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1)

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1)
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1)

第十章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

1.已知水在两块玻璃间形成凹液面,而在两块石蜡板间形成凸液面。试解释为什么两块玻璃间放一点水后很难拉开,而两块石蜡板间放一点水后很容易拉开答:水在两玻璃和两石蜡板间的状态如下图。水能润湿玻璃,在两块玻璃之间的

水层两端液面呈凹形,故其附加压力方向指向空气,使水层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两者相差2γ/r,即相当于两块玻璃板外受到2γ/r的压力作用,所以要把它们分开很费力。且两板越靠近,此压力差越大,使两板难以拉开。石蜡板的情况相反,液体压力p大于外压力,易于拉开。

2.如下图所示,在一玻璃管两端各有一大小不等的肥皂泡。当开启活塞使两泡相通时,试问两泡体积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图3图

答:开启活塞后,大泡将变大,小泡将变小。活塞关闭时,由于肥皂泡膜产生

附加压力,Δp=p

内-p

=4γ/r.泡的半径r越小,附加压力越大,而大、小泡的

p外是相同的,故小泡内空气压力大于大泡内空气压力。因此打开活塞后,小泡内空气就流向大泡,导致小泡变成更小。当小泡收缩至其半径等于玻璃管口半径时的r最小,若再收缩,其曲率半径反而增大。所以当小泡收缩至其曲率半径与大泡半径相等时,停止收缩。

3.如上图所示,玻璃毛细管A插入水中后,水面上升高度应能超过h,因此推断水会从弯口B处不断流出,于是便可构成第一类永动机,如此推想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由于毛细管上方弯曲,当液面上升到顶端后,又沿弯曲管下降到弯

口B处,液面下降时,由于弯曲部分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使凹液面的曲率半径由r增大到r',故附加压力也相应减小到Δp'=2γ/r ' 。到B处,Δp'与B处高度的静压力达到平衡,曲率不再变化(仍是凹液面)。故水滴不会落下。

4.一定量的小麦,用火柴点燃并不易着火。若将它磨成极细的面粉,并使之分散在一定容积的空气中,却很容易着火,甚至会引起爆炸。这是为什么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磨成极细的面粉后,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磨得越细,其表面能越高,所处的状态就越不稳定,其化学活性也越大,因而容易着火。这是热力学方面的原因。另外,由于细粉的比表面很大,着火后,燃烧反应的速率很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增多,也易引起爆炸。

5.将水滴在洁净的玻璃上,水会自动铺展开来,此时水的表面积不是变小而是变大,这与液体有自动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答:不矛盾。液体力图缩小其表面积,是为了降低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当液体润湿固体,并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时,液-固界面和液-气界面都增加了,但固-气界面却缩小了。由于铺展开时:

γsg> γls + γlg

系统的界面吉布斯函数还是减小了,因此两者不矛盾。

6.为什么泉水,井水都有比较大的表面张力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

答:泉水、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非表面活性物质,如无机盐离子,使表面张力增大。泉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不能润湿玻璃杯子,在杯子中形成凸液面,所以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

7.液滴会自动成球形,固体表面有吸附作用,溶液表面也会有吸附现象。请给于热力学解释。

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越低越稳定。G=γA s。液滴自动成球形是因为相同体积时,球形液滴的表面积最小。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吸附作用是因为可通过吸附作用来降低表面的不对称性,降低表面张力,使吉布斯函数降低。

8.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相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B)

A.表面吉布斯函数

B.表面张力

C.比表面

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9.水平放置的毛细管内装有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A)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左右来回移动

10.一个U形管的两臂直径不同,一端为1×10-3m,另一端为3×10-3m, 水的表面张力为m.如用此U形管装上水来测量压力,引入的误差为(B)

A. 72 Pa

B. 192 Pa

C. 96 Pa

D. 288 Pa

11.气固相反应CaCO3(s)=CaO(s)+CO2(g)已达平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CaCO3(s)的颗粒变得极小,则平衡(B)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不确定

12.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分别为γ和γ0,已知溶质的表面过剩Γ<0,则γ与γ0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A)

A. γ>γ0

B. γ=γ0

C. γ<γ0

D.不确定

13.体温计打碎后,落在水泥地面上的水银基本呈球形,这说明(D)

A. γ汞+γ汞-水泥地面<γ水泥地面

B. γ汞>γ水泥地面

C. γ汞<γ水泥地面

D. γ汞+ γ汞-水泥地面>γ水泥地面

14.某一温度时,铜粉对氢气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符合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试计算1kg 铜粉的饱和吸附量·kg-1)和吸附系数b(2kPa-1)。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酸碱标准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一.注意事项: 1.配完溶液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制者姓名并留一空位以备填入此溶液的准确浓度。 2. 体积读数要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3.滴定速度:不要成流水线。 4.近终点时,半滴操作和洗瓶冲洗。 5.固体氢氧化钠的称量,不能使用称量纸。因为它在空气中会快速吸收水分,导致称量不准确。再有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吸水后溶液渗过滤纸会腐蚀天平。 二、思考题 1.滴定管、移液管在装入标准液前为何需要用滴定剂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或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也要用标准液润洗为什么? 答:为了让滴定管内的溶液的浓度与原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相同,以防加入的标准液被稀释。不需要。不要用标准液润洗,因为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的基准物的物质的量是固定的,润洗则会增加基准物的量,影响到实验结果。 2. HCl和NaOH溶液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CO2 和水分,而浓盐酸易挥发,应此不能直接配制其准确浓度。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3.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用为指标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或其它适当的指标剂)? 答:首先因为甲基橙跟酚酞的变色范围都在该反应的突跃范围内。其次,因为人的眼睛观察浅色变到深色比较容易。用HCl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用为指标剂可以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可以观察到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其他: 4.配制HCl溶液及NaOH溶液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量取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HCL易挥发,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标定,所以没有必要准确量取配制时水的体积。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标准溶液时是否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可以,因为酚酞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部分处在HCl与NaOH溶液的滴定突跃()之内。 6.再每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至滴定管零点或近零点,然后进行第二次滴定? 答:因为滴定管的误差是分段校正的,每一段的校正误差不同,故每一次都从零点或近零点开始滴定可以保证每一次都有相同的校正误差。 7.在HCL溶液与NaOH溶液浓度比较的滴定中,以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所得溶液体积比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因为甲基橙跟酚酞的变色范围不同,所以滴定终点时的PH不同,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不会一致。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酸性区间而酚酞的变色范围在碱性区间故以酚酞为指示剂的一组VNaOH/VHCL相对较大。 8. 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答:托盘天平,因为只须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所以不需准确称量。 9.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化学前沿思考题

化学要解决的六个基本问题1合成与生成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2分析、分离、识别和控制3计算和理论4化学与生物学、医学的界面5材料的设计和制作 农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有害生物抗药性原因及治理方法 原因:抗药性是个群体概念。单独的抗药个体不能表明有害生物已产生了抗药性,而是要经过农药的不断选择,及有害生物的多代繁殖,将抗药能力遗传给后代,当抗性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了抗性种群,才能认为是产生了抗药性。 治理方法:轮换用药混合用药暂停使用已有抗性的农药讲究施药技术 2.农药创制的意义和方法:随机合成筛选法模拟法仿生合成法簇合效应法组合化学 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合理设计 意义: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新的农药创制方法不断出现, 这为开发以持续发展保护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新品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农药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只要有人类, 就离不开农业, 就离不开农药。传统的农药创制方法与新的农药创制方法相结合, 合成化学、农业生物学、农药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各领域紧密配合, 使新农药创制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届时, 高效、安全、能满足和符合环境要求的新农药将会源源而生, 适应发展, 造福社会。 环境友好催化 1.如何实现绿色合成方法? (1)有毒、易燃无(低)毒 易挥发溶剂不易挥发溶剂水相体系氟两相体系离子液体介质超临界流体 无溶剂 (2)昂贵有毒的催化剂、试剂降低气味和毒性 改造引入新的一相易于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 离子液体 小均匀、孔径可在2-10nm 范围内连续调节、比表面积大等特点。 绿色催化在绿色化学与技术中的地位? 绿色化学与技术是当今国际化学科技的前沿,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根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理想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即原料中的每一原子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同时也不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并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它是环境战略重点的一次创新性转移,是一种新技术对传统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材料表面与界面_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Young 方程?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好坏有怎样的关系? 答:Young 方程:界面化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γSL ,γLv 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亦称润湿方程,表达式为: γsv -γSL =γLv COSθ。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 关系: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依据,若θ=0.cosθ=1,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若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固体,液体在固体表面凝集成小球。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试气温骤降至293K ,水气的过饱和度(P/Ps )达4,已知在293K 时,水的表面能力为0.07288N/m ,密度为997kg/m 3,试计算: (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 答:(1)根据Kelvin 公式有 开始形成的雨滴半径为: 将数据代入得: '2ln 0R RT M P P ργ=0ln 2'p p RT M R ργ=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为N=N A n ,n=m/M=rV/M ,得 个661002.6018.03997)1079.7(14.34)(34233103'=???????===-A A N M R N M V N ρπρ 3、在293k 时,把半径为1.0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 的小水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为0.07288J .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了多少?(9分) 答:(1)设大水滴的表面积为A 1,小水滴的总表面积为A 2,则小水滴数位N ,大 水滴半径为r 1,小水滴半径为r 2。 212 21244r r N A A ππ= 又因为将大水滴分散成N 小水滴,则 32313434r N r ππ= 推出 321???? ??=r r N =93100.1mm 0.1=??? ??um 故有 ()()10000.140.141022 912=???=mm um A A ππ 即表面积是原来的1000倍。 (2)表面Gibbs 自由能的增加量为 ()()212212421r Nr r A A dAs G A A -=-==??πγγ =4*3.142*0.07288*[109*(10-6)2-(10-3)2] m R 101079.74ln 997293314.8018.007288.02'-?=?????=

界面化学2008年试题(2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界面化学 考试时间2008年6月23日 学号 姓名 所属学院 类别(硕士、博士、进修生) 评语: 任课教师签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8年《界面化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毛细凝结与等温蒸馏 2、特劳贝(Traube)规则 3、表面熵与表面总能 4、微乳、反相微乳 5、粗糙因子(粗糙度) 6、加溶作用 二、简单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试举两例说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会有哪些优点? 2、与小分子的液相吸附相比,自大分子溶液中的吸附有何特点?其吸附方 程与Langmuir方程相比要作哪些修正? 3、晶体表面的不完整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何谓LB膜和LB技术?按转移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其结构有何特点? 5、常用吸附剂的特点有哪些?并以分子筛为例,谈谈其结构特点及吸附性 质。 6、举例说明何谓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特点如何?分析其应用 前景。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35分) 1. 液态铋在550℃时的表面张力是380mN/(m.K),它的临界温度是4620K, 试估计它在1000℃时的表面张力和总表面能。 2. 有一C12H25(OC2H4)7OH溶液,已知此时每个吸附的C12H25(OC2H4)7OH分 子在表面占有面积0.72nm2,问表面吸附量是多少? 3. 在20℃时,已知四氯化碳对水的界面张力为45.1mN/m ;水对正己烷的 。 界面张力为51.1mN/m。求四氯化碳的d 4. 一天然大分子化合物可铺展成每1m2含量为0.8mg的不溶膜。在20℃时, 此膜使底液水的表面张力降低0.035mN/m。问此化合物的分子量是多少? 5. 20℃时水在石蜡上的接触角为105°。试计算水对石蜡的粘附功和铺展系 数。 6. 在20℃时,有某种碳氢高分子化合物做成的管子,水在其中不形成弯月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 至刻度线2cm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 (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 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 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 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待测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向上稍提起,同时直立,是附着在烧杯嘴上的一滴溶液流回烧杯内。残留在烧杯中的少许溶液,可用少量蒸馏水按上述方法洗3-4次,洗涤液转移合并到容量瓶中;定容并摇匀。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的标定 思考题: 1)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盐酸和用台秤称固体氢氧化钠,而 不用移液管和分析天平?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 答:因为浓盐酸容易挥发,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准确量取无意义,只能先近似配制溶液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所以配制时不需要移液管和分析天平。 因为配制时粗配,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一位有效数字。 2)标定HCl溶液时,基准物,称0.13g左右,标定NaOH溶液时,称邻苯 二甲酸氢钾0.5g左右,这些称量要求是怎么算出来的?称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根据滴定时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的体积在20-25ml估算出来的。因为滴定管在读数时会存在一定误差,消耗体积在20-25ml时相对误差较小。称太多,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可能会超过滴定范围,而且会造成浪费;称太少,相对误差较大,不能满足误差要求。 3)标定用的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基准物质应具备:(1)组成物质应有确定的化学式;(2)纯度要求在99%以上; (3)性质稳定;(4)有较大的摩尔质量;(5)与待标定物质有定量的化学反应。 4)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50ml蒸馏水应使用移液管还是量筒?为什么? 答:用量筒。因为基准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加入50ml蒸馏水只是保证基准物质完全溶解,不影响定量反应有关计算,所以只需用量筒取用就可以了。 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选用酚酞指示剂?用甲基橙 可以吗?为什么?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在水溶液中显微碱性,酚酞的显色范围为pH8-10,可准确地指示终点。 甲基橙的显色范围为pH3.1-4.4,在反应尚未达到终点时,就已经变色,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不能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6)能否作为标定酸的基准物?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草酸的和值接近,不能分步滴定,滴定反应的产物不是唯一的,所以不能作为标定酸的基准为。但能作为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第十章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1)

第十章界面化学思考题答案 1.已知水在两块玻璃间形成凹液面,而在两块石蜡板间形成凸液面。试解释为什么两块玻璃间放一点水后很难拉开,而两块石蜡板间放一点水后很容易拉开?答:水在两玻璃和两石蜡板间的状态如下图。水能润湿玻璃,在两块玻璃之间的 水层两端液面呈凹形,故其附加压力方向指向空气,使水层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两者相差2γ/r,即相当于两块玻璃板外受到2γ/r的压力作用,所以要把它们分开很费力。且两板越靠近,此压力差越大,使两板难以拉开。石蜡板的情况相反,液体压力p大于外压力,易于拉开。 2.如下图所示,在一玻璃管两端各有一大小不等的肥皂泡。当开启活塞使两泡相通时,试问两泡体积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图3图 答:开启活塞后,大泡将变大,小泡将变小。活塞关闭时,由于肥皂泡膜产生 附加压力,Δp=p 内-p 外 =4γ/r.泡的半径r越小,附加压力越大,而大、小泡的 p外是相同的,故小泡内空气压力大于大泡内空气压力。因此打开活塞后,小泡内空气就流向大泡,导致小泡变成更小。当小泡收缩至其半径等于玻璃管口半径时的r最小,若再收缩,其曲率半径反而增大。所以当小泡收缩至其曲率半径与大泡半径相等时,停止收缩。 3.如上图所示,玻璃毛细管A插入水中后,水面上升高度应能超过h,因此推断水会从弯口B处不断流出,于是便可构成第一类永动机,如此推想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由于毛细管上方弯曲,当液面上升到顶端后,又沿弯曲管下降到弯

口B处,液面下降时,由于弯曲部分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使凹液面的曲率半径由r增大到r',故附加压力也相应减小到Δp'=2γ/r ' 。到B处,Δp'与B处高度的静压力达到平衡,曲率不再变化(仍是凹液面)。故水滴不会落下。 4.一定量的小麦,用火柴点燃并不易着火。若将它磨成极细的面粉,并使之分散在一定容积的空气中,却很容易着火,甚至会引起爆炸。这是为什么?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磨成极细的面粉后,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磨得越细,其表面能越高,所处的状态就越不稳定,其化学活性也越大,因而容易着火。这是热力学方面的原因。另外,由于细粉的比表面很大,着火后,燃烧反应的速率很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增多,也易引起爆炸。 5.将水滴在洁净的玻璃上,水会自动铺展开来,此时水的表面积不是变小而是变大,这与液体有自动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答:不矛盾。液体力图缩小其表面积,是为了降低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当液体润湿固体,并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时,液-固界面和液-气界面都增加了,但固-气界面却缩小了。由于铺展开时: γsg> γls + γlg 系统的界面吉布斯函数还是减小了,因此两者不矛盾。 6.为什么泉水,井水都有比较大的表面张力?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 答:泉水、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非表面活性物质,如无机盐离子,使表面张力增大。泉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不能润湿玻璃杯子,在杯子中形成凸液面,所以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 7.液滴会自动成球形,固体表面有吸附作用,溶液表面也会有吸附现象。请给于热力学解释。 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越低越稳定。G=γA s。液滴自动成球形是因为相同体积时,球形液滴的表面积最小。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吸附作用是因为可通过吸附作用来降低表面的不对称性,降低表面张力,使吉布斯函数降低。 8.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相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B) A.表面吉布斯函数 B.表面张力 C.比表面 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能源化学》习题与思考题-精选.pdf

《能源化学》习题与思考题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部分) 第一章绪论 1.能源是如何分类的?并给出“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的定义。 2.何为能源当量,中国的1000tce相当于多少toe? 3.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太阳能 4. 太阳能具有那些资源特性? 5. 太阳日射分为那几种形式? 6. 太阳能技术包括那几种类型? 7. 举例说明1~2种太阳能技术的工作原理。 8. 氢能有什么优越性? 第三章风能 9. 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全球风和局部风? 10. 风能具有那些资源特性? 11. 风能的利用有那几种基本形式? 12. 风能的利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第四章地热能 13.地热能具有那些资源特性? 14.地热能资源分为哪几种形式? 15.地热发电分哪几种工艺类型? 第五章生物质能 16.生物质能资源分为哪几种类型? 17.生物质能如何利用? 第六章海洋能 18.潮汐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有那些基本形式? 19.波浪能、海洋热能、盐度梯度能有那些可能的利用途径? 第七章水电 20.水电有那些优越性,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1.中国的水电资源有那些特点? 22.世界能源理事会为何特别重视小水电的发展? 第八章核能 23.发展核电有什么优越性? 24.核反应有那些基本类型? 25.核能有那些利用途径? 参考文献: 新的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指南世界能源理事会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可持续能源的前景Edward S. Cassedy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新能源概论吉世印编著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能源化学》习题与思考题 (不可再生能源部分) 第一章天然气水合物 1.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写出其分子式。 2.天然气水合物如何分类,说明其基本晶穴结构。 3.天然气水合物具有那些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 4.天然气水合物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有那些? 5.人类准备怎样开发利用天然气? 第二章石油 1.什么是石油?按照1983年第11届世界石油大会提出的定义,说明“石油”与“原油”,“石油”与“天然气”的定义。 2. 石油的加工技术有那些类型? 3. 什么是石油的有机成因学说,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4. 天然气的烃类组成与非烃组成如何? 5. 原油的元素组成大致范围是什么? 6. 原油的馏分组成如何分类,其相应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7. 原油的烃组成有哪几种类型?如何表示? 8. 汽油馏分单体烃组成有那些基本规律? 9. 原油不同馏分的族组成如何分类 10. 原油中有那些杂原子化合物,它们对原油的加工与石油产品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11. 石油产品有那些类型? 12. 汽油一般质量要求是什么? 13. 什么是抗爆性、辛烷值?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其辛烷值? 14. 润滑油的基础油是什么成分,采用那些主要添加剂? 15.石油合成产品的主要类型有那些?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一 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因为EDTA 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 +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 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 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 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 铬黑T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 H 2In - HIn 2- In 3- (pKa 2= pKa 3=) 紫红 兰 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时呈紫红色,pH>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 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 Al 3+ 、Fe 3+ 、Cu 2+ 、Co 2+ 、Ni 2+ 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 2S 或KCN 掩蔽Cu 2+、Co 2+、Ni 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 3+、Fe 3+。 实验二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 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 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 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 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 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 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 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 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 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 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 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实验三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Fe 3+含量测定 四、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本实验在制备FeSO 4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 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NH 4)2S04·FeSO 4·6H 2O 的过程中,为了使Fe 2+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完整版)物理化学界面现象知识点

279 界面现象 1. 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张力γ:引起液体或固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m -1。 表面功:'δ/d r s W A ,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B ,,()(/)s T p n G A α??,恒温恒压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时所增加的吉布斯 函数,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广义定义: B()B()B()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s s s s U H A G A A A A ααααγ????====???? ',r s T p s W dA dG dA γδ== 表面张力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强度性质,而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则是从能量角度和热力学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一性质。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的数值及量纲等同的,均可化为N·m -1。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若系统有多个界面,其总界面吉布斯函数: s i i s i G A γ=∑ 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附加压力:Δp =p 内-p 外 拉普拉斯方程:2p r γ?= 规定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位p 内,凸面一侧压力位p 外;γ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p 一律取正值;附加压力方向总指向凹面曲率半径中心。 3. 毛细现象 毛细管内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2cos h r g γθρ= 式中:γ为表面张力;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接触角;r 为毛细管半径。当液体不能润湿管壁,θ>90°即0cos θ<时,h 为负值,表示管内凸液体下降的深度。 4.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胶体与界面化学》复习思考题.doc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思考题 一、凝胶 1. 什么是凝胶?有何特征(两个不同)? 答:外界条件(如温度、外力、电解质或化学反应)的变化使体系由溶液或溶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半固体状态,即凝胶。(又称冻胶)其一,凝胶与溶胶(或溶液)有很大的不同。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质点或大分子是独立的运动单位,可以自 由行动,因而溶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凝胶则不然,分散相质点互相连接,在整个体系内形成结构,液体包在其屮,随着凝胶的 形成,体系不仅失去流动性,而且显示岀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屈服值等。其二,凝胶和真正的固体又不完全一样,它由固液两相组成,属于胶体分散体系,共结构强度往往有限,易于遭受变化。改变条件, 如改变温度、介质成分或外加作用力等,往往能使结构破坏,发生不可逆变形,结果产生流动。由此可见,凝胶是分散体系的一种特 殊形式,共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Z间。 2. 举例说明什么是弹性和非弹性凝胶? 由柔性的线性大分子物质,如洋菜吸附水蒸气先为单分子层吸附,然后转变为多分子层吸附,硫化橡胶在苯蒸气屮的吸附 则是从一开始即为多分了层吸附。这类凝胶的干胶在水屮加热溶解麻,在冷却过程屮便胶凝成凝胶。如明胶、纤维素等,在水 或水蒸气中都发生吸附。不同的吸附体系,其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不同,弹性凝胶的吸附与解析通常会形成较窄的滞后圈。 由刚性质点(如SiO2、TiO2, V2O5、Fe2O3等)溶胶所形成的凝胶属于非弹性凝胶,亦称刚性凝胶。大多数的无机凝 胶,因质点本身和骨架具有刚性,活动性很小,故凝胶吸收或释出液体时白身体积变化很小,属于非膨胀型。通常此类凝胶具有 多孔性结构,液体只要能润湿,均能被其吸收,即吸收作用无选择。这类凝胶脱水干燥后再置水屮加热一般不形成原来的凝胶,更 不能形成产生此凝胶的溶胶,因此这类凝胶也称为不可逆凝胶。 3. 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 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 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 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H2In-? HIn2-? In3-(pKa2=6.3 pKa3=11.55) 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 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 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 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 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 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实验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Fe3+含量测定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4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 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NH4)2S04·FeSO4·6H2O的过程中,为了使Fe2+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2+氧化为Fe3+,影响产品

胶体与界面化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 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时才会熔化。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 (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 2.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3.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在规定温度下洗涤一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对照。 4.试述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新的发展趋势: (1)浓缩化 (2)温和化、安全化(3)专业化 (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 5.简述干洗的原理 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 6. 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7.在洗涤剂中作为柔和剂的SAA主要是什么物质? 用作柔和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 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表面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表面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止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 9.请举出几个润湿剂的应用实例。 (1)润温剂在农药中的应用。加入润湿剂后,药液在蜡质层上的润湿状况得到改善甚至可以在其上铺展。 (2)润湿剂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溶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称之为活性水,活性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厦门大学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思考题和练习题解答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答 思考题 1. 表面性质与相邻两体相的性质有关,但又与两体相性质有所不同。处于表面层的分子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与体相中分子的受力情况不相同,因此,表面层的分子总是具有较高的能量。此外,表面性质还与表面积密切相关。表面积越大,则表面能越高,表面越不稳定。这将导致表面层自发地减少表面能(减少表面积或表面吸附)。 药粉的药效比药丸快。因为药粉的比表面积比药丸大得多,表面能较高,活性高。 2. 将变成绷紧的圆环状。这是因为液膜被刺破后,细丝两边不同曲率的部分附加压力方向不同(均指向曲面的球心方向)。经附加压力的调整后,最后,线圈以规则的形状存在。 3.一个过程的自发与否是由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决定的。尽管表面扩展过程熵是增加的,但同时也是吸热的,因此,ΔH >0。可见,单凭熵增加无法判断过程的方向。 4.可根据0p T γ??? < ????判断之。 上管中,管内液面呈凹状,附加压力朝外,当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附加压力降低。因此,当右端液体受热时,朝右附加压力小于朝左边的附加压力,液体朝左移动。 下管可同样分析,由于下管液面呈凸状,附加压力朝内。因此,液体移动方向与上管相反。 5.附加压力s p 与曲率半径r ,表面张力γ的关系为 s 2p r γ = 由于右边气泡比左边气泡大,因此,曲率半径大,附加压力小。当将两边连通后,则左泡变小,右泡变大,直到左、右两边曲率半径相同时,两边达平衡。 若活塞同时连通大气,则两气泡同时变小,但变化速率不同,左泡先消失,右泡后消失。 6.从图可见,不均匀毛细管的左端管径大,曲率半径大,附加压力小,因此液体两端附加压力不相等,液体向右端移动;直到两端附加压力相等为止。因此,平衡时,液体应处于右端细管半径均匀的位置。 7. B 8. 11 2gh r γ ρ= 222g h r γρ=

化学与社会思考题答---参考答案2

化学与社会思考题答---参考答案2

姓名:丁晖学号:2009210323 第一章化学无处不在 1.化学与“衣、食、住、行”有何关系?请各举5个以上例子说明之。 答:化学与“衣”的关系:制衣的原料化纤有化学合成,布匹的染色与化学相关;化学与“食”的关系:食品中的添加剂及用量与化学相关;化学与“住”的关系:建筑物的材料与化学相关;化学与“行”的关系:各种交通工具的燃料都与化学相关。 2.化学与信息社会有何关系?请举5个以上例子说明之。 答:光导纤维的使用是的信息科学得到飞跃的发展;化学传感器使得信息的传输和获取变得可以实现;集成电路板的使用也与化学相关;以半导体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也与化学有关;分子计算机的实现也依靠化学的发展。 3.化学与国防有何关系?请举5个以上例子说明之。 答:国防中,钢材的使用离不开化学;炸药本来就是化学家的发明;国防中的飞机的制造,

会涉及到特殊材料的使用;飞机,坦克燃料的使用与化学相关;生化武器的使用与防备与化学相关。 4.化学与环境有何关系?请举10个以上例子说明之 答:大自然中的碳循环,氮循环都是化学元素的循环;对环境中有害化合物的化学分析;对污染的控制与污染控制化学相关;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与化学相关;大气环境中气体的污染与保护;土壤的污染与防护;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温室效应;大气的酸性沉降;臭氧层的破坏。 5. 化学与资源有何关系?请举10个以上例子说明之 答:人类使用的最多的资源——化石燃料,其产生以及使用都涉及到化学;提到利用率节约资源也涉及到化学;对废物的利用;水资源的使用与污染防治都与化学相关;海水的淡化;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淡水资源的与人类健康;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对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矿藏资源的开发。 6.化学与能源有何关系?请举10个以上例子说

胶体与界面化学复习题库

一、凝胶 1.什么是凝胶?有何特征(两个不同)? 外界条件(如温度、外力、电解质或化学反应)的变化使体系由溶液或溶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半固体状态,即凝胶。(又称冻胶) 其一,凝胶与溶胶(或溶液)有很大的不同。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质点或大分子是独立的运动单位,可以自由行动,因而溶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凝胶则不然,分散相质点互相连接,在整个体系内形成结构,液体包在其中,随着凝胶的形成,体系不仅失去流动性,而且显示出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屈服值等。 其二,凝胶和真正的固体又不完全一样,它由固液两相组成,属于胶体分散体系,共结构强度往往有限,易于遭受变化。改变条件,如改变温度、介质成分或外加作用力等,往往能使结构破坏,发生不可逆变形,结果产生流动。由此可见,凝胶是分散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 2.举例说明什么是弹性和非弹性凝胶? 由柔性的线性大分子物质,如洋菜吸附水蒸气先为单分子层吸附,然后转变为多分子层吸附,硫化橡胶在苯蒸气中的吸附则是从一开始即为多分子层吸附。这类凝胶的干胶在水中加热溶解后,在冷却过程中便胶凝成凝胶。如明胶、纤维素等,在水或水蒸气中都发生吸附。不同的吸附体系,其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不同,弹性凝胶的吸附与解析通常会形成较窄的滞后圈。 由刚性质点(如SiO2、TiO2,V2O5、Fe2O3等)溶胶所形成的凝胶属于非弹性凝胶,亦称刚性凝胶。大多数的无机凝胶,因质点本身和骨架具有刚性,活动性很小,故凝胶吸收或释出液体时自身体积变化很小,属于非膨胀型。通常此类凝胶具有多孔性结构,液体只要能润湿,均能被其吸收,即吸收作用无选择。这类凝胶脱水干燥后再置水中加热一般不形成原来的凝胶,更不能形成产生此凝胶的溶胶,因此这类凝胶也称为不可逆凝胶。 3.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②析 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 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4.凝胶形成的方法有哪几种? 改变温度转换溶剂加电解质进行化学反应 5.凝胶的结构分为哪4种类型? A 球形质点相互联结,由质点联成的链排成三维的网架Ti02、Si02等凝胶。 B 棒状或片状质点搭成网架,如V205凝胶、白土凝胶等。 C 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凝胶,在骨架中一部分分子链有序排列,构成微晶区,如明胶凝胶、棉花纤维等。 D 线型大分子因化学交联而形成凝胶,如硫化橡胶以及含有微量:二乙烯苯的聚苯乙烯都属于此种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