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与处理

合集下载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修约处理规则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修约处理规则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修约处理规则为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和考核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1 适用范围本规则规定了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考核断面的上报数据和水质评价数据处理方法和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考核断面的水质评价和考核,其他断面可参考本规则。

2 引用文件(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3 实验室和现场数据处理与报送3.1 数据处理要求原则上,报送的监测数据有效位数不超过3位,小数点后最多位数不能超过采用的标准方法的检出限位数,不能任意增删。

详见表1。

3.2 数据报送要求(1)各监测数据的保留位数按照表1执行,若监测值低于方法检出限,以在检出限后加“L”表示。

(2)未监测的项目填写“-1”,并注明原因;除水温外,其他项目监测值不可填写“0”。

(3)多个点位(左中右、上中下)的监测断面,除pH值(平均值按多点位氢离子活度均值的负对数计算)外,其他监测项目平均值的审核修约结果参照表1。

(4)上报监测项目的浓度单位,除水温(℃)、pH值(无量纲)和透明度(cm)外,其他监测项目统一以mg/L上报。

4 水质评价数据处理4.1 评价数据修约要求(1)进行数据计算时,进舍规则执行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拟舍数据按“四舍六入五成双”修约。

(2)原则上,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目前《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中灵敏度最低的方法检出限确定修约小数保留位数,最终修约的有效位数不超过3位;当修约后结果为0时,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各监测项目具体保留小数位数见表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翅——以福建省九龙江水环境为例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翅——以福建省九龙江水环境为例

随着 《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斯德哥尔摩 开始对水产生 了认识,在东西方古代 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 构成 了很大威胁,
视 为 一 种 最 基 本 的 组成 元 素 。在 人类 文 明 中 ,我们 对 于 水 兼 公约》 的签 订及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的修 订, 有毒、 有害的
有的哺育与毁灭能力、 不可捉摸的性情, 萌发出了复杂的感情 , 发展带来安宁 、 丰收和幸福 。
水环境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之 中,是构成 施, 该标准共设置指标 19项 , 0 涵盖 了地表水中的有机 、 无机
环 境 的基 本 要 素之 一 ,是 人 类 社 会赖 以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重要 场 污染物和生物指标。近十年来 ,全国环境监 测仪器设备水平 所 , 时也 是 受 人 类 干 扰 和 破 坏最 严 重 的 领域 , 今 水 环境 的 和技术方法都有 了长 足的发展 ,但如何 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推 同 如
有 关键 性 作 用
面 积 占全 国 总面 积 的 3 %, 6 且现 今地 表 水 环 境 问题 日益 突 出 , 211我 国 地 表水 环 境 质 量 监 测 方 法现 状 ..

目前 , 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 以物理、 我 化学监测方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 2 0 0 8年《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 显示: 法为主, 生物监测 日益受到重视 , 遥感技术也被逐渐应用 于水
污染和破坏 已成为世 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在我国,人 动环境监测评价水平的现代化 ,是环境工作 战线 同行们面临
们 通 7常 所 说 的地 表 水 环 境 并 不 包括 海 洋 水 ,属 于狭 义 的地 的一 项 任 重 道 远 的任 务 。
表水概念 。主要指河流水、 湖泊水、 冰川水、 沼泽水, 和 并把大 21 .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气降水视为地表水体的主要补给源 。其中地表河流水承载 了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第六条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采样单位)和承担样品检测分析的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相关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采样单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流量等指标)、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付等工作。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措施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措施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措施摘要: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对地表水进行质量监测评价,可以提升地表水的使用安全性,对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保证检测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需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归纳。

然后,根据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环境的地表水检测,制定适合的方案。

最后,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作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此保证地表水的安全。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

无论是维持生命,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使用,保护水源安全,至关重要。

地表水是人类可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地表水的安全,对整体水源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地表水检测的主主要方法有物理检测、滑雪检测、生物监测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类型的水源,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

一、主要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有三种,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在部分情况下,需要将监测方法搭配使用,以此保证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

1、物理监测物理检测的方法实际使用比较简单,主要的检测流程是对水源进行抽样,通过对水样的观察,推断出被检测地表水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物理检测法耗时短且实际用法比较简单,但是,检测的准确性同比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有所差距,一般适用于简单检测或水源环境质量较高的检测。

如果,对检测结果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另外两种方法。

2、化学监测使用化学监测的方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

化学监测会对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同样需要对水源进行抽样。

在收集水样时,要保证设备具有无菌性,避免设备中的细菌污染水样,进而导致化学监测结果失准。

化学监测的方法具有准确性的优势,缺点是对设备和试验环境要求较高。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具有相同点,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同时,对设备和实验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地表水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流动的、静态的水体及其周围的土地环墶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地表水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影响,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地表水环境质量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1. 污染物排放过多工业、农业、生活和交通等领域的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垃圾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2. 水质恶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和农业活动频繁,导致了地表水中的化工污染物、重金属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加,水体中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质出现恶化的趋势。

3. 污水处理不彻底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依然处在落后的状态,污水处理工艺不完善,污水处理不彻底,导致了处理后的污水仍然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地表水中。

4. 生态系统受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了水生生物的死亡,湖泊的富营养化、鱼类减少等问题,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二、改善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地表水环境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形成监管闭环。

2. 严格执法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惩处,对于致使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让违法成本变得非常高。

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 推行节水措施在生产生活中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逐步推行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5. 强化生态修复通过人工增氧、生物修复等手段,进行湖泊和河流的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并改善地表水生态系统。

6.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鼓励广大市民爱护水资源、自觉参与水环境保护活动。

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迫在眉睫,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部分指标含义及关系1.溶解氧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标准浓度限值:Ⅰ类:≥饱和率90%(或7.5)Ⅱ类:≥6Ⅲ类:≥5Ⅳ类:≥3Ⅴ类:≥22.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标准浓度限值:Ⅰ类:≤2Ⅱ类:≤4Ⅲ类:≤6Ⅳ类:≤10Ⅴ类:≤153.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标准浓度限值:Ⅰ类:≤15Ⅱ类:≤15Ⅲ类:≤20Ⅳ类:≤30Ⅴ类:≤404.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质生物氧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终结。

因此,各国都规定统一采用5日、20摄氏度作为生物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条件,以便作相对比较。

五日生化需氧量既BOD5,就是微生物在最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

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

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标准浓度限值:Ⅰ类:≤3Ⅱ类:≤3Ⅲ类:≤4Ⅳ类:≤6Ⅴ类:≤105.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指针对地表水监测工作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准确、可靠和科学。

以下是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一、监测目标和范围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监测的要素、监测的频率、监测的地点等。

同时,应明确监测时段和监测的目的,如水质保护、水环境治理等。

二、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包括水样采集的方法、样品处理的方法、分析测试的方法等。

此外,对于仪器设备的要求,应规定其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

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包括监测前的质量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结果的质量评价等。

四、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报告编制要求,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包括数据的整理、核对和纠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的展示和说明等。

同时,应规定监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以满足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要求。

五、安全和环境保护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包括人员的防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废水的处理等。

六、培训和人员要求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人员的培训要求和能力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

包括对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培训、对监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的培训、对监测标准和规范的理解等。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科学评估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水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应尽可能细化和完善,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进一步促进地表水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的《地表水监
测与评价报告》(GB17314-2008)和《污水排放监测与评价报告》(GB/T 16159-2013)制定的一套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地
表水和污水监测中常见指标的测量方法,采样程序、检查及校验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等内容。

一、地表水检测:
1. 水体类别:根据地表水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水域管理状况,测定水体
类别;
2. 水质指标:测定水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如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以及有机污染物,可根据地表水环境的特
殊性进行细化;
3. 物理特性:测定其它物理特性指标,如浊度、砷、放射性等;
4. 生物指标:测定常用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藻类氧化还原指标。

二、污水检测:
1. 危害水质指标:测定水中的有毒锈蚀性物质、有机废水、AOX、污染性有机污染物,以及类似废水处理结果的其他污染物;
2. 水的物理特性:测定水的pH值、水的温度、浑浊度以及COD;
3. 水的活性:测定阴离子表面张力、盐度、锂、硼、氨离子浓度等;
4. 生物指标:测定浮游微生物、藻类以及水中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5. 水与有机污染物的关系: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测量,以评估水的污染级别;
6. 污染物控制技术:针对污染物分析测定结果,综合考虑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废水处理工艺。

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指标、采样要求、仪器校验等内容,将为我国地表水和污水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

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原始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手工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 8170 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J 4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1075 水质浊度的测定浊度计法RB/T 214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水环境质量监测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

3.2流域 watershed;basin;catchment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

习惯上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

3.3水系 drainage system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相互连接组成的系统。

3.4潮汐河流 tidal river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

13.5河口 river mouth河流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

3.6潮区界 tidal limit潮汐河流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

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

其位置并非固定不变,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CODCr
BOD5
SS
浓度 6.65 1225 634
142
工程污染源分析——排水水质分析
糖化车间废水 糖化、糊化锅洗涤水 糖化、糊化锅每出一批麦汁洗涤1次, 洗涤水为间断排放,每次连续5~10min,排水中具有较高旳 有机物,其CODcr含量最高可达10000mg/L以上,排水水温在 26~50℃之间。 过滤槽洗涤水 麦芽、大米经糖化后旳混合物过滤得到麦汁, 滤出物为酒糟,酒糟外排后,过滤槽上粘有残糟,需进行洗 涤,洗涤水外排,这部分水中具有少许旳酒糟颗粒物,水中 COD含量较高,水为间断排放。
生产工艺简介
1. 麦芽过程:选麦-浸麦-发芽-干燥与培焦-除根 2. 糖化过程:原料旳粉碎-糖化(糊化)-麦汁过滤-麦汁煮沸
(加酒花)-冷却 3. 发酵过程:发酵(除酵母)-滤酒 4. 灌装过程:洗瓶-验瓶-灌酒-杀菌-贴标喷码-装箱入库
啤酒厂旳污水起源
麦芽生产过程中旳洗麦水、浸麦水、发芽降温喷雾水、洗涤水、 凝固物洗涤水; 糖化过程旳糖化、过滤洗涤水; 发酵过程旳发酵罐洗涤、过滤洗涤水; 罐装过程洗瓶、灭菌及破瓶啤酒水; 冷却水和成品车间洗涤水。
评价工作旳技术路线
根据生产工艺特征,了解水污染物排放点,排放规律,对各车间排水 量、排水水质及污水总排口旳排水量、排水水质进行连续监测,拟定 其排污负荷。 根据技改工程工艺设计,拟定技改工程完毕后旳排污规律、排污量。 对工程纳污水体旳水环境质量进行现状监测。 选择 S-P模型作为工程旳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拟定参数取值。 经过模型计算预测工程污水排放对地表水水质旳影响,并对比原则进 行评价分析,提出降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旳措施和提议。
量约291104m3/a,生产、生活污水部分经处理后排入西排水沟,然后 入月牙河,最终入北运河,但目前旳污水处理能力仅为1500m3/d,且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制定的标准,目的是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维护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该技术规范涵盖了地表水监测的重要内容,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区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以确保监测过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首先,该技术规范明确了地表水监测的目标。

即通过监测地表水的水质指标,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该技术规范规定了监测区域的选择和划分。

监测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地域特点,包括山区、平原、湖泊、河流等不同类型的地表水环境,以覆盖不同地区和水域的监测需求。

在监测项目方面,该技术规范列举了一系列常用的地表水指标,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以及一些特定的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监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是技术规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技术规范详细描述了每个指标的监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等各个环节。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区域,也提供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也是该技术规范关注的重点。

对于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遵循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于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也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要求。

总体而言,HJ 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且可操作的技术指南,为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遵循该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标准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

水环境标准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

水环境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6.2分析方法6.2.1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6.2.1.1首先选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或行业标准方法。

6.2.1.2当实验室不具备使用标准分析方法时。

也可采用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司环监[1994]017号文和环监[1995]号文公布的方法体系。

6.2.1.3在某些项目的监测中,尚无"标准"和"统一"分析方法时,可采用ISO、美国EPA和日本JIS方法体系等其它等效分析方法,但应经过验证合格,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能达到质控要求。

6.2.1.4当规定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污水、底质和污泥样品分析时,必要时要注意增加消除基体干扰的净化步骤,并进行可适用性检验。

6.2.2水和污水的监测分析方法见附表1。

7流域监测7.1流域监测的目的。

流域监测以掌握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趋势,为流域规划中限期达到目标的监督检查服务,并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7.2流域断面。

根据流域规划设置的断面,一般分为限期达标断面、责任考核断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断面。

7.3同步监测7.3.1同步监测是根据管理需要组织全流域监测站进行的在大致相同的时段内,对主要控制项目的监测。

7.3.2同步监测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点位(断面)认证,监测全程序技术指导,监测资料的审核汇总以及报告编写工作。

在监测期间总站派技术专家到重点地区进行现场技术监督、技术指导。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本地区的同步监测工作具体实施。

7.3.3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为每月1次,具体实施时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流域网头单位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商确定。

同步监测频次根据需要确定。

7.4监测断面(点位)我国正在制定和实施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计划中确定的监测断面是三河、三湖的主要监测断面流域监测以环境管理目标断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为主,根据需要可增加主要城镇的污水总排口、日排水量在100吨以上或COD日排放量30kg以上主要污染企业的排口,此外,沿江、河、湖、库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宾馆、饭店等污水排口。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地表水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发展,地表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地表水资源的质量,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制定了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上相关标准制定的技术规范,其目的是为了对地表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价,为地表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了地表水质量的监测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首先,它对地表水质量监测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了水样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方法等。

其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了化学指标、生物学指标和物理学指标等多个方面,其中化学指标包括了水中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盐和氮、磷等元素的含量,生物学指标包括了水中微生物、藻类和底栖动物等,物理学指标包括了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和悬浮物等。

最后,评价标准是根据评价指标的监测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分为不同级别的水质等级。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我国地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规范的监测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地表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适时地进行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从根本上减少地表水资源的污染和损害。

此外,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还可以促进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水资源供应。

然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的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一些地方和企业的监测能力有限,存在监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其次,评价标准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认可和集中统一管理,但目前各地的水质评价标准存在差异,统一性不够。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提高监测能力和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进一步加强地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地表⽔⽔质监测的⽅案地表⽔⽔质监测的⽅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地表⽔⽔质监测⽅案⼀. 明确监测⽬的(1)对校园内教学区、⽣活区、实验区、⾷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及⽔质进⾏监测,掌握校园⽔质情况。

(2)进⼀步熟练掌握⽔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法。

(3)学会应⽤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质的意见和建议。

⼆. 基础资料的收集⼴州⼤学图书馆⾄⽣化楼实验区域的⽔域进⾏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系⼴州段,根据《⼴州市⽔⽂地质分析》,该⽔域的有关资料如下:1.地形地貌⼴州市地处珠江三⾓洲的北部边缘,是三⾓洲平原与低⼭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西南低。

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丘陵区,海拔标⾼⼀般在300m⼀下,地形⾼差250m左右,坡度15°~35°,⽔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

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洲平原,标⾼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象⼴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候,年平均⽓温为℃~℃,北部℃,中部℃,南部℃。

最热是7~8⽉,平均⽓温℃~℃,绝对最⾼⽓温是℃。

年平均降⾬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的⾬季,占全年的%,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洋⼊海,是区域地下⽔的最低排泄基准⾯。

冲积平原和三⾓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系发达,⽔⽹密布,分布有⼤中⼩河流34条。

根据⽔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体类别有:库唐、涌溪、⼲流河道,全区⽔域⾯积16011Km2,占⼴州市区⾯积的%。

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潮⽔位位,平均低潮⽔位为,涨潮最⼤朝差,落潮最⼤潮差。

4.监测河段概况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校园图书馆中⼼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深约,流经⽣化实验楼和⼯程实验楼,⽔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

廊坊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廊坊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通 过 分 析评 价 . 坊 市 地 表 河 流 水 廊 质 污 染 十 分 严重 . 功 能 区 水 质 超 标 率 水
为 1 0 。随 着城 镇 化 水 平 的 进 一 步 提 0%
根 据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B 8820 ) G 3 3— 0 2 - 市 2 0 廊坊 0 8年 地 表 水
廊 坊 市 境 内河 流 多 为 省 界 河 流 . 根 据水 功 能 区划 分 原 则 . 分 的缓 冲 区较 划
多 . 计 6 , 余 6个 为 开 发 利用 区 , 共 个 其
其 中 5个 工 业 用 水 区 、 1个 农 业 用 水 区 除淘 河 缓 冲 区水 质 目标 为 Ⅲ类 外 .
企业存在的环境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 防
标 率 2 %。 年入 河废 污 水 O 9亿 t人 3 . 2 , 河率 1. 9 % 处 理及 达 标 率 如 此低 的废 6 污 水 排入 河 流 . 对河 流水 环 境 造 成 一 定 威胁 通过 2 o ~ 0 8年 废 污水 年 排 放 0 1 20 量 资料 系 列 分 析 . 坊 市 废 污 水 排 放 量 廊
31水 资 源保 护 政 策 法规 建设 .
劣 V类 水 水 质 地 表 水 污 染 以有 机 污 染 为 主 . 要 超 标 指 标 及 超 标 率 为 : 氮 主 氨
河、 定河、 永 白沟 河 、 清 河 、 牙 河 、 大 子 子
牙新 河 l O条行 洪 河 道 . 因此 廊 坊 市 素 有 “ 河 下梢 ” 九 之称 廊 坊 市河 流 多 数 为
质 总 监 测 河 长 为 7 1 m.其 中 4 4 m 4k 4k
河 干 :有 水 的 2 7 m 河 段 全 部 评 价 为 9k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报告是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文件,旨在提供对环境状况的客观评价和科学指导。

本报告基于收集的环境监测数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次环境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大气、土壤和噪声等方面的监测点位。

监测数据的采集包括定点采样、自动监测设备记录等多种方式。

2. 数据处理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标准化等步骤。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1. 水质指标分析通过对地表水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水质指标中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指标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表明水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对比历史监测数据,我们发现地表水的水质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年来,水质恶化的速度明显加快,需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理。

四、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1. 空气质量指标分析通过对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PM2.5、PM10、二氧化硫等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值,表明空气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2. 大气污染源分析通过对大气污染源的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需要加强相关控制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五、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1. 土壤污染物分析通过对土壤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表明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 土壤污染分布分析通过对土壤污染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污染物的分布呈现不均匀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噪声环境监测数据分析1. 噪声水平分析通过对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噪声水平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值,表明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噪声源分析通过对噪声源的分析,我们发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等是主要的噪声源。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措施分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措施分析
工 作状态 。 第三 步 , 对 实 验 中 需 要 应 用 的试 剂 进 行 选 择 , 选择
的试 剂要符合 地表水 环境监 测评价 分析等级 的条 件为前 提 , 选 择最 优 、 分析结果 最好 、 化 学反应最 明显 的先后顺序进行选
等效方法进行监 测分析 。 但是 , 由于 中国 目前 各级环境监测站
( 1 . 河南省三 门峡市 环境监测站 , 河南 三 门峡 4 7 2 0 0 0 ;
2 三 门峡市环境保护局 , 河南 三 门峡 4 7 2 0 0 0 )
摘 要: 地表 水的环境质量 关系着我国公 民的饮 用水安全 , 也影响我国社会 的可持 续发展 。 地表 水的环境质量监测是我 国环保行
第3 4卷第 2 4期
Vo 1 . 34 No . 2 4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 S E
2 0 1 5年 8月
Aug . 2 01 5
地 表水 环境 质 量 监 测 评价 与处 理 措施 分 析
曹 静 , 孙 育 玉
1 地表水 环 境质 量监 测的方 法
当今社会 , 我 国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监 测 的方 法 主要 以物 理 监 测方法 、 应 用 化 学 的 反 应 监 测 方 法 以及 生 物 监 测 方 法 , 这 三 种
3 地表 水环 境质 量监 测处 理措 施分 析
3 . 1 严格 控 制地 表 水环 境 监测 质 量 第一步 , 在进行地 表水样品 的收集 过程 中要注意 , 样 品中
出来 , 将 这些监测 因子的相关数据进行综 合分析 , 并将 这些综 合分析 的结果整理成报告 , 方便为地表水环境质 量监测提供科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第六条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采样单位)和承担样品检测分析的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要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相关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采样单位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盐度、流量等指标)、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付等工作。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水资源检测与评价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水资源检测与评价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水资源检测与评价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地表水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保护和管理地表水资源是当前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然而,许多地区由于水文环境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监测和评价地表水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复杂。

而遥感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可以对地表水资源进一步检测和评价,这对于防治水污染和有效管理水资源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通过使用在地球轨道或机载平台上安装的传感器,获取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其中,传感器可以捕获可见光、红外、微波等不同的电磁波谱,并解析和处理数据,实现对地表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价。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在时间、空间和质量上都具有更好的性能。

二、遥感技术在地表水监测方面的应用1. 水质检测通过遥感获取和处理的数据可以帮助衡量和检测环境中的水质水量,并及时发出预警。

此外,因为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水量变化,所以也可以有效防止水质污染和保障安全的饮用水。

除了利用遥感技术来对水质进行监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监测水质,向政府建议或者实现治理行动,比如处理污染,防止水源变质等。

2. 水资源动态变化监测水资源是一种资源型态变化较快的资源。

利用遥感技术,人们可以依据遥感制图对年降雨量和全年径流量进行测量和评价。

这样,对于评估用水的情况,可以基于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来预测和规划年的水资源动态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得出的信息,人们可以预测降雨量,了解地区水资源的供应,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划和管理。

3. 洪涝灾害监测洪涝灾害经常会对地方产生重大影响。

利用遥感技术,人们可以实时检测到地方的洪涝灾害情况,以及其标志性的水体黑白图像。

通过获取这些信息,专家们可以根据遥感图像数据来预测水面的高度等。

4. 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通过综合利用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水资源的动态监测信息,发现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或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之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环境影响评价之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接触性娱乐用水; V类区( V类水) :农业用水以及一般景观要求用
水。
10
11
12
3、《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13
共33项项目
14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
16
13类污染物 26类污染物
17
18种行业
18
56种污染物
22种行业
19
5、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
46
4、废水物理处理 均和调节:水质、水量、防事故; 隔滤:栅格与筛网(粗细网格)、过滤(慢 滤小于0.4m/h、中滤0.4-4m/h、快滤410m/h、高滤池10-60m/h); 沉砂与沉淀:沉砂(平流沉砂、曝气沉砂); 沉淀(重力作用):平流沉淀、辐流沉淀、 竖流沉淀;
47
5、废水化学处理 中和处理:酸碱废水中和、投药中和 (CaO/CaCO3/NaOH/工业盐酸/工业二氧化碳); 化学沉淀:重金属/碱土金属等的沉淀处理;投药 -反应-沉淀-固液分离-泥渣回收处理; 氧化还原:毒性转变(六价铬-三价铬)、生成沉 淀(金属硫化物), 常用氧化剂:空气、臭氧、氯气、次氯酸钠; 常用还原剂: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铁屑;
应包括丰水期;
28
29
3、点源调查 收集资料为主,必要时实测; 排放口平面位置、方向、形式; 取水量、用水量、排水量、循环水量、水处理情况。
4、非点源调查 一般不实测,调查排放量数据或依据估算模型; 排放形式(有组织、漫流); 废物、燃料等的堆积位置、形式、面积、保洁程度。
30
5、 监测布点( ) 以河流为例,其余如河口、湖泊也有类似问题 调查监测断面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持久性、可降解性、热污染、 酸碱污染),分3类:>3,需预测水质参数大于10 个,复杂;=2,需预测水质参数大于7个,中等; =1,需预测的水质参数小于7个,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与处理
摘要: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监测不仅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对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相当有必要。

因此,文章重点就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控方法、评价及其处理对策进行研究,以便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处理对策
水是地球最为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物体中无法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支撑着一切生命的生存,并推动了生命的演化以及人类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活动的发展。

地球上的水环境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循环平衡中,因而也是环境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也是受人类破坏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目前,地表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如今,地表水污染不仅影响到了各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还威胁到了人类的饮用,因此,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刻不容缓。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
对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而言,可根据监测类型将其分为如下三大类:
1.1 常规性监测
此类应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分析方法来进行,
也可以参考经验证后其他国家的先进方法。

1.2 自动化监测
此监测法需执行我国环保部、欧盟认证以及美国epa认可的有关仪器分析法,并以我国环保部所批准有关技术规范为依据来进行。

1.3 应急监测
对于已被认可标准方法的有关项目应采用标准方法。

若无标准方法的有关项目可使用等效方法来进行分析。

但应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各监测站在地表水环境方面的监测能力仍参差不齐,尤其对于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监测能力仍相对较为缺失。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主要建立在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监测技术等一系列分析及研究基础之上。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分级
对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而言,其工作的分级主要是基于对不同污水排放量、水质的构成、水域的范围及其水质要求等之上建立起来的,有关地面水环境监测评价及其环境调查、预测、评价及小结等均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及其标准规范。

通常而言,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主要是如下条件为依据进行分级的,一是项目污水的排放量,二是水质的复杂程度,三是各受纳污水在地面水域中的规模及其水质有关要求等。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程序
进行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是环境监测并非目的,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可行建议的提出,以便进行污染的控制及其环境条件的改善才是最终目的,具体而言,可按图1所示程序来进行评价。

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结论
评价结论即所有评价工作的结论,进行编写时应对全部评价工作进行概括及总结,并客观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活及生产活动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结论的内容应包括地表水环境的现状、项目工程的分析、地表水环境概要、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的预测及其评价结果、地表水环境的保护措施等有关内容的评述及其建议等等。

3 加强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对策
3.1 严把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关
首先应当注意将不必要干扰因素进行排除,进行地表水样品的采集时,样品中除了待测物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复杂成分,因而很可能会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应对这些干扰物质进行预处理并去除,并对样品浓缩到仪器可检测到的范围之内,以便提高样品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其次,应及时进行监测仪器的校准,并对监测仪器的性能进行验证,确保其维持在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

再次,实验室应选择合适的试剂,试剂使用时应当以满足分析所需等级作为前提条件,可根据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以及实验试剂顺序进行选定。

此外,还应做好现场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工作。

采样应以采样
目的以及分析方法等相关要求为依据进行采样方式的选择,采样的目的即对有代表性样品进行采集,但采样量应满足分析的需求。

样品运输以及保存时应确保样品分析前不变质或受到污染。

最后,选择监测方法时应对方法适用范围、监测原理、待测物浓度以及各基质水样特性为依据,进行一系列分析及判别后再做决定,应对整个监测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3.2 兼顾好地表水环境的监测及其结果的分析
通过科学性监测后,会得出相关的监测数据,如今有关监测数据的统计系统已较为成熟,有关技术人员的重心应从数据的统计方面转移到结果的分析方面。

通过对各项监测因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得具有参考价值及其执行力的分析结果报告,以便为地表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科学的指导。

3.3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
随着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有关部门监测技术人员也势必会随之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合理进行监测车辆的配置,确保监测仪器具有足够的数量等问题已经摆在各部门面前。

同时,各部门应加大信息化监测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监测设施,构建信息化规范标准,加大信息化设备的培训力度,以便切实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未来发展
从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可知,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层次研究方面呈现如下发展趋势:(1)理论上多学
科交叉进行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同水化学、水文学、水动力学、生态学以及水利工程学等传统科学交叉进行发展;(2)方法上通过多监测因子的整合及分析,不同时空尺度下进行不同时空尺度系统的研究,地表水环境同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及生物体发生循环交换,并产生相互的影响,因而对于现代地表水环境监测而言,其研究应从系统及多尺度时空入手,对其整体行为、相互作用及其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3)技术方面通过多技术集成、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突出了优势的互补性,因而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的分析效率、丰度及其成果的决策支持能力;(4)层次方面通过研究逐步朝着微观及宏观两级方向飞速发展,推动了物、化、生三种过程中水环境监测的微观研究,将水、土两种资源的监测相结合,宏观及系统化研究必将成为的发展趋势;(5)研究基础方面对连续长期性观测数据的累积及其分析越来越依赖。

参考文献
[1]杨春,沈志.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j].干旱环境监测,2009(3):22-25.
[2]陈钢铁.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城市建设,2010(1):4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