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设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说课
通过“教、学、做”一体的的教学方式培养高等技术 应用型人才 。
3.性质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是高职水利工程与管理类各专 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基础与岗位技能课 。
课程描述
4.任务 通过系统的学习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案制定、样品采集保
存与预处理技术、样品分析测定技术、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编 制等,建立完整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知识体系,并通过对结果 的分析对水环境质量做出评价。通过专业的学习可以培养出胜 任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即学生测评、同行听课和校内督导组考核、用人 单位反馈意见、测量员证书获取率和技能大赛获 奖情况。
教学条件
一、教学资源与硬件条件
❖ 学校建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 ❖ 学校建有先进的校园网; ❖ 校园网电子源较为丰富,有几千册本专业的电
子图书和视频; ❖ 精品课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各项资料都
将上网。 ❖ 易学天空数字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
教学条件
二、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 ▪ 我院的实训场地总面积200平方米,仪器 设备总值200万元。实验实训设施技术含 量高,相当于省级环境监测站装备水平, 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实验室可同时 容纳40名学生进行课程实验教学活动。 可满足水环境监测实际工作流程的所需的 实践教学活动。
化学分析实验室
化学分析实验室
纯水制备实验室
老师在做上课准备
学 生 进 行 药 品 称 量
教学条件
二、实验实训条件
❖校外
▪ 我们与永川环境监测站、永川水质监测站 、上游水文局监测中心、永川污水处理厂 等多家企事业的专家合作,以任务的类型 设计学习情境,确定"流域水环境监测与 评价"、"生活污水监测技术"、"工业废水 监测技术"、"水厂水质监测技术""突发应 急水质监测与评价"等实习实训任务。
水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水环境监测设计方案学号:姓名:组员:指导老师:目录一、监测背景 (1)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2)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四、检测项目的确定 (4)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六、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4)6.1样品的采集方法 (4)6.2样品的保存 (4)七、样品的预处理 (5)7.1水温 (5)7.2 pH (5)7.3 浊度 (5)7.4电导率 (5)7.5 溶解氧 (5)7.6 化学需氧量 (5)7.7 生化需氧量 (6)7.8 高锰酸盐指数 (6)7.9 总磷 (7)7.10总氮 (7)7.11 氨氮 (7)7.12硝酸盐氮 (7)7.13 硫化物 (8)7.14石油类 (8)7.15大肠杆菌群 (8)八、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和实施计划 (8)8.1结果表达 (8)8.2质量保证 (9)8.3实施计划 (9)水环境监测设计方案一、监测背景水是人类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人类习惯于把水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廉价的自然资源,但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正在很多地区相继出现,水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形成威胁。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并不贫乏,但人均净流量较低,且存在着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周边的水环境情况,我们针对三号水体,即南京理工大学七号门外西侧桥向南的中间小桥向南至友谊河转弯处水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水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
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三号水体处于玄武区和白下区交汇处,丰水期为每年六月、七月、八月和九月,枯水期为每年冬季(一月、二月、十一月、十二月),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三号水体自北向南汇入秦淮河,秦淮河汇入长江,所以每年长江汛期时,三号水体水位最高。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二、教学重点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三、教学难点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实物样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幅污染严重的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环境监测?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环境监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包括收集样本、分析样本、评估结果等步骤。
2.讲解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方法在不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三、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问题,如采样误差、分析误差等。
2.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设计一套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方案,并向全班展示和讨论。
四、复习和总结1.通过PPT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的理解。
2.让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堂上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家庭周边环境的监测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本教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5359〕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22日〕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是必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环境咨询类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环境咨询类岗位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清洁生产审核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分析项目的合法性、能够根据导则确定水、气、声等评价工作等级及制定现状监测方案进行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按照导则、标准、法律法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等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环境监测》、《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后续课程有《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各类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具备独立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的能力。
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各类环境监测方案设计;能够通过学习具备各类污染物测定的布点,测定,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等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环境监测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形成和保持挑战自我、用于突破的习惯,具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通过限时设计,培养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具备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通过分组完成设计任务,培养科学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习行业技术规范、职业标准,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环境监测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常用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对典型建设项目合法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根据技术导则确定水、大气、声等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定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编写现状评价报告,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能对一些简单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类的建设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有关文件,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
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大量的水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课题之一。
河流作为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水资源。
河流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1.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是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水质监测主要通过测量河流中的水质指标来判断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变化。
水质指标的测量方法较多,包括高级仪器的应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同时也有田间测量和实验室测量的方法,如总氮、总磷、pH等。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高精度的水质监测,并且可以自动上传数据到数据中心。
2. 水生态监测技术水生态监测技术是对河流水生态质量的监测,包括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认识到水生态系统无法分解为独立的物理、化学、生物物种,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性开发多指标为核心的监测工具,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测量。
目前种类较多的水生态监测技术包括生物学监测技术、流域水文学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等,如水草、浮游生物群落、鱼类等可作为生物学监测的对象。
多源地球观测和激光雷达技术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部分,可进行流域水文学监测。
二、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河流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常规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
监测数据的处理技术是环境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系统应用统计学、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如平均数、方差、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监测数据更加精准,但是需要在严格的监管标准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进行。
另外,将水资源信息融合到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有助于提高河流水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分析。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设计
(1)课程进度计划表(3)教案正文第1章绪论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课程性质、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及其他相关的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课程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如何才能学好“环境监测”;认识“环境监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2.教学重、难点①环境监测的涵与研究对象②环境监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③环境监测的研究方法3.教学方法、手段课教学3个学时,以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教学。
4.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导航明确环境监测的容监测环境标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1)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撒、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一. 按监测介质分类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二. 按监测目的分类1.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
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 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理论课程1. 环境科学原理: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系统、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化学基础、环境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2. 环境监测与评价: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3. 生态学基础:该课程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为学习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课程奠定基础。
4. 环境法律法规:该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法律责任、环境污染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实践课程1. 环境调查与规划: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调查和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报告的撰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2. 环境保护技术:该课程介绍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管理实务: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企业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1. 环境监测实验: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学生将学习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
2. 环境工程实验: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选修课程1. 空气污染控制:该课程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源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水环境保护:该课程介绍水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监测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课程简介课程概述环境监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关注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质量,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和生产的质量,是现代环境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从而为相关行业的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本门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环境监测概论、大气环境监测、水体环境监测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
其中,环境监测概论部分将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方法;大气环境监测部分将介绍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水体环境监测部分将介绍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固体废物环境监测部分将介绍固体废物处理和排放的监测方式和技术。
本门课程将采用理论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监测技术。
在课程实践环节,将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一次实际监测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技能。
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大气、水体和固体废物监测的技术和方法;2.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明确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3.熟悉环境监测中所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数据处理、分析和报告编写的基本流程;4.提高自主能力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次实际监测任务。
课程安排环境监测概论1.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和使用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1.空气质量监测的概述;2.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空气污染的特征及其危害影响;4.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水体环境监测1.水质监测的概述;2.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水环境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监测;4.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固体废物环境监测1.固体废物处理与排放的概述;2.固体废物监测方式和技术;3.固体废物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课程实践1.自主设计并实施一次实际监测任务;2.数据收集和分析;3.报告编写和汇报。
水质监测方案【范本模板】
水质监测方案——嘉陵江凤县段一.监测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1.对污染物作时间和空间上的追踪,掌握污染物得来源,扩散转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物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源的污染监测,为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
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目标与要求此次是针对嘉陵江凤县段的地标径流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嘉陵江源头水体状况,观察分析嘉陵江有害物质的分布,对水体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一定对策与建议来保护嘉陵江的水体环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巩固和加深我们对水体监测的基本理论,同时加强布点,采样,分析,测定等步骤与方法,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本次监测选取了宝鸡市凤县段嘉陵江进行检测。
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宝鸡市凤县.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1。
地形地貌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经106°24′54″——107°7′30″,北纬33°34′57″——34°18′21″.因地连陕甘,又处入川孔道,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县境海拔在915—2739米之间,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西北隅与甘肃省两当县交界处透马驹峰海拔2739米,为境内最高点。
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
最低海拔915米,位于温江寺乡西部河谷。
水资源环境监测教案
水资源环境监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2.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与环境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了解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4.学习水资源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了解常用监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5.掌握常用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标准,能够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水体污染程度。
6.了解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点1.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2.常用监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3.常用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4.掌握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难点1.常用监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2.常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概述1.概念和定义2.国内外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现状3.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第二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1.水质监测技术2.水量监测技术3.水文监测技术4.水资源调查技术5.水文预测技术6.现场监测仪器的使用第三章水质监测方法1.水质检测的基本要求2.常见水质污染物3.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第四章数据处理与评价1.水质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处理2.水体污染程度评价第五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应用案例分析1.湖泊水体监测2.河流水体监测3.水库水体监测4.地下水监测第六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1.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2.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水环境监测课程改革实践
控制实验条 件 ,经典 的重铬 酸钾 回流法有 哪些缺 陷等 等, 不再是 由教师提 出 , 而是学生在 自主学 习过程 中 自 发引导 出来 的。与传统 的教学方法相 比 ,B 教学法更 PL 注重学 生的 自学能力 、 创新 能力 以及发 现问题 、 综合 分 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 2 研讨式 教学法——研讨 式课 堂教学是 突出学 生 . “ 参与 ” 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 , 便于全体 学生在课堂讨论 中畅所欲言 , 各抒 其 见 , 既互 相启发 , 又互相修正 , 自由地 、 主要地 、 自我地从不 同角 度去探索 、 去获取 、 去巩固和深化知识 。 它对学生探索精 神 的形成 , 合作意识的强化 , 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个性特征 的发展 , 科学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 的[ 这种教学方 2 1 。 法可 以结合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实践 中一起运用 , 在这两 种方法 的教学过程 中, 教师只是起 引导或抛砖引玉的作 用, 而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 的主体 。教师可 以在最 后 结束 阶段 , 对学生的问题和讨论做一些关键 的点评 。 3 例式 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 以案例 为载体 , . 案 以 探究过程为根本 , 让学生在案例探究 中 自主构建 自己的 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 , 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互动式教学[ 在“ 3 1 监测方案制 订” 。 章节 的教学 中, 择 选 我 院“ 境监测及分 析测试 中心 ” 环 承接 的环 境监测技术 服务项 目为案例 , 介绍如何结合现场实 际情况制订监测 方案 。 , 如 在水环境 监测课程 的教学 中, 教师先给学生讲 解一堂案例分析课 “ X 司长沙 生产 基地竣 工环境 保 X公 护验收监测方案制订” ,接着就将学生带至该 公司长沙 生产基地 , 进行现场勘查 收集资料并在现场布设监测 点
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非点源的实地监测、调查情况复杂,且 费时、费工,故尽可能通过收集现有资料和 现场踏勘,用模型估算。
第32页,本讲稿共40页
3.2污染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33页,本讲稿共40页
3.3采样点位置与采样时间和频率
第16页,本讲稿共40页
2.1.3监测范围和时期
(1) 河流监测范围
确定监测范围应考虑以下因素: • 必须包括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区域,在一般
情况下应考虑到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可能超标的范围。
• 各类水域的环境监测范围,可根据污水排放量与水域规 模,参考表所列地表水环境影响现状监测范围确定。
6、河流和湖泊(水库)确定监测范围时应考虑下列的
因素有
。
(1)必须包括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比较敏感的 区域(2)各类水域的环境监测范围,可根据污水排放
量与水域的规模而确定(3)要求每天监测一次(4)如果 下游段附近有敏感区(如水库、水源地、旅游地),则 监测范围应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
第40页,本讲稿共40页
料与现场实测结合 (3)搜集资料和经验估 算 2、影响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 可分为 。 (1)持久性污染物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水体酸碱度和热效应 (4)点源和面源
第38页,本讲稿共40页
3、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 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 采样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 时,通常在水面下 处及在距离河底 处各取一个水样。
的基准方法,也是环境污染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 • 统一方法:是经过研究和多个单位实验验证表明是
水质工程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2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水质监测、水质净化、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水质、设计水质改善方案,以及了解各种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将学习水质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他们将了解各种水质监测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学习如何采集水样、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课程将介绍水质净化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学生将深入了解各种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他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净化工艺,并掌握这些工艺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技巧。
此外,课程还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
学生将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习如何进行水资源评估和规划,以及如何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这将培养学生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课程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水质工程2课程设计”将以培养学生的水质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胸有成竹,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设教材
第一章工程概况1.流域概况府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随州市长岗镇大洪山风景区的双门洞。
府河流域地处随州市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在地形上属大洪山和桐柏山区的延伸地点,流域最高点为大洪山,海拔1055m。
平均海拔200m。
流域内山峦叠翠,地势随北和随南较陡峻,随中较平坦。
在随州段总体流向南东,河曲发育,右岸丘岗连绵,低峦相间,左岸为一级阶地,宽约1km,前缘陡坎高差一般有3~5m,河床高程为57~60m,谷宽100~200m。
府河全流域面积9177km2,干流长270.7km,其中随州境内流域面积5895.5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64.2%,干流长181km,平均比降0.18%。
府河随州境内的水系呈分叉的树枝形,涢水为主干流,自上而游到下游左岸主要支流有溠水、厥水和漂水,均发源于桐柏山南麓;右岸主要支流有均川、浪河,均发源于大洪山北麓。
发育的水系,良好的植被,随州图1 府河随州市曾都区段水域及断面设置图城区以上府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31.7%,再加降水量较丰沛,府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
地理位置图如图1 所示。
2.气象气候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15.7℃,极端最高气温41.4℃(1959 年 8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16.3℃(1969 年 1 月 31 日和 1977 年 1 月30 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4 小时,无霜期232 天。
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14m/s,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
该流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200mm 以上,水资源丰富。
流域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随州城区府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77.6mm,4-10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2.9%,6、7、8 三个月的降雨占全年的46.5%。
年际变化2-3 倍左右。
第二章水质监测方案1.污染源的调查本次根据随州市2006年环境状况报告得知污染调查数据(1)各级水环境中心应对辖区内直接污染河道(湖、库)水域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通过资料搜集、访问、现场查看核实等形式进行调查(2)填写表格,并将调查到的资料,以市(县)为单位统计整理、绘制图表、整编、建档(3)为掌握污染源的变化状况,污染源调查每5年一次,新增与扩建污染源及时调查上报2.采样断面的布设(1)城市或工业区断面,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2)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总量的80%(3)本河段有较大支流汇入时,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故布设涢水王福窑监测断面为断面1#、白桃桥为监测断面2#、自来水厂为监测断面3#3.采样频次、采样时间本河流基本占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6次,丰、平、枯水期各两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1.流域概况府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随州市长岗镇大洪山风景区的双门洞。
府河流域地处随州市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在地形上属大洪山和桐柏山区的延伸地点,流域最高点为大洪山,海拔1055m。
平均海拔200m。
流域内山峦叠翠,地势随北和随南较陡峻,随中较平坦。
在随州段总体流向南东,河曲发育,右岸丘岗连绵,低峦相间,左岸为一级阶地,宽约1km,前缘陡坎高差一般有3~5m,河床高程为57~60m,谷宽100~200m。
府河全流域面积9177km2,干流长270.7km,其中随州境内流域面积5895.5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64.2%,干流长181km,平均比降0.18%。
府河随州境内的水系呈分叉的树枝形,涢水为主干流,自上而游到下游左岸主要支流有溠水、厥水和漂水,均发源于桐柏山南麓;右岸主要支流有均川、浪河,均发源于大洪山北麓。
发育的水系,良好的植被,随州图1 府河随州市曾都区段水域及断面设置图城区以上府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31.7%,再加降水量较丰沛,府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
地理位置图如图1 所示。
2.气象气候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15.7℃,极端最高气温41.4℃(1959 年 8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16.3℃(1969 年 1 月 31 日和 1977 年 1 月30 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4 小时,无霜期232 天。
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14m/s,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
该流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200mm 以上,水资源丰富。
流域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随州城区府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77.6mm,4-10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2.9%,6、7、8 三个月的降雨占全年的46.5%。
年际变化2-3 倍左右。
第二章水质监测方案1.污染源的调查本次根据随州市2006年环境状况报告得知污染调查数据(1)各级水环境中心应对辖区内直接污染河道(湖、库)水域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通过资料搜集、访问、现场查看核实等形式进行调查(2)填写表格,并将调查到的资料,以市(县)为单位统计整理、绘制图表、整编、建档(3)为掌握污染源的变化状况,污染源调查每5年一次,新增与扩建污染源及时调查上报2.采样断面的布设(1)城市或工业区断面,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2)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总量的80%(3)本河段有较大支流汇入时,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故布设涢水王福窑监测断面为断面1#、白桃桥为监测断面2#、自来水厂为监测断面3#3.采样频次、采样时间本河流基本占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6次,丰、平、枯水期各两次。
河流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3次,丰、平、枯水期各1次,交通不便处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每年1次。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采样1次。
在污染河段有季节差异时,采样频次和时间可按污染季节和非污染季节适当调整,但全年监测不得少于12次。
供水水源等重要水域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时间确定。
4.水质参数选择与参数分析方法的确定水质参数: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总铅对应分析方法:酸、碱性高锰酸钾指数发,稀释与接种法,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重铬酸钾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5.水样采集的准备及水样预处理(1)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及储样容器。
测定有机及生物项目的储样容器应选用硬质玻璃容器;测定溶解氧及生化需氧量应使用专用储样容器(2)选择水样采样方法。
定流量采样、流速比例采样、时间积分采样、深度积分采样(3)水质采样应在自然水流状态下进行,不应扰动水流与底部沉积物;以保证样品代表性;采样地点和时间应符合要求;采样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采样时必须注意安全(4)水样保存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超过保存期的样品按废样处理;加入保存及不应对检测项目有影响;水样容器内盖应该盖紧,并采用防震措施,有条件者可用冷藏箱运送;运输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冰冻和剧烈震动6.水质实验数据(1)流量数据随州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30.9m3/s,相应年径流量9.75 亿m3。
按水文统计的径流系列中,1963 年最大,年平均流量67.10m3/s,相应的径流量21.23亿万m3;1967 年最小,年平均流量7.73 m3/s,相应的径流量2.437 亿m3,年最大和最小的倍比为8.7 倍,其中连续丰水年一般不超过三年(如1963-1966 年);连续枯水年一般不超过两年(如1995-1996 年)。
随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成果见表1-1。
表1-1 随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成果表(1962 年-2005 年) m3/s(2)水质监测数据2003 年至2007 年枯水期、平水期以及丰水期的年实测平均值见附表1、附表2、附表3。
(3)污染源数据a.生活污染源根据随州市 2006 年环境状况公报,随州市市区2006 年总人口43.9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 万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248 万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994 吨。
其中生活污水中排放13046吨,占76.77%。
废水中NH3-N 排放量为2211 吨。
其中生活污水中排放1487 吨,占67.26%。
b.工业污染源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电力生产业等,其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80%。
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详见表1-2。
表1-2 工业污染源调查表(4)入和系数的确定点源入河系数的确定原则:①对点源直接入河的排污口,允许入河系数取1;②其他点源根据其排污口至河口距离和渠道砌衬情况做修正;③废水入河系数一般取0.9~0.95,较长距离(20km)的渠道取0.6~0.7;④生活污水中COD 入河系数一般取0.7~0.85,NH3-N 取0.8~0.9。
根据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随州市的河流点源总入河系数为COD:0.75,NH3-N:0.75。
(5)降解系数曾都区段COD 的降解系数为0.10(l/d),NH3-N 的降解系数为0.06(l/d)。
第三章水质现状评价1.单因素评价单项评价建议采用标准指数法。
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Sij=Cij/Csi式中,Sij--(i,j)点的污染物浓度或污染物i在预测点(可监测点)j的标准指数; Cij--(i,j)点的污染物浓度或污染物i在预测点(可监测点)j的浓度,mg/L。
Csi--水质参数i的水质标准,mg/L。
府河三个断面在枯、平、丰水期的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如表1-3、1-4、1-5表1-3 府河枯水期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结果表1-5 府河平水期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结果时,表示该时期该污染物浓度超过由上表知,其中某些标准指标数1河流标准浓度,是河流被污染。
2.模糊评价(1)隶属度的确定根据Ⅲ类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地下水质划分为5个等级,设C 表示模一样品一种污染因子(x )的浓度,则x 对于等级V 的隶属度关系可按下式计算:Ⅰ级:⎪⎪⎩⎪⎪⎨⎧≥≤≤--≤=+++ijij ij ij ij ij ijij s C s C s s C s s ,0s ,C 1u 111,Ⅰ~ m-1级:⎪⎪⎪⎪⎪⎩⎪⎪⎪⎪⎪⎨⎧≥≤≤--=≤≤--≥=+++----1111111,0,C ,1,0u ij ij ij ij ij ij ijij ij ij ij ij ij ij s C s C s s s C s s s C s s s s C s C ,m 级:⎪⎪⎩⎪⎪⎨⎧≥⋅⋅⋅=⋅⋅⋅=≤≤--≤=+----11111,1,2,1;,2,1,,,0u ij ij ij ij ij ij ij ij s C n j n i s C s s s s C s C式中,n ———污染因子属 m ———水质级别数Sij ———某一样品第i 钟污染因子第j 级的国家标准浓度那么,U11 U12 (1)U21 U22 (2)R = U31 U32 (3)Un1 Un2 …… Unm以涢水王福窑枯水期水质参数进行模糊评价,计算过程如下(表1-6)计算得(表1-7)(2)权重的确定根据这6种污染因子所产生的污染作用不同,可按下式计算,得到权重矩阵A (其中ai 为A 中的各元素):其中。
1n1=∑=i ia式中,n ——污染因子数; m ——水质级别数;sij ——某一样品第i 种污染因子第j 级的国家标准浓度计算结果如下表1-8所示:表1-8∑∑∑====ni mj ijmj iji sxsxa 111三个断面在枯、平、丰时期的隶属度如表1-9表1-9三个断面在枯、平、丰时期的权重系数如表1-10(3)模糊矩阵复合计算枯水期涢水王福窑断面 [] 0.145 0.219 0.037 0.145 0.196 0.257=A[]000.19037881.00206.0=⨯R A0.7881最大, 判断为II 类水,达到标准 丰水期涢水王福窑断面[]003288.06374.00338.0=⨯R A0.6374最大, 判断为II 类水,达到标准平水期涢水王福窑断面[]000.2750.7133.01170=⨯R A0.7133最大, 判断为II 类水,达到标准枯水期白桃桥断面[]00.25460.63390.11150=⨯R A0.6339最大, 判断为III 类水,达到标准丰水期白桃桥断面[]00.16850.61820.21330=⨯R A0.6182最大, 判断为III 类水,达到标准平水期白桃桥断面[]00.08980.79930.11090=⨯R A0.7993最大, 判断为III 类水,达到标准⎥⎥⎥⎥⎥⎥⎥⎥⎦⎤⎢⎢⎢⎢⎢⎢⎢⎢⎣⎡=00 0.250 0.75000 0 0.292 0.708 000 0.811 0.18900 0.906 0.0940 00.1920.80800 0 0.2040.7960R枯水期自来水厂断面[]0=A⨯R0.71880.09540.19280.7188最大, 判断为III类水,达到标准丰水期自来水厂断面[]0=A⨯R0.19180.12400.68410.6841最大, 判断为III类水,达到标准平水期自来水厂断面[]0⨯R=A0.10650.77550.1180.7755最大, 判断为III类水,达到标准第四章 水污染控制1.污染量预测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下: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的入流量:16944⨯0.75=12745.5(吨/年) 生活污水中氨氮NH3-N 的入流量:2211⨯0.75=1658.25(吨/年)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的入流量:2607.71吨/年 工业废水中氨氮NH3-N 的入流量:283.68吨/年该河段的总COD 的预测入流量是:12745.5+2607.71=15353.21(吨/年) 该河段的氨氮NH3-N 的预测入流量是:1658.25+283.68=1941.93(吨/年) 2.环境容量计算根据表1-1中12月至3月流量得:枯水期平均流量10.4025 m3/s 代入SS KVC C C Q W W W +-=+=)(00自净稀释其中Q0——入流流量,m3/s ; CS ——水质标准,mg/L ; C0——进水水质,mg/L ;K ——自净系数,1/d ; V ——水体体积,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