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安全系统测试要求规范
网络安全测试方案
网络安全测试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为了确保企业或个人网络系统的安全,进行网络安全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测试方案的概念、目的、方法和实践。
网络安全测试方案是指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和漏洞利用场景,来评估和验证网络系统安全性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发现网络系统中的潜在威胁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
发现漏洞:网络安全测试可以发现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各个层面的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导致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评估安全性:网络安全测试可以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对各种攻击场景的模拟和测试,了解网络系统对各种攻击的抵抗能力。
提高安全性:网络安全测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发现现有的漏洞,还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网络系统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指在不了解网络系统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输入和验证输出来检测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模拟各种攻击场景,包括暴力破解、SQL注入等。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指在了解网络系统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测试内部结构和代码来检测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这种测试方法需要对被测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代码有深入的了解。
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指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的测试方法。
它既不完全了解被测系统的内部结构,也不完全依赖于输入和验证输出。
这种测试方法通常用于对网络系统进行综合测试。
确定测试目标:在进行网络安全测试前,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这包括被测系统的类型、漏洞类型、攻击场景等。
选择测试方法:根据被测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例如,对于Web应用程序,可以使用黑盒测试来模拟用户访问和输入,以检测潜在的SQL注入漏洞。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被测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包括输入和预期输出,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WEB安全编程技术规范(V1.0)
1.范围本规范从应用开发安全管理要求出发,给出了WEB编码安全的具体要求。
供浙江公司IT系统内部和厂商使用,适用于省市公司IT系统项目建设WEB工作。
本规范明确定义了JA V A、PHP应用开发中和WEB编码安全相关的技术细节。
与JA V A编码安全相关的内容包括:跨站脚本攻击及解决方法、SQL注入及解决方法、恶意文件执行及解决方法、不安全的直接对象引用及解决方法、跨站请求伪造及解决方法、信息泄露和错误处理不当及解决方法、残缺的认证和会话管理及解决方法、不安全的加密存储及解决方法、不安全的通信及解决方法、限制URL 访问实效解决方法。
与PHP编码安全相关的内容包括:变量滥用及解决方法、文件打开漏洞及解决方法、文件包含漏洞及解决方法、文件上传漏洞及解决方法、命令执行漏洞及解决方法、变量类型缺陷及解决方法、警告及错误信息处理解决方法、PHP与MYSQL 组合的SQL注入解决方法、跨站脚本解决方法。
2.1.规范概述Web应用程序为结构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提出一系列复杂的安全问题。
最安全、最有能力抵御攻击的Web应用程序是那些应用安全思想构建的应用程序。
在设计初始阶段,应该使用可靠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同时要结合考虑程序部署以及企业的安全策略。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将导致在现有基础结构上部署应用程序时,要不可避免地危及安全性。
本规范提供一系列安全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指南,并按照常见的应用程序漏洞类别进行组织。
这些指南是Web应用程序安全的重要方面,并且是经常发生错误的领域。
2.实现目标使用本规范可以实现:1.确定安全Web应用程序的重要体系结构和设计问题。
2.设计时考虑重要部署问题。
3.制定能增强Web应用程序输入验证的策略。
4.设计安全的身份验证和会话管理机制。
5.选择适当的授权模型。
6.实现有效的帐户管理方法,并保护用户会话。
7.对隐私、认可、防止篡改和身份验证信息进行加密。
8.防止参数操作。
9.设计审核和记录策略。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3月22日版本历史【目录】1概述 (5)1.1编写目的 (5)1.2适用范围 (5)1.3角色定义 (5)1.4参考资料 (5)2项目背景 (6)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4测试准备 (9)4.1测试准备 (9)4.1.1测试对象 (9)4.1.2测试范围 (9)4.1.3工作权责 (9)4.2测试方案 (10)4.2.1测试准备 (10)4.2.2测试分析 (11)4.2.3制作测试用例 (12)4.2.4实施测试方法 (13)4.2.5回归测试方法 (14)4.3测试计划 (14)4.4实施测试 (15)4.5回归测试 (15)4.6测试总结 (15)1概述1.1 编写目的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
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 角色定义1.4 参考资料2项目背景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分为6个阶段:1)测试准备:确定测试对象、测试范围、测试相关人员权责;2)测试方案:按要求整理撰写《安全测试方案》,并完成方案审批;3)测试计划:测试方案通过后,协调确认各相关人员时间,形成测试计划;4)实施测试:按计划实施软件安全测试工作,输出《软件安全测试报告》;5)回归测试:问题修复,回归测试循环进行,直到没有新的问题出现;6)测试总结:测试过程总结,输出文档评审,相关文档归档。
网站WEB应用安全措施要求规范
网站WEB应用安全措施要求规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应用安全越来越重要。
攻击者利用Web应用的漏洞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破坏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为了保护网站的安全,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网站Web应用安全措施要求规范:1.输入验证: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要进行有效的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用户输入恶意代码或者执行攻击。
常见的验证包括长度验证、格式验证、数据类型验证等。
2. 跨站脚本攻击(XSS)防御:XSS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中注入恶意脚本来获取用户信息的一种攻击方式。
要防御XSS攻击,可以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编码,以及合理设置浏览器的安全相关头部。
3. SQL注入防御:SQL注入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中注入恶意SQL代码来获取敏感信息或者破坏数据库的一种攻击方式。
要防御SQL注入,可以使用参数化查询和绑定变量等方式来构建SQL查询。
4. 跨站请求伪造(CSRF)防御:CSRF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中伪造合法用户的请求来进行非法操作的一种攻击方式。
要防御CSRF攻击,可以使用Token验证、Referer验证等方式来确保请求的合法性。
6.认证和授权:对于涉及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的功能,必须采用安全的认证和授权机制,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取权限。
7. 安全配置和漏洞修复:对于Web应用的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要进行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及时更新补丁和漏洞修复。
8. 安全日志和监控:要记录Web应用的安全事件和异常行为,及时监控和响应安全事件,以及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和溯源,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9. 安全培训和意识:为所有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Web应用安全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安全是一个团队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安全意识。
10. 定期安全审计和测试:定期对Web应用进行安全审计和测试,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提高Web应用的安全性。
web安全测试方案
web安全测试方案为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Web安全测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Web安全测试方案,用于评估和改进网站的安全性。
一、测试目标和范围Web安全测试的首要目标是发现潜在的漏洞和弱点,以及评估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测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架构和配置:测试网络架构和相关配置的安全性。
2. 系统和应用程序:测试各种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
3. 数据库和存储:测试数据库和存储系统中的安全性。
4. 用户验证和访问控制:测试用户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5.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测试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6. 传输层安全:测试传输层安全协议和机制的可靠性。
二、测试方法和工具在进行Web安全测试时,可以采用以下多种方法和工具:1. 黑盒测试:模拟攻击者的行为,通过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评估系统的漏洞和弱点。
2. 白盒测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代码进行审查,检查潜在的安全风险。
3. 网络扫描:使用自动化工具扫描目标系统,识别可能存在的漏洞。
4. 代码审查:仔细审查系统的源代码,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5. 社会工程学测试:通过模拟攻击者的社交工程手段,测试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反应能力。
三、测试阶段和步骤Web安全测试应该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确定测试目标和范围: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并制定测试计划。
2. 收集信息和准备工作:收集与目标系统相关的信息,包括网络架构、应用程序、数据库等。
3. 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使用合适的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识别潜在的漏洞,并进行渗透测试。
4. 审查代码和配置:对系统的内部代码和配置文件进行审查,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5. 社会工程学测试:通过向系统用户发送钓鱼邮件、进行电话欺诈等方式,测试用户的反应和安全意识。
6. 报告编写和总结: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并编写测试报告,提供改进建议和安全加固措施。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持续的测试和改进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软件故障和意外停机时间。
提高软件可靠性
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以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
软件测试
测试用例
测试环境
为评估软件的不同方面而设计的输入和预期输出的示例,用于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用于测试软件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测试计划审批流程
在开始测试之前,测试计划应经过相关团队的审批和确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报告结构
测试报告应包括简洁明了的标题、目录、概述、方法和结果等部分。
报告内容
报告应详细描述测试过程、结果、缺陷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格式
报告的格式应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包括图表、表格和图片等。
01
缺陷概述:缺陷报告应首先简要概述发现的问题及其影响。
TestNG
LoadRunner
开源的负载和性能测试工具,适用于Web应用程序和各种服务的性能测试。
JMeter
Gatling
基于Scala的高性能负载测试工具,支持多种HTTP协议和场景。
支持多种协议和应用类型,提供虚拟用户和负载生成器,模拟高并发负载场景。
开源的网络扫描和安全审计工具,可用于发现网络服务和漏洞。
03
02
01
本测试规范适用于对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
规范范围
本规范不适用于非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测试,如硬件、网络等。此外,本规范也不涉及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特定要求和标准。
规范限制
02
CHAPTER
测试目标和原则
确保软件功能符合需求和用户期望
WEB安全评估与防护
随着用户对客户端便利性的要求,加之服务提供方对减少客户端开辟成本和维护成本的期望,越来越多的应用已经转为 B/S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由于用户对页面展现效果和易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Web 2.0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非但促进了Web 应用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 Web 应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
根据 X-Force 的 2022 年年度报告, Web 安全事件数量增长迅猛:2022 年 Web 安全事件增长在这种背景条件下,除了越来越多的站点因安全问题而被攻击者攻陷,导致重要信息泄漏,甚至成为傀儡主机,大量傀儡主机被攻击者利用发动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客户端也面临着不少安全问题,恶意页面的垃圾信息传播、网页挂马导致的恶意程序的传播等等。
1.1 什么是 Web 安全评估Web 安全评估主要在客户的 Web 平台上,针对目前流行的 Web 安全问题分别从外部和内部进行黑盒和白盒安全评估。
根据 Web 多层面组成的特性,通过对Web 的每一个层面进行评估和综合的关联分析,从而查找 Web 站点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
1.2 Web 安全评估与传统评估服务的区别与传统的系统层面的评估不同, Web 站点的安全评估更加注重“关联性”。
在传统的系统层评估中,评估方向以系统自身安全性和策略的完善程度作为主要的评估方向,目标仅在于揭露系统配置上的缺陷。
而在 Web 站点评估中,除了需要关注系统层面的安全问题外,还需要关注系统组件及第三方应用程序设计的安全性。
而在 Web 站点中,安全问题也再也不像系统安全问题那样只具备单一的层面,而是多个层面叠加产生,因此 Web 安全评估还需要更加注重各个层面安全问题的关联性,将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关联分析后来确认Web 站点整体的风险。
从这方面来说,Web 安全评估从人力到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投入都要大于传统的系统安全评估,而其所能发掘的问题也是多层面的。
WEB应用系统编码与部署安全规范
WEB应用系统编码与部署安全规范WEB应用系统编码与部署安全规范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业务系统 WEB 应用编码和部署的安全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规范,并作为安全检查及考核的参考依据。
第二条本规范中列出的是常见安全措施和高风险的漏洞,在软件产品研发与系统部署的过程中,对本规范未能尽述的必要安全措施,仍应予以采用。
第三条第四条本规范每年复审一次,其它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并发布。
本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属我司信息技术部。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五条第六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司所有在线业务系统、测试系统的WEB 应用。
本规范可作为其他非 WEB 应用的编码和部署安全办法参考。
第二章软件编码安全第七条 SQL 语句的参数应以变量形式传入(一)在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与各类操作时,SQL 语句中的参数应以变量形式传输给服务器,不应直接将参数的值拼接到SQL 语句的文本中。
(二)参数的类型包括所有数据类型,而不仅是字符串类型。
(三)参数值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输入的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出的数据、从配置文件中读出的数据、从外部系统中获得的数据、其它程序逻辑计算得出的数据,等等。
(四)SQL 语句的执行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代码中的 SQL 语句,数据库的存储过程、触发器、定时器等。
(五)应用程序在处理用户非法URL 请求,触发后台应用程序的SQL 错误时,应返回处理后的错误页面提示,禁止直接抛出数据库SQL 错误,如出现ORA-xxx 等等。
第八条页面中的非源代码内容应经过 URI 编码(一)页面中的非源代码内容,应该以URI 编码后的字符出现,避免特殊字符直接出现在页面中。
(二)内容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在服务器端由程序生成的页面内容、在浏览器端由脚本生成的页面内容(如:javascript 中的document.write 函数)。
(三)页面中的隐藏内容、页面格式控制等,也应受本条约束。
第九条页面中拼装的脚本应校验元素来源的合法性(一)在浏览器端拼装并运行(如:利用 javascript 的 eval 函数执行)的脚本,应校验拼装元素的来源合法性,确定其中没有危害性的内容。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1目的2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 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 特编写本文档, 以作参考3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4职责➢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 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 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 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5工作流程5.1 测试依据5.2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
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
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 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5.3 制订《测试方案》➢在测试之前,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 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5.4 单元测试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 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 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 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 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 争取达到分支覆盖。
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 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 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 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
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5.5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 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 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标准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4月27日版本历史【目录】1概述 (5)1.1编写目的 (5)1.2适用范围 (5)1.3角色定义 (5)1.4参考资料 (5)2项目背景 (6)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4测试准备 (9)4.1测试准备 (9)4.1.1测试对象 (9)4.1.2测试范围 (9)4.1.3工作权责 (9)4.2测试方案 (10)4.2.1测试准备 (10)4.2.2测试分析 (11)4.2.3制作测试用例 (13)4.2.4实施测试方法 (14)4.2.5回归测试方法 (14)4.3测试计划 (14)4.4实施测试 (15)4.5回归测试 (15)4.6测试总结 (15)1概述1.1编写目的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
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角色定义1.4参考资料2项目背景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分为6个阶段:1)测试准备:确定测试对象、测试范围、测试相关人员权责;2)测试方案:按要求整理撰写《安全测试方案》,并完成方案审批;3)测试计划:测试方案通过后,协调确认各相关人员时间,形成测试计划;4)实施测试:按计划实施软件安全测试工作,输出《软件安全测试报告》;5)回归测试:问题修复,回归测试循环进行,直到没有新的问题出现;6)测试总结:测试过程总结,输出文档评审,相关文档归档。
WEB类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WEB类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ecurity for Web Applications版本号: 1.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网络部目录前言 (1)1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与依据 (2)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 (2)3.1术语 (2)3.1.1注入漏洞 (2)3.1.2SQL注入攻击 (3)3.1.3跨站漏洞 (3)3.1.4跨站攻击 (3)3.1.5非法上传 (3)3.1.6缓冲区溢出 (3)3.1.7非法输入 (3)3.1.8网站挂马 (3)3.1.9拒绝服务攻击 (3)3.1.10跨站请求伪造 (4)3.1.11目录遍历攻击 (4)3.2缩略语 (4)4综述 (4)5WEB类应用系统基本架构 (5)5.1业务逻辑结构 (5)5.2网络结构 (5)6WEB类应用风险分析 (6)6.1主要风险分析 (6)6.2脆弱性分析 (7)6.2.1物理 (7)6.2.2网络 (7)6.2.3设备 (7)6.2.4应用 (8)6.2.5内容 (10)6.2.6管理 (10)6.3威胁分析 (10)6.3.1物理 (10)6.3.2网络 (10)6.3.3设备 (11)6.3.4应用 (11)6.3.5内容 (13)7WEB类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 (13)7.1物理安全需求 (13)7.2分区防护需求 (13)7.2.1安全域划分要求 (13)7.2.2边界整合及域间互联安全要求 (14)7.3WEB类应用系统自身安全要求 (16)7.3.1操作系统安全要求 (16)7.3.2中间件安全要求 (16)7.3.3数据库安全要求 (17)7.3.4应用软件自身安全要求 (17)7.4专用安全设备部署需求 (20)8WEB类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方案 (20)8.1安全域划分及边界访问控制 (20)8.2设备自身安全 (21)8.3防火墙等基础性安全技术防护手段的部署 (21)8.3.1入侵检测设备的部署 (21)8.3.2防病毒系统的部署 (21)8.3.3抗DDOS攻击设备的部署 (21)8.3.4专业性的WEB系统应用层安全防护系统 (23)8.3.5纳入集中安全管控平台管理范围 (25)8.4安全管理 (26)9WEB系统安全实施思路 (26)10编制历史 (26)前言当前,WEB类应用系统部署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由于WEB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既损害了WEB系统建设单位的形象,也可能直接导致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产生严重的政治影响。
Web安全测试规范
W e b安全测试规范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D K B A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DKBAWeb应用安全测试规范2009年7月5日发布 2009年7月5日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安全解决方案部电信网络与业务安全实验室、软件公司安全TMG、软件公司测试业务管理部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Web应用安全开发规范》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OWASP Testing Guide v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ecurity》-ISO 13335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无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本规范以《Web应用安全开发规范》为基础、结合Web应用的特点而制定。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Web安全测试规范缩略语清单1概述1.1背景简介在Internet大众化、Web技术飞速演变、黑客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针对Web的攻击和破坏不断增多,在线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安全风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规避Web安全风险、规范Web安全开发,公司已经制定并发布了《Web 应用安全开发规范》;但如何系统的进行Web安全性测试,目前缺少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为此,我们制定《Web 安全测试规范》,本规范可让测试人员针对Web 常见安全漏洞或攻击方式,系统的对被测Web 系统进行快速安全性测试。
1.2 适用读者本规范的读者及使用对象主要为Web 相关的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专职的安全测试评估人员等。
《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 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1.编制背景1.1 项目背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组织建立了依赖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比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络办公等;互联网企业提供给用户各类WEB应用服务,如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搜索、电子购物、网上游戏等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政府、企业各类组织所面临的WEB应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黑客攻击、蠕虫病毒、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WEB应用安全漏洞利用等,给组织的信息网络和核心业务造成严重的破坏。
能否及时发现并成功阻止网络黑客的入侵和攻击、保证WEB应用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成为政府、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如安全网关、入侵检测、防病毒、抗DoS攻击设备、各种VPN设备等等,由于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很难形成完善的防护网,且这些产品的很多功能又存在着冗余,往往造成处理性能和响应速度的下降。
以上这些都为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带来了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对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的数量增长迅速,市场不断扩大。
为了规范WEB应用防火墙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对国内的WEB应用防火墙提出统一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评价方法,使得国内的检测机构根据该标准,能够对WEB应用防火墙进行标准化的测试和评价,从而保证测试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可对WEB应用防火墙的开发者提供指导作用。
为此,上海天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华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标委)提交了《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的制订申请。
GBT 37931-2019《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浅析
标准咨询GB/T 37931—2019《信息安全技术 Web 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浅析施明明 谢宗晓(中国金融认证中心)GB/T 37931—2019《信息安全技术 Web 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于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规定了Web 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测评方法和等级划分。
由于这是产品测评类标准,因此与GB/T 18336.3—20151)保持了一致。
1 Web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概念Web 应用主要是指可以通过Web 访问的各类应用程序,其最大好处在于用户很容易访问,只需要有浏览器即可,不需要再安装其他软件。
应用程序一般分为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和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
毫无疑问,Web 应用一般都是采用B/S 架构。
就本质而言,Web 应用与其他应用程序没有区别,只是由于基于Web,导致其采用了不同的框架和解释运行方式等。
Web 应用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
这使得传统的安全产品,例如,防火墙,从最初的网络层(OSI 第3层),发展到会话层(OSI 第5层),直到应用层(OSI 第7层),工作在7层的防火墙,发展成为单独的门类,Web 应用防火墙(WAF)。
Web 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原则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而是一系列的功能产品的集合。
在GB/T 37931—2019 的3.1中对于“Web 应用安全检测系统”的概念给出了定义和描述,其中定义如下:对Web 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的产品,能够依据策略对Web 应用进行URL 发现,并对Web 应用漏洞进行检测。
在第5章中,对于Web 应用安全检测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如下:Web 应用安全检测系统采用URL 发现、Web 漏洞检测等技术, 对Web 应用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安全目的是为帮助应用开发者和管理者了解Web 应用存在的脆弱性,为改善并提升应用系统抵抗各类Web 应用攻击(如: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文件包含和信息泄露等)的能力, 以帮助用户建立安全的Web 应用服务。
Web网站测试流程和方法
3)查看页面title是否正确。(不只首页,所有页面都要查看);
4)LOGO图片是否正确显示;
5)LOGO下的一级栏目、二级栏目的链接是否正确;
6)首页登录、注册的功能是否实现;
7)首页左侧栏目下的文章标题、图片等链接是否正确;
8)首页中间栏目下的文章标题、图片等链接是否正确;
33)在对任何配置信息修改后,都应该在用户退出该界面时提示用户保存(如果用户没有主动保存的情况下);
34)在对某些查询功能进行测试时,应考虑查询条件的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查询结果的互补性。如某些后台处理时间不应该作为查询条件。
35)界面测试时,应考虑某一界面上按钮先后使用的顺序问题,以免用户对此产生迷惑。例如只能在查询成功后显示执行按钮。
2安全性测试
2.1目录设置
目录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测试路径上出现:http://218.61.30.17:7001/dzgh/xwzx/khzl/2008/11/13/58127.html 把/2008/11/13/58127.html去掉,看是否能出现目录下文件;
2)访问文件目录如果出现403错误,说明网页加以限制拒绝访问;
3)访问文件目录如果出现SSH其他根目录路径,说明有漏洞缺陷;
4)用X-Scan-v3.2-cn工具对网站服务器扫描。可以对网站参透出开启的端口号,SSH弱口令,网站是否存在高风险;比如:在扫描参数中输入测试网站的地址,点击扫描。如果扫描出网站端口号高风险或SSH弱口令可以与开发人员沟通进行修改;
1)对于手机、邮箱、证件号等的输入是否有长度及类型的控制;
2)输入中文、英文、数字、特殊字符(特别注意单引号和反斜杠)及这四类的混合输入,是否会报错;
渗透测试的流程、分类、标准_概述说明
渗透测试的流程、分类、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渗透测试(Penetration Testing),也被称为漏洞评估或安全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等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活动。
其主要目的是模拟黑客攻击以发现潜在的安全缺陷,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加固系统防御能力。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尝试寻找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脆弱点。
通过发现这些问题,组织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漏洞,并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在不断升级和变化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渗透测试是保持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一步。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渗透测试流程、分类和标准。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渗透测试流程、渗透测试分类、渗透测试标准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渗透测试的基本概念,并介绍本文所涵盖内容。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渗透测试流程,包括确定目标和范围、收集情报和侦查目标系统以及漏洞分析与利用。
然后,我们将介绍渗透测试的分类,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接着,我们会探讨一些常见的渗透测试标准,如OWASP、NIST和PCI DSS。
最后,我们会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渗透测试流程、分类和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本文,并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指导原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渗透测试活动。
希望本文能够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网络管理员以及对渗透测试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并为他们在保障系统安全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2. 渗透测试流程2.1 确定测试目标和范围在进行渗透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确定测试目标是为了明确要评估的系统或应用程序,并确定所需达到的安全级别。
确定范围则是为了限定测试的边界,包括系统的哪些部分将受到评估以及哪些不受评估。
2.2 收集情报和侦查目标系统在进行渗透测试之前,需要通过收集情报和侦查目标系统来获取有关目标系统的详细信息。
这包括收集有关网络架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和用户等方面的信息。
Web安全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在没有授权的内部或者外部用户对系统进行攻击或者恶意破坏时如何进行处理,是否仍能保证数据和页面的安全。
测试人员可以学习一些黑客技术,来对系统进行攻击。
另外,对操作权限的测试也包含在安全性测试中。
具体测试内容如下:执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动作中是否做过登录检测。
退出系统之后的操作是否可以完成。
所有插入表单操作中输入特殊字符是否可以正常输正常存储,特殊字符为:!?#¥%……—*()~——-+=[]{}、|;:‘”?/《》<>,。
在带有参数的回显数据的动作中更改参数,把参数改为特殊字符并加入操作语句看是否出错。
测试表单中有没有做标签检测,标签检测是否完整。
在插入表单中加入特殊的HTML代码,例如:<marquee>表单中的字本是否移动?</marquee>。
系统安全性测试的十个重要问题1:没有被验证的输入测试方法:数据类型(字符串,整型,实数,等)允许的字符集最小和最大的长度是否允许空输入参数是否是必须的重复是否允许数值范围特定的值(枚举型)特定的模式(正则表达式)2:有问题的访问控制测试方法:主要用于需要验证用户身份以及权限的页面,复制该页面的url地址,关闭该页面以后,查看是否可以直接进入该复制好的地址;例:从一个页面链到另一个页面的间隙可以看到URL地址,直接输入该地址,可以看到自己没有权限的页面信息;3:错误的认证和会话管理分析:帐号列表:系统不应该允许用户浏览到网站所有的帐号,如果必须要一个用户列表,推荐使用某种形式的假名(屏幕名)来指向实际的帐号。
浏览器缓存:认证和会话数据作为GET的一部分来发送认证和会话数据不应该作为GET的一部分来发送,应该使用POST,例:对Grid、Label、Tree view类的输入框未作验证,输入的内容会按照html 语法解析出来;4:跨站脚本(XSS)分析:攻击者使用跨站脚本来发送恶意代码给没有发觉的用户,窃取他机器上的任意资料;测试方法:•HTML标签:<…>…</…>•转义字符:&(&);<(<);>(>); (空格);•脚本语言:<scrīpt language=‘javascrīpt’>…Alert(‘’)</scrīpt>•特殊字符:‘’ < > /•最小和最大的长度•是否允许空输入例:对Grid、Label、Tree view类的输入框未作验证,输入的内容会按照html 语法解析出来5:缓冲区溢出没有加密关键数据分析:用户使用缓冲区溢出来破坏web应用程序的栈,通过发送特别编写的代码到web程序中,攻击者可以让web应用程序来执行任意代码。
WEB应用系统安全规范文档
WEB应用系统安全规范目录WEB应用系统安全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4WEB开发安全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W EB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和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W EB安全编码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分公共区域和受限区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身份验证 cookie 的内容进行加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限制会话寿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KBADKBA 2355-2009.7 .2cto.红黑联盟收集整理Web应用安全测试规V1.22009年7月5日发布2009年7月5日实施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本规拟制与解释部门:安全解决方案部电信网络与业务安全实验室、软件公司安全TMG、软件公司测试业务管理部本规的相关系列规或文件:《Web应用安全开发规》相关国际规或文件一致性:《OWASP Testing Guide v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ecurity》-ISO 13335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或文件:无相关规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本规以《Web应用安全开发规》为基础、结合Web应用的特点而制定。
目录Table of Contents1概述 (7)1.1背景简介 (7)1.2适用读者 (7)1.3适用围 (7)1.4安全测试在IPD流程中所处的位置 (8)1.5安全测试与安全风险评估的关系说明 (8)1.6注意事项 (9)1.7测试用例级别说明 (9)2测试过程示意图 (10)3WEB安全测试规 (11)3.1自动化W EB漏洞扫描工具测试 (11)3.1.1AppScan application扫描测试 (12)3.1.2AppScan Web Service 扫描测试 (13)3.2服务器信息收集 (13)3.2.1运行权限测试 (13)3.2.2Web服务器端口扫描 (14)3.2.3HTTP方法测试 (14)3.2.4HTTP PUT方法测试 (15)3.2.5HTTP DELETE方法测试 (16)3.2.6HTTP TRACE方法测试 (17)3.2.7HTTP MOVE方法测试 (17)3.2.8HTTP COPY方法测试 (18)3.2.9Web服务器版本信息收集 (18)3.3文件、目录测试 (20)3.3.1工具方式的敏感接口遍历 (20)3.3.2Robots方式的敏感接口查找 (21)3.3.3Web服务器的控制台 (22)3.3.4目录列表测试 (23)3.3.5文件归档测试 (26)3.4认证测试 (26)3.4.1验证码测试 (27)3.4.2认证错误提示 (28)3.4.3锁定策略测试 (28)3.4.4认证绕过测试 (29)3.4.5找回密码测试 (30)3.4.6修改密码测试 (30)3.4.7不安全的数据传输 (31)3.4.8强口令策略测试 (32)3.5会话管理测试 (34)3.5.1身份信息维护方式测试 (34)3.5.2Cookie存储方式测试 (34)3.5.3用户注销登陆的方式测试 (35)3.5.4注销时会话信息是否清除测试 (35)3.5.5会话超时时间测试 (36)3.5.6会话定置测试 (37)3.6权限管理测试 (37)3.6.1横向测试 (38)3.6.2纵向测试 (40)3.7文件上传下载测试 (45)3.7.1文件上传测试 (45)3.7.2文件下载测试 (46)3.8信息泄漏测试 (47)3.8.1连接数据库的密码加密测试 (47)3.8.2客户端源代码敏感信息测试 (48)3.8.3客户端源代码注释测试 (48)3.8.4异常处理 (49)3.8.5HappyAxis.jsp页面测试 (50)3.8.6Web服务器状态信息测试 (51)3.8.7不安全的存储 (51)3.9输入数据测试 (52)3.9.1SQL注入测试 (52)3.9.2MML语法注入 (54)3.9.3命令执行测试 (54)3.10跨站脚本攻击测试 (55)3.10.1GET方式跨站脚本测试 (55)3.10.2POST方式跨站脚本测试 (56)3.11逻辑测试 (57)3.12搜索引擎信息收集 (57)3.13W EB S ERVICE测试 (58)3.14其他 (61)3.14.1class文件反编译测试 (61)4APPSCAN测试覆盖项说明 (62)5附件 (63)5.1本规所涉及的测试工具 (63)Web安全测试规缩略语清单缩略语全称CRLF \r\n回车换行LDAP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MML man-machine language 人机交互语言SessionID 标志会话的IDWeb Service Web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目的是保证不同平台的应用服务可以互操作。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XFS Cross Frame Script 跨帧脚本XSS Cross Site Script 跨站脚本1 概述1.1 背景简介在Internet大众化、Web技术飞速演变、黑客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针对Web的攻击和破坏不断增多,在线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安全风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规避Web安全风险、规Web安全开发,公司已经制定并发布了《Web 应用安全开发规》;但如何系统的进行Web安全性测试,目前缺少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为此,我们制定《Web 安全测试规》,本规可让测试人员针对Web常见安全漏洞或攻击方式,系统的对被测Web系统进行快速安全性测试。
1.2 适用读者本规的读者及使用对象主要为Web相关的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专职的安全测试评估人员等。
1.3 适用围本规主要针对基于通用服务器的Web应用系统,其他Web系统也可以参考,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Web维护接口等。
如下图例说明了一种典型的基于通用服务器的Web应用系统:弱性(Vulnerability)也称弱点,是应用系统本身存在的,包括系统实现中的缺陷、配置中的弱点等。
外部威胁利用系统的脆弱性达到破坏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
本规所描述的安全测试仅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一个活动,对应于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脆弱性识别部分,特别是技术性的脆弱性识别。
Web应用应用服务器♦Uniportal♦JBoss♦……客户端Web服务器♦IIS♦Apache♦……数据库服务器♦Oracle♦DB2♦……完整的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概念见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
1.6 注意事项●Web安全测试的执行,对于被测系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影响(比如性能、垃圾数据),建议只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如果一定要在现网运行环境中执行,那么务必配置专门的测试数据,测试执行是应该非常慎重,只能修改或删除这些测试数据,禁止修改、删除现网其他数据。
●本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安全弱点,至于发现一个弱点以后更深一步的渗透测试在这里不会涉及。
例如针对暴力破解测试,我们只给出验证存在暴力破解漏洞的可能,但不会提供暴力破解的方法。
●本文档中所有提及的测试工具的申请和使用,请遵循公司信息安全相关规定。
●如果是部试验环境进行测试,可以考虑去除一些防护措施或设备(如防火墙),这样能保证发现问题的全面性。
●本文档根据最严格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测试,如果产品线对安全的要求不高且有自身的安全策略规定时,可以视情况对测试项进行部分测试。
例如密码策略测试项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目标的密码位数要求进行测试,而不需要完全依照测试项里面规定的位数进行测试。
1.7 测试用例级别说明一个安全漏洞的风险程度受危害程度和概率的影响,我们定义了如下所示的关系:表1 风险等级界定表本测试规用例根据上面的定义分为四个测试级别:说明1 基本:该类用例涉及可能导致风险程度为高的安全漏洞,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进行测试。
2 重要:该类用例涉及可能导致风险程度为中的安全漏洞,在条件允许(时间、人力充沛)情况下必须进行测试。
3 一般:该类用例涉及可能导致风险程度为低的安全漏洞,测试结果可能对其他测试有帮助。
测试与否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来判断。
4 生僻:该类用例涉及可能导致风险程度为极低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只能收集到很少且无关紧要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进行测试。
表2 测试级别说明表2 测试过程示意图本测试主要包括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
在被动模式中,测试人员尽可能的了解应用逻辑:比如用工具分析所有的HTTP请求及响应,以便测试人员掌握应用程序所有的接入点(包括HTTP头,参数,cookies等);在主动模式中,测试人员试图以黑客的身份来对应用及其系统、后台等进行渗透测试,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数据破坏、拒绝服务等。
一般测试人员需要先熟悉目标系统,即被动模式下的测试,然后再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即主动模式下的测试。
主动测试会与被测目标进行直接的数据交互,而被动测试不需要。
自动化扫描工具只能检测到部分常见的漏洞(如跨站脚本、SQL注入等),不是针对用户代码的,也就是说不能理解业务逻辑,无法对这些漏洞做进一步业务上的判断。
往往最严重的安全问题并不是常见的漏洞,而是通过这些漏洞针对业务逻辑和应用的攻击。
Web目前分为application和Web两部分。
Application指通常意义上的Web应用,而Web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如HTTP、XML、SOAP、WSDL)提供服务。
3.1.1AppScan application扫描测试3.1.2AppScan Web Service 扫描测试3.2 服务器信息收集3.2.1运行权限测试3.2.2Web服务器端口扫描3.2.3HTTP方法测试3.2.4HTTP PUT方法测试3、测试用机安装了IISPUTScanner测试工具执行步骤1、运行IISPUTScanner.exe2、在Start IP和End IP输入框中输入Web服务器的IP地址,在Port输入框中输入对应的端口,选中“Try to upload file”和“Try on other systems”,如图:3、点击Scan按钮4、观察扫描结果预期结果工具的“PUT”栏的值不为“YES”,Web服务器上没有新创建的alert.txt 文件(.example./alert.txt请求不到文件)备注本测试适用于所有的Web服务器,不仅仅是IIS。
测试结果3.2.5HTTP DELETE方法测试编号SEC_Web_ SERVERINFO_03测试用例名称HTTP DELETE方法测试测试目的有些Web服务器开放了DELETE方法,攻击者能够通过该方法删除Web服务器上的文件。