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1.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蚀柱 、风蚀蘑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菇、雅丹
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动沙丘之分)
小的区域
4 |海岸地貌
类型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1)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发育。 (2)气候: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3)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土壤: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 |各种常见地貌有什么分布规律?
在广袤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 沙漠之地。这是一片浩瀚的戈壁,终年寂静无人,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个个形态诡 异的土山在漫天的黄沙之下时隐时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在大戈壁上的 沙漠城堡。
1 |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 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① 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 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②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3.分类
地貌 分类
具体地 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 喀斯
溶沟、洼地、峰林等 流水③ 侵蚀 作用 特地 貌
提示:可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回答。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就是石灰岩(碳酸钙岩)。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 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 (3)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流水溶蚀作用就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就越 容易发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整理一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全球均深17km,陆壳均深33km,洋壳均深6-7km、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 2900km深处、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板块及其划分: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

3.板块边界与地貌: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海岭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西太平洋、海岸山脉如落基山、安第斯山、地裂缝雅鲁藏布江谷地。

二1.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2.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6.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水循环: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资源: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常用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篇岩石和地貌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篇岩石和地貌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板块运动1、用于解释地壳运动的三大学说的名称(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2、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在软流层上“漂浮”。

六大板块的名称(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由海洋组成外,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海洋部分和大陆部分。

其中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

跨经度最大是南极洲板块。

(必背)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4、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必背)板块边界板块运动形成地貌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裂谷和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1海沟、海岸山脉2海沟、岛弧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的山脉5、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幔物质对流)6、读大洋板块俯冲图回答六大板块示意图(1)Q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年龄较年轻,属于生长边界。

P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年龄较老,属于消亡边界。

(2)图中海底地形P处为海沟,Q处为海岭。

V处是地幔物质涌升处。

据图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比,密度较大的是大洋板块,年龄较为年轻的是大洋板块,E、F、G三处海底底层岩石年龄按自新到老依次排列是F、G、E。

(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A)A.玄武岩B.石灰岩C.花岗岩D.大理岩(4)如图中的大洋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对应的大陆板块名称是亚欧板块,两板块碰撞处形成海沟和岛弧(5)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海沟和岛弧的成因。

(必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位置低,密度大,向下俯冲,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向上隆起,形成岛弧。

7、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必背)地形举例边界类型(板块运动)相邻板块名称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①大西洋洋脊生长边界(板块张裂)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②东非大裂谷生长边界(板块张裂)非洲板块下次一级板块张裂③亚洲东部(北太平洋西部)深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海沟、岛弧④北美洲西海岸山脉(落基山脉)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⑤喜马拉雅山脉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⑥阿尔卑斯山脉消亡边界(板块碰撞)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⑦安第斯山脉消亡边界(板块碰撞)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⑧冰岛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⑨新西兰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⑩红海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⑪新几内亚岛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印度洋、太平洋、亚欧板块⑫亚平宁半岛(地中海)消亡边界(板块碰撞)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8、将上述12个地形在P1《六大板块示意图》中标出。

地理岩石知识点

地理岩石知识点

地理岩石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理岩石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岩石啊,简单说就是构成地球外壳(地壳)的那些硬邦邦的东西。

就像房子是由砖头组成的,地球这个大房子呢,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岩石一块一块凑起来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理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岩石的种类、特征可以反映出很多地球的秘密,像地球的历史、地质构造啥的。

了解岩石就像去了解地球这个巨人的骨骼构造。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一些地球的基本结构,比如地壳、地幔、地核这些概念。

还有地球的形成之类的基础知识也会有些帮助。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可多了。

比如说找石油天然气的时候,不同的岩石地方藏这些东西的可能性不一样。

建筑上也跟岩石有关,好的岩石能拿来做建材,像花岗岩就常被用到。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地理学科里,岩石这部分知识和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这些知识紧密相关。

它就像一个链条中的一环,少了它很多地理现象都解释不通。

②关联知识:和矿物知识联系紧密,因为岩石就是由矿物组成的。

还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板块运动到不同的地方,那里的岩石类型、特性也不同。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点在于岩石的分类,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每类下面又分不少种。

关键点是记住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会让分辨岩石类型,或者根据岩石特征判断地质环境。

可能会出选择、填空或者简答题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

比如说花岗岩,里面有石英、长石这些矿物。

②特征分析:有硬度、颜色、纹理等特性。

像石灰岩一般是灰白色的,质地比较软,纹理相对比较平整。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

如果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像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就是这类。

如果岩浆在地下慢慢冷却,会形成花岗岩这种火成岩。

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火山喷发后,地面上那些黑色冒着热气的岩石就是新鲜的玄武岩,这种形成过程多酷啊。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时间堆积、压实形成的。

(完整版)岩石与地貌-知识点

(完整版)岩石与地貌-知识点

专题5 板块运动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读“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了解某地区位于哪个板块内或板块交界处)2、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因此,地震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为何地震较少?)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观察地图册“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分析原因)6、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写出地震要素名称: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7、地震发生时,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原因是因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8、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2倍(思考:震级相差三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

9、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救援等。

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在“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找到地震带分布,掌握主要地震国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思考:为何我国地震灾害频繁?)专题6 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关系图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思考:各种岩石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类型形成过程特点 岩石举例 形成山体 岩浆岩——岩石圈主体侵入岩 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结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 喷出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 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沉积岩——分布面积最广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经过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煤张家界变质岩——形成于地壳深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高温、高压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岩性致密、颗粒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英岩、片岩和板岩泰山专题7 地貌地貌类型名称 分布 成因 分类 流水地貌河流上游 下切侵蚀为主 峡谷 河流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曲流 河流下游堆积作用强盛三角洲平原思考: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征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 分类喀斯特 地貌 地表喀斯特我国以西南地区为主溶蚀作用石芽、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地下喀斯特沉积作用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思考: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海岸地貌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除两个半岛).堆积作用沙滩、沙洲、沙堤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侵蚀作用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思考:以海蚀地貌或海积地貌为主的地区,人类可以发展哪些经济活动?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沙漠、干旱地区风力堆积沙丘、沙漠、黄土风蚀地貌风力侵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思考: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土地沙漠化现象?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黄土地貌黄土高原最典型流水侵蚀塬、墚、峁(特点:千沟万壑)思考:黄土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分析2、等高线特征: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通常是封闭的曲线;等高线一般不垂直、不相交(陡崖、悬崖除外);示坡线表示降坡;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200米、500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地形地貌梳理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地形地貌梳理

一、地形地貌形成过程类(注意要认识相对应的图,另总结的只是一般规律)1. 阶地——水流的侧蚀加宽河道使流速变慢,河流携带沉积物在河床沉积形成河漫滩。

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

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

然后河流继续重复、地质稳定、侧蚀、堆积、抬升、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间歇性交替发生)2. 牛轭湖——地形平坦地区,水流缓慢长期侧蚀作用下形成曲流(流水侵蚀作用导致河道弯曲);由于凸岸不断堆积,凹岸不断侵蚀,最终发生裁弯取直;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3. 冲积扇(洪积扇)——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

出山口处,地势陡然变缓,河流流速下降,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4. 三角洲——河流携带泥沙,达到入海口(入湖口)时,地形平坦,流速变缓,另受海水顶托作用,长时间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形成三角洲。

5. 戈壁(P54页柴达木盆地边缘的为例)——山上河流或洪水将挟带大量碎屑物至山前(出山口)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者洪积扇,后经过大风将细颗粒物吹走(吹蚀),粗大砾石残留覆盖地面,形成隔壁。

6. 风蚀蘑菇——在干旱半干旱多大风地区,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的岩石。

7. 罗布泊雅丹地貌——早期,流水携带泥沙至湖泊堆积,后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风力侵蚀地貌。

8. 沙丘——干旱地区,风携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堆积形成沙丘。

9. 灌丛沙丘——风携带沙粒,通过灌丛植物时,遇灌丛植被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大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10. 喀斯特地貌——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面经过长时间作用和剥蚀形成的各种地形类型。

地貌是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变化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球的隆升和沉降,板块的运动和碰撞,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导致地球表面振动,造成地壳破裂和地表地貌改变。

二、风蚀地貌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包括沙丘、风蚀盆地、风成砾石、风成地脊等。

沙丘是由于风吹动和搬运沙粒形成的土堆,常见的有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和穗状沙丘等。

三、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水流的侵蚀、运送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谷、河流三角洲、河流峡谷等。

河谷是河流侵蚀形成的U型或V型的地表凹陷,常见的有峡谷河谷和冲积河谷等。

四、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谷地、冰川湖、冰川侵蚀遗迹等。

冰川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具有U型横断面的河谷地形。

五、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由海水的侵蚀、波浪的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海洋地貌包括海岸地貌、海底地貌和海底地形等。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

六、地貌演化地貌演化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是地球表面长期作用和改变的结果。

地貌演化包括地表风化、水蚀和侵蚀、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表风化是由大气、水和植物等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导致岩石的破碎、溶解和改变。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庄严雕刻,反映了地球的千变万化和演化历程。

通过对地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也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地貌知识点总结,可以增加对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风、水、冰、重力等因素造成的地形特征。

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揭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过程和地壳变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对于地貌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地球的形状、地壳运动、地层和地势等角度,简要介绍一些高一地理人教版中关于地貌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是一个椭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形状不规则,导致地球在表面存在地势起伏。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的大规模垂直或水平运动。

它包括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等内容。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三、地层地层是地壳中的一层,是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等构成的。

地层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地壳的组成和变化规律,通过地层对比可以推断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地质历史。

四、地势特征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

地势是由地表的地形、地貌、地势、地下构造以及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地势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

1. 山地山地是指地表地势相对较高,以山脉、岳峰等为特征的地形。

山地分布广泛,可以分为太行山脉、长江三角洲山地、喀喇昆仑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指地表地势相对平坦,相对海拔较高的地形。

高原地带气候多样,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3. 平原平原是指地表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形,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

4. 盆地盆地是指由山脉、山地环绕而成的地下构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形。

盆地多分布在陆地内部,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通过对以上地貌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对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地貌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地貌

背斜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地下水储藏区, 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地下水,承受静 水压力
寻找固态矿产 向斜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紧密,不 容易被侵蚀,煤、铁等矿产往往保 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一)褶皱
【思考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在甲地还是 乙地、为什么?
甲地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二)断层
(二)断层
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 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
褶皱
断裂
顶部受张力变得疏松, 易被侵蚀而成谷 槽部受挤压变得坚硬, 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一)褶皱
4.向斜和背斜的判别方法 ②岩石新老判断法(判别向斜和背斜最科学的方法)
背斜
向斜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一)褶皱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 老 新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
断依据。 背斜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如图所示; 断层西侧岩体向上运动,东侧岩体向下运动。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
状弯曲,叫做褶皱。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课 后 评 价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诗句不仅写出 了泰山的雄伟、诗人的心胸气魄,更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河山深深的热 爱之情。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泰山成因的是( D ) 2.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B )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7、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

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8、风力作用: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练习题1.下列岩石中能见到气孔的`是 ( )A.玄武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石灰岩2.记录地理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 )A.各种化学元素B.地层和化石C生物 D.组成地壳的地层【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之一是岩石与地貌,它是地理学的基础。

岩石的种类和分布,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地貌发展,而地貌的形态和变化,则反过来作用于地质环境和地理过程。

因此,对于认识、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特点,了解其岩石与地貌是非常重要的。

一、岩石分类首先,我们要了解岩石的分类。

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或熔体冷却凝固而成的,包括了火山岩和深成岩两大类。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物质在空气或水中急速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它的特点是质地轻、疏松,易分层,颜色鲜艳,常带有斑点、气孔、玻璃质等特殊结构。

深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结晶的岩石,一般分布在地表下深约10公里的地壳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是质地重、致密,基本没有分层,颜色较暗,结晶颗粒大。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长时间压实、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它包括了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化学沉积岩等几类。

碎屑岩是由碎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在水或风等力量作用下沉积形成的。

它的特点是质地疏松、多孔、容易分层。

生物化学岩是由动植物的残骸或分泌物在水中逐渐沉积、压实而形成的。

如石灰岩、磷灰石、珊瑚石、石炭等等。

它的特点是结构清晰、颜色花纹多样、硬度较大。

化学沉积岩是由海水、湖水中含有大量溶解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体中浓缩、结晶而形成的。

如盐岩、硬石膏、石笋等。

它的特点是多孔、脆弱、易溶于水。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岩浆侵入等地质作用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化学、物理变化,并形成新的岩石。

它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轮廓,但颜色与原来不一样,并且硬度增加。

二、地貌类型了解了岩石的分类之后,我们再来看地貌类型。

根据地表形态、地形特征、地球物理勘探结果,分化出了多种类型的地貌——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峡谷等。

在这些地貌类型中,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地质特征都有所不同。

1. 火成岩地貌火山、火山口、熔岩台地、火山锥等都是火成岩地貌的代表。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岩石类型成因特点举例形成山体岩浆岩侵入岩岩浆活动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喷出岩矿物晶粒细小,多气孔玄武岩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沉积岩外力作用层理构造;化石石灰岩(太湖石)张家界变质岩变质作用片理构造大理岩,石英岩泰山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9、地貌类型10、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类型地形特点等高线分布特征平原海拔小于200米,起伏小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稀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缓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山地山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V字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盆地中央低平,四周高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陡崖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高一轻松学习高中地理一、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是同学们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

地理必修一岩层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岩层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岩层知识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地理必修一中超级重要的岩层知识点呀!
你知道吗,岩层就像是地球的历史书一样!比如说吧,就像我们看自己的成长相册能知道自己的经历一样,岩层能告诉我们地球经历了啥。

想象一下,一层一层的岩层,那可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呢!
不同的岩层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故事呢!有的岩层坚硬无比,就好像是个坚强的战士,历经沧桑都不变。

有的岩层呢,可能比较松软,就像是个温柔的小孩。

比如砂岩,它有着独特的纹理,就像是大地的指纹一样。

再看看那些褶皱的岩层,哇塞,它们不就像是被揉皱的纸张嘛,这可都是地壳运动留下的“杰作”呀!看到它们,你难道不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
还有啊,岩层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呢!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就跟咱排队似的,得有个先来后到呀。

这可不能乱套哦!
咱可得好好了解这些岩层知识,这不仅能让我们更懂地球,还能帮助我们找到各种资源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岩层知识真的太重要啦,我们一定要认真去学习和探索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