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新建城市如何提升城市竞_省略_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华志明

合集下载

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如何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凸显出来了作为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推动城市发展,并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一、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石,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土地的利用,有效避免土地浪费和城市扩张过快。

其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城市的绿地和水系,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才能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城市发展,引进一流的人才团队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城市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为此,需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调整政策,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与国内外优势城市的合作,引进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注重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品牌。

四、加强城市间合作与交流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友好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加强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开发。

同时,要主动参与国际性的城市交流活动,拓宽城市的国际视野,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城市的创新与发展。

五、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城市形象和城市的软实力对于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途径_丁登林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途径_丁登林

在当代社会,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地区融入现代化进而提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加快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虽然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进而提出解决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思路及途径。

一、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

欠发达地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还集中在城市,农村以农业为主,城乡缺乏有机联系,城镇相当程度上起着农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制成品的交易场地。

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对自身条件、历史基础、资源禀赋考虑较多,缺乏在更大范围考虑自身地位性质、对外联系、产业分工等,未能站在区域城镇化高度上统筹安排,缺乏区域规划城镇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就城镇论城镇,未能形成梯次明显、职能明确的城镇体系,尚处于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不够强大、次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城镇之间内联强度不够的初级阶段。

2.贪大求洋、不顾经济实力盲目拉大城镇框架。

城镇化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而欠发达地区忽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简单地把城镇化等同于城镇建设。

有的大肆圈占土地搞所谓的开发区或经济园区,导致大量土地长期撂荒浪费;有的不顾经济实力盲目照搬发达地区的做法,搞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超高建筑来展示现代化城市形象,搞贪大求洋的城建项目和形象工程;有的贫困地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把有限财力主要用于城镇高标准建设;有的把城镇化水平作为考核指标,相互攀比,甚至靠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城市管辖面积来提高城镇化水平,其结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3.城镇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欠发达地区很多是地处我国老少边等颇具特色的地方,或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或民族特色突出,或红色资源众多,或民风古朴。

但是,为了加快发展或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地方在城镇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以为只有玻璃幕墙、宽马路、立交桥、大广场才是城市的现代化,忽视城市内在品质,忽视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不注意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而是一味贪大求洋,盲目模仿外国外地建筑,不顾文化遗产搞破坏性建设,使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把城市建得像杂货店一样,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导致城镇建设单一,风格大同小异,地方特色丧失殆尽,城镇建设迷失了独特个性,城市结构趋同,城市面貌相似。

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难题及提升策略

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难题及提升策略

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难题及提升策略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人口、环境、交通、建筑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难题常常伴随而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难题之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这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

人口多了,城市规划需要更多地考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此外,人口增长还会对城市的交通、环境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到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提前做好规划。

另一个难题是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城市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破坏自然环境来满足建设的需求,但这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存在矛盾。

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因此,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科学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另外一个难题是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需要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交通流量调控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公共交通、优化道路网络、限制私家车辆等方式来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

城市规划建设还面临着土地利用的难题。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在规划建设中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集约用地等方式来解决土地利用的难题。

另一个难题是城市不平衡发展。

有些城市发展过快,而有些城市发展缓慢,导致城市之间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注重区域均衡发展,合理规划和布局区域发展,促进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

为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统筹规划,确立全局意识。

城市规划建设不宜孤立地看待,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确保各项措施真正发挥效果。

其次,注重科学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应该及时引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提高建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城市建设中如何增强城市竞争力

城市建设中如何增强城市竞争力

城市建设中如何增强城市竞争力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个城市要想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吸引人才、资金和资源,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那么,在城市建设中,究竟应该如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呢?首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基石。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多个方面,它是城市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个拥有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的城市,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发达的地铁系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现代化的港口和机场能够加强城市与国内外的联系,推动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先进的通信设施也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城市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可以通过发展深加工产业,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能够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还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综合功能。

再者,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城市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拥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城市,能够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城镇化规模十分庞大,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

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自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从总体上看,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依旧很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城镇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亟待研究解决。

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城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县城及城郊、轻乡镇及偏远”的问题,致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乡镇发育程度不高,镇区规模普遍不大,基础设施建设陈旧落后,配套功能还不完善,城镇面貌原地踏步或有较大程度的倒退,经济实力缺少第二、三产业的支撑,城镇吸纳积聚功能较弱,中心镇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服务等功能。

(二)城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欠发达地区,对城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

即便是有规划,也缺乏科学性,规划设计没有自己的地区特色。

县级政府如此,乡镇政府更是严重,大部分乡镇没有编制乡镇总体规划,致使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城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张美华(中国人民银行宁城支行天义镇024200)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合理的范围内,大胆拓展业务,积极增加现有资金的盈利能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种可能。

一是变成大型银行的贷款零售商或者大型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金融服务承包商。

小额贷款公司是专业的小额信贷提供者,具备面向基层、客户众多、方便快捷的优势,与大银行资金雄厚的优势相结合,作为贷款零售商从大型银行批发资金转贷,是可能的发展方向。

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打包买入银行信贷资产,进行资产转让交易、不良资产交易和处置,还可以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服务的外包商,帮助银行对小企业进行贷前审查、贷后管理以及综合金融服务。

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巧

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巧

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巧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配置、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然而,城市规划并非易事,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和利益冲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充分调研与分析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

规划者应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城市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的特点和问题,为规划提供依据。

此外,规划者还应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期望。

二、注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其次,应该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规划,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此外,规划者还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三、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城市规划应该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避免出现社会分割和不公平现象。

例如,应该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住房,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人群的需求。

此外,规划者还应该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创造有利于不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城市环境。

四、加强规划与实施的衔接城市规划与实施的衔接是提升城市规划效果的关键。

规划者应该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和可实施性。

此外,规划者还应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规划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规划者可以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提升规划效果。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各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1. 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大大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交、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同时,还需加强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改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能力供水、供电、供气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充足的供应能力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加强供水、供电、供气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增加供应能力,提高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加强智能化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供应效率。

3. 提升城市通讯网络建设在信息时代,快速可靠的通讯网络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城市通讯网络建设非常关键。

需要加大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速度,推动5G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同时,鼓励和支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无线网络覆盖,便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4.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建设与改造。

这些公共设施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还能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完善公共设施,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与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5.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建设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质随着城市化不断进程,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始终将提升城市品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

一、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城市规划工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要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推进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同时,要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城市建设质量是决定城市品质的关键。

要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控制。

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确保城市建设质量的合格和标准化。

三、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品质的体现。

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优先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四、强化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环境是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强化城市环境建设,必须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特别是要注重改善城市空气、水质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和舒适度。

五、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

要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城市文化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

特别是要注重发展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推出符合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美誉度。

六、发挥城市风貌的独特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

要发挥城市风貌的独特性,必须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体现城市特色和人文底蕴,推出符合城市特色和风貌的建筑物和文化活动,强化城市风貌的独特性和美誉度。

欠发达县_市_实现新型城市化的路径

欠发达县_市_实现新型城市化的路径

市县领导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各县(市)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欠发达县(市)更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认真研究和把握城市化规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城市化体系,以不可或缺的特色形象赢得发展空间,实现赶超目标。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欠发达县(市)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城市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其表现形式是人口的转移和集中,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的集聚,实质和核心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

欠发达县(市)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方向、原则、路径和重点,努力形成可持续、集约发展的城镇新格局。

第一,创新制度,促进县域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聚集。

从直观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一般而言,在农村“推力”(人多地少和生产收入较低的压力)和城市“拉力”(较高的收入和方便舒适的生活所产生的引力)的综合作用下,这个过程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自发出现,并且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曾在较长时期内被人为地阻滞。

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缓慢的欠发达县(市)而言,这种阻滞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深刻。

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后,无法享受到市民在就业、医疗、社保、救助等方面的基本待遇,他们只能将土地当成稳定的生活保障,宁可成为遭人歧视的“农民工”,也不愿成为缺乏基本保障的“城市居民”。

因此,加快推进欠发达县(市)的城市化进程,首先必须冲破旧制度的樊篱,创新制度设计,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提供无障碍通道。

一要彻底去除户籍制度的附加功能,还户籍制度以“本来面目”,为要素资源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流动创造前提条件。

二要加紧完善进城务工、定居的农业人口的生活保障措施,使包括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优抚、互助在内的所有社会保障一视同仁地覆盖到他们身上,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的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城市规划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进行探讨。

一、规划视野的拓展城市规划应具有长远的视野,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考虑全球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过程中,应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注重城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合理的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使各个功能区域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此外,还应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划定绿地和公共空间,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提高城市的环保水平,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要加强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五、鼓励社会参与城市规划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等渠道收集民众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参与性。

同时,还要加强市民的规划意识,推动市民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共同建设美好城市。

总之,加强城市规划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

只有注重规划的长远性,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护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城市规划建设提质增效

城市规划建设提质增效

城市规划建设提质增效城市规划建设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建设应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

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方案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土地进行划分和规划,更需要考虑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域的互动和协调。

例如,商业区域的规划需要与文化教育、居住区域相衔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圈。

只有通过整体性的规划和协同发展,才能使城市各部分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失衡。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应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排放,鼓励低碳环保的建筑和交通方式,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

再次,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民意。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应该从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出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规划合理的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多元化的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共识,使城市规划更贴近人民的期望。

最后,城市规划建设应强调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营。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的提质增效需要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社会需求和民意,以及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才能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规划方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规划行业整改措施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城市规划行业整改措施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城市规划行业整改措施提升城市规划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一些问题存在,城市规划行业面临着亟需整改的局面。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一、问题分析1.人才短缺城市规划行业对高素质、熟悉城市发展规律和规划原理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专业门槛高、培养周期长,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2.规划体系不完善城市规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完善、各部门之间协同不足的问题,导致城市规划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规划执行不力城市规划的实施关键在于执行,然而,由于规划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执行环节存在着较大挑战。

一方面,开发商或投资者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可能忽视规划要求;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规划执行的监督不力。

二、整改措施1.培养人才加大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设立城市规划专业,增加招生规模,并提高教学质量。

政府可以实施奖励政策,鼓励人才回流或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行业。

2.建立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规划协同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定期会议,分享信息、协商解决问题,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推进。

3.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建立健全的规划执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开发商或投资者的监督力度,对违反规划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引入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提供精准的空间数据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预测和优化,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加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该是民主、透明的进程。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其纳入规划决策的过程中,提高规划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

城市规划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规划。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设计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一、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包括交通、能源、通信、水务等。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和投资,使城市具备竞争优势。

例如,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高质量的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满足居民的需求;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可以提高城市对外的形象和吸引力。

二、城市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过程,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交通规划等。

城市规划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设计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各项设施的布局和功能,确保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

其次,城市规划设计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定位和需求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

最后,城市规划设计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范畴,提倡绿色、低碳、智能的建设理念,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1.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确保各类设施的布局与规模与城市的需求相匹配。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和科学论证,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建立长效机制,动态调整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向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转型。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整合和互联互通,提高各类设施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水平和效益。

推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推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推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推进城市发展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推进城市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基础。

首先,城市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创新科技应用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市可以积极引进和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例如,发展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此外,城市可以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吸引优秀的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促进城市经济的创新发展。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城市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吸引人才,城市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为人才提供丰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同时,城市可以加强高等教育的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四、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

城市可以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要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城市的产业技术水平。

五、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城市可以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景观。

此外,城市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融入感。

通过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加强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城市的管理和发展水平。

最新-欠发达县市城市化的思考 精品

最新-欠发达县市城市化的思考 精品

欠发达县市城市化的思考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

欠发达县城市化进程快慢,直接关系到欠发达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不少欠发达县通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体系初显框架,城镇建设初见端倪,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为实现城市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城市化的条件、机遇和可能性已经基本具备。

城市化是欠发达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大局。

欠发达县关键是选择什么道路,采取什么措施,以不断加快并实现城市化。

一、搞好规划,拉开城市建设的框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的形象和水平。

欠发达县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片面注重发展速度,忽略科学规划,导致盲目建设。

一些地方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因为经济欠发达而降低城市建设的标准,而应该以超前的眼光更加重视城市建设规划,为城市建设拉开框架,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一是规划起点要高。

由于欠发达县的城市建设资金不宽裕,城市的线路预埋、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难以同步到位,如果不做到高起点规划,势必为今后发展留下后遗症。

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至少考虑到今后二、三十年的发展趋势进行规划。

二是块状规划要精。

欠发达县的城市建设不可能全面开发,一般只能统一规划、块状开发。

因此,做好块状规划至关重要。

要根据城市定位,对城市规划区内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等各类用地进行科学布置、科学开发,对新区、工业园区、生活居民区、风景旅游区等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促进城市合理、健康发展。

三是维护规划要严。

规划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必须克服规划执法不严、违章情况普遍的不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口”的原则,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以免造成“今天建,明天拆”,“今天铺,明天挖”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施路径再思考

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施路径再思考

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施路径再思考摘要:规划实施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空间规划、实现规划目标的手段和保障。

以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市—河南新乡平原新区为例,从市场主导下新区建设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出发,探讨影响欠发达地区新区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在于动力、经济、土地、导控及技术因素。

以此为基础,结合平原新区既有的背景条件,借鉴国内外新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分别从转变开发模式、重配土地资源、规划协同导控、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策略和建议,以有力高效的指导新区的开发建设。

希望平原新区规划实施的实践能为其它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的规划实施带来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施、平原新区1.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各类型的城市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

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不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不论是为解决“城市病”,还是为促进“城镇化”,建设新区不再是“热潮”,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现象。

回顾这些新区建设,即便有成功实施的浦东、曲江新区,但更多新区仍未成熟,城市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实施难进行。

如何推进新区的规划实施?本文以平原新区为例,对其规划实施的非正常现象进行分析和再思考,探讨影响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区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

同时,结合国内外新区建设的实践,重新探讨新区规划实施的路径。

2.欠发达地区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2.1.“欠发达地区”的定义与特征所谓“欠发达地区”,它是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的。

在百度百科里定义为“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

”我国地域空间上,欠发达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西、安徽、四川、陕西、广西、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

这些地区一般表现为社会封闭,思想落后,市场观念淡薄,教育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限。

对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分析

对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分析

对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分析中西部欠发达县城经济发展滞后,居民生活水平不高,这些地区迫切需要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过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空间、人口、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城市化。

本文从城市化本质入手,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现状的思考分析,寻求突破点,并从多角度提出一些城市化发展策略。

标签: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城市化;城市建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比较晚,现阶段我国正高速推进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先后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成功推动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但政策往往侧重中西部中心城的发展,而忽略了一些欠发达县城的城市建设,亦由于这些县城大多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如何自救,如何寻求发展,怎样真正实现城市化,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1、城市化的本质关于城市规划的国家标准中提到“城市化是多方面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向城市人口、经济、生活方式转化以及不断发展完善城市经济”。

因为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所有人类对城市化内涵的理解难以把握,人口学侧重人口,把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定义为人口城市化,而社会学和经济学分别从它们视角定义城市化,也就是狭义的城市化,分别为生活方式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

总体来看,城市化本质上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伴随许多复杂转化的过程。

2、中西部欠发达县城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现状2.1欠发达县城工业化程度低中国的中西部欠发达县城经济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现有企业规模也不大,经济效益差,由于地域问题,企业引进困难,工程化程度一直很低,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城市化就难以实现。

2.2欠发达县城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是指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是指这三个产业分别在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中西部欠发达县城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大部分以农业为主,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远远落后跟不上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东部及沿海地区。

经济欠发达城市如何加快发展

经济欠发达城市如何加快发展

经济欠发达城市如何加快发展
经济欠发达城市如何加快发展
一、实现思维创新,解决城市建设的切入点. 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要加快发展,首先要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最关键之处就是要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创新,要与时俱进. 第一,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建设,通过对城市建设体系资本的科学运营,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走出一条城市建设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良性循环有序运行的新路子.
作者:马胜涛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规划局刊名:城乡建设英文刊名: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2 ""(7) 分类号:关键词:。

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规划能力的方案

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规划能力的方案

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规划能力的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能力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规划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城市规划人才培养城市规划人才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的质量。

因此,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加大城市规划专业的招生规模,增加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

其次,要提高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质量,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城市规划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优化城市规划决策机制有效的决策机制是确保城市规划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

要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需要建立起一套权威、高效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

首先,要完善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标准。

其次,要建立起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提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能力。

同时,要注重民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倾听城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决策参考。

三、推动城市规划技术创新城市规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数字化时代,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城市规划工作。

例如,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评估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同时,还可以运用仿真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让决策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的效果和影响。

推动城市规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效率和精确度。

四、加强城市规划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它需要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发展方案。

因此,加强城市规划与其他领域的整合是提高城市规划能力的关键。

可以建立起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吸引各个领域的专家参与城市规划项目,并进行深度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城市发展必须确立“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竞争理念,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取得发展优势。

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实践为例,从合理定位城市、科学规划布局、挖掘城市资源、突出经济导向、坚持城乡统筹等多个角度,对于欠发达地区新建城市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竞争力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国家、地区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城市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确立“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竞争理念,全面打造自身特色,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才能取得发展优势。

本文结合江苏省宿迁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实践谈谈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建城市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宿迁市基本情况江苏省宿迁市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下辖三县两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526万。

1996年,宿迁市总人口481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4.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8亿元,财政总收入7.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3万;建成区内人均道路面积5.9平方米,污水处理率为零,自来水普及率47%,燃气普及率为零;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24.59%、18.32%、2.1平方米。

建市之初的宿迁中心城市,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城市建设水平角度而言,都是江苏这一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

中心城市的发展是“零”基础、“零”起步。

二、宿迁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践(一)确立合理的城市定位坚持可持续的城市科学发展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但由于地区的差别、时序的不同、所处发展阶段的差距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时,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宿迁这样一座原淮阴市最为贫穷落后的四个县组建的新城市,又位于全国经济发达省的版图内,周边城市发展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定位城市,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全面快速发展的基础。

宿迁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苏北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在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及时对城市性质进行了调整,明确定位为: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现代休闲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化滨湖城市。

围绕这一定位,确立了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即:建设具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集湖光秀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色、城建品位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二)科学布局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的布局不仅影响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同样,对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快速显现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级宿迁市城市建设是“零基础”、“零起步”,其基础是县级宿迁市,当时的城市发展是沿大运河和古黄河两河之间的狭窄区域的轴向发展模式,城市发展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总量小、速度慢、对周边地区缺乏辐射带动功能。

1996年建市以后,宿迁明确了城市发展模式为依托老城,建设新区,即:以老城区为基础,建设市府新区和宿豫新区,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随着建市后中心城市的迅速发展,原先确立的城市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在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宿迁重新确立了城市发展模式为分散组团式,即:大力实施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引湖纳山战略,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六大片区综合全面发展,形成开敞型、片区式空间结构形态。

六大片区功能各异,特色鲜明,又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城市发展避欠发达地区新建城市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宿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华志明免了资源的绝对集中和浪费。

同时,在城市周边选择三个具有独特资源、环境优势的镇,规划建设卫星城,构建中心城市“一城三星”的城市形态。

这种超前于目前宿迁城市发展现状的理念,为宿迁城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以洋河为中心的工业卫星城、以皂河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卫星城、以晓店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卫星城迅速在主城区周边崛起,成为主城区发展中重要的“飞地”,并且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突出经济导向,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在现代经济学的理念中,对于城市的理解和定义是:城市是经济的载体,城市也是经济的主体。

城市作为一个生产实体,其经济活动通过劳动力、原材料、资金等的输入,产出物资产品,一方面满足社会居民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宿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着力从构建城市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入手,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构建优良的发展环境。

1、狠抓对外交通建设,增强区位优势宿迁作为新兴城市,城市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城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才能真正实现“低谷隆起”。

为此,宿迁自“九五”计划开始就着力谋划超前的城市对外交通系统,构建便捷高效的流通渠道。

先后建设了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宿迁段等一批重点工程,打破了宿迁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的历史,全面打通了宿迁到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的高速连接通道;通过对大运河黄金水道的清理整顿、扩建船闸,使运河宿迁段成为二级内陆河道。

宿迁对外交通系统在水、陆、空三方面均形成了对城市经济的有力支撑。

2、狠抓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2001年11月,宿迁市成立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一系列软环境整建的重要举措。

由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首问负责制、让群众和客商评议软环境等软环境管理方法的创新不断涌现。

以软环境建设为主题的活动效果体现为宿迁经济发展环境水平的全面提升。

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投资环境和“最灵活的政策措施,最灵活的管理制度,最灵活的改革举措”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宿迁全面确立,并得到了投资商、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

2005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95亿元,是建市初的2.9倍;实现财政收入25.9亿元,是建市初的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亿元,是建市初的13.8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57亿元,是建市初的2.4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208元和3839元,分别比建市初增加4262元和1846元;三次产业结构也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

(四)挖掘城市资源,打造城市特色1、挖掘生态资源,打造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和资源双重因素,注重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悉心打造“生态宿迁”品牌,想方设法在两者的有效结合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泛富集生产要素,形成自己独有的,其它地区难以复制仿效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彻底改善宿迁的生态环境,为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兼顾宿迁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建设“生态宿迁”中着力开展了:“蓝天工程”,从治理重点空气污染源入手,扩大烟尘控制区面积,实行限期整治,让宿迁的天空更蓝;“碧水工程”,强化饮用水源头保护工作,减轻城市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完善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让“水清、岸绿、流动、畅通”成为现实;“植树造林工程”,把“十五”期间每年的3月、11月定为“城乡绿化突击月”,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绿化工作,努力实现“空中看宿迁,森林盖大地”的目标;“靓城工程”,突破道路绿化,完善河道绿化,重视庭院绿化,大搞环城绿化,广辟绿色广场,着力创造“人在园中走,车在林中行,楼在花中卧,闹市森林中”的美好人居环境。

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构建以生态效益型为特色的农业体系,以生态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体系,以杨树产业为支撑的林业体系。

经过10年努力,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由建市初的24.59%、18.32%、2.1平方米提高到39.77%、35.82%和9.74平方米。

2005年,宿迁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江苏省园林城市”,正在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卫生城市。

2、挖掘水资源,打造滨水城市“智者乐水”,水给人以智慧和机敏,历史上人类就有逐水而居的习惯。

宿迁在水资源方面更具有许多城市所没有的天然财富。

烟波浩淼的骆马湖,方圆400平方公里,常年水质为二级,湖心水质为一级,她象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伫立傍依在宿迁中心城市城郊;大运河、古黄河象两条玉带穿城而过。

大自然赋予了宿迁独特的水资源优势。

因此,在挖掘城市发展资源的过程中,宿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深入挖掘“水”资源。

首先是大力实施滨湖发展战略。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引湖纳山”的发展战略,打造滨湖城市特色。

先后编制了以骆马湖为核心的骆马湖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骆马湖滨湖地区总体规划、骆马湖涉湖地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湖滨建设,推进滨湖地区有序科学开发。

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加强对运河、黄河城区段的治理,形成不同风格的滨水风光带。

先后编制了两河四岸总体规划、古黄河风光带总体规划、中运河风光带总体规划、运河产业带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启动了河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风光带建设工程,先后投资近10亿元清水绿岸美两侧,使得“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的滨湖特色城市逐步显现。

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城市宿迁城市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城区内散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项王故里、乾隆行宫、极乐律院、东大街历史街区等都是宿迁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滋润宿迁人民的楚文化,兼收并蓄,大度豁达,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张力。

宿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弘扬。

先后编制了《宿迁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性详细规划》、《项王故里街区保护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打造宿迁浓厚的城市历史风貌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先后规划、建设了马陵路明清商业街、楚城等具有浓郁楚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体;同时,将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修缮了项王故里、乾隆行宫、极乐律院、南大寺等一批古建筑。

在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中,着重开展了以弘扬“酒都”、“花乡”、“杨树之乡”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宿迁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在城市发展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宿迁独特的城市品牌逐渐树立。

(五)坚持城乡统筹,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大力推进“四个一体化”,实现“四个面向”:即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把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面向农村延伸;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把城市产业要素资源面向农村扩散;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把城市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面向农村覆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把城市科教文卫发展面向农村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