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机械设计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复习教案

机械设计复习教案

机械设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机械设计的常见应用和工程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熟悉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工程实践和应用场景,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运动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3.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工程实践、新技术、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①机械运动学机械运动学是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平面运动和空间运动。

平面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圆周加速度等内容;空间运动学包括轴线、直线、平面、圆心等内容。

②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机械设计中关于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包括力、动量、功、能量等内容。

通过机械动力学的分析,可以确定机械的工作性能和运动状态,对机械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③机械工艺学机械工艺学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铸造、锻造、加工等内容。

机械工艺学与机械设计密切相关,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受到机械工艺水平的影响。

2.机械设计的工程实践机械设计的工程实践主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运动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①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机械构件的形状、尺寸、材质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机械结构设计,可以确定机械的重量、可靠性、运动性能等重要参数,为整个机械设计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②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机械传动件的布置、尺寸、材质等方面的设计。

传动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的效率、耗能和系统的稳定性。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3)熟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设计概述1. 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任务2. 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 机械设计师的要求和素质第2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1.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2.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第3课时: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平衡条件2. 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3.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4课时: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1. 机械系统的动力源和动力传递2. 机械系统的负载分析和计算3. 机械系统的动力性能优化第5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机械设计案例介绍2.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设计案例总结和启示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图样、设计软件教程3.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实验台、测量工具、模拟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产品,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讲解:结合PPT课件和教材,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机械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教案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12讲课学时:44,习题课学时:8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第十章:齿轮传动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第十一章:蜗杆传动第五章:螺纹联接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六章:键、花键和销联接第十三章:滚动轴承第八章:带传动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九章:链传动第十五章:轴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谭晓兰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2 了解“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3 了解机械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1“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 动画演示:自动生产线中带式运输机.2 展示:带式运输机平面图.3 讨论:带式运输机设计问题.4 讲授:“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展示:带式运输机平面图.2讨论:机器的组成,引出机械零部件的基本概念.3讲授:机械零部件的基本概念.4 动画演示:减速器拆装过程.5 讨论:减速器中的机械零部件.6 总结和板书:机械零部件分类.7 讲授和板书: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三、学习方法举例:单因素思维和多因素思维的区别.四、学科的最新发展1讲授:发展方向.2举例:科研成果.3演示:成果图片或动画.五、总结和结尾1 总结:机械零部件分类以及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结尾:指出本课程根据机械零部件的分类情况,分3大部分展开.机械设计总论【教学目标】1 了解对机器的主要要求;2 熟悉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3 掌握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及设计方法;4 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教学过程】一、对机器的主要要求讲授:对机器提出的主要要求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展示:齿轮、轴承等的失效图片2讲授:失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失效形式3讨论:零件在具体工作条件下发生何种失效形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设计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讲授:设计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四、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1讨论:如何针对失效形式确定计算准则及相应的设计方法.2讲授:机械零件的几种计算准则.五、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1 展示:机械零件设计一般步骤框图.2 讲授: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六、总结本章内容比较多,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只能做概括介绍,希望同学们课下将本章内容系统复习。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了解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实例,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材料:机械设计实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失效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3. 学会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3. 失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失效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材料:机械零件失效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失效分析方法。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强度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尺寸。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方法。

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尺寸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2. 练习法:学生进行强度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练习题:提供强度计算练习题,辅助学生练习。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案模板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案模板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案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认识到机械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2. 常见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3. 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操作流程。

重点:实验数据的分析,如何根据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机械模型、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PPT演示、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与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机械设计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

4. 归纳小结:总结实验中的发现,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评价与反馈:1. 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口头提问和小组报告进行评价。

2. 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

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机械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短文。

2.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3.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了解更多机械设计的应用实例。

教师自我反思:本次课程整体进行顺利,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在下次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应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说明书)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说明书)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3)三.电动机的选择 (4)四.V带设计 (6)五.带轮的设计 (8)六.齿轮的设计及校核 (9)七.高速轴的设计校核 (14)八.低速轴的设计和校核 (21)九.轴承强度的校核 (29)十.键的选择和校核 (31)十一.减速箱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种类的选择 (32)十二. 箱体的设置 (33)十三.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35)十四.设计总结 (37)十五。

参考文献 (38)一.任务设计书题目A: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原始数据:工作条件:一半制,连续单向运转。

载荷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运输带于卷筒及支撑间.包括卷筒轴承的摩擦阻力影响已经在F中考虑)。

使用年限:十年,大修期三年。

生产批量:十台。

生产条件:中等规模机械厂,可加工7~8级齿轮及蜗轮。

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380/220)。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5%。

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3)2.零件图(1~3)3.设计说明书一份个人设计数据:运输带的工作拉力T(N/m)___4800______运输机带速V(m/s)____1.25_____ 卷筒直径D(mm)___500______已给方案三.选择电动机1.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η=η1η2η2η3η4η5式中:η1为V 带的传动效率,取η1=0.96; η2η2为两对滚动轴承的效率,取η2=0.99; η3为一对圆柱齿轮的效率,取η3=0.97; η为弹性柱销联轴器的效率,取η4=0.98; η5为运输滚筒的效率,取η5=0.96。

所以,传动装置的总效率η=0.96*0.99*0.99*0.97*0.98*0.96=0.86 电动机所需要的功率P=FV/η=4800*1.25/(0.86×1000)=6.97KW 2.卷筒的转速计算nw=60*1000V/πD=60*1000*1.25/3.14*500=47.7r/minV 带传动的传动比范围为]4,2['1 i ;机械设计第八版142页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为i2∈[8,10 ];机械设计第八版413页 总传动比的范围为[16,40]; 则电动机的转速范围为[763,1908]; 3.选择电动机的型号:根据工作条件,选择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根据电动机所需的功率,并考虑电动机转速越高,总传动比越大,减速器的尺寸也相应的增大,所以选用Y160M-6型电动机。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计算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 17机制1770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8年6月27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1 课题题目2.2 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3 传动系统工作条件2.4 传动系统方案的选择第三章减速器结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3.1 减速器结构3.2 电动机选择3.3 传动比分配3.4 动力运动参数计算第四章齿轮的设计计算(包括小齿轮和大齿轮)4.1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4.2 齿轮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4.2.1 按照接触强度初步设计齿轮主要尺寸4.2.2 齿轮弯曲强度校核4.2.3 齿轮几何尺寸的确定4.3 齿轮的结构设计第五章轴的设计计算(从动轴)5.1 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5.2 轴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5.2.1 按照扭转强度初步设计轴的最小直径5.2.2 轴的结构设计5.2.3 轴的强度校核第六章轴承、键和联轴器的选择6.1 轴承的选择及校核6.2 键的选择计算及校核6.3 联轴器的选择第七章减速器润滑、密封及附件的选择确定以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7.1 润滑的选择确定7.2 密封的选择确定7.3减速器附件的选择确定7.4箱体主要结构尺寸计算第八章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本论文主要内容是进行一级圆柱直齿轮的设计计算,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与互换性》等多门课程知识,并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 教案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 教案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一、前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对象二、课程简介2.1 课程内容概述2.2 课程重点与难点2.3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三、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3.1 教学目标3.2 教学内容3.2.1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分类3.2.2 机械设计的要求与原则3.2.3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2.4 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3.3 教学活动安排3.4 教学评价四、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与失效分析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2.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的特点与应用4.2.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与原因4.2.3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4.2.4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方法4.3 教学活动安排4.4 教学评价五、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2.1 机械零件的应力与应变分析5.2.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5.2.3 机械零件的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5.2.4 典型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案例5.3 教学活动安排5.4 教学评价(后续章节待补充)六、第四章: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2.1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理论6.2.2 机械零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6.2.3 机械零件的选型原则与方法6.2.4 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案例6.3 教学活动安排6.4 教学评价七、第五章: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2.1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7.2.2 牛顿运动定律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7.2.3 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7.2.4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7.3 教学活动安排7.4 教学评价八、第六章: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2.1 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8.2.2 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方法与策略8.2.3 常用运动控制元件及其应用8.2.4 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教学活动安排8.4 教学评价九、第七章: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2.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指标9.2.2 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9.2.3 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原则与方法9.2.4 机械系统可靠性工程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活动安排9.4 教学评价十、第八章:机械系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2.1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的基本流程10.2.2 机械系统设计创新的思路与方法10.2.3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与创新案例分析10.2.4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与创新的评价指标10.3 教学活动安排10.4 教学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重点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学教案(全套)

机械设计学教案(全套)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学任课教师第一章绪论计划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课程定位,使学生理解机械设计与机械设计学的内容侧重点和课程特点;2.了解机械设计学的发展史;3.本课程的内容按章节的分布情况;4.要求同学掌握机械设计学的研究重点;5.要求同学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重点:1.设计的基本内涵,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2.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难点:机械设计学的定义、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思考题:1.如何认识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是设计的产物?2.根据“功能”思想,预测下一代家用电器会风靡市场的是什么产品?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能提出创新构思并能尽快将其转化为有竞争能力的产品”的初步能力为目标,围绕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和商品化设计三个关键设计环节展开讨论。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千万不可混为一谈,科学是指那些基础性的研究,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技术则主要指制造工艺(包括材料的制备、加工、处理)以及各种制作的技巧、经验等。

设计的产品有的来源于生活,有的来源于想象,总的来说来源于思考,设计的始终都在贯穿着思考。

俗语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使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很多幻想变成现实。

机械设计学是一门方法性的课程,讲的是机械设计的理念、思路与方法。

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产品的方案设计中机械设计学的知识占的比重很大,能熟练运用辩证法、创新设计方法、概念设计等方法在机械设计中尤为重要。

第一讲绪论教学主要内容:1.机械设计的概念2.“设计学”的核心内容3.“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4.机械设计的类型及设计过程5.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概念1.机械(Machinery)机械是依据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和设备,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它包括机器、工具、器械、仪器…….2.机器 (Machine)机器是人类进行生产以减轻体力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工具。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系别: 机械工程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目录一、设计任务书··二、传动方案分析··三、电机的选择··四、传动比分配··五、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六、带传动的设计··七、齿轮转动的设计··八、轴的结构设计及计算··九、滚动轴承的选择及寿命··十、键的选择及强度计算··十一、联轴器的选择··十二、箱体的结构设计··十三、密封件,润滑剂及润滑方式的选择··十四、设计小结··十五、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设计用于热处理车间零件清洗设备的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注: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震动,使用期限为8年,两班制工作(16小时/每天).速度允许误差为5%。

2、原始数据:注:本组按第6组数据进行设计计算3、设计任务:应完成:①30页设计说明书1份②减速器装配图1张(A0/A1)③零件工作图2张4.设计步骤及内容: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 电动机的选择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齿轮的设计6。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7. 键联接设计8。

箱体结构设计9。

润滑密封设计10。

联轴器设计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3。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其传动方案如下:二、传动方案分析已知:已知输送带工作速度为0。

7m/s,滚筒直径为300mm,输送带主动轴扭矩为900N.m。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or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or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or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wor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基础文档的编辑、排版和绘图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的规范和标准,掌握相关工程图的绘制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wor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提高文档制作效率。

2. 培养学生利用word软件绘制简单机械结构图、示意图等,提升图形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设计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运用word软件高效地进行文档编辑和绘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以课本第二章内容为基础,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框架。

2. Wor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授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讲解绘图、表格、公式等功能在机械设计文档中的应用,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3. 机械设计文档制作:以课本第三章为例,教授如何利用wor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文档的编辑、排版和绘图,包括设计说明书、技术报告等。

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选取课本第五章典型案例,分析机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机械设计规范与标准:讲解我国机械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课本第六章内容为参考,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行业的规范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5.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机械设计实例。

3. 第三课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计报告、图纸和实物模型。

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籍:《机械设计手册》、《机械零件设计》3. 网络资源:相关机械设计的学习网站、论坛和视频教程4. 软件工具: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5. 实物模型:展示常用机械零件和完整的机械设备模型七、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29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老师可以介绍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新材料、新 工艺、新机构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 的热点问题和争议,包括设计伦理、 知识产权、环保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 。
老师可以分享机械设计领域的行业趋 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绿 色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趋势和挑战。
根据被连接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选 择合适的过渡配合类型,如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等,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配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配合件材料选择
根据配合的性质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 表面粗糙度要求,以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 定性。
根据使用环境和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材 料,如钢、铸铁、铝合金等,以确保连接 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轴系零部件定义
轴系零部件是组成机械传动系统的重 要部分,包括轴、轴承、联轴器、离 合器、制动器等。
功能特点
轴系零部件在机械传动中起到支撑、 定位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其性能直接 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平稳性、精 度和寿命。
2024/1/26
20
轴系零部件结构类型选择依据
2024/1/26
载荷性质 转速高低 工作环境 安装与调整
轴承校核方法及注意事项
01
静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静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静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02
动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动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动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2024/1/26
03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校核
03
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教学要求掌握极限应力图和单向稳定变应力时强度计算(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极限应力图绘制及应用(三)教学内容§2—1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一、载荷的分类 静载荷:载荷的大小与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缓慢变载荷:1)循环变载荷(载荷循环变化)2)随机(变)载荷——载荷的频率和幅值均随机变化循环变载荷:a) 稳定循环变载荷——每个循环内载荷不变,各循环周期又相同(往复式动力机曲轴)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每一个循环内载荷是变动的 载荷:1)名义载荷;2)计算载荷。

(如前章所述) 二、应力的分类1、应力种类 应力 静应力不稳定变应力——变应力中,每次应力变化的周期T 、m σ和应力幅 变应力 a σ三者之一不为常数稳定循环变应力——T 、m σ、a σ均不变不稳定变应力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图2-2a 随机变应力—统计 图2-2b 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参数间的关系:图示)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 a) 基本参数最大应力min σ、a m σσ+、最小应力min σ,平均应力m m σσσ+=max ,应力幅a σ 最小应力a m σσσ-=min 平均应力 m σ 2max mm σσσ+=应力幅a σ 2max mm σσσ-=应力循环特性:maxσσγmim=∴ 11+<<-γ 注意:一般以绝对值最大的应力为max σ五者中,只要知道两者,其余参数即可知道,一般常用如下的参数组合来描述: ①m σ和a σ;②max σ和min σ;③max σ和m σb) 稳定循环变应力种类-1,max σ=min σ=a σ,m σ=0 , 对称循环变应力按maxσσγmim == 0,min σ=0,m σ=a σ=2m ax σ, 脉动循环变应力11+<<-γ, max σ=m σ+a σ,min σ=m σ-a σ, 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1, 静应力其中最不利的是对称循环变应力。

注意:静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而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其实例如图2-4所示——转动心轴表面上a 点产生的应力情况3)名义应力和计算应力名义应力——由名义载荷产生的应力)(τσ 计算应力——由计算载荷产生的应力)(ca ca τσ 计算应力中计入了应力集中等影响。

机械零件的尺寸常取决于危险截面处的最大计算应力§2—2 静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静应力时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塑性变形、断裂 一、单向应力下的塑性零件强度条件: ⎪⎪⎩⎪⎪⎨⎧=≤=≤τστττσσσ][][][][s s s ca s ea 或 ⎪⎪⎩⎪⎪⎨⎧≥=≥=ττσσττσσ][][s s s s ca s ca s s σ、s τ—材料的屈服极限 σs 、τs —计算安全系数 σ][s ,τ][s —许用安全系数二、复合应力时的塑性材料零件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对弯扭复合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设单向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σ和τ由第三强度理论:]/[][422s s ca σστσσ=≤+=取2/=s s τσ(最大剪应力理论) 或由第四强度理论:]/[][422s s ca σστσσ=≤+= 3/≈s s τσ 或(最大变形能理论)][)(222s s ss sca ≤+=ττσσσ][22s s s s s s ca ≤+=τστσσs 、τs 分别为单向正应力和切应力时的安全系数,可由式(2-4)求得。

三、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脆性材料极限应力:B σ(强度极限) 塑性材料极限应力:s σ(屈服极限)失效形式:断裂,极限应力——强度极限B σ和B τ 1、单向应力状态强度条件: σσσσ][][s Bca =≤ 或 σσσσ][s s caB≥=ττττ][][s Bca =≤ 或 στττ][s s caB≥=2、复合应力下工作的零件 按第一强度条件: ][][)4(2122s B ca σστσσσ=≤++=(最大主应力理论) ][4222s s Bca ≥++=τσσσ注意:低塑性材料(低温回火的高强度钢)——强度计算应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脆性材料(铸铁) ——强度计算不考虑应力集中一般工作期内应力变化次数<103(104)可按静应力强度计算。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一、变应力作用下机械零件的失效特征 1、失效形式:疲劳(破坏)(断裂)——机械零件的断裂事故中,有80%为疲劳断裂。

2、疲劳破坏特征:1)断裂过程:①产生初始裂反(应力较大处);②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扩展,直至产生疲劳裂纹。

2)断裂面:①光滑区(疲劳发展区);②粗糙区(脆性断裂区)(图2-5) 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3、疲劳破坏的机理:是损伤的累笱4、影响因素:除与材料性能有关外,还与γ,应力循环次数N ,应力幅a σ主要影响 当平均应力m σ、γ一定时,a σ越小,N 越少,疲劳强度越高 二、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疲劳极限)(N N γλτσ—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 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寿命(N )——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 称为疲劳寿命1、疲劳曲线(N γσ-N 曲线):γ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N γσ与应力循环次数N 之间关系的曲线0N —循环基数 γσ—持久极限1)有限寿命区当N <103(104)——低周循环疲劳——疲劳极限接近于屈服极限,可接静强度计算)10(1043≥N ——高周循环疲劳,当043)10(10N N ≤≤时,N γσ随N ↑→N σσ↓2)无限寿命区,0N N ≥ γγσσ=N 不随N 增加而变化γσ——持久极限,对称循环为1-σ、1-τ,脉动循环时为0σ、0τ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如图所示。

3)疲劳曲线方程))10(10(043N N ≤≤C N N mm N =⋅=⋅0γγσσ——常数∴疲劳极限:γγγσσσ⋅==N mN K NN 0(2-9) mN NN K 0=——寿命系数 几点说明:①0N 硬度≤350HBS 钢,7010=N ,当7010=>N N 时,取7010==N N ,1=N K ≥350HBS 钢,70701025,10)25~10(⨯=>⨯=N N N 时,取701025⨯==N N ,1=N K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规定当71025⨯>N 时,取701025⨯==N N②m —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钢 m=9——拉、弯应力、剪应力 青铜 m= 9——弯曲应力 m=6——接触应力 8——接触应力③γ越大,材料的疲劳极限N γσ与γσ越大,1-=γ(对称循环)最不利。

2、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图——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γ下的疲劳极限图(a m σσ-图) 对任何材料(标准试件)而言,对不同的γ下有不同的γσ,即每种γ下都对应着该材料的最大应力γσσ=m ax ,再由γ可求出max min γσσ=和m σ、a σ以m σ为横坐标、a σ为纵坐标,即可得材料在不同γ下的极限m σ和a σ的关系图)(111γγσσσγm →→)(222γγσσσγm →→简化的材料与零件的疲劳极限详应力图:如图2-7A ′B ——塑性材料所示,曲线上的点对应着不同γ下的材料 疲劳极限γσ(相应的应力循环次数为0N )),0(1-'σA ——∵1max2,1,0-=='-==σσσγσγm 对称极限点 )0,(B B σ——1,,0max +====γσσσσm lin a 强度极限点 )2,2(0σσD '——∵22maxγσσσσ=='='m a,∴0=γ,∴2σσσ='='m a脉动疲劳极限点)0,(s C σ——屈服极限点简化极限应力线图:C G D A '''——简化极限应力图可简化计算(曲线不好求lin σ,而直线好求lin σ)∵考虑塑性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由)0,(s C σ点作135°(与m σ轴)斜线与D A ''的延长线交于G ',得折线C G D A ''',线上各点的横坐标为极限平均应力m σ',线上各类的纵坐标为极限平均应力幅aσ'G A '上各类:a m lin σσσσ'+'=='max,如max max σσ'<不会疲劳破坏 C G '上各类:s a m linσσσσ='+'=',如s σσ<max 不会屈服破坏 ∴零件的工作应力点位于C G D A '''折线以内时,其最大应力既不超过疲劳极限,又不超过屈服极限。

∴C G D A ''以内为疲劳和塑性安全区C GD A ''以外为疲劳和塑性失效区,工作应力点离折线越远,安全程度愈高。

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可根据材料的01,σσ-和s σ三个试验数据而作出。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极限应力图 haigh 图,即a m σσ-图(本书) goodmam 图,即lin σσ-max 图 simith 图,即max σσ-m 图三、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和零件极限应力图由于实际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之间在绝对尺寸、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环境介质等方面往往有差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零件的疲劳极限不同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其中尤以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三项因素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最大。

1、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τσk k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等)要产生应力集中,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如合金钢材料比普通碳素钢对应力集中更敏感(玻璃材料对应力集中更敏感)⎩⎨⎧-+=-+=)1(1)1(1ατασττσσq k q k (2-10a ) 其中,τσαα,——为考虑零件几何形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σσασmax= )(max max τσ——应力集中源处最大应力 ττατmax=)(τσ——应力集中源处名义应力 )(τσq q ——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系数注意:若在同一截面处同时有几个应力集中源,则应采用其中最大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系数)(τσεε由于零件尺寸愈大时,材料的晶粒较粗,出现缺陷的概率大,而机械加工后表面冷作硬化层相对较薄,所以对零件疲劳强度的不良影响愈显著)(τσεε——见表2-8(螺纹联接),图2-9(钢),图2-10(铸铁)轴毂过盈配合时,取σσε/k ——表2-9若无τε数据时可取σσεε=,或σσττεε/)85.0~7.0(/k k = 3、表面状态的影响1)表面质量系数)(τσββ零件加工的表面质量(主要指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图2-11(σβ——弯曲疲劳时) 而 4.06.0+=στββ由图2-11可知,钢的B σ越高,表面愈粗糙,)(τσββ愈低,∴高强度合金钢制零件为使疲劳强度有所提高,其表面应有较高的表面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