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三 2.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3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 杜甫诗三首 课件(82张)
(2)回渚 上清 有沙 六白 龙回鸟.日飞之 回.高标
(3)急白 风急帝.天城高 高急猿.暮啸砧 哀
(4)苦艰 而难山苦不.加恨增 繁霜,何鬓苦.而不平
4.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丛菊两开他.日.泪(
)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3)万.里.悲秋常作客(
)
(4)艰.难.苦恨.繁霜鬓(
白帝城高
急暮砧⑬。【4】
我站在白帝城的高处清晰地听到黄昏时急切的捣衣声。
⑧他日:往日。⑨系:指系舟上岸。⑩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⑪寒衣: 指冬天穿的衣服。⑫催刀尺:指赶裁新衣。⑬急暮砧zhēn:黄昏时
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层解:后四句抒情。直诉诗人的悲愁和对长安的思念。这 种思念诚然与长期客居在外有关,更是忧国忧民情怀的一种曲折 表现。
(3)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咏 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木兰诗》“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寒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朔风”指北风)。
基础夯实积累
1.音形识记
青冢.(zhǒnɡ) 急暮砧.(zhēn) 渚.清(zhǔ) 2.解释重点实词
登高 1.本诗的前四句重在写登高所见之景,有哪些景物?各有 什么特点? 2.本诗的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 1.玉露、枫树林、巫山和巫峡、波浪、风云、菊花、孤舟、 白帝城等。 2.这些景物中包含了诗人的忧伤与孤独,凄苦与悲凉。 咏怀古迹(其三) 1.全诗的诗眼是“怨恨”两字。 2.对远嫁异邦、身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杜甫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选取了杜甫三首代表作《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展示了杜甫诗歌中的豪放与激情,以及哀怨与乐观并存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探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特点和主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杜甫《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三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解读杜甫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并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
2.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和好奇心。
•分析法:逐行或逐句分析诗歌,解读其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互相交流,拓宽思路。
•归纳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杜甫的诗歌特点,梳理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杜甫的肖像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杜甫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对古代诗人的好奇心。
2. 分析《登高》(30分钟)(1)朗读和感受首先,请学生自行阅读《登高》,然后按照节奏逐句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豪放和壮丽。
(2)诗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3. 分析《月夜忆舍弟》(30分钟)(1)朗读和感受让学生自行阅读《月夜忆舍弟》,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诗歌,让全班感受诗歌中的哀怨和离别之情。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内容感知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是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的作品。
诗人一生潦倒,晚年更是穷愁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寂寞。
《秋兴八首〔其一〕》是组诗的第一首,写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抒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全诗境界壮阔,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一方面是“恨帝始不见遇〞,另一方面也包含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后者也正是千百年中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因而,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登高》为重阳节登高咏怀之作,前四句写秋景,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
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二、例题解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指点迷津: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流寓西南,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诗以首句“江汉〞为题,正是漂泊转徙的标志。
分析时要抓住“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的特征,“片云〞多有随浮无定之感,“孤月〞“落日〞“秋风〞那么多有黯然冷落之意。
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那么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杜甫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对悲苦的正 视和担荷。在他的诗歌里面能够传达 一种感发、激励的生命,那个生命一 定是他最真实的、最纯真的、用自己 的一生去实践的生命。
——叶嘉莹
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 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 呼,唱得越急切,节奏越神秘,最 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 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
——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
诗读到这一层还不够,这首诗留给 我们的印象难道就是悲伤和悲伤吗? 在悲伤之上,我们还读出了什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既然已经年老多病,又无亲朋陪伴,杜甫
为什么还要拖着老迈病躯独自登台呢?
一是为抒怀,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正视与 担当; 二是表明诗人不甘寂寞,不甘沉溺,表 达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三是忠君爱国思想的真情显露。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 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 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而对偶又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 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此时又是 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 五可悲;亲朋亡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悲;孤零零的独自 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登高》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悲”, 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悲意?
永泰元年( 765 ) 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遂 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 秋, 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 766 ) 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 767 ) 公在夔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杜甫诗三首 PPT课件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 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 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 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 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 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 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 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 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 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这不是一只快乐 冷。既有身体 的鸟,是一只孤 的,又有心灵 独痛苦的鸟。 的,更主要是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宋代罗大经曾 说“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含有八层意思, 你能读出几层 意思?
1、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 怎样的情感?(3分) ——对王昭君寄寓了深厚的同情, (1分)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 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分)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疏通文意。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概括,跳 跃性强,多倒装,常用典。要抓住这一特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诗歌的字面意思。 2、抓住题目,把握题材和艺术手法,寻找 ‚诗眼‛,快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重视诵读和想象。只有重视诵读和想象, 才能真切体会诗歌的情感和韵味。 4、析意象,品语言,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杜 甫 诗 三 首
“诗圣”杜甫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3.阅读杜甫诗三首,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察出杜甫那壮志 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而杜甫忧国伤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你认为造成诗 人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拨】观点一:是个人命运的艰难。颠沛流离、坎坷苦难伴随着诗人的一生。 如今他已年过半百,疾病缠身;好友相继离世,剩下他孤身一人;时日无多,仍 流落异乡。这一切都令诗人愁苦不已。 观点二: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杜甫心忧国家和人民,想为国出力,平定战乱, 但自己已经年老多病,无力回天。空有忧国忧民之心,却壮志难酬,他心急如焚, 因此白发丛生,两鬓如霜。 观点三:是诗人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为处世准则,杜甫却无论穷达,都心怀苍生黎民。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
目标一:赏析诗歌的意象 1《. 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中有哪些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试简要分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特点
生命极短 ②_暗___红__、__缺__乏____ _生__命___气__息_
《咏怀古迹》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 这组诗以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在夔州和三峡一带遗留下的古 迹为题材,发古人情愫,写自身感慨。课文所选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 途经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在夔州。这 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 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 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四、脉络梳理
杜甫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1(其一)唐·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2,巫山巫峡气萧森3。
江间波浪兼天涌4,塞上风云接地阴5。
丛菊两开他日泪6,孤舟一系故园心7。
寒衣处处催刀尺8,白帝城高急暮砧9。
注释:1.秋兴(xìng):因感秋而寄兴。
2.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3.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4.江:长江。
兼天涌:波浪滔天。
5.塞:关隘险要之地,此指夔州。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6.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7.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8.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9.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1,生长明妃尚有村2。
一去紫台连朔漠3,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4,环珮空归夜月魂5。
千载琵琶作胡语6,分明怨恨曲中论7。
注释: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大沙漠。
4.省:略。
一说意为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5.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
6.胡语:胡音。
7.怨恨曲中论(lún):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哀怨。
登高 1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2,渚清沙白鸟飞回3。
无边落木萧萧下4,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5,百年多病独登台6。
艰难苦恨繁霜鬓7,潦倒新停浊酒杯8。
注释: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精选ppt
6
他以古体、律诗见长,“________”是其作品的主要 风格。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三 别”、《蜀相》、《遣兴》、《春夜喜雨》、《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兵车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月夜》、《旅夜书 怀》、《水槛遣心二首》、《秋兴八首》等,其中“三吏” 为《________》《新安吏》和《________》,“三别”为 《新婚别》《________》和《________》。杜甫是唐代最 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塞上风云接地阴 (3)一去紫台连朔漠
(2)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
精选ppt
15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精选ppt
9
(2节 省.01省 悟.1年广东考查)
玉 露邪呼..露 一恶韩.手邪.
sx(塞 塞 瓶h. .2ǐn0ě上 责 塞ɡ.0n8ɡ年广东考查yxéi)é
省 省. .悟 悟.
(201邪 邪呼 呼. .1年恶 恶韩 韩广邪 邪. .东考查)
玉 露.露 一塞 塞 瓶 塞 塞 瓶.. . . .手上 责 塞 上 责 塞. .
(20)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 绝句》)
(16)月涌大江流
(17)富贵于我如浮云
(18)两个黄鹂鸣翠柳 (19)白日放歌须纵酒
(20)不废江河万古流
精选ppt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3登高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1精ppt课件
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
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是杜甫在夔
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
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
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
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ppt精选版
10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 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 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 (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 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 其中的第一首。
ppt精选版
1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 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 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 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 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 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 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ppt精选版
12
巫山巫峡
ppt精选版
15
江间波浪
ppt精选版
16
塞上风云
ppt精选版
17
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体现出作者怎样 的感情?
读诗歌,体会情感。
ppt精选版
18
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情感: 乡思离愁之情 忧国伤时之感
ppt精选版
19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件81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 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 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 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 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 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 特考中的失败 ☞ 父亲病故 ☞ 才华得不到赏识 ☞ 儿子饿死 ☞ 安史之乱成了俘虏 ☞ 对官场产生绝望,放弃官职 ☞ 穷困再次袭来 ☞ 年迈体弱,无家可归,病死客船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宏伟抱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 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 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后来安 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 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 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 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 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 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 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 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 “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 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 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 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 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 挫”。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 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 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 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
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 想功绩
▪ 题:推知诗文内容手法
赏诗先“读”(作者、文题) ▪ 人: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 题:秋兴,因秋兴感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 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 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 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 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 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 为主。
一、写了什么:意象?
▪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 风云
▪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 变化的悲壮意境。
第二、表达了什么?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 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赏诗先“读”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jìLeabharlann xīn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赏诗先“读”(作者、文题)
▪ 写作背景
▪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 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 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 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 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 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飘零他 乡。
▪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 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萧瑟 凄凉
伤 触 丛菊 孤舟 暮砧
雄浑 壮丽
情景
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
赏诗先“读”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cuī
寒衣/处处/催/刀尺,
对比《登高》共同点:
• 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 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 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 悲,千古一愁。
▪ 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借意象品写法和意境)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 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 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 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 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jì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首联: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 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 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 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 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杜诗: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气、 波浪、风云、丛菊、孤舟、寒衣、白帝 城
• 王诗:空山、新雨、天气、明月、松、 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 杜诗:身处动乱,居无定所,诗中融入了 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叹, 感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
• 王诗:政治上受到排挤,对仕途丧失兴趣, 向往田园生活,表现了田园的悠闲与恬适, 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喜爱之情,从而 表示了归隐的决心。
▪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 情而深。
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 其用意何在?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 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 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 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 蕴藉,韵味绵长。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第三、怎么写?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 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 格等方面去探讨。)
赏诗先“读”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 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 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 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 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 厚。
▪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 寓居四川将近十年,杜甫历经战乱流离,备尝 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 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他已55岁,处 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 为迫切。
▪ 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 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诗歌分析三问:
1、写了什么? 2、怎么写的? 3、表达了什么?
▪ 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 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对比鉴赏这两首诗,都用了什么意象来 书写秋天?从诗中抒写的情感来看,又 有什么不同?
山居秋暝
王维
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情感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 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 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 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 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 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 别明显。
不同点 :
▪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 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 “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 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