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Ppt

合集下载

医院人工气道的护理培训课件PPT模板

医院人工气道的护理培训课件PPT模板
人工气道的概念/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导管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以辅助 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技术。
目 录 CONTENTS
01 人工气道的概念 02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03 人工气道的护理
PART 01
人工气道的概念
气管插管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做好套囊护理; 观察呼吸状态及 相关症状; 拔管后的观察。
正确的头位; 妥善固定导管; 选择合适的牙垫;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气管切开的护理
正确的体位; 妥善固定导管;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切口纱布清洁、干燥、固定; 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导管套囊护理同气管插管; 观察呼吸状态及相关症状; 拔除导管后的观察。
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 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道阻力降低或 动力顺应性增加、潮气量增加、SaO2 改善作为成功吸痰的标准。
吸痰不当的后果
气管粘膜损伤 缺氧加重 肺不张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支气管痉挛
气道栓塞 人工气道栓塞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
Ⅰ度(稀痰) 如米汤/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附着。
01.
深昏迷或颅脑及颈部外伤; 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骤停; 严重气道痉挛或气道异物梗阻; 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
02.
误吸或有误吸危险; 意外拔管; 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危害患者
禁忌症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 择最合适的方法,除非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明确 表示拒绝。
PART 03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滴速和湿化量,湿化液总
量为200-300mL/d -
31
3、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 湿交换
过滤器,是由数层吸水材
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
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
它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
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
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
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刘海燕
-
1
概念一: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 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 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 立的气体通道。
-
2
-
3
-
4
-
5
-
6
概念二: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指运用循证护理 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组护理干预 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 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
15
-
16
2、理想的气囊压力
理想的气囊压力(25cmH2O左右) 阻断漏气 防止压迫性损伤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时既可
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
-
30
输液管滴入法:与静脉输液大致相同,气管插 管患者置入长度约15-18cm,气管切开患者置入 长度约5-8cm,并用胶布将其固定,以0.2-0.4 ml /min的速度持续滴入湿化液
微量泵推注法:痰量少且稀薄的患者,速度可 调至4-8 ml/h;对于痰量多且稠的患者速度为 8-20 ml/h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3
目的
1、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 气功能。
2、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3、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 竭的重要手段。
整理课件ppt
4
适应症
凡是经过一般保守治疗不能达到效果者, 均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最简单易行且有效、最快 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长,需要病人生命体征较
整理课件ppt
17
整理课件ppt
18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剪一长10cm,宽2.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 剪开一部分后固定,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 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 的外露部分。再用一寸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 绕过耳后(一侧耳上一侧耳下),在左侧或右 侧打结双层固定。 胶布及寸带每日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整理课件ppt
12
整理课件ppt
13
整理课件ppt
14
整理课件ppt
15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整理课件ppt
16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准备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 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 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小手指为宜 。过松易致导管脱出甚至意外拔管,过紧容易 导致患者不适,注意一定要打死结,以免自行 松开,导致套管固定不牢脱出。
整理课件ppt
9Leabharlann 意外拔管的原因患者方面的原因有:
谵妄,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疼痛,与患 者相关的其他因素有关,如环境陌生,限制探 视等 医院方面的因素有: 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 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 技术层面的因素:气囊处理不当,充气不够

人工气道及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及护理PPT课件
❖ Ⅲ(重度):外观明显粘稠,带黄色,吸痰后玻璃接头内滞 留大量粘痰,不易冲洗干净,严重时有痰痂。提示感染严重, 加强抗感染。极粘稠痰液,提示气道过干或肌体脱水加强湿 化或补充水分。
❖ 注意:吸痰时由浅入深、左右旋转轻柔 ,遇到分泌物出稍停 留,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深部,引
起二重感染。吸痰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SPO2。
21
正确吸痰
❖ 深度
❖ 原则上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以确保能吸出气管 支气管内的分泌物。
❖ 深昏迷的病人插入深度越深越好,清醒及有咳嗽反 射的病人,插入深度应达到病人有效咳嗽为宜
24
加温和湿化
❖ 湿化标准
❖ 一般要求24小时达200-500ml。
❖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
❖ Ⅰ度(稀痰):如米汤/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 附着。提示感染轻,如痰液量过多,需减少滴入量或湿化。
❖ Ⅱ(中度):较Ⅰ度粘稠,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有少许痰液附 着,易冲洗干净。提示感染重,如白色粘稠加强湿化。
气肿 ❖ 压压力过低:漏气、返流
12
人工气囊的护理
❖ 气囊充气方法 少量漏气技术(MLT) 少量闭合技术(MOV)
13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
MOV
MLT
定义: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1.将听诊器放于颈部,同时 1.同前 给套囊充气直到无气体漏出为止
17
正确吸痰
吸痰管的选择
❖ 注意吸痰管的粗细,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 内径的1/2,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 压,使肺泡陷闭,引起肺不张;若过细,则吸痰不畅。 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宜。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麻醉方法及选择依据
麻醉方法介绍
简要介绍常用的麻醉方法,如局 部麻醉、全身麻醉等,以及各自 的优缺点。
麻醉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需求 及麻醉医生的评估,选择最合适 的麻醉方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详解
01
详细阐述人工气道建立的具体步骤,包括消毒、铺巾、切开、
插管等,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
持续改进路径设计
分析质量指标数据
定期对收集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 环节。
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改进目标和时间节 点。
跟踪改进效果并调整策略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 策略,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优秀经验总结分享
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 体的加湿加温功能丧失,需进行气道 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维持气 道通畅。
湿化方法
湿化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以及听诊肺部啰音等指标,评估气道 湿化的效果,及时调整湿化方案。
可采用蒸汽湿化、雾化湿化、气道内 滴药等多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根据 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05
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构建
护理质量指标设定
人工气道护理操作规范性指标
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操作后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指标,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
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指标
关注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 服务理念。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指标
针对人工气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设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PPT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PPT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辽宁省第四届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第一小组
内容概要
引言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气道分泌物吸引 预防VAP 预防UEX 文献支持 小结
何谓人工气道?
何谓集束化护理?
何谓集束化护理?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 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 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 各种临床疾患。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 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 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 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 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 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气道分泌物吸引 预防VAP 预防UEX
气囊压力不足的并发症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
气道漏气, 潮气量损失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常规气囊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 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
气囊压力监测方法
气囊压力测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脱水、低温或肺部疾 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患者应慎用人工鼻;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恒温湿化器、雾化装置、呼吸机管路等应严 格消毒。
内容4:气道分泌物吸引
鞍钢集团总医院 王晓磊
分泌物吸引的意义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小气道阻力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 细菌培养的准确性

人工气道PPT课件

人工气道PPT课件
1.支气管扩张剂及粘液促进剂应用 2.胸部理疗 3.廓清技术(体位引流、胸部扣拍、咳嗽训练、负压吸引)
清除气道方法——粘液分解剂
α-糜蛋白酶5mg/次(生理盐水稀释) 乙酸半胱氨酸 鱼腥草
清除气道方法——舒张支气管
支气管扩张药:①异丙托溴胺 ②异丙基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清除气道方法——体位引流
困难气道的评估预测方法
Cormack-Lehane 喉头分级是最常用( 喉镜检查)
◆ I级: 能看到声带
困难气道分级:
最大张口位伸舌后检查舌咽部组织的可见度
◆ II级:仅能看到部分声带
◆ III级:仅能看到会厌
◆ IV级:看不到会厌
经口气管插管
用物准备 气囊检查 管道准备 患者准备:气道清理—体位—氧储备
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步骤——置喉镜观
察和清洁上呼吸道
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步骤——观察声门
的解剖标志
喉腔
插管
气囊
插管深度
听诊
环状软骨压迫
➢ 适当压迫环状软骨使食道闭合,减少胃内容 物反流
➢ 避免面罩加压给氧时胃肠胀气 ➢ 提高插管时声门的可见度
经口明视插管法
面罩给氧
气管插管成功
确认插管位置准
湿化效果评价
分泌物 吸引管
湿化 满意
稀薄 顺利通过
湿化 不足
粘稠 吸引困难
湿化 过分稀薄 频繁吸引 过渡
病人 安静,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痰鸣音多紫绀加重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固定 人工气道的湿化 气管套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净化
1、气囊的种类
低容量高压力气囊: 气囊的容积和顺应性 均较小,充气后压力 可迅速升高,呈椭圆 形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制定整改方案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整 改时限。
跟踪落实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取 得预期效果。
持续改进计划部署
01
02
03
总结经验
对前期质量评价和整改工 作进行全面总结,提炼经 验教训。
持续改进
针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和 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 ,明确改进目标和具体措 施。

吸痰技巧
采用旋转提拉式吸痰法, 注意控制负压和吸痰时间
,避免过度刺激。
注意事项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疗 ,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
理并发症。
气囊管理策略部署
气囊压力监测
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定 期监测气囊压力,保持适
宜的压力范围。
注意事项
放气时需注意患者反应,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气囊作用
封闭气道,防止漏气和误 吸。
活量和呼吸肌力量。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增强抵抗力。
随访与监测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05
患者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 培训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变化特点
焦虑与恐惧
01
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可能因无法说话、呼吸困难等产生焦虑
04
并发症识别处理和护理干 预方案
早期并发症预警机制建立
01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 神志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
报告。
02
评估气道状况
观察人工气道的通畅度,是否 有痰液堵塞、气道痉挛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时,由医 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 的集合。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 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 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 各种临床疾患。
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 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 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 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 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 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
经口气管插管需要1-2个牙垫,选择的牙 垫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
相对湿度 95%-100% 湿化液 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注射用水 湿化量 24小时不少于250ml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 气囊压力在25~30cmH2O
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 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半卧位时压力最小为(23.0±7.6)cmH2O 右侧卧位时压力最高为(28.0 ±9.9)cmH2O
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
正常气管粘膜
气管粘膜溃疡
气管狭窄、穿孔,发生气管食管瘘
优选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Ppt
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植入导 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 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
良好的气道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 天数、住院天数,并降低VAP的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 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 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 愈后,这一理念的形成是将循证文化引入 床边管理并作为实践指南为ICU患者普遍存 在的某种疾病制订最佳护理方案。
循证医学
集束化护理
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首先是作为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方法而 被引进ICU
“集束化护理”已经广泛存在于急 危重症护理中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 行病学专业人员协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 究所(IHI)和美国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 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以减少HAP / VAP的发生。VAP住院患者全面的口腔卫生一 贯被认为是预防VAP关键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密闭固定气道 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防止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理想的气囊压力——既要阻断气囊与气管壁 间的漏气,又可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 性损伤,即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 的最小压力,相应的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 积(MOV)
气管食管瘘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的表现:
✓ 进食呛咳 ✓ 剧烈胸痛 ✓ 呼吸困难 ✓ 肺部感染 ✓ 吸痰吸出鼻饲样物质
气管后壁的膜性 结构缺少前侧壁 软骨结构的支撑 ,压迫后易出现 黏膜损伤,发生 人工气道最严重 的并发症——气 管食管瘘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
呼吸机持续低压报警,在气管插管处可听到漏气声或者 用注射器从气囊内无限抽出气体时,可能为气囊破裂,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
痰液稀薄吸不净 痰液粘稠吸不出
保持呼吸道的湿度和温度 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吸引
湿
加热湿化器


雾化吸入
法 人工鼻
温度设置 32-37℃
(以维持支气管纤毛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 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
气囊压力测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手捏气囊感觉法 最小闭合技术 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利用气囊测压 表可以科学的为 机械通气病人气 囊充气、放气, 保证了护理工作 的准确性
充气时轻捏充气手柄,以防气囊压力过大 放气时轻按放气阀,以防气囊放气过多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 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评估插管深度、记录 胶布浸湿情况 口腔护理、更换固定 时需2人操作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理想的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气囊压力过高过低引起的并发症?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低容高压气囊 (high pressure low volume cuffs)
Hillier B,Wilson C,Chamberlain D,et al.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ough oral care, product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A literature review[J]. AACN advanced critical care, 2013, 24(1): 38-58.
适时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充气要缓慢 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保证
局部组织血供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反复吸痰后应测压(100例临床观察发现,吸痰前后气
囊压力差值为3.69±3.54cmH2O)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 机气道低压报警或低潮气量报警时,应重新检查气囊压 力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 做标记
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 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 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外露长度, 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每日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 采取皮肤保护措施
集束化护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护理人员意识不够,未充分认识到对预防方 案执行的重要性; 简单的操作步骤相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 的、循证支持的证据来构建集束化护理。
宋凌霞,张咏梅,卢美玲,等. 集束化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Meta 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029): 3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