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回味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南宁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新变化,感受到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并能通过家乡的变化感受的祖国的变化和强大,将十九大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6. 家乡新变化
城市建设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通过出示学校以前和现在的一组照片,激发学生发现变化的兴趣,让学生在学校现状与照片里的学校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学校的变化。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学校变化引出探究家乡变化,引发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进修铺垫,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主题探究
(一)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1.从课本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图片,教师相机归纳从不同角度观察家乡的变化。
4.学生观看视频。
5.生谈感受。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围绕一个方面进行探究,给予了所有学生展示自己调查成果的平台,并注重小组合作,即共同完成“家乡的变化”剪贴报制作。借助剪贴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其他小组制作的剪贴报丰富自己对家乡变化的了解,实现经验互补;另一方面也由本班级的学习延伸至学生下课后的自主学习。最后老师播放南宁发展变化宣传片,把学生们搜集的相关材料进行統整,再现了家乡南宁的巨大变化,提升学生居住在南宁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三、总结全课,深化主题。
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乡在变,家乡的人也在变。而这些变化反映了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凸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共同创造家乡幸福美好的未来!
学生聆听
版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质教案
我们美丽的家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通过比较小时候和现在的家乡面貌就能体会到家乡的这种蓬勃发展。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家乡。
板书
家乡新变化—衣食住行乐
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小组同学也发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这是我们一起制作的剪贴报。你们有哪些发现呢?
视频:喜迎十九大,说说家乡新变化
我们也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思考家乡的变化
思考家乡发展的不好的地方
探究家乡在风俗上的变化
在各方面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总结
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通过探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
课堂小结
回忆小时候的家乡面貌
对家乡的旧貌和新貌产生对比
讲授新课
我家门前新事多
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
1.穿戴升级—衣
从前衣服破旧,现在美美的衣服数不胜数。
2.尽享美味—食
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现在大鱼大肉,有时还会浪费。
3.街道道路综合整治改造—住
改造前,破旧的小路承载着父辈们的希望,改造后,宽敞干净的街道满载孩童的嬉闹欢笑。
5.丰富多彩的生活—乐
以前人们的娱乐几乎就是坐一起聊聊天,慢慢有了露天电影,只要一有电影,全村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搬着板凳,早早就坐好了。后来,广场舞流行了,茶余饭后,老人们随手就舞起来。
年轻人更喜欢的是荧光跑,慢跑,现在喜欢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
勤劳的人们,将荒漠变绿洲,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前的荒地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或是良田绿洲。
改造是项大工程,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改造街道,以便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风景更优美。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16、家乡新变化教课目的:1、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怀家乡的发展变化。

2、经过检查活动,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骄傲,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梦想。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社会检查,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怀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课难点:经过检查活动,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课方法:议论法、研究式教课法教课准备:1.经过网络或其余门路,收集一些对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现两张图片“天津旧貌”)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现的是天津从前的样子,大家是否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赏识几幅今天天津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天津城市新貌”、“天津夜景”和“天津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否是感觉天津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天津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明显变化做了社会检查,大家都是如何检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边分小组进行一下沟通。

(过渡)讲解新课一、社会检查沟通(板书)(同学们分组对社会检查进行沟通。

)老师:同学们,大家方才沟通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检查状况,大家都是如何检查的呢?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尊长咨询的,有的是经过网络、图书资料等检查来的,有的同学经过走访一些居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检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检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检查的还挺宽泛,波及了住宅、生活环境、精神相貌、菜市场、穿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检查的结果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呢?学生:(略)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快发展,发生着排山倒海的变化,让我们一同来关怀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二、家乡的变化(板书)老师:我们翻开课本第三十六页,仔细看一看图中都展现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而后说一说。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16、家乡新变化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16、家乡新变化

16、家乡新变化一、活动目的:1、通过主题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的教育。

2、通过主题队会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和艺术的素养。

二、课前准备1、中队会议,确定主题,确定具体内容和节目。

2、具体准备:⑴全班分四个调查小队,分别调查家乡唐山震前和震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变化。

⑵材料的收集:几组有对比的新老照片。

⑶三句半《赞家乡》。

3、主持人两位。

三、参加活动的人员:三一中队四、队会程序:主持人:1、“起立,全体立正。

”中队长口令:(跑到指定位置,立正,转身)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稍息。

各小队长(跑到小队前中间,立正,转身,环视全队)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跑回原位置。

同前。

)中队长口令:各小队汇报人数。

(由第一小队长起依次汇报。

)小队长跑到小队前中间,环视全队,口令:立正!然后转身从队前跑出,向中队长跑去,约距1米立正。

(中队长转身迎接)小队长(敬礼):报告中队长:第一小队原有队员4人,实到4人。

报告完毕。

中队长(还礼):接受你的报告。

(然后正身)小队长回到自己小队前,立正后发口令:稍息!再跑回原位置,转身站好。

中队长环视全体,发口令:全体立正!然后向左后转身,面向辅导员敬礼(放下)后: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原有队员21人,实到21人,三一中队“感受家乡变”主题队会活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请参加我们的活动。

辅导员(转身迎接,同时还礼):接受你的报告,参加你们的活动,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2、“出旗,奏乐、敬礼”3、“唱队歌”主持人甲: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这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歌词把我们带到了我们的越来越美丽的家乡——唐山!主持人乙:最美是家乡土,最甜是家乡水,最亲是家乡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游览美丽富饶的家乡,走进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主持人甲: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传说中的你就是凤凰的故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发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但他们对于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激发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情感教学法: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收集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图片。

2.视频:制作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3.故事:准备与家乡变化相关的故事。

4.调查表:制作家乡变化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

调查结束后,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家乡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以及如何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些变化?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变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鼓励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有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

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

有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57%的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5%的不知道。

有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长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难点: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2.希沃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感受家乡新变化1.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后)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什么在变化?(交通、道路)2.其实,家乡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到第26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给我们展示了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用要求的展示语表述)3.师:看来,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等等。

活动二:家乡变化大搜索1.师: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事物也在变化着呢?课前同学们都已分小组对家乡的变化展开了调查,哪一组先来分享下?2.根据表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变化。

(板书:衣食住行乐)中间穿插询问:你是怎样调查得来这些信息的?(有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通过走访一些机构得来的)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活动三:“家乡变化”大展示1.过渡:刚才大家交流的很好,看来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少!下面就请你们将做好的“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出来,并介绍给大家吧!2.小组展示并介绍。

3.小游戏(变化大考验)——你们透过调查,已经了解到周边很多的变化,老师这里有一个大考验,想要考一考大家,谁想来挑战一下?(真聪明)活动四:家乡变化辩一辩1.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家乡变化得巨大,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1.家乡的新变化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法。

2.联想法。

3.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3.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步骤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2.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1.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2.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1.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2.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

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故事,展示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此外,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置身于家乡变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讲述教学法: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家乡的变化,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

2.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准备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听讲解、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家乡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家乡的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3.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6家乡新变化》2.图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3.实践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家乡的变化、讨论家乡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家乡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城市化进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装备。

4.小组讨论所需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家乡特色代代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16家乡的新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2.学习家乡的特色文化并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学习正面教育中“传承”这一道德价值观,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16家乡的新变化;2.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生动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16家乡的新变化;2.如何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四、教学内容1.16家乡的新变化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家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而作为家乡的孩子们,应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16家乡是指我国16个重点扶贫县,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变化。

1.1 经济方面的变化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扶贫成为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16家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以凤凰县为例,该县发展了以茶叶、柑橘、蔬菜等农业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引进了一大批涉农企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在琼结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私人企业的涌现,成为当地经济的新亮点。

1.2 文化方面的变化家乡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表达。

16家乡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

以福建建宁县举例,该县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推出了多项文化扶贫项目,如民宿旅游、茶叶文化传承等,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3 环境方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6家乡在环境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通过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变化的原因和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情况,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想法。

3.明确本节课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与探究
1.教师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并展开探究。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自由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作用。

3.提醒学生要关注和参与家乡的变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通过讲授与探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第16课:家乡新变化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社会调查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
讲授新课
一、社会调查交流(板书)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二、家乡的变化(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六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家用电器进了农家,农业生产机械化,通信方式现代化、网络化。

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
学们跟着唱。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培养了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了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家乡新变化
我家门前心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我的家乡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