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故乡的芦苇》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故乡的芦苇》,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景的认知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阅读材料。

通过描述故乡的芦苇,让学生触发对家乡的记忆和感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寓意。

教具准备:教科书、图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呈现一幅描绘芦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触发学生对芦苇的认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芦苇的了解和印象。

Step 2:呈现课文1. 教师通过图片或多媒体设备呈现课文《故乡的芦苇》。

2. 教师念读课文,学生跟读。

Step 3:师生共同阅读1. 教师组织学生师生共读课文,学生读出每一段后进行简单的解释。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Step 4:讨论理解1. 教师提问学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慨和思考。

Step 5:拓展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独特的景观?2.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Step 6:归纳总结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2. 学生自觉背诵课文的关键句子和表达。

Step 7: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Step 8:课堂点评1.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评价。

2. 教师进行集体概括和总结,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故乡的芦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故乡的芦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芦苇》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探讨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故乡的芦苇》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总结。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故乡的芦苇》的情节内容与主题思想的把握。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的培养。

3.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自然环境的描绘。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成果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感悟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感悟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评价: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清晰明了。

感悟表达能力评价: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芦苇》文本。

作者相关作品的介绍和分析。

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题材,写一篇类似的散文。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第六章:课时安排与教学进程6.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共需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故乡的芦苇》的内容和意境。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

3. 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

教学难点:
1. 领会诗歌中的抒情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故乡的芦苇》的诗歌本。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的故乡,并带入诗歌的内容。

例如:“你们还记得你们的故乡吗?故乡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步骤二:朗读诗歌(10分钟)
教师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跟读。

重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抒情意境和节奏。

步骤三:理解诗歌(15分钟)
1. 学生阅读诗歌,并回答以下问题:
- 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诗中的芦苇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 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芦苇的词语?
- 诗歌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步骤四:感悟诗歌(15分钟)
1. 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意境进行表达:例如:“诗中的芦苇是怎样的?你觉得为什么芦苇倒映在水面上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2. 学生可以以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步骤五:评价反思(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诗歌理解和表达方面的不足。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选取《故乡的芦苇》中的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表演,以增强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芦苇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化、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芦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芦苇的特点。

(2)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

(2)教师辅导,纠正读音、停顿不当的地方。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节奏。

3.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学生机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辅导,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5.小组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讨论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之情。

(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

2.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喻吗?谁能举个例子?生: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比如课文里说“芦苇像绿色的海洋”。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掌握芦苇的主要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故乡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认同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芦苇的概述介绍芦苇的学名、科属、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基本知识。

2.2 芦苇的用途讲解芦苇在生活、工业、艺术等方面的应用,如席子、苇编、绘画等。

2.3 故乡的芦苇景观描述故乡芦苇的生长区域、景观特点,以及与故乡文化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芦苇的基本知识、用途和故乡的芦苇景观。

3.2 教学难点理解芦苇在故乡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观察、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2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芦苇的直观认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故乡的芦苇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兴趣。

5.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讲解芦苇的基本知识、用途和故乡的芦苇景观。

5.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故乡芦苇的认识和感受,分享与芦苇相关的故事或经历。

5.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芦苇工艺品制作,如苇编、绘画等,体验故乡芦苇文化的魅力。

5.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他们关注和保护故乡的生态环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芦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故乡芦苇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和总结反思中的表现,以及对芦苇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芦苇制品加工厂,实地了解芦苇的加工过程和产品制作。

7.2 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故乡芦苇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故乡芦苇文化内涵的理解。

《故乡的芦苇》教案

《故乡的芦苇》教案

《故乡的芦苇》教案《故乡的芦苇》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文章采用了先叙述后抒情的写法,首先用清丽脱俗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接着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儿时与芦苇有关趣事的回忆,通过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全文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着童年的欢乐生活。

生动感人,主题鲜明,同时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构想】本文的设计构想很简单也很朴实,芦苇之美部分的学习重在文本体会,趣事部分重要自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排比部分重要积累,通过读文和师生、生本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用文字表达的美与趣,培养学生语感,初步体会读书带来的美与惬意。

【教学目标】1.认识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及词语。

通过自读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三件趣事。

2.通过反复品读,结合课文体会“恬静”“飘逸”“缤纷的记忆”等词语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趣事。

4.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5.学习抓重点词语读书、联系生活实际读书和想象画面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揭示主题板书:故乡。

对于游子来说,故乡是抹不去的情丝。

《诗经》中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杨柳,王维有言“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梅),余光中有言“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长江水)(课件展示,学生读诗句)故乡的一景一物都融在了游子的血液中,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事物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

对于作家樊发稼来说,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芦苇。

老师板书(芦苇)。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识字,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故乡的芦苇》公开课教学设计1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故乡的芦苇》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故乡的芦苇》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先叙述后抒情。

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

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了儿时与芦苇有关的趣事。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文章生动感人,主题鲜明。

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文章都具有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特点,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对家乡真挚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起来并得到升华。

因此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带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儿,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

即“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下面我就“走这一来回儿中”的过程进行一下反思。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芦苇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故乡芦苇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故乡的芦苇)。

二、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

要求:(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这些生字。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读准字音。

“塘、帐”的韵母是后鼻音;“柴、纯、触、帐”的声母是翘舌音;“辉”不要读成“fēi”。

“几”是多音字,可组词国吧辨析,如“几乎”的“几”读jī,“几个”的“几”读jǐ。

(2)识记字形。

辨析“幻”与“幼”、“尤”与“龙”;“塘”的第八画是“长横”,右边出头;“柴”右上部分是“匕”不是“七”。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语文课教学内容为《故乡的芦苇》,是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及作用•理解作者用芦苇与家乡的情感表达•表述自己的家乡和感受二、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教案•学生:课本,笔,纸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故事、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增强学生对上一课时的印象,为学习新课内容做好切入点。

2.新课讲解1.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芦苇在自然中的生态环境。

2.教师讲解芦苇是湿地植物,它的使用价值,和生长的特点。

3.教师介绍本节课文《故乡的芦苇》的情节,让学生了解作者将重点叙述的是芦苇与家乡的情感联系。

3.文本理解1.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文章,向学生提问作者写文章的目的。

2.教师请学生朗读文章并解读文章中的芦苇与家乡的情感联系。

3.教师借助教具或幻灯片,展示芦苇的形态,让学生观察芦苇并将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与芦苇连结起来。

4.练习1.听力训练:教师放音乐或自己朗读,学生在听音后用笔画芦苇的形状。

2.看图表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校园,让学生根据所见之物细节,叙述自己的家乡。

3.写作练习:教师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所见情境,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触。

5.归纳总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提问本节课的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课文的主旨。

3.教师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新的心得体验。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方法引导,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后,建议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相关的文本,并对自己的家乡做好细腻的观察和记录,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导读:本文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了故乡的芦苇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芦苇”的图片资料,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工具书学会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12个生字,理解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正确书写“幻、狭、辉、尤、柴”这几个易写错的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引入新课1、播放光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芦苇。

芦苇: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匍匐。

叶片宽披针形,两列。

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小穗含4-7小花。

生长于池沼、河岸或道旁。

分布几遍中国和全世界温带地区。

秆可作纸、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供编席、帘等用;花序可作扫帚;根状茎入药,称“芦根”。

2、师述: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17课《故乡的芦苇》。

(板书课题)二、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三、学生带着疑问听录音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认真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借助《字、词、句、段、篇》等资料自学生字。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故乡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芦苇的认知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以芦苇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通过阅读《故乡的芦苇》,让学生了解芦苇在故乡的重要性。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2.2 芦苇知识介绍:介绍芦苇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芦苇的生态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芦苇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芦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芦苇与故乡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芦苇的美。

分析课文中的描绘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芦苇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芦苇的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芦苇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评估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芦苇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成果。

4.2 学生互评和自评: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故乡的芦苇》5.2 图片素材:芦苇的图片5.3 视频素材:芦苇的生长过程视频5.4 艺术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第六章:教学实践6.1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提前观察和收集芦苇的相关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素材,确保教学资源的齐全。

按照教学计划,有序进行课文解析、芦苇知识介绍和实践活动等环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芦苇的特点及其在故乡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芦苇的外貌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芦苇的特点及其在故乡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芦苇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芦苇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实物:准备一些芦苇标本或实物,以便学生观察。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芦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芦苇。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芦苇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3.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乡芦苇的记忆和故事。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芦苇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内的芦苇,记录芦苇的特点。

(2)回到教室,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进行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 故乡的芦苇教案 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故乡的芦苇教案 湘教版

故乡的芦苇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挂图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裹脚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芦苇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故乡芦苇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故乡的芦苇)。

二、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

要求:(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这些生字。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读准字音。

“塘、帐”的韵母是后鼻音;“柴、纯、触、帐”的声母是翘舌音;“辉”不要读成“fēi”。

“几”是多音字,可组词国吧辨析,如“几乎”的“几”读jī,“几个”的“几”读jǐ。

(2)识记字形。

辨析“幻”与“幼”、“尤”与“龙”;“塘”的第八画是“长横”,右边出头;“柴”右上部分是“匕”不是“七”。

(3)理解词语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叶子披针形,茎中空,光滑。

茎可以编席,也可以造纸。

根状茎可入药。

朴实:朴素。

摇曳:轻轻地摇动。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狭长:窄而长。

帆叶:船上的由。

触须: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一般呈丝状。

蚊帐架:支撑起蚊帐的架子。

3.开火车朗读就是课文。

(读后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4.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写故乡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那芦苇令人记忆深刻。

(指导朗读)(3)自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导语】《故乡的芦苇》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物”,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

进而,文章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忆趣”,通过回忆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了故乡的芦苇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芦苇”的图片资料,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工具书学会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12个生字,理解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正确书写“幻、狭、辉、尤、柴”这几个易写错的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引入新课1、播放光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芦苇。

芦苇: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匍匐。

叶片宽披针形,两列。

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小穗含4-7小花。

生长于池沼、河岸或道旁。

分布几遍中国和全世界温带地区。

秆可作纸、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供编席、帘等用;花序可作扫帚;根状茎入药,称“芦根”。

2、师述: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17课《故乡的芦苇》。

(板书课题)二、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故乡的芦苇_湘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故乡的芦苇_湘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故乡的芦苇_湘教版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芦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生答)谁来给大伙儿介绍一下呢?指名读旁注2.师:我们生活在北方,专门难见到芦苇。

但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却生长着许许多多淳朴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作家樊发稼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故乡的芦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4页,用喜爱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芦苇蛛网一畦畦熠熠耀目漂动飘逸缤纷恬适纯真纺织娘魂牵梦绕触须羽翼裹着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摸索:课文要紧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三、细读深究,品读悟情(一)故乡风景图师:同学们,看书回答老师的问题。

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呢?生:汇报。

师:由于工作缘故,作者离开故乡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但依旧对故乡专门的怀念,他曾如此感叹:生:接读(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师:作者缤纷经历中,梦幻般的故乡什么样呢?生:汇报师:这些缤纷绚丽的景物都打动了老师的心,那你喜爱那种呢?生:自由发言师:四种景物各有各的特点,四种景物都那样缤纷绚丽,你们想不想走进作者的故乡亲眼去看一看呢?(读课文)师:同学们,作者的故乡美吗?你们谁想像老师一样美美的读一读?生:读文。

(找两个学生读——齐读)师:评判(你读得专门美;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看起来置身于作者的故乡;你读得太美了,老师也看了缤纷的色彩)师:这几种景物在南方是专门常见的,什么缘故到作得的笔下就变得如此生动呢?作者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哪此修辞方法?生:比喻;排比。

师:同学们,这一组排比句作者写的多美啊!让我们以小组赛读的形式朗读看一看那一组能读书这么美得景色!学生小组赛读(二)芦苇飘逸图师:作者在那个地点精选了四中景物进行描写,向我们倾诉着对故乡的想念,然而,令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不起眼的,淳朴无华的芦苇。

师:指名读8——10自然段,我们边听边体会,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最深,能够动笔画下来。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故乡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芦苇的生长环境:水边、湿地等。

讲解芦苇的特点:高大、坚韧、空心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芦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芦苇的外观。

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芦苇生长环境和特点。

第二章:故乡的芦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乡的芦苇分布情况和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2 教学内容介绍故乡芦苇的分布情况:河流、湖泊周边。

讲解芦苇在故乡历史文化中的作用:编织、建筑、燃料等。

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故乡芦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芦苇的生长环境和故乡风情。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芦苇在故乡历史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芦苇的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芦苇的多种用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芦苇的用途:编织品、建筑材料、生物燃料等。

展示芦苇制品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芦苇的利用价值。

3.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展示芦苇制品,让学生亲手触摸,了解其质地。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创作芦苇制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章:芦苇与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芦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芦苇在水质净化、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

介绍芦苇生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芦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芦苇保护环境。

第五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珍惜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芦苇在故乡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芦苇保护做出贡献。

5.3 教学方法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行动倡议:鼓励学生为保护故乡的芦苇行动起来,如参与芦苇保护活动、宣传芦苇的价值等。

《故乡的芦苇》教案

《故乡的芦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故乡”、“芦苇”、“荡漾”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故乡的芦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的景象,引出本课《故乡的芦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词和短语,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故乡芦苇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家乡景色的文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描绘家乡景色的文字和调查报告。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配乐诗朗诵、图片展示等方式,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教案封面: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故乡的芦苇》教学目标:1. 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 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3.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情感;4.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朗读诗歌《故乡的芦苇》;2. 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表达;3. 进行情感分享和小组讨论;4. 进行创意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2. 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过或看过芦苇?你们对芦苇了解多少?二、学习诗歌《故乡的芦苇》(10分钟)1.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诗歌;2. 再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3. 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情感分享和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对故乡的情感与思念;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搜集各自对故乡的感触和亲身经历。

四、创意绘画活动(20分钟)1. 提供素描纸、彩色铅笔和水彩笔等绘画工具给学生;2.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乡的感受,画出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目的;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

教学延伸:1. 如果时间充分,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进行小剧场表演;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我心中的故乡》的作文,并录音朗读给家人听。

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朗读、情感分享和创意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芦苇和故乡的情感。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美的营养,增强自身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教案(精选11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芦苇》教学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了故乡的芦苇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芦苇”的图片资料,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工具书学会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12个生字,理解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正确书写“幻、狭、辉、尤、柴”这几个易写错的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引入新课1、播放光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芦苇。

芦苇: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匍匐。

叶片宽披针形,两列。

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小穗含4-7小花。

生长于池沼、河岸或道旁。

分布几遍中国和全世界温带地区。

秆可作纸、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供编席、帘等用;花序可作扫帚;根状茎入药,称“芦根”。

2、师述: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17课《故乡的芦苇》。

(板书课题)二、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三、学生带着疑问听录音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认真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借助《字、词、句、段、篇》等资料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是采用什么方法学的?师生共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故乡的芦苇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芦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生答)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指名读旁注
2.师:我们生活在北方,很难见到芦苇。

但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却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作家樊发稼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故乡的芦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4页,用喜欢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芦苇蛛网一畦畦熠熠耀目飘拂飘逸缤纷
恬静纯真纺织娘魂牵梦绕触须羽翼裹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三、细读深究,品读悟情
(一)故乡风景图
师:同学们,看书回答老师的问题。

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呢?
生:汇报。

师:由于工作原因,作者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依然对故乡非常的怀念,他曾这样感慨:
生:接读(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师:作者缤纷记忆中,梦幻般的故乡什么样呢?
生:汇报
师:这些缤纷绚丽的景物都打动了老师的心,那你喜欢那种呢?
生:自由发言
师:四种景物各有各的特点,四种景物都那样缤纷绚丽,你们想不想走进作者的故乡亲眼去看一看呢?(读课文)
师:同学们,作者的故乡美吗?你们谁想像老师一样美美的读一读?
生:读文。

(找两个学生读——齐读)
师:评价(你读得很美;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置身于作者的故乡;你读得太美了,老师也看了缤纷的色彩)
师:这几种景物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为什么到作得的笔下就变得如此生动呢?作者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哪此修辞方法?
生:比喻;排比。

师:同学们,这一组排比句作者写的多美啊!让我们以小组赛读的形式朗读看一看那一组能读书这么美得景色!
学生小组赛读
(二)芦苇飘逸图
师:作者在这里精选了四中景物进行描写,向我们倾诉着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令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师:指名读8——10自然段,我们边听边体会,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最深,可以动笔画下来。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最深?
生: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一片片,一簇簇。

”因为我感觉把芦苇比作碧玉,又像绿色的轻云,所以颜色很美。

板书绿美
师:出示课件(比喻句)自己读看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一片片,一簇簇"写出了芦苇很多。

师:你体会出了句子里蕴涵的深层意思,真会读书,你能把这种体会通过美读表现出来吗?
师: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我也想读读。

(范读)
师:还有你感受深的句子吗?
生:“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这一句我感受很深,可以看出芦苇很多。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抓住词语来理解,真不错。

板书多
师:男生读,读出芦苇的多读出美。

(三)趣事图
师: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作者还用那丝一样的情结,为我们讲述了他童年的趣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至13自然段,想一起作者为我们讲叙了几件童年趣事,并给每一件事起个小标题
生:默读课文,汇报(吹芦叶哨儿;做芦叶船;抓纺织娘)
师:板书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
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和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并把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的句子读一读?
生:我喜欢“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师:出示重点句子: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生自由读演读
师:纺织娘是什么样子?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课件展示纺织娘)
师:三件趣事作者都以省略号结束,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呢?
生:不能
师:省略号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人意犹未尽,让人去想像去回味。

师:无论是吹芦叶哨儿,还是做芦叶船,还是捉纺织娘,都给作者还来了欢乐,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课件出示)
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

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师: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在字里行间展现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此时在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的家乡,身边的一草一木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爱故乡的什么呢?课下请你饱含着深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写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