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C 法国、德国 D 法国、俄国
拓展延伸
一战与二战的硝烟已经逝去, 惨痛的教训值得反思。面对这两次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世界大战, 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同时 经过战争,和平发展的观念更加深 入人心,但世界并不太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来避免世界 大战的再次发生?
两次世界大战
长丰县沛河中学
请你归纳
两次世界大战 有哪些相同点 与不同点?
相同点:
❖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 新瓜分世界。
❖ 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 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 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 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 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 是( A )
A英法两国都在战争中受到削弱
B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C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D都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
4、这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它们在一战 中分属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一战后都参加巴黎和会, 二战中它们再次交战。请你判断,这两个国家应该 是( )C
二战的进程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二战进一步扩大
3)、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5)、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 得到了什么收获?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初期:1940不列颠之战
(2)扩大: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3)转折(1942年下):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中途岛海战(亚太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
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二战
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4)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诺曼底登陆
结束的标志
1918、11德宣布投降
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会议
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43年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
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
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对峙的两极格局
中国参战
结果
战胜国之一,但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遭宰割(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二战中参加了开罗会议,并通过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1920)
联合国(1945)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杭外一、相同点: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第二,战争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二、不同点:第一,大战前人类对战争的认识程度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对别国进行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权利,反战的声音非常微弱,战争爆发后,所有参战国的民众都卷入了对战争的支持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和平民主运动,反战呼声较高,主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惨遭战祸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也希望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动荡。
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尽管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还是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
第二,大战爆发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三,大战爆发的背景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的焦点成为战争的火药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战”的战胜国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具有极大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它所定下的敌视苏联的基调阻碍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日本在华盛顿会议后受到压抑,加上它军事封建性的急剧膨胀,它也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法西斯和英法美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德日意打着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旗号,取得了英法美对它们的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在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是无疑的重大事件。
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改变了国家和全球格局,对国际关系、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这两次战争的背景、原因、战争进程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一场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全球性冲突。
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潮起、帝国主义和军备竞赛等。
此次战争的主要参战国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和奥匈帝国等。
战争爆发后,火力猛烈的现代化武器使得军队和平民都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战争期间,各国交战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阵地战,同时也见证了悲剧性的战斗,例如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
战争结束的时候,世界各国政权发生重大变革,帝国主义势力衰落,美国、苏联等新兴势力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战争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如德国的国内政治动荡、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巴黎和会等。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冲突,涉及到几乎所有大国。
这场战争的起因复杂,主要包括希特勒的侵略政策、德国的纳粹主义、以及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参战国包括英国、美国、苏联、德国和日本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规模之大、战争方式之残酷让人们深感震惊。
纳粹德国的大屠杀和军事侵略行为使得整个欧洲陷入了混乱之中,而太平洋战争则破坏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战争结束时,全球各地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诸多持久性的影响。
战后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和日本在战后剥夺了其殖民地,战后合作和福利国家模式得到发展,联合国成立等等。
此外,冷战的爆发以及日后的全球化进程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大战与二战的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大战与二战的比较研究概述本教案主要旨在分析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次战争的原因、起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战争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一战和二战的基本背景和起因;2.分析并比较两次大战的国际形势、军事科技、参与国家等方面的不同之处;3.认识到两次大战对全球局势以及参与国家内部变革产生的重要影响;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深入研究一战和二战的起因和各个阶段;•比较两次大战在国际形势、技术发展、参与国家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第一课:一战与二战的起因1.介绍一战和二战的基本背景;2.分析导致一战和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并比较两次大战起因之间的联系与差异;3.讨论各国参与一战和二战的动机以及其对全球局势产生的影响。
第二课:国际形势的比较1.比较一战和二战前后国际形势的差异,如盟军与轴心国、同盟国与协约国等;2.分析两次大战在地缘政治、经济联盟等方面带来的不同影响;3.强调两次大战对全球格局和各个大国关系的重塑。
第三课:技术与武器发展1.研究一战和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2.比较两次大战中使用的主要武器、交通工具以及通信技术上的差异。
第四课:参与国家及其角色分析1.分析参与一战和二战的主要国家,比较其在两次大战中所扮演角色和所代表的利益;2.讨论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合作与对抗。
第五课:战争后果与世界格局变化1.探讨一战和二战对各个参战国内部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2.分析两次大战导致的全球秩序重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成立和变革。
教学方法•阅读课本资料和历史文献,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比较分析,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和辩论;教学评估•期中考试:要求学生概括性回答几个关键问题,比如两次大战起因的比较、技术发展等;•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参与国家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分析该国在一战和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片繁荣,可背后蕴藏着危机, 美国作家德塞莱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 是 • A 《哈姆雷特》B《美国的悲哀》 C 《神曲》D 《战争与和平》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 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反应了 • A 生态环境恶化 B 经济危机的蔓延 C 世界性疾病迅 速蔓延 D恐怖主义泛滥 3.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经济的恢 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 事件是 • A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 政 D 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一、单选题: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比较 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英 3 1 德 2 4 美 1 5 法 4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美国、德国 (2) 为挽救危机,美国和德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3)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1.各国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2.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3.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避 免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
全球范围内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 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国 际关系格局,催生了联合国和许多国际 组织。
经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 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同时也促进了战后经 济的复苏和重建。
社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人口流动和社会 结构的改变。
战争原因和起因
章节副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起因
战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 直接起因: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遇刺身亡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战争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起因
科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技术,如 雷达、原子能等。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霸权受到挑战, 美国和苏联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和苏联成为超 级大国,冷战格局 形成
联合国成立:维护 世界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 展
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关贸总协定等促进 世界经济秩序化
章节副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
战争对欧洲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速了欧洲的衰落。 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导致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战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推动了民用科技的进步。
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艇战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的重要战略和 战术:包括闪电 战、大轰炸和游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及影响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及影响
【答】1.原因: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不同:一战: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风扩军备战,矛盾不断加剧,二战:轴心国集团疯狂侵略扩张,破坏和平;一战是由帝国主义矛盾引起,二战除帝国主义矛盾外,还存在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
2.性质:①相同:战争初期均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②不同:一战自始至终性质没变;二战随着战火的扩大,苏联、美国相继参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加强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交战双方:一战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二战是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4.影响:①相同: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削弱帝国主义力量;战争引起革命;刺激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不同:一战后形成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演示文稿1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结果、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1、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2、结果:德、日、意法西斯相继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3、取胜的原因: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 因在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行为,德、意、日推行的法 西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正义的事业和力量终 究会胜利的。 ②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 保证。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世界人 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其特点是什么?
答:1、原因: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 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导 致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②20世纪,两大 集团大搞扩军备战活动,大搞军备竞赛,国际关系极为紧张,世界 大战一触即发。③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兰大公 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触即发。 2、结果: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影响:①大战进行了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 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 毁了德国等几个帝国,削弱了英法意等国。③战争后期促成了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高涨。 4、特点:具有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十分残 酷的特点。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一)、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答:原因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都与帝国主义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有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40多年时间刚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发生到完成。
美、德、日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得到迅速发展,国力大幅度提升,反观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后劲不足,发展速度逐渐减缓。
垄断基础,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重新瓜分世界。
但此时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后起的国家要求获得与之地位相配的殖民地,老牌强国又不愿减少自己的殖民地盘,因此世界大战是解决殖民地问题最直接的方法。
1900年任德国宰相的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就是赤裸裸的战争宣言。
一战使欧洲大国元气大伤,战后英美出于各自利益和私心并没有对德国做出毁灭性的惩罚。
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源源不断地流向德国,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
到1928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仅次于美国而占到世界工业总量的12%,超过英法而位居世界第二。
钢铁产量到1938年已经超过英法的总和,日本已经超过法国。
日本也是战争的赢家,趁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之机,大力扩张其在东方的势力范围。
正是由于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它们的政治野心也急剧膨胀。
德国要求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希望从英法美等战胜国中重新夺取殖民地和市场, 在希特勒上台后表现得更加明显,积极扩张军备和疯狂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日本帝国主义力图打破华盛顿会议所造成的远东均势,极力排挤英美在远东的势力,妄想独占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霸权。
意大利也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已分赃太少,所以力图夺取英法在北非的属地,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
因此,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的相同之处都是帝国主义的争霸引起的。
原因不同点:1、不同的历史背景。
一次世界大战发生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时间
1914—1918历时四年
1939—1945历时六年
规模
参战国30多个,卷入人口达1.5亿,伤亡约3000多万人
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9000多万
交战
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为首)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为首)
③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战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国民族有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轴心国军事同盟(法西斯国家:德意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英苏中法等国为主)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1916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夏-1943年2月)
性质
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非正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正义的战争
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
影
响
①是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②一战激化了参战国的矛盾,引发了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
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一战;
②二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打败,曾经是一流国家的英法受到严重的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两极格局。
P8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具代表性的两次战争。
这两次大战不仅在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在性质、原因、战争方式和影响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又有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这两次世界大战,以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演变和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命运。
一、战争背景与爆发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之间的殖民地争夺、民族矛盾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
其中,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波斯湾地区的资源争夺、阿尔及利亚的自治要求等都是此次战争背后的直接导火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至1945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企图恢复国家威望的努力。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扩张,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都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争过程与参战国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国家众多,主要分为两个联盟集团。
一方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另一方是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
战争期间,科技武器如毒气、坦克、飞机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战争还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伤亡。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两个大联盟展开,即以盟军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轴心国为核心的敌对势力。
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而同盟国由英美苏等国家组成。
此次战争中,科技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如原子弹在二战中首次被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是协约国胜利,但战争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和庞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种族、宗教矛盾等问题在此次战争中也显露无遗。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胜利告终,但这场战争导致约7000万人丧生,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破坏。
新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转折: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轴心国集团的瓦解:1943.9意大利投降
结束:1945.5柏林战役,德国投降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反法西斯同盟战胜轴心国集团
(中苏美英等26国)(德意日)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给交战国带来深重灾难,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人类的一场空前的浩劫;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的霸主;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帝国主义力量受到削弱。
经济危机的影响;
法西斯的扩张;
英法美的绥靖纵容
过程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
(德意奥)(英法俄)
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西、南
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转折战役)
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的宣战
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7.28——1918.11.11
1939.9.1——1945.9重新划分世界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性质 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1945.9) 1939 年 9 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
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 1945 年 9 月 2 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由交战国的参战目的而定, 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塞尔维亚是民族解放战争, 但不能改变整个大战性质 同盟国、协约国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欧洲战场(西线)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对立集团 主要战场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西欧战场、苏德战场(最主要:东线)、 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凡尔登战役(法国境内)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转折点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轴心国失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 结果 (1) 战略上不宣而战, 并实施强大首次 (1)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 突击,使战争初期的防御作战变得更加复杂 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 和困难 (2)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 (2) 军事行动规模扩大, 并在多战场和 特点 (3)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多地区同时展开 (4)时间长 (3) 游击战广泛开展, 成为反侵略战争 (5)危害大 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战形式 (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经济伤害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①大战造成了欧洲的相对衰落 (1)给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四个帝国主义大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 (2) 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争取和平进步 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的思想深入人心 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3)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促进了民族解 影响 ③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3)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①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汽车飞机、坦克、化工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等 (5)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②促使政府改变职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兴起 (1)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 (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启示 如何避免战争? (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和平 (2)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样才 能最终避免战争 1.同盟国失败的的原因 (1)经济: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 (2)军事:同盟国集团在军事上的失误,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3)国际力量:日本、美国参战。意大利倒戈,增大了协约国的力量 2.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 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国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时机已经成熟。二战爆发后, 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 区的利益。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影响:①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而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②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为打败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战后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 答: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美国的参战都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增 强了自身的实力,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学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过程1、开始: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三条战线:西、东、南三线3、三大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转折: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绞肉机)5、加速战争的进程:1917年美国的参战。
6、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7、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弹等1、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1、1《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7、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讨论了打败德国法西斯,成立联合国,对日作战问题。
8、欧洲战场的结束:1945年4—5月攻占柏林、德国投降。
9、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0、新式武器:航空母舰、原子弹等发动国、军事集团德国、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德国、日本、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联盟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破坏和灾难前所未有,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2
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1919召开巴黎和会,1921—1922华盛顿会议《四国公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成立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这场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2、欧洲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战后形成新的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两极格局;
3、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
一战:1914—1918
二战:1939—1945
背景
①根因:资本主义发展政治、经济不平衡,矛盾尖锐(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②具体: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
①根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②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不满;
②直接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实质: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参战国
同盟国:德、奥匈帝国、意(后加入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
法西斯国家(轴心国):德、意、日
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建立
过程
①导火线:1914年6月28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是主战场:
②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③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马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1年6月22日德国,伙同 同盟国意、匈、罗、保、芬 以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 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 、3700辆坦克、4900架飞 机、47000门大炮、190艘 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 ,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 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 德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 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 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 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 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 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 机场。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 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二 战。
1938年9月,英、法、德、意 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 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 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 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 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 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 家利益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 "。
爆发:
德侵波兰
进一步扩大
德侵苏
全面爆发:
英法参战
3.1945年8月,苏联宣布对日作战, 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是执行哪次 会议的决定(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 ?
答: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5.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实 行绥靖政策,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什么?
2.史载“二战期间, 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 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 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
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 是用于攻击英国 的。”以上史实说明( ) A.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 战 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C. 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轴心国,是指在二战中结成的法西斯 国家 联盟,德意日本三国及与他们 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 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 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 后不久 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 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 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 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 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8.大国之间的争夺往往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 哪些影响?
影响: 给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威胁; 造成了部分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和变得错综复杂; 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 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缓和中取得某些成果具有稳定国际局势的意义; 冷战形成的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二)1915-1916年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 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 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 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 英军151艘战斗舰船 德军99艘战斗舰船。 英军6,094人阵亡 。 德军2,551人阵亡 。
三)1917-1918年
美国参战前的“中立”, 只不过是为了等待参战的 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 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 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 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 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 夺取世界霸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 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 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 战役。 时间自1942年7月-1943年 2月为止。 是二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 ,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 。
意大利:1943.7 德国:1945.5 日本:1945.8
1943.11 开罗会议 1943.11-12 德黑兰会议 1945.2 雅尔塔会议 1945.7-8 波茨坦会议
1917年11月7日,列宁 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 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 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 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 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 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 起义,德国爆发革命。 11月9日,柏林十一月革 命。德意志皇帝、普鲁 士国王威廉二世退位, 流亡荷兰。 11月11日5时,西线贡比 涅森林福熙专用车厢, 德国代表签字投降。
一战对双方来说, 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1.使世界人民蒙受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2.导致欧洲地位下降, 国际关系出现新格局 3.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促进了世界革命运动和民解运动 5.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发展
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3.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 4.局部战争不断 日侵中 德侵埃 5.英法美绥靖政策 6.导火线:格莱维茨事件
一)1914年
马恩河战役
二)1915-1916年
凡尔登 索姆河 日德兰战役
三)1917-1918年
美 中参战 十月革命 德降
一)1914年 马恩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又称马恩河 奇迹。 是1914年9月5日至9日 一战西部战线英法和德 国之间一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 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 国军。
1917年8月14日,北 洋政府向德国宣战,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参战国"。1918年 初,日本向段祺瑞控 制下的北洋政府提供 了大量贷款,并协助 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 参战军。
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 的社会矛盾。1917年3月8 日至12日(儒略历2月), 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 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 权并立的局面,临时政府 和工兵苏维埃政权。
时间 原因 导火线
经过 性质 影响
背景 导火线 战线 战场 经过 性质 特点 影响
一战背景:
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3.三对矛盾:英德 法德 俄奥 4.两大集团: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5.疯狂扩军备战 6.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 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 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 庆日。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 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普林西普(塞尔维亚"黑手社" 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 此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 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一战 的导火线。
扩大
德侵北欧、西欧
最大规模:日侵美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胜利:德意日投降
波兰战役,是二战欧洲 战区的起点,亦著名的 “闪电战”,作战代号 为《白色方案》。 苏联也于9月17日入侵 波兰。 10月6日,德苏两国占 领波兰全国领土,战役 结束。
1940年4月9日 德军入 侵挪威和丹麦,丹麦 投降。 5月10日 德军入侵荷 兰、比利时、卢森堡 和法国。 1940年6月22日,法国 投降。
答:慕尼黑阴谋
6.指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正式成立的时间和标志?
答:1942年,美、英、苏、中等 26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7.二战的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
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百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力量和地位提高。 大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破坏 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 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 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 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 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 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 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二)1915-1916年
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7月1日 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 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 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 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 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 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 了德军实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2.人力、物力损失历史所罕见 3.和平主义深入人心,和平运动迅速发展 4.给全世界工人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5.打到了三个强,削弱了两个大国 6.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7.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1.这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它们 在一战中分属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一战后 都参加了巴黎和会,二战中他们再次交战 ,这两个国家是( ) A英国,德国 B英国,俄国 C 法国,德国 D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