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2-6-2含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最新教育文档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4)1.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从常住人口数量的1990—2019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D对,ABC 错。
故选D。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甲、丙、乙、丁D. 丁、乙、丙、甲3.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教育压力大B. 人口老龄化C. 劳动力不足D. 死亡率高【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比较及读图分析能力。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第 1 页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
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所以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死亡率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慢所致。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小题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 2019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B.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C. 2019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 2019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5.自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呈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B. 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C.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D. 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6.2019年以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下降,有关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B. 人口总数减少C.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D. 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章末综合提升含答案

章末综合提升人口迁移原因、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人口迁移原因、影响类题目多以人口迁移资料为载体,结合具体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分析原因。
古代人口迁移原因以自然灾害或战争等为主,现代人口迁移更多的是受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可结合迁入地、迁出地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1.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2.区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合计13。
2542.6819。
179.1110.320.22(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因素.(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___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__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1)错误!→错误!(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错误!(3)错误!(1)务工经商经济(2)文化劳动力(3)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
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等.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人口迁移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等气候适宜,土地广阔,资源丰富等利于人口迁入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通信、教育、婚姻、家庭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受教育水平高等,促进人口迁移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宽松的人口迁移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会引起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有利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联系等不利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迁出地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2-6-3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xx·浙江嘉兴一中等五校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据此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D.20xx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人口红利”变化的因素。
第1题,读图,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小,抚养率高;若出生率下降,抚养率低,A项错误。
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B 项正确。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C项错误。
20xx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D项错误。
第2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D项正确。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针对性措施,不是根本对策,A项错误。
适当延缓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机制是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对策,B、C项错误。
【答案】 1.B 2.D(20xx·福建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下面左图为20xx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20xx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M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迁入人口各年龄段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会引起M市的婚育问题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重工业发达D.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4.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缓解就业压力 B.制约经济发展C.减轻环境污染 D.造成基础设施紧张【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专题06 人口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练案专题6 人口1.练高考(2017•江苏卷)图7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答案】13.A 14.B【解析】考点: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 914.3 283.4 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答案】19、C 20、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2-6-2

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
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 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
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
B.多为发达国家
2.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最专业的
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
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 的最主要原因是(
) B.文化水平高 D.政策优势
A.语言优势 C.经济差异
【解析】 第1题,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
美国、德国等,所以多为发达国家。第2题,
人口迁移的原因复杂多样,既与特定
的社会背景有关,也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1)经济发展差距:为寻求更多的就业
(2)国土资源开发:大型建设项目,大规
模区域开发等会吸引大量人口的迁移。
2.某一因素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
案例
因素
定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
矿产
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矿业城市的形成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往往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婚姻和家庭观
念的变化,人口迁移相应发生变化。
政治、宗教因素则往往受特定区域、特定
事件的影响,在特殊时期也会成为主导因素。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含答案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此题注意审题,是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人员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人员很有可能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2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下表为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读表回答3、4题。
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减少B.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C.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D.中、西部地区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4.农民工数量的变化对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在下降,中部地区的比重未变,西部地区的比重在上升,说明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下降,但由于总量上升,因而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增加;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表中数据可知西部地区农民工增加较快,这可能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5、6题。
5.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5选D,6选C。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章末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章末综合提升
人口迁移原因、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
1.以某一人口迁移案例的图表数据资料为载体,考查人口迁 移的原因及影响。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 响。 区域图 → 人口迁移特点 → 迁移原因及影响
(2016·聊城重点高中测Fra bibliotek)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 题。 材料 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 (单位:%)
大学专 大学本 研究
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科
科
生
合计 13.2 42.6 19.1 9.11
5
8
7
10.32 0.22
(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务__工__经__商___,属于
___经__济_____因素。 (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文__化_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 结构可能以__劳__动__力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为主。
(3)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
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 旅游业和工业发展。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 理难度等。
[审答流程]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因素:气候、土 地、水和矿产资源等
人 口 社会、经济、文化、 迁 因素:经济、交通、 移 通信、教育、婚姻、 因 家庭等 素
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等 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等
(2016·沈阳测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漫画。
材料二 与 2000 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 年我国东部地区的 人口比重上升 2.41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口比重都 在下降,流动人口由 14 439 万人变为 26 139 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 2007 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 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 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社__会__文__化__因___素__ 和___经__济__因__素____。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第六章人口的变化2-6-1含答案

2-6-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湖北八市联考)如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A.东亚B.南美C.西欧D.北非【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总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
第2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有一段时间为负增长,而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答案】 1.B 2.C(2017·湖南益阳下学期4月调研)读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
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2010~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大于农村B.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减缓趋势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D.图示阶段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4.下列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有关B.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C.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D.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农村新一轮生育高峰5.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①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②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③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④医疗卫生水平提高⑤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传统生育观有所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老龄化。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2018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4)1.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从常住人口数量的1990—2014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D对,ABC 错。
故选D。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甲、丙、乙、丁D. 丁、乙、丙、甲3.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教育压力大B. 人口老龄化C. 劳动力不足D. 死亡率高【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比较及读图分析能力。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
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所以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死亡率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慢所致。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小题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B.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C.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 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5.自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呈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B. 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C.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D. 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6.2015年以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下降,有关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B. 人口总数减少C.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D. 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最新教育文档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6)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A.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B.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C.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D. 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2.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说明A. 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B. 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C. 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D. 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引女性就业3.关于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社会、家庭、婚姻的冲击增大B.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甲图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错、B对。
乙图显示中心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值,郊区增长速度快,人口主要涌入郊区,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带来的影响。
由上题分析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平衡,性别比平衡表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对;不能说明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A错;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不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B错;上海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已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向平衡,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稳定,A 错;外来常住人口有大量的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提升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B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不利于实现“健康城市”模式,C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D对。
2018届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二)-答案

人口的变化答案一、选择题1~5.DCCBD 6~10.CABAB 11.C二、综合题1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13.(1)人口迁入。
(2)人口迁出。
(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4)农村迁往城市。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人口的变化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第1题,当前,叙利亚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国内持续动荡,也就是战争导致的难民迁移,战争属于政治因素。
2.第2题,“涌入叙利亚邻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及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4.第4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
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5.解析:选D.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政策、婚姻家庭等。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政策,不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东北地区;东北虽地处边疆,但周边邻国附近区域的人口较少,不会有大量邻国人口迁入;20世纪50~70年代正是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国家有计划地把城市知识青年迁入该地。
6.解析:第6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是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
7.第7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8.解析:选B.本题可以结合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
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
故选B.9.解析:第9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
2018高考总复习高中地理第六章第14讲

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 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 问题 龄化 及儿童比重过大
原 因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提高, 低下,医疗 经济发展, 医疗卫 卫生条件差 生水平提高 又称
备 又称“高— 注 高—低”型
高—低—高 ” “___________
型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 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 人口基数越 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4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考纲
考点
考法
1.不同人口增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 高考对本讲内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变。(重点) 容的考查多以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 统计图表资料 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 为载体, 考查人 口增长的特点、 原因, 人口问题 及解决措施等。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发达国家 经济发达,生产力 水平高,科技发达, 原因 生活条件好;有良 好的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人们的受 教育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 现代化水平低, 需要劳动力 多;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 完善; 受“养儿防老”的传 统观念影响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1含答案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读某国抚养比变化及预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不同时段人口变化为( )A.甲-乙:少儿人口少于老年人口B.乙-丙:劳动人口比例上升C.丙-丁: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D.甲-丁:老龄化持续加剧4.该国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老人负担系数不断上升,老龄化加剧,说明人口增长缓慢。
第4题,乙年份总负担系数最小,劳动力比例最大。
结合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6.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人口(练)(含解析)

专题6 人口1. 练高考(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准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 年常住人口达6254 . 8 万人,比上年增添59. 3 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添率如图 2 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添率保持在0. 6%— 0. 7%。
据此达成10~ 11 题。
10. 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批减少,表示该省当年A.出门修业人数剧增B.出门务工人员激增C.出门旅行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11. 2013 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升B.劳动力缺口渐渐减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显然D.老龄化问题获得解决【答案】 10.B 11.C出现较大幅度的颠簸,并且在安徽的招生量也不行能达到数十万(选项。
出门旅行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围,清除 C 选项。
11. 考察安徽省2013 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色,简单题。
20132005 年)甚至上百万(2010 年),清除 A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添率稳固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添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二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清除 A 选项。
安徽省能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没法从图文信息中获得依据的,清除B、 D 选项。
(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域的社会经济决议和发展拥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限制一个地域人口容量的重要要素。
依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余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材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经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成长起来的。
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达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率。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06人口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人口姓名【2018全国卷I】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0~11题。
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11.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2018JS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14.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点睛】此题组第2问很容易在西欧和北美之间选择错误答案,北美和西欧经济发达,迁入人口较多,但是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
2018届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答案

人口的变化答案一、选择题1~5.ACABA 6~10.BCBDB 11.D二、综合题12.(1)城市劳动人口在2033年前整体上呈正增长趋势,之后呈负增长趋势;农村劳动人口自2002年以后,一直呈负增长趋势。
(2)前期: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故农村劳动人口呈负增长趋势,城市接纳农村大量劳动人口,故城市劳动人口呈正增长趋势。
后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负值,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劳动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
(3)人口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减少等。
13.(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
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人口的变化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第1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提高,据此可排除C.D两项;A.B两项中A项更直接具体,B项地区之间差距并没有缩小。
故A正确。
2.第2题,“双降”会使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速度,故C正确;用工成本上升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会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故A.B错误;社会中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即总人口增长变慢,会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故D错误。
3.解析:第3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线符合。
4.第4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2(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国家移民人口数(人)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①45 785 090 19.8 14.3②11 048 064 4.8 7.7③7 826 981 3.4 83.7④7 824 131 3.4 12.4A.俄罗斯、阿联酋、美国、英国B.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C.俄罗斯、美国、英国、阿联酋D.美国、英国、俄罗斯、阿联酋【解析】①国和②国移民总量较大,为美国和俄罗斯;③国和④国移民总量较小,且③国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例大,故③国为阿联酋,④国为英国。
【答案】B2.表中③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③移民政策宽松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阿联酋位于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且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①错误;阿联酋移民占本国总人口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阿联酋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
故②③④正确。
阿联酋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故⑤错误。
【答案】B(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
据图回答3~4题。
3.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4.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3题,由图示流动路径可知,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成都流出人口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
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会高于东部沿海;春运后四川人口仍流出大于流入;人口流动不可能提高四川的环境承载力。
第4题,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减小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成本提高,东部地区产业向四川转移,四川经济发展较快,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
【答案】3.A 4.A(2017·大庆模拟)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类迁移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大的是()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6.有关移民迁移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B.都是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D.都是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解析】第5题,由左图可以看出移民迁移的数量随距离的变化最显著,且距离越近人口迁移的数量越多,距离越远迁移的数量越少,可见受距离影响最大;农业或家务职业、非农业职业、政府或管理职业都在不同距离上有迁移,且迁移的数量受距离的影响较小。
第6题,由右图可以看出,人口迁移主要是在城市间的迁移,迁移的原因应该是经济原因;图中人口迁移也并非都是逐级迁移,出现了由小城镇迁移到大城市的现象;图中出现了由中等城市向小城镇的迁移,这不符合常规的迁移方向,可能是因为特殊因素引起;图中人口迁移也并不是完全就近迁移,出现了由小城镇向距离较远的大城市的迁移。
【答案】5.A 6.C(2016·福建上学期期末单科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
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年份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8.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9.该城市是()A.武汉B.重庆C.上海D.西安【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特点,人口变动的影响。
第7题,读图,图中常住人口数量线在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间,每年人口增长最少。
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知,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
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年份是2012年,D项正确。
第8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城市人口变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迁入量减少,导致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A项正确。
人口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B项错误。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儿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C项错误。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于复杂,D项错误。
第9题,该城市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近年来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选项中最可能是上海,C项正确。
武汉、重庆、西安都是位于内陆的城市,A、B、D项错误。
【答案】7.D8.A9.C(2017·晋冀豫联考)读2010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0~11题。
10.三大城市群中()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11.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解析】第10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11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净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2017·杭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
“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山东人“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大量人口“闯关东”对关东地区的环境会带来哪些问题?(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闯关东”的原因与东北地区优势条件和山东的劣势条件有关;“雁南飞”主要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有关。
第(2)题,大量人口“闯关东”开荒种地必然存在盲目破坏植被、湿地的现象。
第(3)题,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资源开发和城市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困难。
【答案】(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
(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困难。
13.(28分)(2017·杭州模拟)读部分沿海省市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
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根据材料,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中的表格数据,横向上和上海、江苏、全国对比,纵向上进行2000年和2010年的对比。
第(2)(3)题,人口迁入正效应一般从劳动力供应、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负效应多从加大城市人地矛盾及其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对策则针对问题提出。
【答案】(1)人口年均增长率: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浙江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
浙江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
(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