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强化分封体制B.加强中央控制能力
C.充实增强地方实力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材料描述的中枢权力结构属于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唐初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 的设置
A.强化了专制皇权B.剥夺了尚书省的行政权力
C.降低了行政效率D.存在相权集中与扩大趋势
8.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说明宋代
A.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B.推行“强干弱枝”军事政策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加强对地方财政的严密控制
9.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三省制的瓦解B.刺史权力的膨胀
C.中央集权削弱D.专制皇权的强化
10.《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便利大官僚控制选官D.能满足地方用人需要
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表明当时
A.“世卿世禄”制得以延续 B.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C.官员才能、素质大为提高 D.选官制度规定上还有公平性
12.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宜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初谏官的设置
A.着眼于强化专制皇权 B.职责是监察政府官吏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实质是粉饰专制统治
这表明当时
A.科举成为选官主渠道B.门阀政治彻底消亡
C.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重文轻武局面形成
14.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中央与地方对立B.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C.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精简地方的行政机构
15.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
A.分化地方权力B.防止丞相专权
C.提高行政效率D.消除官吏腐败
16.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则变为“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等级限制受到冲击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专制制度日益衰落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17.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西汉政府实行“私属公职化”的目的是
A.废除察举制度B.加强专制集权
C.铲除贵族政治D.提高行政效率
18.“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明朝中后期A.皇权渐趋衰弱B.行政效率提高
C.内阁地位上升D.丞相制度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