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园文化8.22

合集下载

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要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我们从“百校千企”到创新大赛、从师资培训到课程改革、从愈来愈多的全国技能大赛到广东省“省长杯”技能大赛、从专项的拨付力度等工作中目睹了这些政策思想的快速落地,也感受到了这些政策给职教带来的影响。

《报告》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为贯彻这一要求,职业院校可以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这样的政策氛围和社会背景下,校企合作及其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必然会受到职教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在此将从校企文化对接的含义、意义、实践途径谈一些看法。

一、职教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的含义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涵盖了校园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等物质环境及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外界舆论、心理氛围、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行为习惯等精神风貌。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物质层、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

职教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就是职业学校按照校园文化规律,将主流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方式,在精神、制度、管理、环境、教学、活动等领域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校园文化的形式、内容有明显的企业烙印,以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动力系周飞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非常薄弱,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观点,对于怎样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构建真正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实行“校企结合”,即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有广义的理解,有狭义的理解,这里我们把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按照这个概念,我们也可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学校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也有很多种,像校园文化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我们倾向于把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因此两种文化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同点:1.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

2.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分别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集作用等。

不同点:1.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的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

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校园文化包含着既有明显差异又有机统一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风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学风则是学生文化的核心,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统一构成校风。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校企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校企合作的基础和保障。

校企结合所带来的给学校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学校文化的建设。

这也是当今时代国内高职院校必须要关注和努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校企结合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企结合可以为学校注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如与企业合作开办专业培训班,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授课,让学生直接接触到企业实践经验,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和就业市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学校的科研创新。

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与企业合作可以提供研究课题和实验平台,使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校企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与企业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到一些由企业主导的创新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校企结合还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互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从企业获取资源和就业机会,更是双方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获取人才和技术支持,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双方通过合作共赢,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校企结合”是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才能真正了解实践需要,掌握行业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校企结合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校企结合机制和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刘梦怡张霞(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本文主要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以期进行更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各行各业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就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重要的基础。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产生冲击。

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生为,高职院校校园为主要,院师生,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精神文化、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文化。

从更的角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更具有对,是高职院校校园中有期的办中育校师生的校园文化、文化、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为了高职学生快速发展,校企文化共建,将企业的文化入高职校园文化,使校企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具有一的$(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

古人云:“近朱者赤,。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量,具有作用,这量化地校生,这种是任不的;,于高职院校人才的i ,校园文化具有的职业,职业教育是需为的教育,来的生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入企业文化,让生企业实,企业文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校、业建设的重要内,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发展的重要,是校合实的现$二、校企合作共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年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校企合作促进政策方面做出了努力$从2005年国务院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肯定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到2019年1月国务院台的《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进一步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和量举办高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被再被提上职业教育的重要行$高职学校企业合作走共建,赢走文化的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塑造师生品格
校园文化对于师生的品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师生具 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品格,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校凝聚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源泉,它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校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能够促进中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校 的凝聚力。
03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 设实践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实践
01
02
03
校园环境建设
营造优美、舒适、具有国 际特色的校园环境,包括 校园绿化、建筑风格、文 化设施等。
教室设施
提供先进、适用的教学设 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 室、语言实验室等。
图书馆资源
建设丰富的图书馆资源, 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杂 志、电子资源等。
案例一
多元化文化交流
该高校积极推动中外学生之间的 文化交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 如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联谊等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
了解和交流。
国际化课程设置
该高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开设具有国际化的课程,如国际 关系、跨文化交流等,帮助学生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习惯。
语言能力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包 括文化融合、多元文化交流、跨
文化沟通等。
研究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中 外合作办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开展更加细致的案例 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经验和做法。
,提高学生的国际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浅谈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包括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社会实践等。

校企合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实践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谈校企合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为学校提供优质资源。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实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企业还可以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这些资源的共享和互通,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难、适岗难等问题。

而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职场。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选择适合的人才。

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再次,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发展。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注重实践和创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校园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

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

优质企业的支持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品牌形象。

同时,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增加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育资源。

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建设体系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和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产业界则是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支撑。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企业在实践中发展。

其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方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让企业得到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最后,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工学结合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创新,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理论上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只有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中的高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中的高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中的高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石月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体现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特有的特色校园职业文化。

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产业、行业和企业”,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充分的职业文化准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校园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Higher V ocational Special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SHI Y uejiao(Guangxi T 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Nanning,Guangxi530007)Abs tra ct V ocational school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integration and docking,not only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but also reflect the unique cha 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professional culture.How vocational colleges rely on"industry,industry and enterprise,"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into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how to learn from excellent corporate culture,cultivate high-skilled professionals,students achieve"zero distance"to provide adequate employment occupational c ulture prepar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Ke 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higher vocational;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党的十八大指出:“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详细描述
该职业院校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注重实践育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组 织各类实践活动、技能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规范管理、保障权益、促进校企合作
详细描述
该职业院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注重规范管理, 保障学生权益,促进校企合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 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同时积极与企业合 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案例四:某职业院校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总结词
实践育人、活动丰富、提升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策略
制定行为文化建设规划
学校应制定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建 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方法。同时应考虑 校园行为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各类 行为的协调和互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加 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 育理念。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教学竞赛和优 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 业形象和崇高的教育信仰。
案例二:某职业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总结词
传承文化、创新思维、培养职业精神
详细描述
该职业院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创新思维,培养职业精神。通过开展职业素养教 育、企业文化宣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 职业精神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案例三:某职业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行为文化特点
职业性
社会性
人本性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行为 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这种职业性 体现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师职 业行为的引导以及管理行为的规范等 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具备丰 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 校需要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管 理机制。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一、校企结合的概念和意义所谓“校企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以实现教学和生产、学习和实践的深度融合。

校企结合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有机整合,使之成为教育教学和科研开发的有力支撑,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教育培养环境。

这种模式的引入,对于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社会上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希望他们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企业的实际案例,学习到企业需要的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在实习中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也提高了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科研成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可以让学校的科研成果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并通过企业的平台进行推广。

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在短期内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更在长远中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创新与进步。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的就业毕业生。

随着就业市场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而校企合作则可以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有选择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岗位实习机会,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校企结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都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校企结合已经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其实践成果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下面我将以某高职院校为例,介绍其在校企结合方面的实践成果。

加强校企文化合作,促进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创新建设

加强校企文化合作,促进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创新建设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 一 高职校 同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作是打造高 职院校 办学特色的需
要。
高职院校 的核心竞争力体现 于其办学 的个性 化特征。没有特色的 高职院校 , 将难 以长久生存 。 办学特色不仪体 现存办学理念 、 目标定位 、 专 业特 色 、 特 色 、 理 特 色 、 务 特 色 等 方 面 , 表现 在 有 特 色 的 校 课程 管 服 还 园文化。不管是哪个方 面的特 色,如果 没有相应 的特色校园文化作支 撑, 这种特色只会是昙花一现 , 不能形成 真正 意义 的办学 特色。只有 从企业文化理念 中吸取有价值元素 , 业文化与校 园文化 、 管理理 企业 念与教育理念有机结合 , 才能形成 自己特 色的校 园文化 。 ( ) 二 培养高职学生 良好职业素养 , 实现就业 “ 零距离” 的需要 。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看 中的不仅仪是文凭 ,他 们更看 重的是职业素 质。 职业素质仪汉通过在校学习是无法形成 的。 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 熏陶, 是养成 良好职业索质的必要途径: 学生在学校一直受校园文化的 熏陶, 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荷较大 的差异性 , 如果 学生不能融入 企业文化 中, 就很难存企业 中施展才华 , 取得成功 只有 在建设 校园文 化的过程 中实行 文化的“ 校企合作 ” 才能够一方 面学习优秀企业 的先 ,
发展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作 为高校 的一种“ . 亚文化” 在高校 的育人 、 , 发 展 以及辐射社会中具有重大 的作用 。正因如此 , 有专家指 出, 办大学不 但要产 出人 才 , 出科研成果 , 产 而且要产 出文化 , 以优 秀的大学文化服 务和引领社会文化 , 为先进文化建设作贡献。一些学 者提 出 高职 院校 一 应建立高 职特色 的校园文化的观点 , 笔者认 为 , 职教育 的特点决定了 高 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 与企业文化相结 合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结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

如何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校企结合”成为关键的一环。

“校企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还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校企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结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引入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与企业合作举办专业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提供实习机会和校企联合的毕业设计课题等,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结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学科建设的提升。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作用。

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能力,使学校的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更富有针对性。

校企合作还能够促进学科建设的提升。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共同开展行业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领域知识水平,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校企结合”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财务状况的改善。

学校与企业合作,不仅可以共享自身的优质资源,还可以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和实训条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节,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为了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校企结合”这一重要的办学思路。

“校企结合”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解决校企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匹配不足等问题。

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合作,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通过“校企结合”,高职院校能够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讲授最新的技术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业发展,提高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项目,设置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通过“校企结合”,高职院校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职场。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和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通过“校企结合”,高职院校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习和项目合作,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校企结合”是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高职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高职院校的校
园文化建设也就显得尤为关键。

而“校企结合”是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校企结合”意义、优势以及实践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校
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校企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校企结合”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真实的职业
环境和工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企结合”可以为高职
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使校园文化更加活跃和丰富。

“校企结合”可
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资源和人才加入到高职
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共同打造更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实践“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措施。

可以建立校园企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地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从
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例如联合举办科研项目、创
新创业大赛等,以提升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为企业
员工提供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

“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实践
方式和措施来实现。

相信随着“校企结合”不断深化和完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将会呈
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特色,为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源支持。

校企合作能够为学校引入丰富的实践资源,如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实训基地等,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经验,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还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用于改善校园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教师待遇等,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率。

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校与企业对接职业培训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通过校企合作推出合适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毕业生。

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此外,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互动,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运营模式和市场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可以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增加创新创业的成功机会。

最后,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

校企合作可以引入各类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

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企业讲座、主题演讲、文化交流等,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校搭建与社会互动的平台,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推动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获得资源支持,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园文化8.22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园文化8.22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园文化——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交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自治区示范院校、交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学院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把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协作、技术咨询开发等方面,延伸至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了既有高校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先进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打造出了“引企入校”工程、共建交通文化园林工程、校企文化大舞台”工程、“交通大讲坛”工程等四大充分展现学校办学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凸显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性和特色性,又具有交通行业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品牌。

一、创新机制,统筹推进学院积极探索一条“广西高职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的新模式,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的作用,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交辉相映,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形成具有交通特色、内涵丰富、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

2008年11月,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由52家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组成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正式成立,开启了学院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这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三级跳,逐步由当初“松散的个人行为”提升至“稳定的组织行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惠双赢的合作平台也日益成形。

校企合作共建大学校园文化的相关思考

校企合作共建大学校园文化的相关思考

校企合作共建大学校园文化的相关思考吴昌霞【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推进了现代企业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双向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文化教育和企业经济机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建设意义和发展现状,针对大学校园文化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分析.%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odern process and update, promotes the two-way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and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 cultur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economic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and way to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总页数】1页(P251)【作者】吴昌霞【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江苏南京 211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相关文献】1.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以扬工院与京东共建“实训中心”为例 [J], 陈雅倩;闫秀峰;2.关于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J], 唐小翠;刘玄启3.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探析 [J], 庄群华;孔文4.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训室的思考——以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训室为例 [J], 顾旭东5.校企合作共建大学校园文化的相关思考 [J], 吴昌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电线除冰装置”荣获一等奖,“重大灾难机器人辅助救助系统”荣 获二等奖,成绩在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
2010 年 6 月,在天津举行的 201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 学院获得高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比赛二等奖的佳绩。
2009 年,信息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 国一等奖,等等。
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的平台下,学院与各企业行业充分发 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开展了系列内涵丰富、独具特色 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实施“引企入校”工程,为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提 供不竭的动力 学院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最佳合作点,筑巢引凤,实施“引企 入校”工程,先后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西机电设备有限责任 公司、广西小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 公司、广西八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润建通信设备有限 公司等 6 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2007 年,学院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共建“T-TEP 丰田学校”, 成为广西第一家导入丰田技术标准的院校。“T-TEP 丰田学校”实施 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将行业企业标准成功引入 课程体系。
真情送出去,热情请进来。学院利用新春文艺晚会、交通企 业团拜会等为切入点,盛情邀请交通企业文化进校园。每一次共
建企事业单位到校进行文艺演出,学院都认真组织在校学生观 看,并调动学生干部积极参与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让学生更好 地了解企业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和工作生活情况。
“引企入校”工程的实施,通过订单培养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 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一 是学生就业有针对性,顺利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二 是用人单位能找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解决了新进人员因“水 土”不服,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三是学院落实了招生-培养 -就业统筹,达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目的,有效地解 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体现了学院订 单培养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捷报频传:
一、创新机制,统筹推进 学院积极探索一条“广西高职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 建立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的新模式,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 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的作用,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精神 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企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体现在了学院持续走高的就业率上。近 七年来,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认 可,毕业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3.95%、95.8%、97.2%、98%、98.18%、 98.37% 、91.52%,平均就业率为 96.17%,连续多年被自治区教育 厅评为“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毕业生就业一年跟踪走访中,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责任心强,对 企业文化的接受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
2009 年,学院被广西军区、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军队 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拓宽了校 企合作的渠道。
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学院与合作发 展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170 多个,这些校外实训 基地,一方面可以接受学院相应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课程的生产实习 和毕业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为各专业教师提供生产实践的场所;同时, 企业也利用学院教学资源,为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或依靠校内实训基 地的设备与技术力量为之服务。
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 基地;
2008 年,物流管理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 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物流管理委员会授 予“中国物流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物流教学十大满意品牌”称号;会 计等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级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
2009,路桥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交通高职高专院校“南方杯”工 程测量技能竞赛,获个人单项二等奖、团体优胜奖;
2010 年 6 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 竞赛中,我区 24 所院校的 109 项作品参与了比赛。广西交通职业技 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学子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所参赛的两个作品:“高
下一步,学院还将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系部调整、系部搬迁以 及交通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各系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主题, 以相关行业为元素,建设成“路桥文化园区”、“汽车文化园区”、 “交通物流文化园区”、“系部专业文化区”、交通文化长廊,实现 校企文化的高度融合,使校园建设具有交通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将 “校企共建交通文化园”工程引向纵深并。
(二)实施“校企共建交通文化园”工程,为深化校企业交流 建立桥梁纽带
根据学院校依山傍势的特点,2011 年 5 月,学院积极响应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开展 “兴水利、大种树、优生态、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活 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学院内涵建设,与各理事单位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组织实施,在学院四塘校 区共建由交通系统 18 所单位认建并予以冠名,学院负责养护的 集观赏、环保、人文价值为一体的交通文化园林——“广西交通
在 2010 年 7 月召开的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校友会 2010 年会议上, 52 家合作发展理事单位负责人、18 家校外实习基地 单位负责同志和全区 14 个地市校友会的代表专题讨论了《校企 合作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阵地方案》,进一步明
确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的原则、目标、建设内容和形式。机 制体制的创新,为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业文化、企业精神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交辉相映, 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发展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最终形成具有交通特色、内涵丰富、校企深度融合 的校园文化。
2008 年 11 月,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由 52 家交 通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组成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 事会正式成立,开启了学院校企合作的新篇章。这标志着学院的 校企合作实现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 →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三级跳,逐步由当初“松散的个 人行为”提升至“稳定的组织行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 任共担、互惠双赢的合作平台也日益成形。
青年桃李园”。7 月,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年会召开前夕,联系 87 级校友利用毕业 20 年聚会之际重返校园,共同种植“校友林”, 以实际行动支持母校校园景观建设。“桃李园”和“校友林”的 建成,巧妙地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为学院校 园文化建设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对培养广大交通青年“绿色交通、 和谐交通、人文交通”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形成学院校企合作 共建校园文化的两大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 2010 年 获评全区直属机关“区直机关十佳团建品牌项目”。
在合作发展理事会的平台下,学院成立了由合作发展理事会 成员单位负责人、行业部门专家和学院领导、骨干教师组成的“校 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对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工作进行直接领 导和具体指导,使校企合作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校园文化有了完善的组织领导。
委员会通过面向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方案等 形式,协调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指导校园精神文 明建设、校园规划和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文化 与校园文化的交融,并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互动机制。
精神文化为核心,具有学院办学特色、交通行业特色、内涵丰富、 校企深度融合、全国一流的校园文化;二是突出进一步推进校企 紧密合作的目标。学院与交通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 关系,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协作、技术咨询等 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把校企合作的领域 从人才培养、智力支持拓展到文化建设,从生产层面拓展到精神 层面,进一步加大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进了校企的紧 密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学院利用现有资源出场地、出师 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出设备、出技术,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效:
2008 年,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中 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
180 万元; 2008 年,建筑技术(公路监理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园文化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0 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交通专门人才 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 校、自治区示范院校、交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学院历来重 视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完 善了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把校 企合作从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协作、技术咨询开发等方面, 延伸至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校 园文化阵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了既有高校校园传统文 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先进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打造出 了“引企入校”工程、共建交通文化园林工程、校企文化大舞台” 工程、“交通大讲坛”工程等四大充分展现学校办学发展的历史 文化积淀,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凸显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性 和特色性,又具有交通行业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品 牌。
二、把握原则,明确目标 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过程中,紧紧把握“三项 原则”,一是校企合作共建原则。校企合作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 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在合 作发展理事会的框架下,学院与合作理事单位发挥各自的资源优 势,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组织实施,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 设的合作项目;二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校企合 作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包括物化的硬件设施和 精神层面的软件设施,在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 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共同推进;三是开放性、职业 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在教学、实训、生活、文体活动等场所, 以多种形式突出办学特色、行业特色、办学历史,体现民族特征 和时代精神,教育、熏陶学院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也通过校企 合作交流的方式辐射至企业,校园文化的题材、表现形式、承载 内容应紧密结合交通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特点,引导企业员工与学 院师生参与实践共建,打造企业员工与学院师生喜闻乐见、参与 性强的校园文化。 学院在规划、设计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过程中,突出“两 个目标”,一是突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目标。结合学院与交通 行业、企业的实际,共同规划、共同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 进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和校企文化交流活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 力,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基础,以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