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考点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安徽吴云驾
[专题考点概括]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成就。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但总的趋势是融合。以中国为例,在“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双向互动中就明显呈现出冲突和融合的特征。
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阶段。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等在中国的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总之,在古代伴随着交通和交往的发展,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各国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工业革命后,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这时,中国已不再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开拓者,而是处于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和开放姿态走上了国际舞台,使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产生影响。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如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使它的社会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这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落后不可怕,只要虚心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崛起。另外如美国文化也是一个典型,它吸收了西欧文化和不同移民带来的的文化因素,并逐渐形成了以多元化为特征的美国文化。
近代以来;伴随西方的殖民扩张,各殖民地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碰撞、嫁接和融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双重影响,即在注入新的活力的
同时,也使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坚守民族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而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知识的储备,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新材料中的新问题。
2007年高考可能的命题切入点有:(1)联系中Et关系、中印关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平崛起等社会热点,考查对中国对外交往优良传统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认识,以及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突显新课改理念。(2)当前世界文化“西风烈”,如何正确处理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试题设计可以围绕“文明与野蛮”、“古代与现代的对话”或“东方与西方的对话”等问题,考查不同时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异质文化的多重影响。(3)从古代交通和文科综合的角度人手(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以考查对中国古代先进文化和强大的国势的认识,彰显人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创新试题设计]
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一些先行者留下了他们永不褪色的足迹。回答1~2题。
1.“求学问尤当去中国。”说这话的是
A.崔致 B.穆罕默德
C.马可·波罗D.利玛窦
2.明朝后期,与来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并著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著名科学家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霞客 D.徐光启
图像和邮票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回答3—4题。
3.右图是一张1983年台湾地区为纪念利玛窦来华400周年发行
的邮票。从图中可见利玛窦来华后已改为中国式打扮,其真正的目的
是
A.熟悉东方礼仪文化以便传回西方
B.利玛窦仰慕中国儒家文化
C.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D.接近中国士大夫便于传教活动
4.下列所列文献中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近代化方案的是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近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5~6题。
5.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A.第一次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和愚昧无知的状态
B.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发展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并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6.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其先后顺序是
A.学习工艺技术一学习政治制度一学习思想文化
B.学习政治制度一学习思想文化一学习工艺技术
C.学习工艺技术一学习思想文化一学习政治制度
D.学习思想文化一学习工艺技术一学习政治制度
文化侵略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存在着明显差异。回答7—8题。
7.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曾下令焚毁一切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其主要目的是
A.推行民族同化政策
B.减轻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
c.消除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封建因素
D.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8.日本侵略者在日占区推行奴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有①将“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内容写进教科书②学校不得使甩“中华”字样③在“伪满洲国”日语被定为“国语”
④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历来呈现出双向流动的特点。回答9—10题。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欧洲产生深刻影响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0.在1500年前,,世界传统的四大文明区以及散布于亚、非、美等大洲的一些边缘文明,基本上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状态,而且呈现着某种平等对峙的格局。然而,到了16世纪以后亚、非、拉美地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则逐渐发生了变化,其起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确立
B.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
c.文艺复兴的影响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
11.在近代思想剧烈变革的潮流中,孔子及其思想文化主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在今天它又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蔡尚思《儒学非宗教而起了宗教的作用》一文中,当年五四新文化时代的鲁迅等人批孔也成为罪过,并发出天真的质问:“孔子的礼教怎会吃人?”
——摘自张颂之《孔子神话研究之三》材料二新华网2004年4月16日至17日载: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以普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