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
八上历史《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本单元是复习课,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学生,课时预设为2课时,我采用的说课法为“五说法”。
一、说教材1、本单元在教材和中考中的地位:八上中国近代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另一条是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探索史。
本单元是八上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件大事,对近代历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教材中上承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下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也是历年中考的重头戏。
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②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武昌起义的过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③熟记洋务运动的目的、起止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以及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熟记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序幕;熟记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熟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两面旗帜、主要代表人物。
④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学生学会知识结构法(纲要教学法)、图示法、确定主题整合知识等方法浓缩教材;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历史问题,做到论从史出,深刻认识到:在历史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相对的进步与局限,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理解。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地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认识到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下一单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做铺垫。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
1912年 创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
民主革命的先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行者
2020/7/31
26
思考题 最能体现政治民主化的意义和价值
的成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2020/7/31
27
辛亥革命
2020/7/31
3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 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化、科学化。
2020/7/31
文献资料
4
一、什么是近代化 二、探寻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020/7/31
在何处?
把学习西方从物质层面推向制度层面。 (以变革封建制度为内容)
2020/7/31
21
1898年6——9月的103天内, 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下, 先后颁布了100多条的诏书,史称 “百日维新”,这一年是农历戊戌 年,因此又称“戊戌变法”。
光绪帝
2020/7/31
22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020/7/31
34
思考题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 域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0/7/31
35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在300多名应 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
1924年,北京大学纪念25周年校庆的一份民 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 哪位?”结果如下:
历史近代化的起步课
历史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近代化的开端•工业革命的崛起•社会变革的历程•文化启蒙与现代化•近代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历史近代化对我们的启示01近代化的开端1世界贸易的拓展23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开始探索新大陆,开启了全球化的贸易历程。
地理大发现16世纪,欧洲国家在新航路的开辟下,将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性的贸易网络,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
殖民扩张与国际贸易03科技进步对近代化的影响科技进步为近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包括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发展,加速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0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7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理论,如牛顿力学、生物学和化学等。
0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推崇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和科学精神。
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进行了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加强宗教信仰的自主性,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主张理性和自由,推崇科学、民主和法治,为近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推动力。
02工业革命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01在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封建制度仍然存在,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业革命的推动0216世纪到17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推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
市场的需求03随着市场的扩大,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纺织业的变革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由于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使得机器可以大规模地生产。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起步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变革。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变革。
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3.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探讨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洋务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变革。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组织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变革。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近代化的起步4.1 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4.2 教学内容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变革。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化的起步教案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化的起步[考纲要求]1、识记层次:①知道洋务派为的口号、代表人物;②知道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③了解孙某某的主要革命活动;④知道武昌起义;⑤知道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⑥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层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运用层次:①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导学]1、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X之洞为代表。
④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⑤主要内容: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主要有: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某某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某某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某某船政局。
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某某创办的轮船招商局;X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某某织布局。
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某某三支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
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⑥评价: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X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③康、梁的宣传活动: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e.训练新式军队等。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近代化的起步》是高中历史选修7《近代史纲要》中的一篇文章。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后,以近代化进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而近代化的起步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思维习惯,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困难,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近代化的背景和困难,并培养他们对历史责任感的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学法是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近代化的起步。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以便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课堂开始前,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近代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性?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然后,我会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化的起步》,并提出问题:中国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起步的?通过引入问题和教学内容,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环节二、解读文章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会以情境模拟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文献,我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近代化起步的时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近代化的背景、原因和困难。
中考历史近代化的起步复习名师教案
2015年8分;考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洋务企业;新文化运动
2016年7分;考察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2017命题趋势
根据近年长沙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预计:主要应关注探索的四大事件的名称。2015年2016年都做了重点考察,今年的分值应该有所减少,不过仍是关注的重点。
(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①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③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④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
⑤主要内容:①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主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了十月革命。)
三、命题规律
1、考察数量以及题型
该单元每年都有题目涉及,2008年以材料题出现,2009年、2010年、2011年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形式出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都是以材料题形式出现。2016年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
2、考察分值及考点
2008年5分,考察了四大事件的名称、近代化历程中的湖湘人物的贡献。
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梁启超为实现强国梦,曾经参与领导了哪次重大改革? (2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以时间轴为线索,梳理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框架。
b.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c.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近代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方式:教师提出与近代化起步阶段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吗?”“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思考。
2.图片展示:展示近代化起步阶段的相关图片,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直观的认识。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2.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并举例说明。
3.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掌握近代化起步阶段的主要特点,如向西方学习、洋为中用、自强求富等,并能分析这些特点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近代化的起步课件ppt
终身学习与自我实现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近代化是思想解放、科学文化繁荣的过程,包括教育普及、文化多元化等。
近代化是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社会流动等过程,包括人口城市化、社会平等化等。
近代化的特点
工业化是近代化的核心,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农业为主导转向工业为主导。
科学文化和教育普及是近代化的重要支撑,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平等化是近代化的重要方向,人民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社会结构更加平等。
法制化
近代化国家在国家治理上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建立了高效、透明的政府机构,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
思想解放
近代化国家普遍重视教育普及,通过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
教育普及
文化多元化
思想层面的表现与成果
近代化过程中,文化多元化成为趋势,各种思想流派和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经济转型
近代化往往伴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新思想、新风尚的兴起与传播对传统观念和文化构成了挑战。
文化冲突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就业压力、社会结构变化等问题,对原有的社会秩序构成了挑战。
技术革新
近代化的问题
近代化过程中,社会资源逐渐向少数精英集中,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分化加剧。
社会分化
政治体制的改革
03
政治体制的改革为近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民主化进程和法治建设的推进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近代化的进程与阶段
03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要的时期,主要特点是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种现代化因素不断涌现。
近代化的加速阶段
在近代化的加速阶段,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种现代化因素不断涌现。政治制度方面,民主制度逐渐得到确立;经济方面,市场经济逐渐得到发展;文化方面,西方文化逐渐得到传播。同时,现代化因素的不断涌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民族危机、社会动荡等。
洋务运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乃《近代化的起步》主题中的第1 课。
该主题讲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之后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和封建政治带来了巨大冲击,从而引发了中国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化。
这一近代化的历程源于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一、基本信息1、学科:初中历史2、所用教材版本:岳麓出版社3、年级(册):八年级上册4、课题名称:洋务运动5、课时数:一课时二、《洋务运动》案例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这一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中的第1 课。
洋务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是中国由一个落后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萌芽阶段,也是中国融入世界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步,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好本课,非常关键。
二)教材处理1.整体把握:教材以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为内容,教材在编写上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自学。
我把这堂课设计成活动探究课,全课整合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对本课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明晰主要内容,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针对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相关的知识缺乏系统了解这一情况,我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洋务运动相关的资料,为使学生养成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习惯,为感受历史联系现实的学习方法做准备。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乐于对事物发表自己独特见解,老师应因势导利,进一步进行提升这些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定位】我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概念:识记洋务运动起止时间、主要代表人物,代表性的军事、民用工业;理解洋务运动和兴起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内容和目的,辩证评价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化起步教案
◆历史复习研讨课教案◆
近代化的起步
主讲人:自贡第二十中学校刘友智
一、识记和理解
1、识记
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④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
①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②认识“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运用
①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③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④在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主要人物的贡献;
三、重点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百日维新;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四、难点
维新变法的主张不能实现的原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归纳总结、图表展示等相结合。
六、课时:两课时
七、复习过程
(一)洋务运动
(二)戊戌变法
(三)辛亥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
(五)小结:(略)(六)练习:(略)
思想文化
(七)板书:2013年8月30日。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及其影响。
2.归纳方法:采用图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3.情感教育:强调近代化改革者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近代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历史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近代化起步过程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
2.讨论主题:如“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3.小组互动: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展开讨论,形成共识,推荐代表进行汇报。
4.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分析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近代化起步的过程。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近代化起步的知识点。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练习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4.学生对近代化改革中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具有强烈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近代化的起步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 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B、学制度——学思想 ——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均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和“胡适时 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分别指我国近代化中的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化始于1861年”?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那三次飞跃?(直接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每次出现的飞跃的具体实践活动和特点。
拓展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概念。……中国走 向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 目标,国人在人世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林则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制夷”是目的,华夷是根本对立的。到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中学与 西学已可以平等相处。再到胡适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走过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67 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 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 常艰难,但确实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同盟会,三民主义,中 华民国的成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 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优秀教案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洋务运动》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的第一课,该主题讲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和封建政治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引发了各种阶层为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各种自救尝试,而这些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又从不同角度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些运动从地主阶层的洋务运动开始,到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一次又一次冲击着黑暗压抑的社会,从而在几十年时间里引发了中国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故而是第二学习主题的开篇课,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知识点: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构思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学生掌握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学生得出洋务运动虽未能让中国达到富强却使中国迈出近代化重要的第一步的结论,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和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学生初步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发奋图强。
通过对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评价,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说明: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是中国走上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评价洋务运动作用的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学生辩证看待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
开始。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
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为临时政府。
孙中山
2020/8/20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进步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 束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 最大的历史功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 局限性: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 。
①1894年成立 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团体。 ) ②1905年成立中国 同盟会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来阐
述为“__三__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第一
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③参加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2020/8/20
器物 制度 思想
15
背景
重大事件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百日维新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
2020/8/20
16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涉及课程: 第5课 “洋务”热潮(洋务运动) 第6课 变法图强 (戊戌变法) 第7课 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 第8课 “德先生” 与“赛先生”
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中国迈出了向 近代化 发展的
第一步
(6)局限性:没有改变 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 富强起。来
2020/8/20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 ——近代最早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
2020/8/20
求强
福州船政局 ——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
3
轮船招商局(1872年) ——近代最早的民用工业 (轮船运输公司)
近代化的起步
近代化的起步近代化的起步近代化的起步共5课时第一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执教:万常鸣姓名:万常鸣单位:江西省南城县龙湖中学(344713)教学内容:《〈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教学之:第一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7课一、教材分析单元探究教学法是本人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总结。
把这两课内容放在一起讲授原因之一是:(1)减少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时间安排上又能做到精讲、粗讲有张有弛,体现了“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一基本理念。
(2)突出学习主题,这两节课有许多相似之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由清政府实行的,都想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达到自强的目的,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放在一起讲述可以突出时代特点,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简明。
本讲主要设计两大主题: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两者的内在联系是: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大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大炮声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强国”的追求。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因顽固派的反对,变法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学生分析1.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对戊戌变法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学生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图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自强”与“求富”、总理衙门、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戊戌变法的起因、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事件或名词;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
3.运用图表形式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2.通过第一讲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前途的意识。
并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戊戌变法运动的文章,设计好具有引导性、情景化的历史问题,为学生评价提供原材料。
2.教师预计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根据课文中师生收集的资料编演历史课本剧。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上初中以后,同学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小学时学习不如你的同学,到了初中后可能比你的学习好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做呢?(教师有意识地停顿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面对以前不如自己的西方国家,当时的清朝人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处在那个时代,你会这样面对这一现实?(二)、洋务运动概况介绍师:如果你是教师,你如何向同学们介绍“洋务运动”概况?然后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一位同学是最好的老师?【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
不少同学借助表格、知识图表等形式,加上简洁的语言,比较简明地介绍了百日维新的有关情况。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求胜的念头,使学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三)、公车上书师:维新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工作?【这一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归纳的逻辑方法,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原因。
】(四)、百日维新师:老师让同学们课前收集有关百日维新评价的文章,根据你掌握的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百日维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超出了我原来的想象。
学生从百日维新的目的、内容、作用、实际效果等方面对百日维新进行了评价。
他们认为,百日维新虽然有许多局限性,但它推动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同时对维新派和顽固派的不同观点、做法,说明了百日维新的进步性。
学生的论据可能还不充分,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表表扬的。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编演了历史课本剧,哪个小组愿意为同学们表演一下,来一个才艺展示呀?!在看表演的同时,希望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变法?(2)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变法为什么会失败?【老师轻松的话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气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同时做到寓教于乐,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编演历史课本剧,使学生主动去收集历史信息,自己完成了对历史的学习,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表演,你同意变法吗?(检测学生的判断能力)维新派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变法的?起到了什么作用?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来掌握本课内容,同时结合内容来分析它的作用,最后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板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师:变法最终演化成一场流血事件,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怎样来向谭嗣同学习?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同样令我意想不到的。
开始我想用传统方法引导,想让同学们学习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精神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听到政变失败的消息后,谭嗣同留下来——为变法流血牺牲,以酬圣主。
(冷不丁有一位同学竟脱口而出:“傻帽!”)我没有理会,继续说:而康有为、梁启超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流亡海外。
(又有一位说了一句:“做得好!”)我想不能按原思路继续下去了,于是我转了一个思维,组织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了三种观点:有的同学赞同谭嗣同的做法,理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谭嗣同以死唤醒民众,死得其所;有的同学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做法,正如《孙子兵法》之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有的同学认为两种做法都有道理,他们的做法都有合理的成分在内。
通过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了一些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而且又不拘泥于课本,跳出圈子范围,思考起了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五)、总结(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洋务运动的评价、百日维新内容图表、戊戌六君子、公车上书等,帮助学生知识记忆。
)师:自从有了生命,就有了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今天,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回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你怎样评价这些观点?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示?【在总结时,我没有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没有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只是在屏幕上显示而已。
在课堂上我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临时调整,通过小结把有关生命的价值引申和升华,把这场讨论延伸到课外,通过讨论与实践,学生必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和选择,比过去单纯的说教效果好的多。
】五、教后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历史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注意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生活相联系,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课本剧(语文教学常用技巧之一),使历史知识趣味化,达到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的目的,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引导者、协作者。
此外,注意运用图表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我没有预想到学生能对谭嗣同为变法流血牺牲和老师意见分歧,以前教师讲什么,学生也没有什么异议,现在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时,会有这么多的见解,我很高兴,说明我这场课起到一定的效果,我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外,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
这场课的不足之处是问题的指向性太十分明确——我们应怎样来向谭嗣同学习?言外之义是先肯定谭嗣同的做法,这一提问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形成。
不如加上“或康有为、梁启超应怎样东山再起?”本节课我有这么些启示:一是在当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感知历史、合作学习的饿基础上,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是教学目标应该针对学生,有一定的灵活性。
就像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大局”,不拘泥于一子的得失;总是根据“盘”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
有时,他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对手干扰,不得不调整到“彼”布局,教学亦是如此。
我们应积极构建发现——探索——运用——创造的学习模式,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
三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甘当“配角”。
四是有多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板书《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1.维新派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变法的?起到了什么作用?变法内容:变 法 内 容 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多余的衙门和官职,任用维新人士 其中有那些内容 触怒了慈禧太后 和顽固派?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军事训练新式军队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2.洋务运动的评价(略)3.百日维新内容图表(略)4.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5.公车上书: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