+ u2 _
例7
i1 i4 i6 0 i2 i4 i5 0 i3 i5 i6 0
PR Ri 5 1 5W
2
满足:P(发)=P(吸)
+ +
i
_ uR +
R 5Ω
10V
_
例5

计算图示电路各元件的功率
i iS 2A
+
5V u
u 5V
P2 A iS u 2 5 10 W
发出
P5V uS i 5 (2) 10 W 发出

电路第一章习题

电路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姓名:班级:学号:一.参考方向功率KCL KVL1.判断(1)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的理想化,因而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一致的。

()(2)同一电路中,选定的参考点不同时,同一点的电位是不同的。

()(3)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与路径有关。

()2.为以下二端电路指明端口电压或电流参考方向,要求使端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

3.计算以下各二端电路的功率,并指明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

4.判断。

1)从物理意义上来说,KCL应对电流的实际方向来说才是正确的,但对电流的参考方向来说也必然是正确的。

()2)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入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5.(1)求i1, i2, i3, i4, i5 ; (2)求i。

6.(课堂练习)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1=2A,i3=-3A,u1=10V,u4=-5V,试计算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二.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受控源1.判断。

(1) 电路中u 和i 的参考方向是我们自己规定的,采用不同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表达式既可以写成u=Ri ,也可以写成u=—Ri 。

( )(2) 独立电压源或独立电流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3) 定律KCL 、KVL 和VCR 是电路分析的基础,它们同时适用于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

( )2.根据描述画出对应的元件。

(1)10V 电压源 (2)2A 的电流源 (3)受控电压源 (4)受控电流源3.已知电路元件的参考方向和伏安特性如下图,则元件的电阻为Ω。

A. 0.5B. —0.5C. 2D. —24. 写出以下动态元件的VCR 方程(微分形式)由以上微分形式VCR 可知,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元件可看作 ,电感元件可看作 。

5.我们常说的“电容电压连续性”是指电容电压的变化是连续的,表现在波形上为没有奇点;“电感电流连续性”是指电感电流的变化是连续的,其波形也没有奇点。

《电路与电子技术》习题库001

《电路与电子技术》习题库001
A1 A2 A3
u C L R A、1A、1A B、3A、0A C、,当频率增加到2f0时,电路性质呈( B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27、处于谐振状态的RLC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将呈现出
( B)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28、下列说法中,( A )是正确的。 A、串谐时阻抗最小 B、并谐时阻抗最小 C、电路谐振时阻抗最 小 29、下列说法中,( B )是不正确的。 A、并谐时电流最大 B、并谐时电流最小 C、理想并谐时总电流 为零 30、发生串联谐振的电路条件是( C ) A、 B、 C、 31、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C ) A、 B、 C、 32、某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中,相电压为220V,则火线与火线之间的 电压为( C ) A、220V B、311V C、380V 33、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该负载各 相电压( B ) A、不对称 B、仍然对称 C、不一定对称 34、某对称三相电源绕组为Y接,已知V,当t=10s时,三个线电压之和 为( B ) A、380V B、0V C、380/V 35、某三相电源绕组连成Y时线电压为380V,若将它改接成Δ形,线电 压为( C ) A、380V B、660V C、220V 36、三相四线制电路,已知A,A,A,则中线电流为( B ) A、10A B、0A C、30A 37、三相对称电路是指( C ) A、电源对称的电路 B、负载对称的电路 C、电源和负载均对称 的电路 五、计算分析题 1、试求下列各正弦量的周期、频率和初相,二者的相位差如何? (1)3sin314t; (2)8sin(5t+17°) (3sin314t是工频交流电,周期为0.02s、频率是50Hz、初相是零; 8sin(5t+17°)是周期为1.256s、频率为0.796Hz、初相为17°的正 弦交流电)

电路原理作业

电路原理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说明题1-1图(a )、(b )中:(1) 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 2) 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0、i<0;图(b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元件 元件+u+u(a )( b )题1-1图解:⑴狀1」图⑴中•心在元件上为关联参专方向-1图中, 叭i 为非矣联鲁考方向中心)题1图“)中丿二山表承元件吸收的功率;g£i -1圉(h )中廿■応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窜。

(?) ftJEi -I 图“)中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在 fe 1-1 SUh )中』工曲元件实际发出功率◎10V1-4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 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 (即 VCR )。

i 10ki 10 i +厂,1 1 亠I ) °+u+u+u(a )(b )(c )i 5V-C +rti C 10m Ari C 1 0m Ar +u+kL/°u+u(d )(e )(f )题1-4图解江1)題I - 4图(虬)中理j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10 x ]Q J⑵題—4图(b )中’心为非关联参考方向"0匚<5)題I -4图(0中申与电压滋的澈励电压方向相同t a = 10 V, (4) 通」-4图(町中』与电医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川二-5 V.(5) 雷】-4图(叮中丿与电谎源的墩励电流方向相同3 = WxlO*JA o (fr ) 61 - 4图(f )中「与电讹源的激励电汛方向相-10X 10 JA 01- 5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c )95A 2 +()+u 2U 3(a )+A 5 [] 15V O、、2AT解;题1 “3圈3)中+流过J5 ¥电压源的2 A 电流与槪励电fig 15 V 为非关 联绥考方向個此他压源发出功率P°"=15 x2 W -30 W ;2 A 电流源的端电 ffir 4=( -5x2 + 15) \ “ V.此电崔与激勒电HI 为关联琴考方向•因此.电济 源吸收功率P 中=5 W = lfl 叭电阻消耗功率P*x5 U -20 W 电踣中/M "”"补功率平緘題1 -5图fh)中沌压腺中的电谨亿彳2-耳)A = -1 A,Jt 方向勺激励 电用关«J5 V 电压源吸收功率几沖=)5 x ( - 1) U = - 15 *、电压源实酝豎 出功率口 X, 2 A 电说滩两瑞的血压为15 V.勺激励电娠2 A 为非戋联参考方 向・2 A 电流源发出功率P 』=15 x2 W =30 W o 电齟消耗功率卩厂苇■ * - *5叽 电路屮’尸心 寸⑴丰仟”功率平揄・腕丨-5 ffi(c)中,电压躱中电说人.二(2+〒)A ±5 A.方向与15 V 激励电 压菲关欣.电压源发出功至匕点=15 x5 W =75 W.电流源两躊电压S 二 】予 方向与2 A 靈励电流关联*电漩原吸收功率片輕=15 x2 W ^30 U\电匝 消耗功犁几- W =45 04F电路中巴""则功聿平衛。

原题

原题

《电路原理习题集》李玉凤蒋玲编上海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研室2008.9目录.............................................................................................................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3)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6)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8)第四章电路定理 (13)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7)第八、九、十一章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19)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25)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29)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35)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如图所示,求各个电源的功率,并指出吸收还是释放。

IU S3101-2. 图示电路为某复杂电路的一部分, 已知I 16= A, I 22=- A, 求图中电流I 。

IΩ1-3.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 .IΩ121-5.已知图示电路中R 两端电压为V 8,参考方向如图,试求R 之值。

_+28V1-6.电路如图所示,试求解电流I 1、I 2和I 3。

1-7.求图示电路中的节点电压U a 。

-30k a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x U 。

53U1-9.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72 W ,试确定R x 之值。

12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第二章:电路的等效变换2-1.应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I1与I2。

12V2-2.求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2A 2-3.应用等效变换的方法求图示电路中的I L。

LR L2-4.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图示电路的最简等效电路。

2-5.求图示各电路的最简单的等效电路。

(a)(b)(c)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1用网孔电流法求解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电路习题库

电路习题库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三、单项选择题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 、一定为正值 B 、一定为负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 B ) A 、6V B 、-6V C 、14V3、当电阻R 上的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 、Ri u = B 、Ri u -= C 、 i R u =4、一电阻R 上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 =-10V ,消耗功率为0.5W ,则电阻R 为( A ) A 、200Ω B 、-200Ω C 、±200Ω5、两个电阻串联,R 1:R 2=1:2,总电压为60V ,则U 1的大小为( B ) A 、10V B 、20V C 、30V6、电阻是( C )元件,电感是( B )的元件,电容是( A )的元件。

A 、储存电场能量 B 、储存磁场能量 C 、耗能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B )A 、有等效变换关系B 、没有等效变换关系C 、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 8、当恒流源开路时,该恒流源内部( B )A 、有电流,有功率损耗B 、无电流,无功率损耗C 、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9、图示电路中5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 等于( A )A )15WB )-15WC )30WD )-30W五、计算分析题1、图1.1所示电路,已知U =3V ,求R 。

(2Ω)2、图1.2所示电路,已知U S =3V ,I S =2A ,求U AB 和I 。

(3V 、5A )3、图1.3所示电路,负载电阻R L 可以任意改变,问R L等于多大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U -图1.11Ω图1.2并求出最大功率P Lmax 。

(2Ω)4、图1.4所示电路中,求2A 电流源之发出功率。

(-16/3W )5、分别计算S 打开与闭合时图1.5电路中A 、B 两点的电位。

《电路原理》作业以及答案

《电路原理》作业以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 说明题 1-1 图( a)、( b)中:( 1)u、i的参照方向能否关系?(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假如在图( a)中u>0、i <0;图( b)中u>0、i >0,元件实质发出仍是汲取功率?元件元件i i+u+u( a)( b)题1-1图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 i 的参照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 i的拘束方程(即 VCR)。

10k10i 10Vi i+++u+u u ( a)( b)( c)i 5V+i10mA i10mA+u+u+u( d)( e)( f )题1-4图1-5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汲取仍是发出)。

52A++15V515V 2A( a)(b)题1-5图1-16电路如题1-16 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汲取的功率。

2I12+++U2U2V(a)题 1-16 图+515V2A( c)A2I11I 2(b)1-20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1及电压 u。

1k10k++++u1u10u12V题 1-20 图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2-1电路如题2-1和电流 i 2、 i图所示,已知3:(1)R3=8ku S=100V,R1=2k,R2=8k。

试求以下 3 种状况下的电压;( 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u2R1i2+i3+R2u2R3 u S题2-1 图2-5 用△— 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 图中 a、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 9 电阻组成的△形变换为 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 9 电阻组成的 Y 形变换为△形。

①a999②③99b④题 2-52-1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 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1A4424i+++1010 10V4V6V题 2-11 图2-13 题 2-13图所示电路中R1 R3 R4, R22R1,CCVS的电压u c4R1i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电压u10。

电路理论复习题

电路理论复习题

电路理论复习题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填空题1、在某电路中,当选取不同的电位参考点时,电路中任两点的电压_________。

2、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称为_______________。

3、二条以上支路的汇合点称为___________。

4、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称为________方向。

5、若12I=-A,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________,ab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________。

6、一个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其功率为-100W,则该元件在电路中________功率。

7、描述回路与支路电压关系的定律是________定律。

8、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是(u~i)平面上过________的一条直线。

9、KCL定律是对电路中各支路________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KVL定律是对电路中各支路________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

10、在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线性电阻元︒︒5A 1Ω20VI+-U件 的 电 导 值 越 大 ,消 耗 的 功 率越________。

在 电 压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电 导 值 越 大 ,消 耗 的 功 率越________。

11、 理想电流源在某一时刻可以给电路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端电压无关,端电压由________来决定。

12、 K VL 是关于电路中________受到的约束;KCL 则是关于电路中________受到的约束。

13、 一个二端元件,其上电压u 、电流i 取关联参考方向,已知u =20V ,i =5A ,则该二端元件吸收________W 的电功率。

二、选择题1、图示二端网络,其端口的电压u 与电流i 关系为 ( )。

A. u =2i - 10B. u =2i +10C. u =-2i +10D. u =-2i - 102、图示二端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为( )。

A. U I =+25 B. U I =-25C. U I=--25 D.U I=-+254、图示电路中,2 A 电 流 源 吸 收 的 功 率 为 ( )。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正弦交流电路1.填空题*6.1.1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角频率为_________,在1/80s时的相位角为___NO______。

(设初相角为零)*6.1.2灯泡上标出的电压220V,是交流电的________值。

该灯泡接在交流电源上额定工作时,承受电压的最大值为________。

*6.1.3两个__________正弦量的相位之差,叫相位差,其数值等于__________之差。

*6.1.4将________和________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电流、电动势统称为“正弦交流电”。

*6.1.5正弦交流电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NO_____来表示,它们都能完整地描述出正弦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1.6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1.7已知一正弦交流电流i=30sin(314t+30°)A。

则它最大值I m为________,有效值I为________,初相角为________。

*6.1.8已知某交流电的最大值U m=311V,频率f=50Hz,初相角ϕu=π/6,则有效值U=__________,角频率ω=__________,解析式u=______________。

*6.1.9如图4.4所示,为交流电的波形。

若ϕ=60°,U m=5V,ƒ=50Hz,则当t=0时,u=________,t=5ms时,u=________。

*6.1.10某飞机上交流电源的供电频率为400Hz,则角频率为__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__。

*6.1.11如图4.5,i1、i2角频率均为100πrad/s,则两者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相位关系为i1比i2__________。

6.1.12如图,u的初相角为__________,i的初相角为__________,则u比i超前__________。

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

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
题4-2图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图
对(a)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
解得:
对(b)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得: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 为
4-5应用叠加定理,按下列步骤求解题4-5图中 。(1)将受控源参与叠加,画出三个分电路,第三分电路中受控源电压为 , 并非分响应,而为未知总响应;(2)求出三个分电路的分响应 、 、 , 中包含未知量 ;(3)利用 解出 。
题4-17图
解:首先求出 以左部分的等效电路。断开 ,设如题解4-17图(a)所示,并把受控电流源等效为受控电压源。由KVL可得 故开路电压
把端口短路,如题解图(b)所示应用网孔电流法求短路电流 ,网孔方程为 解得 故一端口电路的等效电阻 画出戴维宁等效电路,接上待求支路 ,如题解图(c)所示,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知 时其上获得最大功率。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a)(b)
题7-29图
解:(1)分段求解。在 区间,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在 区间,RC的全响应为

在 区间,RC的零输入响应为
(3)用阶跃函数表示激励,有
而RC串联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根据电路的线性时不变特性,有
第八章“相量法”练习题
8-7若已知两个同频正弦电压的相量分别为 , ,其频率 。求:(1) 、 的时域形式;(2) 与 的相位差。
因为变换前,△中
所以变换后,

(2)变换后的电路如图2-5图(b)所示。
因为变换前,Y中
所以变换后,

2-1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题2-11图
解由题意可将电路等效变
为解2-11图所示。
于是可得 ,

河海大学电路习题册_直流部分(答案)

河海大学电路习题册_直流部分(答案)

G22 G32 G42
G23 G33 G43
G24 G34 G44
⎥ ⎥
⎢⎢U
⎥⎢U
⎥ ⎦
⎣⎢U
2 3 4
⎥ ⎥ ⎥ ⎥ ⎦
=
⎢ ⎢
I
22
⎢ ⎢ ⎣
I I
33 44
⎥ ⎥ ⎥ ⎥ ⎦
现将节点 1 与 2 短路,节点 3 与 4 间接电流源 IS 如图 (b) 所示,试列出变化后所得新网
络的节点方程。
解:上述方程对应的电路结构之一如下图所示: 1S
0.5S 2 0.1S
1
3
0.1S 10V
1S 2S
6、一个具有 5 个节点的电阻性网络 N 如图 (a) 所示,
°1
1
N
°2
N
°3
2 3
IS
°4
4
(a)
(b)
若已知其节点电压方程为
⎡G11 G12 G13 G14 ⎤⎡U1 ⎤ ⎡ I11 ⎤
⎢⎢G21 ⎣⎢⎢GG3411
A. 电阻吸收 1 W 功率, 电流源供出 1 W 功率; B. 电阻吸收 1 W 功率, 电压源供 1 W 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共吸收 1 W 功率,电流源供出 1 W 功率; D. 电阻与电流源共吸收 1 W 功率, 电压源供出 1 W 功率;
1V 1Ω 1A
3、将一个 25kΩ、10W 的电阻接于直流电路,则该电阻所允许的最大电流与最大电压分别
°
图(a): i = is ;图(b): u = us ;图(c): u = u2 ;图(d): i = −i2 ;
5、已知图示电路中U AB = 5 V,求US 。
A

5V

电工技术II练习册答案(带解析)

电工技术II练习册答案(带解析)

电工技术II习题解答习题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判断各元件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其功率各为多少?解:元件1吸收10W;元件2吸收10W;元件3发出10W;元件4发出10W;1-2 各元件的条件如图所示。

(1)若元件A吸收功率为10 W,求I a;(2)若元件B产生功率为(-10 W),求U b;(3)若元件C吸收功率为(-10 W),求I c;(4)求元件D吸收的功率。

解:I a=-1A;U b=-10V;I c=-1A;P=-4mW.1-3某直流电源的额定功率为P N=200W,额定电压为U N=50V,内阻R0=0.5Ω,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如图所示,试求:(1)额定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2)空载状态下的电压;(3)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 P N=U N×I N ----> I N=4A;负载电阻R= U N/I N =12.5Ω(2) U=E= U N+ R o×I N = 52V(3)I st=E/R0 =104AE1-4 某有源支路接在U =230V 的电源上,电路如下图所示,支路电阻为R 0=0.5Ω,测得电路中的电流I =10安培。

求: (1)该有源支路的电动势E ;(2)此支路是从电网吸收电能还是向电网输送电能? 解:(1)E= U + R o ×I =235V(2)P =U ×I >0, 输送1-5 (1)求图 (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2)求图 (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解:(a )U 1=3×4 =12V ,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2U 1=24V ,P 发=3×24 =72W (b )I 2=0.5A ,受控电流源的电流6I 2=3A ,P 吸=5×3 =15W1-6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解:(a )U ab =-2+4=2V (b )U ab =-1+8=7V (c )i =5/20 =0.25 AU ab =3i +10i =3.25V (d )U ab =-3+5×1=2VE习题2——等效电路分析方法2-1 求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习题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1u R i
=⋅,1也可表示成,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

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
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

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 ]
.14.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40W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流必越小。

[ ]
.15.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串联,阻值大的电阻消耗功率小。

[ ]
.16.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大。

[ ]
.17.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等于所取路径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而与所取路径无关。

[ ]
.18.当电路中的两点电位相等时,若两点间连接一条任意支路,则该支路电流一定为零。

[ ]
.19.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3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降低3V,各元件电压不变。

[ ]
.20.电路中用短路线联接的两点电位相等,所以可以把短路线断开而对电路其他部分没有影响。

[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_______增加。

(A) 电流 (B) 电压 (C) 功率 (D) 电阻
.2. 图示电路中电压UAB为_____V。

(A) 21 (B)16 (C) -16 (D) 19
题2-2 题2-3 题2-4
.3. 图示电路中,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I1+I2=I3
(B)I1R1+I3R3+E1= 0 ; (C)当R3开路时U=E2
u R i
=-⋅

R3
.4. 图示电路中S断开时I1= ___A, I=_____A 。

S闭合时I1= ___A,I=_____A 。

(A) 6 (B) 2 (C) 0 (D) 3
三、计算题
1. 图示电路中,当IS =10A 时电压U为_____V,
2.图示电路中 I = 0 时,电位 UA =_____ V 。

当IS =8A 时电压U为_____V 。

题3-1 题3-2
.3. 图示电路中电流I=____A。

4. 电路图中的I X
= _____ A。

题3-3 题3-4 .
5.求图示电路中的UX 、I X
6.求如图所示电路中US =?
题3-5 题3-6
A
90V -
1V


IX


U=1V
7.求图示电路中的i s 8.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压源的功率(实际吸收还是
发出?)
9.求出图示电路(1)(2)的未知量I和U。

10. 试求电路中各元件(共5个元件)的功率(需说明实际吸收还是发出)。

10V +-
10Ω10Ω10Ω
=2A
a
b
c
+98V -
+-
4i
1
i
s
i
1
10V
(1)
(2)
25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