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试验》实验四: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甘油三酯测定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
1、取3支干净试管,分别标明测定(T)、标准(S) 和空白管(O),然后按表加入试剂:
加入物
测定管T 标准管S 空白管O
血清(ml)
标准液(ml)
15
工作液(ml) 1.5
1.5
1.5
4. 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出红色化合物吸光度,再利用公式 求出甘油三酯含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一)实验器材
(1)试管
3支
(2)水浴箱
1台
(3)试管架
1个
(4)洗耳球
1个
(5)微量五档可调移液器 2支
(6)刻度吸量管(5ml) 1支
(7)72-1型分光光度计 1台
微量五档可 调移液器 使用方法:
3、先天性脂蛋白脂酶缺陷,脂肪肝及其他肝病。
4、妊娠后期,糖原累积病。
TG降低:
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甲 亢
嘴应沿容器壁上滑动取出,再放松按钮,使之复位,即完成。
6.最后,打掉用过的吸液嘴,调回最大量程,仪器放置好保存。
72-1型分光光度计
工作原理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物质都有各 自的吸收波长。在一定波长下,某物质的溶液对光的 吸收强弱(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的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即遵循朗伯-比尔定律:
×标准液浓度(2.26 mmol/L)
【结果分析】
经过计算得到的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为多 少,是否在人体的正常范围内(空腹甘油三酯 浓度为0.45~1.36mmol/L )。
六、临床意义
TG升高:
1、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体重超标者。
检验科生化甘油三脂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生化甘油三脂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体外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
【职责】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 ,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 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 ,不饮酒24h 后采集血样。
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
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
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
对于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
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仪器设备】东芝TBA-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低速离心机一、检测原理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甘油三酯试剂盒采用的是甘油磷酸氧化酶法O H O H O H O ADPATP O H 2422222-3--3-2+−−−−−→−-++−−−−−−−→−++−−−−→−++−−−−−−→−+醌亚胺过氧化物酶氨基安替比林磷酸二羟丙酮甘油磷酸氧化酶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甘油激酶甘油脂肪酸甘油脂蛋白脂肪酶甘油三酯ESPAS:N-乙基-N-(3-磺丙基)-间-茴香胺 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和ATP一起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和ADP,其中的产物甘油-3-磷酸在甘油磷酸氧化酶的氧化下产生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物,最后过氧化物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底物4-氨基安替比林和4-氯酚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醌亚胺.由于醌亚胺在波长5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所以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 550nm 处吸光度的变化值与样本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成正比.二、试剂1.试剂试剂来源: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瓶内主要成分:g甘油-3-磷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甘油激酶,ATP,4-氨基安替比林,脂蛋白脂肪酶,过氧化物酶,ESPAS试剂稳定性: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本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试剂瓶、称量瓶、吸管等。
2.清洁实验用具,保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检查仪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将其放入离心管中。
2.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5-10分钟,使红细胞和血浆分离。
3.用吸管将上清液吸入试剂瓶中,确保不吸入红细胞沉淀。
4.在一个干净的试剂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三酯试剂。
5.将试剂瓶摇匀,使甘油三酯试剂均匀分散。
6.取适量的上清液,加入已摇匀的试剂瓶中。
7.用吸管慢慢吸取液体,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8. 将试剂瓶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为546nm。
9.读取并记录光密度值,作为读取的基准值。
10.按照甘油三酯试剂的说明书,进行标准曲线的制作。
11.将实验样本分别加入已制作好的标准曲线体系中。
12.读取标准曲线上与实验样本对应的光密度值。
1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实验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14.计算每个样本的甘油三酯浓度的平均值,并记录下来。
15.清洗实验仪器和试剂瓶,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三、数据处理:1.对于每个样本,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甘油三酯的浓度。
2.将测得的各样本的浓度值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样本组的平均浓度值。
3.根据实验设计和需要,对样本组的平均浓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严格按照试剂的使用说明操作,避免误操作。
3.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换液的避免,避免产生气泡。
4.保持实验仪器的清洁和正常工作,可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5.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仪器和实验台面,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甘油三酯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甘油三酯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甘油三酯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甘油三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甘油三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学习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样品检测。
二、实验原理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质成分,其测定主要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甘油三酯的测定通常采用酶法,利用甘油三酯酶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再通过甘油激酶将甘油二酯转化为甘油一酯和磷酸,最后通过磷酸脱氢酶将甘油一酯转化为甘油和磷酸盐。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磷酸盐的量,可以推算出甘油三酯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4.样品准备:采集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分离出血清,备用。
5.试剂准备:准备好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配制好试剂。
6.仪器准备:准备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调试好仪器参数。
7.样品检测:将血清样品加入试剂中,充分混匀,放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进行检测。
8.数据记录:记录每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包括样品编号、甘油三酯浓度等。
四、数据分析9.数据整理:将检测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出每个样品的甘油三酯浓度。
10.数据统计:计算所有样品的甘油三酯浓度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统计指标。
11.数据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例如,可以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来直观地展示不同性别或年龄组的甘油三酯浓度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本实验采用的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方法可靠,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13.通过对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浓度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浓度存在差异。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甘油三酯控制标准。
15.需要注意的是,甘油三酯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药物等。
因此,在解释实验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19 生物化学实验--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目的】1 .掌握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实验方法。
2 .熟悉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实验原理。
【原理】血清中的甘油三酯,经正庚烷 - 异丙醇混合剂抽提后,用氢氧化钾溶液皂化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钾。
甘油被过碘酸钠试剂氧化生成甲醛。
甲醛与乙酰丙酮在氨离子存在下,加热生成黄色的 3.5 一二乙酰—1.4 一二氢二甲基吡啶衍生物。
与同样处理过的三油酰甘油酯标准液进行比色后,求得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此法称为乙酰丙酮显色法又称为 Hantzsch 化学法,是最经典可靠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实验方法,也是国内各实验室最多采用的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1 .皂化反应甘油三酯+ 3KOH → 甘油 + 3RCOOK2 .甘油氧化反应甘油+ HIO 4 → HCHO + HCOOH + HIO 3 + H 2 O过碘酸甲醛甲酸碘酸3 .显色反应【器材】1 .分光光度计2 .恒温水浴3 .微量移液器4 .混匀器5 .中号试管【试剂】1 .抽提剂正庚烷 / 异丙醇以 2/3.5(V/V) 比例混合,即正庚烷 200ml 与异丙醇 350ml 混匀,置棕色瓶中保存。
该试剂在室温下可保存两个月。
2 . 0.04mol/L 硫酸溶液取浓硫酸 ( 比重 1.84 , 95%)2.24ml ,缓慢加入约 100ml 蒸馏水中,冷却后再加蒸馏水至 1000ml 。
3 .皂化剂取氢氧化钾 ( 分析纯 ) 60g ,溶于 600ml 蒸馏水中,再加异丙醇 400ml ,混匀,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下保存可使用两个月以上。
4 .氧化剂称取过碘酸钠 650mg ,溶于 500ml 蒸馏水中,然后加无水醋酸铵 77g ,溶解后,再加冰醋酸 60ml 。
5 .显色剂取 4ml 乙酰丙酮,加到 1000ml 异丙醇中,混匀,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6 .三油酸甘油酯标准溶液:( 1 )贮存液 (10mg/ml) :精确称取三油酸甘油酯 1.00g ,用少量抽提剂溶解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最后以抽提剂稀释至 100ml 刻度处。
实验四-甘油三酯含量测定-yql
4、比色法
T = I/I0, A = - lg T
Lambert-Beer 定律(p.11)
A= KcL
标准管法:
C测 = A测/A标×C标
A测:A标= C测:C标
标准应用液1mg/ml×0.2ml
结果计算 :
TG mg/100ml =A测定管/A标准管 ×1×0.2÷0.2×100 TG mmol/L =TGmg/dl×10÷885
实验二十六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Assay of Triglyceride content
(乙酰丙酮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正常值与临床
意义
2、掌握血清甘油三酯化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及
主要技术方法
甘油三酯的生理意义
甘油三酯(TG)的化学组成 TG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 血清中90%~95%是TG
测吸光度: A档
休息状态: 拉杆2档
Let’s begin !
色谱法 酶比色法
实验操作步骤:
1、抽提
取三只干燥小试管加入样品、TG标准液、蒸馏水, 抽提剂及硫酸,充分振荡5min; 静置5min后,吸取 上层液。 2、皂化反应 取三只大试管加入上清液各0.5ml,然后分别加入 异丙醇及皂化试剂,混匀后,放置65℃水浴5min。 3、氧化显色 加入氧化试剂过碘酸,混匀后再加入乙酰丙酮和 氨的混合液,摇匀, 65℃水浴15min,取出冷却后于 420nm处比色。
临床意义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 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 临床检测TG浓度主要用于高脂血症、胰腺炎、 肝肾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和营养学评价 正常值方法
化学法、酶法和色谱法
血清甘油三酯酶试剂法测定法
血清甘油三酯酶试剂法测定法1.实验原理脂蛋白酯酶(LPL)、甘油激酶(GK)、甘油-3-磷酸氧化酶(GPO)、过氧化物酶(POD)、Trinder反应偶联比色终点法。
反应式如下:LPL甘油三酯+ H2O 甘油+ 脂肪酸GK甘油+ ATP 甘油-3-磷酸+ ADPGPO甘油-3-磷酸+ O2二羟丙酮磷酸+ H2O2POD2H2O2+ 4-氨基安替比林+ 4-氯酚醌亚胺+ HCl + 4H2O2. 标本:2.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2.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
3. 标本存放:血清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1周;-20℃保存至少可稳定1年。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6.1 试剂申能甘油三脂试剂盒(货号:112 5717170 1 试剂8×70ml)6.1.1 试剂组成Good’s缓冲液pH 7.2 50mmol/L4-氯酚4mmol/LATP 2mmol/L镁离子15mmol/L4-氨基安替比林0.5mmol/L甘油激酶(GK)≥400U/L过氧化物酶(POD)≥2000U/L脂蛋白酯酶(LPL)≥2000U/L甘油-3-磷酸氧化酶(GPO)≥500U/L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0.95 g/L)为防腐剂。
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6.2 校准品: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U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5
加入物(ml) 上清液
空白管 —
标准管 —
测定管 0.2
参考血清
蒸馏水 抽提液 硫酸溶液
—
0.2 2.5 0.5
0.2
— 2.5 0.5 充分摇匀剧烈震荡15秒 静止分层 取0.3ml 上层液
—
— 2.5 0.5
异丙醇 皂化试剂
1.0 0.3 混匀56度6分钟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中甘油三酯经正庚烷一异丙醇混合
溶剂抽提后,用氢氧化钾溶液皂化成甘油,
并进一步用过碘酸氧化成甲醛,在NH4+的
存入下,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生成3,5—二乙 酰—1,4—二氢二甲基吡啶,后者为带荧光的 黄色物质。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比色计算, 即得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1.0 0.3
1.0 0.3
氧化试剂
乙酰丙酮
1.0
1.0
1.0
1.0
1.0
1.0
2016/6/3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6
3.注意事项
• 提取时,充分震荡,吸量上层液时注意不要吸到
到下层液;
• 每一步骤均应混匀,保温时间要准确;
2016/6/3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2016/6/3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4
2.操作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正庚烷一异丙醇
抽提 剂 标准管 混匀56度6分钟 空白管
显色剂
混匀56度25分钟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冷却 420nm 分别比色 计算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1、用途:测定人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2、检验原理:用脂蛋白酯酶使血清中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酯酶及三磷酸腺苷磷酸化,产生磷酸二氢丙酮和过氧化氢,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醌亚胺最大吸收在500nm处左右,吸光度与标本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成正比。
3、适用仪器:奥林巴斯AU4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4、样本要求:4.1、样本种类:新鲜无溶血血清。
4.2、样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
置普通管中,或采用含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4.3、样本干扰:对反映吸光度有干扰的样本,包括溶血和浑浊的样本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遇上述情况建议重新采集标本。
4.4、样本保存:血清样本2℃—8℃可稳定3天,-20℃~-15℃可保存一个月,忌反复冻融。
5、检测方法:5.1、试剂的准备:试剂开瓶即可使用。
5.2、检测步骤:品加载→测定→结果审核→报告。
5.3、校准:应使用试剂盒配套的校准品,校准周期为28天,当试剂更换批号、出现质控漂移、仪器做完保养后及重要零件更换时,须重新校准。
5.4、结果计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会自动给出检测结果。
6、参考范围:(各医院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7、注意事项:7.1、试剂具有一定的酸碱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7.2、使用后的器具应按照规定处理,扔入指定的垃圾箱内,不可随处乱扔,防止环境污染和二次使用。
7.3、由于运输过程产生渗液或漏夜的产品,或在运输贮存中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的试剂,不可使用。
7.4、试剂只用于体外诊断。
8、参考文献:王惠萱、李雪梅、王冈,临床检验操作手册,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陆永绥、李清华、张伟民主编,临床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标准操作规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实验四 血清甘油三脂的测定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TC> 5.72mmol/L , TG <1.70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临
TC > 5.72mmol/L ,TG >1.70mmol/L
床
上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1.70mmol/L
而TC含量正常,即TC < 5.72mmol/L
11.0mmol/L • ——(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测定结果乘于稀释
倍数)
六、【临床意义】
TG升高:
1、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体重超标者。 2、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先天性脂蛋白脂酶缺陷,脂肪肝及其他肝病。
4、妊娠后期,糖原累积病。
TG降低:
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 非极性 脂内核
胆固醇酯
甘油三酯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疏水性的内核和亲水性的外壳。内核
由不同量的CE与TG组成,表层由载脂蛋白、PL及FC组成,FC及PL的极性基团向外
露在血浆中,载脂蛋白是兼性化合物,它的疏水部分掩蔽在脂蛋白中,而亲水部
分突出于脂蛋白颗粒的表面
6
高脂血症的分类?
五、【操作步骤】
(3)计算:
TG (mmol/L)
测定管吸光度(Au)
=
× 标准液浓度
标准管吸光度(As)
参考值:
1.13mmol/L
0.56~1.70mmol/L
六、【注意事项】
• 1.标本要求是餐后12-14h的空腹血液 • ——(血清TG易受饮食影响)。 • 2、标本存放4℃不宜超过3天 • ——(避免TG水解而释放出甘油)。 • 3、本法的线性关系上限为11.4mmol/L,若所测TG值超过
生化试验教材实验四: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在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时,应使用 新鲜血清,避免反复冻融。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和玻璃器皿应 清洁干燥,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过程中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引起的测量结果的可变性。
不确定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仪器精度、操作人员技能、环境条件等。
通过不确定度分析,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 释提供依据。
通过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甘油 三酯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解读与疾病关联分析
解读正,判断实验结果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根据实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 依据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制定合理 的治疗方案。
疾病关联分析
根据甘油三酯含量的异常变化,结合 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表现,分析其与 相关疾病(如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 等)的关联性。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实验后处理
清洗实验器材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的玻 璃器皿和仪器进行清洗, 确保干净整洁。
数据整理与分析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废弃物处理
按照实验室规定,妥善处 理实验废弃物,确保实验 室环境安全。
04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与处理
实验结果记录
生化试验教材实验四血清甘油三酯 含量测定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注意事项
01 实验目的
掌握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原理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原理是基于酶法 ,通过特定的酶与甘油三酯反应生成 产物,再通过比色法测定产物浓度, 从而计算出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
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能够准确反映血清甘油 三酯的水平。
生化检验辅导:甘油三酯测定
血浆中的甘油酯90%~95%是甘油三酯。
饮食中脂肪被消化吸收后,以甘油三酯形式形成乳糜微粒循环于血液中,进食后l2h,正常人血中几乎没有乳糜微粒,甘油三酯恢复至原有水平。
甘油三酯属中性脂肪,首要功能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食物中的脂肪还提供必需脂肪酸。
(二)方法学:现临床检测甘油三酯主要是酶法。
酶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并能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大批量标本检测。
推荐方法为磷酸甘油氧化酶法。
脂蛋白脂肪酶(LPL)使血清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激酶(GK)通过消耗ATP使甘油磷酸化成磷酸甘油,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磷酸甘油产生H2O2,最后以Trinder 反应显色,500nm吸光度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成正比。
(三)参考值:TG水平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我国人的TG水平显著低于欧美白人。
TG水平的个体内与个体间变异都比TC大,高TG也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
临床中大部分血清TG升高见于代谢综合征。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国人成年人的合适TG水平≤1.69mmol/L(150mg/dl);>1.69mmol/L为TG升高。
(四)临床意义:(1)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该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其升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慢性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TG水平若>11.3mmol/L,极易发生的并发症是急性胰腺炎。
(2)甘油三酯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发表时间:2010-09-16T16:05:18.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孙伟[导读]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孙伟 (哈工大医院 150000)摘要: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1~3]。
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
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关键词:血清甘油三酯测定临床意义TG的代谢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条途径。
外源性途径指食物中的TG在小肠内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二酯后由肠粘膜吸收入细胞,再合成TG并与其他脂质形成CM,通过淋巴系统入血。
CM中的TG在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被细胞利用或贮存。
高脂饮食后3~6h,血液中CM相关的TG达到峰值,脂肪的吸收速度因食物中脂肪的成分及个体差异而不同。
内源性代谢途径指CM水解产物—CM残粒以受体介导的形式被肝脏吸收,其衍生物和一些新组分合成VLDL。
与CM水解类似,VLDL分泌到血液后被LPL水解成残粒,其中部分直接被肝吸收、分解,另一部分继续水解形成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最后生成LDL。
VLDL的合成与水解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底物利用率、激素状态、水解酶的活性及一些特殊载脂蛋白辅因子的活性。
[检测方法]酶法(GPO-PAP法);去游离甘油(两步酶)法;变色酸显色法(CDC参考方法)。
[参考值]正常人TG水平高低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我国人低于欧美人,成年后随年龄上升。
TG水平的个体差异比TC大,人群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散,呈明显正偏态分布。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判断标准:理想范围:<1.7mmol/L(<150mg/d1);升高:>1.7mmol/L(>150mg/d1)。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摘要: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1~3]。
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
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关键词:血清甘油三酯测定临床意义TG的代谢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条途径。
外源性途径指食物中的TG在小肠内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二酯后由肠粘膜吸收入细胞,再合成TG并与其他脂质形成CM,通过淋巴系统入血。
CM中的TG在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被细胞利用或贮存。
高脂饮食后3~6h,血液中CM相关的TG达到峰值,脂肪的吸收速度因食物中脂肪的成分及个体差异而不同。
内源性代谢途径指CM水解产物—CM残粒以受体介导的形式被肝脏吸收,其衍生物和一些新组分合成VLDL。
与CM水解类似,VLDL分泌到血液后被LPL水解成残粒,其中部分直接被肝吸收、分解,另一部分继续水解形成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最后生成LDL。
VLDL的合成与水解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底物利用率、激素状态、水解酶的活性及一些特殊载脂蛋白辅因子的活性。
[检测方法]酶法(GPO-PAP法);去游离甘油(两步酶)法;变色酸显色法(CDC参考方法)。
[参考值]正常人TG水平高低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我国人低于欧美人,成年后随年龄上升。
TG水平的个体差异比TC大,人群调查的数据比较分散,呈明显正偏态分布。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判断标准:理想范围:<1.7mmol/L(<150mg/d1);升高:>1.7mmol/L(>150mg/d1)。
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提出的医学决定水平:理想范围:<1.7mmol/L(<150mg/d1);边缘增高:1.7~2.25mmoL/L(150~199mg/d1);增高:2.26~5.64mmol/L(200~499mg/d1);很高:≥5.65mmol/L(≥500mg/d1)。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酶法)甘油三酯经脂蛋白酯酶(LPL )作用,可以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甘油在ATP 和甘油激酶(GK )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再经磷酸甘油氧化酶(GPO )作用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比啉(4-AA )及和3,5-二氯-2-羟笨磺酸钠(DHBS )在过氧化物酶(POD )作用下,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其显色程度与甘油三酯的浓度成正比。
甘油三酯+2O −−→−LPL 甘油+游离脂肪酸甘油+ATP −→−GK3-磷酸甘油+ADP 3-磷酸甘油+2O −−→−GPO磷酸二羟丙酮+22O H 222O H +4-AA+DHBS −−→−POD红色醌类物质+4O H 2 2. 试剂主要组成成分3.样本要求:新鲜无溶血血清。
在22~25℃保存8小时,2~8℃保48小时,-20℃可保存1年。
样本应避免反复冻融!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DF-603/DI-600标准操作规程) 5参考范围:6.检验结果的解释:6.1样本含量超出线性范围时,建议用0.9%(W/V)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样本,最大稀释不超过5倍。
6.2.单位换算:mg/dl=mmol/L×88.5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7.2若试剂浑浊,或以水空白在510nm处吸光度大于0.200时不能使用。
8.试剂性能指标8.1试剂外观:R1和R2均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
8.2装量:不低于标识值。
8.3空白吸光度:在510nm处,光径1cm时,空白吸光度A≤0.2008.4线性区间:试剂的线性区间为[1.13-9.04]mmol/L,在此线性区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b)[1.13-2.03]mmol/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20mmol/L;[2.03-9.04]umol/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tandard
0.2
M standard = C standard× V standard
正常参考值为10-150 mg/dl。
注意事项
抽提时摇匀静置,待完全分层后才能吸取上层液, 吸取上层液时不能吸入下层液; 选用小试管时试管口径不能太细;
试管使用时必须要干燥;
实验完成后,试管和比色杯必须用皂粉洗干净, 不能有油污,将水甩干,倒置晾干; 枪头必须清洗干净,甩干
组成与含量 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 甘油三酯 10~150mg/dl (0.11 ~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 80.73 mmol/L) 总胆固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 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 0.805 mmol/L)
实验四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Assay of Triglyceride content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清(serum)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 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2、掌握血清甘油三酯化学法测定的基本原 理及主要技术方法
BACKGROUND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PRINCIPLE
甘 FA 油 FA
FA
1、血清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经正庚烷-异丙醇混合 溶剂抽提(isolated )后,脂蛋白变性,结合的甘 油三酯分离。
2、用氢氧化钾皂化(saponified),使甘油三酯水解 成脂肪酸和甘油。
3、游离的甘油被过碘酸氧化(oxided)成甲醛,甲 醛与乙酰丙酮在铵离子存在下,缩合成黄色的3, 5-二乙酰-1, 4-二氧二甲基吡啶,
*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波动范围很大。成人(空腹14~16 h)
BACKGROUND
➢ 甘油三酯
甘 FA 油 FA
FA
➢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 (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
CM、VLDL、LDL、HDL
BACKGROUND
▪ People with high triglycerides always have conditions that increase th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which are the common causes of death in present-day.
➢ 切勿吸到下层液. ➢ 按下表操作:
上层液 下层液
Reagents, ml supernatant Isopropanol Saponifier KOH
Blank 0.5 2.0 0.4
Standard 0.5 2.0 0.4
Assay 0.5 2.0 0.4
➢ 混匀后,放置65℃水浴5min.
氧化显色(Oxidation and coloring)
➢ 在以上3管中, 各加入氧化试剂2ml,混 匀后再加乙酰丙酮各2ml.
➢ 充分混匀, 置 65℃ 水浴保温 15 min 使显色, 取出自然冷却.
➢ 用空白管调零, 420nm 波长比色, 记 录各管吸光度.
DATA ANALYSIS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mg/dl )
=
A assay ×1.0×0.2× 100
临床应用
血脂: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
餐后甘油三酯会增高,检查时一定要空腹抽血 饮酒可引起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急性、短暂性升高,
抽血前几天禁止饮酒 正常人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血症及 动脉粥样硬化等
Let’s begin
0.2
一
Extraction agent
正庚烷-异丙醇
2.0
2.0
0.04mol/L H2SO4
0.6
0.6
Assay 0.2 一
一 2.0 0.6
充分振荡10-15min; 静置分层后,吸取上层液。
皂化反应 (Saponification)
➢ 另取3支大试管, 标号,分别从抽 提小试管,移取0.5ml 上层液.
4、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进行比色(colorimetric assay ),测出甘油三酯的含量。
PROCEDURES
抽提 Isolation 小试管
Reagents, ml
Blank Standard
Serum
一
一
Standard solution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1.0mg/ml)
Distilled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