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大分表(三坑分类法)

合集下载

寿山石介绍

寿山石介绍
(一)高山—都成坑矿段
该矿段长约1200米,约有70%的高、中档寿山石产于此段内。矿石组分以地开石为主,次为高岭石及少量叶蜡石,呈脉状充填于裂隙带中,亦见透镜状、囊团状矿体。矿脉(体)与围岩间界线较清楚。围岩中常见叶蜡石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近地表处见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山顶及其周围是矿脉最密集地段,主要有3组矿脉:
以地开石矿物为主要矿脉,呈北东及北西两组走向。北东向的脉宽度多在0.5~5厘米,矿石呈浅肉红色、浅黄色、黄绿色,透明度、细腻度均较好,多呈脉状充填于压扭性断裂中。北西走向的矿脉,宽度大于前者,矿石透明度也略好。矿脉一般延伸不长,充填在张性裂隙中。
寿山石特性
(一)光 泽
叶蜡石型寿山石多具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当其他矿物较多地杂于其间时,则呈土状光泽。
(二)硬 度
寿山石硬度主要由各组成矿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叶蜡石为主时,其硬度、密度特点多近于叶蜡石矿物;以地开石为主时,则近于地开石。叶蜡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断口参差不齐或呈片状,具滑腻感。硬度2.32~3.05,多数<2.5。密度2.71~2.84,以2.75~2.83者居多。层内结合较强,层间较弱,容易形成薄片。这就是寿山石“软而易攻”的原因。地开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间。寿山石中含伊利石较多时,密度可达2.9~3.1。
(二)善伯洞—月尾矿段
该矿段位于剃刀山火山机体的东南侧。围岩多为紫色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善伯洞矿带以北西走向为主,到月尾山则以东西向为主,倾向北东或正北。在善伯洞,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囊团状,宽度1~5厘米,延伸10厘米~3米,脉体呈断续分布。矿石多呈灰白色、浅灰色,透明度较差。局部微透明,细腻度一般至中等。在月尾山,多见层状脉,矿石多呈猪肝紫、艾叶绿、黄绿,色彩斑斓,不透明者居多,细腻度中等。此类脉一般与围岩呈渐变关系,脉壁主要为叶蜡石化,偶见硅化。

寿山石种类的介绍及分类(二)

寿山石种类的介绍及分类(二)

寿山石种类的介绍及分类(二)寿山石种表:(一)田坑类:环绕着寿山村地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地寿山溪两旁地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

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黄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见地,也是最具代表性地石种。

田黄地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地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地下品。

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地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石中帝王”-田黄田黄石:寿山溪中,西起坑头山,东止结门潭,总长约为8公里的小溪及两岸之田地、沙土中,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黄色微透明,肌理隐现萝卜丝纹,通常有黄皮、红筋格。

田黄冻: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田黄冻金裹银:外层黄色,肌内为白者之田石金裹银银裹金:外层白色,肌内为黄者之田石银裹金乌鸦皮:外裹黑皮,肌理黄者之田石乌鸦皮白田石: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地纯白,有地白中带嫩黄或淡青。

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

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白田石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地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红田石黑田石:黑赭色,萝卜纹较粗黑田石煨红田:外泛红橙色,通常有深赭色纹,裹层黄色煨红田灰田:色淡灰,略带微黄灰田寺坪田:寿山广应寺遗址深赭色,古意盎然,通常已加工成作品寺坪田硬田:不通灵之粗劣田石硬田牛蛋黄:寿山溪流域质坚不透明,有色皮,呈卵状形牛蛋田。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寿山石鉴别方法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寿山石鉴别方法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寿山石鉴别方法[导语]寿山石以产地命名,“天遣瑰宝生闽中”。

作为四大印石之首的寿山石即产于此:福州市寿山村。

寿山石以产地命名,“天遣瑰宝生闽中”。

作为四大印石之首的寿山石即产于此:福州市寿山村。

福州的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县交界处的三角地带。

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绵延。

以寿山村为中心,北自党洋,南至月洋,东到连江,西连旗山,方圆二十余里的区域内有寿山月洋两大产区。

寿山石由于其质软、易受刀等特点,多用于篆刻与雕刻,许多寿山石精品为藏石者抬爱,价格颇高。

其中尤以田黄为重,是为寿山石中的上品。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 寿山石形成于中生代福建东部的一次地质变动,火山喷发时附带的大量的酸性物质,分解了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形成了含铝、硅元素的溶液,重新冷却结晶成矿。

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群山之中,寿山石新矿、老矿迭出不穷。

针对寿山石的划分,《后观石录》中有“三坑”的说法,作者为毛奇龄,他在书中提到“收藏家分别其旧藏者,以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 “三坑”说法影响深远,至今却受到众多质疑。

在这里沿用一下方宗硅先生对寿山石种类的划分,稍作修饰。

(一)田白:润似羊脂玉,偶有红筋显现。

(二)田黄:通体金黄,更有淡黄一种,其间见红筋,但有一种叫连江黄的品种,多裂纹,历久变黑,裂亦加深,石谚称:“连江黄,伪田黄”。

(三)水洞:一名为“鱼脑冻”通明如水晶,质地细腻润滑,更有白色者为“牛角洞”。

易于获取。

又有一种“天蓝”,不多见,如出青之蓝,蔚然有光。

(四)艾绿:色如艾叶,青翠可爱,不多见。

(五)党洋洞:晶莹略似水洞者为上品,又有五色者,奇色者,色虽斑杂而质温润。

(六)高山洞:通明可与水洞媲美,有挂红者,奇色者。

(七)都成坑:五彩斑斓,温纯深润,少有人能辨之。

(八)芙蓉洞:质如和田白玉,脆而嫩,将军洞为上,质粗而多砂者为下。

(九)月尾紫:以青紫光腻为上,猪肝色为下。

(十)旗降:质坚,以色相细分其石,品种较多,为寿山石中一大家族。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二.水坑(坑头)石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凡坑头所产石,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

水坑石亦由矿洞内开采而得,并非产自于水中,因矿洞内石质受到山涧水不断渗透与浸渍,显得莹澈凝腻,鉴赏家特别将它另列一类以示珍贵;但因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作品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

清代有诗云: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

可见水坑石采凿的困难及珍贵的程度。

水坑石凝腻富光泽,但产量稀少、块度通常不大,常夹杂有金砂点或小砂团,若将杂质剔除干净,多数难以成材,因此若能达基本洁净之要求,即使略有瑕疵,也已经是相当难得的珍品。

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为最罕,明色胜暗色。

旧坑所产石相当纯洁通灵,但矿洞已塌陷开采困难,民间流传之水坑石珍品多为百年前之旧物,甚为稀罕,有「百年稀珍水坑石」的美誉,上品和田黄一样保值;近来新开的矿坑虽深入旧坑下方,但所采莹洁佳品甚少,多数呈灰白或灰黑色。

由于坑头占位于高山峰之下,同属一矿脉,故凡水坑所产的各种色象纹理石种,高山几乎都有,鉴别颇费功夫,差别仅在质地的结与松、莹澈与浑浊、纹理的隐与现而已;水坑石的质地结而微坚,下刀处线条清晰,高山石则显得松软,惟近年来所产坑头冻石,深入高山矿脉,质地略为松软,已含山坑石的特性,在鉴别上就更加困难。

色白清明的水坑石应尽少油养,尤其上品凝灵晶莹,过度油养反而会变暗或牙黄。

市门所见莹澈灵白的晶冻,除了灰黑或略浑白的坑头石外,莹澈纯洁的水坑真品不多,大部份为山坑所产。

据长居福州的石商表示,曾访问过当年开采水坑的老石农说,其实水坑所产冻石,从来只有白、灰黑或灰赭色,并无所谓红、黄或桃花点;也就是说水坑石,除了白色水晶冻、鱼脑冻、环冻、天蓝冻及带灰赭色的牛角冻、鳝草冻和灰黑色的坑头冻外,并无真正的黄、红水晶冻、黄冻、桃花冻或玛瑙冻,寿山石书上所说的并不确实。

(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

(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

(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品種石 -- 火红的杜陵素章(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山坑}杜陵坑,又名都成坑,产于高山东北二公里之杜陵坑山中。

矿洞发现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凝灵细结,富光泽,都成坑洞(外号度麟坑) 民国初年,寿山一农民上山探查石矿,在旧洞边发现脚下有红、黄色石片,攀藤而上,找到洞口。

此人保密,临终时才留下遗嘱:“找石采掘——抓藤能见坑”。

1947年,寿山农民黄琪源继续在旧洞半岩山腰中,采掘到佳石。

此洞后来出石量最多,顔色红、黄相兼。

杜陵多数质地坚结晶莹,光彩夺目,表里如一永不变色,其抚媚温柔处非他石可比,但多砂、偶有红格及水痕,并含稍乱卷曲的萝卜丝纹,偶有花生糕;因矿脉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因此常有脉状的结晶纹出现,矿层稀薄,难得大块,且常有黑色点或透明石英砂粒渗杂其间,故又有「无砂不成杜」的说法。

早期的杜陵就有不少质佳而莹洁者,并不含脉状纹。

杜陵以黄而通灵者贵,如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花黄及熟栗黄等,特别以黄金黄较为难得,含萝卜丝纹,含有红格,颇似田石,杜陵虽有砂隔,反而成鉴别杜陵重要的依据(福建寿山石品类) 杜灵石(福建寿山石品类)寿山杜灵石杜陵石杜陵坑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寮石和花坑石,都成坑又名"杜陵坑","杜林坑","都灵坑","渡林坑"等.都成坑石质坚硬,晶莹光亮,都成坑石的矿脉有18个寿山石品种,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难得大块石材。

结晶性较强,质地较坚硬,透明度强而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

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

但五色斑斓,温纯深润。

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说它:“外有青黑石皮,石工留其多寡,刻以薄意之花卉、山水,妙巧天成。

寿山石细分表(三坑分类法)

寿山石细分表(三坑分类法)
黑高山石
黑高山石色如淡墨。《后观石录》称其“通体浅墨如虾背,而空明映彻,时有浓淡,如米家山水。”蛇背青石(又称为黑高山石)色如淡墨,空灵温润。
白水黄石
白水黄石产于高山东南面的白水黄洞,质坚而脆,不透明,多裂痕,肌理常见层叠纹,间有各色斑点,外表有黑色或赭黄色的石皮。白水黄石因肌理顔色有黄有白,分为水黄、水白两种。水黄,又分为纯黄、干黄,前者色鲜质细,后者色暗质粗。水白,多白中带黄,质润灵,微透明,似月洋山的芙蓉石。
红杜陵坑石
红杜陵坑石,色红,根据其颜色的深浅浓淡,分为橘皮红、桃花红、朱砂红等,以橘皮红品质为最佳。朱砂红中偶有冻石,称为朱砂冻红杜陵坑石。
黄杜陵坑石
黄杜陵坑石,色黄,石性坚实,惟不甚通灵。其肌理中隐含白、灰色,有水流纹,常有砂砾混杂其中
白杜陵坑石
白杜陵坑石,色白,然不见纯白者,多白中泛黄、泛灰、泛青、泛蓝,或葱白。其中以色清恬、性通灵者为佳。谚语有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
近几年,善伯尾矿洞又出了一种新石,具有善伯洞石的黄色泽,带绿味,半透明,特别是肌理中透出如水草一样的纹样,蜡质强,磨光后光泽度好。
老性善伯洞石
老性善伯洞石是早期开采的善伯洞石。历史上开采善伯洞石的规模都很小,石农多在农闲时开采,产量很少。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海内外“寿山石热”的兴灯光下观察,可发现石的肌理中有细小的金砂点,耀眼闪亮而饶有韵趣,俗称金砂地,又称金银地。这个时期出产的善伯洞石质地与色泽最好,石农称之为老性善伯洞石。
鸡母窝高山石
鸡母窝高山石,又名金母屋高山石。其矿洞位于高山峰北侧,荔枝洞后背的山脊处,太极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鸡窝而名。这里的地名就叫鸡母窝。说来奇怪,这个洞的矿脉也真像母鸡孵蛋一样,一窝一窝地夹在围岩之中。鸡母窝石多为零星小块,产地与荔枝洞相近,质地稍逊于荔枝洞石,石性比较通灵,呈半透明状,其黄色石料,多有深黄色的小点结晶体,有的石中还含有黑针点。鸡母窝石红、黄、白、黑、蓝各色俱全,是继荔枝洞石之后出现的优秀新石种。

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

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

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坑类吗?清·毛奇龄《后观石录》概将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及山坑等三大坑类。

其中以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后来也常被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及书籍拿来引用。

但严格说来,寿山石应该仅略分为掘性及洞产石二种。

因为所谓的田坑,是指矿体受到外力崩落,沿寿山溪流埋在溪二旁水田中的零散独石,无脉可寻,多为当地农人农闲时挖掘偶得,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坑洞」;而水坑石并不产于水中,它和其他山坑石一样,也是矿洞采石,只因矿层地下水丰富,矿层稀薄,凝结莹澈,稀罕珍贵,特别将它列为一种坑类。

因此,寿山石有三种坑类,其实只是对于寿山石质地一种概括性的区分。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

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由于寿山石的开采有相当长的历史,有一些石种已绝产无法再一睹真面目,如无佛头坑;有一些则产量极为稀少,即使玩石数十年也无法拥有一方,如鸭雄绿;有一些则因绝产或产量太少,致无法判别徒惹争议,如高山的世元洞、大健洞、油白洞、和尚洞、小高山;杜陵坑的芦荫;月尾的回龙岗;金狮峰的鬼洞、野竹桁;吊笕的鸡角岭;柳坪的黄洞岗;虎岗的栲栳山、狮头石;老岭的豆叶青、圭背石;猴柴南的白九茶;旗山的鸡母孵、马头岗、水洞湾、大洞黄等,均徒有名称而不曾见石。

如果仅将田黄、水坑石各类为一种品种,山坑石仅以质性相差不多的矿脉,不依矿洞、亦不考虑色泽及质地色象来分,则仅有十八、九种品种而已;如果以较常见且知名的品种来分,则仅有高山石、荔枝、鸡母窝、太极头、四股四、水洞、玛瑙洞、鲎箕田、杜陵、尼姑楼、迷翠寮、蛇匏、鹿目格、碓下黄、花坑、月尾、善伯、虎岗石、房栊岩、吊笕、连江黄、山仔濑、柳坪、猴柴南、旗降、焓红、老岭、大山、文洋石、三界黄、牛蛋黄、墩洋绿(二号矿)、鸭雄绿、松柏岭、黄巢洞、寺坪石、山秀圆、芙蓉石、峨嵋石、半山、溪蛋、寺坪石、煨乌等约四十几种品类而已。

寿山石大分表(三坑分类法)

寿山石大分表(三坑分类法)
杜陵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寮石和花坑石。
寿山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代表着祥瑞的神兽麒麟降临寿山,村民们雀跃欢呼,看见麒麟飞向杜陵坑山上,之后就不见了,故杜陵坑又有“度麟坑”之名。
都成坑石(又称杜棱石)产于高山东北2千米都成山涧中,明末清初时发现,清道光年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色彩丰富,有红、黄、白、灰、紫等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
田坑石石质极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萝卜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石中之王"等美称。
田黄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田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
黑田石
硬田石
溪管田
田黄石
橘皮红田
乌鸦皮田黄
大山晶
大山花坑冻
旗降石
白旗降石
旗降石出产于寿山北面地界的旗降山,旗降山原名奇艮山,位于猴柴磹东北1公里处。旗降石矿脉位于火山角砾岩与流纹岩交界处。旗降矿点主要由北、北西向矿脉组成,附存于层间破碎带中,矿脉走向350°,矿脉最好部分已采空,所遗脉幅最大宽度10余厘米,多数地段小于5厘米,或仅见断层裂隙。矿脉延伸达100米以上,在矿脉的中心部位,矿石呈蜡黄色、红色或灰白色,略具油脂光泽,不透明,质地较细腻。在脉的边部还可有宽度不大的地开石化、叶蜡石化和高岭土化。在矿脉的膨大部位,曾采到质量上乘的矿石。
山坑石
高山石
太极头
山坑石是寿山地区的高山、旗山、月洋三个山头方圆几十公里的矿洞中产出的矿石。山坑石因产地不同,矿脉赋存的地质条件,矿物组合及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山坑石色泽丰富,“人间诸色它俱在,人间所无它也有”。其名目也特别多,石种有以产地命名的,如:高山石、铁头岭石、虎岗石、尼姑寮石等,有以色相命名的,如桃花冻高山石、艾叶绿石、藕尖白芙蓉石等,有以地形环境、民间传闻等命名的,如:太极头高山石、马背石、无头佛坑石等。山坑石矿洞星罗棋布,品种有一百余种,既有历经千年以上的宋代老坑洞,也有近年才开采的新坑洞。

寿山石的种类、一(田坑石—田黄)

寿山石的种类、一(田坑石—田黄)

寿山石的种类、一(田坑石—田黄)一.田坑石(田黄)田石源自于寿山乡南面的高山峰,此山所产石材产量丰富、质纯细腻,因受地壳变动、山洪及雨水冲涮,使得部份纯洁的高山石矿体崩裂、滚落,流埋于寿山溪两旁水田的古砂层中,数百万年来受地热慢慢蒸酝而成,因此显得特别凝腻、温润、细结,与高山矿洞所开采的高山石有极大的分别;田石从坑头寿山溪随溪而降,可分上、中、下及碓下坂,属掘性零散独石,故呈自然块状,呈鹅卵石状,没有明显的棱角,且具有一层黑或淡黄色的石皮及红色格纹,有红、黄、白、灰、绿与黑等数种颜色,绝大部份都含有黄色基调,故又称为「田黄石」。

鉴别田黄格言有谓:「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无格不成田」。

也就是田黄必有一层厚薄不一且不甚透明粉黄、白、青或黑色的石皮,这是田石长期经不同颜色田土的沁渍,引起外部皮层的化学变化,例如掩埋在黑砂层的,容易产生黑色皮,掩埋在白砂层的,容易产生白色皮,也有因滚动流埋于不同砂土层而产生二或三层色皮的,因工艺师此在雕刻成品时,都会尽量保留一些石皮,以供辨识;田石石质纯洁细润,必含萝卜丝纹,呈网眼状,由密渐疏,仅有少数透明度高的田黄石,无萝卜丝纹;且大都含有红格、土格、震格(裂纹),这是矿体在滚落过程中受到撞击的天然瑕疵,再经过砂土或其它元素内沁填补而成。

但格痕以少者为佳,以免破坏其美质。

田黄通常由外往内渐淡,难得通体透明或单纯一色的,一块田石有时含二、三种深浅不一的色泽。

但总的来说,上坂田近坑头,所出产的田黄多棱角,色淡莹澈如水坑石,诸如白田、金银田;中坂田色浓美净,出产比较标准的田黄,诸如黄金黄、枇杷黄、熟栗黄;下坂田多产田黄冻,也出产质滞色浓的桐油地或黑田;碓下?质硬色黝,诸如碓下坂田、硬田,为田黄中的劣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各坂所出产的田石都可能出现质差与质佳者,故通常不以何坂所产田石来分。

其中白田及黑田,于田黄中百而无一,但识者不多,故价格较低;白田比一般的田黄来得凝灵(透明),也较稀有,但色泽偏淡、多红格,容易与掘性高山石及其它掘性独石相混淆,价格仅及中级田黄;黑田仅和坑头田、掘性杜陵差不多;硬田格多质逊,甚至比不上优质的鹿目田呢!田黄有特别的油润感,那是一种「感觉」,他石难以比拟,质美者细嫩通灵,可谓温润细结凝腻六德兼俱,把玩时滑不留手,把玩后有强烈的宝光,堪称「石中之王」。

寿山石深度解析!

寿山石深度解析!

寿山石深度解析!了解目前田黄比较常见的几种造假手法。

“地摊上看到的薄意雕田黄多数都是假的。

”,这些人一般都用环氧树脂和胶水拌石粉涂在石头表面冒充石皮,多以薄意的形态出现,皮色或黑、灰或土黄。

“造的石皮和真品对比色过强、不自然,容易鉴别。

”效果较好且常用的手法就是将仿田黄的材料琢磨成卵形,放在干杏仁水中长时间沸煮后染色。

这种手法煮石、烤石、染石的次数越多就越像,但用小刀一刮就可见表里不一。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染色,一般都需要藤黄来最后染色。

”仔细查看石头的裂痕处有无颜色堆积、沉积即可。

“单纯加色染色的方法容易鉴别,如果用石性和田黄类似的石头再经上述几种方法加工,其可辨度就较低。

”给出几种石头和田黄石的主要鉴别点:坑头石:石内有俗称“虱卵”的白点;黄冻石:石头太通透且没有萝卜纹;杜陵石:石内往往含细点,敲之有金石之声;鹿目:有红褐色透出,且没有萝卜丝;善伯:强光下可见石内有金属细沙点,闪闪发光,还有粉白色的色块,像碎花生,叫做花生糕;碓下黄:石内有粉黄点;连江黄:燥而易裂,有数量多的条纹,叫九重纹,下刀很脆,石粉成颗粒状;牛蛋:石内含沙点,没有萝卜丝,质粗。

寿山石的鉴真与辨伪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

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

尽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

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我的收藏经验,培养和提高寿山石的鉴别能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渠道:要善于学习。

现在各种介绍寿山石雕的书籍比较多,应多阅读,同时多与实物比较。

要勤于实践。

多参加寿山石雕的展示会,多逛寿山石雕市场。

要交流切磋。

多与石友交流,找经验多者学习请教。

寿山石的分类、特征

寿山石的分类、特征

寿山石的分类、特征前言寿山品种石的分类,涉及到对寿山石的界定和特性的认识,是寿山石研究、创作、经营、收藏的基础。

随着新石种的出现和对旧石种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和对历史资料的挖掘,必然会有新的寿山石门类、新的观点和方法产生,因此,对寿山品种石的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海峡文化艺术品保护基金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开展专项研究。

项目组由基金会骨干、业界专家、权威机构、资深石农等组成,是一个集合了寿山石各界代表的联合课题组。

本课题在研究对象上,有传统的内容,也有创新的设计;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尊重传统的务实,也引入了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对寿山石的价值和估值这一重要而艰难的领域的分析和表述。

本课题的成果,将与社会各界资源共享。

寿山石的分类分类原则:尊重传统、注重实用。

寿山石自南朝以降,有1500年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最主要的分类法有:1、明朝高兆《观石录》,以“坑”分类。

该方法对分类的所有要素皆未提及,其大致的意思,仅是这样:寿山石很好,有水坑、山坑两种,水坑的更好。

对寿山石,既没有下定义,也没有对产地进行严格的溯源。

但其价值在于:提出了后来为大家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以“坑”分类之法。

2、清朝毛奇龄《后观石录》,“三坑分类法”。

其价值在于提出了沿用至今的“三坑分类法”。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寿山石,乃高山系一统天下。

3、陈石《寿山石图鉴》,“三系五类分类法”。

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新发现了旗山、月洋矿区,高山系已经不能覆盖所有的寿山石品类,因此陈石先生提出的“三系五类分类法”,大受欢迎。

上图是该分类法的标准图示。

但在实际使用中,则以此面目示人:这是一个分类准确、包容性强,可持续扩展的体系。

4、高天钧,“矿物组合自然分类法”。

这个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经营中并不便利。

5、地理标志法——福建省地方标准《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

史上最全田黄石及寿山石品种图解

史上最全田黄石及寿山石品种图解

史上最全田黄石及寿山石品种图解为了让大家对寿山田黄和寿山石品种有个更深的了解,小编这几天查找了一些书籍资料和网上的资料,现整理好供大家参考!田坑石田坑石,狭义说指田黄类(田黄和坑头田),广义指田黄产地挖掘的独石。

田黄类田黄按皮色主要分为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金裹银田黄,乌鸦皮田黄等。

黄皮田黄按不同皮色又可以油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金黄皮田黄等等,乌鸦皮田黄又可分乌鸦皮田黄,蛤蟆皮田黄等按田黄石皮厚薄可以分为厚皮田黄,正常厚度,薄皮田黄,无皮田黄等等按田黄内部色彩可以分成白田,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桔黄田黄,橘红田黄,红田,绿田,灰田,黑田等等。

按质地可以分成,田黄,田黄冻,田黄晶。

按产地可以分成上坂田黄,中坂田黄,下坂田黄,溪产田黄(锥下坂田黄和其他溪坂,上坂,中坂,下坂产地寿山溪溪底下挖掘的田黄)由于田黄从挖出到市场经过很多过程,到我们手上时基本不可以知道具体是那个产地出产的,所以命名田黄全称多是以皮色,颜色,质地来命名,比如乌鸦皮黄金黄田黄冻,也可以按单个特征来命名,如金裹银田黄油黄皮田黄油黄皮田黄大多为中坂和下坂所产,石皮油润,像被油炸的面食一样,有一定透明度,应该是内部的油润质地透过石皮表现出来,可以说油黄皮的田黄内部质地一定非常滋润。

土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是典型的田黄,一般多卵石形,完全石皮包裹,是岁数悠久的田黄,多为中下坂所产,背部质地是多种多样,大多内部是黄色,比较浓的黄色,不过内部也有可能出现黑色的黑田金黄色石皮和土黄皮田黄差不多,只是颜色会更鲜亮一些,是很招人喜欢的石皮,内部多是很好的质地。

浅黄皮子的田黄浅黄色皮子就是接近银裹金的田黄石皮,也是在靠溪边的白沙砾层中挖掘出来的。

银裹金田黄就是白色石皮的田黄,里面一定要黄色,很多银裹金田黄都非常美,银裹金田黄是只有溪边的白沙砾层才有的,很稀少。

典型银裹金田黄透明石皮一种很特殊的石皮,和白皮形成过程一样,也是被溪水沁浸,而被溪水带走色彩,加上田黄本身透明度高,就会形成透明石皮。

寿山石

寿山石

寿山石的分类有以下三种:一、三坑分类法即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三种。

田坑石因其产于溪流两旁的稻田底层而得名。

从地质成因上分析,它是内生成矿作用后又经历外生成矿作用而形成的矿石,也就说它是原生成矿经区域构造而支离破碎,从水坑石和山坑石中剥离出来,经过风吹、水流、重力作用,最终掩埋在溪田深层的古砂砾中,故称为“田石”,又因其“无根而璞”,无脉可寻,所以又称“独石”。

这里凝聚着寿山石中的珍品,如黄色的田坑石称田黄,其中透明似胶冻者称田黄冻,又有“熟透”与“未熟悉透”之别。

“熟透”之田黄冻为寿山石中极品;白色的称“田白,如外表还裹一层黄色的叫金裹银,外表白色,内裹田黄石的称银裹金,均为高稀有品种。

红色的田坑石称田红,其中呈橘皮红色的叫红田石,呈橙红色的叫煨红田。

黑色的田坑石称黑田,分黑田石、乌鸦皮、灰黑田三种。

田黄石简称“田黄”或“田石”。

因产于福州闽侯县寿山乡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品种之一,其矿物成分与寿山石基本相同,系由寿山石经风化剥落、冲刷搬运及交代蚀变而成,故变得质地晶莹、温润,色彩转淡,隐约地显现出萝卜状细纹或橘瓤纹,其外包裹着黄或灰黑色石皮状如虾蟆皮,或具红色格纹,这是判别真正田黄石的特征。

即所谓“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

行家们还根据田黄石产出部位归纳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坂。

上坂亦称“溪坂”,指靠近坑头溪水发源地的水田,所产田黄石色淡而透明,像坑头的“水晶冻”。

中坂紧接上坂,中有溪管屋,下有铁头岭,所产田黄石色浓质嫩,质地优良,为标准田黄石。

下坂位于坑头,贝叠两溪汇合处的下游,所产田黄石似桐油,油脂光泽强。

礁下坂靠近礁下,所产田黄石颜色黑暗,质硬而粗。

四坂之中以中坂所产为最珍贵,色泽则首推“橘皮黄”,次“黄金黄”,而“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次之。

其枳皮黄四方者,两以下价三倍黄金,为寿山石第一品。

若全石通体透明,色如新鲜蛋黄,则称田黄冻(其主要成分为珍珠陶土),则价值连城;如一层半透明纯白色地开石裹在田黄冻或田黄石上,则称为银裹金,亦甚珍贵。

福建寿山石种类、石质特色及雕刻艺...

福建寿山石种类、石质特色及雕刻艺...

福建寿山石种类、石质特色及雕刻艺...福建寿山石种类、石质特色及雕刻艺术纵横谈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石头,深受广大收藏家喜欢。

寿山石的种类五花八门,现将主要品种做个介绍。

一、鲎其石,出于高山石大洞前面,山脚夹谷中。

1986年由芹石村潘家挖掘发现石头,以地名命名“鲎箕石”。

鲎箕石以块状埋在山里,经过悠久的土壤滋养,有的形成皮,质地细嫩,粗纹萝卜丝。

白色和白田极为相似,俗称“鲎箕田”。

颜色也有金黄色、暗红色。

二、荔枝洞石,1986年出于高山半山腰的北面,洞口有株野荔枝树,故得名。

寿山石农潘家祥等合股开采,石质通灵,艳丽无比,红、黄、白、黑各色俱有,性老质坚,并含细纹萝卜丝,可为寿山石中上品。

1993年又开出新荔枝洞石,但与旧荔枝洞石相比,在色泽上偏差很多。

三、大山石,由于工业用老岭石大量开采,开出较多的大山石,是以地名之。

大山石中有大山通、大山黄、大山绿、大山红、大山白。

质地硬,大部分有圆形斑纹,体现其自然美。

大山通,具有特别通灵结晶体,有红、黄二种。

绿、白色两种多数含砂,难于手工雕刻。

四、鸡母窝石,位于荔枝洞石矿后背。

以地名取名。

其石质相似荔枝洞石,大部分薄性,并含有石皮,少见萝卜丝,石料偏小,多裂痕,质坚,白色有的含有蓝地,相似天蓝冻,石多有黑点,有红、黄、白、黑、蓝色。

五、月尾仙(善伯尾)石,由善伯山脉向月尾方向开采的石头为月尾仙。

其石质相似于老善伯,有红、黄、白、黑色,但含有月尾绿色地,虽然石量很大,但多出现花生糕杂质,好坏石质各占一半。

六、松坪岭石,位于大山隔壁山脉,地名为松坂岭,历史上就有开采的记载并以松坪命名,所以现在仍命名为松坪岭石。

当地石农又开采出石头,石量不大,大部分偏粗,质坚,有红、黄、白、黑、绿色。

俱有细裂纹,有小部分质地通灵,相似于高山石,绿色好的如艾叶绿。

七、马背石,在寿山马鞍山背山开采,取名为马背石,由于和都成坑同一山脉,其石质与都成坑相似,料大、偏粗、石实,少裂痕,有红、黄、白、黑,有的有通灵结晶,薄线相似于都成坑。

一张图就弄清楚寿山石品种分类!这个必须收藏!

一张图就弄清楚寿山石品种分类!这个必须收藏!

⼀张图就弄清楚寿⼭⽯品种分类!这个必须收藏!作为中国国⽯,寿⼭⽯以其丰富妖娆的姿态,瑰丽的⾊彩,深深折服了国内外藏友。

但有不少⼈对寿⼭⽯的众多品种⼀知半解,这⾥就⽤⼀张图为⼤家系统介绍⼀下。

(点击图⽚可放⼤)坑头矿寿⼭村东南⾯有⼀座⼭峰名为坑头⼭,是寿⼭溪的发源地,沿溪流有坑头洞和⽔晶洞两个主要产洞。

由于⽔浸⽓润,故⽯质晶莹⽆⽐。

⽔晶冻 --- ⽩⽔晶、坑头⽔晶冻通体⽩⾊透明,肌⾥含棉花纹鱼脑冻 --- ⾊⽩,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坑头冻 --- 坑头洞坑头砂⼟中质稍坚,微透明,各⾊俱备。

玛瑙冻⽯⾼⼭矿⾼⼭位于寿⼭村南约⼆公⾥,是寿⼭主峰。

⾼⼭在寿⼭诸峰中矿⽯储量最⼤,品种最丰富,开采历史也最悠久。

⾼⼭⽯--- 产于⾼⼭峰各矿洞,质细⽽松、⾊泽瑰丽多彩红⾼⼭--- ⾼⼭⽯中,纯红⾊者玛脑洞⾼⼭--- ⾼⼭玛脑洞,⾊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油⽩洞⾼⼭--- ⾼⼭油⽩洞,质涩⾊⽩,似油脂⽔洞⾼⼭--- ⾼⼭⽔洞,质透明,含罗⼘纹荔枝树⾼⼭--- ⾼⼭荔枝洞,质细通灵,含萝⼘纹⾼⼭冻--- ⾼⼭峰各矿洞,⾼⼭⽯中,质特通灵者⼩⾼⼭--- ⼩⾼⼭啼嘛洞,质粗松,含裂纹、泪痕太极头--- ⾼⼭⽯极头,质晶莹透澈,有红、黄、⽩、赭⾊都成坑矿黄都成--- 都成坑⽯中,纯黄⾊者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中质温润,含⽯⽪,红筋及萝⼘纹⿅⽬格--- 都成坑⼭坳中,质细润,微透明,外裹⾊⽪善伯矿善伯洞--- 都成坑临溪⼭中,晶莹脂润,半透明,含'⾦砂地'⽉尾紫--- ⽉尾⽯中,⾊浓紫者(芙蓉⽯类)⽉尾绿--- ⽉尾⽯中,⾊翠⽽通明者(芙蓉⽯类)⽥黄⽯类⽥⽯,即出于⽥中。

黄⾊者为⽥黄。

⽥黄历有“⽯帝”、“⽯中之王”的尊称。

因产地不同,⽥⽯⼜分为上坂⽥、中坂⽥和下坂⽥。

上坂⽥指寿⼭溪上游即坑头⼀带所产⽥⽯,⽯质甚佳,多为晶灵剔透的宝⽯。

中坂⽥指坑头以下⾄铁头岭地带所产之⽥⽯,此⽯质亦属上乘,⽥⽯中之黄⾦⽥⽯、橘⽪黄⽥⽯等均产于此。

常见印石石种简介

常见印石石种简介

常见印石石种简介田黄石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

其中著名的田黄石属田坑石,产于寿山溪边的“水田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并具有萝卜纹,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

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产量小,因而相当珍稀难得。

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

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先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

所谓田黄,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

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

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

而值得收藏、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

坑头洞石坑头洞石离寿山乡东南约1.5公里,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久受浸蚀,多呈透明状,表面富有光泽。

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产于此。

坑头冻石,晶莹而凝腻,非他石可比,高兆在《观石录》中所记:“水坑上品,名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

”历代收藏家因其质纯而难得倍加珍惜。

其精品的身价不在田坑之下,因矿洞地下水丰富,开采极其困难。

近年来,坑头洞石洞已向坑头占上方开采,所产出的坑头石,已带有山坑石的特性,与老的坑头水坑比较“水头”和通灵度明显减弱。

水坑的环境与其他坑石不同,具有“水多”的特点。

水坑石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渍,形成质地特别莹澈通灵,这种“玉骨冰肌”是其他坑石无法比拟的。

水坑石的品种主要按每块石材不同的色泽和品质来命名。

新芙蓉新性芙蓉一般容易产生裂格,其保養是很重要的,特别要注意的是:1、芙蓉石怕高温。

2、不要有意干着让风吹着,更不能沾了水被风吹了。

如果不注意这两点,那就是对芙蓉做破坏性实验了,一般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痕,这一点几乎所有接触过芙蓉石的朋友都有体会。

说印石小李探花

说印石小李探花

说印石小李探花編著以下以最普遍的三坑分法,介紹壽山及其它省份出產的石材及特徵:一.田坑石(田黃)田石源自于壽山鄉南面的高山峰,此山所產石材產量豐富、質純細膩,因受地殼變動、山洪及雨水沖涮,使得部份純潔的高山石礦體崩裂、滾落,流埋于壽山溪兩旁水田的古砂層中,數百萬年來受地熱慢慢蒸醞而成,因此顯得特別凝膩、溫潤、細結,與高山礦洞所開採的高山石有極大的分別;田石從坑頭壽山溪隨溪而降,可分上、中、下及碓下阪,屬掘性零散獨石,故呈自然塊狀,呈鵝卵石狀,沒有明顯的棱角,且具有一層黑或淡黃色的石皮及紅色格紋,有紅、黃、白、灰、綠與黑等數種顏色,絕大部份都含有黃色基調,故又稱為「田黃石」。

鑒別田黃格言有謂:「無皮不成田;無紋不成田;無格不成田」。

也就是田黃必有一層厚薄不一且不甚透明粉黃、白、青或黑色的石皮,這是田石長期經不同顏色田土的沁漬,引起外部皮層的化學變化,例如掩埋在黑砂層的,容易產生黑色皮,掩埋在白砂層的,容易產生白色皮,也有因滾動流埋於不同砂土層而產生二或三層色皮的,因工藝師此在雕刻成品時,都會儘量保留一些石皮,以供辨識;田石石質純潔細潤,必含蘿蔔絲紋,呈網眼狀,由密漸疏,僅有少數透明度高的田黃石,無蘿蔔絲紋;且大都含有紅格、土格、震格(裂紋),這是礦體在滾落過程中受到撞擊的天然瑕疵,再經過砂土或其它元素內沁填補而成。

但格痕以少者為佳,以免破壞其美質。

田黃通常由外往內漸淡,難得通體透明或單純一色的,一塊田石有時含二、三種深淺不一的色澤。

但總的來說,上阪田近坑頭,所出產的田黃多棱角,色淡瑩澈如水坑石,諸如白田、金銀田;中阪田色濃美淨,出產比較標準的田黃,諸如黃金黃、枇杷黃、熟栗黃;下阪田多產田黃凍,也出產質滯色濃的桐油地或黑田;碓下是絕對的,各阪所出產的田石都可能出現質差與質佳者,故通常不以何阪所產田石來分。

其中白田及黑田,于田黃中百而無一,但識者不多,故價格較低;白田比一般的田黃來得凝靈(透明),也較稀有,但色澤偏淡、多紅格,容易與掘性高山石及其它掘性獨石相混淆,價格僅及中級田黃;黑田僅和坑頭田、掘性杒陵差不多;硬田格多質遜,甚至比不上優質的鹿目田呢!田黃有特別的油潤感,那是一種「感覺」,他石難以比擬,質美者細嫩通靈,可謂溫潤細結凝膩六德兼俱,把玩時滑不留手,把玩後有強烈的寶光,堪稱「石中之王」。

寿山石种类图鉴

寿山石种类图鉴

寿山石种类图鉴寿山石品种图典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

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中华瑰宝“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一、田坑石种:田坑产地: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特征:质地温润、细腻、绵密,蕴含宝气田坑主要出产“田石”。

矿石呈块状,埋藏在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

外表润滑无明显棱角,“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只能靠人工在田中挖坑至一至二米的深层搜掘,偶然而得,故极稀有,是寿山石中最珍贵的品种,备受藏家所珍宝,被尊为“石中之王”。

其价值与金玉相埒,甚至易金数倍,世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清毛奇龄《后观石录》记:“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

田石质地温润、细腻、绵密,蕴含宝气。

在微透明或半透明的肌体中,隐约可见纤细纹理,状似剥皮后的新鲜白萝卜,故称“萝卜纹”。

色以纯黄为主,亦有少数呈红、白、黑等色调。

色泽往往外浓而向内渐淡,表层常裹淡黄或灰、黑色皮,间有红色格纹。

埋藏田石的地域,仅限于傍溪得到坑头水灌溉滋养的田地,即民间所云:“吸坑头之水,出石中之王”。

田石产地可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四个坂段。

上坂又称“溪坂”,是坑头溪发源地的一段田地;中坂紧接上坂,与大段溪会合后,下至铁头岭;下坂自铁头岭至碓下;从碓下到结门潭瀑布一段称为碓下坂。

旧时挖掘田石较集中于上、中坂,色正质嫩,其中精华列为“贡品”进献宫廷。

在清代曾出现过“掘田田尽废”的情景,历经数百年的不断翻掘,几至绝产。

近年以来石农多在下坂乃至碓下坂搜掘,时有佳石出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杜陵坑石
黄杜陵坑石
白杜陵坑石
掘性杜陵坑石
琪源洞杜陵坑石
元和洞杜陵坑石
坤银洞杜陵坑石
善伯洞石
善伯旗石
善伯洞石的特征很明显,质地晶莹脂润,蜡性较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富有光泽。老性善伯洞石中有金砂点,有的石中有粉白色的色斑,俗称“花生糕”。善伯洞石的质地微坚而又带有韧性,所以雕刻凿坯时比较吃力,修光时刀下石粉的颗粒较大。
善伯洞石的色泽很丰富,有黄、红、白、灰、紫、黑等色,单色或多色交融,色界分明。按色相可分为红善伯、李红善伯、白善伯、黄善伯、红黄善伯洞石等。
善伯洞石按质地又分为老性善伯、脱蛋善伯、新性善伯、善伯尾等,其中质地纯洁明粹者为上品。
善伯尾石
老性善伯洞石
新性善伯洞石
脱蛋善伯洞石
大山石
大山通
大山石是寿山石中山坑石的一种,出产于旗降山附近的大山坑,是露天开采的矿藏。
黄缟老岭
虎嘴老岭石
其他
牛蛋石
寿山石中亦有一些其他品种,包括二号矿、连江黄、牛蛋石、松柏岭石、峨眉石。
峨眉石
松柏岭
二号矿
连江黄
田坑石
白田石
田坑石为寿山石中的大类,简称田石,又称为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田黄石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山坑石
高山石
太极头
山坑石是寿山地区的高山、旗山、月洋三个山头方圆几十公里的矿洞中产出的矿石。山坑石因产地不同,矿脉赋存的地质条件,矿物组合及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山坑石色泽丰富,“人间诸色它俱在,人间所无它也有”。其名目也特别多,石种有以产地命名的,如:高山石、铁头岭石、虎岗石、尼姑寮石等,有以色相命名的,如桃花冻高山石、艾叶绿石、藕尖白芙蓉石等,有以地形环境、民间传闻等命名的,如:太极头高山石、马背石、无头佛坑石等。山坑石矿洞星罗棋布,品种有一百余种,既有历经千年以上的宋代老坑洞,也有近年才开采的新坑洞。
大山晶
大山花坑冻
旗降石
白旗降石
旗降石出产于寿山北面地界的旗降山,旗降山原名奇艮山,位于猴柴磹东北1公里处。旗降石矿脉位于火山角砾岩与流纹岩交界处。旗降矿点主要由北、北西向矿脉组成,附存于层间破碎带中,矿脉走向350°,矿脉最好部分已采空,所遗脉幅最大宽度10余厘米,多数地段小于5厘米,或仅见断层裂隙。矿脉延伸达100米以上,在矿脉的中心部位,矿石呈蜡黄色、红色或灰白色,略具油脂光泽,不透明,质地较细腻。在脉的边部还可有宽度不大的地开石化、叶蜡石化和高岭土化。在矿脉的膨大部位,曾采到质量上乘的矿石。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开采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资源量最大的人间美石。
高山石出产于高山,高山座落于寿山村的南面,海拔983米,是寿山村的主轴山。
去寿山探胜,还未进寿山村,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高山,各个矿洞泻下的矿渣,形成了许多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石流。高山产有30多个品种石,色泽丰富多彩,质地通澈透明,惟质稍松,含水份较多,容易干裂,须用油保养。质地洁净的纯黄、纯红、纯白的高山石非常罕见。
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旗降石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
旗降石产于寿山村北面之旗降山。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或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主要以色相来细分其右,品种较多,是寿山石中的一大家族。
高山石质地较软,适宜上油保养,因而人称其为“财主石”。高山石长久抚玩,会上“包浆”颜色变旧,火气褪尽,更加古雅可人。高山石作品不宜置于强烈的阳光下,最好用玻璃罩或摆设于橱内。长久收藏高山石,上油后应用不透油的玻璃纸山石
黄高山石
黑高山石
白水黄石
小高山石
新洞高山石
大洞高山石
银裹金田黄
水坑石
黄冻
水坑石寿山石中的一大类,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有一矿床,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是寿山溪的发源地,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凡坑头所产的石头,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为寿山石中比较稀有的一类。
水坑石亦由矿洞内开采而得,并非产自于水中,因矿洞内石质受到山涧水不断渗透与浸渍,显得莹澈凝腻。但因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作品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清代有诗云: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可见水坑石采凿的困难及珍贵的程度。
掘性高山石
荔枝洞高山石
和尚洞高山石
玛瑙洞高山石
嫩嫩洞高山石
世元洞高山石
四股四高山石
鸡母窝高山石
大健洞高山石
油白洞高山石
杜陵坑石
马背石
杜陵坑石产于杜陵坑山中,石质坚结,有不少凝灵细润的石材。杜陵坑石质稳定,没有高山石那么松软,也不容易变色,受到金石家的称许,被誉为「山坑之首」。《寿山石考》曰:如清淡学士,时见机智。
黄旗降石
紫旗降石
彩虹旗降石
焓红旗降石
掘性旗降石
老性旗降石
新性旗降石
李红旗降石
金裹银旗降石
银裹金旗降石
芙蓉石
白芙蓉石
芙蓉石属于寿山石中山坑石的一种,质地柔而细嫩,如脂如膏,微透明,“似玉而非玉”。肌里含有黄色、白色、灰黑色等块状砂团。芙蓉石色彩异常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各色俱全。
古人推崇芙蓉石曰:“美玉莫竞,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肌,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推崇芙蓉石的还有清代郭柏仓,福州名人张宗果,金石书画家陈子奋,书画家龚礼逸,篆刻家韩天恒,金石书画家潘主兰等。正因为芙蓉石的丽质与易于受刀的特征,因此自古就与田黄石并列为中国“印石三宝”之一。田黄石是“石中之王”,而芙蓉石则无愧为“石中之后”。
解放前用做砚石,以后取其色正明亮部分,用作雕刻,仿制玉器,别饶风趣。老岭石无论矿石物理性质、外观特征,都与浙江青田石相似,有时两者难于分辨,惟从肌里的纹理中,尚可辨认。
老岭石产于高山北面约4千米处的老岭山,储量大,体积大,但质粗,多用以雕刻大件陈设品、器皿和规格化印章。
老岭晶
老岭黄石
老岭青石
红缟老岭
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最为罕见,明色胜暗色。
环冻
桃花冻
天蓝冻
水晶冻
牛角冻
鱼脑冻
玛瑙冻
鳝草冻
坑头冻
坑头石
田坑石石质极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萝卜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石中之王"等美称。
田黄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田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
黑田石
硬田石
溪管田
田黄石
橘皮红田
乌鸦皮田黄
杜陵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寮石和花坑石。
寿山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代表着祥瑞的神兽麒麟降临寿山,村民们雀跃欢呼,看见麒麟飞向杜陵坑山上,之后就不见了,故杜陵坑又有“度麟坑”之名。
都成坑石(又称杜棱石)产于高山东北2千米都成山涧中,明末清初时发现,清道光年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色彩丰富,有红、黄、白、灰、紫等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
汶洋石产于汶洋村漏岭,石质相似芙蓉石,有白、红、黄色相兼,脂润腻滑。1997年新发现,1999年开采,名扬海内外。
红芙蓉石
黄芙蓉石
五彩芙蓉石
新洞芙蓉石
上洞芙蓉石
将军洞芙蓉石
绿若通芙蓉石
月尾石
月尾晶
月尾石,又名牛尾石,出产于与善伯山相连的月尾山的山麓之中,洞在杜陵坑北部的月尾溪旁。月尾峰树木茂盛,青翠葱茏,犹如一位盛装的倩女,与“和尚头”一般的高山峰迥然有别。这里还有一条小溪流入寿山溪,两溪交汇处称之双溪,山青水碧,景色诱人。
大山石产量大,石质粗,含砂量多,多作为耐火材料。大山石有红、紫、兰、黄、白、绿等色,以黄绿和浅绿者常见。其黄绿部分是结晶性的冻石,石性稍坚,而白色部分多为网状的绵砂,石性稍脆。有的大山石带有黄绿色的砂岩,或深色的铁锈格石皮。绿色与黄色的大山石有许多酷似豹斑的结晶体。
大山石中质纯而洁净通灵者,称为“大山通”石;晶冻者称为“大山晶”石,只是较为少见。少量黄色冻石的质地纯洁通灵,相当名贵。
月尾冻
月尾紫石
月尾绿石
月尾艾叶绿
老岭石
老岭通
老岭石又名“柳岭石”,产于寿山村北端老岭深山中,早在宋代就大量开采用于雕刻。老岭石质地坚脆,微透明,颇具光亮,色以青翠与赭黄两种最普遍。
老岭石中青者名“老岭青”,黄者名“老岭黄”。其中结晶体名“老岭通”,极罕见。柳岭中有一山峰,地势险要,岩石峥嵘,俗称“虎嘴”,所产石质最佳,通称“虎嘴老岭石”。老岭石中有黄地黄纹者,名“黄缟老岭”,红色地含各色缟纹者,名“色缟老岭”。
月尾石质地细润而较松,微透明或不透明,肌理中偶有白色或绿色斑点,主要有绿、紫二种,色泽深浅变化不同。其品种有月尾绿、月尾紫和艾叶绿月尾石等。月尾紫石性洁,富有光彩,以色浓如鲜猪肝者为佳;月尾绿石以通明翠绿者为贵,但多裂痕,油浸则泯。该洞亦出晶石、冻石,称月尾晶石、月尾冻石
石质细嫩,石表多光泽,主要有月尾紫石、月尾绿石两种。
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娴雅尽在其中。芙蓉石开采于明末清初,以其“似玉而非玉”的特质,备受文人雅士宠爱。
半山石中质佳者极似芙蓉石,易与芙蓉石相混。
竹头窝石(又名竹头青石)产于月洋村竹头窝洞。质细嫩,与芙蓉石洞有相似之处,但洁净不如芙蓉洞,故难与芙蓉石争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