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提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另外也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是酸的能通性的发展和延伸,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为盐的学习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酸碱反应的过程(难点)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等投影仪、pH试纸。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及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投影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蚊虫叮咬现象,引入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或肥皂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和反应及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和反应及应用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现象比较好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探究引入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师对探究实验给予指导。

关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看书归纳,教师补充说明。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的中和反应。

(2)能从组成的角度认识盐(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和反应的设计和交流方案,提高设计能力,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与意识。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活动的探究性,发展勇于提出问题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3.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4.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合,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三、学生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习过程中,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因此,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知识。

关于中和反应的定义,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教师须加以引导。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镊子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锌粒、大理石实验用品:.纸巾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时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时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时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酸和碱的化学式和常见物质的名称;3.理解酸碱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生成过程;4.能够衡量酸碱溶液的酸碱强度。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酸碱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生成过程;3.衡量酸碱溶液的酸碱强度。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呈现一个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2.教师提问学生对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是否了解。

步骤二: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1.通过示意图解释酸和碱的概念,强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2.解释酸碱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生成过程;3.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溶液的酸碱强度的概念,并解释酸碱强度的衡量方法。

步骤三:展示实验现象并进行讲解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2.教师结合实例,讲解中和反应的一些常见应用,例如消化液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

步骤四:进行小组讨论1.小组内学生展开讨论,了解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示例;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并向全班汇报。

步骤五:达标检测1.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2.教师进行集体或个别的答疑,解决学生的困惑。

步骤六: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延伸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行寻找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并向全班进行汇报;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自行编排实验过程,并进行实验展示。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2.自主探索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实例,并做一次简单的总结。

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时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的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案-最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案-最新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核心素养】通过对中和反应实验设计的讨论、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探究及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在学习酸和碱性质的基础上,对酸和碱的反应更高层次的学习。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此外,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包括: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从属于一级主题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教材分析】1.已具备知识和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认识了酸、碱具有相似性质的本质原因。

2.待发展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能识别中和反应;能从微观粒子角度说出中和反应实质;能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列举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认识中和反应及微观实质2.认识从反应物被消耗的角度证明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3.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实质【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体验式教学法、启发式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案导学法2.教学用具:导学案,投影,实验用具【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教学过程】方案3:方案4:5.利用实验方案,实验验证【板书设计】一、用实验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滴加酚酞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适量NaOH(无色)溶液(红色)溶液(红色恰好褪为无色)振荡边加边振荡二、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NaOH + HCl= NaCl+H2O碱+ 酸= 盐+ 水反应微观实质:H++ OH-= H2O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4. 用于食品口味调剂。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中学王钦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2.所属单元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探究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完成与中和反应相关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学习中和反应;通过猜想、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第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一课时,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同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微观解释。

3.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案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案3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并初步理解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对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四、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和反应的原理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证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初步了解盐的概念。

通过活动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HClCu CO2NaClFe2O3FeCu CO2H2SO4NaClCuNaOHH2SO4CO2NaClCaCO3H2SO4NaClCu CO2H2SO4入口其他几条路中通过盐酸“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通过明显的现象学生知道盐酸可以与铁、氧化铁、碳酸钙反应,而盐酸为什么遇见氢氧化钠时也是遇见狼哪?引出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 活动与探究: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 和稀HCl 溶液,振荡。

:无色的NaOH 和HCl 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 和HCl 是否发生了反应。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类物质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吗?(1)、取一个50ml 烧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往1中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组观察现象,讨论结果并派代表汇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酸碱中和反应,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中和反应实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能够判断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详细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引导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判定方法,如酸碱指示剂的变化、pH值的测定等。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中和反应实例,如胃药、清洁剂等,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小组合作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

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其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滴管、烧杯、玻璃棒、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煮熟的皮蛋等。

学生准备:教材、学案等课堂用品。

教学过程:5题。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一、中和反应NaOH+HCl = NaCl+H2O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Na2SO4+2H2O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农业上: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工业上: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废水;Ca(OH)2+H2SO4= CaSO4+2H2O 生活中: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被蚊虫叮咬,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行详细讲解,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
2.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针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摩尔比关系,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2.针对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4.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了解酸碱性,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三、学生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

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安排:中和反应15分钟,中和反应的应用15分钟,布置家庭小实验和课堂小结5分钟,随堂练习和布置作业10分钟)五、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回利用到中和反应。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1.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性,以利于农作物生长。
如:在土壤中加入。例如: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可以加入中和处理;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进行中和。
3.中和胃酸过多,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如斯达舒(含氢氧化铝),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4.有些蚊虫叮咬后分泌处蚁酸,使叮咬处很快肿痒,可以涂上物质的溶液。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并完成导学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处理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引起学生思考,并从废液酸碱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在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定性中感受量变带来的质变;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不仅总结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应用,而且有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文字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运用于课堂实践;
2、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探究的结果,完成演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完成演示实验中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通过数字实验数据(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变小)以及书本上图10—14提供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帮助同学们建构酸碱在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数据和阅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教师演示实验2)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学生)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之间会发生反应。
(提问)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吗?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证实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再通过问题2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形成“从个别到一般”的学科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2.利用好课本现有内容和资源,如中和反应用于医药部分:学生有被蚊虫咬过涂抹稀氨水或牙膏等碱性物质的经历,,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来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根据内容搜集相关图片(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1:情景引入
(展示)蜜蜂蛰伤和蚊虫叮咬图片
(讲述)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
(板书)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活动3:分析与讨论
(提问)那么这些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2)通过数字实验:测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情况。
(学生)1.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实质上是:
H++OH-=H2O
2.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水分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教师)1.若我们蒸发溶液,溶液中会析出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这类物质我们称之为盐。
D AgNO3+ HCl == AgCl + HNO3
3、用适量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将实验室残留的盐酸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应如何处理废盐酸?
5、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脏血管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成为氢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H)2+CO2=CaCO3↓+H2O
B、Fe2O3+6HCl=2FeCl3+3H2O
C、Cu(OH)2+H2SO4=CuSO4+2H2O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Zn +2HCl == ZnCl2+ H2
B CuO + 2HCl == CuCl2+ H2O
C Cu(OH)2+ H2SO4== CuSO4+ 2H2O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并引出课题。
活动2:实验探究
(提问)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了解了它们的一些化学性质及为什么具有通性的原因,那么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教师演示实验1)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
(学生猜想)没有明显现象,可能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小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理解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该反应是中和反应。接着,教材立即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映象。
活动5: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方法?
(学生)学生归纳与小结:1.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的应用;
4.什么是盐?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与方法,并逐步养成归纳与整理,将知识形成网络的习惯,并通过小结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活动6:当堂检测
1、下列哪些是中和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